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這個概念》(四)

Leave  footprints  of  love,  wisdom  and  courage
wherever  you  go  amidst  enemies  and  friends.
Whether  they  choose  to  be  your  enemy  or  to  be
your  friend  is  their  freedom.  Departing  from
wisdom  for  unnecessary  friendship  is  utter
foolishness.  Don’t  surround  yourself  with  fools.
( Jason Ling )
生命教育就是「智、仁、勇」合而為一的教育。
接受生命教育的人,必須按部就班,分階段、分程度學習,
而需要學習的東西至少有十樣:
 需要接受真和誠,再進一步就追求愛和智慧。
 需要具備內省和自我批判的勇氣。
 需要明白生命無常,需要珍惜光陰,需要努力修行,
     需要運動照顧身體健康,需要妥善處理人際關係,
     需要冷靜和從容,享受生命來平衡一切的努力。
 需要明白「愛自己有真假之分」。
     假的愛自己就是認為自己做對的事情可以扯平自己做錯的事情
     真的愛自己就是知錯能改,改了之後才原諒自己。
 需要明白「成功和成就的分別」,
     然後不再浪費生命在追求成功之上。
 需要明白青年人一旦擁抱虛偽,生命就蒙上污點,
     可能會越來越嚴重,心靈不斷向下,怛在公眾面前扮向上,
     高聲唱「青年向上歌」,希望能夠騙完自己之後再騙愚蠢人。
 需要明白古今中外的智者並非高攀不起的人物,
     只不過很多人沒有能力或者沒有興趣培育自己去高攀而已。
 需要明白將真理置諸面子、名氣和輩份之上,
     因為無論一個人才華如何洋溢,
     只要他愛面子、名氣和輩份多於愛真理,不懂得對真理謙卑,
     那麼他有可能變成「名氣輩份其外,敗腦其中」,
     而他的才華最後只不過是有限公司,
     甚至完美示範「威威何所似?天地一蠢貨。」
     面子、名氣和輩份常常造成嚴重影響真理的階級觀念,
     令不少知識份子和自以為是知識份子的人選擇單打獨鬥,
     阻礙了會思考的人團結起來的可能。
     即使有道理,還需要足夠的智慧才能夠解決問題,
     所以真知識份子必須團結起來,結合集體智慧,
     才有希望和貪婪和極權對抗,
     如果想組織成黨,就肯定需要靈界插手幫助。
 需要明白凡事樂觀或者悲觀都是鄙視真理,
     所以必須學習「如是觀」,既不樂觀也不悲觀,
     同時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崗位上,盡上一己的責任。
 在物質欲望方面需要明白「需要」和「想要」的分別,
     得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要懂得知足和珍惜,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是物質的話,
     除了要懂得布施之外,也要懂得節儉和環境保護的關係,
     如果是智慧的話,要懂得感恩和學習智慧布施。
參考:《 閑 (閒) 》
不懂得愛和智慧必須手牽手的人,喜歡將愛和智慧分開來討論。
他們覺得「智慧/道/真理」有如小李飛刀,例不虛發,
而且從不焦急,懶理世事滄桑變化,殺傷力強勁,

所以並不仁慈,而不仁慈的「智慧/道/真理」顯然欠缺了愛,
這是愚昧無知者的看法,因為背棄「智慧/道/真理」的人,
怎可能懂得甚麼是愛?
有不懂得甚麼是效率,自以為上了岸的人喜歡問:
我們到底在趕甚麼?有需要趕嗎?
生命教育告訴我們智者趕在有生之年努力修行,
希望能夠帶一個更好的靈魂前往下一生;
今生稍有智慧的人都在趕緊學習思考,
期望在人工智能電腦和機械人的時代,
自己可以避免在被淘汰之列;
一般普通人逍遙自在,隨波逐流,逆來順受,
醉生夢死,等吃喝玩樂,等交配,等睡覺,等死;
自以為有天堂入場券及勤練縮骨術者,
等在窄門之前表演穿越窄門上天堂的功夫。
用飲食的語言來描述,一個完整的生命教育套餐,
應該包括豐儉由人的
1. 前菜 [故事/電影]。
2. 燒烤恰到好處的食物 [中庸/愛/智慧/由親及疏]。
3. 挑戰味蕾的辣椒醬 [挫折/命運起伏/生老病死]。
4. 甜點 [真的愛自己/原諒自己/來生繼續努力]。
5. 品嘗完任何一道菜時不妨唱歌或者聽音樂 [音樂治療]。
參考:《死亡和宗教的關係》(上) 《死亡和宗教的關係》(下)
[死亡教育]
生命教育就是學習面對死亡。
由於青少年大部份都年輕力壯,除非曾經和死神擦身而過,

