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範圍》(一)

從命運的「操作性定義」中,我們亦可以領悟到:
宿命、命運是與生俱來的,選擇也是與生俱來的。
宿命、命運與選擇並存而不悖,是一對孿生兄弟
命運,只不過是將每一個人的選擇範圍縮窄而已!
也許除了宇宙之外,這個世界所有東西都有範圍,
一切人類所運用的工具,包括他的腦袋在內,
都有「範圍/範疇limitation / boundary
只有口氣大的愚蠢人才會說自己看到的是無限可能!
人沒有無限制、無朿縛式的自由,

所以必定有相當程度上的宿命。
人也沒有完全不能動彈的朿縛,所以宿命一定有範圍,
只是或大或小,或多或少而已。
一般人對命運這個概念不理解,
就是因為缺乏了「宿命範圍boundary  of  destiny  這個概念,
於是衍生出一個毫無討論價值、等同廢話的陳述,例如
「研究術數的人大致可分為贊成宿命與反對宿命兩大陣營。」
研究術數的人不會踰越「宿命範圍」之外的領域,
不會堅持命運和自由意志是互相對立的概念。
命運有命運管轄的範疇,自由意志有自由意志管轄的範疇,
在命運的「操作性定義」中已經說得很清楚,
命理學研究的,就是所謂「命中註定」究竟註定了一些甚麼?
又例如「我是我命運的主人」及「命運是對手,永不低頭」,
都是由於一般人對命運只有模糊的概念,
所以這兩句有語病的說話看起來就好像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嚴格來說,「命運是對手,永不低頭」不算是廢話,
因為命運只是決定了方程式,而方程式往往不只一個解,
只有不斷追求智慧的人才可以增加個人的選擇和自由度。

在人類還未能夠在外太空生存及殖民之前,
處身於地球就是人類的宿命。
地球的球面就是人類在地理方面的宿命範圍。
至於在地球的各處探險和旅遊,就是人類的自由和選擇。
人類雖然不能夠改變「萬有引力定律」,
但在明瞭了「萬有引力定律」之後,
通過群策群力,人類就可以衝破萬有引力,前往太空。
我們不能改變方程式,
我們只是發現了方程式到底限制了甚麼。
再舉一例闡明宿命範圍這個概念:
要體會甚麼是自由,可以去一趟超級市場或百貨公司,
自由自在地選購心愛的物品。
要體會甚麼是不自由,也可以在環遊全世界之後,
再去一趟超級市場或百貨公司,
問一問自己究竟有些甚麼選擇?
是誰決定了你可以有些甚麼選擇?
是否因為運輸、保鮮、需求、成本種種的原因?
即使在居住地方有生產、並非出口的貨物,
為甚麼超級市場不賣,為甚麼你沒有選擇?
是否因為競爭太少?
誰決定了你選擇的範圍?
一切個人無法控制的事物、情境、能力之總和,
就構成了他的「宿命範圍」。
「宿命範圍」就是一堵個人難以踰越的圍欄,
顯示出個人的天賦  carrying  capacity
而所謂勵志,所謂超越,
只不過是鼓勵個人超越心中、心理上的圍欄,
而不是超越「宿命範圍」的圍欄。
每一個人,每一樣事情在每一個時空都有一個極限!
我們不可能要求每一個人在一百公尺短跑都跑在十秒之內,
或者要求每一個一百公尺短跑高手都跑在八秒之內。
是不能也,非不為也,非不努力也!

人有命運就等於人有心臟,
而且每一個人的心臟的先天和後天都不相同,

對於它們的毛病和操作,是否知不知都沒有所謂,
抑或只要專家知道就可以,
是每一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