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的道》

[ 道、神 ]
華夏文化的「」,一向是指「宇宙、自然界、道」,
兩千多年前中國的老子就用一個「Tao 字來表示,
「道」字涵蓋了宇宙背後的一切「真理」: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老子)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爲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道德經第十四章》(老子)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道德經第二十一章》(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老子)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德經第三十七章》(老子)
天地之道就是自然界的規律,是物理和化學研究的範疇,
不講道德,所以完全沒有是非、善惡、正邪、好壞之分,
即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思想。
既有天地之道,也有人世間之道。
人類世界之道,就是個人,人與人之間,人與團體之間,
人與社會之間,一切可見現象背後的道理,
屬於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研究的範疇。
我們知道只有擁抱「宗教精神」[真、誠、愛、智慧],
才能夠達致「上善若水」及「厚德載物」的境界。
儒家用「中庸」的概念來代表他們心目中的「人之道」。
「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程頤)
如果說有形的水是天下至柔的東西,能夠馳騁天下之至堅,
無有入無間,那麼無形的「道」豈非比有形的水更柔?
豈非連水的行為也受「道」的管轄,更加「無為」而治?
[參考《道德經第四十三章》(老子)]
[真、誠、愛、智慧] 等名詞是簡單的,抽象的,
屬於天地的,屬於人世間的,屬於心靈的,所以是神聖的,
也是那些還未回歸心靈的人難以理解的。
筆者認為「宗教精神」[真、誠、愛、智慧],
就是人際關係、企業管治和國家軟實力方面的「道」,
因為愛是賭博,必然包括讓人抉擇的自由,
所以「宗教精神」就是「讓人有抉擇自由」的真理!
如果我們認為「宗教精神」[真、誠、愛、智慧]
就是人與人之間及人與團體之間的道,
由於「禍福相倚伏」亦是人類世界之道,
那麼「反宗教精神」[面子、虛偽、說謊、貪婪、行騙、剝削]
何嘗不是人與人之間及人與團體之間的道?
那麼善惡的消長又是否人類世界之道?
那麼老子的「禍福相倚伏」又是否人類世界之道?
那麼「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又是否人類世界之道?

至於「個人之道」,似乎老子將之分成兩種:
有為之道」和「無為之道」。
周易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就是個人的「有為之道」,
而周易坤卦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就是個人面對外界的「無為之道」。
厚德載物
而人世間一切吉凶禍福背後的「道」就是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及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換言之,就是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明白這個「道」之後就明白「塞翁失馬」的思維。
Truth  can  be  like  the  sun  or  the  moon
but  it  can  also  be  hidden  behind  a  curtain.
You  have  to  find  it  out  by  effort.
( Jason Ling )
西方給這個「道」字另一個名稱,就是「神」
而這個意義上的「神」,
不會因為人類種族和宗教的不同而有分別。
聖經說: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約翰福音 1:1》
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
God  depends  on  us.
It  is  through  us  that  God  is  achieved.
( Andre  Gide )
西方人認為「道」是神聖的,非常珍貴,
只有那些有起碼智慧的人才能夠領略「道」,
絕對不適合愚夫愚婦、討厭思考、討厭修行的人。
For  truth  is  precious  and  divine,
too  rich  a  pearl  for  carnal  swine.
( Samuel Butler )
所以基督教從來都不反對人類有命運這回事,
亦不排除會有命運推算的方法,
正如聖經從來都不記載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
因為太初的道就包括所有這些自然界的學問在內。
西方人就是尊敬太初的道,所以發展出科學;
古代的中國人就是尊敬太初的道,
才發展出各式各樣,多采多姿的命理學,
解決了命運推算的方法。
聖經裡亦有暗示神所創造的人的確有命運這回事: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
    這樣看來、作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甚麼益處呢。…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
    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傳道書 3:1,2,9,11》
「耶和華啊,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
    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
《詩篇 39:4》
「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詩篇 90:12》
然而聖經裡當然沒有說出命運推算的方法,
正如聖經裡沒有物理學,沒有化學,沒有生物學一樣。
但是聖經裡有的是許多科學難以解釋的神蹟,
包括水變酒,摩西將杖變做蛇,摩西將紅海分開,
和可以解決非洲,甚至全人類糧食問題的五餅二魚!

