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止於智者」是一句廢話嗎?
謠言和偏見,都止於智者和有關方面的專家,
但智者究竟佔人口中多少?
這個多少的比率,可否改變,如何改變?
如何增加社會上的智者,的確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筆者認為:
智慧才是「正能量」的來源,所以追求智慧,學習思考,
學習如何判斷事情的是非黑白和汲取別人的智慧,
努力做一個智者,就是修行,也是人生中最佳的投資。
There’s a huge difference
between cleverness and wisdom,
between great things and good things,
between great books and good books, and
between great thoughts and good thoughts.
( Jason Ling )
Great philosophers can provide us with the basic
structure of a bridge to cross the river of life.
But we have to finish the rest of the bridge by
our own effort because each of us is different.
( Jason Ling )
有哲學家說:
所有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經被人思考過千百次;
但要想使它們成為我們自己的智慧,
就必須經過我們自己重新再三思考,甚至親身體驗,
直至它們在我們個人的經驗及腦海裡生根為止。
古人有言:「與其臨淵羡魚,不如退而結網」,
追求智慧,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追求智慧,當然不可能臨急才抱佛腳,
因為抱佛腳時會發覺佛腳四周人山人海,根本插針不入!
All truly wise thoughts have been thought already,
thousands of times; but to make them truly ours,
we must think them over again honestly, till they
take firm root in our personal experience.
(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只要我們願意努力,願意刻苦思考,
所有別人的智慧,我們都可以輕易地得到。
換言之,雖然智慧和世上最美好的東西一樣,都是免費供應,
但智慧的果實還需要我們攀登去採摘,絕對不會不勞而獲。
獲取智慧沒有捷徑,每個人都需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去尋求。
愚昧,愛莫能助;智慧,沒法請人代勞!
As scarce as truth is, the supply
has always been in excess of the demand.
( Josh Billings )
We can be knowledgeable with other men’s knowledge
but we cannot be wise with other men’s wisdom.
( Michel de Montaigne )
Knowledge is having the right answer,
intelligence is doing the right thing,
wisdom is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
( Jason Ling )
教育界的所謂「獨立思考能力」,
其中「獨立」這個形容詞的意思,
除了是面對新處境時有個人的判斷力之外,
就是把前人真正的智慧,重新「獨立」地去思考,
通過徹底的理解和吸收,將它變成自己的智慧。
所以任何自稱喜歡或者鼓勵「獨立思考」的人,
都明白勤奮思考責無旁貸,不能夠推卸責任。
獨立思考能力,就是建設個人「信仰」所必須具備的能力。
Most people are other people.
Their thoughts are someone else’s opinions,
their lives a mimicry,
their passions a quotation.
( Oscar Wilde )
所謂「獨立思考」,
當然不是故意強調自己的思想與眾不同,
當然不是拒絕批判和辯論,
更加不是敵人反對的我贊成,敵人贊成的我反對,
而是在思考的過程中不為別人的「意見」opinions 所左右,
避開一般平庸者追隨的「羊群效應」的影響,
尤其要避開眾多偽專家和偽知識份子的影響。
至於別人的「論據」 arguments 和推理,當然需要考慮,
然後對於自己不接受的「意見」能夠說出合理的原因。
所謂「獨立思考」,當然需要邏輯,需要分析,
所以對於表面上「互相矛盾」的名句,俗語、諺語特別敏感。
例如:
☆ 「邪不能勝正」相對於「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人定勝天」相對於「天意難違」,「無命如何」,
「人算不如天算」及「天有不測風雲」。
還有中間著墨、謙卑及中庸的「盡人事,聽天命」。
☆ 「行行出狀元」相對於「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相對於「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及「忍一忍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 「得饒人處且饒人」相對於「有仇不報非君子,有冤不報枉為人」。
☆ 「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對於
「屋漏偏逢連夜雨,前無去路,後有追兵」。
☆ 「錦上添花,雙喜臨門」相對於「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仗義每多屠狗輩」相對於「蠱惑每多偽君子」。
☆ 「節儉為美德」相對於「吃喝玩樂是福氣,是享受生命的美德」。
再舉一例言之,有不少道貌岸然的人認為
Two wrongs don’t make a right.
