《修行者的四十二條登山寶訓》

聖經指出「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
生命的意義在於選擇個人有興趣的範疇去修行,
在於相對有長有短的生命裡好好利用時間,
好好運用個人的勇氣、意志和毅力去修行,
而修行的效果視乎個人的天賦、勇氣、和毅力。

☆  修行者首先必須擺脫無知、愚昧和偏見,
     要懂得聰明和智慧有很大的分別,
     要培養超強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要明白人的確有上智和下愚之分,
     要懂得尊重個別的差異。
  修行者其次必須具備一個開放的胸懷,
     避免接受任何先入為主的信念和概念。
《羯臘磨經》
勿因耳聞而輕信,道聽塗說本無稽;
不以傳統而妄信,歷代傳說多謬奇;
眾人謠言不可靠,毫釐之差失千里;
迷信教條未見安,經典所載非無疑;
師長訓示固可貴,懾信權威非所宜;
凡事合理方可信,且需益己復益人;
必俟體察分析後,始能虔信並奉行。
☆  修行者必須維持童真、好奇心、終身學習的精神和態度。
05《無知》(五) (3) Incuriosity
  修行者堅持用「如是觀」觀察真實世界的「人、事、物」。
Insist  on  observing  real  people,  real  events
and  real  things  in  the  real  world.
從擁有物質的角度來看,低端人口固然非常多、
搞革命的黨派固然靠低端人口起家,
但起家崛起之後,就把低端人口一腳踢開;
從精神、思想和人格的角度來看,
低端人口同樣非常多、供過於求、充斥市場。
☆  修行者明白修行和做學問相同,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Therefore  you  shall  be  perfect
just  as  your  Father  in  heaven  is  perfect.
(Matthew 5:48)
追求完美,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是修行者的功課。
☆  修行者追求卓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Always  consider  yourself  as  a  work  in  progress.
Train  your  mind  to  see  the  various  sides  of
everything──people,  events,  heredity,  fate,  karma.

於是修行者每天都有進步,每天都是完成,每天都有成就,
而只有這些每天都有進步的修行者才有資格對自己說:
Don’t  allow  someone  to  make  you  feel  like
you  are  not  good  enough.

參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We  must  always  change,  renew,
rejuvenate  ourselves;  otherwise  we  harden.
(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參考:《完美主義》(上) 《完美主義》(中) 《完美主義》(下) 
☆  修行者必須堅持對「道/真理/智慧」謙卑,
     將個人的面子和輩份置諸「道/真理/智慧」之下,
     因為「道/真理/智囊」才是一切「正能量」的來源,
     才是人生的崎嶇路途上一張可靠的地圖,
     才是大海行中的指南針和黑夜裡的燈塔,
     才是萬馬奔騰的河水上一道可以安全抵達彼岸的橋樑。
對青少年灌溉「道/真理/智囊」,灌溉「先重道後尊師」,
灌溉「懷疑和批判的精神」,灌溉去蕪存菁的態度,
灌溉「內省」和「自我批判」的態度,就是「教育」;
反之,對青少年灌輸歪理,只容許掌權者一言堂的說話,
不但完全拒絕任何批判,並且和傳播媒介合作控制言論自由,
就是「洗腦」,常見於極權社會和古代階級嚴重分化的社會。
☆  修行者只需要對「道/真理/智慧」謙卑,
     但不一定要對所有人謙虛,不一定要對半知識份子謙虛,
     因為濫竽充數的半知識份子有如汗牛充棟,實在很多。
     修行者更加不會對偽君子、偽教徒和偽知識份子尊重。
修行者拒絕虛偽,明白對人尊重一定有門檻,有起碼的條件。
☆  修行者對追求「道/真理/智慧」的貪婪永無休止,
     永不放棄,永不轉軑,永不言敗。
換言之。修行者的家就是「道/真理/智慧」,
修行者的人生觀就是「如是觀」,既不盲目樂觀,
亦不會悲觀,因為已經建設了屬於個人的信仰。
在極權的社會,
修行者唯一可做的事就是更好地裝備自己,
不論是在思考方面,博奕方面,人性研究方面,
不論是在認識自己方面,抑或是在管理自己方面,
不論是在知己方面,抑或是在知彼方面

