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造了一個女人]
「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
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創世記 2:18》
從上一篇的猜想,我們可以推測亞當獨居,
是因為他不知道伊甸園的外面也有女人。
「耶和華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
於是取下他的一條肋骨,又把肉合起來。
耶和華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
領他到那人跟前。
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他為女人,
因為他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創世記 2:21-24》
似乎在創造人的過程中,耶和華神依次有三個想法:
God’s first thought:Man
God’s second thought:Sex and Reproduction
God’s third thought:Woman
也許我們會問:夏娃的陰道從何而來?
當然是來自神的構思,然後從亞當的肋骨造出來!
所以我們常常聽到不少基督徒喜歡說一句絕對正確的話:
God will make a way!
[二人成為一體後就沒有性騷擾和強姦]
在只有亞當和夏娃二人出現的時候,
由於需要交配的「配偶」這個概念已經存在,
所以當時應該沒有「性騷擾」這個概念,
也不存在「強姦」的事情!
換言之,我們的理解是:當「二人成為一體」的時候,
並不存在「性騷擾」和「強姦」的現象;
亞當如箭在弦、刻不容緩,要立即上馬時,
不可能「強姦」夏娃,因為那不是「強姦」,
而妻子亦不可能會有被強姦的沉重精神壓力。
從法律上看,
當我們需要處理基督徒及天主教徒的婚姻問題時,
這應該是聖經裡關於婚姻衍生出來的概念。
亞當是依照神的形象造的,沒有問題;
但神創造夏娃的外生殖器官,設計意識相當大膽,
因為陰道內沒有預先設計及植入牙齒這種自衛工具,
所以埋下了後來強姦行為出現的一個因素。
如果沒有女人,或者如果神創造女人時,
女人的陰道內就有牙齒,男人就不會犯下強姦的罪惡。
Woman was God’s second mistake.
( Friedrich Nietzsche )
我們相信女權分子會認為:
女性外生殖器官和乳房的設計,
貶抑和羞辱女性,是文明社會的大忌;
我們的確無話可說,除非女權分子亦是教徒!
道貌岸然的非基督徒,
亦應該對女人外生殖器官的設計表示非常遺憾,
所以這個問題的確需要嚴肅處理。
其次,神創造了女人夏娃之後,
由於陰道入口和肛門造得非常接近,
我們立即就產生了這個疑慮:
在聖經裡「異性肛交」是否可以接受的性行為?
如果神創造了女人夏娃之後,
最初沒有傳授亞當正確的性交方式,
我們可以想像,富有冒險精神的亞當,
最初應該會嘗試不同的姿勢,
有可能會嘗試口交和肛交,
而且由於人生路不熟,未必識對號入座,
不時會入錯了洞,或者故意入錯了洞,
需要夏娃祈禱求神赦免亞當的罪,
理由當然是「因為亞當所做的,亞當不曉得」。
失敗乃成功之母,自古成功在嘗試!
The best teachers are those
who show you where to look,
but don’t tell you what to see.
( Alexandra K. Trenfor )
[亞當的性慾]
皇帝不急太監急,自古已然。
由於似乎沒有人願意捍衛亞當的利益,
筆者只好硬著頭皮去替他說幾句公道話。
未創造女人夏娃之前,神先創造了亞當這個男人,
這個男人當然擁有男性的生殖器官,
但在女人未被創造之前,男性的生殖器官有何用?
會否時常不自覺地勃起?
會否對伊甸園裡所有尺寸差不多的「洞」形物體,
產生強烈的慾念和遐想?
會否有「非理性的亢奮」irrational exuberance?
會否在女人未被創造之前,
男性的生殖器官會處於冬眠狀態?
我們人類智慧不足,
這種身體和心理方面的「結構性問題」,當然不能參透。
唯一可以從聖經章句中推測的就是:
1. 神為亞當這個男人做了一個配偶的時候,
就已經有性行為和生育的意念,
2. 女人的陰道和子宮,應該是因應男性的生殖器官而造的,
3. 在未有父母這種現象之前,就有父母這個名稱。
4. 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如果亞當這個男人和他的後代在祈禱之後可以暫時失去性慾,
或者神創造亞當時賦予亞當一個穴道,
一按下去時可以暫時失去性慾,那麼基督徒應該非常高興,
因為無論對亞當、夏娃和他們的後代都是一件好事,
至少不會出現其後射精在地的事件。
但似乎神並不容許人類有這種自由!
