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是甚麼?》(四)

[ 話題及信息  Topic & Message ]
「話題」其實也是聆聽過程裡重要的一環。
許多「聆聽者」根本不熟悉某些重要的「話題」,
但又不肯承認,於是就濫用所謂專業的工具,
希望引導對方只談對方的情緒,
例如「我明白你的心情」、「我體會你的感受」之類。
其實應該加一句「其實我在這一方面並沒有認識」,
這才算是專業!
正如香港在2003年 沙示 SARS 期間,西醫應該對病人說:
「其實我們並不認識這種病,還未知是甚麼病毒引起,
你是否願意做我們的試驗品,試一試我們的新藥?」

不要以為筆者在說笑,I  do  mean  it
因為自稱讀科學的香港人太不尊重科學精神。
很多時「話題」一涉及哲學及精神的範疇,
一般心理學家都無能為力,
所以不妨說一句:
我並不認識這個課題。對不起,恕我無能為力」,
不扮演專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這才是專業的精神!
The  only  wisdom  we  can  hope  to  acquire  is
the  wisdom  of  humility :  humility  is  endless.
( T.S. Eliot )
「訴說者」所提出的問題,有時會帶來的深層意義,
包括政治、社會,文化及哲學各方面的意義。
低層次的「聆聽者」未必能夠領悟出這麼多的涵意。
理想的「聆聽者」才有能力做到「上善若水」的境界:
就是《禮記。學記》所說的

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
換言之,就是在古代,老師必須按照弟子的根器,
傳授知識,甚至智慧,在現代也應該是同樣的方式,
原因是學生之中勤奮的居多,有智慧有成就的就少。

例如學生對某一科讀書和考試有恐懼,
可能只是個別的問題,可能只是該科的問題,
可能是課程的問題,但亦可能是老師教學的問題,
甚至可能是學校如何對待失敗者的政策問題。
「聆聽者」是否有能力聽出問題的關鍵所在,
視乎「聆聽者」的專業訓練是否足夠。
「聆聽」亦可以成為一種手段 ── 高級的拍馬屁手段。
關鍵就在於「話題」:
☆  只談「訴說者」有興趣的話題,讓對方暢所欲言。
☆  一定不會說「你錯了」,只會說「你說得真對」。
☆  以「訴說者」的觀點去看事物,不會表達自己的看法。
☆  對任何值得一讚的內容,立即給予讚賞。
目的當然是令「訴說者」自覺受尊重,甚至自覺重要,
意圖傳遞一個「我很欣賞你」的信息,
及一個「我不是諂媚,我覺得你很了不起」的信息,
所以極度喜歡別人讚賞的「訴說者」,
由於往往早已自掘陷阱,會非常受落。
千穿萬穿,高級的馬屁不穿!

不少專業的「聆聽者」或多或少都會利用上述的手法,
拍一拍「訴說者」的馬屁!
讚美、奉承和諂媚,往往只是一線之差。
讚美考驗讚美者的品德,亦同時考驗被讚美者的品德。
拍馬屁如果用得其所,如果用得謹慎,不違背事實,
掌握得恰到好處,無過與不及,沒有令人懷疑的身體語言,
沒有陳腔濫調,沒有圓滑曖昧的詞彙,絕對是一件好事,
因為真確適當的讚美是人際關係中的潤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