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認為人有上智和下愚之分,
所以我們對屬於下愚的愚蠢人會繼續愚蠢,並無懸念;
對介乎上智與下愚之間的大部份平庸者,
知道他們不是隨波逐流,就是做騎牆派,亦無懸念;
然而上智究竟是怎麼樣的人,卻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
從中國傳統的概念來推測,
孔子口中的上智,應該是指知識份子。
單從訓練思考能力的角度來判斷,
香港上一代接受的教育的確非常失敗,
所以不少沒有機會接受過嚴謹思考訓練的人,
出來社會工作賺錢養家活口之後,
往往因為生活逼人,忙碌到無法進修,
加上工作上產生的精神壓力,
又會令一個人的思考能力持續下降,
所以上一代大部份人對自己思考方面的要求,
常常會選擇得過且過,適可而止,毫不積極。
其中部份自負者甚至認為自己只需要半桶水的思考能力,
就足以傲視人群。
這個現象本來問題不大,
可惜其中部份人又喜歡自視為知識份子,
從他們將錯漏百出,真假混雜的東西拿出來分享,
就成為一面上一代教育的照妖鏡。
南懷瑾先生常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意思就是接受過嚴謹思考訓練,懂得思考的人罕有。
We should realize that, if [Socrates] demanded
that the wisest men should rule, he clearly
stressed that he did not mean the learned men;
in fact, he was skeptical of all professional
learnedness, whether it was that of the
philosophers or of the learned men of his own
generation, the Sophists. The wisdom he meant
was of a different kind. It was simply the
realization: how little do I know!
Those who did not know this, he taught, knew
nothing at all. This is the true scientific spirit.
( Karl R. Popper )
任何討厭思考的人當然不可能是知識份子;
任何討厭批判的人當然不可能是知識份子!
有人認為自己有良知,有人認為自己是通才,
有人認為自己很樂觀,有人認為自己很悲觀,
有人只喜歡半桶水思考,
有人認為自己很有愛心,
有人認為自己很有道德,
有人認為自己很能夠包容,
有人認為自己是真基督徒,
這些人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愛護動物的人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中國傳統的讀書人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不合時宜,令人討厭的蘇軾,是知識份子嗎?
現代那些覺得自己讀得書多,家中藏書汗牛充棟,
因而頗為自負的人,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現代大學畢業生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對醫卜星相都有認識的人,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擁有碩士學位的人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擁有博士學位的人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大學教授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大學校長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鼓吹擁抱大愛的基督徒和天主教徒算是知識份子嗎?
那些認為正義不切實際,是精神上的潔癖的人,
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那些不願意戰戰兢兢,謹慎地運用個人影響力的人,
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抱殘守缺的知識份子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思考能力不足的知識份子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知識份子可以自私嗎?可以虛偽嗎?
社會上一般人難免會認為這些衣冠楚楚,
面貌不差,內心深藏不露的人,都是知識份子,
所以「知識份子的定義」是一個影響深遠的課題。
The ultimate measure of an intellectual is
his integrity as shown in where he stands
at times of challenge and controversy.
讀聖賢書,所為何事?無論古今中外,
想做一名真知識份子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為門檻的要求非常高,這條門檻叫做節氣!
