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智慧的世界》(五)

[一個前世與今生的故事]
情與緣是難以捉摸的東西,不能單用邏輯去解釋。
良好及不良好的情與緣也許與前生有關。
從這個角度去看,
生命的意義是否單純地每一生人去「結善緣」呢?

在情與緣的世界,一和別人比較就知世上有「命運」這回事,
所以命運也許亦與前生和業力有關。
回應文首所說關於生命意義的選擇,你也許會問:
選擇和人生轉捩點中的抉擇真的這麼重要嗎?
且讓筆者說一個故事來闡釋,
至於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其實並不重要。
一場慘絕人寰的戰爭之中,
一個家破人亡的男人遇上了另一個家破人亡的女人。
兩個同是天涯淪落的人,
在顛沛流離之中互相扶持,渡過了艱苦的歲月,
愛情也許只是在萌芽的階段,在這一生沒有發生。
可是戰事尚未完結之前,兩人已經在戰爭之中死去。
輪迴之前,由於嚮往安定舒適的生活,
男人決定這一生人不要再受苦,也不要再受大環境的擺佈,
選擇了踏足於「感官的世界」和「名利權的世界」,
而女人則立志要減少人間的疾苦,投身於「愛與智慧的世界」。
兩人在這一生初相見,便有隔世重逢的親切感覺,
所以立即一見鍾情,愛火迅間蔓延,

因為靈魂的相認可以在剎那之間完成。
由於女人只選擇做「中我」,
因為輪迴前知道自己還未有能力做「大我」,
而男人在「名利權的世界」也堅持白手起家,

不做作姦犯科之事,亦拒絕為虎作倀,
所以兩人有一段十分愉快、夫唱婦隨、鶼鰈情深的婚姻,

更相約下一生人再續前緣,重溫舊夢,對來生充滿了憧憬。
到了第二次輪迴,男人累積了上一生人的「智慧」
── 不,應該說是經驗 ──
在「感官的世界」更加投入,在「名利權的世界」更加成功,
而女人經過上一世努力的攀山,
在這一生人之中已經邁向「大我」,全
身投入去做義工。
其實兩人一生都是在「成長」,
只是兩人踏足於不同的世界,所以有不同的「成長」方向。
誰料到兩個在兩生人之中彼此共同「成長」的人,
在這一生之中,性格已經變成南轅北轍。
這一生,二人的婚姻是在痛苦之中渡過。
在一般女人的眼中,她找到了一個老練、世故、
可付託終身、完全適應時代,真真正正的男人;
在一般男人的眼中,他找到了一個溫柔、善良,充滿愛心的女子。
不僅如此,夫婦二人彼此都痛惜他們的子女,所以在世人眼中,
這算是一個幸福的家庭!
成功的丈夫、賢慧的妻子、幸福的家庭、痛苦的婚姻!
絕對不是心理學家所說,其中一人的腳步稍慢,
「追不上時代與對方的成長」,
而是彼此的成長方向一早就已經分道揚鑣。
男人追求的是世界上的「成功」,
而女人追求的是心靈上的「成就」。
彼此之間亦並非不再相愛,
只是價值觀念嚴重分歧,漸漸難以相處。
專家們的所謂「用心聆聽」及「學習協調」,
竟然完全派不上用場。

慢慢地,夫妻只是床上伴侶,不再是情人,
最後甚至只能是普通的朋友。
他們,就這樣地「廝守/蹉跎」了一生!
有情、有緣,仍然可以有生命之中莫名其妙的痛苦。
臨終前,男人醒悟到自己一輩子只是為部份的自己而活,
而他的心靈,他已經在生命中的某個階段放棄了,埋葬了。
但他並沒有一丁點兒後悔,
因為絕大部份他四周的死黨、朋友和同事,
在他們人生的旅途之中,都作出同樣的抉擇。
他打從青年開始就在團隊之中生存,一向重視團隊的精神,
他在團隊之中找到了歸屬感,找到了平安,找到了互相扶持。
團隊裡有同舟共濟的精神,是人生的避難所。
他相信他為自己過去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抉擇。
臨終前,女人在自己的日記裡,寫下了這一段:
「對靈魂來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抉擇、自己的方向、自己的腳步;
    在精神上,每個人都是獨行者。
    對置身於愛與智慧世界的人來說,
    個人的快樂,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情要逝,也只好讓它消逝,只留下愛在自己的心中繼續燃燒,
    而且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加一點乾柴,讓火燒得更旺盛。
    明月幾時有?何須問青天!
    情,要看緣份;愛,在自己掌握之中。」

老一輩人認為,兩個來自不同世界的人共同生活,
一定要彼此包容,互相妥協,才能夠有幸福的姻緣。
其實依然要看那兩個世界的相容性。
包容,互相妥協,只是同一世界的人相處之道。
聰明和精明可以一見鍾情,智慧和善良亦可以締結良緣,
但是精明計較和善良,勢利和慈悲,就難以同床共寢,
傳統所謂門當戶對會否有新的詮釋?
如果兩人緣份未完,也許下一生可以做母子或者父女。
畢竟,一個慈悲善良的母親,和一個精明勢利的兒子,
相處會容易很多。
同理,一個精明勢利的父親和一個慈悲善良的女兒,
相處也會容易很多

筆者研究紫微斗數多年,心中有一個想法,
就是如果在某一世人夫妻的緣份已經完結,
但是感情的緣份尚在,
極有可能會在下一生以母子或父女的關係來顯示,

所以有時女兒是很多男人的命根,而兒子則是很多女人的命根。
如果有輪迴,輪迴之前又有選擇,選擇也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
性別、愛情、家庭、以及踏進那幾個世界?
任何一樣選擇都深遠地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而且由於業力,並非所有人都有很多選擇。

即使有最美好的選擇,你還須要考慮自己壽命的長短,
因為你要問自己:
中年以後,如果還未懂得擁抱孤獨,
你是否能夠忍受看見身邊你愛的人一個一個離你而去,

留下孤獨傷心的你,造成生命中唯一的遺憾。
情與緣的世界永遠是文學家的寶庫。

《幸災樂禍》

Freedom  is  nothing  but  a  chance  to  be  better.
( Albert Camus )
人類生活在一個理性及和諧的社會中,
需要至少下列十七種自由:
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經濟自由,行動自由,
結社自由,學術自由,戀愛自由,宗教自由,
生育自由,墮胎自由,買賣自由,婚嫁自由,

有理據歧視的自由,有理據尊重的自由,
監察政府的自由,免於暴力的自由,和幸災樂禍的自由。
而上述這十七種自由當然不能夠包括:
欺騙的自由,偷竊的自由,強盜的自由,洗腦的自由,
罔顧公眾利益的自由,和污染環境的自由。
所以一個理性及和諧的社會,
必須保障懷疑和批判的精神,建設一個批判平台,
讓社會上的智者能夠為理性及和諧出一分力,
因為凡是經不起批判的信念和意識形態,隨時都會破滅。

這樣的社會當然是一種理想,但並非不能夠達到。
What  luck  for  rulers  that  men  do  not  think.
( Adolf Hitler )
In  everything  one  thing  is  impossible:
rationality.

( Friedrich Nietzsche )
Nothing  has  been  purchased  more  dearly  than
the  little  bit  of  reason  and  sense  of  freedom
which  now  constitutes  our  pride.
( Friedrich Nietzsche )
Freedom  is  what  you  do  with
what’s  been  done  to  you.
( Jean-Paul Sartre )
參考:
《人類必須創造烏托邦》(上)
《人類必須創造烏托邦》(中)
《人類必須創造烏托邦》(下)
筆者今天要討論的是一般人忽略的幸災樂禍的自由。
幸災樂禍究竟是正常還是不正常,道德還是不道德,
合理還是不合理的態度,視乎事件中的不幸者是誰而定。
Don’t  grieve.  Anything  you  lose
comes  round  in  another  form.
( Jalaluddin Mevlana Rumi )
有勵志者告訴我們:
當年毛澤東和希特勒逝世,
我們發現那些曾經垂死掙扎,在虎口裡逃生的人,
和被他們折磨而死的人的家屬,他們都非常高興,
幸災樂禍,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歌,很沒有修養。
他們聽到掌權的貪官污吏、惡人和無恥者患上癌症,
同樣心花怒於放,高興地互相奔走通報,
一起大肆慶祝,氣氛尤勝過生日,過聖誕節,
呷啤扭耳過西方新年,或者大派利是過農曆年。
勵志者告訴我們:尤有甚者,
極權者的摯愛親人遭逢意外、疾病或者甚至死亡,
他們亦同樣幸災樂禍,甚至用英語在社交媒體中說:
You  made  my  day.  I  had  a  great  day.
Now  I’m  so  happy.  It’s  fiesta  time !
Did  you  know  that  frowning  not  only  ages
but  also  uses  more  muscles  than  laughing ?
They  count  it  as  one  of  their  blessings,
laugh  out  loud  because  they  believe   it
will  increase  heart  rate,  reduce  stress,
upgrade  their  immune  systems  and  help  them
fight  against  virus  and  bacterial  infections.

這些說話足以證明他們的品格低劣。
因為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幸災樂禍者,非人也!
他們認為對戰場上公開的敵人幸災樂禍,非常合理,
只有愚昧的人和自以為有大愛的虛偽者,
才會認為是不道德,顯示出他們刻毒和涼薄的品性,
這絕對是錯誤的想法,是冒犯性的歪理。
他們還仿傚古代的莊子,一起鼓盆而歌,
then  they  hug  each  other  and  sing.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孩子問:誰還未覺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NbXLbHrMds
悲慘世界終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DJQOtLz6K8
他們並且引用聖經說:
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
等於在毛澤東和希特勒親屬的傷口上灑鹽,
非常惡毒和不道德,必須立即用極權者的輿論機器,
極權者的奴才走狗一起發聲,嚴厲譴責,以儆效尤,
甚至利用極權者所修訂的法律,擁護極權者的法官,
令他們身陷囹圄,因為不怕仁走荼涼,不怕無恥,
不怕惡形惡相,不怕虐待全世界的華人,
繼續得寸進尺,無所不用其極,一向是極權者的信念。
他們又為毛澤東和希特勒祈禱:
「願他的年日短少!願別人得他的職分!」《詩篇109:08》

What  really  raises  one’s  indignation
against  suffering  is  not  suffering  intrinsically,
but  the  senselessness  of  suffering.
( Friedrich Nietzsche )
擁護極權者的教育界人士認為,
這種情況的發生足以證明數十年來教育的失敗,
導致人性泯滅,不仁不良,社會道德淪亡,
連祖宗都不會饒恕他們,一眾禽獸亦看不過眼!
應該從此由幼稚園開始加強洗腦教育,
因為只要洗腦成功,就能夠令大部份青少年暫時,
甚至令屬於下愚的青少年永久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

毛澤東和希特勒運用教育界一向非常重視的團隊精神,
讓和他們同心同德、仇恨心重的人非常團結,
讓圍繞在他們身邊,非常崇拜他的人忠心耿耿,
攪出了震撼人心的文化大革命和納粹黨,傳誦千古,
亦是當年許多紅衛兵和納粹黨人珍貴的童年成長的回憶。
令無數自卑、庸俗的人,和乳臭未乾的崇拜者和追隨者,
都得到了自尊,甚至變得自大,的確功德無量。
毛澤東殺地主,抄他們的家時非常高興,西方稱為 LOL,
乳臭未乾的紅衛兵也喜歡這種簡單、直截了當的娛樂。
All  things  are  subject  to  interpretation
whichever  interpretation  prevails  at  a  given  time
is  a  function  of  power  and  not  truth.
( Friedrich Nietzsche )
勵志者認為不論任何階層及政治立場,
包括共產黨和納粹黨的領導人在內,
都應該以同理心及惻隱之心看待自己的人民。
他們不明白人各有性格,各具個人的魅力,
毛澤東和希特勒健康非常好,即使人格非常差,
也不要緊,因為他們的人格與我們無關。
我們既不羨慕,也不嫉妒,既不模仿,也不攀比,
但我們應該維護他們盡情發揮自己的長處的權利,
讓他們盡量展現他們的魅力,
因為找一位所有人民都滿意的領導人都幾難!
勵志者又指出寬恕毛澤東和希特勒就是善待自己,
而且和他們斤斤計較,不會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

擁護極權者的基督教牧師,也引用聖經經文告訴我們:
「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
    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
    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罰。
    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懼怕,乃是叫作惡的懼怕。
    你願意不懼怕掌權的嗎?
    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稱贊,
    因為他是神的用人,是與你有益的。
    你若作惡,卻當懼怕,因為他不是空空地佩劍。
    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罰那作惡的。
    所以你們必須順服,不但是因為刑罰,也是因為良心。
    你們納糧也為這個緣故,
    因他們是神的差役,常常特管這事。
    凡人所當得的,就給他;
    當得糧的,給他納糧;當得稅的,給他上稅;
    當懼怕的,懼怕他﹔當恭敬的,恭敬他。」
《羅馬書 13:1-7》
但極權者和他們的奴才都明白:
神已經不再理會世界上的事務,也許是睡覺去了,
但的確有可能一如尼采所說:「神已經死了!
God  is  dead.  God  remains  dead.
And  we  have  killed  him.
Yet  his  shadow  still  looms.
How  shall  we  comfort  ourselves,
the  murderers  of  all  murderers ?
What  was  holiest  and  mightiest  of  all
that  the  world  has  yet  owned
has  bled  to  death  under  our  knives;
who  will  wipe  this  blood  off  us ?
What  water  is  there  for  us  to  clean  ourselves ?
( Friedrich Nietzsche )
極權者和他們的奴才崇拜邪惡的靈界,
他們不介意無恥,不介意人格低劣,不介意出賣心靈,
他們都想在燦爛的陽光下做  son  of  a  beach
他們不相信有正直善良,不會睡覺的靈界,

問題是很多晢學界、宗教界人士和修行者都相信:
Be  bold  and  mighty  forces  will  come  to  your  aid.
( William Benjamin Basil King )
Respond  to  every  call  that  excites  your  spirit.
( Jalaluddin Mevlana Rumi )
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 Friedrich Nietzsche )
When  you  go  through  a  hard  period,
When  everything  seems  to  oppose  you,…
When  you  feel  you  cannot  even  bear
one  more  minute,  NEVER  GIVE  UP!
Because  it  is  the  time  and  place
that  the  course  will  divert!
( Jalaluddin Mevlana Rumi )
勵志者教導我們,一個人每天有三種選擇:
他可以選擇心情愉快,沒有任何禁忌,
為了利益可以隨時打破任何窠臼、框架;

