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想教學方式第二種:將思考化成文字
老師提供一個課題或者問題給同學們預先在家裡寫文章,
同學們交回初稿後,老師打第一次分數,
[ 要先聲明,如果老師提供的是問題而並非課題的話,
問題的本身亦在批判之列。]
然後上課時讓學生們互相討論及辯論這個課題,
跟著請同學們修訂他們的文章,再交上來,老師給第二次分數。
視乎課題的難度和複雜程度,可以再討論及辯論,
這次老師就應該參與,並且向同學們發問,
[筆者傾向於採用蘇格拉底的「接生婦方法」]
然後請同學們再次修訂他們的文章,
除了文字之外,同學們可以附上他們思考過程中的「腦圖」,
或者甚至較高級的「思考和概念架構」,
老師給第三次分數。
同學們之間的討論往往會自動揭發
「部份、甚至大部份抄襲別人的詞彙和思考」的現象,
因為一開始討論及在老師提問之下,
不知道自己究竟抄了些甚麼的同學就會露底。
其實「讓學生抄襲」及「請教高明」
正正是筆者這個教學法的意圖之一。
首先,筆者希望所有關心學生學習的親友,甚至補習老師,
都能夠投入學生們的學習。
筆者其實是動員和借助學生們的所有資源,給大家分享,
所以絕對不會介意資源中貧富懸殊的現象。
老師打了第一次分數之後,
所有同學都會知道其他同學的分數,
並且擁有所有其他同學的文章的副本。
可以讓同學們回家看一遍其他同學的文章後,
在第二天就開始在課堂上互相討論及辯論。
目的當然是劫富濟貧,減輕貧富懸殊,美其名曰「互相學習」。
然後同學們修訂他們的文章,再交上來,
老師給第二次分數。
參考:《名句導讀》(一)
其次,青少年在學習的過程中,
「抄襲別人的詞彙和思考」並不重要,
因為這正是所有人及所有學習必經的階段。
最重要的是要學生
1. 懂得如何判斷抄襲的東西的優劣。
2. 明白 「抄襲回來的詞彙和思考」到底是在說些甚麼。
因為學生知道需要上課討論及會有老師提問,
所以要被迫消化抄襲的東西。
3. 學習如何去 paraphrase 別人的思考而不失真,
甚至寫得比原作者更好。
抄襲,再加上批判思維的訓練,
其實就是將別人的優秀思想經過消化後,
變成自己的思想!
老師的責任是對學生們的思考步步進迫,
用問問題的對話方式,
在一個又一個接踵而至、遞進的問題當中,
教導他們甚麼叫做從根源開始去思考,及如何這樣去思考,
讓他們明白甚麼叫做「獨立思考」,
甚麼叫做「鍥而不捨」的批判精神。
將學生們分等級,只不過是分數的功用之一,
分數其實還可以用來鼓勵學生。
筆者認為我們除了應該鼓勵學生努力尋求進步之外,
還應該減輕學生們不必要的壓力,
所以老師只應將第三次的分數計算入成績之內,
第一和第二次分數是留給學生們自己參考之用。
筆者且用《中庸》裡的經驗說明之: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一般教學工作者雖然覺得口齒伶俐重要,
但誤以為口齒伶俐是天賦,不容易訓練,
自己亦不知道應該如何訓練;
訓練說話能力,當然是從訓練思考開始!
然而訓練思考必須經過蘇格拉底式的對話,
但一般中學的老師,由於並非讀哲學出身,
不會明白這個過程的重要性。
蘇格拉底式的對話,就好像法庭上的盤問,
任何曖昧的說話,曖昧的概念,將會無所遁形。
蘇格拉底式的對話,
其實是「將思考化成文字」的初步訓練,
因為未曾用文字清晰表達的思考,
其中的概念往往流於曖昧,自己卻以為很清楚,
言論中背後的假設自己也不甚清楚,
讀書人和讀書人之間溝通起來,就變得模糊不清,
完全經不起批判。
一般中學的老師,由於沒有經過嚴謹的思考訓練,
不明白概念很多時都有應用的條件和應用的範疇。
那些自尊心強的,還會指責別人是「雞蛋裡挑骨頭」!
