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皮囊》

[臭皮囊]
「身體」為何又會稱為「臭皮囊」呢?
首先,當然要知道皮囊是甚麼。
皮囊就是香港女人所重視的皮手袋,
女人如果擁有一位成功的男士傍身,
就好像拿著一隻「貴價名牌手袋」,可以招搖過市,
然而這隻「貴價名牌手袋」
當然不可以讓手帕交們隨心所欲地摸摸捏捏。
由於女人是香的,男人是臭的,
也許女人攜著男人的手出現在社交場合時,
就好像一隻香皮囊孖著一隻臭皮囊示眾!
佛教認為「身體」有如盛滿污臭之物的皮囊,
由於污穢不淨,不值得貪戀,故喻之為「臭皮囊」。
亦由於佛教相信有輪迴,認為「心靈」不滅,
所以輪迴就只不過是「心靈」轉世,
只不過是
更換了一副「臭皮囊」而已。
「臭皮囊」這個稱呼,
的確顯示出佛教對「身體」的歧視和厭惡。
但不要忽略,佛教亦指出「人身難得」,
換句話說,佛教視「身體」僅僅為修行的工具,
因為每個「身體」都有到期日  Expiry  day
會經歷老、病、死,或者甚至夭折和英年早逝的現象。
儘管個別差異可以非常大,而且到了年紀老邁的時候,
身體  body」就由「  ego」和「心靈  soul」的載體,
變成了「心靈  soul」暫時掙不脫的「牢籠/監獄prison
和身陷囹圄的囚犯們的感覺完全一樣,
除非老人自殺或者有自由選擇安樂死,方能如釋重負!
不自由,毋寧死,幸好自殺是每一個在生者的權利,
相信全身癱瘓的人士一定會讚成擁有選擇安樂死的權利。

由於人生已經夠短促,
而「身體」又需要解決種種的生理問題和需要,
例如吃飯、大小二便、睡眠、交配等,
所以更加需要珍惜時間去修行。
如果再把生命耗費在無意義的工作,
  ego」和「心靈  soul」的爭吵,
及「我  ego」和其他人的爭吵之上,
餘下來修行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少。

By  the  time  you’ve  reached  your  sixties,
you  do  know  that  one  day  you  will  die,
and  knowing  that  is  at  least
the  beginning  of  wisdom.
( Terry Pratchett )
[皮囊是一件用來享受人生的工具]
姑勿論皮囊是香還是臭,
姑勿論到底是「  ego」還是「心靈  soul」在主持大局,
至少皮囊是一件用來享受人生的工具。
任何感官世界的享受,
其實都是嚴肅地面對自己「生物生命」(身體、臭皮囊) 的一種態度,
也是向「血氣方剛」時代的一種致敬。
即使「血氣開始衰退」也要其他的享受,
借用一句蔡瀾的說話:「人類活到老死,不玩對不起自己。」
人身難得,如何眷戀做人的日子,的確是一大學問!
既生為人,照顧「皮囊的需要」當然也是高尚的道德,
道德的高地裡也有廁所,也有飲食男女,也有疾病!
所以任何歧視世俗和肉身的宗教,最後都註定失敗,
因為必然培育出不少虛偽的教徒。
另一種天命之謂性」!
有人說,《中庸》裡「天命之謂性」的「性」,
不是說一般的「人性」,而是「仁」。
如果信奉「毋自欺」,要避免人格分裂,要避免脫離群眾,
要避免被迫採用「二分法」,
將人類分成「有天命」和「無天命」兩大類,
「天命之謂性」就不應該將「食色的性」排擠出它的思考體系之外。
儒家的「天命之謂性」和「食色性也」必然需要統一!
從《古詩十九首》可知,古人對世俗和肉身相當尊重:
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
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古詩十九首》之二
道貌岸然的人也許不以為然,
但不論是「一樹梨花壓海棠」還是「一樹海棠壓梨花」,
都可以視為老人家對青春的致敬,
只要那個壓是兩相情願的壓。
由於「身體」和「心靈」彼此互相影響,
所以對「身體」健康的「尊重」,
一定包括對「心靈」的「尊重」。
照顧「身體」和「心靈」的健康,
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
  適度的陽光浴。
☆  接觸大自然的森林浴。
  休息和充足的睡眠。
  飲食有節制。
  選擇無污染的食物。
☆  選擇潔淨的水源,潔淨的空氣。
  適度的運動有利於筋骨及血液循環。
  每天至少都要笑一笑。
  參與能夠增添智慧的團體。
☆  聆聽照顧心靈純正的音樂。
毋自欺也,另一種率性之謂道」!
需要注意的是,「身體」同時奉行自然界的「道」。
感官世界的享受,遵循了一條分佈曲線,
往往紙醉金迷、重重覆覆,或者貪得無厭時,
喜悅隨即遞減,甚至樂極生悲!
而節制就是對享受的「尊重」。
輕鬆逍遙、吃喝玩樂、風花雪月、杯酒言歡、秉燭夜遊,
而又有節制,就是嚴肅地尊敬自己的「身體」。
節制,應該就是孔子所說:「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服侍你的「身體」,最好能夠達到孔子所說的境界:
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
「存,吾順事;歿,吾寧也。」(張載)
貧困時亦可以像顏回:
一簞食,一飄飲…回也不改其樂
也可以像蘇軾: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前赤壁賦》

