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六)

  原諒和寬恕是文明的處事方式
一個人的經歷和經驗,
有時是來自特殊的環境和事件,
有時是來自自己所犯的過錯,
有時則是來自觀察別人犯下的過錯。
Experience  originates  from  human  mistakes.
但犯錯只是經歷,並不等於經驗。
沒有經過思考和分析的經歷,不可能稱為經驗。
當某些不良的經歷是由於別人的過錯而產生的時候,
如果這人肯悔改的話,有時應該考慮原諒和寬恕。
原諒和寬恕,必須視乎悔改的定義及悔改後的行為!
否則一旦原諒和寬恕了一個壞人,他會變得更加謹慎,
將來做出更精心策劃的壞事,去害自己不認識的人,
那麼當初對他的原諒和寬恕,給時間一個印證的機會,
其實是在作孽和在造業!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原諒和寬恕,
從來都和風度及修養無關,只和人性的虛偽有關,
尤其是那些自以為自己高人數等,有名氣,有社會地位,
覺得自己擁有寬闊的胸襟,遠大的視野,又充滿慈愛,
於是覺得自己有權代表所有受害者去原諒人的人!
原諒值得原諒的人,目的是提升自己,
明白事情發生的背後,
往往有很多我們難以明白、難以找出原因的因素;
寬恕別人,讓對方好過,
讓自己不再為這件事情繼續付出代價,
是雙贏的行為,對雙方都有好處,
而只有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才可以說原諒是一種福氣!

至於不值得原諒的人,則不一定需要原諒他們,
誰說「放過自己」一定要先「原諒別人」?
「放過自己」是寬恕自己,釋放自己;
不會背負「憎恨」這個愚昧的重擔,
受過去事件所產生的不良情緒所左右,所禁錮,
為別人的錯誤繼續付出代價。
智者和愚蠢人之間有磨擦,有矛盾,是很正常的,
智者懂得何時可以原諒,何時不能夠原諒,
更加不會越俎代庖,代替別人去原諒犯錯者,
只有愚蠢人才會因為不懂得原諒別人而活得痛苦!

猶太人的傳統智慧甚至教導猶太人如何報復:
「當你的鄰居在深夜兩點彈鋼琴時你別氣惱,
    你可以在四點鐘時叫醒他,並告訴他你很欣賞他的演奏。」
誰說不憎恨對方就是代表原諒了對方?
首先,我們未必有資格代表所有受害者,
去原諒一個不值得原諒的人;
其次,我們要明白「放過自己」的目的是「愛護自己」,
而「愛護自己」是記取教訓,不再重覆同樣錯誤,
利用過去事件所產生的經驗提升智慧。
「愛護自己」是放下那些心靈旅途上的絆腳石,
包括人在內。
不值得原諒的人往往不肯認錯、不肯悔改,
處處用虛偽和語言偽術來掩飾自己的惡行;
我們只是不憎恨這個人,但亦不原諒他,只是「放下」他,
因為放棄一個不值得原諒的人,就是「放過自己」,
亦是一種文明的處事方式。
你當然可以「以德報怨」,但不要妄想自己有多麼偉大,
不要幻想對方會因你的原諒和寬恕而改變,
你有可能只是在賭那幾分之幾的或然率;
亦不要假設對方傷害你時是有意圖的行為,
因為「對方不是故意的」亦有幾分之幾的或然率。
有時你的受害只不過是因為他的愚昧無知,
根本沒有其他特別的原因。
況且,這世界有一類「即時原諒自己的人」,
他會告訴你他的行為不是故意的,只是受環境所推使,
是逼不得已的,發生在你的身上只是你的不幸。
為了防止這類人再傷害其他人,最好能夠做到「以直報怨」。
原諒一個人並不一定表示原諒他的行為
要視乎當事人的年齡及事情的嚴重程度而定。
如果一位小孩子在我們的家門前小便,
也許我們可以原諒他,
但如果一位成年人在我們的家門前大便,
也許我們亦可以原諒他,
但如果一位成年人在公眾場所大便,
我們是否應該原諒他?
我們又是否有權代替公眾原諒他?
滿口仁愛、道貌岸然的人又是否有權代替公眾原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