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成功 success》
[ 成功 success  ]
「成功」是我  ego的志願,
也是絕大部份人都渴望得到的東西,
所以「成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首先,「成功」必須得到所置身的社會的認同,
所以「成功」需要靠社會的需求和價值觀來定義。
不同的社會,「成功」的定義也許會有輕微的分別,
但在所有重視物質的社會,
互相關連的「名、利、權」,
就是所有渴望「成功」的人所追求的東西。
想得到「成功」,想飛黃騰達,想出人頭地,
自然需要和大眾一起追逐「名、利、權」。
  ego」當然是生活在「名利權世界」!
Those  who  are  after  success  are  bound  to 
use  other  people’s  measuring  sticks,
at  least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chase.
追逐有限的東西,攀登「成功的階梯」,
自然需要和別人比較,需要和別人拼搏,
衍生出來的目的,當然是要要贏,「戰勝別人」。
一個人的「成功」往往需要別人的「失敗」來作為代價,
甚至無數熱血而愚昧的人的生命來作為代價: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己亥歲》(曹松)
失敗者若果屬於同一心態,
即使將比較降低一點,只和同輩比較,
例如同一中學畢業,家族中同一輩份,大學裡同一系……
都會造成一些心理壓力,
讓當事人產生種種沮喪、挫折、失敗、自卑的感覺,
只餘下勇氣和同病相憐的人互相傾訴。
成功當然不可能一蹴即就,
成功之前往往會經歷大大小小的失敗,
所以凡是追求「成功」的人,
或者被洗腦後認為人生必須追求「成功」的人,
難免被迫要將喜怒哀樂外判給社會,
及刻意扮演一個社會喜歡的自我形象!

Success  is  a  word  which  is  often  carelessly  defined.
Would  you  call  Ghengis  Khan  a  successful  ruler?
Would  you  call  a  tyrant  a  successful  person?

Would  you  call  a  wealthy  hypocrite  a  successful  man?
Yes,  of  course,  that’s  what  we  usually  do.
部份重視「成功」,又重視面子的商人,
往往喜歡和虛偽稱兄道弟,
把自己的「財迷心竅及勢利」包裝成「被迫向大哥叩頭」,
希望市民被迷惑,以為他們還是站在道德的高地之上。
對他們來說,顧客就是上帝,在灰色地帶行騙成功就是本事,
請問道德的高地在甚麼地方?

「成功」是指名利雙收,名權雙收,利權雙收,
或者甚至名利權三收。
沽名釣譽,往往都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
所以一般人認為虛名虛權,
如果不能夠帶來豐盛的物質報酬,不算是成功。
如果有人說「成名要趁早」,那麼他只有三種選擇:
選擇一條具備該方面才華,而且可以早成名的好命,
選擇誕生在一個有助個人成名的家庭,
以當時社會上對「成功」的定義來決定自己的方向;
當然,前二者也許並非屬於選擇。

自古以來,不少有「成就」的文學家、藝術家和政治家,
在生時並不「成功」,甚至貧困潦倒,需要挨餓,
往往要到死後才得到應得的名氣。
其中部份是運氣欠佳,
部份是不肯放棄心靈及創作上的自由,
部份是堅守人格,不為五斗米折腰,
部份是堅持原則,不屑於迎合當時世俗的口味。
例如孔子雖然很有成就,但是孔子從來都不是一個成功的人。
如果這些有「成就」的人重視「成功」,
那麼他們就容易產生鬱鬱不得志的苦惱。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高》(杜甫)
「名利權世界」追求的是「成功」,不是「成就」。
這個世界看重的亦只是你的「成功」,不是你的「成就」。
追逐「成功」雖然會帶來虛偽,但亦同時帶來自尊
──姑勿論一個人應該如何建立自尊──
「成就」值多少錢一斤?
所以年青人最正確的認知應該是:
1. 大部份人都是虛偽的,習慣接受罷。
2. 大部份人都是勢利的,習慣接受罷。
3. 一個追逐「成功」的世界並不在乎你的自尊,
    更加不在乎你如何建立你的自尊,
    只在乎你做出來的成績,並且拿來和別人比較。
4. 不要鄙視那些拍馬屁的人,那些口甜舌滑的人,
    因為這是達到成功的手段之一。
5. 在關鍵時刻反面不認人,面皮厚兼心黑,
    也是成功的的手段之一。
6. 語言偽術,當然是成功的的手段之一。
[成功的代價]
首先,追求「成功」,
往往是做大部份人羡慕或者重視的事情,
並不一定表示是在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
更加不一定表示是在做有意義的事情。
其次,追求「成功」,需要別人的認同和肯定,

所以追求「成功」的人,
往往是活在別人的掌聲和羡慕的目光之下,
期望能夠帶來豐盛的物質報酬,
所以難免需要犧牲一些個人的自由,
並且將喜怒哀樂及自我形象外判給社會!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當然是追求成功的代價。

Our  greatest  fear  should  not  be  of  failure,
but  of  succeeding  at  things  in  life
that  don’t  really  matter.
( Francis Chan )
Success  has  always  been  a  great  liar.
( Friedrich Nietzsche )
如果為了追求「成功」而選擇做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就是把工作和 [興趣/娛樂] 分開,
於是工餘之後就需要向其他方面尋找娛樂,
於是就會傾向於找一份薪酬較高的工作,
用薪酬來補償忍受不快樂的時間,
而薪酬較高的工作往往又需要付出更多不快樂的時間。
結果成功的背後,犧牲了多少與家人朋友相聚的時光,
犧牲了自己以往的夢想,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健康。