或者有親朋好友夭折,否則不會明白生命無常的意義,
所以對「死亡教育」的興趣不會很大,除非課程有要求。
參考:
《人生苦短》 《珍惜光陰》
《及時行樂》(一) 《及時行樂》(二)
《贏在起跑線上》
香港有一位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曾經公開表示,
災難片段容易令人感到不安,
市民或出現坐立不安、頭痛、小便頻密、失眠等輕微精神緊張情況;
他建議,感到焦慮的市民不要重複觀看災難片段,
應選擇和親友傾訴紓緩負面情緒;
若不安情緒持續兩至三星期,應及早求診,接受心理輔導及治療。
一般來說,事主可能被嚇呆,不相信噩運竟然降臨在自己身上,
以及出現焦慮、失眠,腦海不停浮現沒希望及無法挽救等負面情緒,
嚴重時會有急性創傷影響,一旦情況持續,出現創傷後綜合症,
可能會神志不清,無論日夜,恐怖畫面均會出現腦海,
感到驚慌、逃避、不想看到或接觸任何資訊、
甚至杯弓蛇影及拒絕與其他人溝通,受驚過度致喪失災難事故的記憶,
或者離開棲身住所到處遊蕩而不自知,
就算被尋回,亦可能記不起遊蕩期間發生的事情。
最嚴重者,可能會選擇自殺。
生命教育就是學習修行。
修行並非吃素食齋,讀聖經或者唸佛經。
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覺醒,開悟,
修行的第二步就是回歸心靈,讓心靈主持人生大局,
理所當然地竭力保守自己的心,
修行的第三步就是追求真理和智慧,
將之變成刻骨銘心、不離不棄的愛,
為了縮短這個過程,必須判斷誰是可信賴的導師,然後追隨導師,
修行的第四步就是內省,自我批判,
身體力行,把以往錯誤的思想和行為修正過來,
包括對物質和名利權的迷戀,
不會再犯「沉溺成功,鄙視成就」的錯誤。
修行的第五步就是時刻都對真理謙卑、
不熟悉的東西不說、不寫,不參與討論,
討論不熟悉的事件時先尋求有識之士提供真相。
[責任]
生命教育,當然會牽涉到生命中不能轉讓,
或者不應轉讓,必須承擔的責任這個課題。
一切生命中的責任,一旦自願承擔,就沒有後悔和懼怕。
生命教育不可能是離地的教育,
即使我們關心其他地方和國家的人權和公義,
也必須想辦法從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做起。
所以孔子強調的「由親及疏,由近及遠」,
完全擺脫了虛偽,是非常合理的思想和行為指示。
參考:《責任》(上) 《責任》(下)
從業力和輪迴的角度來看,拒絕承擔不能轉讓的責任,
是一種意圖欺騙的心態,
在不重視道德和教育的社會裡,有可能成為一種常態,
但業力必然令他下一生人需要再次面對同樣的責任。
The  more  people  rationalize  cheating,
the  more  it  becomes  a  culture  of  dishonesty.
And  that  can  become  a  vicious,  downward  cycle.
Because  suddenly,  if  everyone  else  is  cheating,
you  feel  a  need  to  cheat,  too.
( Stephen Covey )
結合東西文化對責任的理解,結合小愛和大愛的看法,
我們得到這條座右銘:
靜坐不但要常思己過,而且要常思己蠢,然後改過,
所以聖賢才會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如果具備足夠的愛和智慧,
知道愚夫愚婦一向依照虛榮心的指導,
身體  body」方面重視身材,並不怕蠢,只是怕肥,
 ego」方面崇拜名氣、輩份、面子,
所以不但喜歡集郵,而且喜歡和偶像打咭,
好在他人的面前炫耀一番,
因為炫耀就是他們整個人生中快樂的唯一來源,
而有部份人或者因為做生意的緣故,亦會有同樣的行為。
「難得一身好本領,好體魄,蠢關始於闖不過」
如果具備足夠的愛和智慧,
就會明白名氣、輩份、面子和所有不完善制度的殺傷力,
所以閒談就必須批判公眾人物的思想,
提出「假說hypothesis 猜測他們的意圖/動機,
讓公眾來監察和印證,甚至用方法讓公眾人物的思想現形。
如果具備足夠的愛和智慧,
就必須批判居高位而無能者之非及制度之非,
因為採取駝鳥政策,以為可以不理制度好壞的人,
必然會被制度控制的行為和意識形態,
只有思考力不足,不重視公義,怕事或者平庸的人,
才會勸告別人「閒談莫說人非」,
他們不會明白「說人非」不一定是踐踏別人,
絕對可以是公益及批判精神的表現。
修行層次更高的人,更加必須腳踏實地,提出問題解決方法,
不能夠只是批判而沒有建設,如果問題異常複雜的話,
就團結和這個問題有關的專家,同心同德地去解決。
然而改革制度,談何容易,往往好像愚公移山,
所以即使修行層次高,亦必須具備「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
最後,要寫一個「好」的「生命教育」課程,
首先要明白抽象的概念難以量化,所以不能夠用數字來表達,
只能夠依靠批判的方法來去蕪存菁。
其次,課程編寫者必須考慮高中及大學同學的回饋,
期望他們願意踴躍發言,表達個人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從而不斷修訂、改善、提升這個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