夏娃是否美貌,我們不知道,
我們只知道有一些「人的女子」美貌。
自從「神的兒子們」娶妻要求女子美貌之後,
我們就知道現代經濟學家指出的「加色」可以抑制「通脹」,
簡直是一片胡說八道!色事凌人,「加色」就更加凌人;
「加色」之後,亞當的「衍生工具」患上「衝動控制障礙症」,
所產生的「通脹」,也許只能夠用乾冰來冷卻。
幸好那個時代還沒有經濟上的「滯脹」!
「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
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後裔。」
《創世記 13:16》
這節經文立即刺激起我們第一個想法,就是:
今天地球上由於人口膨漲而產生的各式各樣社會問題,
始作俑者是亞當和夏娃嗎?
還有,天國裡「神的兒子們」會否同樣生養眾多,
遍布天國?
其次,夏娃是在亞當沉睡時造出來的。
雖然我們不知道為何要在亞當沉睡時造夏娃,
但這個創造的情況可以引發出不少幻想。
我們不知道亞當沉睡之前已經知道神會在他沉睡時造夏娃,
在睡醒之後覺得少了一條肋骨然後才懷疑肋骨去了那裡,
抑或是在睡醒之後神告訴他,
總之,亞當知道女人是他「骨中的骨,肉中的肉」。
而女人這個稱呼,及後來「夏娃」這個名字,都是亞當取的。
至於「夏娃」是否有靈的人,聖經沒有指出。
我們有理由懷疑,英語中 woman 這個字其實是象形文字:
ω 代表女人的乳房,
O 代表女人比男人多了的一個產道出口。
由於女人是從男人那裡造出來的,
有乳房和陰道,所以叫做 woman!
至於那些認為男女性行為對人類影響深遠的智者,
也許會覺得神應該考慮創造無性別的人,
讓他們可以用無性繁殖的方法來傳宗接代。
根據聖經《創世記》第一章,起初,神創造天地。
而從未接觸過聖經的中國人對這個天地的認識是: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換言之,就是神創造了一個風光明媚,但暗藏殺機的自然界。
然後,神創造天使,然後,神創造天使長,名為撒旦。
然後,神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
這些人有男有女,生殖能力非常強,能夠生養眾多,遍滿地面。
《創世記》第二章才說神到了第七日,
才用地上的塵土造了一個有靈的活人「亞當」。
《創世記》沒有說明神在「亞當」之前所造的人是否有靈。
由於女人是從男人那裡造出來的,
所以即使聖經多次重申男女一體及男女平等,
聖經對女人畢竟是有歧視的,
不知女牧師和傳道人會否故意忽略此節經文?
「婦女在會中要閉口不言,像在聖徒的眾教會一樣,
因為不准他們說話。他們總要順服,正如律法所說的。
他們若要學什麼,可以在家裡問自己的丈夫,
因為婦女在會中說話原是可恥的。」
《哥林多前書 14:34-35》
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是:
《創世記》是否鼓勵男女不平等的濫觴?
足以影響到人類文明進化幾千年之久!
Category: 哲學
《用創世記教批判思維》(一)
很多從未接受過嚴謹思考訓練,不懂得懷疑和批判精神的人,
他們對「信念」並不恐懼,盲目地讀聖經亦覺得輕鬆平常,
因為他們覺得被人洗腦是很正常的事,
反而一旦要求他們讀聖經時必須思考卻令他們非常煩惱。
Before I was born one of the Beings asked
me how did I feel about coming back to
the earth plane? I replied, “I didn’t mind
as long as I had a womb with a view.”
