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精神》(四)

☆   批判精神的「原始假設」一定公開
由於人類的知識和智慧永遠有限,
所以任何「思考、信仰、信念、迷信」都有一套「原始假設」,
英語可以稱為  foundation / original  assumptions
或者「公理axioms / postulates
用來解釋「原始假設」這個基礎上見到的一切現象。

「原始假設」是所有人類思考和所有學問的起步點,
是我們不再懷疑,絕對可以接受挑戰的假設。

如果沒有「原始假設」這個起步點,
人類根本沒有可能有任何可靠的知識,
因為會墮入  infinite  regress  argument  的陷阱!
然而凡是粗糙的「思考、信仰、信念、迷信」,
它們的「原始假設」未必表達清晰,
堅持的人未必願意將之公開接受各方的批判,
而且它們的「原始假設」亦未必經得起批判。
從根源開始去思考,當然亦會有一套「原始假設」,
這套「原始假設」以個人實踐或者科學實驗為基礎,
一定樂意公開,而且歡迎各方的批判。
擁抱批判精神的人,當然歡迎任何人提出另一套「原始假設」,
另一套解釋的基礎,來解釋「原始假設」以上見到的一切現象。
舉例言之,「幾何學geometry  中的「點、線、面、體」,
就是「原始假設」;
物理學中的「質量、時間、空間、能量」就是「原始假設」;
宗教精神中的「真、誠、愛、智慧」就是「原始假設」;
所有這些「原始假設」都是智者的「信仰」基礎,
所以隨時歡迎各方的挑戰。

A  definition  is  nothing  else
but  an  explication  of  the  meaning  of  a  word,
by  words  whose  meaning  is  already  known.
Hence  it  is  evident  that
every  word 
cannot  be  defined;
for  the  definition  must  consist  of  words;
and  there  could  be  no  definition,
if  there  were  not  words

previously  understood  without  definition.
( Thomas Reid, Essays on the Intellectual Powers of Man )
那麼「理性」的起步點又是甚麼?
當然不能夠脫離道德原則的考慮。
「第一,我們萬不可在自己的生存並未受威脅時,
    為了換取現實利益而犧牲道德原則。
    第二,在我們的生活勉強可過時,
    萬不可因要得到較佳報酬而犧牲他人。
    第三,當我們因生活困難
    而被迫不得不放棄若干作人的原則時,
    我們必須儘可能作『道德的抗戰』,
    把道德的領土放棄的愈少愈好;
    而且要存心待機『收復道德的失地』。」
《人生的意義》(殷海光)
筆者認為「原始假設」這個概念在西方宗教思維上非常重要,
因為如果「神」只是一個概念,
那麼宗教精神 [真、誠、愛、智慧] 就是「太初有道」中的「道」,
就是「神」的「原始假設」。
如果「神」並非只是一個概念,
那麼當有人堅稱「神創造人」的時候,
我們也應該同時追問:「那麼誰創造神?」
☆   批判精神遲早需要向內,不能只批判外界事物而不批判自己
I  know  you  won’t  believe  me,
but  the  highest  form  of  Human  Excellence
is  to  question  oneself  and  others.
( Socrates )
中國儒家最明白這個道理。
而「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更進一步的做人方法。
《自我批判、內省》(一)
《自我批判、內省》(二)
《自我批判、內省》(三)
《自我批判、自我教育》(一)
《自我批判、自我教育》(二)
《批判精神》(四)
愛智慧 [向內] → 勇 → 自我批判 → 認識自己
愛智慧 [向外] → 誠 → 勤 → 真
愛智慧 [向內及向外] → 真 → 信心 → 信仰 → 擇善固執

☆  批判精神從來都不認為人數可以決定真理
這點觸及了「一人一票方式的民主」最嚴重和致命的漏洞,
沒有批判思考能力的人一旦涉足民主,
肯定會常常出現「無奈或不得已的選擇」。
It  is  proof  of  a  base  and  low  mind
for  one  to  wish  to  think  with  the  masses  or  majority
merely  because  the  majority  is  the  majority.
Truth  does  not  change  because  it  is,  or  is  not,
believed  by  a  majority  of  the  people.
( Giordano Bruno )

《批判精神》(三)

 批判精神是一種「鍥而不捨」的思考態度
至於各式各樣的思考方法,只不過是批判思維的工具而已,
而批判思維所需要的思考工具 intellectual  skills
視乎所批判的課題而定。
只有「我的腦袋」才是伴隨一生的思考工具。

Truth  can  be  like  the  sun  or  the  moon
but  it  can  also  be  hidden  behind  a  curtain.
You  have  to  find  it  out  by  effort.
( Jason Ling )
鍥而不捨,俗語叫做「打爛沙盤問到篤」;
鍥而不捨,是因為有些真理是隱蔽的,有些真理是隱蔽的;
理性無上限,沒
有鍥而不捨的精神就難以接近真理。
Our  proud  theories  are  but  temporary  resting  places
of  the  mind  on  the  unending  road  to  knowledge.
( L. Rosenfeld )
No,  science  is  not  just  knowledge;
it  is  knowledge  working  for  its  living,
correcting  itself,  and  adding  to  itself.
( R. Calder 1955 )
  批判精神是一種「尋根究底」的思考態度
批判精神要求所有對真理熱愛的人從根源開始去思考,
而從根源開始去思考往往需要批判我們所有的假設
assumptions  and  presuppositions
All  this  worldly  wisdom  was  once
the  unamiable  heresy  of  some  wise  man.
( Henry David Thoreau, Journals, 1840 )
The  most  important  truths  are  likely  to  be  those
which….society  at  that  time  least  wants  to  hear.
( W. H. Auden )
否則我們的思考可能只是借用了別人的思考,
而自己卻從來都未曾深思和研究過就已經接受了。
一旦我們推卸培育個人思考能力的責任,並且將思考外判,
容許個人的腦袋成為了別人思想的遊樂場之後,