不論是在哲學方面,心理學方面,還是社會學方面,
都痛下苦功,隨時以最佳狀態迎戰每一個生命中的起伏。
任它物換星移,任它滄海桑田,任它生命無常,
都不會畏懼,不會退縮,迎難而上。
參考:《人性理論》(上) 《人性理論》(中) 《人性理論》(下) 
☆  修行者必須思考生命的意義和研究人類的價值觀。
1.  甚麼是普世價值?
2.  是否應該用人數來決定普世價值?
3.  虛偽這個雅俗共賞的普世價值是否修行者的毒藥?
4.  對「名、利、權」的欲望是否修行者的毒藥?
☆  修行者明白偏才不一定是通才,
     而且各行各業的偏才有很多,但社會上只有很少通才。
修行者明白優秀的偏才只懂得在他們的專業範疇內去蕪存菁,
但只有通才方會懂得將所有和某一種人、事、物有關的學問,
不但去蕪存菁,而且融會貫通。
  修行者明白很多事情都可以懶惰,但思考方面絕對不能懶惰。
☆  修行者必須學習嚴謹的思考方法,
     具備「森林思維」和「根源思維」的思考能力。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壑,不知地之厚也。」
《勸學篇》(荀子)
參考:
《思考、森林思維、根源思維》(一)
《思考、森林思維、根源思維》(二)
《思考、森林思維、根源思維》(三)
《思考、森林思維、根源思維》(四)
☆  修行者必須擁抱及堅持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這樣才能夠判斷一切「人、事、物」的可信程度。
☆  批判除了要向外,也要向內自我批判,
     因為  I就是最重要的思考和修行工具。
修行者明白時間就是生命,
閱讀不一定能夠增添智慧,因為令人弱智的書籍太多,
所以修行者必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節省時間,
所以並非所有書籍都是修行者的生命,都值得閱讀,

只有紀錄先哲前賢從嚴謹艱苦的思考而獲得的智慧,
才是修行者的生命。
  修行者必須明白老子「禍福相倚伏」的道理。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所以任何人的人生之中,
有順就有逆,有得必有失,有愛就有恨,有喜就有悲。
☆  修行者必須明白時間就是生命,不能夠浪費。
     生命無常,所以勤奮和毅力必須用在刀鋒上。
修行者知道只有不需要動腦筋的事情,
勤奮和毅力才可以發揮功效;
一旦遇上複雜和需要嚴謹思考的事情,
單憑勤奮和毅力,往往會浪費了時間和心血,
做了虛功,所以只有智慧不足的人,
才會認為堅持、勤奮和毅力,
比先天的天賦和後天的嚴謹思考訓練重要。
修行者知道堅持、勤奮和毅力,必須用在刀鋒上。
Nobody  is  too  busy.  It’s  just  a  matter  of
their  priorities.  If  they  want  to  find  time
to  do  something,  they  will.  Sometimes  they
have  to  think  for  a  long  long  time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simple  truths.
除此之外,修行者明白: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其實分兩大類,
一類是學習新知識,確保自己緊貼世界潮流,
另一類是努力不斷地增添個人的思考能力和智慧。
如果想知識與時並進,不落後於時代,還算容易,

但如果想思考能力和智慧不落後於古今中外的智者,
卻是相當困難,因為需要非常優秀的課程和導師,
又需要修行者擁抱懷疑和批判的精神及不斷努力。

  修行者必須明白團結就是力量,
     而力量的來源是參與者共同的利益,
     所以壞人特別容易團結,
     而壞人一旦團結了愚蠢人做奴才和打手,
     百愚歸巢,廢鼎齊鳴,震耳欲聾,響徹雲霄,
     凝聚無恥的精華,壞人團結的力量絕對不能忽視。
團結的四大阻力一向是面子、輩份、詭詐和虛偽
擁抱其中一項者,只能夠做半桶水的好人。
換言之,半桶水的好人固然不容易團結,
半知識份子和偽知識份子亦不容易團結。
真相是:越是智慧和人格低下的人,越是喜歡結黨營私。
一群無恥之徒一旦團結起來,
他們就會比一般人更加相信和擁護勵志者的說法:
「團隊裡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

Never  underestimate  the  will  power  of
shameless,  unethical  people  in  large  groups
because  they  are  good  team  players.