很多基督徒都不知道甚麼叫做「敬畏耶和華」,
以為只需要背誦下面這節聖經,智慧就唾手可得,
人就會立即變得聰明,不必晝夜思想,不必內省,
不需要自我批判,從此不再需要努力追求智慧: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箴言 09:10》
而有了智慧的開端之後,還需要個人繼續不斷努力思考,
還需要因應個人的程度按部就班努力學習,
而最重的還是要有起碼的智慧,懂得與有智慧的人結伴同行:

「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味人作伴的,必受虧損。」
《箴言 13:20》
他們又明白愛和智慧手牽手而來,
一群性格良善及有智慧的人聚在一起,去做充滿愛和智慧的事,
神的本質就在人類「愛和智慧的行為」上顯現出來:

「神就是愛;住在愛裏面的,就是住在神裏面,神也住在他裏面。」
《約翰一書 4:16》
耶穌說: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
    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約翰福音 13:34-35》
不少基督徒認為這句說話只是對門徒說的,
所以「街外人」就沒有這個「彼此相愛」的福祉。
這就是為何心理學大師 佛洛依德 Sigmund Freud 指出:
A  religion,  even  if  it  calls  itself  the  religion   
of  love,  must  be  hard  and  unloving  to  those  
who  do  not  belong  to  it.
( Psychology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Ego, 1921 )
筆者當然並不認同這個說法。
The  final  lesson  of  history  could  be  summed  up
in  three  words :  love  one  another.
( Morton Kelsey )
I  know  of  only  one  duty,  and  that  is  to  love.
( Albert Camus )
Love  is  the  only  sane  and  satisfactory  answer
to  the  problem  of  human  existence.
( Erich Fromm )
Love  is  our  true  destiny.  We  do  not  find
the  meaning  of  life  by  ourselves  alone,
we  find  it  with  another.
( Thomas Merton )
There  are  four  questions  of  value  in  life,
Don  Octavio.  What  is  sacred?
Of  what  is  the  spirit  made?

What  is  worth  living  for  and
what  is  worth  dying  for?

The  answer  to  each  is  the  same.  Only  love.
( Lord Byron )
Love  is  not  consolation.  It  is  light.
(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
I  seem  to  have  loved  you  in  numberless  forms,
numberless  times,  in  life  after  life,
in  age  after  age  forever.
( Rabindranath Tagore )
Love  is  an  endless  mystery,  because  there  is
no  reasonable  cause  that  could  explain  it.
( Rabindranath Tagore )
Love  is  not  primarily  a  relationship  to  a  specific
person;  it  is  an  attitude,  an  orientation  of  character
which  determines  the  relatedness  of  a  person  to
the  world  as  a  whole,  not  toward  one  “object”
of  love.  If  a  person  loves  only  one  other  person
and  is  indifferent  to  the  rest  of  his  fellow  men,
his  love  is  not  love  but  a  symbiotic  attachment,   or
an  enlarged  egotism.  Yet,  most  people  believe  that
love  is  constituted  by  the  object,  not  by  the  faculty.
( Erich  Fromm,  The  Art  of  Loving )
很多基督徒從來都不去思考甚麼是「太初的道」,
可見不明白基督徒應該努力追求「道/真理/智慧」,
追求「太初的道」,期望能夠越來越接近神。
但是愛和智慧出現一個哲學上的吊詭,
就是具備愛和智慧的神,不可能全知,所以不可能全能,
否則聖經裡不會有約伯記的故事。
所以聖經其實是出現一位不斷進化、不斷進步的神,
從舊約裡的「聖父」耶和華,到新約裡的「聖子」耶穌基督,
到最後去蕪存菁,餘下了愛和智慧。
也許「愛和智慧」就是基督教裡的「聖靈」。
相信是由於尊重「去蕪存菁」的歷史,
所以聖經顯示了「三位一體」的神,
一位負責去蕪,一位負責存菁,另一位負責保守成果。

I  know  you’re  tired  but  come,  this  is  the  way.
( Jalaluddin Mevlana Rumi )
Sell  your  cleverness  and  buy  bewilderment.
( Jalaluddin Mevlana Rumi )
He  who  wants  a  rose  must  respect  her  thorn.
( Andre Gide )
如果說「神就是愛和智慧」是一個假說,
那麼這個假說衍生出一位去蕪存菁、進化了的神。
這個假說的好處是解釋了為何
1. 舊約的耶和華神還會和人對話、立約;
2. 新約的耶穌基督還會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
3. 而彌賽亞再來之前,神竟然不再現身!
如果否認「神就是愛和智慧」的話,
那麼我們只能夠這樣結論:
自從耶穌基督升天之後,神隱藏了自己,也許是睡覺去了,
所以我們只能夠根據幾百年前的聖經,簡接地去認識祂,
通過自稱是神的代言人的天主教去解釋或者拒絕解釋、
去譴責或者拒絕譴責地球上發生的一切戰爭和罪惡。
Why  should  God  hide  Himself?  Believers  respond
that  He  does  so  to  preserve  our  freedom : 
if  God  showed  Himself  in  all  His  glory,  we  would
no  longer  be  free  to  decide  whether  to  believe…
( Andre Comte-Sponville, The Little Book of Philosophy, p.86 )
筆者數十年接觸基督徒的經驗發現,
很多虔誠但不喜歡晝夜思想的基督徒,
和筆者談一兩次聖經內容的解讀之後,

