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奉及追求完美只不過是一種「理想/野心」,
但要求有完美的結果卻是一種「執著」,
因為要求有完美的結果要看諸多影響的因素,
包括時機、運氣、動機、團隊的合作能力、
計劃中的瑕疵是否致命,和靈界的意圖。
所以有經驗的人仍舊是信奉那五大金句:
「禍福相倚伏」,
「自滿會招損,謙卑必受益」,
「未雨綢繆,盡人事,聽天命」,
「追求完美,但不要求一定要有完美之結果」,
「肩負有意義但困難的事情,要具備愚公移山的精神」。
歷史上的領袖有三大類:為善,自私的忠奸人,為惡。
只有真正的「完美主義者」才有機會成為為善的領袖!
[要求結果完美派]
未曾仔細思考過「完美」這個概念的人,
不會明白問題不在於對完美的執著,而在於對結果的執著!
「要求結果完美派」重視的是行動,是執行的技巧,
所以道德往往並非在他們考慮之列。
一旦一位「要求結果完美派」的人做了領導人,
他當然不會重視人命,因為「一將功成萬骨枯」,
能夠將自己升上神位,而人命只不過是一個統計數字!
如果這種領導人並非領袖,那麼就是社會之福,
因為歷史上許多人禍大災難,
是由有野心的「要求結果完美派」領袖所做成!
他們的座右銘當然是「做人,總是應該向前望。」
可悲的是「要求結果完美派」領袖往往要求自己低,
要求別人高,一旦他們只具備紙上談兵的能力,
犧牲者往往是他們的手下。
If you look for perfection,
you’ll never be content.
( Leo Tolstoy, Anna Karenina )
參考:
《生命教育:以成吉思汗和希特勒為榜樣》(上)
《生命教育:以成吉思汗和希特勒為榜樣》(中)
《生命教育:以成吉思汗和希特勒為榜樣》(下)
即使如此,僅僅擁抱「要求結果完美派」思維的人,
不容易成為領袖,因為完美、可重覆的行動,
必須有可靠的理論基礎,可以在理論範疇之內應用,
不能夠靠未經批判和驗證的假說和經驗。
所以想做領袖的人,
除了要擁護「要求結果完美派」思維之外,
必須同時擁護「只是追求完美派」的思維。
原因很簡單:
1. 想做領袖的人必須對自己有信心,
尤其是對自己的人格 integrity 有信心。
而信心必須建設在「信仰」之上,
必須建設在追求真理而產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之上。
建設在「信念」之上的信心根基不穩,
容易令思考力不足的人一意孤行,剛愎自用,
一旦遇上複雜的哲學、人性和道德問題,
只要一個錯誤的決定,隨時會一鋪清袋。
2. 想做領袖的人必須對團隊有信心,
而組織團隊必須有深厚的閱人和用人的經驗,
懂得選擇隊員,並且有能力和隊員溝通。
只有「只是追求完美派」的人通過長期實踐,
才會令想做領袖的人具備「知己知彼」的能力。
3. 如果有人想組織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團隊,
想做這個團隊的領袖,那麼他必須有品味,
有最起碼的思考能力,懂得判斷優劣,
明白選擇隊友時一定要同時擁抱歧視和尊重,
歧視無知和愚昧,尊重智慧和去蕪存菁的能力。
有很多因素可以做成一個團體的真正凝聚力,例如:
1. 團體具備清晰的意識形態、「信念/信仰」、
價值觀和立場。
2. 團體成立時就有去蕪存菁的抱負。
3. 隊友的思考能力和理性程度級數相若。
4. 團體一定會踢走害群之馬,維護團體的聲譽。
5. 團體具備薪火相傳的制度和能力。
6. 隊友數十年的友情,出生入死的戰友關係。
7. 隊友明白互相尊重的基礎是甚麼。
最優秀,並且可持續發展的團體,例如硬科學團體,
必然有一個「批判平台」!
凡是不清楚這些概念而組織的團隊,
就會出現「黑羊」black sheep 這種害群之馬,
或者出現豬一樣的隊友,
於是最後不是出現內奸,就是遲早分裂,
而且不可能避得開有品味的「無間道」潛伏在團體之內。
「無間道」雖然可以令團體倒閉,但其實並不太可怕,
一絲不苟行正道,具備浩然正氣的團體,何懼「無間道」?
The loyalty of some people ends when their
need changes, thought changes, or the benefits
they can get from the group ends.
There comes a point in your life
when you realize who matters, who never did,
who won’t anymore, and who always will.
And if in the end you are still alive
and up standing, you learn who is fake,
who is a sanctimonious hypocrite,
who has integrity, who has mere beliefs,
who is strenuously building up faith, and
who is willing to take risks for his faith.
( Jason Ling )
「要求結果完美派」的領袖必須懂得將朋友分類,
因為每類需要不同的處理方法。
「要求結果完美派」的領袖必須明白人必以貌相,
所以至少必須懂得看相,如果懂得命理學就更加好!
「要求結果完美派」的領袖必須明白驕傲和自滿,
是可怕的陷阱,擁抱驕傲和自滿,等於自掘墳墓。
參考:
《知己知彼》 《修行的境界》(上)
《修行的境界》(中) 《修行的境界》(下)
[敷衍了事,推卸責任,團隊精神]
那麼不贊同完美主義的人會完全放棄任何信念嗎?
