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甚麼?》(十六)

[將人分類為何重要]
愛和智慧明白甚麼應該尊重,甚麼不應該尊重,
甚麼應該歧視,甚麼不應該歧視,
愛和智慧亦討厭和虛偽同流合污,
所以不怕公開說明自己尊重甚麼,又歧視甚麼。

一旦將人分類,必然會牽涉到歧視,例如孔子說: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意思是沒有忠信的人,不可以和他們交朋友,
於是忠信就成為了君子尊重抑或歧視某人的尺度。

As  we  grow  up,  we  realize  that  it  is
less  important  to  have  lots  of  friends
and  more  important  to  have  a  few  honest,
sincere  and  loyal  ones.
不要忘記,世界上所有的專業門檻和考試,都是一種歧視!
參考:《歧視和尊重》《修行的地方》(四)
除此之外,孔子還指出:
在各重要事項上都比不上自己的人,都不可以交朋友。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孔子背後的假設就是:
君子和淑女除了是有道德的人之外,
亦應該是追求進步、自強不息的人,
而只有願意認錯,勇於改過的人,才能夠自強不息。
孔子期望和鼓勵青年向上,歧視和反對青年向下!
根據邏輯思維,似乎一個人越是向上,朋友就應該越少,
但沒有人能夠在每一個對他重要的事項上,
都可以不斷地進步,所以忠信應該是最基本的條件。
I  cannot  concentrate  all  my  friendship  on
any  single  one  of  my  friends  because
no  one  is  completely  enough  in  himself.
( Anais Nin )
西方思想家都有和孔子相似的說法:
Respect  yourself  enough  to  walk  away
from  anything  that  no  longer  serves  you,
grows  you,  or  makes  you  happy.
( Robert Tew )
You  need  to  associate  with
people  that  inspire  you,
people  that  challenge  you  to  rise  higher,
people  that  make  you  better.
Don’t  waste  your  valuable  time  with  people
that  are  not  adding  to  your  growth.
Your  destiny  is  too  important.
( Joel Esteen )
Get  rid  of  anything  that  isn’t  useful,
beautiful  or  joyful.
( Regina  Brett )
I’ve  always  been  interested  in  people,
but  I’ve  never  liked  them.
( W. Somerset Maugham )
所以有思考能力的俊男美女,自然有重大的交友價值,
至於思考能力不足的俊男美女,
如果我們懂得迴避他們所有會令自己智力向下的陷阱,
那麼他們依然有「視聽之娛」的價值!
Letting  go  of  unqualified  friends  doesn’t
mean  you  hate  them.  It  just  means  that
you  accept  people  just  the  way  they  are.
People  have  a  right  to  stay  foolish.
Life  is  too  precious.  You  love  yourself,
and  you  treasure  your  time.
You  don’t  want  to  waste  time  on  fools.
Sooner  or  later  you’ll  be  getting  too  old
to  be  hanging  out  with  people  who
don’t  understand  the  divine  concepts  of
truth,  humility,  honesty,  sincerity,  love,
courage,  wisdom,  faith  and  loyalty.
People  who  loves  their  ego  will  accept
a  standard  much  lower  than  that
required  for  critical  thinking.
( Jason Ling )
我們必須明白,改變別人是相當困難的一回事,
除非閣下是老闆或者暴君!
比較可行的方法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對別人的看法,
改變自己對別人的態度,改變自己對別人的評估。
於是我們就發覺
將人分類非常重要,
但分類的方法一定要貼近真相,
所以必須花了很多功夫去分析和研究。
只要我們能夠將百分之八十的人成功分類,
我們的人生就可以舒舒服服,
我們被迫和某些人合作時,就可以減少磨擦,
我們的處事方法就可以靈活變通。