就拒絕回應筆者的提問,不少甚至認為筆者是在搗亂,
更加害怕筆者會帶壞他們教會裡眾多純潔的羔羊,
想不到很多基督徒其實對批判思維又愛又怕。
八十年代一位上門傳道的甚至肯定筆者一定會下地獄!
哲學家可能會更進一步追問:
「神」和這個世界是一起存在的嗎?會有先後的次序嗎?
No  God  without  a  world,  and  no  world  without  God.
( Friedrich Schleiermacher )
[道成肉身]
There  is  only  one  religion
though  there  are  hundred  versions  of  it.
( George Bernard Shaw )
「道成肉身」這個概念觸發起許多問題:
「道/ 真理/智慧」與神究竟是否同一樣東西,
抑或神除了是道之外,還有靈界方式的存在?
老子所說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他所指的物,
究竟是指能量,還是指道成肉身的靈界?
如果神就是道,那麼人類從科學中發現的原理是神的一部份嗎?
神的道──太初和道──和自然界的道有何異同?
如果神就是道,那麼神可以改變道嗎?
如果神就是道,那麼看見自己關心的人打算跳樓時,
基督徒會祈求神改變萬有引力嗎?神會遵照他們的要求嗎?
如果沒有了道,神還算是神嗎?
道是不會時有時無,不會睡覺的。神會睡覺嗎?
又有人說,神就是道,而道是不會睡覺的,
但道是靜默的,只會傾聽,不會提出忠告,
不會代人決定事情,只會讓我們自己去決定,
所以人類的思考能力、正確的知識和智慧才會顯得這麼重要!
God  is  not  on  the  side  of  the  big  battalions,
but  on  the  side  of  those  who  shoot  best.
( Voltaire )
如果說神就是「太初的道」,神就是抽象的真理,
雖然「道成肉身」只不過是在意志運行之下,
將能量轉換為物質,合乎物理原理,但我們依然需要問:
那麼為何我們需要「道成肉身」這個偶像?
聖經又說: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
《約翰福音 1:14》
The  Word  became  flesh
and  made  his  dwelling  among  us.
如果說神是自有而永有,
那麼自古以來,在還未有基督教和聖經出現之前,
在基督教還未能夠傳遍天下之前,
神就已經住在部份人類的心裡,
如果我們看到這些人真心去做善事,顯示出「愛和智慧」,
就表示神早已在他的心中,亦顯示出「神的存在」,
不在乎這個人信奉甚麼宗教,因為我們相信「神就是愛」。
由於世界上「愛和智慧的行為」無所不在,
所以我們知道神是無所不在的!
其他任何的證明都會存在欺騙或者隱瞞的成份。
「神就是愛和智慧」這個建議除了證明「神無所不在」之外,
亦對「在地球所有角落、不曾聽過基督教」的人十分公道。
如果堅持沒有聖經裡所說的神或耶穌基督在心裡,
就沒有生命,那麼就是說古代所有的聖哲賢人都是白活了。
但神給予人類一個選擇權,這就是為甚麼聖經說
1.  我們要打開我們的心去迎接神進來,
     而魔鬼要進來時,就關起心門,不要讓魔鬼進入。
2. 我們要保守我們的心,勝過保守一切,
     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23》
所以筆者並不需要一個「道成肉身」的神!
換言之,人類的一切善惡、黑白、是非,皆來自心的抉擇,
可以說是「一切唯心做」,完全顯示出「保守自己的心」的重要性,
所以筆者並不需要一個「道成肉身」的神!
曾經有一位聖公會牧師聽到筆者的個人領悟之後,十分震驚,