個人的批判思考能力就每況愈下,慢慢貶值。
所以中學裡學習幾何geometry 的時候,
每一條定理都需要每位學生從新證明一次,
是極之有道理的教學方式。
The  fatal  tendency  of  mankind
to  leave  off  thinking  about  a  thing
when 
it  is  no  longer  doubtful
is  the  cause  of  half  their  errors.
( John Stuart Mill )
Nature  does  not  seem  to  care  very  much
whether  our  ideas  are  true  or  not,
as  long  as  we  get  on  through  life  safely  enough.
And  it  is  surprising
on  what  an  enormous  amount  of  error
we  can  get  along  comfortably.
( Randolph Bourne, Youth and Life, 1913 )
儒家提出的「格物致知」,和批判思維有相同之處。
世間之物,無不有理,皆須格過。」(朱熹)
格物,是指窮究事物的道理;而所謂窮,
是指徹底、窮盡,鍥而不捨,尋根究柢的意思。
「若是窮得三兩分,便未是格物。
    須是窮盡得到十分,方是格物。」
《朱熹。朱子語類卷第十五》
  批判精神是對所有的結論「存疑」
所有的結論都是暫時性的結論,
隨時在新證據的出現之後需要重新批判。
Absolute  certainty  is  a  privilege  of
uneducated  minds — and  fanatics.
It  is,  for  scientific  folks,  an unattainable  ideal.
( C. J. Keyser )
Ah! don’t  say  you  agree  with  me.
When  people  agree  with  me,
I  always  feel  that  I  must  be  wrong.
( Oscar Wilde, 1891 )
From  a  worldly  point  of  view,
there  is  no  mistake  so  great  as
that  of  being  always  right.
( Samuel Butler )
Believe  those  who  are  seeking  the  truth.
Doubt  those  who  find  it
( Andre Gide )
在真理面前,我們明白甚麼叫做謙卑humility
The  only  wisdom  we  can  hope  to  acquire
Is  the  wisdom  of  humility :  humility  is  endless.
( T.S. Eliot )

《批判精神》(二)

  批判精神應該源於對真理的熱愛
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
就是認為批判者一定自以為站在高地之上,
──不論是甚麼高地──
批判者一定十分驕傲;
而被批判者一定是被批判者踩踏在低地之上。
其實批判者只不過是希望通過批判這種方法,
令自己能夠一步一步、慢慢地攀登高地

而這個高地,就是「真理」,
批判精神應該源於對真理的熱愛,
而不是由於受雇於人或者源於對面子的熱愛。
When  we  criticize  something,
this  is  no  arbitrary  and  impersonal  event;
it  is,  at  least  very  often,
evidence  of  vital  energies  in  us
that  are  growing  and  shedding  a  skin.
We  negate  and  must  negate  because
something  in  us  wants  to  live  and  affirm
──something  that  we  perhaps
do  not  know  or  see  as  yet.
( Friedrich Nietzsche, The gay science, 1882 )
Nothing  great  in  the  world  has  ever  been
accomplished  without  passion.
(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
討厭批判的人必然會 take  it  personal
將自己的面子、輩份和思想結合在一起,永不分離,
代表著一個頑固,不願學習,不願進步的我,
然後說批判他的思想等同「人身攻擊」。

批判 critique 這個名詞或動詞本身就已經假設了
1.  我們相信有真理
2.  尋求真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2.  我們相信批判是迫近真理的方法之一
否則何必要批判?
批判思維,需要把追求真理的熱忱,
放在一向過度重視的面子、輩份和學位之上,
並且反思西方文明中這個價值觀念:
我愛我的老師,但我更愛真理。」
喜愛面子的人會說
I  love  myself,  I  love  my  ego,
I  regard  face  as  more  important  than  truth.
I  accept  myself  because 
I  am  happy  with  what  I  am.
We  are  the  majority.
Birds  of  the  same  feather  flock  together.
We  love  and  accept  ourselves  unconditionally.
We  always  surround  ourselves  with  those 
who  appreciate  us  exactly  as  we  truly  are,
and  cherish  those  who  hold  us  up!
喜愛真理的人會說
I  love  myself,  I  love  my  soul,
I  regard  truth  as  more  important  than  face.
I  accept  myself  because 
I  am  happy  with  what  I  am.
I  am  upgrading  my  soul  everyday.
Truth  doesn’t  care  whether  we  are  the  minority.
We  like  our  honest  selves !