Always  overestimate  the  power  of  imbeciles
under  the  control  of  smart  fools.
They  are  the  people  who  change  the  world.

( Jason Ling )
極權社會中的團體,招攬新會員時,
一定會考慮應徵者是否具備無恥的心態、經驗和技能,
具備上述條件者當然會優先錄取,
因為這類新會員將會對團體提供無價的貢獻,
畢竟,不介意無恥的壞人,「凝聚力」和「迎罪力」都強。

良莠不齊是一般團體難以避免的現象,
所以團體的管理階層是否有意去蕪存菁,
是判斷該團體前途的一個重要關鍵。
修行者明白所謂「平衡各方面利益」是一句曖昧的說話,
目的是欺騙那些不懂得思考的愚夫愚婦。
平衡各方面利益的因素,往往只是考慮權力和人數,
不一定會考慮理性,不一定包容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All  things  are  subject  to  interpretation
whichever  interpretation  prevails  at  a  given  time
is  a  function  of  power  and  not  truth.
( Friedrich Nietzsche )
  修行者必須堅持人格,堅持保守自己的心,
     時時勤拂拭,莫教惹塵埃,拒絕持有雙重標準,
     因為這就是愛自己,這就是對自己的尊重。
     無論是對人,事或者思想,
     心中想說的話,立即清晰地表達,不會留到明天。
Truth  is  beautiful,  without  doubt;
but  so  are  lies.
( Ralph Waldo Emerson )
一般未曾接受過嚴謹思考訓練,不習慣自我批判的人,
往往持有雙重標準而不自覺,
反而不講道德的無恥之徒,卻理直氣壯地持有雙重標準!
幸好無恥之徒很容易辨認,因為他們有「三慢三低」:
對嚴重的問題反應緩慢,性格傲慢,對低下階層怠慢;
智力和思考能力低,對自己人監管能力低,人格低劣。

  修行者明白接受過嚴謹的思考訓練的人並不多,
     所以對沒有意圖做壞事的人會相當包容和寬大。
☆  修行者明白大部份人都沒有能力,
     亦沒有勇氣和獨裁腐敗的政權對抗,
     所以對沒有意圖做壞事的人會相當包容和寬大。
  這個世界沒有一蹴即就的智慧,
     所以要通過汲取別人的智慧,將之變成自己的智慧。
有哲學家說:
所有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經被人思考過千百次;
但要想使它們成為我們自己的智慧,
就必須經過我們自己重新觀察,再三思考,
再三用實驗證明,甚至親身體驗和實踐,
直至它們在我們個人的經驗及腦海裡生根為止。
All  truly  wise  thoughts  have  been  thought  already,
thousands  of  times;  but  to  make  them  truly  ours,
we  must  think  them  over  again  honestly,  till  they
take  firm  root  in  our  personal  experience.
(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智、仁、勇」是修行者三位一體的真神。
參考:《智、仁、勇》 
☆  擇師、擇友和擇偶是修行者必須重視的學問。
參考:《生命的意義》(一) 
修行者對選擇浸淫在惡性循環中的人,聞瘋而遁,
只會期望和同樣徘徊在善性循環的朋友,友誼永固。
至於那些依然在中性循環中徘徊的朋友,
除了自己要謹慎不要被他們拖累到中性循環內之外,
自己有能力幫助多少人,就盡力幫助多少人。

☆  修行者必須拒絕和那些對社會沒有影響力的愚蠢人辯論,
     避免浪費時間和心血。
參考:《必要的沉默》 
Stupidity  is  the  same  as  evil
if  you  judge  by  the  results.
( Margaret Atwood, Surfacing )
There  is  a  world  in  a  grain  of  fools,
so  count  your  blessings.