追求「成功」的人一旦意圖擠身上流社會,
1.  沾染上昂貴的消費和娛樂習慣,

一個惡性循環就會不斷地重覆,甚至螺旋式地上升。
2.  或者出賣良知,助紂為虐,為禍社會,
問題就更加嚴重,即使拼命消費亦揮不去內心的恥辱。
3. 禍福相倚伏,人往往是在成功之中,
不自覺地埋下了自大和驕傲的種子,導致往後的失敗。

4. 做自己不喜歡工作額外的代價,
除了會改變自己的性格之外,

工作上的壓力往往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影響到壽命,
並且會將不愉快的心情帶回家中,影響到家庭的氣氛。
物質豐厚,精神惡劣的人生,是豐盛人生嗎?
用人格來換取財富,值得嗎?
如果有確實的方程式可以用來計算的話,

可能會發現根本得不償失,一點也不化算!
To  succeed  in  the  world
it  is  not  enough  to  be  well-mannered,
you  must  also  learn  to  be  hypocritic
and  kiss  a  lot  of asses  on  your  way  up.

( Jason Ling )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而有如落井下石般增添的痛苦是,
在追求錯誤東西的道路上,竟然非常成功!
Failure’s  hard,
but  success  is  far  more  dangerous.
If  you’re  successful  at  the  wrong  thing,
the  mix  of  praise  and  money  and  opportunity
can  lock  you  in  forever.
( Po Bronson )
Wisdom-From-the-Dalai-Lama
其次,老子教導我們「禍福相倚伏」的智慧,
成功,往往替成功的人埋下了將來失敗的種子。
例如,對自己產生過度的信心,甚至開始自負,
忘記了需要對真理謙卑;
例如,一位偏才飄飄然地以為自己是通才,
甚麼困難都可以克服,對自己半熟悉的課題侃侃而談;

例如,個人英雄主義佔上風,開始輕視集體的智慧。
成功,有時的確可以視為包著厚厚糖衣的毒藥。
「此非反人情之常也, 蓋禍福常相倚伏,
    惟至人真見倚伏之機,故寧處憂而不肯處樂。」
《與焦弱侯書》(明。李贄)
最後,
為了追求「成功」,不少人甚至理直氣壯地選擇放棄人格,
最常見的藉口就是「所有這個圈子裡的人都是這樣做!」
中國傳統裡所說的「為大將者養敵於外」就是很好的例子。
大將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是整隊「軍人/警察」的利益,
為敵人留下一條生路,避免「狡兔死,走狗烹」,
避免「唇亡齒寒」,就是「養敵於外」背後的道理。

It’s  true  that  many  assholes  get  to  the  top,
but  you  don’t  have  to  be  one  to  succeed.
( Simon M. Kornblit )
如果社會的意識形態有所轉變,或者時來運到,
很多時「成就」也可以帶來「成功」。
一旦放棄了人格,人生就肯定沒有「成就」!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
名氣方面的「成功」,如果和毀譽有關的話,
無論是在生前還是在死後,都有可能改變。
每個年代對「成功」的定義都有不同,
尤其是歷史人物的功過,
在批判的準則及社會意識形態改變之下,
早已確立的崇高地位隨時都可能動搖,
因為成敗和對錯本來就不一定是相同的概念。
Keep  in  mind  that
neither  success  nor  failure  is  ever  final.

( Roger Babson )
單從一般人的角度來看,
如果一個人前半生飛黃騰達,功成名就,
但後半生一敗塗地,或者晚節不保,甚至烏江自刎,
怎可能說是「成功」?
如果我們同意「先成後大敗」不算是「成功」的話,

也許「成功」不外四條方程式:
聰明/偏才  十  懂得投胎  十  運氣  →  成功
聰明  十  壓抑心靈  十  努力  十  運氣  →  成功
聰明  十  出賣心靈  十  努力  十  運氣  →  成功
偏才  十  適宜環境  十  努力  十  運氣  →  成功
註:
1. 聰明,是指具備較常人高的智力,
或者人際關係方面的智力。
偏才,是指具備較某一範疇的才華。
2. 壓抑心靈,是指做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
3. 出賣心靈,輕者則為努力擦鞋、拍馬屁,
重者則為無恥、助紂為虐、為虎作倀,
或者「一將功成萬骨枯」,犧牲別人,成全自己。
4. 運氣,是指「天時,地利,人和」。
with  the  right  people,  in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

最後,我們也許應該問的兩個問題是:
1.  為甚麼我們需要追求「成功」?
2.  一個人的自尊心應該如何建立?
當我們明白「成功」所牽涉到所有有關的事項後,
就會明白下面這句說話在根源上的錯誤:
A  word  of  encouragement  during  a  failure
is  worth  more  than  an  hour  of  praise
after  success.
道德,當然是所有行動的首要考慮!
如果上面這句說話是在希特勒失敗之後對他說,
我們到底是在「行善/佈施」[鼓勵失敗者],
還是在鼓勵作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