中國人的節氣,儒家稱之為「誠意、正心、修身」,
西方人稱之為人格,聖經稱之為「保守你的心」。
反而「智、仁、勇」只不過是真知識份子中的修行者,
對自己產生的要求,其實並非門檻。
但由於嚮往做知識份子的讀書人實在太多,
所以這個世界才會有這麼多「半知識份子」充斥市場。
一般「半知識份子」的特徵至少有二十一點:
☆ 肯定青少年少不更事。
☆ 講究「先尊師,後重道」。
☆ 認為隱惡揚善是一種美德。
☆ 認為自己可以兼職搞民主。
☆ 放棄真和誠,認為不切實際。
☆ 自大、以為自己是社會的精英。
☆ 只喜歡向外批判,討厭向內批判。
☆ 講究面子、輩份和權力,老氣橫秋。
☆ 心裡既覺得選民愚昧,但又重視選票。
☆ 包容自己的虛偽、擁護半桶水的思考。
☆ 重視對人扮謙虛,不重視對真理謙卑。
☆ 讀書的目的就是逃避政治思考和責任。
☆ 不懂得為生命中重要的人事物排列次序。
☆ 無知、拒絕惡補哲學、歷史、政治、經濟。
☆ 關心其他地方的事多於關心自己社會的事,
真想不到距離竟然容易讓他們產生正義感和同理心。
☆ 口裡讚譽,但心裡討厭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 只是某一個範疇內的偏才,卻認為自己是通才。
☆ 他認為只要他原諒了自己,別人也應該原諒他。
☆ 和壞人講「和理非非」,以為自己站在道德高地。
☆ 非常喜歡講口號,但就完全避免討論執行的細節。
☆ 思考力下足,不能與時並進,落後於社會發展形勢。
There are bad people who would be less
dangerous if they were quite devoid of goodness.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It is always good men
who do the most harm in the world.
( Henry Adams )
Heroes need monsters to establish
their heroic credentials.
You need something scary to overcome.
( Margaret Atwood )
上一代「半知識份子」的愚昧、虛偽和懦弱,
即使沒有荼毒了青少年的心靈,
但卻做出一個壞榜樣,留下了一個爛攤子給青少年,
因為青少年薪火相傳的是同樣的愚昧、虛偽和懦弱。
有些「半知識份子」甚至喜歡告訴別人,
自己是虔誠的基督徒或者虔誠的佛教徒,
有了大佬睇實,高人一等,自我感覺非常良好。
當天災、人禍或者天災兼人禍發生了之後,
這些虔誠的「半知識份子」肯定會要求大家一起祈禱,
但祈禱有效嗎?集體祈禱是否會力量強許多?
一旦有效時是甚麼原因,一旦無效時又是甚麼原因?
善良的靈界和邪惡的靈界是否在博奕,有誰知道?
靈界和業力的數學如何計算,又有誰知道?
如果沒有人知道真相,宗教騙子是否又有可乘之機?
For every inside there is an outside,
and for every outside there is an inside;
though they are different, they go together.
( Alan Watts, Man, Nature, and the Nature of Man, 1991 )
當「半知識份子」考慮到個人及團體利益時,
就會擁抱孔子「由親及疏」的理念,
當「半知識份子」關心其他地方的事件時,
就會反對孔子「由親及疏」的理念,
因為想逃避關心自己社會的事。
虛偽,當然也是「半知識份子」的核心價值!
那些做不成「半知識份子」的人,一旦擁抱虛偽,
一旦放下傳統讀書人的節氣,為五斗米折腰,
就會傾向於變身成為「偽知識份子」,
因為即使是大學校長也認為飯碗緊要過人格。
一場激烈的辯論,
很容易就可以讓裁判及旁觀者分辨出「半知識份子」,
但「偽知識份子」中的高手,偽不虛發,並不容辨認。
他們甚至選擇做偽基督徒,偽佛教徒,偽道教徒,
左手擁抱神,右腳和魔鬼及名利權跳舞,
其中向上攀附者選擇為虎作倀之後不難飛黃騰達,
自我感覺同樣非常良好,充滿發自內心的喜悅,
懶理養尊處優的面孔下,隱藏著殺盜淫妄等惡業。
思考力不足的「偽知識份子」的座右銘就是:
「許多事情並非表面看來這般簡單」。
「話到口中留半句,理從是處讓三分」。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人遲早都是會死的,何必計較是非真假」。
所以在現代社會中,確立知識份子的定義非常重要,
因為其中牽涉到如何為正邪定分界的學問,
同時又可以避免出現魚目混珠和濫竽充數的現象,
蒙蔽了一眾思考力不足的市民。
部份偽知識份子雖然討厭嚴謹思考,討厭真理,
討厭接受公開批判,但卻相當重視身後名,
真想不到身後名竟然成為了他們的最大弱點。
There are crimes which become innocent
and even glorious through their splendor,
number and excess.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所以對「偽知識份子」的最佳描述,
就是「沒有最虛偽、只有更虛偽!」
和「沒有最無恥、只有精益求精地更無恥!」
真知識份子一定和虛偽割蓆,一定不會做騎牆派,
一定不會向外宣稱「中立」,揣摩形勢再作抉擇。
真知識份子一定割掉駛往極權國度這個無仁之境的帆船的帆!