而政界尤其多愚蠢,虛偽和常常說謊,需要不斷圓謊的人!
In  politics  stupidity  is  not  a  handicap.
( Napoleon Bonaparte )
In  politics  lying  without  blinking  is  an  asset.
( Jason Ling )
無恥之政棍根本就不怕說謊,所以不需要有良好的記憶力。
因為當謊話重覆多次之後,不但可以說服自己相信謊話,
而且聽眾中的愚夫愚婦也同樣會相信謊話。

A  liar  should  have  a  good  memory.
( Quintilian )
☆  建設屬於個人的信仰,就是修行者「安身立命」的方法。
參考:《信仰》 
  生活在資本主義中的修行者,必須放棄貪婪和自私,
     必須懂得分辨「需要」和「想要」,安於澹泊,
     必須明白傳播媒介潛移默化的力量,
     拒絕消費主義的洗腦,學習降低對物質的過份要求。
傳播媒介潛移默化的力量,
源於背後的經濟和政治操控的意圖,
而全球化的確加強了這個現象。
  生活在極權社會中的修行者,必須明哲保身,
     知道有一些重大的課題不能夠公開討論。
     設計陷阱讓無知者及無恥之徒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當他們籮底的智終於全部用光之後,必須折墮順變,
     壽終歪寢,自暴其醜,自暴其蠢,自取其辱。
☆  生活在資本主義兼極權社會中的修行者,
     由於社會資源分配不公義,不公平,
     並且運用亂印鈔票這種強盜行為,導致貧富極度懸殊。
     無立錐之地的貧民中的勇士,一定會起義攪革命,
     修行者的工作就是做幕後策劃,減少貧民的傷亡人數。
在全球化,各國同心同德狂印鈔票之下,鈔票的供應多了,
所以鈔票的購買力在不斷貶值。
另一方面,可以用來對沖貨幣貶值的工具太少,
結果製造了一個唔投資就輸硬的年代,
不但拉闊了貧富懸殊,亦拉闊了上智與下愚之間的距離。
這顆全球合作製成的畸形腫瘤,不但無人能夠獨力割除,
亦無人能夠控制腫瘤惡化,每個人只能夠順應時勢但求自保,
所以由中學開始的理財課程,將會成為必需品,
因為經濟已經是所有青少年被迫要玩的遊戲。
你以為可以不理會它,但它卻插手你的生活,
控制你的自由和快樂。
然而金融投資談何容易,因為涉及哲學和心理學,
首先要「認識自己」,然後「管理自己」,
掌握如何平衡「貪婪的情緒」和「理性的判斷」,
培養出獨立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不盲目崇拜權威,
然後發展一套穩健的戰略 strategy 和市場的大戶拗手瓜,
因為投機市場賺取的是  psychological  money
智慧、知識和修為不足的人難以賺取這些金錢。
賺到足夠的金錢才可以無後顧之憂,才能夠享受閑,
才能夠講理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包括修行在內。
☆  修行者必須懂得分辨「真知識份子」和「半知識份子」。
參考:《如何定義知識份子》 
☆  修行者追求的是「成就」,不是「成功」。
☆  回歸心靈,接通屢世前生的智慧,是修行的捷徑,
     也是所有天才在今生成功的捷徑。
回歸心靈,接通屢世前生的智慧,
就好像在黑暗之中有了蠟燭,
就好像在茫茫大海之中有了指南針和燈塔,
立即明白今生要走的道路和方向。
☆  所有天賦的才華,來自屢世的興趣和鍛煉,
     所以修行者必須找出自己今生的興趣和使命。
屢世都安於懶惰的人,今生只會有懶惰的天賦,
對他們來說,勤奮、意志和毅力都只不過是廢物,
所以沒有天賦的人只能夠安於享受平凡和平庸。
  修行者必須明白命運究竟是甚麼。
Spider (2)
  修行者必須替自己做過的事情負責任。
☆  修行者明白懂得思考的人不一定想做真知識份子,
     因為想逃避做真知識份子的艱苦責任。
所以有人寧願放棄修行,寧願和群眾一起擁抱虛偽,
放棄做真基督徒,真佛教徒、真道教徒、真儒家信徒,
因為責任實在太重大了,何必讓自己這麼辛苦。
  修行者必須背負十字架,完成今生的學習和責任。
  修行者必須學習如何分辨蕪和菁,既尊重菁,亦歧視蕪,
     然後致力替自己的思想及精神文明去蕪存菁。