If  you’re  lucky  enough  to  be  in  a  place
where  you’re  surrounded  by  people  with
similar  levels  of  intelligence,  you  should
consider  yourself  to  be  extremely  fortunate.
( Satyanarayana Shanmugam )
對人的認識,將人分類,
不論是在交友、擇偶、合作、選校、或者拜師……等各方面,
都是人生中必須具備的智慧。
因為世界上事情的成敗,離不開用人及人際關係的學問!
大錯當然必須避免,但絕對不是叫我們不可以犯小錯,
因為小錯往往是培養智慧的踏腳石。
We  meet  people  for  a  reason.
Either  they’re  a  blessing  or  a  lesson.
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Love  all,  trust  a  few,  do  wrong  to  none.
( William Shakespeare )
驟眼看來,不就是中國人所說的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嗎?
但細讀之下,我們發覺莎士比亞其實加多了一樣  “love  all“。
不但如此,莎士比亞更向我們提供了他更進一步的兩個想法:
1.  There  is  no  unconditional  trust.
2.  Trust  is  not  an  ingredient  of  love.
那麼我們能否讓莎士比亞這兩個想法,
和  Carl Rogers  的  unconditional  love  和平共存呢?
筆者認為儒家的
「唯仁人,能愛人,能惡人。」《大學》及
「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
接近真理,服膺「如是觀」,實際而可行。
所以仁者
1.  絕對不會認為忠心耿耿一定是美德,
必須看是對誰忠心耿耿或者對甚麼團體忠心耿耿。
2.  明白「海納百川,有容及大」,
但百川之中絕對不能有一條污染的小溪或者污水渠。
3.  拒絕讓惡人得寸進尺。
反之, Carl  Rogers  提出的「無條件的愛」,
脫離現實,只能夠存在於極少數的父母和子女之間,
所以只不過是夢想和幻想,不切實際!
反而佛教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算得上是一個可行的理想。

除此之外,由於人生苦短,一寸光陰一寸金,
將人有效地分類,
可以節省許許多多人際關係中所花費的寶貴時間。
[傳統哲學如何將人分類?]
但假設還假設,期望歸期望,
在人的分類之上,愛和智慧必須面對事實。
由於在思考方面沒有能力,或者想偷懶,
不想在思考方面追求進步,是常見的現象,也是人的自由,
所以愛和智慧必須接受人類在思考方面,
自古以來已經出現的分工現象。
關鍵是喜歡思考及有能力思考的人負責思考,
但思考的成果必須向社會公開,以免被居心叵測的人利用。
至於思考方面想偷懶,不想追求進步,
身體方面又不願意勤力工作的人,
只能夠存在於一個理想的福利社會或者靠父母照顧。
沒有智慧的人,
哲學家傳統上稱他們為膚淺之士,簡稱「膚士fools
最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膚士」可以是相當聰明的人,
只不過因為未接受過思考訓練,
或者以為自己根本不需要接受思考訓練,
完全不感覺到「真」和「誠」是做學問的必要條件,
當中年腦力衰退及頑固增加之後,就成為了思考上膚淺之士。
哲學家一向認為:聰明並不等於智慧!
這個哲學傳統相信是從古希臘的蘇格拉底開始。
蘇格拉底對人的分類看來很簡單,
表面上似乎沒有甚麼實用價值:
Mankind  is  made  of  two  kinds  of  people:
wise  people  who  know  they’re  fools,
and  fools  who  think  they  are  wise.
( Socrates )
蘇格拉底這個分類法好像是一句諷刺的說話,
然而對熟悉蘇格拉底的人來說,
其實他是從「對真理謙卑」的角度來將人分類,
蘊藏著深刻的道理,有其不可磨滅的價值。
我們知道世界上有口頭上及在行為方面對人非常謙虛,
但面對真理的探究時毫不謙卑,討厭批評、討厭批判,
喜歡將他的自我和他的思想掛鉤的人,
所以蘇格拉底明白只有懂得「對真理謙卑」的人,

才有能力自強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英國哲學家羅素承接著這個傳統,進一步闡釋:
The  whole  problem  with  the  world
is  that  fools  and  fanatics  are  always
so  certain  of  themselves,
but  wiser  people  so  full  of  doubts.
( Bertrand Russell )
如果採用蘇格拉底「對真理謙卑」的角度來將人分類,
再加上我們對進化和生物遺傳方面的知識,
我們就可以將蘇格拉底的分類法擴充,增加它的實用價值。
從「愛和智慧」的角度來看,
其中一種分類的方法是將人分成大約六種:
1.  用「謙卑」抑或「謙虛」的態度來劃分。
一類是在真理面前感覺渺小,明白必須謙卑,
十分願意分享思想和經驗,
神奇地既固執而又願意徹底改變的人。
另一類是在人面前十分謙虛,不喜歡分享知識和經驗,
重視面子和輩份,錯了不肯承認的人。
2.  用名氣、財富、權力來劃分。
3.  用文憑的數目和質素來劃分。
4.  用知識的量和記憶力來劃分。
5.  用人格來劃分。
6.  用年齡來劃分。 [25歲以下, 25-40, 40-55, 55歲以上]
從實際的角度來看,人際關係的分類方法還需要加上:
7.  用各式各樣的階級來劃分。
8.  用各式各樣的團體來劃分。
9.  用共同興趣來劃分,包括吃喝玩樂,臭味相投,
     甚至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