Those  who  cannot  understand
how  to  put  their  thoughts  on  ice
should  not  enter  into  the  heat  of  debate.
( Friedrich Nietzsche )
這世界沒有適可而止的批判精神,所以任何接受批判精神者,
必須終身學習、晝夜思想,期望能夠迫近真理。
I  still  live,  I  still  think:
I  still  have  to  live,  for  I  still  have  to  think.
( Friedrich Nietzsche )
同時亦必須明白有強權,就沒有真理。
All  things  are  subject  to  interpretation.
whichever  interpretation  prevails  at  a  given  time
is  a  function  of  power  and  not  truth.
( Friedrich Nietzsche )
所以我們發現如果一個人想在辯論中勝出,
並不是因為他有永不言敗的精神,
並不是因為他有強硬的「  ego」,
而是因為他懂得內省和自我批判,
於是能夠和真理站在同一戰線之上。
The  philosopher  is  primarily  interested
in  arriving  at  a  position  on  a  given  topic
that  is  carefully  formulated,
logically  consistent,  and  rationally  justifiable.
This  posotion  may  take  the  form  of
an  explicit  argument  or  a  well-formed  theory.
Whichever  it  is,  it  must  be  exposed
to  his  or  her  peers  to  see  whether  it  can
withstand  critical  analysis  and  counter-examples.
( Avrum Stroll, Did my genes make me do it? , p.125-126 )

《批判精神》(一)

truth
凡涉及精神的課題,當然不能不談「動機」。
和批評不同的是,批判是極為花費精力和時間的行為,
而兩者唯一相同的地方是彼此都不重視表面上的和諧,

所以批判精神只可能有三個「動機」:
愛真理
批判精神,最正氣,最應該擁護的動機,
當然是「愛真理」,將真理的重要性排在首位!
所以既向外批判人事物,亦不會放過向內批判自己,
因為自己就是追求智慧的最重要工具!
蕪者,糟粕也;菁者、精華也。
要去蕪,就表示需要尋找自己的缺點;
要存菁,就表示需要知道自己的優點。
人唯有要求自己去蕪存菁,
並努力將自己的優點加以發揮,精益求精,
才有希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愛智慧必然是一個艱苦的去蕪存菁過程:

愛智慧批判 [分辨蕪菁] → 拿起及放下 [去蕪存菁]
「去蕪存菁」的關鍵,在於如何判斷甚麼是蕪,甚麼是菁,
更加要判斷怎樣的課題,只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個人就有能力「去蕪存菁」,
怎樣的課題,需要凝聚集體智慧才能夠「去蕪存菁」。
「去蕪存菁」當然不能夠只是一個口號;
「去蕪存菁」是一場牽涉到「愛和智慧」的戰爭!

凡是未經過嚴謹的思考訓練,沒有能力愛智慧的人,
當然亦欠缺了「去蕪存菁」的能力,於是會非常害怕改變,
結果是性格傾向於墨守成規。
愛金錢
那些受雇於人,假扮「愛真理」的,很容易就露出馬腳;
一旦露出馬腳,就變成了批評,
我們就會發現批判精神突然間從他們的身上消失了。
愛面子
但批判精神,亦可以來自愛面子,要贏、要威!
有一些人會認為,
如果能夠表現自己「擁有三寸不爛之舌」,
不單只大地在我的腳下,真理也在我的腳下,
這樣子的批判往往就變成了涉及人身攻擊的批評。

愛金錢和愛面子的人難以發展出全面的批判精神,
因為有批判動機的人,如果不「愛真理」,
在批判的時候很容易就錯漏百出、左支右絀,
內部邏輯矛盾隨時現形。
華夏文化最欠缺的就是批判精神,
原因可能是由於華夏文化十分重視面子、輩份、學歷,
所以在華人社會,
以正視問題為中心去寫文章批判是比較好的方式,
由於並非「批判者」主動選擇「被批判者」,
所以「是否對號入座」成為了對方的問題。
亦由於重視面子、輩份、學歷,
所以華夏文化忽視了集體智慧的建設,
我們的所謂「審問」究竟如何審?
我們的所謂「慎思」可以慎到甚麼程度?
我們的所謂「明辨」可以明到甚麼程度?
我們的所謂「格物」用甚麼方法去格?
似乎完全沒有了下文。
當一個人認為金錢和面子比真理更重要的時候,
不但會傾向於打茅波,更加會產生了另一種動機:
就是只要對方不發覺,過了海便是神仙!
所以中國人口裡的「擇善固執」,
如果「善」不是代表真理的話,
就一定是代表面子,代表「良禽擇木而棲」中的木,
或者代表「識時務者為俊傑」中的「時務」。
於是「過了海便是神仙」便成為了這種人的另一種「信仰」。
中學裡不少的所謂辯論比賽,
對辯論的「動機」一不小心,以勝負代替了追求真理,
就會在辯論比賽蘊藏的「隱蔽課程」中教壞了年青人。
所以批判之前,一定要先批判自己,
先想一下自己的動機,自己的性格傾向,
再想一下自己的知識範圍和層次,對課題的認識程度,
最後想一下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缺陷;

其次在批判「非公眾人物」的時候,
就是要衡量一下對方「愛真理」的級數,
避免浪費精力而得到相反的效果,
或者傷害了弱小、需要匡智的心靈,
例如在言語上對智慧中下的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和誤解。
We  often  refuse  to  accept  an  idea
merely  because  the  tone  of  voice  in  which
it  has  been  expressed  is  unsympathetic  to  us.
( Friedrich Nietzsche )
上述三種不同動機的人,自然會在批判的過程中現形!
如果需要互相激勵,共同進步,
當然要選擇有同樣批判精神的人做朋友,
人以類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近智者智,近愚者愚,乃千古不易之理,
這就是為甚麼儒家有「無友不如己者」的建議。