蘇格拉底的「接生婦方法」,
背後有一個一般人不會想到的目的,就是「愛學生」。
我們要讓學生們覺得思考是他們天賦的能力,
雖然和其他能力一樣,這種能力有人強、有人弱,
但思考能力並非由老師所賜予。
老師只不過是訓練他們如何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參考:《名句導讀》(三)
第二種教學方式的好處是:
1. 發展同學們批判思考的能力。
2. 促進同學們之間互相切磋琢磨。
3. 培養同學們精益求精的精神。
這些好處全部都可以改善學生們上課時的專注能力,
而且讓同學們明白「十月懷胎」的苦和樂:
1. 思考從來都不會是一步登天、一蹴即就,
而是需要不斷深化。
2. 將思考化成文字並非想像中那麼容易。
3. 努力重要,但努力應該用在刀鋒之上。
4. 知過必改並不困難,
因為一個人的自我並非和他現時的思維掛鉤,
而是和「一個不斷學習和進步的人」掛鉤。
5. 思考是絕對可以在自己掌握之內的事情。
參考:《融會貫通》
「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
中則節節是疑。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
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
( 朱熹 )
第二種教學方式還有第三種好處,
就是避免學生思考入流而表達思考不入流。
表達思考是一種需要常常鍛煉的功夫,
「表」是一種功夫,「達」是另一種功夫,
能夠將道理、意見、感受、經驗說清楚,
只是「表」的功夫,
能夠將道理、意見、感受、經驗說到一般人都明白,
才是「達」的功夫,要求當然比「表」更高。
如果能夠又「達」又「雅」,就是一流的功夫!
但不要忘記,自古有文字文章以來,
這個世界就有「內容空洞、文筆一流、說理虛浮」
這類好大喜功的文章。
這類文章的「表」當然是一流功夫;
而能夠讓有識之士明白作者思考能力不入流,
它的「達」當然也算是一流功夫。
至於培養學生寫這類文章的能力,
在公開考試中能否欺騙改卷員,
就要看改卷員和考生是否同病相憐了。
☆ 夢想教學方式第三種:用電影及 youtube 教學
在假期時不做暑期作業,
以經過嚴謹挑選的電影或 youtube 來代替,
列出一系列各式各樣的問題要求同學們一一回答,
並且說撰寫一份報告。
電影或 youtube 裡的內容,
會成為放假回來時測驗題目的一部份,
但絕對不會考死記硬背的東西。
筆者覺得現行的暑期作業功效微乎其微,
老師亦不會每一本、每一題都批改。
裝模作樣的東西傳遞了極壞的教育精神!
除了可以用電影及 youtube 教學代替暑期作業之外,
當然亦可以用這種教學方式來讓學生做日常的習作。
如果筆者可以自把自為的話,
筆者會讓學生自己選擇一個個人有興趣的課題去研究,
並且撰寫報告。
筆者當然會邀請該方面的專家來協助批改報告。
其中所用到的教育心理就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做和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有關的研究,
學生比較容易培養出認真的精神和勤力的習慣,
而且老師對其中思考的要求一定不可以降低。
利用電影和 youtube 的片段教學這種方式,目的是
1. 照顧那些用圖像思考能力較強的學生。
2. 訓練學生英語聆聽能力。
3. 訓練學生道德批判能力。
用接近真實,感同身受的二手經驗 vicarious experience,
加速學生的學習,尤其是在道德和人生哲學兩方面。
如果觀察完電影或 youtube 的片段之後,
能夠緊接著進行一場鍥而不捨的批判思考過程,
包括進行挖根的「根源思維」
和從整體出發去考慮的「森林思維」,
那麼這種教學方式除了可以訓練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之外,
亦應該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及如何成熟地處理情緒,
讓學生們慢慢地增長智慧。
這就是電影和 youtube 片段教學的最理想境界!
如果讀者夠細心的話,就會發現這三個教學方法,
除了可以培養學生批判思維之外,
更可以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勤力等習慣。
Sugata Mitra
Build a School in the Cloud
Howard Gardner on Digital Yout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RRmW5K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