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的好處》(四)

[禍福相倚伏,有得必有失]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禍福相倚伏,有利必有害,有得必有失,這是古人的智慧。
如果不明白金錢只是一種工具,應該「役物而不役於物」
──是我們擁有金錢,而並非金錢擁有我們──

反而本未倒置,將自己變成了金錢的工具,
不好好利用金錢帶來的閒暇和工作上抉擇的自由,
卻努力追逐更多的金錢,或者轉而追逐權力和名氣,
往往就會出現精神和行為方面的束縛,令人喪失了自由。
The  poor  man  is  not  one  who  has  little,
but  one  who  hankers  after  more.
( Seneca )
Nothing  is  more  dangerous  to  men
than  a  sudden  change  of  fortune.
( Quintilian )
「貧者見富者而羨之,富者見尤富者而羨之。
    一飯十金,一衣百金,一室千金,奈何不至貧且匱也?」
《儉訓》(李文炤)
The  things  you  own  end  up  owning  you.
( Stuart Wilde )
生活在「名利權世界」中的人,
大部份受制於「名、利、權」的束縛,
自尊心建築在擁有的物質之上,
於是「  ego」固然自由度很低,
而由於身體受「  ego」的控制,
結果這個為金錢而營營役役的身體,
主動參與種種追逐金錢的遊戲,
或者被迫參與種種可能身不由己的活動,

其實自由度同樣很低!
換言之,金錢其實降低了他們身心的自由度!
Wealth  is  a  means  to  an  end,  not  the  end  itself.
生活在「名利權世界」中的人,
除了有種種因壓力而產生的疾病和精神病之外,
還有過勞死,馬上風,吸毒死…等等逝世方式。
俗語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聖經也說: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
    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
《馬太福音 16:26》
問世間錢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For  many  men,  the  acquisition  of  wealth
does  not  end  their  troubles,
it  only  changes  them.
( Lucius Annaeus Seneca )
所以千金難買少年窮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的確因人而異,因教育而異,因智慧而異。
出生貧困而智慧不足的人,
一旦時來運到而發大財,就未必是好事。
他們從生命中得到了謀取財富的經驗,
但是未必有足夠的智慧去承受及享用這些財富,
所以財富往往損害了他們的心態,甚至人格:
1.  形成了放縱的習慣,
就會跌入「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陷阱。
因為我們需要 [need] 的東西其實不多,
但由於資本主義鼓勵貪婪,嘲笑節儉簡樸的生活,
並且利用第四權、雜誌和廣告不斷製造物質欲望,
於是沒有思考能力或者不能夠管理自己的人,
會因應財富的增添,或者借貸容易而產生不斷膨脹的欲望,
結果我們想擁有、想要 [want] 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
對地球先生來說,消費主義、貧富懸殊、革命、戰爭、
人口膨脹和環境惡化,六者手牽手而來,
它們就是哲學家口中的「大局」。
無論是物質還是智慧,無論是惡性循環抑或善性循環,
我們擁有的東西越多,自己亦同時被這些東西所擁有,
這就是哲學家和我們分享的概念。
We  don’t  really  need  much  to  be  happy  and  enjoy  life.
( Susan Olson )

2.  形成了自大的心態,智慧就會下降。
誤以為人生中的「成功」就是人生中的「成就」。
而且他們往往全身上下都是價值不菲的名牌,
除了腦袋和人格。

3.  認為賺錢是生命的唯一意義,於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謀求更多的財富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就容易墮入官商勾結或者寡頭壟斷的陷阱,
事孽一日千里,沒法停手,以致晚節不保。
4.  不少人成為富豪之後,
左手擁抱善良的靈,右手擁抱邪惡的靈,
繼續用「剝削」和「行善」來「貢獻」社會。

If  we  fasten  our  attention  on  what  we  have,
rather  than  what  we  lack,
a  very  little  wealth  is  sufficient.
( Francis Johnson )
那麼有甚麼是金錢買不到的呢?
對輕薄道德的人來說,
金錢可以買到奴才的忠心,
可以買到埋沒良心的人的橋段和陰謀,
但背後往往需要有武力或監視系統來支持,
因為輕薄道德的人必然對人沒有信心。
Money  may  be  the  husk  of  many  things,
but  not  the  kernel.
It  brings  you  food,  but  not  appetite;
medicine,  but  not  health;
acquaintances,  but  not  friends;
servants,  but  not  loyalty;
days  of  joy,  but  not  peace  or  happiness.
( Henrik Ibsen )
除此之外,金錢買不到下列這些抽象的東西:
1.  創造力  creativity/innovation
2.  思考力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3.  品味  taste
4.  鑑賞力和判斷力  judgement
5.  自我批判的能力  introspective  ability
6.  宗教精神  [真、誠、愛、智慧]
7.  由宗教精神產生的友誼和愛情
簡而言之,金錢可以買到 ego難以持久的狂喜,
但買不到心靈  soul綿延的的寧靜和幸福。
況且我們還未計算可能伴隨金錢而來的煩惱和恐懼,
甚至災禍!

所以有人說:
If  you  want  to  feel  rich,
just  count  all  the  things  you  have
that  money  can’t  buy.
但一生都在「名利權世界」打交道的人,
會覺得這些抽象的東西都比不上金錢和權力重要,
所以這種想法屬於「酸葡萄思想」。
選擇讓「心靈  soul」主持人生大局的人,
當然可以樂於過簡樸的生活,以增加個人的自由和尊嚴,
但在沒有節制的資本主義社會裡,
貧困而又樂於過簡樸生活的人比較罕有,
所以在「名利權世界」打交道的人,
傾向於嘲笑「君子安貧,達人知命」的思想,
他們不能夠明白老子「寧少勿多」的主張,

不能夠想像會有好像顏回這樣的人存在。
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論語。雍也第六》
顏回明白「物質的需要」和「人的自由度」有密切的關係。
人需要花時間和精神去換取物質,
而且往往需要和別人爭奪,又要看運氣和際遇。
當一個人發覺生命中有更重要的東西需要學習時,
他會寧願降低自己的物質要求,去換取學習的時間。
一個人應該用多少的青春和自由去換取多少的物質,
是每一個人必須自己去計算的數學題目。
There  is  a  noble  manner  of  being  poor,
and  who  does  not  know  it  will  never  be  rich.
( Lucius Annaeus Seneca )
How  Does  A  Homeless  Man  Spend  US$100?

「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欲:
    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
    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
    故曰:儉,德之共也。
    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
    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
    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
    故曰:侈,惡之大也。」
《訓儉示康》(司馬光)
當我們明白金錢可能帶來的種種壞處,
而又有能力避開這些壞處的話,
我們就可以享受到金錢帶來的三大好處:
1.  閒暇!
2.  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3.  替自己及子女尋找及購買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