可以選擇心境澄明,情緒方面沒有任何漣漪;
也可以選擇心情惡劣。
If  you  want  to  be  happy,  be.
( Leo Tolstoy )
Happiness  does  not  depend  on  outward  things,
but  on  the  way  we  see  them.
( Leo Tolstoy )
No  one  is  in  charge  of  your  happiness  except  you.
( Regina Brett )
Change  your  thoughts  and  you  change  your  world.
( Norman Vincent Peale )
Whoever  is  happy  will  make  others  happy  too.
( Anne Frank )
毛澤東和希特勒都是有江湖地位的殺人專家,氣勢零仁,
殺人時眼睛也不會眨一下,心裡也不會起漣漪,
因為有眾多的奴才代勞,他們絕對不會直接看見,
而且
他們非常樂觀,殺了許多敵人之後,
懂得選擇心情愉快,哈哈大笑,這就是活在當下的智慧,
只有愚蠢人才會說智慧之中必須有愛。
It  is  natural  for  some  men  to  help  and  to  love
one  another,  it  is  also  natural  for  other  men
to  torture  and  to  kill  one  another.  Belief  is  a
powerful  attitude  that  works  wonders  for  both
types  of  men  and  makes  impossible  things  possible.
( Jason Ling )
There  are  heroes  in  evil  as  well  as  in  good.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拒絕作任何道德判斷的思想家告訴我們,
毛澤東較之希特勒更偉大,因為毛澤東不但殺的人更多,
而且毛澤東殺的是所謂血濃於水,自己的人民,
但希特勒殺的則是外國人,
況且毛澤東殺的中國人又遠遠超過希特勒殺的外國人。
但無論是願意或者不願意被毛澤東和希特勒殺的人,
都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英雄!
雖然我們可以肯定口裡惜中的餓鬼絕對不會為國臥軌,
況且被殺的人都已經死了,血也涼了,涼震嬰已經不成氣候了,

那麼為何還要苦苦追究?為何不能夠放下,為何還要譴責?
香港有一位書法家告訴我們,無論是毛澤東還是希特勒,
他們殺了許多人之後,明天破曉時候,太陽將照常升起。
真想不到香港所有擁抱「殺無赦」的意識形態,
原來不是奈河橋上排隊的河軍妖發明,原來都是來自他們。
Believe  in  yourself !  Have  faith  in  your  abilities.
Without  a  humble  but  reasonable  confidence  in
your  own  powers  you  cannot  be  successful  or  happy.
But  with  self-confidence  you  can  succeed.
A  sense  of  inferiority  and  inadequacy  interferes  with
the  attainment  of  your  hopes,  but  self-confidence
leads  to  self-realization  and  successful  achievement.
( Norman Vincent Peale )
極權者和他們的奴才只相信槍桿子,非常依賴制度暴力,
但想不到打倒了一個頑固份子之後,餘下者竟然會變得更強勁。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第七十四章)
One  should  die  proudly  when  it  is
no  longer  possible  to  live  proudly.
( Friedrich Nietzsche )
老子教導我們:禍福相倚伏」。
The  cure  for  pain  is  in  the  pain.
( Jalaluddin Mevlana Rumi )
These  pains  you  feel  are  messengers.
Listen  to  them.
( Jalaluddin Mevlana Rumi )
The  wound  is  the  place
where  the  Light  enters  you.
( Jalaluddin Mevlana Rumi )
When  there  is  no  enemy  within,
the  enemies  outside  cannot  hurt  you.
( African proverb )
心理學家常常鼓勵用「我們」這個詞彙來拉近彼此的距離,
但「我們」是一個相當曖昧的詞彙,好人和壞人都喜歡用:
1.  蠱惑者固然喜歡用「我們」。
2.  用人數來決定真理的人會用「我們」。
3.  極權者和他們的奴才肯定會用「我們」。
這就是老子所說的「禍福相倚伏」道理的一個好例子。
如何在大自然之中生存已經不是人類的問題,
如何在極權社會之中生存,才是現實的問題。
佛教徒如何在極權社會中生存?

如何面對它?如何接受它?如何接受它?如何處理它?
愚公移山?以卵擊石?最後,又如何放下它?
佛教徒可以做駝鳥嗎?佛教徒可以做騎牆派嗎?
佛教徒需要思考大愛嗎?
如今常存的既有隱形富豪的物質布施,
亦有哲學家的智慧布施,但卻非常欠缺制度布施。
要是制度不改變的話,說希望大家多一些歡笑的善心人,
只不過是希望而已,這個希望其實不切實際。
政治、經濟和教育三大制度都控制了人類的自由度,
佛教徒需要思考制度布施嗎?

佛教徒在極權社會中是選擇做雞蛋還是選擇做高牆?
佛教徒可以和極權者及他們的奴才同流合污嗎?
In  individuals,  insanity  is  rare;
but  in  groups,  parties,  nations  and  epochs,
it  is  the  rule.
( Friedrich Nietzsche )
Hope  in  reality  is  the  worst  of  all  evils
because  it  prolongs  the  torments  of  man.
( Friedrich Nietzsche )
只有接受和保障社會上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凝聚智者的集體智慧,然後一起努力不懈地改善社會制度,
人類才有希望出現一個理性及和諧的社會,
才有希望出現 Land of Hope and Glo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_ROlkMOL9s

《修行者的四十二條登山寶訓》

聖經指出「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
生命的意義在於選擇個人有興趣的範疇去修行,
在於相對有長有短的生命裡好好利用時間,
好好運用個人的勇氣、意志和毅力去修行,
而修行的效果視乎個人的天賦、勇氣、和毅力。

☆  修行者首先必須擺脫無知、愚昧和偏見,
     要懂得聰明和智慧有很大的分別,
     要培養超強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要明白人的確有上智和下愚之分,
     要懂得尊重個別的差異。
  修行者其次必須具備一個開放的胸懷,
     避免接受任何先入為主的信念和概念。
《羯臘磨經》
勿因耳聞而輕信,道聽塗說本無稽;
不以傳統而妄信,歷代傳說多謬奇;
眾人謠言不可靠,毫釐之差失千里;
迷信教條未見安,經典所載非無疑;
師長訓示固可貴,懾信權威非所宜;
凡事合理方可信,且需益己復益人;
必俟體察分析後,始能虔信並奉行。
☆  修行者必須維持童真、好奇心、終身學習的精神和態度。
05《無知》(五) (3) Incuriosity
  修行者堅持用「如是觀」觀察真實世界的「人、事、物」。
Insist  on  observing  real  people,  real  events
and  real  things  in  the  real  world.
從擁有物質的角度來看,低端人口固然非常多、
搞革命的黨派固然靠低端人口起家,
但起家崛起之後,就把低端人口一腳踢開;
從精神、思想和人格的角度來看,
低端人口同樣非常多、供過於求、充斥市場。
☆  修行者明白修行和做學問相同,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Therefore  you  shall  be  perfect
just  as  your  Father  in  heaven  is  perfect.
(Matthew 5:48)
追求完美,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是修行者的功課。
☆  修行者追求卓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Always  consider  yourself  as  a  work  in  progress.
Train  your  mind  to  see  the  various  sides  of
everything──people,  events,  heredity,  fate,  karma.

於是修行者每天都有進步,每天都是完成,每天都有成就,
而只有這些每天都有進步的修行者才有資格對自己說:
Don’t  allow  someone  to  make  you  feel  like
you  are  not  good  enough.

參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We  must  always  change,  renew,
rejuvenate  ourselves;  otherwise  we  harden.
(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參考:《完美主義》(上) 《完美主義》(中) 《完美主義》(下) 
☆  修行者必須堅持對「道/真理/智慧」謙卑,
     將個人的面子和輩份置諸「道/真理/智慧」之下,
     因為「道/真理/智囊」才是一切「正能量」的來源,
     才是人生的崎嶇路途上一張可靠的地圖,
     才是大海行中的指南針和黑夜裡的燈塔,
     才是萬馬奔騰的河水上一道可以安全抵達彼岸的橋樑。
對青少年灌溉「道/真理/智囊」,灌溉「先重道後尊師」,
灌溉「懷疑和批判的精神」,灌溉去蕪存菁的態度,
灌溉「內省」和「自我批判」的態度,就是「教育」;
反之,對青少年灌輸歪理,只容許掌權者一言堂的說話,
不但完全拒絕任何批判,並且和傳播媒介合作控制言論自由,
就是「洗腦」,常見於極權社會和古代階級嚴重分化的社會。
☆  修行者只需要對「道/真理/智慧」謙卑,
     但不一定要對所有人謙虛,不一定要對半知識份子謙虛,
     因為濫竽充數的半知識份子有如汗牛充棟,實在很多。
     修行者更加不會對偽君子、偽教徒和偽知識份子尊重。
修行者拒絕虛偽,明白對人尊重一定有門檻,有起碼的條件。
☆  修行者對追求「道/真理/智慧」的貪婪永無休止,
     永不放棄,永不轉軑,永不言敗。
換言之。修行者的家就是「道/真理/智慧」,
修行者的人生觀就是「如是觀」,既不盲目樂觀,
亦不會悲觀,因為已經建設了屬於個人的信仰。
在極權的社會,
修行者唯一可做的事就是更好地裝備自己,
不論是在思考方面,博奕方面,人性研究方面,
不論是在認識自己方面,抑或是在管理自己方面,
不論是在知己方面,抑或是在知彼方面

不論是在哲學方面,心理學方面,還是社會學方面,
都痛下苦功,隨時以最佳狀態迎戰每一個生命中的起伏。
任它物換星移,任它滄海桑田,任它生命無常,
都不會畏懼,不會退縮,迎難而上。
參考:《人性理論》(上) 《人性理論》(中) 《人性理論》(下) 
☆  修行者必須思考生命的意義和研究人類的價值觀。
1.  甚麼是普世價值?
2.  是否應該用人數來決定普世價值?
3.  虛偽這個雅俗共賞的普世價值是否修行者的毒藥?
4.  對「名、利、權」的欲望是否修行者的毒藥?
☆  修行者明白偏才不一定是通才,
     而且各行各業的偏才有很多,但社會上只有很少通才。
修行者明白優秀的偏才只懂得在他們的專業範疇內去蕪存菁,
但只有通才方會懂得將所有和某一種人、事、物有關的學問,
不但去蕪存菁,而且融會貫通。
  修行者明白很多事情都可以懶惰,但思考方面絕對不能懶惰。
☆  修行者必須學習嚴謹的思考方法,
     具備「森林思維」和「根源思維」的思考能力。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壑,不知地之厚也。」
《勸學篇》(荀子)
參考:
《思考、森林思維、根源思維》(一)
《思考、森林思維、根源思維》(二)
《思考、森林思維、根源思維》(三)
《思考、森林思維、根源思維》(四)
☆  修行者必須擁抱及堅持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這樣才能夠判斷一切「人、事、物」的可信程度。
☆  批判除了要向外,也要向內自我批判,
     因為  I就是最重要的思考和修行工具。
修行者明白時間就是生命,
閱讀不一定能夠增添智慧,因為令人弱智的書籍太多,
所以修行者必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節省時間,
所以並非所有書籍都是修行者的生命,都值得閱讀,

只有紀錄先哲前賢從嚴謹艱苦的思考而獲得的智慧,
才是修行者的生命。
  修行者必須明白老子「禍福相倚伏」的道理。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所以任何人的人生之中,
有順就有逆,有得必有失,有愛就有恨,有喜就有悲。
☆  修行者必須明白時間就是生命,不能夠浪費。
     生命無常,所以勤奮和毅力必須用在刀鋒上。
修行者知道只有不需要動腦筋的事情,
勤奮和毅力才可以發揮功效;
一旦遇上複雜和需要嚴謹思考的事情,
單憑勤奮和毅力,往往會浪費了時間和心血,
做了虛功,所以只有智慧不足的人,
才會認為堅持、勤奮和毅力,
比先天的天賦和後天的嚴謹思考訓練重要。
修行者知道堅持、勤奮和毅力,必須用在刀鋒上。
Nobody  is  too  busy.  It’s  just  a  matter  of
their  priorities.  If  they  want  to  find  time
to  do  something,  they  will.  Sometimes  they
have  to  think  for  a  long  long  time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simple  truths.
除此之外,修行者明白: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其實分兩大類,
一類是學習新知識,確保自己緊貼世界潮流,
另一類是努力不斷地增添個人的思考能力和智慧。
如果想知識與時並進,不落後於時代,還算容易,

但如果想思考能力和智慧不落後於古今中外的智者,
卻是相當困難,因為需要非常優秀的課程和導師,
又需要修行者擁抱懷疑和批判的精神及不斷努力。

  修行者必須明白團結就是力量,
     而力量的來源是參與者共同的利益,
     所以壞人特別容易團結,
     而壞人一旦團結了愚蠢人做奴才和打手,
     百愚歸巢,廢鼎齊鳴,震耳欲聾,響徹雲霄,
     凝聚無恥的精華,壞人團結的力量絕對不能忽視。
團結的四大阻力一向是面子、輩份、詭詐和虛偽
擁抱其中一項者,只能夠做半桶水的好人。
換言之,半桶水的好人固然不容易團結,
半知識份子和偽知識份子亦不容易團結。
真相是:越是智慧和人格低下的人,越是喜歡結黨營私。
一群無恥之徒一旦團結起來,
他們就會比一般人更加相信和擁護勵志者的說法:
「團隊裡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

Never  underestimate  the  will  power  of
shameless,  unethical  people  in  large  groups
because  they  are  good  team  players.

Always  overestimate  the  power  of  imbeciles
under  the  control  of  smart  fools.
They  are  the  people  who  change  the  world.

