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尋找生命的意義》(一)

Our  pursuit  of  meaning,  and  the  consequences
should  we  come  up  empty-handed,  are  matters
of  eternal  immediacy.
( Robert Zaretsky )
[ 概念架構 ]
俗語常說「大處著眼,小處下手」。
看不到大處,如何能夠有足夠信心去從小處下手?
探討完「個人生命的意義」之後,
接踵而至的問題就是「我們如何尋找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
哲學家認為我們必須對「個人生命的意義」
建立一個清晰的概念架構conceptual  framework
才能夠有清楚的思考和分析,
從而瞭解及選擇個人生命的定位,作為人生的出發點與依歸。
人類的生命,除了生存和生殖之外,
其實可以有其他的意義,作為實質明確的目標。
從絕大部份人的利益作為出發點,
從歷史的顯示和社會運作的現象分析之中,
我們可以歸納出一些人類共通的選擇,
讓尋找生命意義的後來者可以依循,節省後來者寶貴的時間。
以後學生們在語文課作文遇上「我的志願」這條題目時,
學生和老師都可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架構」來判斷。
很多人喜歡說「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
但是如果你追問一句:人類可以有些甚麼崗位呢?
這個崗位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說漂亮說話的人往往就立即閉嘴,接不下去。
其實崗位決定於時代社會家庭環境、
個人的才華及個人選擇的生命意義。
又有人說,
「如果我們希望找到生命的意義,就要聆聽內心的呼喚」。
多麼動聽的說話!
有很多人的思想,早就被社會和傳播媒介操縱了,
他們就是耳聾,畢生都聽不到任何發自內心呼喚的聲音。
聆聽「內心的呼喚」,
是有相當程度智慧的人才有機會聽到的,一般人只聽到雜音。
[ 五個世界 ]
2008 戊子年,為了建立一個清晰的「概念架構」,
筆者提出了這樣一個假說hypothesis
我們只能夠在下列五個世界Five  Worlds 之中,
找尋、體驗、賦予和創造屬於個人的生命意義。
這五個世界,也許可以視為如來佛祖的五指山。
1.  感官的世界
2.  名利權的世界
3.  情與緣的世界
4.  知識和創意的世界
5.  愛與智慧的世界
這五個世界,照顧了  I的三大元素:
身體  body」、「 ego心靈  soul」。
參考:《「我」I 》
錢鍾書夫人,百歲老人楊絳,涉足過這五個世界,
在 2011 年寫了一篇《百歲感言》,且看她娓娓道來: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
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
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
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
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裏過平靜的生活。
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
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
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
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
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
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週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
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
但不同程度的鍛鍊,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
不同程度的縱欲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
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
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
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
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
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