Nothing is so contagious as example;
and we never do any great good or evil
which does not produce its like.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由於很少中學和大學會提供嚴謹的思考訓練,
培育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都精通的知識份子,
所以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對知識份子的定義非常重要。
一般社會上偏才有很多,但通才卻很少,
而偏才並非通才,所以未必有能力做真知識份子。
除此之外,通才不一定想做真知識份子,
因為明白責任重大,既需要勇氣和腐敗政權對抗,
等同基督教中背負十字,走耶穌基督的道路,
又需要具備對抗的能力和搏奕的智慧,
更加需要具備管理、組織和團結有志之士的能力,
因為只有團結才可以產生足夠的對抗力量。
國家和社會對知識份子的定義,
是判斷它的文明將來會進步抑或倒退的關鍵。
To teach how to live without certainty,
and yet without being paralyzed by hesitation,
is perhaps the chief thing that philosophy,
in our age, can still do for those who study it.
( Bertrand Russell,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
如果一所大學的教授大部份是「半知識份子」,
放棄使命,已經會令大學百病叢生,開設衰退。
一旦校長為了個人或者小團體的利益,把心一橫,
選擇做「偽知識份子」,支持一言堂,打擊言論自由,
那麼這所大學的前途必然每況愈下。
如果連續數任的大學校長都選擇做「偽知識份子」,
我們可以宣判這所大學將會不祥,趨向死亡。
如果風氣漫延,所有大學校長都選擇做「偽知識份子」,
這個國家或者社會就需要倚賴其他國家替它訓練人才!
If he wants to be an asshole,
it’s a free country. Millions before him
have made the same life choice.
( Margaret Atwood, Oryx and Crake )
真知識份子往往都是屢世矢志不移的修行者,
屢世都選擇徘徊在「善性循環」之內,
他們彼此之間不會互相比較,只會互相學習和鼓勵;
古今中外的巨人是真知識份子生命中無可替代的人,
修行,是真知識份子屢世及這一生人執著的事,
絕對不會隨著歲月而悄悄走遠;
半知識份子只是喜歡知識份子這個名稱而已,
意志不夠堅定,往往選擇徘徊在「中性循環」之內;
偽知識份子一旦選擇為虎作倀,
就會下跌到「惡性循環」之內,
幾世之後就會泥足深陷,永不超生。
我們發現所謂 community 必然是在同一循環內的人,
才有可能組成,因為同一循環內的人方向和思維相同,
容易溝通。
參考:《生命的意義》(一) 《存在》(六)
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
我們常常發現在網上認識的朋友,
大多數不喜歡交流、溝通和理性的辯論,
但卻喜歡美其名曰溝通,集思廣益,
其實只是單向的獨白 monologue,
其實目的只是想宣傳自己的觀點,
而且只喜歡別人同意自己的觀點,
和筆者當年讀大學時見證到的學習態度和氣氛,
完全不同,也許反映出數十年來香港教育的狀況。
筆者一向喜歡低調,但看見香港現在的社會狀況,
不去思考制度是甚麼?如是觀的普世價值是甚麼?
教育和教書有分別嗎?信仰和信念有分別嗎?
民主應該是甚麼?怎樣才可以達到這樣的民主?
言論自由是甚麼?言論自由應該如何保障?