《批評、批判、敵人、朋友》

「中人以下,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
    而能有成者,未之有也。」 (北宋。呂希哲)
孔子最怕的是虛偽的朋友,
所以建議與人交,千萬不要「匿怨而友其人」《論語。公治長》,
可惜孔子沒有教我們如何判斷自己的朋友中是否有這類人。
孔子又提出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論語。季氏》,
唯可惜「友直」和「友多聞」不一定是友智慧
他們未必有足夠的思考能力去進行批判。
You  need  to  associate  with
people  
that  inspire  you,
people  that  challenge  you  to  rise  higher,
people  that  make  you  better.
Don’t  waste  your  valuable  time  with  people
that  are  not  adding  to  your  growth.
Your  destiny  is  too  important.
( Joel Esteen )
孔子還漏掉了一種朋友,就是諍友」。
由於人多患闇於自見,謂己為賢」,
「諍友」是我們的鏡子,有諫諍之友是福氣,
因為只有真正愛你、為你好的「諍友」,
才會清楚直接地說出你的缺點,
不會轉彎抹角來表達,以保護你的面子。
可惜一般人重視面子和輩份多於追求「道/真理」,
所以只喜歡阿諛諂媚的朋友。
這也難怪,因為虛偽畢竟是雅俗共賞的普世價值!

If  people  would  dare  to  speak
to  one  another  unreservedly,
there  would  be  a  good  deal  less  sorrow
in  the  world  a  hundred  years  hence.
( Samuel Butler )
一般重視面子的人,依然放不下「名利權的世界」,
而能夠做「諍友」者往往是生活在「愛與智慧世界」的人,
所以「友智慧」當然可以兼職做「諍友」。
「友智慧」不會胡亂交友,之所以願意做「諍友」,
往往是因為彼此是青梅竹馬,或者識於微時。
所以一旦發現道不相同時,「友智慧」即使不離開,
亦會保持必要的沉默。

一般人認為多講一句讚美和鼓勵的說話,
無論在任何情況之下都屬於提供正能量,
無疑可以給予他們一股熱力,
讓他們可以開開心心地在死蔭的幽谷裡繼續徘徊。
Beware  of  direct  and  indirect  praises;
they  may  come  with  falsehoods  and  hypocrisy.
Embrace  critiques  as  well  as  criticisms;
they 
may  contain  a  grain  of  truth.
( Jason Ling )
Although  there  are  usually  lies  inside  kind  words,
most  people  enjoy  them  much  better  than  truth!
They  say,  “Don’t  you  know  that  one  kind  word
can  change  someone’s  entire  day?”
他們認為讚美和鼓勵就一定是輸出正能量,
而諫諍就是批判,批判就是批評,批評就是輸出負能量!

Truth  is  not  always  enlightening  and  persuasive.
Truth  about  mediocre  people  often  appears  to  be
revulsive  rather  than  conducive  to  their  well-being.
一般世俗上的朋友,
不會願意深入地攻擊我們思維中的缺失,尤其是中國人,
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會破壞朋友之間的「和諧」及「友誼」。
不少人會認為幾十年的「友誼」勝過真理,
不少人會認為「以私害公,以情害理」,
只要靜悄悄地去做,是完全正常的,
心靈方面的成長,從來不是他們關心的地方。
在人生的路途上,
有些人的出現是為了教導我們;
有些人的出現是為了試煉我們;
有些人的出現是為了利用我們;
如果有幸遇上有智慧的人,
他們的鼓勵是為了鼓勵我們修行,
或者發揮自己的潛能,將自己變得更好。
好像道家莊子和名家惠施這樣的深交,
重視批判精神,互相詰難的知己,世所罕見。
一般世俗上的朋友當然不會認識這種交情。
這世界從來都是豬朋狗友易得,背叛自己的朋友常見,
而精神和心靈上的知己難求!

Aristotle’s  opinion  was  that  friends  hold
a  mirror  up  to  each  other;  through  that  mirror
they  can  see  each  other  in  ways
that  would  not  otherwise  be  accessible  to  them,
and  it  is  this  (reciprocal)  mirroring
that  helps  them  improve  themselves  as  persons.
Friends,  then,  share  a  similar  concept  of
eudaimonia [ Greek  for “having  a  good  demon,”
often  translated  as “happiness”]
and  help  each  other  achieve  it.
( Massimo Pigliucci )
至於中國人的所謂「婉轉」的溝通方式,
或者半桶水的所謂「辯論」比賽,
根本不能夠解決高層次的思想困擾,
更加不能夠幫助學生們在思維方面的鍛鍊。
這時候我們就會領略到敵人的好處:

Friends  are  sometimes  boring,  but  enemies──never.
( Mason Cooley )
The  wise  learn  many  things  from  their  enemies.
( Aristophanes )
A  wise  man  gets  more  use  from  his  enemies
than  a  fool  from  his  friends.
( Baltasar Gracian, 1647 )
敵人,往往是最先發現我們的弱點或者錯誤的人!
當一個人到達了「知己難求的境界」時,
更加需要尋找高層次的敵人!
If  you  are  looking  to  open  yourself
to  more  of  the  guidance  from  the  universe,
be  aware  that  sometimes  guidance  will  come
to  you  directly  through  another  person —
and  it’s  possible  this  person  might  be
completely  unexpected  or  unqualified.
He/She  may  even  be  your  enemy.  This  isn’t
because  you  are  stupid  or  inexperienced,
but  rather  because  the  universe  is
answering  a  question  you  have  or  it  is
trying  to  help  you  reach  your  goals.
These  persons  have  simply  become  a  conduit
for  the  universe’s  message  to  you.
( Joe Rogan )
Learn  from  every  situation  we  encounter.
I  have  learned