(Stuart Wilde)
哲學家相信的「神」往往是一位抽象的「神」Logos,
就是太初的道,就是真理,就是智慧: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約翰福音 1:1》
於是一個合乎邏輯的問題就立即出現:
相信「道、真理和智慧」的無神論者真的是心中沒有神嗎?
而所謂「信仰」就是追求智慧,迫近真理,
但基督教和天主教對「神」這個概念多了一個要求:
就是「神」必須曾經「和部份人類直接溝通」,
或者曾經「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
稍微有點思考能力的人都明白,
無論是「抽象的神」還是「可接觸的神」,
都不會違背「宗教精神」[真、誠、愛、智慧],
否則「神」這個概念算是甚麼?
欠缺宗教精神的「神」值得我們去崇拜和追隨嗎?
如果一個自稱虔誠基督徒的人不奉行「宗教精神」,
或者對「宗教精神」不專一,擁抱虛偽,
那麼他有可能對「神」專一嗎?
那麼他讀聖經時如果不會覺得困難,
就一定需要提供一個看似合理,可惜經不起批判的解釋,
既可以欺騙自己,又可以欺騙純樸、害怕思考的羔羊。
重視「宗教精神」的人都會明白,
所有導人向善的宗教都有可能是真的,
但凡是擁抱虛偽的宗教,凡是拒絕批判、唯我獨尊的宗教,
凡是違背「宗教精神」的宗教,沒有可能是真的!
一旦某個宗教裡的「真」和「誠」有所欠缺,
就會萌生「虛偽」hypocrisy,
甚至「自欺」self-deception。
「虛偽」一向是「宗教精神」的最大敵人!
Respect truth, be honest,
don’t complicate your life with hypocrisy.
When one has a deep respect for truth,
he will search for wisdom throughout his life,
he will understand what is humility.
and he has no need to impress anyone.
( Jason Ling )
所以天主教徒和基督徒只有兩大類:
一類擁抱「信念」和資本主義,恐懼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結果就接受了虛偽,左手擁抱神,右腳卻和魔鬼跳舞;
另一類擁抱「道、真理和智慧」,努力追求和迫近真理,
一早就和虛偽割蓆,堅持人格,竭力保守自己的心。
Hypocrisy is a homage that vice pays to virtue.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The only vice that cannot be forgiven is hypocrisy.
The repentance of a hypocrite is itself hypocrisy.
( William Hazlitt, Selected Essays, 1778-1830 )
正如西方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國古代儒釋道三教的興衰,
皆和政治 [掌權者的喜好] 有莫大的關係。
任何擁抱「虛偽」的宗教,一旦失去了政治上的支援,必然遲早衰落,
能夠不依靠政權而迄立不倒的宗教,一定有其優秀和值得思考的地方,
從這個角度來看,儒、釋、道三教在宗教方面的貢獻,
絕對不下於天主教和基督教。
如果一種不影響到世道人心的宗教自認是一種「迷信」的話,
誰會願意浪費精神去批判它?
如果一種宗教認為自己是一種「信念」,甚至是一種「信仰」,
嚴重影響到世道人心和年青的一代的話,
當然必須接受懷疑和批判的精神,有識之士絕對不應噤若寒蟬,
以免荼毒青少年,阻礙年青心靈的成長!
如果所有宗教都認為自己就是「道路、真理」的權威,
領袖們在公眾場合握手言歡,背後爾虞我詐,何來宗教的和平共存?
難道世界和平只不過是一句口號,不需要先有宗教和平嗎?
「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
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
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創世記 1:26》
這一節經文的重點在「我們」和「我們的形像」,
因為這段經文說明了神並不止一位。
讀過這段經文的人應該問的問題是:神究竟有多少個?
基督徒的答案可能是三個:聖父、聖子、聖靈,
但三位一體,所以也是一。
非基督徒的想法又會如何?有可能是「知、仁、勇」嗎?
有可能是「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無」嗎?
[老子《道德經。四十章》]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
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
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
《創世記 1:27-28》
這一節經文指出,男和女都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
除非神多於一位,而且亦有男女之分,
否則就是說神既有男性的特徵,也有女性的特徵。
讀過這段經文的人應該問的問題是:
1. 神為甚麼需要有生殖器官?
