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談、討論、辯論、批判》(十一)

[辯論員和演員有分別嗎?]
一般中學裡的辯論比賽,
大部份時間正反雙方都好像在自說自話,
完全不像是在辯論。
這種方式的辯論,不在乎追求真理,
只在乎表演口才,看誰能夠死都拗翻生。
只需要擁有三寸不爛之舌,
只需要擁有二流的頭腦,
只需要擁有一流的演講聲調,
就有可能成為世界上最佳的「辯演員」,為港爭光。
雖然一般有思想的市民都會明白,
口若懸河的人未必具備批判的能力,
但一位口齒伶俐的辯論員,即使打茅波,
一般人都誤以為該位辯論員具備批判的能力。
香港教學界一向在有意無意之間鼓勵語言偽術」,
一向相信及鼓勵過了海便是神仙的心態。
其實所謂「辯論的技巧」,不少都是在打茅波。
能言善道,說得天花亂墜,
但思考不夠嚴謹的人實在太多了!
辯論比賽,一定要有錄影,可以即時重看,
因為打茅波的高手會在打完茅波之後拖延時間,
說一大堆漏洞多多的廢話。
打茅波的高手利用的就是一般人接受的潛規則:
打茅波並非不禮貌的行為,
但是「打斷別人的說話」則是不禮貌的行為。
如果沒有裁判和評判,社會凍涼除了打茅波之外,
還會懂得以表面的禮貌來廢批判和辯論的武功。
這是「以人廢言」之外的另一陷阱。
請問有多少香港教育程度較低的階層會明白,
「迂迴曲折地逃避辯題及講廢話」
才是最不禮貌的辯論行為?
學生們是否應該思考一下:
誠懇的表情、誠懇的態度、誠懇的語氣,
誠懇的左耳入,誠懇的右耳出,
這樣的回應和辯論的態度,
是否比「愛真理」及「弄清事實」更有價值?
[中學批判平台教學法]
現行中學裡的所謂辯論學會」,
最好也只能夠訓練出二、三流的人才,
而且不能夠保證這些人才將來不變成社會凍涼
照筆者的觀察,社會上不少的所謂「精英」,
包括那些五六十歲的「成功」人士在內,
自我感覺超然良好,
只喜歡和同等心態、智力和社會地位的人交往,
討厭批判,討厭哲學思考,討厭討論禮貌。
如果我們的中學以這些人為榜樣,
就永遠不能夠鍛鍊出擁有精神文明的一代。
如果我們只有野心,沒有理想,就只能夠苟延殘喘,
隱藏在教育及宗教的口號之下!
德育中的真和誠是口號,
智育中的追求智慧是口號,
愛的教育是口號,慈悲為懷的精神是口號,
基督的精兵是口號。
The  effects  of  a  CTP [Critical Thinking Platform]
will  extend  across  the  whole  school  curriculum,
as  students  become  better  thinkers,
learning  how  to  give  reasons,
how  to  ask  good  questions,
how  to  define  terms  and  form  concepts,  and
how  to  make  better  decisions  and  judgements.
如果能夠建立一個中學校內批判平台」,
在大課室或禮堂內舉辦一對一,最原始的辯論比賽,
用蘇格拉底方式追根究底的辯論方式,
既有「台上裁判」,亦有「台下評判」,
雙方的教練,就是同學,高年級的學兄學姊,
或雙方各自所認識的長輩。
[ 讓家長也投入教育和思考的熱誠之中 ]
其中一方只要被對方暫時「擊倒」就需要認輸出場。
現時教育界──不是教書界──最大的困擾,
就是因為還未懂得獨立思考的可貴、
還未懂得腦袋自由的可貴、
對分數毫無抵抗能力的學生,
往往願意犧牲思考上的獨立自主能力,
來換取眼前那「實實際際」的分數。
如果能夠將批判思維全方位滲入課程,
並且建設一個中學校內批判平台」,
燃起同學們對思考的興趣,
讓校內全體同學都投入學習,
在校園創造一個濃厚的批判精神和氣氛,
並且讓成績和學生的批判能力掛鉤,
將會成為教育界的盛事,屬於香港人的光榮,
根本不需要將學費昂貴的 IB 課程放在眼內。
香港人應該可以擁有
「香港方式、平民化、兩文三語」HKIB 課程
筆者相信十年後的名校,必然走這一條路,
但可惜不一定是在香港,因為考慮到
1.  香港未必能夠出產具備這種思維的校長和董事局,
2.  改變香港一般人的思想是極為困難的事,
3.  師資培訓和薪酬未必追得上突如其來的需求。
[複賽、決賽]
任何的辯論比賽,如果目的是追求真理,
就必須有複賽和決賽。
Michael Polanyi (1891-1976) 曾經提出這樣的觀察:
We  can  know  more  than  we  can  tell.
[ 即是他提出的  tacit  knowledge ]
http://www.infed.org/thinkers/polanyi.htm
所以有時負方可能只是輸了反應不夠快,
或者不能夠完善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由於有一些學生的思考能力會比口才優勝,
亦由於有一些學生的即時反應會比較遲鈍,
所以初賽完畢後,只要負方提出,就應該有複賽,甚至決賽。
為了公平、公道和有教無類、尊重 diversity 的精神,
這個複賽,甚至決賽,
不一定要在大課室或禮堂內用口辯論,完全可以用文字進行。
文字辯論必然優於口舌辯論
因為公平公正的思考,應該用清晰的文字紀錄下來,
讓所有有腦的人都可以批判。
重視精神、明白精神的重要性的校長,必然贊同,
而且如果校內人力資源不足的話,亦必然會禮聘校外評判。
There’s  zero  correlation  between 
being  the  best  talker  and  having  the  best  ideas.
( Susan Cain )
Susan Cain
The  power  of  introve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