debate  from  people  who  respect  reasoning,
silence  from  people  with  specialized  expertise,
critical  thinking  from  people  who  enjoy
prima  facie  reasoning,
tolerance  from  stupid  and  intolerant  ignoramus,
intolerance  from  the  bystanders  who  choose 
to  remain  silent  in  the  face  of  evil,
real  kindness  from  people  who  fight  against
apparently  virtuous  but  covertly  evil  ideas
and  even  covertly  evil  systems.
I  have  also  discovered  outstanding  hypocrisy
from  the  kind  and  sanctimonious  people.
( Jason Ling )
諍友」比益者三友更難求,
因為人越是進步,就越難找到同級數的「諍友」,
所以時刻追求上進的修行者,
除了時刻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
除了從書本之中找尋「諍友」之外,
清楚明白如果朋友之中沒有「諍友」的話,
就會往批評和非難自己的人裡去找,
所以往往會把某些敵人視為「諍友」,
把思考力不足的讚賞者視為思考上的損友。

Incapable  hypocritic  encouragers  and
incapable  critics  are  both  evil.
They  have  thick-skinned  face  on  a  skull
which  encloses  skin-deep  thinking  ability.
( Jason Ling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述而》
首先孔子口中的「師」是指「觀察、批判和學習」;
其次,所謂「三人行」應該並非是字面上的意思,
而是包括了所有接觸過的人;
再其次,照孔子「唯上智與下愚不移」的思想去判斷,
「師」大有可能是暫時的,不一定可以成為友,
不善者的一言一行是反面教材,
使我們有所警惕,所以他們只是師不是友,

只有其中的善者在彼此惺惺相惜之下,才有機會成為友。
The  true  critic …
is  the  man  who  becomes  your  personal  enemy
on  the  sole  provocation  of  a  bad  performance,
and  will  only  be  appeased  by  good  performances.
( George bernard Shaw, 1890 )
The  man  of  knowledge  must  be  able
not  only  to  love  his  enemies
but  also  to  hate  his  friends.
( Friedrich Nietzsche )
May  God  defend  me  from  my  friends;
I  can  defend  myself  from  my  enemies.
( Voltaire )
只有高層次的敵人,
才樂意花功夫在我們的思考中「尋釁滋事」!
而這些高層次的敵人,其實是在做「批判」的工夫。
所以愛智的人,明白並非一切眾生都是他們的「善知識」,
只有這些高層次的敵人才是他們的「善知識」,
才是他們修行路途上的「貴人」,
極有可能是上天或者命運
安排來幫助他們進步和成長,
而且隨時有可能變成他們的朋友,

所以西方人稱這些高層次的敵人為  frenemies
因為智力不夠高的人不足以成為  frenemy
說得玄一點,也許有福氣的人才會擁有高層次的敵人!

當我們發現四周沒有人願意嚴厲批判自己的時候,
就需要自己動手,而難度絕對不低。
When  you  see  yourself  doing  something  badly
and  nobody’s  bothering  to  tell  you  anymore,
that’s  a  bad  place  to  be.
You  may  not  want  to  hear  it,
but  your  critics  are  often  the  ones  telling
you  they  still  love  you  and 
care  about  you,
and  want  to  make  you  better.
《 The Last Lecture 》( Randy Pausch )
深明「體育競技」精神的運動員,
比較容易明白敵人其實並非敵人,只不過是對手。
有強悍的對手才能迫出個人最高的水平。
深明「體育競技」精神的運動員,
一定識英雄,重英雄,怎會視對手為敵人?
可惜優秀的運動員都明白這個道理,
但一般思考能力不足的人卻
不容易明白這個道理!
He  who  wrestles  with  us  strengthens
our  nerves  and  sharpens  our  skill.
Our  antagonist  is  our  helper.
( Edmund  Burke )
我們可以這樣說:
尋找高層次的敵人是行上「愛智」這條路的第四階段。
有兩點我們必須明白:
1.  高層次的敵人其實是同路人,
他們往往和我們都是行在同一條心靈的道路之上!
2.  高層次的敵人是我們前進的動力,甚至是我們的榜樣,

所以我們要愛高層次的仇敵」!
Get  for  yourself  a  first  class  enemy,
cultivate  him  as  an  enemy,
and  when  you  achieve  success,  thank  him.
( Colonel Frank B. Shutts )
真正的「自信」其實只有兩個條件:
1.  自知之明
從跟別人比較之中,知道自己的長處,亦知道自己的弱點。
2.  對真理謙卑
歡迎別人指出自己思考上的盲點,幫助自己進步。
When  we  are  in  search  of  wisdom,
the  universe  conspires  to  help  us.
The  teacher  and  the  lessons  he  teaches
will  come  to  us  at  the  right  time,
but  we  must  be  prepared  to  recognize  it.
In  fact,  everyone  around  us  is  our  teacher,
including  all  our  critics  and  enemies,
as  long  as  they  are  genuine  and  truth-seeking.
We  all  have  blind  spots,  and  we  need  them
to  challenge  us  at  the  deepest  levels,
to  unearth  all  our  blind  spots.  Therefore,
all  their  criticisms  can  be  regarded  as
constructive  because  they  provide  a  chance
for  us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and
stimulate  our  growth  in  wisdom.
These  critics  and  enemies  are  whetstones
.
Sometimes,  they  may  even  become  friends
.

