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甚麼?》(三十四)

Breaking  into  a  system  or
exposing  its  weaknesses  is  a  good  thing
because  truth  and  knowledge  must  win  out.
( Dan Farmer )
[教育方面的應用]
智慧必須無私分享,必須薪火相傳,否則智慧有何用?
所以「教育」和「智慧」一向都是恩愛夫妻,
而「虛偽」就是破壞夫妻關係的第三者。
所以當青年人誠實及樂觀地問我們:
「為甚麼前輩在讀書方面如此勤奮,
    但在思考方面卻如此懶惰?」
「為甚麼前輩辦事會擁抱虛偽?
    會傾向於包庇同事,師師相衛?
    面面俱圓是人生中的最高智慧和價值嗎?」
我們會有耐心向青年人解釋嗎?
我們會中斷他們這兩個問題嗎?
我們會責備青年人沒有幽默感嗎?
他們會明白這個世界有「惱羞成怒」的現象嗎?
他們會明白「必須先尊師,然後才能重道」嗎?
他們會明白「面子必須放置在追求真理之前」嗎?
我們會教訓青年人提問必須「有益和有建設性」嗎?

當我們真的有點「惱羞成怒」,
用權力和方法虐待這些口沒遮攔的青年人,
但又同時告訴青年人我們責罰他完全是為他好,
但青年人面對這樣的不幸,
會接受現實,維持樂觀嗎?會成為社會的凍涼嗎?
我們會告訴青年人誠實並非美德嗎?
一旦青年人在社會上出人頭地,並且參政,
這種家長式的意識形態就出現在政治人物的說話之上:
「奴才有反對聲音是可以的,
    但不應公開,可以直接向主子反映。
    屬於正面的,主子喜歡聽的,
    對主子有建設性的說話,
    奴才是可以暢所欲言的。」
當我們的思考故意忽視先決條件,忽視應用範疇,
或者讓情緒來主導思考,或者擁抱虛偽,
或者喜歡將面子和輩份置諸真理之上,
或者先尊師,後重道,
頭腦就沒有可能清晰。

所以訓練青年人的思考能力,絕非一件容易的事!
也許我們會問:不是有家教的嗎?
訓練青年人思考,不是家長的責任嗎?
那麼不妨繼續問:
有思考能力的家長在家長中的百分率會是多少?
也許我們會問:不是可以依賴導師嗎?
訓練青年人思考,不是導師的責任嗎?
那麼不妨繼續問:
有思考能力的導師在導師中的百分率又是多少?
喜歡替青年人灌輸「聽話」,替青年人「洗腦」,
要求青年人將導師的面子置諸追求真理之上,
這樣的導師在導師中的百分率又是多少?
家長式的意識形態,
假設了社會上有高百分率、合資格的前輩,
又間接假設了社會和教育制度互相配合,
有能力訓練出高百分率、合資格的前輩。

A  healthy  vision  of  the future
is  not  possible  without
an  accurate  knowledge  of  the  past.
( Daisaku Ikeda )
怎樣才算是一個好的父親、母親、老師?
視乎他們擁有的權力嗎?
視乎他們擁有的財富嗎?
視乎他們擁有的知識嗎?
視乎他們擁有的愛嗎?
視乎他們擁有的智慧嗎?
是我們的要求過高嗎?
那麼最低的條件是甚麼?
筆者的最低要求只有兩個:
1.  謙卑  humility
對道謙卑,對真理謙卑,
對科學精神謙卑,對宗教精神謙卑。
至於
對人謙虛  humbleness
或者擁有任何宗教信念  religious  belief
都並非在要求之列。
Whenever  two  good  people  argue  over  principles,
they  are  both  right.
( Marie von Ebner-Eschenbach )
2.  人格  integrity
不會濫用任何自己擁有的細微權力  power
拒絕被貪婪  greed  操縱,
不諂媚上司,不諂媚下屬,更加不諂媚自己。
至於文憑、學位、碩士以上的知識、
高層次的智慧、豐沛的愛心,這些都並非在要求之列。
If  we  did  not  flatter  ourselves,
the  flattery  of  others  could  never  harm  us.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筆者數十年所見,不少有思考能力的人,
包括那些熟讀聖經而又有人格的人,
都誤以為「謙虛」就是「謙卑」,
結果思考就阻塞在「謙卑」這個人生課題之上。
不懂得「謙卑」這個概念的人,就難以明白
1.  永恆的是宗教精神,不是宗教
因為宗教精神就是道,而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2.  世界上有對真理「謙卑」,但對人不「謙虛」的人,
他們只尊敬和尊重追求真理的人,尤其是青少年,
因為對愚昧無知的中年人「謙虛」就是虛偽。

不懂得「謙卑」,只懂得「謙虛」的人,
就不會明白人心詭詐,謙虛難免會和虛偽稱兄道弟
比較好的「謙虛」,只是一種處世技巧,
用來避免器小易盈的人妒忌和陷害,
中性的「謙虛」,目的是不想分享辛苦得來的心得,
或者想隱藏自己的實力,
比較壞的「謙虛」,可以成為一種欺騙手段。
邪惡的靈最喜歡虛偽的人,

因為這些道貌岸然的人極之有愚樂價值,
如果利用這些人來向神示威,魔鬼就樂不可支。
不論我們是否相信有輪迴,
如果我們在這一生人不懂得甚麼是「謙卑」的話,
智力就會在這一點之上止步,
輪迴到下一生繼續學習「謙卑」,直到完成為止。
但驟眼看來,筆者這兩個最低的要求依然是相當高,
只有在相信科學精神或者宗教精神的學校,
才有機會實踐!
那些「鼓勵背誦和信念,嘲笑思考和信仰」的學校,
只能夠寄望其中有天才或者遲熟的學生。
原因是筆者這兩個最低的要求,
涉到人類是否應該有理想的課題,
牽涉到「甚麼是人類理想」的辯論,
牽涉到人類精神文明向前還是倒退的課題,
牽涉到青年向上,橫行,還是向下的課題。
Sincerity  is  an  openness  of  heart;
we  find  it  in  very  few  people;
what  we  usually  see  is  only  an  artful 
dissimulation  to  win  the  confidence  of  others.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如果有思考能力的家長和導師有如鳳毛麟角,
那麼個人的緣份和運氣就變得非常重要,
訓練批判思維的補習班和補習學校就會應運而生!
有誰還敢將補習學校放在正規學校的對立面?
訓練批判思維的補習學校當然明白:
青年人有了優秀的思考能力,
才有希望發展出抽象的「判斷和分辨能力」,
才可能提高他們對道貌岸然的人的「免疫力」。
P I G S
思考上傾向於懶惰,
就容易產生愚昧 S 及高層次和不自覺的無知 I
不努力追求真理,不願意自我批判,
就容易濫用任何自己擁有的細微權力 P
就容易被個人的私慾 G 所操縱,
就容易在思想和行為上擁抱虛偽。
但做人不是應該享受生活嗎?
做人不是應該先為自己打算嗎?
做人不是應該維護自己的面子和自尊嗎?
做人不是應該「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大家和和氣氣,互相讚美嗎?
「難得糊塗」不是一種處世的藝術嗎?
所謂「海納百川,有容及大」,
不就是告訴我們做人需要胸襟廣闊,
包容不同的意見和行為嗎?
所謂「群育」不就是訓練互相合作的「團隊精神」嗎?
Indigenous Native American Prophe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