如果不懂得去蕪存菁,那麼所謂傳承及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只不過是一句需要匡智的愚昧者的口頭禪或者口號。
☆  修行者一定會選擇「善性循環」,
     因為這個選擇就是贏在起跑線上。
參考:《贏在起跑線上》 
☆  修行者明白政治、經濟和教育這三大制度,
     一直在我們的身旁陪伴著我們,控制我們,從未走遠!
  修行者明白信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
     但卻可以輕易地被摧毀。
  修行者明白一個國家的國力有兩方面:
     政治和經濟的硬實力,
     管治、法律、信心和道德的軟實力。
     軟實力不足的政權一定會蒙受眾多各式各樣的風險,
     包括社會道德下滑,優秀人才隱居不參政的風險,
     貪官及富豪剝削人民,導致貧富越來越懸殊的風險,
     海陸空環境皆被污染,社會罔顧下一代生存的風險,
     人性貶值,善良人民各式各樣被壞人行騙的風險,
     人民及勞工被中層奴才用制度強姦的風險,
     市民對管治失去信心,群眾奮起革命的風險,
     理性漸漸下滑,青少年被迫接受洗腦教育的風險,
     平庸無能的官員及議員飛黃騰達,導致管治的風險,
     言論自由慢慢收窄,傳播媒介自我審查的風險,
     茂利露謬理,各式各樣奴才及小人得志的風險,
     出現太多鼎你個廢,弱智無能官員充斥市場的風險。
A  rat  in  a  maze  is  free  to  go  anywhere,
as  long  as  it  stays  inside  the  maze.
( Margaret Atwood, The Handmaid’s Tale )
Truly  amazing,  what  people  can  get  used  to,
as  long  as  there  are  a  few  compensations.
( Margaret Atwood, The Handmaid’s Tale )
In  the  conditions  of  modern  life  the  rule
is  absolute,  the  race  which  does  not  value
trained  intelligence  is  doomed.
( Alfred North Whitehead )
☆  修行者的最高境界不是「智慧布施」,而是「制度布施」。
修行者抵達智慧中某種境界時,就應該和有緣人分享智慧,
然而這種「智慧布施」並非修行者的最高境界,
因為只有少數有緣人可以得益,
只有「制度布施」才能夠令整體社會大部份人得益。

If  you’re  in  the  luckiest  1  percent  of  humanity,
you  owe  it  to  the  rest  of  humanity
to  think  about  the  other  99  percent.
( Warren Buffett )
人性可善可惡,
任何文明如果欠缺積極生存的意志,
不願意致力吸收其他文明的長處,

幫助自身的文明去蕪存菁,避免被淘汰,
如果不致力改革制度,避免制度慢慢崩壞,
即使沒有外敵入侵,亦會逐漸步向滅亡。
溫水煮蛙,既可以適用在愚昧和沉默的羔羊身上,
亦同樣適用在放棄去蕪存菁及制度改革的文明之上。
西方人當然也明白「溫水煮蛙」的概念。
Nothing  changes  instantaneously:
in  a  gradually  heating  bathtub
you’d  be  boiled  to  death  before  you  knew  it.
( Margaret Atwood, The Handmaid’s Tale )
讓矢志不移的修行者一起唱一首讚美歌:
讚美智慧萬福之源  天下智者都當頌言
天上神佛也讚智慧  同心讚美三位一體知仁勇
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BWxTymHk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