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遭遇、經驗]
人生的一切「經歷/遭遇」happenings / circumstances,
來自發生的事情,在人生之中非常重要,
因為人類所有的「經驗」都是來自「經歷/遭遇」!
遭遇一定是自己的,但經歷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別人的,
我們看小說和電影時,就是看別人的經歷。
孔子曰:
「不觀高崖,何以知巔墜之患;
不臨深泉,何以知沒溺之患;
不觀巨海,何以知風波之患。
失之者其不在此乎?
士慎此三者,則無累於身矣。」
《孔子家語。困誓》
當我們面對「經歷/遭遇」的時候,必然是整個人去體驗,
包括了個人的認知、情緒和思考在內。
個人的認知能力、情緒質素和思考能力,
全部都影響到我們對「經歷/遭遇」的判斷和感受。
如果一個人的思考能力、自我認識和訓練不足,
他的「經歷/遭遇」必然會滲透著成見,想像,甚至恐懼,
這就是為甚麼哲學和批判思維的訓練,
在家庭教育和青少年的學校教育如此重要!
無論是科學、哲學、社會科學、相學、掌紋學或者命理學,
皆是源於累積,綜合,思考和分析「經驗」experience,
而「經驗」則是來自赤裸裸的「經歷/遭遇」,
來自對「經歷/遭遇」的判斷、感受、問問題、思考和批判,
得出來的懷疑或者結論,就成為我們日常口裡說的「經驗」。
「經驗」是一個我們常用的詞彙,
究竟我們對這個詞彙理解了多少呢?
We sometimes get all the information,
but we refuse to get the message.
( Cullen Hightower )
A mistake usually conveys a range of meanings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as well as
at different levels. If you are not busy
blaming yourself for the mistake,
you will be able to get the superficial message.
Only the wise will try to reap
all the hidden messages from his misrakes.
( Jason Ling )
經驗來自對「經歷/遭遇」 [已經發生的事情] 的反省,
但「經歷/遭遇」並不等於「經驗」。
對個人來說,「經歷/遭遇」一定是真實的,
但對於「經歷/遭遇」的「推斷」 inference,
對於「經歷/遭遇」的思考、分析、批判、總結…
由於思考能力不足,隨時都可能出錯,
所以雖然經驗來自「經歷/遭遇」,
但「經歷/遭遇」並不等同經驗。
對於不同性格、不同智慧程度的人來說,
相同的「經歷/遭遇」絕對可以產生不同的經驗。
一個人即使歷盡滄桑,宣稱有幾十年的經驗,
如果思考力不足,如果智慧不足,
他得到的經驗依然可以十分膚淺。
Nothing is as important as
the accurate evaluation of our perceptions.
( Bert Newman )
很多時一種「經歷/遭遇」或者一種現象的出現,
往往是由於多種因素「因緣際會」而產生,
不一定是由於單一的因素。
舉例言之:
1. 頭痛是一種「經歷」,
但我們未必能夠肯定頭痛的原因。
是因為用腦過度嗎?是因為用眼過度嗎?
是因為吃錯或喝錯了東西嗎?
2. 生活艱難是一種「經歷」,
但我們未必能夠肯定生活艱難的原因。
是因為天災嗎?是因為人禍嗎?
是因為天災加上人禍嗎?
是因為社會制度問題嗎?
是因為官商勾結,貧富懸殊嗎?
是因為政府狂印鈔票,導致通貨膨脹嗎?
是因為自己愚蠢嗎?
是因為自己教育程度不足嗎?
是因為自己不懂得人際關係的竅門嗎?
The eye sees only
what the mind is prepared to comprehend.
( Henri Bergson )
我們都知道年青人勝在精力充沛,好奇心強,
而且部份更富有冒險、探索之精神,
而年青人的弱點就是經驗不足。
而視乎所置身之大環境 [時代] 和小環境,
一般上了年紀的人 [五十歲以上] 經歷會比較豐富。
然而如果一個人的思考能力不足,
對真理的追求欠缺熱忱,不夠謙卑,
不喜歡從歷史及別人不同的經歷中學習,
或者欠缺內省能力,傾向於自我欺騙,
那麼即使是上了年紀,
亦未必能夠將豐富的經歷轉化為有用的經驗。
[經驗]
人類的經驗來自對經歷的反省,
而這些經歷未必一定需要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亦可以發生在別人的身上。
我們絕對可以從反省別人的經歷之中,
得到寶貴的經驗!
由於對經歷的反省能力取決於分析能力,
而分析能力又和知識、智慧息息相關,
所以我們可以歸納出下列關於經驗的經驗:
☆ 人可以有同樣的「經歷/遭遇」,但不一定有同樣的經驗。
Experience is not what happens to a man;
it is what a man does with what happens to him.
( Aldous Huxley )
Experience arises from events, happenings.
circumstances, situations, etc.
It is not what happened to us,
but what we have learned from the happenings,
that provides us with our experience.
Therefore people going through similar events
may not have the same experience.
It may differ from person to person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ce in personality, intelligence,
wisdom, education, preparation and training.
It is not what happens to people that matters;
It is what they have learned from it.
( Jason Ling )
換言之,經驗源自你如何思考及回應你的經歷。
有些人,經一事,只能夠長半智或四分一智;
有些人,經一事,長三智;
有些人,經一事,既長了智力,亦增添了驕傲。
舉例言之﹐痛苦的經歷 suffering,
可以產生多種不同的回應:
1. 對人產生仇恨。
2. 對制度產生仇恨。
3. 對自己曾經有過痛苦的經歷感到驕傲。
因為欲誇於人,於是對別人說自己感恩。
4. 產生同理心 empathy,
至少亦會對處身在相同情況下的人產生同理心。
由於明白愛的重要,所以對別人說自己感恩。
A fool sees not the same tree that a wise man sees.
( William Blake, The Marriage of Heaven and Hell, 1790-3 )
Experience teaches only the good observer.
( Andre Gide )
由於人有不同的根器 [智力、眼界、價值觀念、前生……],
接受不同的教育,接受過思考訓練的多少和程度會有差異,
所以即使有同樣的經歷,也會有不同的經驗。
I am not what happened to me,
I am what I choose to become.
( Carl Gustav Jung )
☆ 越是迫近真理的經驗就越有價值。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需要不斷地做實驗,鍥而不捨地批判,
而且為了避免自欺欺人,有智慧的人不但要求實驗 reproducible,
而且懂得結合同質素的行家,互相切磋,互相批判,互相挑剔,
期望能夠迫近真理。
Every person is a result of his experience but
individual experience of the same situation can
vary widely according to his analytic ability,
his education, and his companions’ wisdom.
That’s why we appreciate the spirit of humility,
of sincerely seeking truth, love and wisdom.
This spirit is the only tool that brings us
the richest experiences in human civilization.
( Jason Ling )
參考:《刺激和反應》(上) 《刺激和反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