以為可以完全依靠資本主義中的第四權,
從來沒有想過需要建設一個「批判平台」,
不但能夠將言論自由推展到最高峰,
並且能夠團結社會上所有真知識份子和有良知的人。
現代教書 schooling 是訓練偏才,
以美好的生活為目標,追求的是生活素質,而不是生命素質。
現代教育 education 是訓練通才,從中培育真知識份子,
和教導做不成通才的人至少不會歧視通才。
教育的理念除了是討論生命的意義之外,
亦希望每位學生都具備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智慧。
所以即使一位真知識份子今生帶來前生的智慧,
亦必須接受教育,回歸心靈,開啟前生的智慧,
並且學習今生的新學問,以應付日新月異的環境。
一個優秀的課程會先培養他們的觀察力,
然後培養他們建立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培養他們認識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而認識自己和管理自己,除了哲學和心理學之外,
不能缺少了中國傳統命理學的訓練,
最後培養他們「生命教育」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包括學習「森林思維」和「根源思維」。
所謂獨立思考,只是與普羅大眾不同,而並非與智者不同,
因為獨立思考必然殊途同歸,和智者同抵彼岸。
參考:
《思考、森林思維、根源思維》(一)
《思考、森林思維、根源思維》(二)
《思考、森林思維、根源思維》(三)
《思考、森林思維、根源思維》(四)
培育偏才的成本昂貴,其中最貴的是培育西醫,
培育通才成本就便宜得多,可惜培育通才有四大問題:
1. 很少資本主義社會重視通才的培育。
2. 通才往往只佔社會上1-2%的人數。
3. 培育通才的導師同樣只佔社會上1-2%的人數。
4.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為了讓真知識份子能夠在全球化的資本主義下生存,
這個優秀的課程必須培養他們
1. 建設經得起批判,屬於個人的信仰。
2. 具備一種或多種偏才的能力,足以養家活口。
3. 明白「需要」和「想要」的分別,控制個人不必要的欲望。
4. 明白「成功」和「成就」的分別,不需要介懷沒有成功。
5. 明白「大事」和「小事」的分別,不需要介懷小事失敗。
6. 明白財富究竟是甚麼。
在全球化之下,經濟和政治是所有青少年被迫要玩的遊戲。
別以為我們可以不理會它們,因為它們會插手我們的生活,
控制所有人的自由和快樂。
只有不懂得分辨大事和小事的人,才會喜孜孜地告訴愚蠢人:
1. Don’t sweat the small stuff.
It’s all small stuff.
2. Let someone cut ahead of you in line,
even when you are in a toilet.
3. Be kind to unkind people.
One of them may be a future Hitler.
4. Stop blaming other people, including beaureaucrats.
參考:
《財富這個概念》(一) 《財富這個概念》(二)
《財富這個概念》(三) 《財富這個概念》(四)
Hypocrisy may be a social skill,
Rhetoric may be a political skill,
Integrity is a human choice.
Schooling may provide social mobility,
High-level mediocrity is a human choice,
Education is a human choice.
( Jason Ling )
參考:《思考和概念架構》 《中文IB課程》
There are two ways of spreading light:
to be the candle or the mirror that reflects it.
