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地方》(六)

[信眾]
理論上及根據筆者的觀察,
「心靈修行所」裡的信眾大致上可以分成九大類,
但當然可以一個人屬於其中的幾類:
1.  曾經和靈界接觸過的人。
2.  感覺有靈界帶領的人。
3.  感覺受到靈界祝福的人。
4.  有信仰的人。
5.  只是有信念,沒有信仰的人。
6.  被洗腦及迷信的人。
7.  由於各種原因而騎虎難下的人。
8.  意圖利用宗教的商人和政客。
9.  心靈修行所裡養活的人。
如果這個分類並不偏離事實太遠的話,
我們可以這樣說:
「信念」和「迷信」都是社會需要的,
因為一樣米養百樣人,
視乎參與修行者的性格和思考能力來自我抉擇。
我們知道「迷信」的人絕對不會懷疑他們的信,
因為一般「迷信」的都是智力低下的人。
但那些聚合「迷信」的人的地方,
絕對不應該叫做「修行的地方」,
更加不應該叫做「心靈修行所」。
[信念]
一般來說,「信念belief 可以分成五大類:
一類叫做暫信tentative
一類叫做輕信credulity
一類叫做友信」,因為和朋友埋堆而相信,
一類叫做狂熱fanaticism,  zealotry
一類叫做左右逢源taking  advantage  from  both  sides
擁抱兩個或以上的可能互相衝突的信念。
擁抱「信仰」的人喜歡深思,重視批判,
而擁抱「信念」的人喜歡的是一個簡單,
不必辛苦地去思考的宗教。
其中「左右逢源」的人尤其喜歡佔信念上的便宜,
例如基督教聖經裡所說的那些
「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的人;
又例如「今天姑且齋戒沐浴,求神唸佛」,
兩日後大魚大肉,補償早幾日的齋戒沐浴的損失。
事實上有多少不同的人,就有多少不同的心態,
有多少不同的心態,就有多少不同的教徒,
有多少不同的教徒,就有多少不同的「娛樂/修行」場所。
Man  is  a  credulous  animal,
and  must  believe  something;
in  the  absence  of  good  grounds  for  belief,
he  will  be  satisfied  with  bad  ones.
( Bertrand Russell, Unpopular Essays )
持有「信念」的人,雖然曾經一度懷疑,
但由於種種原因,主動將懷疑在腦海中扼殺,
然後在同類人之中尋找安慰,互相鼓勵彼此的信念。
The  opinions  that  are  held  with  passion  are
always  those  for  which  no  good  ground  exists;
indeed  the  passion  is  the  measure  of
the  holders  lack  of  rational  conviction.
Opinions  in  politics  and  religion
are  almost  always  held  passionately.
( Bertrand Russell, Sceptical Essays )
「信仰」擁抱批判,在批判之中生氣勃勃,
目的是去蕪存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而「信念」則需要在同類人互相支持、
互相鼓勵之下才可以生存,
人多自然會出現依賴人數的理直氣壯」,
容易出現敵我分明,排斥異己的現象。
We  are  so  glad  to  free  ourselves  from
negative  people  and  stay  in  better  touch
with  people  who  matter  to  us.
真正有「信仰」的人其實有如鳳毛麟角!
當「信念」去不到「信仰」的層面,
當「信念」又不能夠落實於生活層面,
利用宗教的怪現狀就屢見不鮮。
物以類聚,不喜歡思考的人就會團結在一起,
互相容忍、互相支持、互相保護,
直到死亡,上天堂或下地獄為止。
且看美國第三任總統,《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
Thomas Jefferson 在一封信中如何處理這個課題:
But  I  have  ever  thought  religion  a  concern
purely  between  our  God  and  our  consciences,
for  which  we  were  accountable  to  him,
and  not  to  the  priests.
I  never  told  my  own  religion,
nor  scrutinized  that  of  another.
I  never  attempted  to  make  a  convert,
nor  wished  to  change  another’s  creed.
I  have  ever  judged  of  the  religion
of  others  by  their  lives,  and  by  this  test, 
my  dear  Madam,  I  have  been  satisfied  that
yours  must  be  an  excellent  religion 
to  have  produced  a  life  of  such  exemplary
virtue  and  correctness.
For  it  is  in  our  lives  and  not  from  our  words,
that  our  religion  must  be  read.
By  the  same  test  the  world  must  judge  me.
But  this  does  not  satisfy  the  priesthood.
They  must  have  a  positive,  a  declared
assent  to  all  their  interested  absurdities.
My  opinion  is  that
there  would  never  have  been  an  infidel,
if  there  had  never  been  a  priest.
The  artificial  structures  they  have  built
on  the  purest  of  all  moral  systems,
for  the  purpose  of  deriving  from  it
pence  and  power,
revolts  those  who  think  for  themselves,
and  who  read  in  that  system
only  what  is  really  there.

( Thomas Jefferson, letter to Mrs. Samuel H. Smith,
August 6, 1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