( Jason Ling )
民初大學問家胡適「致楊杏佛」的信中提供了他的看法:
「我受了十餘年的罵,從來不怨恨罵我的人。
    有時他們罵的不中肯,我反替他們著急。
    有時他們罵的太過火了,反損罵者自己的人格,
    我更替他們不安。
    如果罵我而使罵者有益,便是我間接於他有恩了,
    我自然很情願捱罵。」 《胡適來往書信選》
Margaret  Heffernan
Dare  to  disagre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Y_kd46RfVE

《批評》(二)

但不要忘記,決定某個「批評」是否愚昧,
有時雖然很容易,但時亦需要智慧。
不少愛面子多於愛真理,又有些社會地位的人,
即使被人說中他們思維中的要害,他們亦會故意扮高級,
當聽不明白,搬出一些曖昧的專業詞彙來反駁,

或者採取「漠視」的方法,當這些「批評」是耳邊風。
當他們被迫要回應時,
往往會將這些「批評」說成「只不過是別人的意見」。
If  you  want  to  make  someone  hate  you,
explain  to  them,  logically  and  politely,
why  they  are  wrong.
( J. Baylock )
不喜歡別人批評的人,大部份是由於愛面子多於愛真理,
部份是由於思考力不足,以往常常被人指出討厭批評,
部份是由於虛偽被人指出,或者個人或團體的利益被人揭發,
而惱羞成怒。
The  man  who  cannot  endure  to  have  his
errors  and  shortcomings  brought  to  the  surface
and  made  known,  but 
tries  to  hide  them,
is  unfit  to  walk  the  highway  of  truth.
( James Allen )
Understand:
people  will  constantly  attack  you  in  life.
One  of  their  main  weapons  will  be  to  instill
in  you  doubts  about  yourself──your  worth,
your  abilities,  your  potential.  They  will  often
disguise  this  as  their  objective  opinion,
but  invariably  it  has  a  political  purpose──
they  want  to  keep  you  down.
( Robert Greene )
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文化,面子都是極為重要的,
所以這些人不會痛恨自己的愚蠢,發奮圖強,
而是痛恨那些令自己的愚蠢醜態畢露的人,
尤其是那些沒有專家身份而令自己腦袋裡的草獻世的人。
這些接受過 schooling 的文字工作者,
他們有美好和看似勵志的金句和我們分享:
Don’t  worry  about  being  accepted  by  others.
Don’t  care  about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of  you.
Don’t  worry  about  what  they  say  behind  your  back.
Don’t  let  their  bitter  and  evil  words  break  the 
surface  of  your  skin.
What  they  think  of  you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
What  they  say  about  you  is  their  reality,  not  yours.
If  you  care  too  much  about  what  they  think,
you  will  always  be  their  prisoner.
Negativity  of  the  world  can’t  put  you  down
unless  you  allow  it  to  get  inside  you.
When  life  pushes  you  over,  you  push  back  harder.
There  will  always  be  those  people  who  are  finding
faults  in  your  life  instead  of  fixing  faults  in  their
own  life,  who  want  to  see  you  fail  because  they
can’t  succeed.
Beautiful  things  happen  when  you  distance  yourself
from  the  negative,  distance  yourself  from  these
mean  and  disrespectful  people,  and  busy  loving
those  healthy  people  who  love  you!  Surround
yourself  with  those  who  see  greatness  within  you.

《批評》(一)

Truth  is  not  always  enlightening  and  persuasive.
Truth  about  ourselves  often  appears  to  be
revulsive  rather  than  conducive  to  our  well-being.
Although  there  are  usually  lies  inside  kind  words,
we  enjoy  them  much  better  than  truth!
Don’t  you  know  that  one  kind  word  can  change
someone’s  entire  day?
Most  people  hate  to  look  at  the  dark  side  of
their  minds.  They  don’t  like  truth  as  much  as
they  like  kind  words
「讚許」並不一定是屬於正面的行為,
因為「讚許」未必一定是純粹的稱讚或鼓勵,
「讚許」之中往往包含「做假」和「虛偽」,
而這樣的「讚許」亦容易令弱智者成為  slave  of  praise
有時「讚許」甚至成為諂媚的工具。
When  your  friends  begin  to  flatter  you
on  how  young  you  look,
it’s  a  sure  sign  you’re  getting  old.
( Mark Twain )
Beware  of  direct  and  indirect  praises;
they  may  come  with  falsehoods  and  hypocrisy.
Embrace  critiques  as  well  as  criticisms;
they  may  contain  a  grain  of  truth.
( Jason Ling )
同樣,「批評」並不一定是屬於負面的行為,
因為「批評」之中往往亦可能有「真」和「誠」。
If  people  would  dare  to  speak  to  one  another  unreservedly,
there  would  be  a  good  deal  less  sorrow  in  the  world
a  hundred  years  hence.
( Samuel Butler )
You  cannot  find  peace  of  mind  in  society
by  avoiding  thinking  as  well  as  criticism.
( Jason Ling )
Few  people  have  the  wisdom  to  prefer
the  criticism  that  would  do  them  good,
to  the  praise  that  deceives  them.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然而道貌岸然的人卻告訴我們:
If  any  communication  is  claimed  to  be  authentic,
it  should  not  include  criticism  of  any  kind.
言下之意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和哲學家、思考家及做學問的人之間的溝通,絕對不相同。
由於大部份人都是平庸者,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要有一點虛偽,
任何批評和批判都不能夠接受,
因為必須照顧平庸者的面子,所以只可以讚,不可以彈!
關於「批評」,思想家提醒我們:
There  is  only  one  way  to  avoid  criticism:
do  nothing,  say  nothing,  and  be  nothing.
( Elbert Green Hubbard )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批評」呢?
其實不論是「批評」還是「批判」,
首先當然是看「批評」或「批判」的內容是否合理,
可惜不少人的做法是先去揣摩對方的目的。
至於「批評」的內容,往往取決於批評者的級數,
而這個所謂級數,當然是指學習態度和實際的功夫,
和輩份、文憑、學位未必有關係。
名校的博士學位,不一定是 24K 金漆招牌。
批評者可能擁有鑑賞力,但他們不一定能夠說出一個道理,
因為有鑑賞力的人「知道」的東西,可能比他能夠說出的多許多;
批評者亦可能心懷惡意,但這不是問題的重點,
因為聰明的批評者往往指出我們的疏忽大意的地方。
他們其實都是我們的「貴人」!
The  true  critic …
is  the  man  who  becomes  your  personal  enemy
on  the  sole  provocation  of  a  bad  performance,
and  will  only  be  appeased  by  good  performances.
( George bernard Shaw, 1890 )
面對批評,正確的態度當然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即使對方智慧較低,亦不要忘記「愚者千慮,或有一得」,
如果對方批評得好,有智慧的人會感謝對方細膩的觀察,
因為自己在某個角度未必能夠看得這麼清晰。
至於愚昧無知的「批評」,當然一笑置之,
但千萬不要和愚蠢人辯論,因為會浪費自己的時間,
而時間就是生命,除非你的目的是借助愚蠢人來教導旁觀者。