( Edith Wharton )
以北宋理學家張載的「橫渠四句」提出他對知識份子的要求: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就是要求知識份子承擔推進整體人類精神文明的責任。
這個要求非常高,因為「立心」除了必須「真和誠」之外,
還需要常常內省和自我批判,才能「保守自己的心」,
換言之,就是不但要認識自己,管理自己,努力去蕪存菁,
而且在去蕪存菁之後還需要「時時勤拂拭,莫教惹塵埃」。
所以「立心」的困難就有如在崎嶇的山路上行走,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真知識份子在全球化資本主義社會中掙扎求存已經困難,
在極權社會中,統治者有自己一套的哲學和宗教的說法,
再加上極權統治者亦是深明人性弱點的高手,
於是真知識份子在極權社會中掙扎求存顯得越來越困難。
艱難歸艱難,修行者必須堅持對真理謙卑,繼續追求智慧,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向外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學習投資,
解決後顧之憂,並且降低個人的欲望,以圖立於不敗之地,
向內則繼續內省和自我批判,披荊斬棘,迎難而上。
儒家的堅守人格,就是承擔對社會及人類的責任。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滕文公下。第二章》(孟子)
堅守人格,需要的是勇氣,但勇氣這個概念的確因人而異:
1. 不怕犯錯需要勇氣。
對有足夠智慧的人來說,重新開始沒有問題,因為會做得更好。
對愚蠢人來說,重新開始是浪費,因為再做會得到同樣的結果。
2. 認識自己需要勇氣,不懂得愛自己的人不會有這種勇氣。
3. 自我批判需要勇氣,不懂得愛自己的人不會有這種勇氣。
4. 管理自己和改變自己都需要勇氣。
5. 保守自己的心,抗拒虛偽,抗拒出賣人格,需要勇氣。
換言之,「智仁勇」必須三合一,
沒有足夠的智慧,愛自己不足的人,勇氣就無用武之地。
所以真知識份子不會浪費時間和愚蠢人辯論或者解釋,
否則自己就和愚蠢人沒有分別了。
參考:《智、仁、勇》
「為生民立命」只是對自己個人的要求,
但「為生民立命」和「為往聖繼絕學」,
就是個人修行達到某個階段之後,自願肩負起教化的責任,
或者開始智慧的布施,困難程度自然大大增加,因為必須
1. 每一步都謹慎,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避免誤人子弟。
2. 對「道/真理」謙卑,明白「先重道,後尊師的道理。
3. 對人性理論有深入的理解,慎選老師,慎選朋友,慎選學生。
問題是喜歡吃喝玩樂的人屬於大多數,
喜歡「道/真理/智慧」的人只是極少數,
所以實用主義者認為他們常常說理,不能夠體諒別人的愚蠢,
讓別人覺得沒有面子,讓別人心裡覺得不舒服,
所以不少自視為擁有大愛的勵志者認為他們是沒有教養的人。
參考:《歧視和尊重》
《交友的學問》(上) 《交友的學問》(下)
《人性理論》(上) 《人性理論》(中) 《人性理論》(下)
至於「為萬世開太平」,在四者之中最為困難,
因為「為萬世開太平」一定是從改革政治經濟社會制度著手,
是一種「制度布施」,需要高手或者集體智慧才有可能執行,
而高手們必須具備政治思考和手腕的能力,
需要具備哲學、科學、社會學、心理學的訓練,
需要深入研究經濟、人類的宗教和神聖的宗教精神,
甚至需要從根源開始深入思考甚麼是真正的大愛和大悲心,
因為資本主義中的經濟和宗教往往是「制度布施」的最大阻力。
It is great folly to wish to be wise all alone.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There is no better proof of a man’s being
truly good than his desiring to be constantly
under the observation of good men.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當我們看到問題時,其實只是第一步,
思考問題的根源是第二步,
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及作出實驗嘗試是第三步。
筆者認為問題的根源有三:
1. 真知識份子太少,
半知識份子和偽知識份子充斥市場,
成為中層傳播知識及做學問態度的中堅份子。
2. 華人地區的教育一向不重視批判思維的訓練。
3. 中層傳播知識的中國人過度重視輩份和面子,
將之置於做學問之上。
而2.和3.互相關連。
筆者認為真知識份子如果真的重視實踐理想的話,
怎可能不運用森林思維和根源思維反覆思考執行的方法。
只有建設一個平台讓真知識份子團結起來,
才能夠產生集體智慧,才有可能改善制度,
才有可能進行「制度布施」。
我們不能夠期望「半知識份子」團結起來,
因為他們不重視真和誠,講究面子、輩份和權力,
講究人脈關係,並且會考慮個人的潛在利益,
於是會發佈立場偏頗的言論。
他們不會花精神研究如何團結,阻力何在,及團結的方法,
寧願擁抱虛偽,既可以做騎牆派,又有機會左右逢源,
而且自負令他們的思考能力一直在退化和貶值之中,
所以即使他們團結也是非常短暫,遲早會因為內訌而導致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