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和思考》(三)

回到教科書裡的那條題目:
《將進酒》一詩徘徊於樂觀自信及及時行樂兩種矛盾思想之中,
總覽全詩,你認為本詩的思想屬於積極還是消極?試抒己見。
首先,「樂觀自信」並不一定是一種思想,
四個字之中只有樂觀中的「觀」字有可能和思想有關。
正如前述,樂觀和悲觀是兩個混合了情緒、態度和思想的辭彙。
樂觀和悲觀中的「樂和悲」是反映情緒,
而樂觀和悲觀中的「觀」,
可以反映得自社會或傳播媒介,一種不自覺的意識形態,
可以是一種未經批判、盲目兼主觀的態度,
可以是一種多年來大部份時候的感受和心態,
也可以是一種經過謹慎思考,比較接近客觀的思想。
樂觀要成為一種思想,一定是經過批判「清晰的樂觀」。
參考:
《樂觀、悲觀、如是觀》(一)
《樂觀、悲觀、如是觀》(二)
《樂觀、悲觀、如是觀》(三)
《樂觀、悲觀、如是觀》(四)
《樂觀、積極》(一)
《樂觀、積極》(二)
要判斷李白的「樂觀自信」是否一種思想,
除了要研究李白的生平之外,
最重要的還是在李白寫《將進酒》一詩時,
成為他肚子裡一條沒有被灌醉,頭腦尚清醒的蛔蟲。
在《將進酒》一詩中,李白究竟是樂觀還是悲觀,
抑或樂觀和悲觀都有相當的成份,還需要辯論。
而且不論樂觀還是悲觀,李白都可以對自己的才華有自信,
這是毋庸置疑的一點。
為甚麼有一個人自信就一定是樂觀?
為甚麼要把「樂觀自信」這頂帽子,
強戴在李白或《將進酒》這詩之上?
其次,「及時行樂」只不過是一種「行為」,
一種回應當事人思想的「行為」,
而且這種「行為」未必一定和思想有關,
可能只是和當事人的天賦及遺傳有關。
即使「及時行樂」這種「行為」和當事人的思想有關,
但當事人背後的心態和思想,
既可以是樂觀,可以是悲觀,亦可以是如是觀,
再者,如果未能夠請教當事人,就只能夠靠揣測。
必須肯定「及時行樂」者背後的心態和思想,
才能夠判斷當事人「及時行樂」的行為,
到底是積極還是消極。
參考:
《及時行樂》(一)
《及時行樂》(二)
既然「樂觀自信」只有很小的可能是思想,
而「及時行樂」根本不是思想,那麼《將進酒》一詩
「徘徊於樂觀自信及及時行樂兩種矛盾思想之中」這句話,
就是廢話!
是出題員概念模糊,思路有欠清晰,未經深思熟慮而寫下的題目。
如果題目不能批判,那麼這條題目就是
「出題員欺騙了自己之後,又意圖強迫學生接受他的邏輯」。
即使我們願意認錯,意圖改寫題目,
將「矛盾思想」改為「矛盾行為」,
但「樂觀自信及及時行樂」這兩種行為矛盾在甚麼地方?
結論是:
我們不能夠肯定「及時行樂」的人是「樂觀還是悲觀」,
他的行為到底是「積極還是消極」!
所以「本詩的思想屬於積極還是消極」是一個廢問題!
「樂觀自信」這種心態和「及時行樂」這種行為,
完全沒有矛盾,
而《將進酒》的思想並不涉及「積極還是消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