《批評、批判、建設性》

部份智慧較低的人提出「批判必須有建設性」,
但又不闡明如何定義「有建設性」,
揣摩他們言下之意,弦外之音,
就好像是要求愛因斯坦去做工程師,
要求霍金不要只是得把口,
要求楊振寧和李政道去實驗室動手證明他們的理論。
這些人不容易明白立法和司法是兩回事,
就好像基礎科學研究、證明和應用往往是三回事一樣。
「批判」從來都不需要「建設」,
其實只要「批判」能夠「破壞」錯誤的思想和行為,
就已經足夠成為一個有「建設性」的批判。
沒有嚴謹的「批判」,沒有對愚昧的「破壞」,
怎可能產生有建設性的提議?
If  there  is  something  to  pardon  in  everything,
there  is  also  something  to  condemn.
( Friedrich Nietzsche )
討厭批判的人說:
你批評我的蔬菜濫用農藥,為甚麼你自己不去種?
你批評我將救天災的錢一半放進了自己的口袋裡,
為甚麼你自己不親自去救災?
小六學生批評我教書教得不好,那麼讓他來教教看!
你說這齣電影不好看,那麼你來拍一齣給我看罷!
你說我煮的東西不好吃,那麼下次你來煮罷!
說一個笑話,不知會否發生,
目的是表達一部份人思考的方式:
一位法官對因為批評巴士服務不佳而被告上法庭的市民訓誡說:
「剛才一位女士說那部飛機不好坐,飛行時不夠穩,又多噪音,
但她又提不出任何有建設性的意見,於是被飛機製造廠控告,
已經被罰款一千元!
你說,你對巴士服務有甚麼有建設性的意見?」
市民回答說:「這幾位巴士司機X、Y和Z脾氣暴躁,駕駛技術又差。」
法官問:「那麼你懂不懂得駕駛?有沒有車牌?」
市民回答說:「我不懂駕駛,也沒有車牌。」
法官點點頭,冷笑了一聲,然後繼續說:
「巴士公司委託的律師查出你也脾氣暴躁,曾經在街上因小事打架。
為甚麼你只是看到別人眼裡的刺,卻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樑木?
罰款三百元,退庭!」
最幽默的情況是提出「批判必須有建設性」的人,
不但不喜歡批判,甚至喜歡控制資訊的發放。
The  control  of  information  is  something
the  elite  always  does,
particularly  in  a  despotic  form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knowledge,  is  power.
If  you  can  control  information,  you  can  control  people.
( Tom Clancy )
然而「批判必須有建設性」亦不全錯,
因為真正徹底和有建設性的批判,
需要依賴一個公開、有裁判及評判批判平台」。
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批判平台」的話,
一旦有野心家參與批判,
辯論中的道理和證據就會越來越少,
於是批判就容易慢慢貶值成為批評,
甚至被掌權者假借批判之名進行惡名昭彰的批鬥!

《批評、批判》(二)

如果有人說「根本沒有神存在」然後舉出一大堆理由,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分辨這個人的意見,
究竟是屬於下列這幾種情況中的那一種?
1.  他只不過是在表達自己的意見。
He  is  expressing  his  personal  opinion.
2.  他是在批評。
He  is  criticizing.
3.  他是在批判。
He  is  providing  a  critical  analysis.
其實不論是「批評」還是「批判」,
首先當然是看「批評」或「批判」的內容是否合理,
至於「批評」或「批判」的內容,
往往取決於批評者的智力級數及思考清晰程度。
《批評、批判》(二)
批評者可能擁有鑑賞力,但他們不一定能夠說出一個道理,
(所以是「批評者」而並非「批判者」)
因為有鑑賞力的人「知道」的東西,可能比他能夠說出的多許多。
批評者亦可能心懷惡意,但這根本不是問題的重點,
因為聰明的批評者往往指出我們的疏忽大意的地方。
況且即使是惡意的批評,其中也可能蘊藏著百分之十的真理。