( Jason Ling )
極權社會中的團體,招攬新會員時,
一定會考慮應徵者是否具備無恥的心態、經驗和技能,
具備上述條件者當然會優先錄取,
因為這類新會員將會對團體提供無價的貢獻,
畢竟,不介意無恥的壞人,「凝聚力」和「迎罪力」都強。

良莠不齊是一般團體難以避免的現象,
所以團體的管理階層是否有意去蕪存菁,
是判斷該團體前途的一個重要關鍵。
修行者明白所謂「平衡各方面利益」是一句曖昧的說話,
目的是欺騙那些不懂得思考的愚夫愚婦。
平衡各方面利益的因素,往往只是考慮權力和人數,
不一定會考慮理性,不一定包容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All  things  are  subject  to  interpretation
whichever  interpretation  prevails  at  a  given  time
is  a  function  of  power  and  not  truth.
( Friedrich Nietzsche )
  修行者必須堅持人格,堅持保守自己的心,
     時時勤拂拭,莫教惹塵埃,拒絕持有雙重標準,
     因為這就是愛自己,這就是對自己的尊重。
     無論是對人,事或者思想,
     心中想說的話,立即清晰地表達,不會留到明天。
Truth  is  beautiful,  without  doubt;
but  so  are  lies.
( Ralph Waldo Emerson )
一般未曾接受過嚴謹思考訓練,不習慣自我批判的人,
往往持有雙重標準而不自覺,
反而不講道德的無恥之徒,卻理直氣壯地持有雙重標準!
幸好無恥之徒很容易辨認,因為他們有「三慢三低」:
對嚴重的問題反應緩慢,性格傲慢,對低下階層怠慢;
智力和思考能力低,對自己人監管能力低,人格低劣。

  修行者明白接受過嚴謹的思考訓練的人並不多,
     所以對沒有意圖做壞事的人會相當包容和寬大。
☆  修行者明白大部份人都沒有能力,
     亦沒有勇氣和獨裁腐敗的政權對抗,
     所以對沒有意圖做壞事的人會相當包容和寬大。
  這個世界沒有一蹴即就的智慧,
     所以要通過汲取別人的智慧,將之變成自己的智慧。
有哲學家說:
所有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經被人思考過千百次;
但要想使它們成為我們自己的智慧,
就必須經過我們自己重新觀察,再三思考,
再三用實驗證明,甚至親身體驗和實踐,
直至它們在我們個人的經驗及腦海裡生根為止。
All  truly  wise  thoughts  have  been  thought  already,
thousands  of  times;  but  to  make  them  truly  ours,
we  must  think  them  over  again  honestly,  till  they
take  firm  root  in  our  personal  experience.
(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智、仁、勇」是修行者三位一體的真神。
參考:《智、仁、勇》 
☆  擇師、擇友和擇偶是修行者必須重視的學問。
參考:《生命的意義》(一) 
修行者對選擇浸淫在惡性循環中的人,聞瘋而遁,
只會期望和同樣徘徊在善性循環的朋友,友誼永固。
至於那些依然在中性循環中徘徊的朋友,
除了自己要謹慎不要被他們拖累到中性循環內之外,
自己有能力幫助多少人,就盡力幫助多少人。

☆  修行者必須拒絕和那些對社會沒有影響力的愚蠢人辯論,
     避免浪費時間和心血。
參考:《必要的沉默》 
Stupidity  is  the  same  as  evil
if  you  judge  by  the  results.
( Margaret Atwood, Surfacing )
There  is  a  world  in  a  grain  of  fools,
so  count  your  blessings.

而政界尤其多愚蠢,虛偽和常常說謊,需要不斷圓謊的人!
In  politics  stupidity  is  not  a  handicap.
( Napoleon Bonaparte )
In  politics  lying  without  blinking  is  an  asset.
( Jason Ling )
無恥之政棍根本就不怕說謊,所以不需要有良好的記憶力。
因為當謊話重覆多次之後,不但可以說服自己相信謊話,
而且聽眾中的愚夫愚婦也同樣會相信謊話。

A  liar  should  have  a  good  memory.
( Quintilian )
☆  建設屬於個人的信仰,就是修行者「安身立命」的方法。
參考:《信仰》 
  生活在資本主義中的修行者,必須放棄貪婪和自私,
     必須懂得分辨「需要」和「想要」,安於澹泊,
     必須明白傳播媒介潛移默化的力量,
     拒絕消費主義的洗腦,學習降低對物質的過份要求。
傳播媒介潛移默化的力量,
源於背後的經濟和政治操控的意圖,
而全球化的確加強了這個現象。
  生活在極權社會中的修行者,必須明哲保身,
     知道有一些重大的課題不能夠公開討論。
     設計陷阱讓無知者及無恥之徒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當他們籮底的智終於全部用光之後,必須折墮順變,
     壽終歪寢,自暴其醜,自暴其蠢,自取其辱。
☆  生活在資本主義兼極權社會中的修行者,
     由於社會資源分配不公義,不公平,
     並且運用亂印鈔票這種強盜行為,導致貧富極度懸殊。
     無立錐之地的貧民中的勇士,一定會起義攪革命,
     修行者的工作就是做幕後策劃,減少貧民的傷亡人數。
在全球化,各國同心同德狂印鈔票之下,鈔票的供應多了,
所以鈔票的購買力在不斷貶值。
另一方面,可以用來對沖貨幣貶值的工具太少,
結果製造了一個唔投資就輸硬的年代,
不但拉闊了貧富懸殊,亦拉闊了上智與下愚之間的距離。
這顆全球合作製成的畸形腫瘤,不但無人能夠獨力割除,
亦無人能夠控制腫瘤惡化,每個人只能夠順應時勢但求自保,
所以由中學開始的理財課程,將會成為必需品,
因為經濟已經是所有青少年被迫要玩的遊戲。
你以為可以不理會它,但它卻插手你的生活,
控制你的自由和快樂。
然而金融投資談何容易,因為涉及哲學和心理學,
首先要「認識自己」,然後「管理自己」,
掌握如何平衡「貪婪的情緒」和「理性的判斷」,
培養出獨立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不盲目崇拜權威,
然後發展一套穩健的戰略 strategy 和市場的大戶拗手瓜,
因為投機市場賺取的是  psychological  money
智慧、知識和修為不足的人難以賺取這些金錢。
賺到足夠的金錢才可以無後顧之憂,才能夠享受閑,
才能夠講理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包括修行在內。
☆  修行者必須懂得分辨「真知識份子」和「半知識份子」。
參考:《如何定義知識份子》 
☆  修行者追求的是「成就」,不是「成功」。
☆  回歸心靈,接通屢世前生的智慧,是修行的捷徑,
     也是所有天才在今生成功的捷徑。
回歸心靈,接通屢世前生的智慧,
就好像在黑暗之中有了蠟燭,
就好像在茫茫大海之中有了指南針和燈塔,
立即明白今生要走的道路和方向。
☆  所有天賦的才華,來自屢世的興趣和鍛煉,
     所以修行者必須找出自己今生的興趣和使命。
屢世都安於懶惰的人,今生只會有懶惰的天賦,
對他們來說,勤奮、意志和毅力都只不過是廢物,
所以沒有天賦的人只能夠安於享受平凡和平庸。
  修行者必須明白命運究竟是甚麼。
Spider (2)
  修行者必須替自己做過的事情負責任。
☆  修行者明白懂得思考的人不一定想做真知識份子,
     因為想逃避做真知識份子的艱苦責任。
所以有人寧願放棄修行,寧願和群眾一起擁抱虛偽,
放棄做真基督徒,真佛教徒、真道教徒、真儒家信徒,
因為責任實在太重大了,何必讓自己這麼辛苦。
  修行者必須背負十字架,完成今生的學習和責任。
  修行者必須學習如何分辨蕪和菁,既尊重菁,亦歧視蕪,
     然後致力替自己的思想及精神文明去蕪存菁。
如果不懂得去蕪存菁,那麼所謂傳承及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只不過是一句需要匡智的愚昧者的口頭禪或者口號。
☆  修行者一定會選擇「善性循環」,
     因為這個選擇就是贏在起跑線上。
參考:《贏在起跑線上》 
☆  修行者明白政治、經濟和教育這三大制度,
     一直在我們的身旁陪伴著我們,控制我們,從未走遠!
  修行者明白信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
     但卻可以輕易地被摧毀。
  修行者明白一個國家的國力有兩方面:
     政治和經濟的硬實力,
     管治、法律、信心和道德的軟實力。
     軟實力不足的政權一定會蒙受眾多各式各樣的風險,
     包括社會道德下滑,優秀人才隱居不參政的風險,
     貪官及富豪剝削人民,導致貧富越來越懸殊的風險,
     海陸空環境皆被污染,社會罔顧下一代生存的風險,
     人性貶值,善良人民各式各樣被壞人行騙的風險,
     人民及勞工被中層奴才用制度強姦的風險,
     市民對管治失去信心,群眾奮起革命的風險,
     理性漸漸下滑,青少年被迫接受洗腦教育的風險,
     平庸無能的官員及議員飛黃騰達,導致管治的風險,
     言論自由慢慢收窄,傳播媒介自我審查的風險,
     茂利露謬理,各式各樣奴才及小人得志的風險,
     出現太多鼎你個廢,弱智無能官員充斥市場的風險。
A  rat  in  a  maze  is  free  to  go  anywhere,
as  long  as  it  stays  inside  the  maze.
( Margaret Atwood, The Handmaid’s Tale )
Truly  amazing,  what  people  can  get  used  to,
as  long  as  there  are  a  few  compensations.
( Margaret Atwood, The Handmaid’s Tale )
In  the  conditions  of  modern  life  the  rule
is  absolute,  the  race  which  does  not  value
trained  intelligence  is  doomed.
( Alfred North Whitehead )
☆  修行者的最高境界不是「智慧布施」,而是「制度布施」。
修行者抵達智慧中某種境界時,就應該和有緣人分享智慧,
然而這種「智慧布施」並非修行者的最高境界,
因為只有少數有緣人可以得益,
只有「制度布施」才能夠令整體社會大部份人得益。

If  you’re  in  the  luckiest  1  percent  of  humanity,
you  owe  it  to  the  rest  of  humanity
to  think  about  the  other  99  percent.
( Warren Buffett )
人性可善可惡,
任何文明如果欠缺積極生存的意志,
不願意致力吸收其他文明的長處,

幫助自身的文明去蕪存菁,避免被淘汰,
如果不致力改革制度,避免制度慢慢崩壞,
即使沒有外敵入侵,亦會逐漸步向滅亡。
溫水煮蛙,既可以適用在愚昧和沉默的羔羊身上,
亦同樣適用在放棄去蕪存菁及制度改革的文明之上。
西方人當然也明白「溫水煮蛙」的概念。
Nothing  changes  instantaneously:
in  a  gradually  heating  bathtub
you’d  be  boiled  to  death  before  you  knew  it.
( Margaret Atwood, The Handmaid’s Tale )
讓矢志不移的修行者一起唱一首讚美歌:
讚美智慧萬福之源  天下智者都當頌言
天上神佛也讚智慧  同心讚美三位一體知仁勇
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BWxTymHkVA

《再談寫作》

Don’t  wander  into  the  wilderness  unprepared.
The  future  belongs  to  those
who  prepare  for  it  today.
( Malcolm X )
寫作是一場既向外,也向內的戰爭!
向外是挑戰傳統,
挑戰古今中外前人對某些概念的判斷和詮釋,
向內則是挑戰個人的人格、思考能力、勇氣和智慧,
因為需要開放個人的內心境界,即是修行的境界。
寫作,證明了「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
To  hold  a  pen  is  to  be  at  war.
( Voltaire )
And  yet  it  disturbs  me  to  learn
I  have  hurt  someone  unintentionally.
I  want  all  my  hurts  to  be  intentional.
( Margaret Atwood, Cat’s Eye )
參考:《閱讀、思考、寫作》 
寫作需要思考和訓練訓練寫作技巧應該是常識,
因為無論是用字、遣詞、佈局,甚至人物的姓名,
都需要花不少心思斟酌。
但寫作需要甚麼程度的思考,
則視乎作者的思考能力和文章所涉及的內容而定。
這裡就牽涉到人類的各種學問,
包括哲學,心理學,科學,社會學,政治…
等等多種學問。
1.  有並不認識自己,好大喜功,
     不願意學習,先做資料搜集和研究,
     就開始探討自己不熟悉的大課題的作者。
2.  有認識自己的能力,野心不大,懂得獻醜不如藏拙,
     所以只討論自己熟悉範疇的小課題的作者。
3.  有認識自己的能力,野心很大,不斷學習,
     集中精力討論自己認為重大的課題,
     在自我批判及別人的批判中不斷進步的作者。
參考:
《思考和閱讀》(一) 《思考和閱讀》(二) 
《思考和閱讀》(三) 《思考和閱讀》(四) 
 西方人認為文章至少可以分為三大類。
Journalism,  what  will  be  grasped  at  once.
Literature  is  the  art  of  writing  something
that  will  be  read  twice;
Great  philosophy  is  the  art  of  writing
something  that  will  be  read  again  and  again.
可見西方人並不懂得中國文學中的詩、詞、曲,
不明白中國傳統文化是將細膩的觀察,
將文史哲、心理學及生活智慧揉合在一起。

☆  作者的天賦才華和性格當然是必須的條件。
A  writer  should  avoid  talking  about
something  he  knows  only  a  little  bit.
A  writer  should  have  the  precision  of  a  poet
and  the  imagination  of  a  scientist.
( Vladimir Nabokov )
I  can’t  stand  a  sentence  until  it  sounds  right.
( John McPhee )
A  writer  has  to  have  some  kind  of  compulsive
drive  to  do  his  work.  If  you  don’t  have  it,
you’d  better  find  another  kind  of  work,  because
it’s  the  only  compulsion  that  will  drive  you
through  the  psychological  nightmares  of  writing.
( John McPhee )
有天賦的人往往是完美主義者,
他們的天賦源於前生的努力,他們今生挑戰自己,
強迫自己今生依然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尋求進步,
所以今生容易得到成就,甚至得到屬世的成功;
沒有天賦,懶於思考,或者不喜歡修行的人,
前生往往是得過且過者,他們今生挑戰自己,
往往有如穿上皇帝的新衣,最後一定會自暴其醜。

參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寫作的首要條件是自由,各式各樣的自由──
     思考自由,言論自由,懷疑自由,批判自由,
     信仰自由,修行自由,擇師自由,擇友自由,
     擇偶自由,生活自由,行動自由,結社自由,
     尤其是去蕪存菁和追求完美的自由。
參考:
《智慧、自由、獨立》(上)
《智慧、自由、獨立》(中)
《智慧、自由、獨立》(下)
236《再談寫作》 (2)
一個地方的作品反映出當地文化程度,
一般市民的優劣程度,和當地人民的集體潛意識。

任何地方的文化如果堅持一言堂,不鼓勵思想自由,
不重視培育青少年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不重視去蕪存菁,反而讓蕪菁和平共存,
或者壓抑言論自由,壓抑政權不喜歡的作品,
就難以培養作者的創造力,
那麼這個地方如何能夠孕育出優秀的文化?
當一個失去了自由,垂死掙扎的人,