2. 是否有男神也有女神?
3. 男神和女神之間是否會有性行為?
4. 如果沒有分男神和女神的話,神是否陰陽同體?
5. 陰陽人是否也是神所創造的?
如果是的話,如果神最初只是創造陰陽人的話,
那麼許多人世間的性罪行就不會發生,
況且陰陽人在性方面的選擇,自由度會非常高!
6. 原來夏娃並非神創造的第一個女人!
7. 如果神既創造男人和女人,又創造陰陽人,
那麼這些男和女、甚至陰陽人,是否住在伊甸園的外面?
8. 撒旦是神所創造的,目的是甚麼,只有神知道。
9. 大部份人類的情緒、喜歡吃喝玩樂、喜歡虛偽,
在神創造人類之前,已經是藍圖的一部份。
Lilith – Demon and first wife of Adam
Bible Kept It Secret, Lilith was Adam’s first wife, not Eve
http://www.theunknownbutnothidden.com/bible-kept-secretlilith-adams-first-wife-not-eve/
「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
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創世記 2:7》
讀過這段經文的人應該問的第八個問題是:
8.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的活人是否有兩大類?
有一些人是神在造亞當和夏娃之前所造的男和女,
不是亞當和夏娃生的,是沒有「靈」的,
這些人的祖先住在伊甸園的外面;
而有一些人則是亞當和夏娃生的,是有「靈」人,
神安置了有靈的亞當在伊甸園裡面。
[亞當這個男人]
神最初造的男人亞當,是沒有童年的;
而這個沒有愉快童年的亞當,完全沒有心理問題。
神最初造的男人亞當,是可以和神直接談話的,
我們現在已經失去了這種「能力/權利」。
神最初造的男人亞當,是不會死的。
神最初造的男人亞當,眼睛是不夠明亮的,
意思是「不知道赤身露體是羞恥的」。
神最初造的男人亞當,是不能夠知道善惡是甚麼的。
且看哲學家尼采如何看男人這個課題:
The true man wants two things:
danger and play.
For that reason he wants woman,
as the most dangerous plaything.
( Friedrich Nietzsche )
在創世記裡,我們見到的是一位不完美的神,
創造出一個美麗但不完美的世界及不完美的人類。
神不但會後悔,而且會大開殺戒,連嬰兒也不放過。
《閱讀、思考、寫作》
閱讀、思考和寫作這三件事情有三點共通的的地方:
1. 它們都是困難的事情。
2. 它們都是孤獨的行為。
3. 它們三位一體,缺一不可。
一般讀過大學或者做了教授就自視為知識份子,
未經過嚴謹的思考訓練,寫作時欠缺謹慎,
有好大喜功、好高騖遠傾向的人,不會明白:
It is not my words that I polish, but my ideas.
( Joseph Joubert )
年輕時,閱讀往往會貪慕虛榮,會崇拜作者,
會嚮往閱讀知名的著作,唯恐被人恥笑自己落伍,
但寫作是誠實的作者在強迫自己弄清楚自己的思考,
因為我們在將自己的思考化成文字的過程中,
必須考慮個人的概念是否夠清晰,
是否至少能夠讓該層次的讀者看得明白。
To write well is to think clearly.
That’s why it’s so hard,
( David McCullough )
然而文章不但是一個人的衣冠,更是性格和思想的反映!
詩聖杜甫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因為文章把自己的思想、動機和思考能力,
赤裸裸地示眾,所以筆者認為「文章有如皇帝的新衣」。
如果有人指出了文章中的問題,我們只有三個選擇:
1. 知錯即改。
2. 拒絕批評。
3. 惱羞成怒,譴責批評者。
所以要寫一篇好文章,作者除了要有寫作的熱情之外,
亦必須具備重視真誠的性格,
必須有接受批判的勇氣和自我批判的能力。
Sophistication in words does not necessarily
imply sophistication in thought.
As Schopenhauer puts it, an author
should guard against the apparent endeavor
to show more intellect than he has.
