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和實踐之間》(二)

[野心]
人望高處不一定是好事,
因為高處既可以是理想,也可以是野心!
野心往往會令人扭曲人格,甚至出賣心靈。
有理想或者有野心的人,最初都十分勤力;
有理想或者有野心的人,都可以有抱負;
有理想或者有野心的人,都可以談立志。
有野心,才有希望成功;
但有理想,卻必然有成就。
問題是,有野心的人也會用「理想」這個詞彙:
「我們可以平凡,可以出賣人格,但不能夠沒有理想。」
這就是為何定義非常重要!
一般來說,
由於追求名、利、權的慾望而產生的志願或目標,
我們不會稱為理想,我們稱為「野心ambition
當我們容許概念混淆不清,容許辭彙被濫用 abuse 的時候,
野心家的走狗就會偷換概念,將主人的野心說成是理想。
Ambitions  are  driven  by  greed.
Ideals  are  driven  by  ethusiasm.
Both  of  them  require  sweat,
determination  and  hard  work.

理想和野心的澄清和區分相當重要,
因為世上的事情往往並非黑白分明,
容易正中有邪,邪中有正,難為正邪定分界。
這就是為甚麼聖經這樣強調要「保守你的心」!
No  vice  exists  which  does  not  pretend
to  be  more  or  less  like  some  virtue
and  which  does  not  take  advantage  of
this  assumed  resemblance.
( La  Bruyere,  Characters,  1688 )
關於這一點最清楚的例子,來自科技的應用:
如果一位科學家日以繼夜研究,
試圖將科學和科技應用在改善民生之上,
我們說他有理想;
一旦他試圖將科學和科技應用在製造武器之上,
我們不可能說他有理想,他只不過是有野心。
教學界也有相似,但遠較溫和的現象:
老師以「傳道、授業、解惑」為目標者是有理想,
老師以公開考試成績為目標者 [5**計劃] 是有野心。
然而兩者不一定有矛盾,
視乎公開考試的內容是否符合「傳道、授業、解惑」,
視乎老師是否會忽視大部份學生的學習興趣,
視乎老師是否會教導學生如何去思考,
視乎老師是否會歧視失敗者。
一位體育老師,
如果以「身體健康,各適其式」為目標者,
那麼他算是有理想的人,
如果以獎牌多少為目標者,
則他只不過是有野心的人而已。
如果像某些奧運選手的嚴格訓練,
不論那些選手最終是否能夠得到獎牌,
都需要承擔未來身體方面的長期疾患,
當傷痕累累退役的時候,才領悟到代價有多大。
那麼不論是教練還是運動員,
都不能夠說是有理想的人,他們只不過是野心家。
況且還有發生意外的機率:
就好像體操選手桑蘭,十六歲開始她輪椅上的人生。
最痛苦的是,有時野心並非完全來自當事人,
而是來自當事人的父母和導師!
為了爭奪奧運金牌,
不少中國兒童被父母送去體操學校培訓,
連續數年差不多每天忍受教練的斥罵和肉體上的痛楚,
還需要提早經歷成人世界競爭的冷酷與無情。
為了贏在起跑線上,
不少香港兒童自小被父母送去補習和培訓十八般武藝。
也許我們都相信天將會降大任給我們的子女,
所以天還未動手之前,人就要未雨綢繆;
也許我們都信奉張愛玲的名言:「成名要趁早!」
所以兒童的培訓也要趁早。
一旦兒童早成名,自然光宗耀祖!
文學家蘇軾說: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唯願孩兒愚且魯, ……」
也許蘇軾對兒子沒有野心,不介意兒子一輩子庸庸碌碌,
也許他對兒子的野心來自對兒子命運的期望,
所以最後的一句最精采:「無災無難到公卿」。
至於商界,也提供了很清楚的例子。
由於野心不容易控制,
懷著野心的人很容易就會走入灰色地帶,
在合法的情況之下做不道德的事情。
不少有野心的壯年人每天朝氣蓬勃,胸懷大志,
身穿筆挺西裝、腳踏名貴皮鞋,氣定神閒,
從來不會思潮起伏,只會思潮齷齪。
唔係虛偽,唔係矛盾,係食腦,係識撈!
步步高升之後,地球在他的腳下,天地任他闖蕩;
個人履歷,美跡斑斑,足以在三代兒孫面前誇口!
人以類聚,他們甚至聯群結黨,同心協力,
笑容裡藏刀,溫婉裡藏劍,
以積極、謹慎、步步為營的行騙和欺壓為樂,
發揮我們教育界十分重視的團隊精神
他們又懂得星期日去教會、教堂,
一來可以拉客,二來可以製造個人形象兼洗滌心靈;
的確是一脈相連天堂,一脈相連地獄,
入得地獄,上得天堂!
偶爾做一點義工,再度提昇自我或企業的形象,
就好像去食個包、沖個涼和洗汽車一樣簡單,
完全尊重教育界十分重視的生命教育
誰說「威人威威不是威」?
威人的目標就是「成功」,
一將功成萬骨枯,反正枯的是別人的骨!
威威的威人每天做他們喜歡的事情或工作,
不用追逐成功,成功便會跟隨著他們。
樂此不疲,樂在其中,樂而忘返,樂不可支,
樂於夠狠、樂於夠毒,樂不思蜀,真是樂壞了。
有些人的自尊建立在追求真理之上,
有些人的自尊建立在他的才華之上,
有些人的自尊建立在他累積的財富之上,
有些人的自尊建立在他的權力之上,
有些人的自尊建立在他的轉數快和虛偽之上,
有些人的自尊建立在他的人格之上。
There  is  an  ethical  dimension  in  whatever  you  do!
堅持人格並非一件容易的事,
因為人類往往傾向於在灰色地帶原諒自己,
並且告訴自己很多人都是在做同樣的事。
I  am  not  the  only  one!
他們忽略了的地方是,一旦洗濕了頭,
灰色地帶裡不道德的行為和隨之而來的解釋,
是會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的。
不少人最初的意圖也許是暫且歪曲人格,
待富貴之後才金盤洗手,甚至日行一善,
結果卻是「富貴不來人格去」!
Moral  contamination  almost  never  announces  itself;
it  is  always  a  very  small,  seemingly  silent,
inconsequential  event,
but  it  is  like  radiation;  it  accumulates,
and  there  are  no  permissible  s
afe  levels.
( E. L. Doctorow, 1979 )
且讓筆者狗尾續貂,加多一句:
Foolishness  is  similar  to  moral  contamination;
it  accumulates  and  may  well  grow  with  age.
( Jason Ling )
無論一個人選擇甚麼職業,走一條怎樣的道路,
他都需要面對或大或小的道德挑戰,
如何抉擇就決定他是一個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