對戰場上公開的敵人幸災樂禍有甚麼問題?
只有愚昧的人和自以為擁有大愛的虛偽者,
才會認為「幸災樂禍」一定是不道德的行為。
參考:《幸災樂禍》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周易第二卦:坤卦》
文章是一個人的衣冠,
亦反映出這個人的心胸、人格、思考能力及智慧。
文不載道的寫作,可以蠱惑,可以充滿語言偽術,
但在有識之士的眼中無可遁形,往往自取其辱;
文以載道的寫作,除了需要科學精神中的真和誠之外,
至少亦需要哲學思維中的「認識自己」和「管理自己」。
☆  由於自己就是最重要的寫作工具,
     所以文以載道的寫作,首要條件就是認識自己。
The  eye  sees  only
what  the  mind  is  prepared  to  comprehend.
( Henri Bergson )
Truth  is  the  cry  of  all,
but  the  game  of  the  few.
( Bishop Berkeley, Siris, 1744 )
Nothing  goes  by  luck  in  composition.
It  allows  of  no  tricks.  The  best  you
can  write  will  be  the  best  you  are.
( Henry David Thoreau )
Only  those  things  are  beautiful  which  are
inspired  by  madness  and  written  by  reason.
( Andre  Gide )
參考:《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的下一步就是學習管理自己。
     能夠勝任管理自己,才有可能創造自己。
參考:《管理自己》 《改變自己》 《創造自己》 
The  price  is  high.  The  reward  is  great.
( Maya Angelou )
 認識自己和懂得管理自己的作者,不會好大喜功,
     所以只會努力學習和寫自己懂得及有興趣的課題。
參考:《人生苦短》 《珍惜光陰》 《 閑 (閒) 》 
☆  認識自己和懂得管理自己的作者之中,
     其中那些喜歡修行的,
     明白人生苦短、生命無常、時間就是生命,
     所以除了不斷努力提升個人的智慧之外,
     只會寫重要的課題,將時間用在刀鋒之上,
     因為智慧越低的人,越容易「勤力地浪費時間」。
☆  命運好的作者,會在青少年記憶力及理解力最強的時間,
     就懂得開始修行,開始認識自己,管理自己,
     並且致力追求「道/真理/智慧」,提升個人的質素,
     所以到中年時已經達到知己知彼的境界。
參考:《知己知彼》
《人性理論》(上) 《人性理論》(中) 《人性理論》(下)
  寫作的首要條件是維持童真,好奇心和終身學習的精神,
     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界,熱愛「真、善、美」,
     熱愛並且尊敬堅持在善性循環中徘徊的人,
     歧視堅持在惡性循環中徘徊的人,
     熱愛「道/真理/智慧」,熱愛去蕪存菁,擁抱如是觀,
     仔細觀察分析四周的社會制度,和置身其中的「人,事,物」。
We  should  not  write  so  that  it  is  possible
for  the  reader  to  understand  us,  but  so  that
it  is  impossible  for  him  to  misunderstand  us.
( Quintilian )
 習慣修行的作者,不會讓自己的語言及文字和社會脫節,
     所以不但會汲取外來文化的精華,
     並且會重新詮釋古代留下來的重要經典,
     因為這個問題牽涉到精神文明的薪火相傳,
     和本土精神文明的生死攸關。
Write  simply,  avoid  jargon,  cliches,
unnecessary  adjectives,  exaggeration  and
words  whose  meaning  you  did  not  know.
 習慣修行的作者,交友非常謹慎,
     因為這世界有很多對自己或自己的團體非常友善,
     但對「道/真理/智慧」非常不友善的偽君子和偽教徒,
     一旦交友不慎,結交了這類人,自己就會慢慢貶值,
     當自己貶值到某一程度,自己的文章就隨之而貶值。
參考:《交友的學問》(上) 《交友的學問》(下) 
☆  習慣修行的作者,明白人類在未來十年,
     將步入人工智能電腦和機械人的大時代,
     對人性理論和生命教育的認識會顯得越來越重要,
     冗長和意圖賣弄技巧的文章已經沒有人有時間去看,
     所以寫作時需要擁抱「融書」的精簡精神,
     只寫能夠提昇人性的概念。
參考:《融會貫通》 
《融書──新時代的概念》(上)
《融書──新時代的概念》(中)
《融書──新時代的概念》(下)
Now  that  we  have  learned  to  fly  the  air  like  birds,
swim  under  water  like  fish,  we  lack  one  thing
──to  learn  to  live  on  earth  as  human  beings.
( George Bernard Shaw )
☆  選擇「融書」的作者,寫作時所運用的定義和概念,
     一定盡可能令它們清晰,沒有曖昧的解釋。
…every  true  thinker  endeavors  to  express
his  thoughts  as  purely,  clearly,  definitely,
and  concisely  as  ever  possible… Obscurity
and  vagueness  of  expression  are  at  all  times
and  everywhere  a  very  bad  sign… A  man
who  makes  use  of  such  artifices… betrays
his  poverty  of  ideas,  mind,  and  knowledge.
Style  is  merely  the  silhouette  of  thought;
and  to  write  in  a  vague  or  bad  style 
means  a  stupid  or  confused  mind…
( Arthur Schopenhauer )
參考:《定義和比較》 《思考和概念架構》 
☆  選擇「融書」的作者,簡單的概念就簡單地表達,
     複雜的概念亦先行簡單地表達,以簡統率繁,
     然後再逐一解釋箇中的複雜情況。
 選擇「融書」的作者,一定運用科學精神,
     甚至運用自我批判的態度,不斷修訂自己的文章,
     絕對不會好像某些文學家那般,
     認為自己下筆如生鐵鑄成,一字不能易。
There  are  very  few  human  beings  who
receive  the  truth,  complete  and  staggering,
by  instant  illumination.
Most  of  them  acquire  it  fragment  by  fragment,
on  a  small  scale,  by  successive  developments,
cellularly,  like  a  laborious  mosaic.
( Anais Nin )
 習慣修行的作者,在沒有人批判自己的文章時,
     一定會自我批判,避免陷入所知障,自己欺騙了自己,
     而且越多人看的文章就必須寫得越謹慎,
     一覺得寫得不夠好就立即修訂,以免誤人子弟。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
「聞人之謗當自修,聞人之譽當自懼。」(明。胡居仁)
「人能暴吾過者,吾師也;人能非吾言者,教吾者也;
    切不可當面錯過,反生嗔怒。」(南宋。朱熹)
「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
《陸九淵。與傅全美書》
「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
    舍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
    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
    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
    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公孫丑上》
如果一位以寫作為職業的人,
對人相當謙虛,但不懂得對真理謙卑,
往往會因為討厭向外和向內的批判而露出馬腳。
「聞譽而喜,聞謗而怒者,是好名之心;
    聞譽而恥,聞謗而懼者,及君子篤實之學;
    吾為吾善,何喜於譽,何怒於謗哉。」(明。趙仲全)
Few  people  have  the  wisdom  to  prefer
the  criticism  that  would  do  them  good,
to  the  praise  that  deceives  them.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我們在人際關係之中會發現:
1.  有些人的謹慎是用在言語之上,
2.  有些人的謹慎是用在人際關係之上,
3.  有些人的謹慎是用在思考和寫作之上,
     所以字字斟酌,句句斟酌,常常修訂,
     的確需要非常多的心機同時間。
前二者常常會選擇做搖擺不定的騎牆派,
在處境尷尬的時候保持必要的沉默,
留三分餘地給擁有權力的惡人及愚蠢人,

期望能夠在夾縫中生存,或者甚至左右逢源,
所以前二者在未達到騎虎難下,未被迫表態之前,
絕對不會表示自己的立場和意見。
參考:《必要的沉默》
人心是詭詐的,所以有正面自然會有反面,有善自然有惡:
The  purpose  of  writing  is  to  inflate  weak  ideas,
obscure  pure  reasoning,  and  inhibit  clarity.
With  a  little  practice,  writing  can  be  an
intimidating  and  impenetrable  fog!
( Bill Watterson )
參考:
Academics Write Rubbish Nobody Reads
https://fee.org/articles/academics-write-rubbish-nobody-reads/

《如何定義知識份子》

孔子認為人有上智和下愚之分,
所以我們對屬於下愚的愚蠢人會繼續愚蠢,並無懸念;
對介乎上智與下愚之間的大部份平庸者,
知道他們不是隨波逐流,就是做騎牆派,亦無懸念;
然而上智究竟是怎麼樣的人,卻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
從中國傳統的概念來推測,
孔子口中的上智,應該是指知識份子。
單從訓練思考能力的角度來判斷,
香港上一代接受的教育的確非常失敗,
所以不少沒有機會接受過嚴謹思考訓練的人,
出來社會工作賺錢養家活口之後,
往往因為生活逼人,忙碌到無法進修,
加上工作上產生的精神壓力,
又會令一個人的思考能力持續下降,
所以上一代大部份人對自己思考方面的要求,
常常會選擇得過且過,適可而止,毫不積極。
其中部份自負者甚至認為自己只需要半桶水的思考能力,
就足以傲視人群。
這個現象本來問題不大,
可惜其中部份人又喜歡自視為知識份子,
從他們將錯漏百出,真假混雜的東西拿出來分享,
就成為一面上一代教育的照妖鏡。
南懷瑾先生常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意思就是接受過嚴謹思考訓練,懂得思考的人罕有。

We  should  realize  that,  if  [Socrates]  demanded
that  the  wisest  men  should  rule,  he  clearly
stressed  that  he  did  not  mean  the  learned  men;
in  fact,  he  was  skeptical  of  all  professional
learnedness,  whether  it  was  that  of  the
philosophers  or  of  the  learned  men  of  his  own
generation,  the  Sophists.  The  wisdom  he  meant
was  of  a  different  kind.  It  was  simply  the
realization:  how  little  do  I  know!
Those  who  did  not  know  this,  he  taught,  knew
nothing  at  all.  This  is  the  true  scientific  spirit.
( Karl R. Popper )
任何討厭思考的人當然不可能是知識份子;
任何討厭批判的人當然不可能是知識份子!
有人認為自己有良知,有人認為自己是通才,
有人認為自己很樂觀,有人認為自己很悲觀,
有人只喜歡半桶水思考,
有人認為自己很有愛心,
有人認為自己很有道德,
有人認為自己很能夠包容,
有人認為自己是真基督徒,
這些人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愛護動物的人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中國傳統的讀書人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不合時宜,令人討厭的蘇軾,是知識份子嗎?
現代那些覺得自己讀得書多,家中藏書汗牛充棟,
因而頗為自負的人,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現代大學畢業生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對醫卜星相都有認識的人,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擁有碩士學位的人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擁有博士學位的人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大學教授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大學校長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鼓吹擁抱大愛的基督徒和天主教徒算是知識份子嗎?
那些認為正義不切實際,是精神上的潔癖的人,
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那些不願意戰戰兢兢,謹慎地運用個人影響力的人,
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抱殘守缺的知識份子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思考能力不足的知識份子可以算是知識份子嗎?
知識份子可以自私嗎?可以虛偽嗎?
社會上一般人難免會認為這些衣冠楚楚,
面貌不差,內心深藏不露的人,都是知識份子,
所以「知識份子的定義」是一個影響深遠的課題。

The  ultimate  measure  of  an  intellectual  is
his  integrity  as  shown  in  where  he  stands
at  times  of  challenge  and  controversy.
讀聖賢書,所為何事?無論古今中外,
想做一名真知識份子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為門檻的要求非常高,這條門檻叫做節氣!

中國人的節氣,儒家稱之為「誠意、正心、修身」,
西方人稱之為人格,聖經稱之為「保守你的心」。
反而「智、仁、勇」只不過是真知識份子中的修行者,
對自己產生的要求,其實並非門檻。
但由於嚮往做知識份子的讀書人實在太多,

所以這個世界才會有這麼多「半知識份子」充斥市場。
一般「半知識份子」的特徵至少有二十一點:
 肯定青少年少不更事。
 講究「先尊師,後重道」。
 認為隱惡揚善是一種美德。
 認為自己可以兼職搞民主。
 放棄真和誠,認為不切實際。

 自大、以為自己是社會的精英。
 只喜歡向外批判,討厭向內批判。
 講究面子、輩份和權力,老氣橫秋。
 心裡既覺得選民愚昧,但又重視選票。
 包容自己的虛偽、擁護半桶水的思考。
 重視對人扮謙虛,不重視對真理謙卑。
 讀書的目的就是逃避政治思考和責任。
  不懂得為生命中重要的人事物排列次序。

 無知、拒絕惡補哲學、歷史、政治、經濟。
☆  關心其他地方的事多於關心自己社會的事,
真想不到距離竟然容易讓他們產生正義感和同理心。

 口裡讚譽,但心裡討厭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只是某一個範疇內的偏才,卻認為自己是通才。
☆  他認為只要他原諒了自己,別人也應該原諒他。
 和壞人講「和理非非」,以為自己站在道德高地。

 非常喜歡講口號,但就完全避免討論執行的細節。
 思考力下足,不能與時並進,落後於社會發展形勢。
There  are  bad  people  who  would  be  less
dangerous   if  they  were  quite  devoid  of  goodness.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It  is  always  good  men
who  do  the  most  harm  in  the  world.
( Henry Adams )
Heroes  need  monsters  to  establish
their  heroic  credentials.
You  need  something  scary  to  overcome.
( Margaret Atwood )
上一代「半知識份子」的愚昧、虛偽和懦弱,
即使沒有荼毒了青少年的心靈,
但卻做出一個壞榜樣,留下了一個爛攤子給青少年,
因為青少年薪火相傳的是同樣的愚昧、虛偽和懦弱。
有些「半知識份子」甚至喜歡告訴別人,
自己是虔誠的基督徒或者虔誠的佛教徒,
有了大佬睇實,高人一等,自我感覺非常良好。
當天災、人禍或者天災兼人禍發生了之後,
這些虔誠的「半知識份子」肯定會要求大家一起祈禱,
但祈禱有效嗎?集體祈禱是否會力量強許多?
一旦有效時是甚麼原因,一旦無效時又是甚麼原因?
善良的靈界和邪惡的靈界是否在博奕,有誰知道?
靈界和業力的數學如何計算,又有誰知道?
如果沒有人知道真相,宗教騙子是否又有可乘之機?

For  every  inside  there  is  an  outside,
and  for  every  outside  there  is  an  inside;
though  they  are  different,  they  go  together.
( Alan Watts, Man, Nature, and the Nature of Man, 1991 )
當「半知識份子」考慮到個人及團體利益時,
就會擁抱孔子「由親及疏」的理念,
當「半知識份子」關心其他地方的事件時,
就會反對孔子「由親及疏」的理念,
因為想逃避關心自己社會的事。
虛偽,當然也是「半知識份子」的核心價值!
那些做不成「半知識份子」的人,一旦擁抱虛偽,
一旦放下傳統讀書人的節氣,為五斗米折腰,
就會傾向於變身成為「偽知識份子」,
因為即使是大學校長也認為飯碗緊要過人格。
一場激烈的辯論,
很容易就可以讓裁判及旁觀者分辨出「半知識份子」,
但「偽知識份子」中的高手,偽不虛發,並不容辨認。

他們甚至選擇做偽基督徒,偽佛教徒,偽道教徒,
左手擁抱神,右腳和魔鬼及名利權跳舞,

其中向上攀附者選擇為虎作倀之後不難飛黃騰達,
自我感覺同樣非常良好,充滿發自內心的喜悅,
懶理養尊處優的面孔下,隱藏著殺盜淫妄等惡業。
思考力不足的「偽知識份子」的座右銘就是:
「許多事情並非表面看來這般簡單」。
「話到口中留半句,理從是處讓三分」。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人遲早都是會死的,何必計較是非真假」。

所以在現代社會中,確立知識份子的定義非常重要,
因為其中牽涉到如何為正邪定分界的學問,
同時又可以避免出現魚目混珠和濫竽充數的現象,
蒙蔽了一眾思考力不足的市民。
部份偽知識份子雖然討厭嚴謹思考,討厭真理,
討厭接受公開批判,但卻相當重視身後名,
真想不到身後名竟然成為了他們的最大弱點。

There  are  crimes  which  become  innocent
and  even  glorious  through  their  splendor,
number  and  excess.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所以對「偽知識份子」的最佳描述,
就是「沒有最虛偽、只有更虛偽!
和「沒有最無恥、只有精益求精地更無恥!

