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十一) [誠、誠者]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禮記。中庸》
[執著、拒絕放下]
從人類文明的角度來看,「執著」這種態度,
對「做學問」的人,對重視「宗教精神」的人,
和對走在心靈道路上的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我們可以暫停,可以休息,但不可能放棄「執著」。
執著」包括「固執」和「堅持」。
很多人對「固執」和「堅持」只了解一半,
所以很容易就傾向於認同佛教裡所說的「放下我執」,
忘記了追問:
是否所有「執著」都是有害?
如果不是的話,
那麼甚麼需要「執著」?甚麼不應該「執著」?
換言之,如果不是所有的「執著」都是有害的話,
關鍵就在於我們需要「固執」和「堅持」的是甚麼。
問題其實很簡單,但實行起來卻很困難!
簡單,是因為「執著」只需要培養去蕪存菁的能力;
困難,是因為「去蕪存菁」在個人的角度來說,
是一種畢生追求的智慧,除了需要批判思維訓練之外,
還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膊之上,
而理想的「去蕪存菁」必然是同心同德,群策群力,
所以便需要團結一小撮志同道合的人。
「做學問」和走在心靈道路上的人執著的是「善」,
所以他們會對「追求真理」執著,對「愛」的執著,
對「追求智慧」執著。
而一旦有了這些執著,他們就不會執著 ego
不會執著己見,不會執著面子。
換言之,就是愛真理多於愛面子,亦多於愛老師。
其實所謂熱誠enthusiasm,就是一種執著!
「去蕪存菁」,就是一種執著!
「擇善固執」,就是一種執著!
[ 誠  honesty, sincerity ]
「真」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事物,偶爾用來形容人。
在傳統文化裡,如果用來形容「態度」或「關係」的時候,
包括「人與自然界的關係」及「人際關係」,
儒家往往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誠」,
英語稱為  honesty,  sincerity
而單單形容「真誠」的人際關係時,
英語亦會用  transparent  honesty,  sincerity
所謂「誠」,就是
1. 根據一套沒有內部矛盾的道理,光明正大地回應任何的咨詢;
2. 既不欺騙自己,亦不欺騙別人。
3. 光明磊落,拒絕虛偽,不扮演任何角色。
We  can  easily  forgive  a  child  who  is  afraid  of  the  dark;
the  real  tragedy  of  life  is  when  men  are  afraid  of  the  light.

由於自然界及人類的世界存在規律regularities
這些規律我們可以稱為「真理」,
而「真理」的特性就是「誠」。
科學家做實驗,就是向自然界咨詢,
而自然界回應的態度是甚麼?
自然界一定「誠實」地回應。
可以這樣說:
凡是「真」的東西一定以「誠」來回應!
科學假設了「自然界是不會說謊的」,
亦假設了「科學家相信自然界是不會說謊的」。
如果我們不懂得如何問問題,
如果我們問錯了問題,
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腦袋出了問題,
自然界依然會誠實地回應,
只不過回應也許有點古怪,也許並非我們想要的答案。
換言之,自然界的「誠」就是科學這種信仰的基石,
所以《禮記。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
而人類亦可以用「誠」的態度去認識「真理」,
所以《禮記。中庸》跟著說: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天理之本然也。」
(宋。朱熹)
有真正信仰的人祈禱時,就是向天咨詢,
而天亦一定「誠實」地回應。
中國自古以來的占卜,亦是向天咨詢的方法之一,
以「誠」為出發點的問卜者,必定得到「誠實」的回應。
所以說: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就是人和天交往的「道」。
有人認為占卜是向靈界咨詢,
那麼以「誠」為出發點向靈界咨詢,
就必定得到真和正直的靈界回應,
回應的是基督教文化中的「神」也說不定。
「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約翰福音 4:24》
俗語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那些相信有靈界存在的人,當然明白「誠」的重要性,
因為沒有「誠」就不可能有「信仰」,
只能夠有「信念」和「迷信」。
不論任何宗教,沒有「誠」的教徒就一定是偽教徒,
而正直的靈界決不會幫助沒有「誠」的教徒。
簡而言之,「誠」就是人和天互相呼應的方法,
要達到「天人合一」,就必須「誠」。
為了方便說明,《禮記。中庸》根據人的天賦及心態傾向,
分為「誠者」和「誠之者」兩大類,
「誠者」罕有,是  one-percenter
「誠之者」則是其他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包括我和你。
「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
意思是:
真誠的人,不用勉強而能夠處事恰當,
不用思慮就能夠有所得著,
從容不迫地去做就合乎中庸之道,這就是聖人了。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意思是:
那些後天選擇真誠,努力以赴的人,
表現出來的心態和行為就是「擇善而固執」。
「誠之者,未能真實無妄之謂,人事之當然也。」
(宋。朱熹)
至於那些虛偽詭詐,喜歡弄虛作假的人,
無論是祈禱還是占卜,都會得到魔鬼或邪靈的回應。
必須悔改修心,靠後天不斷的努力,學習對天的謙虛和誠懇,
才能夠達到「誠之者」的境界。
There  are  quantities  of  human  beings,
but  there  are  many  more  faces,
for  each  person  has  several.
( Rainer Maria Rilke )
Sincerity  is  an  openness  of  heart;
we  find  it  in  very  few  people;
what  we  usually  see  is  only  an  artful
dissimulation  to  win  the  confidence  of  others.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認識「真理」的過程之中,我們往往忽略了一點,
就是除了有時需要應用工具之外,
研究者的腦本身就是一件最關鍵性的工具。
所以「誠之者」的功夫,說起來簡單,
但實施起來絕不容易,因為需要打倒個人的偏見。
從事和心靈有關的學問的人,例如心理學和宗教研究,
更加需要「自我批判」,戰勝自己。
如果一個人以「做學問」為一生的志趣,
他必然會明白追求「真」,必須要「誠」!
平庸者不喜歡花時間或者沒有時間「做學問」,
況且虛偽是雅俗共賞的普世價值,
所以平庸者對「真」和「誠」只是口裡讚譽,
心裡或多或少都有點排斥,甚至恐懼。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之中,
無知是減少了,恐懼是減少了,
對「真理」的認識是增加了,
對「真理」的應用是增加了,
但「謎」依然存在,真相永遠不會大白。
所以西方的科學家用剝洋蔥來譬喻追求知識的過程,
而人類永遠不可能剝到最後一層。
換言之,「mystery 永遠存在!
理論上,「真」和「誠」是很多人都能夠達到的境界,
然而大部份人都不願意這樣做,原因有很多:
1.  現行教育制度和課程的缺失。
2.  由於教育制度和課程的缺失,成年人為口奔馳之後,
再沒有精力去追求「真」和「誠」。
3.  資本主義社會並不鼓勵市民追求「真」和「誠」。
4.  追求「真」和「誠」違反了好逸惡勞的人性。
5.  我們認為有了身體勞動之後,腦筋應該有權鬆懈。
「貿易不欺三尺子,公平義取四方財。」 (南懷瑾)
If  you  tell  the  truth
you  don’t  have  to  remember  anything.
( Mark Tw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