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九)

如果生物對死亡不會恐懼,就不會保護自己的身體。
這是生物學的問題,不是哲學的問題,
只有當我們為了一些抽象的價值而不畏死亡,
對死亡並不恐懼,哲學思考才開始出現。
Why  should  I  fear  death?
If  I  am,  death  is  not.
If  death  is,  I  am  not.
Why  should  I  fear  that  which
can  only  exist  when  I  do  not?
( Epicurus )
[放下臭皮囊]
「吾之大患,在吾有身,及吾無身,吾何患焉。」
《道德經》(老子)
雖然「身體  body」是「  ego心靈  soul」的載體,
是一件會衰老和腐朽的生物工具,只有工具的價值,
但對相信輪迴的人來說,工具的價值在於提供修行的機會。

我們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是因為我們珍惜「愛」,
並不因為我們認為這個「臭皮囊」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工具當然重要,但並非最重要,
否則不會有人說「不自由,毋寧死」!
聖經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而是要追求永恆的東西,
就是「道/真理/智慧」,而懂得敬畏「道/真理/智慧」,
就是智慧的開端,所以只有偽基督徒才會安於得到開端,
以為既然有了上天堂的入場券,隨後就覺得可以開始懶惰。

Thomas  Newman  (Meet  Joe  Black)

[放下一切恐懼]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滕文公下。第二章》(孟子)
處世方面有大丈夫,心靈方面也有大丈夫!
死亡不能夠令我們產生恐懼。
並不因為我們相信有輪迴,亦不因為我們相信有永生,
而是因為我們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安然地接受了死亡。
Death  has  three  good  friends:
Cowardice,  Monotony  and  Mediocrity.
Learn  to  reject  all  of  them.
Don’t  ignore  death,

but  don’t  be  afraid  of  it  either.
Be  afraid  of  a  life  you  never  lived
because  you  were  too  afraid  to  take  action.
Death  is  not  the  greatest  loss  in  life.
The  greatest  loss  is  what  dies  inside  you
while  you’re  still  alive.
( Jason Ling )

怕也要死,不怕也要死,這是所有生命的遊戲規則。
我們不求長壽,不求永生,但求無愧於心。
受所當受,行所當行。
死亡是非常自然的現象,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
放下這個今生借用回來的軀殼,迎接無常的來臨!

即使在痛苦之中,
我們也能夠安祥、寧靜、坦然、無懼、無遺憾地面對死亡,
如果不在痛苦之中,我們更可以優雅地步向死亡。
心無罣礙,無有恐怖,一切都很好,All  is  well!
一旦修行的人擺脫了一般人對死亡的恐懼,甚至不畏無常之後,
懂得需要珍惜光陰,努力追求智慧,快樂就會開始萌芽: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玉樓春》(歐陽修)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春日偶成》(程顥)
時間是「心靈」的生命,所以將時間奉獻給「心靈」,
不斷提升個人的智慧,就是珍惜光陰的最佳方法,
否則臨死之前「心靈」也許會質問我們:
「我們營營役役了一生,追逐名、利、權和性愛,
    在我們竭力壓抑之下,心靈已經瀕臨乾涸和枯竭,
    一生人之中,我們究竟給了心靈多少時間,多少關注?」
世上任何一個宗教給我們一個關於生命產生的說法,
我們都可以告訴他們:
「勇敢地面對死亡」是作為一個力量渺小的人最基本的尊嚴,
不必浪費精神去用永生及天堂來引誘我們,
或者用審判及地獄來恐嚇我們。
由於每個人都有前生帶來不同的業力,不同的智慧,
影響到今生的遺傳、性格、興趣和思考能力,
所以生命的意義一定因人而異,
必須由用家自己去發掘和確定,
如果有業力的話,減輕業力就是我們的功課,
承受業力就是我們的責任!
但承受業力之餘還需要覺醒,不要忘記追求智慧,
因為智慧不足就會作出愚昧的抉擇,影響到下一生,
豈且會成為一個惡性的循環,成為真正的地獄!

If  people  are  good  only  because  they  fear  punishment,
and  hope  for  reward,  then  we  are  a  sorry  lot  indeed.
( Albert Einstein )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形影神‧神釋》(陶淵明)
Oh,  if  I  get  well,  I  will  do  wonderful  things!
My  mind  is  bubbling  with  ideas!
( Eugene Delacroix, last words, 1863 )
I  really  don’t  mind  dying  because
I  figure  I  haven’t  wasted  this  life.
( Robert M. Pirsig )
1955年,愛因斯坦拒絕動手術,他說:
I  want  to  go  when  I  want.
It  is  tasteless  to  prolong  life  artificially.
I  have  done  my  share,  it  is  time  to  go.
I  will  do  it  elegantly.

愛因斯坦臨終前一晚對他的兒子這樣說:
If  only  I  had  more  mathematics!
愛因斯坦臨終前說:
I  have  finished  my  task  here.
人來到這個世界之上,不一定要哭泣,
只是需要吸走在呼吸道中的羊水。
看到在水中出生的嬰兒,
就會明白其實人是可以悄悄的來到這個世界上,
人當然亦可以悄悄的離開這個世界。
人離開這個世界,為甚麼要悲哀?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別康橋》(徐志摩)

參考:《心靈》(一)
對無恥的政棍來說,這首新詩就變成了:
「嘈吵的我走了,正如我嘈吵的來;
    我指一指地上,留下一灘蘇州屎。」
《擁抱無恥》(混水摸魚)
What Will Matter
Michael Joseph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