真知識份子一定和虛偽割蓆,一定不會做騎牆派,
一定不會向外宣稱「中立」,揣摩形勢再作抉擇。

真知識份子一定割掉駛往極權國度這個無仁之境的帆船的帆!
Nothing  is  so  contagious  as  example;
and  we  never  do  any  great  good  or  evil
which  does  not  produce  its  like.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由於很少中學和大學會提供嚴謹的思考訓練,
培育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都精通的知識份子,
所以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對知識份子的定義非常重要。
一般社會上偏才有很多,但通才卻很少,
而偏才並非通才,所以未必有能力做真知識份子。
除此之外,通才不一定想做真知識份子,
因為明白責任重大,既需要勇氣和腐敗政權對抗,
等同基督教中背負十字,走耶穌基督的道路,
又需要具備對抗的能力和搏奕的智慧,
更加需要具備管理、組織和團結有志之士的能力,
因為只有團結才可以產生足夠的對抗力量。
國家和社會對知識份子的定義,
是判斷它的文明將來會進步抑或倒退的關鍵。

To  teach  how  to  live  without  certainty,
and  yet  without  being  paralyzed  by  hesitation,
is  perhaps  the  chief  thing  that  philosophy,
in  our  age,  can  still  do  for  those  who  study  it.
( Bertrand Russell,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
如果一所大學的教授大部份是「半知識份子」,
放棄使命,已經會令大學百病叢生,開設衰退。
一旦校長為了個人或者小團體的利益,把心一橫,
選擇做「偽知識份子」,支持一言堂,打擊言論自由,
那麼這所大學的前途必然每況愈下。
如果連續數任的大學校長都選擇做「偽知識份子」,
我們可以宣判這所大學將會不祥,趨向死亡。
如果風氣漫延,所有大學校長都選擇做「偽知識份子」,
這個國家或者社會就需要倚賴其他國家替它訓練人才!
If  he  wants  to  be  an  asshole,
it’s  a  free  country.  Millions  before  him
have  made  the  same  life  choice.
( Margaret Atwood, Oryx and Crake )
真知識份子往往都是屢世矢志不移的修行者,
屢世都選擇徘徊在「善性循環」之內,
他們彼此之間不會互相比較,只會互相學習和鼓勵;
古今中外的巨人是真知識份子生命中無可替代的人,
修行,是真知識份子屢世及這一生人執著的事,
絕對不會隨著歲月而悄悄走遠;

半知識份子只是喜歡知識份子這個名稱而已,
意志不夠堅定,往往選擇徘徊在「中性循環」之內;
偽知識份子一旦選擇為虎作倀,
就會下跌到「惡性循環」之內,
幾世之後就會泥足深陷,永不超生。
我們發現所謂 community 必然是在同一循環內的人,
才有可能組成,因為同一循環內的人方向和思維相同,
容易溝通。

參考:《生命的意義》(一) 《存在》(六) 
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
我們常常發現在網上認識的朋友,
大多數不喜歡交流、溝通和理性的辯論,
但卻喜歡美其名曰溝通,集思廣益,
其實只是單向的獨白 monologue

其實目的只是想宣傳自己的觀點,
而且只喜歡別人同意自己的觀點,
和筆者當年讀大學時見證到的學習態度和氣氛,
完全不同,也許反映出數十年來香港教育的狀況。
筆者一向喜歡低調,但看見香港現在的社會狀況,
不去思考制度是甚麼?如是觀的普世價值是甚麼?
教育和教書有分別嗎?信仰和信念有分別嗎?
民主應該是甚麼?怎樣才可以達到這樣的民主?
言論自由是甚麼?言論自由應該如何保障?
以為可以完全依靠資本主義中的第四權,
從來沒有想過需要建設一個「批判平台」,
不但能夠將言論自由推展到最高峰,
並且能夠團結社會上所有真知識份子和有良知的人。
現代教書 schooling 是訓練偏才,
以美好的生活為目標,追求的是生活素質,而不是生命素質。
現代教育 education 是訓練通才,從中培育真知識份子,
和教導做不成通才的人至少不會歧視通才。
教育的理念除了是討論生命的意義之外,
亦希望每位學生都具備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智慧。
所以即使一位真知識份子今生帶來前生的智慧,
亦必須接受教育,回歸心靈,開啟前生的智慧,
並且學習今生的新學問,以應付日新月異的環境。
一個優秀的課程會先培養他們的觀察力,
然後培養他們建立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培養他們認識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而認識自己和管理自己,除了哲學和心理學之外,
不能缺少了中國傳統命理學的訓練,

最後培養他們「生命教育」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包括學習「森林思維」和「根源思維」。
所謂獨立思考,只是與普羅大眾不同,而並非與智者不同,
因為獨立思考必然殊途同歸,和智者同抵彼岸。
參考:
《思考、森林思維、根源思維》(一)
《思考、森林思維、根源思維》(二)
《思考、森林思維、根源思維》(三)
《思考、森林思維、根源思維》(四)
培育偏才的成本昂貴,其中最貴的是培育西醫,
培育通才成本就便宜得多,可惜培育通才有四大問題:
1.  很少資本主義社會重視通才的培育。
2.  通才往往只佔社會上1-2%的人數。
3.  培育通才的導師同樣只佔社會上1-2%的人數。
4.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為了讓真知識份子能夠在全球化的資本主義下生存,
這個優秀的課程必須培養他們
1.  建設經得起批判,屬於個人的信仰。
2.  具備一種或多種偏才的能力,足以養家活口。
3.  明白「需要」和「想要」的分別,控制個人不必要的欲望。
4.  明白「成功」和「成就」的分別,不需要介懷沒有成功。
5.  明白「大事」和「小事」的分別,不需要介懷小事失敗。
6.  明白財富究竟是甚麼。
在全球化之下,經濟和政治是所有青少年被迫要玩的遊戲。
別以為我們可以不理會它們,因為它們會插手我們的生活,
控制所有人的自由和快樂。
只有不懂得分辨大事和小事的人,才會喜孜孜地告訴愚蠢人:
1.  Don’t  sweat  the  small  stuff.
     It’s  all  small  stuff.
2.  Let  someone  cut  ahead  of  you  in  line,
      even  when  you  are  in  a  toilet.
3.  Be  kind  to  unkind  people.
      One  of  them  may  be  a  future  Hitler.
4.  Stop  blaming  other  people,  including  beaureaucrats.
參考:
《財富這個概念》(一) 《財富這個概念》(二) 
《財富這個概念》(三) 《財富這個概念》(四) 
Hypocrisy  may  be  a  social skill,
Rhetoric  may  be  a  political  skill,
Integrity  is  a  human  choice.
Schooling  may  provide  social  mobility,
High-level  mediocrity  is  a  human  choice,
Education  is  a  human  choice.
( Jason Ling )
參考:《思考和概念架構》 《中文IB課程》 
There  are  two   ways  of  spreading  light:
to  be  the  candle  or  the  mirror  that  reflects  it.
( Edith Wharton )
以北宋理學家張載的「橫渠四句」提出他對知識份子的要求: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就是要求知識份子承擔推進整體人類精神文明的責任。
這個要求非常高,因為「立心」除了必須「真和誠」之外,
還需要常常內省和自我批判,才能「保守自己的心」,
換言之,就是不但要認識自己,管理自己,努力去蕪存菁,
而且在去蕪存菁之後還需要「時時勤拂拭,莫教惹塵埃」。
所以「立心」的困難就有如在崎嶇的山路上行走,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真知識份子在全球化資本主義社會中掙扎求存已經困難,
在極權社會中,統治者有自己一套的哲學和宗教的說法,
再加上極權統治者亦是深明人性弱點的高手,
於是真知識份子在極權社會中掙扎求存顯得越來越困難。
艱難歸艱難,修行者必須堅持對真理謙卑,繼續追求智慧,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向外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學習投資,
解決後顧之憂,並且降低個人的欲望,以圖立於不敗之地,
向內則繼續內省和自我批判,披荊斬棘,迎難而上。

儒家的堅守人格,就是承擔對社會及人類的責任。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滕文公下。第二章》(孟子)
堅守人格,需要的是勇氣,但勇氣這個概念的確因人而異
1.  不怕犯錯需要勇氣。
     對有足夠智慧的人來說,重新開始沒有問題,因為會做得更好。
     對愚蠢人來說,重新開始是浪費,因為再做會得到同樣的結果。
2.  認識自己需要勇氣,不懂得愛自己的人不會有這種勇氣。
3.  自我批判需要勇氣,不懂得愛自己的人不會有這種勇氣。
4.  管理自己和改變自己都需要勇氣。
5.  保守自己的心,抗拒虛偽,抗拒出賣人格,需要勇氣。

換言之,「智仁勇」必須三合一,
沒有足夠的智慧,愛自己不足的人,勇氣就無用武之地。
所以真知識份子不會浪費時間和愚蠢人辯論或者解釋,
否則自己就和愚蠢人沒有分別了。
參考:《智、仁、勇》 
「為生民立命」只是對自己個人的要求,
但「為生民立命」和「為往聖繼絕學」,
就是個人修行達到某個階段之後,自願肩負起教化的責任,
或者開始智慧的布施,困難程度自然大大增加,因為必須
1.  每一步都謹慎,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避免誤人子弟。
2.  對「道/真理」謙卑,明白「先重道,後尊師的道理。
3.  對人性理論有深入的理解,慎選老師,慎選朋友,慎選學生。
問題是喜歡吃喝玩樂的人屬於大多數,
喜歡「道/真理/智慧」的人只是極少數,
所以實用主義者認為他們常常說理,不能夠體諒別人的愚蠢,
讓別人覺得沒有面子,讓別人心裡覺得不舒服,
所以不少自視為擁有大愛的勵志者
認為他們是沒有教養的人。
參考:《歧視和尊重》 
《交友的學問》(上) 《交友的學問》(下) 
《人性理論》(上) 《人性理論》(中) 《人性理論》(下) 
至於「為萬世開太平」,在四者之中最為困難,
因為「為萬世開太平」一定是從改革政治經濟社會制度著手,
是一種「制度布施」,需要高手或者集體智慧才有可能執行,
而高手們必須具備政治思考和手腕的能力,
需要具備哲學、科學、社會學、心理學的訓練,
需要深入研究經濟、人類的宗教和神聖的宗教精神,
甚至需要從根源開始深入思考甚麼是真正的大愛和大悲心,

因為資本主義中的經濟和宗教往往是「制度布施」的最大阻力。
It  is  great  folly  to  wish  to  be  wise  all  alone.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There  is  no  better  proof  of  a  man’s  being
truly  good  than  his  desiring  to  be  constantly
under  the  observation  of  good  men.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當我們看到問題時,其實只是第一步,
思考問題的根源是第二步,
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及作出實驗嘗試是第三步。
筆者認為問題的根源有三:
1.   真知識份子太少,
      半知識份子和偽知識份子充斥市場,
      成為中層傳播知識及做學問態度的中堅份子。
2.  華人地區的教育一向不重視批判思維的訓練。
3.  中層傳播知識的中國人過度重視輩份和面子,
     將之置於做學問之上。
而2.和3.互相關連。
筆者認為真知識份子如果真的重視實踐理想的話,
怎可能不運用森林思維和根源思維反覆思考執行的方法。
只有建設一個平台讓真知識份子團結起來,
才能夠產生集體智慧,才有可能改善制度,
才有可能
進行「制度布施」。
我們不能夠期望「半知識份子」團結起來,
因為他們不重視真和誠,講究面子、輩份和權力,
講究人脈關係,並且會考慮個人的潛在利益,
於是會發佈立場偏頗的言論。

他們不會花精神研究如何團結,阻力何在,及團結的方法,

寧願擁抱虛偽,既可以做騎牆派,又有機會左右逢源,
而且自負令他們的思考能力一直在退化和貶值之中,
所以即使他們團結也是非常短暫,遲早會因為內訌而導致分裂。

《財富這個概念》(四)

[朋友究竟是財富還是負資產?]
朋友究竟是財富還是負資產?
完全視乎我們所交的是怎麼樣的朋友。
一旦交上愚蠢的朋友,虛偽的朋友,諂媚的朋友,
重視面子和輩份多於重視理性的朋友,
擁抱迷信或者經不起批判的信念的朋友,
常常喜歡度橋在灰色地帶行騙的商人朋友,
不但會成為負資產,而且會不時提供負能量。
至於思考能力不足又自視為充滿愛心的朋友,
表面上提供的似乎是正能量,但一次意外足以致命。
最重要的概念其實是「朋友是會變的」,
凡是是選擇在「中性循環」裡徘徊的朋友,
由於擁抱虛偽這個普世價值,變的機會非常大,
重新評估我們的朋友,的確是人生中重要的功課。
參考:《交友的學問》(上) 《交友的學問》(下) 
[快樂和幸福]
快樂和幸福其實是不同的概念:
身體  body」感官得到的是實質感官的快樂,
我  ego」得到的是抽象的快樂,
心靈  soul」得到的是抽象的幸福。
雖然金錢買不到幸福,但金錢的確可以買到快樂!
快樂當然有程度之分:
1.  Cheerful/Pleased/Glad 愉快的
例如認識一位好人,例如冗長的會議終於結束。
2.  Delighted/Thrilled/Joyous 非常愉快的
例如碰上一位偶像,例如和多年不見的朋友重聚,
例如可以暫時放下工作,例如親人得到非凡的成就。
3.  Joyful/Ecstatic/Blissful 欣喜若狂的
例如碰上一位古代或者還在生有智慧的長者。
4.  Transcendent/Peaceful/Simple 幸福的
通過修行,追求「道/智慧」,降低物質欲望,
而達到「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境界。
追求「道/智慧」的修行者,竭力保守自己的心,
靈界通常會差遣貴人及「不淑貴人」來作正反的指導,
所以修行者每次祈禱時都是貪婪地祈求更多的智慧,
期望能夠更加接近「太初的道/智慧/神」,
這種貪婪往往都能夠如願以償。
232《財富這個概念》(四)sth better
哲學家一向關心幸福,不關心快樂
所以哲學家常常問的兩個問題就是:
How  should  we  live?
What  is  the  good  life?
幸福可以從幾種不同的角度去看:
The good life is one in which we commit ourselves
to following our hearts, doing what we most love
and most want to do in life, in which our behavior
is inspired by love, compassion, honor, and guided
by knowledge, in which we are in pursuit of truth,
wisdom and service, in which we contemplate the
beautiful things, do the useful thing, say the
courageous thing, and have it make some difference
that we have lived and lived well.
追求「道/真理/智慧」就是建設一個屬於個人「信仰」。
其中所應用的標準不一定是屬於個人的,因為有智慧的修行者,
最後都會達到同一標準,因為「道/真理/智慧」只有一個標準。
Youth  is  a  time  for  seeking  truth.  Years  ago
I  wrote  in  my  journal  that  even  if  it  destroys  you,
you  must  hold  to  the  truth.  I  knew  early  on  that
finding  truth  is  not  the  same  as  finding  happiness.
You  aspire  to  see  the  truth,  but  once  you  have
seen  it,   you  cannot  avoid  suffering.  Otherwise,
you’ve  seen  nothing  at  all.  You  are  still  hostage  to
arbitrary  conventions  set  up  by  others.  People
judge  themselves  and  others  based  on  standards
that  are  not  their  own.  In  fact,  such  standards
are  mere  wishful  thinking,   borrowed  from
public  opinion  and  common  viewpoints.
One  thing  is  judged  as  good  and  another  as  bad,
one  thing  virtuous  and  another  evil,  one  thing
true  and  another  false.  But  when  the  criteria  used  
to  arrive  at  such  judgements  are  not  your  own,
they  are  not  the  truth.  Truth  cannot  be  borrowed.
It  can  only  be  experienced  directly.
The  fruit  of  exploration,  suffering,  and
the  direct  encounter  between  one’s  own  spirit  
and  reality──the  reality  of  the  present  moment
and  the  reality  of  ten  thousand  lifetimes.
For  
each  person,  it  is  different.