他們其實都是我們的「貴人」!
因為有智慧的人絕對不會以人廢言,也不會忽視百分之十的真理。

The  true  critic …
is  the  man  who  becomes  your  personal  enemy
on  the  sole  provocation  of  a  bad  performance,
and  will  only  be  appeased  by  good  performances.
( George bernard Shaw, 1890 )
而面對批評或批判,
正確的態度當然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即使對方智慧較低,亦不要忘記「愚者千慮,或有一得」,
如果對方批評得好,即使並非有資格成為批判,
有智慧的人會感謝對方細膩的觀察,
因為自己在某個角度未必能夠看得這麼清晰。
When  we  are  on  the  road  of  wisdom,
everyone  and  everything  around  us  is  our  teacher.
( Jason Ling )
一般人的做法,往往不是先去研究「批評」和「批判」的內容,
而是先去揣摩對方的目的,
調查對方是甚麼人,有甚麼學歷,有甚麼資格。
只要他們未有能力明白批評或批判的內容,就會將批判視為批評,
除了拒絕請教高人批判的內容是否合理之外,又會這樣安慰自己:
「根本不必回頭去看批判你的人是誰?
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至於智慧下等的人,或者復仇心強的人,
他們處理「批評」和「批判」的方法是:
1.  絕對沒有「批評」和「批判」之分,全部視為批評。
2.  你批評我,我立即還擊,亦批評你。

《批評、批判》(一)

The  philosopher  is  primarily  interested
in  arriving  at  a  position  on  a  given  topic
that  is  carefully  formulated,
logically  consistent,  and  rationally  justifiable.
This  posotion  may  take  the  form  of
an  explicit  argument  or  a  well-formed  theory.
Whichever  it  is,  it  must  be  exposed
to  his  or  her  peers  to  see  whether  it  can
withstand  critical  analysis  and  counter-examples.
( Avrum Stroll, Did my genes make me do it?, p.125-126 )
為了釐清「批判」這個概念,
我們必須分清楚「批評」和「批判」。
「批評」是輕而易舉的事,
往往是未經大腦、直接訴諸情緒的反應,
或者是忽視說理和數據,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見。
而「批判」則必須是理性,有充實的理由或數據來支持,
所以需要用一個判斷的「判」字來代替「評」字。
一切「批判」都是要求將問題清楚地說明,
公開地放在桌面上,
讓所有喜歡思考的人一起分析、批評、辯論。
一個人分辨「批評」和「批判」的能力,
與及可以接受多少「批判」的容量,往往和他的智慧成正比。
《批評、批判》(一)
站在批判者的角度來說,
「批判」絕對是正面態度positive  attitude
既是愛真理的態度,也是真正愛自己的表現,
因為需要花不少時間來思考或者搜尋證據。
積極參與討論從來都是面對「批判」的正面態度。
A  rationalist  is  simply  someone  for  whom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learn  than  to  be  proved  right;
someone  who  is  willing  to  learn  from  others ──
not  by  simply  taking  over  another’s  opinions,
but  by  gladly  allowing  others  to  criticize  his  ideas
and  by  gladly  criticizing  the  ideas  of  others.
( Karl Popper )
智慧高的人會衷心感謝批判他的人,
而且一定會立即修正他的思想,
因為智慧高的人必然會認為「我」是一個會不斷進步的人,
而願意花精神批判他的人就是幫助他進步的人。
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
    故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教條示龍場諸生》 (王守仁)
一般不懂得分辨「批評」和「批判」,
不懂得分辨「大問題」與「小問題」的人,
由於智慧程度較低,
喜歡替「鍥而不捨和謹慎思考」這種批判精神,
戴上一頂名為「咄咄逼人、斤斤計較」的帽子。
這一些人既討厭「批評」,亦討厭「批判」,
他們口裡讚賞蘇格拉底,心裡未必會咒罵他,
但從他們的行為可知,他們其實視蘇格拉底為敵人。
只有愛智慧的人才明白,批評一個人和批判他的思想,
完全是兩回事!
只有愛智慧的人才會擁抱別人的「批判」!
一般人通常沒有追求真理的熱忱,
又喜歡將個人的思想和ego 掛鉤,
所以傾向於將所有的「批判」都視為「批評」,
往往將良好的批判動機視為別人意圖貶低自己的動機。
There  is  an  almost  universal  tendency,
perhaps  an  inborn  tendency,
to  suspect  the  good  faith  of  a  man  who  holds
opinions  that  differ  from  our  own  opinions.……
It  obviously  endangers  the  freedom  and  the  objectivity
of  our  discussion  if  we  attack  a  person  instead  of
attacking  an  opinion  or,  more  precisely,  a  theory.
( Karl Popper )
將「批判」視為「批評」,
肯定是一種負面態度negative  attitude
但這是值得原諒的,因為有能力思考的人畢竟屬於少數。
從宗教精神的角度來看,
我們除了應該原諒智慧較低的人之外,還應該「愛」他們。
由於宗教精神的「愛」包括全人類,而其中一人是自己,
所以對有權力的人來說,
拒絕讓智慧較低的人負擔超過他們智能的工作,
就肯定是宗教精神裡的「愛」!
至於愚蠢人的「批評」當然不必放在心上,
但愚蠢人的「批評」有可能反映出和他一樣愚蠢的人的思維,
如果這類人的人數可觀的話,可以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來研究。
所以智慧高的人如果有衝動作出「批判」,應該選擇
1.  重大的課題。
2.  那些看似細微,但影響嚴重的課題。
3.  那些掌權者的言論。
4.  那些對社會有大影響力的人的言論。
所以對 Carl Jung 這句說話,
智慧高和智慧低的人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反應:
To  confront  a  person  with  his  shadow
is  to  show  him  his  own  light.
( Carl Ju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