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分類》(一)

一位基督徒如何閱讀聖經,除了教會的影響力之外,
其實和這位基督徒屬於那一類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以往很多年青人來向筆者請教宗教的問題,
因為在中學和大學裡有人向他們傳「道」,
想他們加入教會。
筆者認為如果教會肯教年青人如何應用批判思維,
在心路歷程之上,是極為難得的機會,
一定要把握,應該主動申請入會。
如果沒有如此理想的話,就要慎重其事。
筆者對絕大部份宗教都認識膚淺,
唯有對基督教認識較深,所以年青人並非問道於盲。
讀者也許會問,為甚麼需要將基督徒的分類?
對筆者來說,道理很簡單:環境所迫!
由於生長在一個信奉基督教的家庭,
筆者從出生到現在,都必須和很多很多的基督徒相處,
而且親人和摯友之中頗多牧師和基督徒,
所以有很多心得和經驗可以和讀者們分享。
那麼讀者又為何需要將基督徒的分類呢?
原因亦很簡單:
因為有不少熱心的基督徒喜歡傳「道」,
部份不但喜歡傳「道」,更喜歡踢閣下入會。
所以當年青人碰上一位初相識的基督徒,
或者需要和一位初相識的基督徒相處,
如果他懂得如何將基督徒分類,
在學校裡遇上基督徒時就不會糊裡糊塗,
以為對方懂得比閣下多,以為對方已經得「道」!
而且不同類的基督徒的確需要不同的相處方式。
筆者相信年青人甚有機會遇上傳「道」人,
筆者的心得和經驗,年青人可作參考。
希臘哲學家 Cicero 將人分成四類:
Wise  men  are  instructed  by  reason;
men  of  less  understanding,  by  experience;
the  most  ignorant,  by  necessity;
the  beasts,  by  nature.
( Marcus Tullius Cicero )
根據的只是智慧的高下。
其實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我們每個人都會將人分類,
以決定如何和他們交往。
人類的世界如此複雜和精采,當然有各式各樣的分類法,
例如用親疏、職業、智愚、美醜、正邪、貧富……等等來分類。
但基督徒的分類就比較簡單。
筆者根據個人多年來和基督徒的交往、接觸及觀察,
發現從他們對神的認識,對神的定義來判斷,
基督徒大致上可以分為六類:
1.  信奉一位完美、理想的神。
2.  信奉一位去蕪存菁的神。
3.  信奉聖經裡的神,但用批判思維去認識神。
4.  信奉聖經裡的神,但選擇自己喜歡的那部份。
5.  信奉聖經裡的神,但完全拒絕批判。
6.  利用基督教的基督徒。
由於很多人都不清楚,或者不願意清楚,
他們心目中的神究竟是怎麼樣的一位神,
所以他沒法告訴你,或者不願意告訴你:
「他和神之間是一種怎麼樣的關係!」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如果不將教會裡的基督徒分類,
所謂「在教會裡成長」就變成了一句極之曖昧的說話,
因為沒有人明白這個「成長」將會如何定義。

[一位重道、腌尖、勢利的聽眾]
筆者在美國留學及回港後,
遇過不少人向筆者傳「道」。
但當這些傳「道」人看到筆者只帶著一顆心,
穿上一條牛仔褲,一件恤衫就去聽「道」,
完全缺乏衣著「誠意」,因為衣衫近乎襤褸,
實在有礙觀瞻;
又知道如果主持人講道實在精采,座位供不應求時,
春江水暖鴨先知,筆者這隻鴨會提早霸定頭位,
和星光熠熠、衣冠楚楚的信眾並排而坐,
更加有礙觀瞻;
又發覺筆者腌腌尖尖,心靈極之勢利,
未聽完「道」之前,未感到「道」的確是道之前,
絕對不會放錢入奉獻袋;
又知道如果在主持人講「道」時,
聽眾都要傻傻地坐在講台下,
既不能夠舉手發問,又不能夠離坐,
更加不能抵不住周公邀約,閉目養神,
而當筆者認為主持人浪費筆者的寶貴光陰時,
就有衝動想向奉獻袋裡取回補償費;
甚至更加知道筆者這種晝夜思想的人,
可能會口太擇言,帶壞他們教會內純樸的羔羊。
不少教會都認為筆者這種立即探索傳「道」人的心,
不照顧傳「道」人的面子,肯定是屬於
「不善良、不和平、不聽話、不容忍虛偽」的破壞分子,
所以他們從來都不會希望筆者到他們的教會,
更遑論邀請筆者入會,甚至踢筆者入會了。
害怕壓力的主持人實在為數不少!
一個人在社會上做甚麼職位都會有壓力,
很多工作都需要「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為甚麼主持人會認為自己的壓力特別大?
為甚麼主持人會對他自己所信的神沒有信心?
是否因為主持人是由人揀選出來,
而並非是由神揀選出來的?
Many  are  called  but  few  are  chosen  and
the  few  that  are  chosen  wish  they  hadn’t  been!
( Stuart Wil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