And  it  is  different  today  than  it  was  yesterday.
( Thich Nhat Hanh at age 36 )
心靈的富足衍生出小愛和大愛,
但在經濟和政治制度不完善的國家,受制於制度的人,
心靈的富足不但不能帶來持久的快樂,
而是好像在心靈內打翻了五味架,確實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大愛的修行者往往醞釀出一股揮之不去,
可名其妙、至死不渝、難以填補的傷痛和空虛感,
因為快樂和幸福當然和制度密不可分。
The  way  to  happiness:
Keep  your  heart  free  from  hate,
your  mind  from  worry.
Live  simply,  expect  little,  give  much.
Scatter  sunshine,  forget  self,  think  of  others.
Try  this  for  a  week  and  you  will  be  surprised.
( Norman Vincent Peale )
Against  happiness:
Why  we  need  a  philosophy  of  failure
http://www.prospectmagazine.co.uk/philosophy/against-happiness-why-we-need-a-philosophy-of-failure
[經濟獨立是快樂和幸福的根源]
無論是「  ego」還是「心靈  soul」,經濟獨立非常重要。
經濟獨立既可以來自節源:降低個人的物質欲望,
也可以來自開流:學習謹慎的投資和策略性的投機。
經濟、政治和科技這三種制度不但息息相關,
而且它們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在全球化之下,
它們都是無形之手,是所有市民被迫要玩的遊戲。
你以為可以不去理會它們,
但它們卻滲透入你生活裡的每一個角落,
插手你的生活,控制你的自由和快樂。
在各國政府狂印鈔票這種強盜行為出現了之後,
通貨膨脹是必然的,
所以跟得上通貨膨脹的謹慎投資和策略性投機,
成為青少年在學校裡必須學習的課程。
物競天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是野獸的世界規律,
一旦未來二三十年人工智能電腦和機械人時代降臨,
很多職業都會陸續被取代,但也會產生很多新的職業,
沒有人能夠因為擁有很多物質財富而不介意自己愚蠢,
因為不但愚蠢人會被迫率先進入弱肉強食這個野獸的世界,
而且社會上大部份在上智和下愚之間的人,
也難以避免遭遇同樣的命運,看來人性的泯滅,
價值觀的扭曲,人類精神文明的衰落無可避免,
除非我們的教育制度來一個翻天覆地的改革,
轉向訓練青少年嚴謹的思考能力,減少上智和下愚之間的人。
也許愚蠢人會破壞人工智能機械人以洩心頭之憤,
而上智和下愚之間的人就會從事維修人工智能機械人的工作。
The  most  popular  labor-saving  device  in  the
coming  decades  will  be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uter  and  robots.  The  issue  is  their  price.
The  easiest  way  to  get  one,  though,  is  either
being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  mouth,
by  intelligent  and  strategic  investment,  by  luck
in  gambling,  or  by  fortune  gained  from  a  marriage.
( Jason Ling )
所以筆者一向夢想香港出現的「中文 IB 課程」,
怎可能沒有模擬金融投資這一環!
所有投資和投機都涉及哲學和心理學。
炒股票首先要「認識自己」,然後「管理自己」,
掌握如何平衡「貪婪的情緒」和「理性的判斷」,
培養出獨立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不盲目崇拜權威,
然後發展一套穩健的戰略和大戶拗手瓜,
因為投機市場賺取的是  psychologocal  money
哲學和心理學修為不足的人難以賺取這些金錢。
賺到足夠的金錢才可以無後顧之憂,才能夠享受閑,
才能夠講理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包括修行在內。
中文 IB 課程」,
不單只是訓練青少年對自己有起碼的認識,
訓練偏才的青少年懂得尊敬通才,
以免將來的社會歧視通才,影響到人類精神文明的進步,
但這個課程依然需要訓練具備只少一種偏才能力的通才,
因為通才也需要謀生。
資訊爆炸,知識爆炸,但思考能力和理財能力貧乏,
是現代大部份青少年的特徵。
人要改變命運,不能夠單靠知識,而是靠健康的體魄,
靠運用知識的能力,靠優秀的思考能力和理財能力。
可惜當一個城市衰落之後,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往往會率先移民。
參考:《 閑 (閒) 》 
《人性理論》(上) 《人性理論》(中) 《人性理論》(下) 
一個人必須經濟獨立,無後顧之憂,不怕中年失業之後,
才有可能出現物質方面的知足,才有可能去修行,
才有可能享受感官的快樂,包括:
1.  置身在大自然界中感覺和諧,
2.  吃喝玩樂,
3.  聽音樂,看表演
4.  愉快的性行為,及生兒育女。
從森林思維的角度來看,幸福來自:
1.  制度:置身在優秀社會中感覺精神鬆弛和平安,
2.  團隊:置身在優秀的朋友和合作伙伴之中,
3.  不知足:精神方面非常不知足,不停地追求智慧,
4.  創意和創造:藝術、寫作。
金妍兒 Yuna Kim 2014 Olympic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GD3k-7NnfM
所謂「人人都有使命感」和「阿媽係女人」意思相同,
但前者是定義不清,後者則是開玩笑,
因為「  ego」的使命感和「心靈  soul」的使命感完全不同。
讓「心靈  soul」主持人生大局的人明白所謂積財富在天上,
其實就是修行,就是追求和累積智慧,亦是通往幸福的途徑,
積財富在天上:
1. 肯定和社會地位無關,
2. 肯定和「名、利、權」無關,
3. 肯定和認識自己有關,和管理自己有關,
4. 肯定和宗教精神「真、誠、愛、智慧、勇氣」有關。
從宗教精神、哲學家和一切相信輪迴的修行者的角度來看,
不能夠被人工智能電腦和機械人取代的知識和技術,
的確是今生的一種財富,
而智慧則是一種屢世不斷累積的財富。
讓「心靈  soul」主導「身體  body」日常生活中的行為,
就是佛教中「禪」的意思。
只有擁抱懷疑和批判的精神,鍥而不捨地修行,
才能夠達到佛家的正知和正見。
Poverty  of  goods  is  easily  cured;
poverty  of  soul,  impossible.
( Michel de Montaigne )
所以心靈貧乏的人需要戀棧名氣、權力和物質財富。
No  amount  of  riches  can  compensate  for
an  inner  feeling  of  poverty.
( David R. Hawkins )
The  person  who  suffers  from  inner  poverty
is  relentlessly  driven  to  accumulate
on  the  material  level.
( David R. Hawkins )
讓「心靈  soul」主持人生大局的人必然徘徊在善性循環中,
由於追求智慧和個人理想,由於努力以赴去蕪存菁,
所以一定屬於「只是追求完美派」,
所以必須學習擁抱孤獨,因為願意追求「道/智慧」,
願意屢世都徘徊在善性循環中人數稀少,有奴鳳毛麟角。
參考:
《如何衡量智慧的價值?》
《愛、智慧、運氣、逃避、快樂》
《終身學習。老騏伏櫪》

《財富這個概念》(三)

最後,讓我們來探究一下「心靈  soul」的財富。
心靈  soul」的財富,和哲學上的「生命質素」有關,
英文可以稱為  achieving  personal  fulfillment
或者  achieving  personal  actualization  of  potential,
而一個人的「生命質素」就直接影響到他的「生活質素」。
 ego」和「心靈  soul」都重視「身體  body」的健康,
都照顧「身體  body」的健康,休息和身心平衡 replenishment
心靈當然也需要和同道中人交流、需要吃喝玩樂、聽音樂、閱讀,
包括從自私自利出發的宗教精神真、誠、愛、智慧、勇氣」,
包括從公眾利益出發的「物質布施」和「智慧布施」。
修行圓滿者明白「醫生難醫命終之人,佛陀難渡無緣的眾生」,
但本著愚公移山的精神,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會追求「制度布施」,改變自己能力範疇內可以改變的制度。
一旦權力夠大,甚至會嘗試改變整個社會的制度,
令社會的意識形態走向善性循環,
甚至開創一個能夠令監管制度正常運作的平台,
讓制度可薪火相傳,可持續改善,可持續發展,為萬世開太平。
從「心靈  soul」的角度來看,在制度不完善的國家,
一個人必須擁有最起碼的「物質財富」,
才可以照顧「身體  body」的健康和安全,
如果希望無後顧之憂,有更多的時間在家修行及布施,
就需要更多的「物質財富」,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Not  what  we  have,  but  what  we  enjoy,
constitutes  our  abundance.
( Epicurus )
當擁有最起碼的「物質財富」之後,
心靈  soul」追求的財富就是智慧!
但追求智慧非常困難,因為智慧不但是抽象的,
而且智慧必然和神聖有關,和宗教精神有關,
所以任何欠缺抽象思維的人只能夠對智慧望穿秋水,望門興嘆。
追求智慧,必須擁抱懷疑和鍥而不捨的批判精神,
並且接受嚴謹和苛刻的思考訓練,包括森林思維和根源思維。
1. 智慧和前生有關,往往在某一個前生碰上覺醒的機會,
決定開始修行之後,不斷內省和自我批判,慢慢累積而產生。
所以覺醒之後還需要屢世矢志不移,不斷努力地修行,
智慧才可以越積越多,才足以應付人生中絕大部份的起伏,
就好像某方面的天才,例如音樂天才、藝術天才和數學天才一樣,
亦是來自屢世在這方面的努力。

2. 每一生人享用智慧之前必須回歸心靈,接通前生,
然後經歷「認識自己」,「管理自己」和「創造自己」三個階段。
「認識自己」和「管理自己」就是內省和自我批判,去蕪存菁,
而「創造自己」就是享用及累積「心靈  soul」的財富。
參考:《生命的意義》(一) 《認識自己》 《管理自己》 《創造自己》 
3. 讓「心靈  soul」主持人生大局的人,物質欲望可以非常低。
因為他們明白「需要need 和「想要want 的分別,
所以只需要擁有足夠生活的金錢和物質,
對擁有的物質懂得知足、珍惜和感恩,對物質的得失保持平常心。
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論語。雍也》
I’m  called  the  poorest  president,  but  I  don’t
feel  poor.  Poor  people  are  those  who  only
work  to  try  to  keep  an  expensive  lifestyle,
and  always  want  more  and  more.
( Jose Mujica, former president of Uruguay )
4. 智慧有如物理學裡「能量」的概念。
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會出現極度懸殊的情況,
和物質及金錢財富的貧富懸殊概念完全相同。
人的智慧,有時在處理別人的事上,往往無能為力,愛莫能助,
所以不應高估智慧的力量;當然,亦不必低估智慧的力量,
當我們盡了人事之後,成敗不必放在心上,應該聽天由命。
參考:《知足、感恩、珍惜》 
5. 智慧具備物理學上「臨界點threshold 的概念。
當低過某個「臨界點」或者缺少某些條件時,
例如和投胎環境及業力有關的身體的健康和壽命的長短,
如果兩者都欠佳的話,財富的享用時間就會非常短暫。
即使兩者都及格,如果不堅持保守自己的心,
沒有努力去蕪存菁,讓一個有如病毒的錯誤概念入侵,
就會功虧一簣,被迫在「中性循環」中徘徊,
下一生人需要重新學習。
老子教導我們「禍福相倚伏」,熟悉紫微斗數的讀者,
就會明白凡庚年生人,太陽化祿,天同化忌,
太陽化祿提供了修行的先天條件,
而天同化忌就代表這一生人放棄修行,
選擇所以下一生人要從新開始。
除此之外,上天非常公平,
凡是遇上庚干流年,每個人都會有覺醒和修行的機會。
6. 修行者明白智慧之無窮和生命的無常,
除了堅持在「善性循環」中徘徊之外,會異常珍惜生命,
珍惜光陰,追求智慧,不會浪費時間在無意義的事情之上。
所以修行者對人不一定謙虛,只會對同道中人謙虛,
但對智慧和真理則非常謙卑,而且非常貪婪,
所以不但會從個人的經經歷中學習,累積智慧,
更加會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盡可能節省時間。
7. 智慧有如竹,要一節一節地增添,而且要有節氣,
可惜世間上追求智慧的人並不多,有節氣的人並不多,
因為大部份人屢世都選擇在「中性循環」中徘徊,
部份人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部份人放鬆道德要求,認為不切實際,
部份人懶於思考,輕視智慧的實用價值,
部份人重視物質,重視聰明,重視在灰色地帶度橋行騙,
他們的收穫是自我感覺良好,生活非常快樂,
從而失去了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緊迫感,
在碌碌無為當中錯過所有的修行機會。
部份人甚至選擇助紂為虐,為虎作倀,
毫不介意墮落到下一世人難以擺脫的「惡性循環」之中,。
8. 智慧來自修行及努力建設屬於個人的信仰。
經過艱苦建設的信仰,從來都不會動搖,
只有未經大腦謹慎思考就已經接受的信念,
才會輕易動搖,而且非常恐懼被人動搖,
所以不懂得思考的人傾向於堅持信念,並且拒絕批判。
如果基督徒想將信念變成信仰,
就必須擁抱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並且接受嚴謹和苛刻的思考訓練,
因為「太初的道」需要累積智慧來跟隨,
而且必須拒絕虛偽才能夠保守自己的心。
換言之,宗教精神 [真、誠、愛、智慧] 不能夠斬件接受,
要明白上天堂的門是窄的,進去的人非常非常非常少。
Men  become  civilized,
not  in  proportion  to  their  willingness  to  believe,
but  in  proportion  to  their  readiness  to  doubt.
( H. L. Mencken )
由於追求智慧和個人的理想,並且努建設個人的信仰,
讓「心靈  soul」主持人生大局的人,
必然選擇在「善性循環」中徘徊,努力以赴去蕪存菁,
所以一定屬於「只是追求完美派」,
所以必須學習擁抱孤獨,因為願意追求「道/智慧/神」,
願意屢世都徘徊在善性循環中人數稀少,有奴鳳毛麟角。
In  the  depths  of  winter,  I  finally  learned  that
within  me  there  lay  an  invincible  summer.
( Albert Camus )
9. 修行者寧可窮也不能愚蠢,當然不會和愚蠢人為友。
朋友既可以是一種財富,也可以成為負資產。
真誠、善良或者有智慧的朋友是一種財富,
虛偽、愚蠢或者放棄人格的朋友,分分鐘會成為負資產。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智者聰,近愚者蠢,
一旦和愚蠢人做了朋友,就不要埋怨自己變得越來越愚蠢,
所以有朋自遠方來,既可以不亦樂乎,亦可以不亦落乎。