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完全鄙視了這句說話有應用的範疇。
所以他們譴責朱元璋光復中國,
認為蒙古人殺了不少漢人,亡掉宋朝之後,
漢人不應該再殺蒙古人,恢復明朝,
中國應該滅亡,讓蒙古帝國永遠存在。
他們又譴責孫中山再度光復中國,暴力地趕走了滿州人,
認為滿州政權即使管治政策出錯,
但革命先烈不能因此帶動種族仇恨,
違背了一位仁慈基督徒應該做出的榜樣。
孫中山應該用「愛與和平」包容滿州政權。
又再舉一例言之,有不少未經過思考訓練的人認為
「有稜有角的害處是,別人啃起你來十分方便。」
於是鼓吹「以和為貴」的做人處事方式,
幸好還未達到讚譽「八面玲瓏」這種圓滑手段的程度。
「以和為貴」的做人處事方式,
最重要是清楚所處理的是甚麼事情,
會否牽涉到重大的原則,
會否喪失人格,讓自己成為虛偽的獵物,
然後用「以和為貴」來做藉口。
黑社會的「以和為貴」是從生存及共同利益為出發點,
就好像戰國時代提出的「合縱連橫」一樣道理。
黑社會和灰社會間的「以和為貴」,
例如歷來貪污及行賄的「雙贏」,不理輸家是誰,
亦是從授受雙方的共同利益為出發點。
法律有稜有角,批判思維有稜有角,
全世界黑社會有稜有角,香港七俠五義有稜有角,
近數世紀以來的科學進步,全憑有稜有角!
「以和為貴」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道理嗎?
它有必須注意的應用範疇 range of application 嗎?
又有人借用網路上的金句對想他戴套避孕的女朋友說:
「如果無法決定,做了再說。寧願犯錯,不留遺憾!」
或者聖經經文:「含淚播種的,必歡呼收割!」
冷眼旁觀,香港人其實不喜歡深刻思考!
香港人喜歡可以即食的金句,欣賞口才多於欣賞思考,
因為口才可以表演,不必費盡心力去吸收。
香港人喜歡的,是半桶水方式的思考,
即是馬馬虎虎,但看起來好像有馬和虎的力量的思考,
美其名曰「直覺和感性的思考」,可惜完全經不起批判。
香港人不但喜歡半桶水方式的思考,
而且樂於扮演有思考能力的角色,
於是有少少名氣,能言善道,說得天花亂墜的人,
或者道貌岸然,但思考不夠嚴謹的人,大受歡迎!
所以香港人比較喜歡音樂、喜歡歌詞、喜歡電影,
喜歡點到即止的心靈雞湯。
原因?
也許是由於思考懶惰;
也許是由於中學教育的缺失;
也許是由於生活太匆忙,沒有時間思考;
也許是由於社會上有大學學位的人多了;
也許是由於想表示自己是一個有思考,有同情心的人;
也許是避免和別人產生太大的差異,所以加入愚樂圈,
完全忽略了一旦愚樂圈城門失火,一定會殃及池愚;
也許只是想抒發情懷、舒筋活血。
不少人更喜歡將個人的立場、信念、意願、慾望、直覺、
情緒和思考互相結合,將愚昧發揮得淋漓盡致,
從事文學和藝術的三四流偏才之中,
尤其多這類討厭理性思考的人和偽知識份子,
他們認為這種獨特的思考和意識形態,
就是所謂屬於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
並且驕傲地向朋友們宣告「我係我」。
參考:《思考可以是一種信仰》(一)
從教育的角度來看,越快養成獨立思考能力就越好,因為
1. 獨立思考能力是自我學習的基礎。
2. 大事可以靠專業人士,小事只能夠靠自己。
生活中很多細節和人際關係不能總靠別人幫忙。
3. 獨立思考能力是建設個人信仰所必須具備的能力。
西方喜歡扮有智慧的人常常會教導別人說:
Don’t let small things bother you.
然而判斷甚麼是大事,甚麼是小事,難道不需要起碼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