認為筆者離經叛道,用了「反感」這個詞彙來形容筆者的說法。
聖經的這個道,究竟是中國傳統所說的「形而上」的道,
還是既有「形而上」的道,亦有「形而下」的器?
「道」如何成為肉身?
所謂「道成肉身」,
是否就是「形而上」的道以「形而下」的器的方式存在?
如果道能夠成為肉身,那麼神不理世事二千多年,
或者有可能是與魔鬼有約在先,互相以人心來做戰場,
就好像聖經《約伯記》裡的記載一樣!
問題是:
  如果道不能夠成為肉身,那麼道還存在嗎?
☆  聖經記載,以往出現的「道成肉身」,
     是否因為當時大部份人類的腦還未進化,
     不能夠思考抽象和神聖的道,
     所以沒有「道成肉身」就不能夠相信道的存在?
☆  偶像崇拜和「道成肉身」的分別在甚麼地方?
  現代人的思考能力進化了多少?還是原封不動?
  在基督教還未出現的時代,或者在不知道有基督教的地方,
     所有一生致力追求真理,服務社會,
     而且努力保守自己的心的人,是否都算是「道成肉身」?
Space,  time,  matter,  energy  and  biological  life
may  be  the  result  of  a  Source  Field  that  is
conscious  and  alive  in  its  own  unique  way──on
a  scale  far  too  vast  for  the  finite  mind  to  fathom.
( David Wilcock )
我們都需要依賴眼睛可以看見的現象,
但由於欠缺「理性、懷疑、批判」的精神和訓練,
大部份人只能夠看到表象,看不見表象背後的道。
如果我們見到蘋果掉到地下,
未必能夠好像牛頓那麼有智慧,推斷出「萬有引力」的存在。
然而牛頓提出了之後,我們都「相信」了,
並且明白「蘋果掉到地下」是道的顯現,那麼「信仰」就產生了。
我們知道自然界的道是存在的!
如果一位教徒堅持必須「道成肉身」才相信有神存在,
那麼他的要求其實並不過份,
就好像很多宗教都需要有偶像崇拜,才可以吸引信眾參與一樣!
即使人類在科學研究之中一日千里,
但「謎」和「神秘」在科學中永遠存在,
只不過是層次不同而已。
於是有神學家就利用了前者 [謎和神秘],
隱瞞了後者 [層次不同],指出:
1.  God’s  nature  is  mysterious  and
     incomprehensible  by  human  beings.
2.  You  have  to  believe  in  a  God  who
     cannot  be  apprehended  by  human  beings.
希望能夠說服人相信神的存在。
可惜一般愚夫愚婦除了需要「道成肉身」之外,
需要偶像和聖人之外,還希望能夠見到神蹟,
因為愚夫愚婦對抽象的「宗教精神」完全沒有信心。
It  is  useless  to  tell  one  not  to  reason
but  to  believe──you  might  as  well
tell  a  man  not  to  wake  but  sleep.
( Lord Byron )
道是否存在,並非哲學課題,亦非科學課題,
因為哲學和科學都是從「相信」道的存在開始!
如果有一天科學家能夠證明「宗教精神」──
「真、誠、愛、智慧」──都是一種能量,
那麼根據「質能可以互換」的原理,
「道成肉身」就並非不可能:
道 → 能量 → 物質 → 肉身!
人要宏道,就需要修心,因為修心就是修行,
修心就可以迫近「道/真理/智慧」,
就好像數學方面的漸近線asymptote 一樣,
雖然永遠不能夠達到彼岸,
但卻可以逐漸迫近「道/真理/智慧」。
參考:《哲教儀式》
「神是否存在?」及「有多少位神?」這兩個課題,
就糾纏了西方哲學界和神學界差不多兩千年。
而根據聖經裡記載的巴別塔事件,
筆者更提出了另一個課題:
根據聖經記載的「巴別塔事件」,

一個宗教的「神」和另一宗教的「靈」會否相同?
會否只是稱呼不同而已?
Truth  is  treason  in  an  empire  of  lies.
( Ron Paul )
最後,我們必須明白真理只不過是希望的根源,
由於真理是抽象的,並非大部份人都能夠理解,
所以並不一定能夠給他們帶來希望。

「人心詭詐」何嘗不是一種真理?
「人類喜歡擁抱虛偽」何嘗不是一種真理?

如果說正道可以成為肉身,住在善人的身上,
魔道何嘗不可以成為肉身,住在惡人的身上?
江山代有智者出,對!江山代有蠢人出,對!
江山代有壞人出,也對!

「迷信」和「信念」都無法給我們帶來希望,
只有擁抱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一步一步地重新建設穩固的「信仰」,
只有提出迫近真理、實踐真理的方法,修行的方法,

抵抗邪魔的方法,我們才可以產生希望!
I  cannot  believe  in  a  God
who  wants  to  be  praised  all  the  time.
(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