Sometimes  our  stuff  and  relationships  end  up
owning  us,  including  certain  friends,  and  even
husbands  and  wives,  and  gets  in  the  way  of
all  the  good  stuff  and  people  in  life.
( Jason Ling )
參考:《交友的學問》(上) 《交友的學問》(下) 
筆者認為世界上和「智慧、遺傳及業力」有關的奢侈品
大約有十八種,不妨問一問自己擁有其中幾多種?
1. 和身體及業力有關的三種:
背包走天下的健康。
有病得懂醫者,或者有病得藥。
年老時死得快,死得舒服。
2. 和環境及業力有關的四種:
愉悅和舒心,自由的創業環境。
享用無污染的食物、水源、空氣。
擁有一顆不老的童心。
中年就已經能夠經濟獨立。
美好的心情,安穩與平和的睡眠
3. 和遺傳及修行有關的一種:

超乎常人的優秀品味。
4. 和教育及遺傳有關的兩種:
開放的心態與寬廣的胸襟。
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學的能力。
5. 和心靈及修行有關的四種:
保守自己的心,保守自己的人格。
不斷在增添的智慧。
人生中至少有一知己。
生生不息,不斷努力修訂和建設的信仰。

享有擁抱孤獨的自由,有屬於自己的空間與時間。
牽手一個教會你愛與被愛的人。
點燃他人希望的智慧和精神特質。
Being  born  may  be  great,
being  born  into  a  good  family  is  better,
being  born  into  a  good  country  is  much  better,
but  living  a  meaningful  life
in  whatever  situation  is  the  best.
However,  to  die  well  is  beyond  perfect.

《香港的正義感人士》

筆者一向重視思考,凡是和思考有關的新聞,
不論古今中外,只要能力可及,都有興趣研究,
並且在小組中作出批判,從不怕批判會招怨。
參考:《為何我們應該擁護毛澤東和希特勒》 
從歷年來的六四悼念晚會,七一大遊行,
到2017年的劉曉波不幸逝世,
筆者都注意到一個古怪的現象,

就是香港不少有正義感的人士,
不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崗位上保護香港,
而去關心大陸發生的一切不公義事情。
關於這個現象,筆者提出了五個的問題:
是否香港有正義感的人士
1.  認同血濃於水的意識?
2.  覺得應該放棄「由親及疏」的價值?
3.  採取了一種聲東擊西的戰略?
4.  相信建設民主中國是香港的唯一出路?
5.  認為香港已經是「泥菩薩過江」,
      根本沒有能力保護自己,不如及早放棄?
6.  認為有正義感的人不需要有博奕的能力?
7.  認為有正義感的人不需要有智慧?
8.  認為有正義感的人不妨避重就輕?

參考:《又到六四》(上) 《又到六四》(下) 
劉曉波生於1955乙未年十一月十五日,
卒於2017丁酉年六月[丁未]二十日[辛丑]丁酉時,
因為肝癌惡化病逝,在共產黨政權下只享年六十三歲,
並且成為一位永遠無法領獎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由於筆者對人性有少許認識,
所以心中就有這個尖銳的問題想問:
如今劉曉波不幸逝世,
有正義感的人士除了穿上黑衣,沉痛哀悼,
追封劉曉波為民主烈士,為中國的良知,
說一聲 RIP 和一路好走,及向神祈禱之外,
會否守一星期之喪?一個月之喪?甚至三年之喪?

是否應該放棄香港,立即回大陸投入革命?
還是將一切交託給神,自己回歸以往的生活?
就好像以往所有的遊行一樣,
口號喊過之後,憤怒的情緒發洩完之後,
就立即忘記,回歸平淡而實在的生活,一切照舊。

香港人從來都不明白,用遊行人數來表達公義,
其實就好像用人數來決定真理一樣,雖然會有小用,
但都是沒有大用的愚昧行為,

在拿箸槍桿子的極權者及他的奴才眼中,都不值一哂,
不知最後是否會迫自己走上革命的路途?

如果不想流血,
真知識份子為何不集中精神建設一個「批判平台」?
是否因為大部份自視為知識份子的香港人,
只懂得對人謙虛,還未懂得對真理謙卑?
只懂得個別批判社會狀況,還未懂得如何團結?
只懂得個人進修增值,還未懂得甚麼叫做凝聚集體智慧?

參考:《人性理論》(上) 《人性理論》(中) 《人性理論》(下) 
筆者的 facebook 網友中,不乏有正義感的人士,
可惜由於香港教育界數十年來在「生命教育」和
批判思維及獨立思考能力」兩方面,都非常失敗,
所以他們大部份都比較輕視理性,
而且由於欠缺嚴謹的思考訓練而致思考能力不足,

不喜歡冷靜思考,不重視如是觀,
其中在社會上有點成功者更有點自負、
懂得對人謙虛,但不懂得對真理謙卑,
不懂得需要內省和自我批判,
又不繼續努力學習,晝夜思想,
其中自以為是教徒的人又忘記和虛偽割蓆,
完全劃清界線,結果靈界並沒有站在他們那一方,
筆者稱這種正義感為「盲目的正義感」,
結果這些有正義感的人士只能夠接受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部份有正義感的人士,
認為同情劉曉波的人應該放下理性思考,

不明白對付安於無恥的共產黨,十目所視,千夫所指,
再加上百多位中外名人聯署都是沒有用的;
不明白在政治上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利益盤算,
不會將抽象和神聖的價值置諸經濟利益之上。
這種無知,就好像劉曉波認為自己沒有敵人,沒有仇恨,
就自我感覺良好,不明白黨卻認為他是敵人,黨仇恨他,
結果劉曉波成為一位思考力不足,讀聖經讀得不夠透徹,
但非常有勇氣,以經不起批判的信念支持螳臂擋車之勇,
企圖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醜惡無恥的黨,
並且仿傚耶穌基督背負十字架的基督徒,
奈何自古以來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結果劉曉波得嘗所願,求仁得仁,
用基督的大愛做了非常愚蠢的事,成為不必要的殉道者。
「一個殉難者的出現就會徹底改變一個民族的靈魂,
    提升人的精神品質。」(劉曉波)
陶傑先生反思文化大革命,明白中國人的質素低劣,
但劉曉波不知道是無知抑或是一廂情願地故作不知。
劉曉波的大愛究竟是化解了仇恨還是增添了仇恨?
這點牽涉到哲學上的「去蕪存菁及歧視和尊重」的課題。

為何對中國民主自由事業貢獻非常大的蔣經國總統,
與世長辭之後香港人不悼念他,是因為他是權二代嗎?
為何香港人重視劉曉波之死多於重視李旺陽之死?

是因為諾貝爾和平獎嗎?那豈不是勢利的意識形態?
不要忘記,屠殺中東平民,
製造難民逃亡潮的前美國總統奧巴瑪,
也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也不要忘記,劉曉波接受美國民主基金的支持。

如果問到劉曉波留給香港人的政治遺產是甚麼?
筆者認為劉曉波值得我們敬佩的地方,
當然不是他的思考能力,
不是他還未建設好的信仰,不是他經不起批判的信念,

而是他拒絕了虛偽這個雅俗共賞的普世價值!
民主派人士當然不會放過悼念劉曉波而得到的政治利益,
包括一向擅長的燭光晚會籌款活動。


還有一點筆者覺得非常奇怪,就是有一些有正義感的人士,
拒絕討論和批判自己居住地方的政治和社會問題,
卻去討論和批判鄰近地方的政治和社會問題,
包括台灣、星架坡、馬來西亞和中國大陸。
也許他們認為如此一來,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就有了保障,
但自從有了「洗頭艇事件」之後,這個保障就消失了。
參考:
《為何要學習批判思維》
《思考、森林思維、根源思維》(一)
《思考、森林思維、根源思維》(二)
《思考、森林思維、根源思維》(三)
《思考、森林思維、根源思維》(四)
單憑這些讓個人的情緒主宰理性,
缺乏嚴謹思考能力訓練的有正義感人士,一定成不了事。
問題是有正義感已經不容易,要求有正義感兼有思考能力,
在以往失敗教育的歷史背景之下,未免有點過份,
而且進天國的門畢竟是窄的,需要屢世矢志不移的修行,

所以筆者不忍指責,保持了「必要的沉默」。
參考:《必要的沉默》 《良好的人際關係》 《歧視和尊重》 
由於這個現象除了涉及教育的問題之外,
還涉及哲學及心理學中的「認識自己」和「管理自己」,
似乎香港傳媒有必要做一個關於這個現象的調查報導。
問題是會有多少人願意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
這種調查報導會否以失敗告終?
參考:《認識自己》 《管理自己》 《創造自己》 
What  we  allow,  is  what  will  continue.
When  is  the  time  none  of  us  can  afford
to  remain  seated  or  silent?
劉曉波病逝給予香港人的訊息是:
1.  永遠不要相信共產黨和它的奴才。
2.  永遠不要相信共產黨會支持民主。
3.  建設民主中國是劉曉波個人的愚昧。
4.  名氣一向是煩惱和被迫害的來源之一。
5.  當香港法律對共產黨有利時就依法辦事。
6.  當香港法律對共產黨不利時就提出釋法。
7.  用基督教的大愛來應付共產黨是自取其辱。
8.  面對拿著槍桿子的無恥之徒,聲援是沒有用的。
9.  當香港在共產黨奴才手中慢慢沉淪了,
雖然好像是共產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但共產黨依然可以生存。
所以劉曉波長期以來所堅持的原則,
甚麼值得發揚光大,甚麼必須放棄,
是懂得去蕪存菁的知識份子必須批判和考慮的課題。

筆者認為,世界上任何國家,
如果認為民主就是讓人數來決定真理,

如果不能夠建設一個控制人類貪婪的制度,
如果國家的意識形態只重視團隊精神,
但並不同時尊重孤獨的精神,
如果國家裡的人民只有迷信和信念而沒有信仰,
如果國家不懂得鼓勵人民用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建設屬於個人的信仰,
如果國家的意識形態擁抱虛偽這個雅俗共賞的普世價值,
那麼經濟發展一定不能夠帶來精神文明的進步。
To  learn  who  rules  over  you,  simply  find
out  who  you  are  not  allowed  to  criticize.
( Voltaire )
共產黨在掌握人性弱點方面是高手,
他們願意根據權力的大小來分贓,算是公平,
他們懂得原諒自己,
完全忘記、改寫或者包容背後曾經犯下的罪行,
又懂得活在當下,不介意污染環境,罔顧下一代的利益,
努力向前發展經濟,所以執政地位穩固,
共產黨為何需要走民主的路線?
共產黨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影響力非常恐懼,
可以說西方頒給劉曉波這個獎間接害死了劉曉波。
劉曉波死後,中國正在面臨來自國際社會的猛烈批評,
但共產黨從來都不介意無恥,而且虛偽一向是普世價值,
雙重標準亦一向是全球資本主義擁抱的做事方式,
道德敗絮其中的國家,根本沒有能力對抗共產黨。
除此之外,

西方人可能未夠智慧明白經濟發展和民主沒有必然的關係,
所以引誘共產黨走資本主義路線是極為愚蠢的一步,
既犧牲了無數中國人的利益,也犧牲了香港人的利益。
China  enjoyed  international  respect  because  of
Capitalism  and  Capitalism’s  wife,  Hypocrisy.
( Jason Ling )
Vaguely-defined  democracy  has  never  been  a
universal  aspiration.  True  democracy  must  give
first  priority  to  critical  reasoning,  and  not
to  the  number  of  powerful  people  supporting
a  certain  selfish  opinion.
( Jason Ling )
存菁就必須去蕪,擇善除了必須固執之外,還必須歧視惡,
凡是選擇做騎牆派的的人,必然擁抱虛偽,最後必然騎虎難下。
我們開始關切諾貝爾的思考能力,所以我們想問一問:
「為何諾貝爾沒有設立一個政棍無恥獎?
    沒有獎金,只有一張可以向同道中人炫耀的證書?」
也許我們還可以享用一點剩餘的樂觀
就是共產黨這次不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而且免費得到柒出國際的宣傳,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的確是一帶一露,賺盡了。
很多恩愛夫妻都會前後腳離世,
如果數年之後,劉霞跟著劉曉波走了,
共產黨就是搬起兩塊石頭來砸自己的腳。
根據共產黨一向處事的霸氣和愚蠢手法,
共產黨應該會禁止舉辦劉曉波的追思會,
亦不會讓劉曉波留下墓碑,讓後人景仰,
亦不會讓劉霞出國,說他們的壞話。
劉曉波的葬禮的確展視共產黨社會主義制度,
在控制傳媒及強迫家屬接受兩方面的優越性。

Massimo  Pigliucci
The  philosophy  of  Stoicism

《財富這個概念》(二)