畢竟,「良田萬頃,日食三升;廣廈千間,夜眠八尺」!
這就是「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的概念,
不一定要比較之後才可以享受的智囊。
Hunger  is  the  best  sauce.
任何過度注重世俗和肉身的宗教,也註定失敗。
另一種修道之謂教」!
千萬不要認為臭皮囊是我們遲早會損失的東西,
所以不讓身體去享受。
Don’t  let  your  happiness  depend  on
something  you  may  lose.

( C. S. Lewis )
揣摩作者的意思,這句金句應該只是應用在身體以外的東西罷。
一旦明白人生短暫,就知道「道貌岸然」的虛偽!
所以「嚴肅地大笑、狂笑」這個說法,
並非「故弄玄虛」、「故作劇情」,
因為幽默、開玩笑和開懷大笑都是生命中極為重要的事情,
任何嚴肅地看待生命的人,都絕對不能離開歡笑和享受。
一個道貌岸然、不苟言笑的人,肯定不會是一個嚴肅的人!
Old  people  shouldn’t  eat  health  foods.
They  need  all  the  preservatives  they  can  get.
( Robert Orben )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隨富隨貧且隨喜,不開口笑是癡人。」
《對酒詩》(白居易)
嚴肅地看待生命所產生的最頭痛問題,就是時間如何分配,
因為有使命在身的人,一日二十四小時確實不夠用。
Attention  to  health  is  life’s  greatest  hindrance.
( Plato )
中國儒家的傳統對身體這個概念提出很多戒律。
首先,儒家要求年輕時要懂得孝道: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 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夫孝,始於事親, 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孝經。卷九》
孔子曰:
「君子有三戒: 少之時,血氣未定, 戒之在色;
    及其壯也, 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及其老也,血氣既衰, 戒之在得。」
《論語。卷九》
佛家言人身難得,因為人身是心靈修行的工具。
道家明白身體是心靈的囚牢,所以說:
「吾之大患,在吾有身,及吾無身,吾何患焉。」
《道德經》(老子)
對運動員、消防員、警察和黑社會份子來說,
身體是一種最重要的謀生工具,
其中智力不足者甚至會將個人的身分認同和身體掛鉤,
所以當年紀老邁、身體健康變壞或者甚至傷殘的情況下,
就難免會覺得悲哀和意志消沈,承受頗大的精神壓力。
而藝員除了身體之外,更要考慮容貌的變化,
其中智力不足者所承受的精神壓力就更加大。
2016 影視藝人新舊照片 第一集

2016 影視藝人新舊照片 第二集

2016 影視藝人新舊照片 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