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十)

[演奏者和消費者]
人是這樣奇怪的生物!
人的生存時間有限,常常說「寸金難買寸光陰」,
好聽的歌已經這麼多,而好歌又不厭百回聽,
但依然有人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和委屈自己的耳朵,
去「欣賞」三、四流的音樂作品。
不知道是否因為政治經濟社會教育等制度出現了問題,
導致精神有問題的人越來越多,
結果喜歡聽嘈雜吵鬧呢喃的音樂的人直線上升。

A  wise  listener  always  distinguish
between  natural  and  unnatural  noise,
between  merely  sound  and  music.
( Jason Ling )
一首樂曲是否沉悶,
往往需要在不同的心情和環境之下聆聽,才容易作出判斷。
但不少人認為沉悶的音樂,只要歷史悠久,就代表高級,
正如不少人認為艱澀的哲學詞彙,就代表高深的概念。
有些沉悶、冗長、甚至不悅耳的樂曲,
根本不是用來聽的,而是用作練習的,
如果閣下覺得好聽,只不過是閣下私人的偏好而已,
千萬不要告訴我們由於是古典音樂,
由於是大師作品,所以一定是極品。
在一切講究效率和品味的時代,
一旦古典音樂出現不必要的冗長,會令聽眾放棄欣賞。

Too  many  pieces  of  music
finish  too  long  after  the  end.
( Igor Stravinsky )
至於有內涵,有必要的冗長的音樂,
一定是由於作曲者具備真和誠,所以一定會受歡迎。
I  don’t  want  to  see  the  uncut  version  of  anything.
( Jean Kerr )
從演奏者的角度來看,
也許一首能夠表現出個人高超技巧的樂曲,
一首一般人都「聽不懂」的樂曲,
就是好和高級的樂曲。
表演者一向認為自己有選曲的自由,
只要有一群人,在同一屋簷之下表演,
每人選擇一些在不悅耳和優秀的音樂之間的樂曲來演奏,
就是一個高尚的「音樂會」。
但選曲背後的動機是甚麼?標準是甚麼?可不可以公開?
怎麼樣的樂曲才算是一首「好」的樂曲?
怎麼樣的音樂才算是高級的音樂?
是否演奏技巧難度高的樂曲就是高級的音樂?
是音樂悅耳和感染力的角力?還是音樂技巧的角力?
但是站在誠實聽眾的角度來看,
好不好聽才是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
雖然「各曲入各耳」,青菜蘿蔔,各有所愛,
但最緊要不是人云亦云,既欺騙自己,
亦意圖欺騙別人以為自己有品味。
誠實的音樂消費者認為,
只要在同一屋簷之下表演,其中有兩成難聽的樂曲,
就已經不是音樂會,
但不少在音樂會中差不多睡著的人,
會恰如其分地在適當的時候扎醒,然後立即鼓掌,
因為他們消費的不是音樂,是社會階級和地位。
人就是這樣奇怪的生物!
如果自認高級的音樂人開音樂會,演出自己喜歡的樂曲,
為何不敢說出某一音樂會其實只是表演給自己友欣賞?
為何具備真和誠的聆聽者,
不可以合作找出一些共同的底線,淘汰並不出色的樂曲?
說明只要音樂會中的樂曲不在此列,就拒絕買票入場?
[抉擇亭裡的心靈音樂]
筆者做了這麼多年的老頑童,
終於明白天堂的門口旁邊,其實也是地獄的入口。
兩個門口的前面是一個抉擇亭。
抉擇亭左面接駁著天堂的門口,
門上寫著「真、誠、愛、智慧」四個字詞,
抉擇亭右面接駁著地獄的入口,
門上寫著「虛偽」和「瑪門」兩個詞。
抉擇亭裡面也有優秀的心靈音樂給等到心急,
心存僥倖、心有餘悸、心亂如麻,
未能決定上天堂還是下地獄的人聽。
當年筆者還年青,
正在思考「如果真和誠會令人不快,那麼怎麼是愛?」
就常常去聽這兩首優秀的心靈樂曲:
《Romance d’Amour》
Zot Malakho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aaJZSTVCA
Per-Olov Kindgren

《Recuerdos de la Alhambra》
Enno Voorhorst

Emmanuel Rossfeld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HNOUPmkFlI
三十年來,
見到不少人徘徊在天堂的門口和地獄的入口之間,
嘗試找尋是否有第三道入口,
可以讓人左手擁抱「真、誠、愛、智慧」,
右手擁抱「虛偽」和「瑪門」,左右逢源。
筆者認為第三道入口並不存在,
如果任何人找到的話,務請分享你的喜樂,
因為閣下發現的是一個美麗的新世界,
將會完全改寫我們的道德教育和生命教育。
[音樂會]
從一個一個音樂消費者的角度來看,
怎樣才算是一個好的音樂會呢?
不少人認為只要有一群人,在同一屋簷之下表演,
只要選擇一些介乎噪音和悅耳音樂之間的作品,
就已經算是一個高尚的「音樂會」。
人就是這樣奇怪的生物!
表演者一向認為自己有選曲的自由,
但選曲背後的動機是甚麼?標準是甚麼?
可不可以公開?
怎麼樣的樂曲才算是一首「好」的樂曲?
怎麼樣的音樂才算是高級的音樂?
是否演奏技巧難度高的樂曲就是高級的音樂?
到底是音樂悅耳和感染力之間的角力?
還是音樂悅耳和音樂技巧之間的角力?
音樂消費者認為,
只要在同一屋簷之下表演,其中有兩成難聽的樂曲,
就已經不算是一個好的音樂會,
因為我們的鮮奶裡,不需要加入三聚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