筆者再用「我 I 的三元概念」來分析財富這個概念,
繼續談「   ego」的財富。
1. 「   ego重視的財富有五種。
 物質財富,包括土地、房產、交通工具、行頭、奴隸。
 非物質財富,包括「名、利、權」,
包括一切可以表達宣揚「名、利、權」的吃喝玩樂。
 非物質財富,包括利用宗教,將道德置諸利益之下,
和擁抱虛偽的宗教人士同流合污。
 非物質財富,包括在法律不完善的時空鑽空子,
在灰色地帶度橋的聰明,甚至鉤結惡人壞人同流合污。
  非物質財富,用語言偽術來解釋惡行的能力。
表面上看來似乎「  ego」重視非物質財富多於重視物質財富,
但其實「  ego」重視的非物質財富,
都是以能夠轉換成物質財富為依歸。
參考:《金錢的好處》(一) 《金錢的好處》(二)
《金錢的好處》(三) 《金錢的好處》(四) 《金錢的好處》(五)
雖然「  ego」和「心靈  soul」都重視思考,
但前者傾向於度橋,以追求個人利益和物質為依歸,
而後者傾向於思考,以追求公眾利益和智慧為依歸。
部份被傳統文化洗了腦的「  ego」,
往往會在成功之後會發財立品,金盆洗手,樂於做善事,
誤以為可以扯平以往所做的一切惡行。
參考:《扯平的思維。論斷。歷史》
 ego」追求的是快樂,是自大的快樂,
是從和差過自己的人比較中而產生的快樂,
是從自私自利出發的一切「自我感覺良好」。
由於讓「  ego」主持人生大局的人還未覺醒,
為了要鼓勵自己在成功的梯階不斷努力地向上爬,
所以凡是上流社會流行的東西他們都會捧場,
包括一些根本不應浪費時間去聽的冗長古典音樂,
包括購入一些沒有人清楚是究竟在說甚麼的藝術品。
 ego」的快樂往往是從和別人比較中產生,
正所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所以「  ego」的快樂的來源就是:
 炫耀物質財富。
 炫耀非物質財富中的「名、利、權」。
 正所謂「有錢人相輕,自古已然」,
但「  ego」的快樂和不快樂其實可以自己控制。
聰明的那些,會用比上不足來鼓勵自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愚蠢的那些,會用比上不足來令自己不快樂,
承擔比上永遠不足的痛苦,承擔自卑和不滿的精神壓力,
更加要承擔失去這些東西的恐懼。
 聰明的那些,會堅守比下有餘的意識形態,
向比下有餘的同道中人展示、炫耀物質和非物質財富。
至少在失去部份東西時,會懂得計算自己還剩下多少,
然後好好保護那些剩下的東西。
況且比下有餘時,總會發現有人比自己更愚蠢和更虛偽。
勵志者教導我們:人可以平庸,但一定要快樂。
自大的人何嘗沒有同道中人?何嘗不會有好心情?
何嘗不會熱愛生命?何嘗不會向前看?何嘗不會快樂?
何嘗不會自我感覺良好?何嘗不會重視身體健康?
愚蠢的人何嘗沒有同道中人?何嘗不會有好心情?
何嘗不會熱愛生命?何嘗不會向前看?何嘗不會快樂?
何嘗不會自我感覺良好?何嘗不會重視身體健康?
無恥的人何嘗沒有同道中人?何嘗不會有好心情?
何嘗不會熱愛生命?何嘗不會向前看?何嘗不會快樂?
何嘗不會自我感覺良好?何嘗不會重視身體健康?
如果背後有槍桿子支撐,何嘗不會比一般人堅韌?
快樂可以是「身體  body」和「  ego」合作而產生的快樂,
它有六個特徵:
1.  快樂源於慾望。
2.  慾望得到滿足就會快樂。
3.  一定包括滿足身體慾望的吃喝玩樂和性行為。
4.  慾望得不到滿足就會覺得不爽,甚至痛苦。
5.  慾望得到滿足之後,慾望可能會膨脹。
6.  有一些慾望會上癮,一旦上癮就出現苦樂參半的現象,
而且覺得好像失去了自主能力。
Nothing  is  enough  for  the  man
to  whom  enough  is  too  little.
( Epicurus )
Ambition  is  not  a  vice  of  little  people.
( Michel de Montaigne )
一個人真正需要的東西其實很少,
但當一個人置身於病態的資本主義社會中,
和別人比較之下,欲望就會不斷地膨脹,
大部份人「
想要want 的東西越來越多,
小部份人想要的東西甚至好像一個無底深淵,

遠遠超過他們實際所「需要need 的東西,
又讓他們覺得凡是自己目前得不到的東西,
一定是好的,而且出現兩種似是矛盾的心態:
不是覺得得不到的東西越來越好,
就是覺得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
Poverty  wants  some,  luxury  many,
and  avarice  all  things.
( Lucius Annaeus Seneca )
To  want  is  to  have  a  weakness.
( Margaret Atwood, The Handmaid’s Tale )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儉者貧而有餘?」
《菜根譚》(洪應明)
To  be  content  with  little  is  hard;
to  be  content  with  much,  impossible.
( Marie von Ebner-Eschenbach )
The  world  has  enough  for  everyone’s  need,
but  not  enough  for  everyone’s  greed.
( Mahatma Gandhi )
[三個循環]
如果再用筆者「三個循環」的理論,可以說得玄一點,
  ego」可能屢世都在「中性循環」裡徘徊,
自成年開始就活得渾渾噩噩,不知道自己為甚麼爭奪,
不知道自己為甚麼要比較,不知道自己為甚麼有精神壓力,
為甚麼會恐懼,為甚麼會痛苦,直到嚥下最後那一口氣的一剎那。
家境貧困,年少坎坷,往往是「  ego」的最佳藉口,
證明那些相信「千金難買少年窮」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道理。
西方人比較謹慎,明白少年家境貧困,
既可以選擇在「中性循環」裡徘徊,亦可以選擇墮落至「惡性循環」。
所以會加上一個字:sometimes
讓「  ego」主持人生大局的人,通常徘徊在中性循環之中,
好處是容易交朋友,因為在中性循環中的人佔了絕大多數。
然而未來的人工智能電腦和機械人的時代,
極有可能是  two  decades  of  uncertainty
因為貧富懸殊和弱肉強食的現象會越來越劇烈。
不少在「中性循環」裡徘徊,
又過度重視物質財富的「  ego」,極有可能把心一橫,
選擇做壞事或者出賣朋友,走向「惡性循環」之中,
從政者容易貪污,為官者容易以私害公,對苛政蕭規曹隨,
從商者容易誇張失實,欺騙顧客,賣假貨,
令公司永遠在「營孽」中運作。
越是平庸和有暴力的「  ego」,
越容易作出墮落至「惡性循環」這個抉擇,
在極權的國家為虎作倀、助紂為虐,製造人間地獄。
共產黨執政時期的文化大革命,就是製造人間地獄。
所以「  ego」的快樂有正當和邪惡之分。
正當的快樂例如
1.  一切以勝負為目標的競賽,
包括智力比賽和國際體育競技,
獲勝就是快樂,輸掉就是痛苦,禍福相倚伏之故。
贏了一場比賽,雖然身體可能會有點痛楚,
甚至造成長遠的傷患,但「我 ego」覺得快樂。
2.  事業從人生谷底中反彈。
3.  男性健身,女性化妝,目的是吸引異性。
4.  和炫耀擠進中產階層有關的,
例如出外旅遊,包括瘋狂吃喝玩樂及購物,
香港美其名曰「充電」,
所以拍照給親友欣賞,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5.  和上流社會炫富有關的,
例如購置豪華轎車或跑車,購置豪華遊艇出海度周末。
不道德及邪惡的快樂,例如
1.  在灰色地帶行騙之後過著悠閒的生活,
2.  以權謀私,賺到盤滿砵滿。
從「邪惡 ego 的快樂」角度來看,
快樂是由於自己做了壞事,增加了自己的自由度,
得到快樂,卻讓別人來承擔責任,承擔痛苦,
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幸災樂禍,別人的痛苦之上。
3.  刻意說謊,竟然有三萬人相信,肯定樂不可支。
4.  呼籲成立「團結壞人基金」,竟然一呼百應,超額完成。
怪不得聖經馬太福音第五章說:
「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
    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神畢竟是公平的!
除此之外,統治者對「  ego」的熟識程度,
其實和維持社會穩定和諧,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維持社會穩定和諧,控制群眾,是一個社會的「軟實力」,
然而不懂得「軟實力」為何物的統治者,必然弄巧成拙。
軟實力一向有三道板斧:經濟、法律、教育,
而三者既可以是合情合理,亦可以是弄虛做假。
上樑不正的樑上君子,會以為狂印鈔票的經濟也是經濟,
不公平的法律也是法律,洗腦的教育也是教育,
結果他們的維穩機構「驚民亂」只好改名為「驚民不亂」,
最後要依靠槍桿子這種「硬實力」來維持社會表面上穩定和諧。

《財富這個概念》(一)

財富這個概念一向是哲學中重大的課題
因為財富關係到一個人的快樂和幸福,
當一個人對財富的概念不清時,就會影響到他的快樂和幸福!
一旦他有機會覺醒,對財富的概念變得清晰,
他的人生就會徹底地改變。
In  The  Republic,  Plato  imagines  human  beings
chained  for  the  duration  of  their  lives  in  an
underground  cave,  knowing  nothing  but  darkness.
Their  gaze  is  confined  to  the  cave  wall,
upon  which  shadows  of  the  world  are  thrown.
They  believe  these  flickering  shadows  are  reality.
If,  Plato  writes,  one  of  these  prisoners  is  freed
and  brought  into  the  sunlight,  he  still  suffer
great  pain.  Blinded  by  the  glare,  he  is  unable
to  seeing  anything  and  longs  for  the  familiar
darkness.  But  eventually  his  eyes  adjust  to  the
light.  The  illusion  of  the  tiny  shadows  is
obliterated.  He  confronts  the  immensity,  chaos,
and  confusion  of  reality.  The  world  is  no  longer
drawn  in  simple  silhouettes.  But  he  is  despised
when  he  returns  to  the  cave.  He  is  unable  to  see
in  the  dark  as  he  used  to.  Those  who  never  left
the  cave  ridicule  him  and  swear  never  to  go  into
the  light  lest  they  be  blinded  as  well.
( Chris Hedges, Empire of Illusion:
The End of Literacy and the Triumph of Spectacle )
參考:
《思考和概念架構》 《門檻這個概念》(上) 《門檻這個概念》(下)
《生命教育這個概念》(一) 《生命教育這個概念》(二)
《生命教育這個概念》(三) 《生命教育這個概念》(四)
《好人這個概念》(上) 《好人這個概念》(中) 《好人這個概念》(下)
[財富是甚麼?]
如何我們對財富的概念模糊不清,
我們就不會懂得如何保護和增添自己的財富。
大體而言,財富可以分成物質財富非物質財富兩大類,

而非物質財富又可以再分為三類,所以共有四大類:
1.  物質財富  Economic  capital
物質財富最容易理解:
凡是一般情況之下很容易轉換成所需要的東西的物質,
都屬於我們的物質財富,
包括金錢、土地、物業、資源、股票、生財工具…等等。
大部份人的物質財富都是靠累積,所以節儉才會被稱為美德。
莎士比亞曾說:「節儉是窮人的財富,富人的智慧」。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警世通言。卷二十五》
參考:《金錢的好處》(一) 《金錢的好處》(二) 
《金錢的好處》(三) 《金錢的好處》(四) 《金錢的好處》(五) 
關於物質財富,最重要的認知就是物質財富是身外物,
由於各種天災、人禍、運氣、業力、人際關係等等抽象的因素,
物質財富的大部份,甚至全部,都有可能一夜之間完全喪失。
如果政府狂印鈔票,金錢的價值就會變質,因為購買力下降。
由於物質財富有可能或者甚至毀於一旦,
這個因素結果產生了四種截然不同的選擇:
其一是將物質財富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和領域,並且替物質財富購買保險;
其二是在富貴時享盡富貴,因為明白物質財富和生命一樣無常;
其三是改變方向,追求非物質財富,尤其是智慧和人格;
其四是修行,放下物質財富,追求非物質財富,而且奉行「物質布施」。
I  did  not  care  for  the  things  that  most  people  care
about──making  money,  having  a  comfortable  home,
high  military  or  civil  rank,  and  all  the  other  activities,
political  appointments,  secret  societies,  party
organizations,  which  go  on  in  our  city…I  set  myself
to  do  you──each  one  of  you,  individually  and  in  private
──what  I  hold  to  be  the  greatest  possible  service.
I  tried  to  persuade  each  one  of  you  to  concern  himself
less  with  what  he  has  than  with  what  he  is,  so  as  to
render  himself  as  excellent  and  as  rational  as  possible.
( Socrates )
物質財富當然重要,因為欠缺了足夠的物質財富,
智者就難以選擇脫離世俗的道路,去活出自己的理想。
然而懂得對物質財富知足,懂得過平淡寧靜的生活,
對智者同樣重要,因為智者追求的是「道/真理/智慧」。

When  you  stop  living  for  luxuries,
you  understand  the  real  meaning  of  life.
( Abdul Sattar Edhi )
2.  健康及壽命財富  Health  Capital
Robert  Waldinge
What  makes  a  good  life?
Lessons  from  the  longest  study  on  happines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KkKuTCFvzI
可能由於沒有一流的哲學家參與,
上面這個演說至少犯了六個嚴重的毛病:
1. 忽略了孤獨的價值。
2. 誇張了長壽的價值。
3. 忽略了生命意義的影響。
4. 忽略了大難不死的教育價值。
5. 沒有分辨好人和一般人之間的人際關係。
6. 忘記了研究百分之十的最優秀人類,
和研究大部份人類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研究。
下面這個演說補充了上述的第3.和第4.點。
B J  Miller
What  really  matters  at  the  end  of  lif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pbSsILLh28
下面這個演說補充了上述的第3.第4.和第6.點。
Dan  Gilbert
The  surprising  science  of  happines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q1dgn_C0AU
筆者嘗試用「我 I 的三元概念」來分析財富這個概念,
這裡先談「身體  body」的財富。
參考:
《健康、青春、壽命》(上)
《健康、青春、壽命》(中)
《健康、青春、壽命》(下)
3.  知識和技術財富  Knowledge  and  Skill  Capital
參考:《知識和技術改善生活,智慧改變生命》 
4.  修行及智慧財富  Wisdom  Capital
修行及智慧財富,屬於「心靈  soul」的財富,
一般和前生有關,往往在某一個前生碰上覺醒的機會,
開始修行之後,再經歷多世矢志不移的修行,
在「善性循環」中徘徊,才可以累積到足夠的智慧,
足以應付人生中絕大部份的起伏,

並且懂得從個人及別人的經驗中學習,不斷進步。
智慧有如竹,要一節一節地增添,而且要有節氣,
可惜世間上追求智慧的人並不多,有節氣的人並不多,
因為大部份人屢世都選擇在「中性循環」中徘徊,
重視物質,輕視智慧的實用價值。
參考:《生命的意義》(一) 《知足、感恩、珍惜》 
「得智慧,得聰明的,這人便為有福。
    因為得智慧勝過得銀子,其利益強如精金,
    比珍珠 [或作紅寶石] 寶貴;
    你一切所喜愛的,都不足與比較。」
《箴言 3:13-15》
宗教人物當然會研究內在心靈質素對快樂的影響。
Matthieu  Ricard
The  habits  of  happines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bLEf4HR74E
Gen  Kelsang  Nyema
Happiness  is  all  in  your  min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nLoToJVQ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