當然不會,不贊同完美主義的人依然會有信念,
他們會選擇擁護下列的其中一種主義:
1. 重視半桶水思考能力主義。
2. 平庸者的敷衍了事主義。
3. 平庸者的推卸責任主義。
由於平庸者充斥市場,
一旦他們將敷衍主義結合了推卸責任主義,
社會上就會出現敷衍塞責的現象。
4. 跟隨不完美大隊主義。
5. 蠱惑團隊共同負責主義。
一旦團隊共同負責主義結合了推卸責任主義,
就會出現團隊犯錯而無領導人或隊員需要負責的現象。
Wisdom attracts wisdom;
hypocrisy elicits hypocrisy;
mediocrity begets mediocrity.
( Jason Ling )
參考:《理想和實踐之間》(二)
[中間主義,縱容的現象]
所謂「中間主義」,其實源於忽略「保守自己的心」。
1. 其中一種是既不贊同完美主義的要求,
拒絕保守自己的心,但又贊同完美主義的做事方式。
換言之,就是擁抱虛偽,拒絕思考完美,拒絕批判,
例如貪污者讚揚「以公害私,以情害理」的意識形態,
但要求貪污結果完美,及度橋令團隊的貪污行動完美。
例如極權者要求洗腦結果完美,甚至殺人結果完美。
2. 另一種是偽教徒,既保守自己的心,又擁抱虛偽,
喜歡左右逢源,拍四方的馬屁,營造好好先生的形象。
3. 在人類的善和惡之間有一個很奇怪的灰色地帶,
就是注重個人的「享受、沉默、包容和心境的安寧」。
[完美主義者的優點]
The further a society drifts from truth,
the more it will hate those that speak it.
( George Orwell )
真「完美主義者」完全明白「英雄莫問出處」: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閒,膠鬲舉於魚鹽之中,
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告子。下篇》(孟子)
真「完美主義者」明白每個人都有幾柄不同的刀,
而且他們都懂得珍惜自己的刀。
天賦眾多而且所有天賦都高的人,
會同時發展和運用幾柄不同的刀,
將勤力和毅力用在不同的刀鋒之上。
天賦眾多但興趣單一,或者天賦本來就比較單一的人,
會集中精力和時間磨鍊最優秀的那柄刀,
而且懂得將勤力和毅力用在刀鋒之上。
You can’t always be the best at everything,
but you have the right to waste your time
to try to be the best at everything.
If you are unable to know yourself,
then you must forget about efficiency.
You can always try to do your best
in everything that needs to be done.
( Jason Ling )
每個嬰孩出生之後都是竭盡所能去生存,
所以嬰孩一定是勤力的;但成年之後,不少人就選擇懶惰。
俗語說「天道酬勤」,但勤有很多類,既有身體方面的勤,
有思考方面的勤,有做善事方面的勤,亦有做壞事方面的勤,
總之有各式各樣的勤!
我們必須明白天道酬勤,對壞人和對好人一向一視同仁,
對壞人和對好人來說,每個理想都同樣看似遙不可及。
究竟天道對每類勤「如何酬,酬甚麼,酬多少?」
怎樣才有能力判斷人生中必須用的刀是甚麼刀?
勤力和毅力是否應該用在刀鋒之上?
怎樣才能夠知道自己擁有一柄怎麼樣的刀?
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課題。
Most of us have to reconcile our ideals
with our limiting circumstances, but
great men don’t reconcile their integrity.
Great men also made mistakes but
they won’t let others pay for it,
and they never try to win the respect
of both God and Lucifer/Satan.
( Jason Ling )
「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馬太福音 5:48》
[選擇導師和慎交朋友]
對喜歡粵劇的香港人來說,
任劍輝和白雪仙就是完美主義的表表者。
無論是追求藝術的完美抑或思考的完美,
後學的完美主義者,既然定下極高的標準,
當然需要尋訪明師,好讓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但尋訪明師不能夠僅憑道聽途說,
還需要完美主義者本身有判斷的能力。
但判斷的能力從何而來?
當然是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到高層次的思考方法,
提升了兒童的品味和判斷能力,讓他們贏在起跑線上。
這就是為何優質的「教育」和「教書」,
在小學和中學階段如此重要。《教書、教育》(一)
一旦中小學階段欠缺了這些接觸的機會,輸了在起跑線,
就只能夠努力尋訪明師,以補救個人的不足。
但在這個階段尋訪明師,除了必須本身有判斷的能力之外,
就只能夠靠「緣份/運氣」,或者程門立雪的毅力。
即使完美主義者尋訪到明師,亦要慎擇朋友。
事實上無論是交朋友或者婚姻,亦靠「緣份/運氣」,
更加有前生的業力從中插手。
一旦不能遇上知己時,完美主義者應該懂得擁抱孤獨,
只和歷史中的偉人和聖賢,通過他們著作的書籍神交。
[遺憾]
由於「緣份/運氣」往往有時間因素,
所以凡是好的緣份必須學懂珍惜,
於是緣盡之後就不會有遺憾。
至於壞的緣份必須學懂忍耐和承擔,
因為有可能是前生你欠了對方的,
這樣處理,完結之後同樣亦不會有遺憾。
參考:《批評、批判、敵人、朋友》
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就是遺憾,「完美主義者」亦沒有例外。
凡是「完美主義者」或者任何追求進步的人,必然會有遺憾,
因為人生中小遺憾總是會有的,雖然遺憾只是一個程度上的問題。
完美主義者只是期望人生不要有大遺憾。
信奉及追求完美主義是一種「理想」,
要求有完美的結果卻是一種「執著」,
所以仍舊是那一句:「未雨綢繆,盡人事,聽天命」,
因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中有命運和業力及靈界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