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平台》(三)

The  philosopher  is  primarily  interested  in
arriving  at  a  position  on  a  given  topic  that
is  carefully  formulated,  logically  consistent,
and  rationally  justifiable.  This  position
may  take  the  form  of  an  explicit  argument
or  a  well-formed  theory.  Whichever  it  is,
it  must  be  exposed  to  his  or  her  peers
to  see  whether  it  can  withstand
critical 
analysis  and  counter-examples.
( Avrum Stroll, Did my genes make me do it?, p.125-126 )
一個「批判平台」必須有合資格的裁判和評判。
由於香港人重視面子和輩份,
所以很少人會明白裁判在「批判平台」上的功用,
不明白裁判在「批判平台」上,
必須接受整個社會眾多大隱隱於市的智者公開的批判。
如果一位裁判沒有服務社會的胸懷,
又沒有幾十年嚴謹思考鍛鍊出來的功力,
又不懂得公眾的利益較之個人的面子和輩份更重要,

誰會願意做裁判,公開讓眾多的智者批判?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八) 一文中,

筆者指出:任何有益、有建設性、有意義的辯論,
除了「台下評判」之外,還需要有「台上裁判」。
這一點同樣適合於一個「批判平台」!
那些「沒有裁判和評判」的言論自由,
只不過是市井之徒的言論自由。
即使三五位有名氣、銜頭、社會地位、或者權力的人,
當我們發現他們往往只有能力作出半桶水的思考時,
就有充分理由懷疑他們的博士、碩士學位是假的
所以他們的言論,
有時只不過是比「潑婦罵街」高了一個層次而已。
市井之徒的言論自由,只可以用來表達情緒的淺見,
只有半桶水思考能力的人,只可以表達半真半假,
似是而非,足以蒙蔽愚夫愚婦的「道理」,
絕對沒法產生科學文明,沒法產生思想和精神文明!
[台上裁判]
「台上裁判」的職責是甚麼?
「台上裁判」是把關的人,
做的是前線工作,維護辯論精神的最低門檻。
「台上裁判」首先要對付的,是語言上的流氓,
一旦平台上參與者涉及人身攻擊,
將辯論貶值,「台上裁判」就會立即制止,
參與者要公開認錯,會被扣分,
如果這位參與者再犯的話就會被逐出場。
「台上裁判」其次需要注意的,
是那些思考力不足,辯論時狡獪及詭詐的人。
舉例言之,
如果甲方參與者運用「語言偽術」,
例如語意不清,概念模糊,比喻不當,
甚至偷換概念,
一旦乙方發現後,向甲方質詢詞彙和概念的定義,
在一般沒有「台上裁判」的辯論之上,
常常會見到甲方試圖迴避解答,試圖轉換辯題,
或者帶領聽眾迂迴曲折地遊花園,
甚至繼續講人自講,厚
著面皮撐下去。
但在一個「批判平台」之上,
方可以即時向「台上裁判」投訴,
如果甲方不能解答的話就要退出平台。
對概念的釐清,是「批判平台」的任務之一。
一個複雜的辯論,
很多時都會牽涉到很多互有關連的辯題,
規則是辯題必須一個一個去解決,
最好的情況當然是先解決最重要的辯題,
但要看參與者之一是否有這樣的洞察力。
如果甲方暗中轉換了辯題,被乙方指出,
方同樣可以即時向「台上裁判」投訴,
方就必須回到原來的辯題。
換言之,沒有人可以打茅波,
沒有人可以不理對方的合理質詢。
在一個「批判平台」上,
思考力不足的人往往會被人一刀斬下馬。
「批判平台」要求參與者尊重辯論,尊重真理。
「批判平台」認為在一個辯論場合,
必須尊重辯論,尊重真理,
如果參與者被人「擊倒KO 之後,
依然厚著面皮不認輸,
不但浪費了辯論的功效,而且侮辱了辯論的精神。
曾經和人激烈辯論過的人都會明白,
沒有「台上裁判」的話,這種問題不容易解決。
因為當對方的錯誤顯露時,只要沒有評判,
他就可以用「超出了應用範疇的道理」來反擊,
或者「禮貌地」指出你有你的道理,他有他的道理。
如果沒有一個「批判平台」,
對方就可以在愚昧的旁觀者面前隱藏他的缺點。

One  of  the  first  businesses  of  a  sensible  man
is  to  know  when  he  is  beaten,
and  to  leave  off  fighting  at  once.
( Samuel Butler )
辯論的禮儀,有最起碼的要求,
而「台上裁判」就是辯論禮儀的把關者。
「批判平台」認為,
1.  接受一個人並不表示我們要接受他的思想。
2.  批評一個人和批判他的思想,完全是兩回事。
「批判平台」認為,
這兩點是「人類精神文明盛衰」的重大關鍵之一。
「批判平台」歡迎參與者對任何人的思考,
提出理據,猛烈攻擊,但絕對不會容許人身攻擊。
「批判平台」贊成思考上的「終身學習」,
認為「人需要將自我和他現時的思想分開,
將自我和一個會不斷進步的人掛鉤」,
所以任何不認為自己的思考會進步,
可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傾向於將自我和自己的思想掛鉤的人,
只適宜在沒有太多旁觀者的情況下和人辯論,
絕對不應該在一個「批判平台」之上表演。
There  is  an  almost  universal  tendency,
perhaps  an  inborn  tendency,  to  suspect
the  good  faith  of  a  man  who  holds  opinions
that  differ  from  our  own  opinions…
It  obviously  endangers  the  freedom
and  the  objectivity  of  our  discussion
if  we  attack  a  person  instead  of  attacking
an  opinion  or,  more  precisely,  a  theory.
( Karl Popper )
There  is  a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criticizing  a  person  and  criticizing  an  idea.
All  ideas  should  be  on  the  table.
( Peter Boghossi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