( Jason Ling )
不少文章出現的問題和不少音樂作品一樣,就是:
爛也不是爛,好也不是好,特色就是平庸;
而最危險的地方是作者安於平庸,
文字的運用越來越曖昧,說理的意圖越來越模糊,
作者顯然陷入思考能力和創意皆蕭條的困境。
除此之外,作者亦浪費了讀者的時間和心血。
One great use of words is to hide our thoughts.
( Voltaire )
When ideas fail, words come in very handy.
(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The word on the page may not reveal (may conceal)
the flabbiness of the mind that conceived it.
( Susan Sontag )
箇中原因,南宋詞人辛棄疾說得十分清楚: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
先天思考能力不足,或者未曾接受過嚴謹思考訓練,
不懂得如何思考的成年人,在 [哲學/心理學] 的課題上,
同樣會犯上相似的毛病!
科學研究的是自然界的事物和變化,
哲學重視的是人類用來描述和溝通的詞彙和概念,
因為一旦詞彙和概念模糊,人類的思考就容易出錯!
喜歡哲學思考的人一向討厭曖昧不清的詞彙,
因為這些詞彙容易令人患上「字瘡」和「語癌」。
1. 可以簡單、清楚、用一般人熟悉的詞彙說明的道理,
為何要以表面華麗、看似高深的詞彙,
再附以迂迴曲折的方式來說明?
2. 可以清楚說明的概念,為何要以模糊詞彙來表達?
3. 重要的詞彙若然不夠清晰,為何不重新定義或說明?
4. 如果哲學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別人而不是為了表現自我」,
為甚麼我們不可以努力地將哲學概念盡力寫得清晰,
讓普通人和中學生都可以看得明白?
Vague expression permits the hearer to imagine
whatever suits him and what he already thinks
in any case. Rigorous formulation demands
unequivocal comprehension, conceptual effort,
to which people are deliberately disencouraged,
and imposes on them in advance of any content
a suspension of all received opinions,
and thus an isolation, that they violently resist.
( Theodor Adorno, Minima Moralia, 64, 1951 )
凡是閱讀、思考和寫作時不介意運用清晰的概念和詞彙的人,
就好像走進了一個迷宮,往往在原地徘徊,掙不脫困境。
主動、積極的思考,
可以幫助我們累積大量精確的概念和清晰的詞彙。
這些精確的概念和清晰的詞彙,
不但可以增加我們閱讀的理解能力和速度,
更加能夠讓我們快速地對內容作出批判,知道作者的功夫如何,
作者的長處和短處分別是甚麼,
訓練我們未來吸收同一類知識的能力。
清晰的詞彙和精確的概念 clarity of expression,
是良好思考和有效溝通的基礎,不但對個人的閱讀有益,
幫助我們避開 the fallacy of ambiguity,
更能夠帶給人類在高層次的文化上,
更有效的思考和溝通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f we do not use a language and words
that are clear and can be easily understood,
there is little chance for communication of
significant ideas to the public. Moreover,
we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of fighting
narcissism, arrogance, stupidity, hypocrisy,
prejudice, greed, dishonesty and corruption.
It is crucial to realize that we must speak
an honest and loving language in order to
create an honest and loving world.
We do the world a great service by telling
the truth even if truth hurts. Kindness to
evil, falsehood and hypocrisy is evil itself.
( Jason Ling )
[愛智者對寫作的要求]
「語文、概念、詞彙」是人類思考的載體,
思考能力和語文能力會互相影響,
所以某些特別喜歡和運用「看似高級」詞彙的人,
其實思考力可能會減弱,
因為不少看似「高級、高深莫測」的詞彙,
其實本身就需要進行嚴謹的「語意分析」,
因為可能「用家/作者」本身也不清楚自己是在說甚麼。
經不起「語意分析」的詞彙,常常都會產生「模糊的概念」,
只能夠用來作口號,意圖行騙,欺壓無知者,甚至蠱惑人心。
一旦「語文、概念、詞彙」漸漸變得模糊,
它們就只餘下了「用來作口號」這個功用,
同時表示語言和文字已經成為社會中「虛偽」的守護者,
該地的整體思考能力和精神文化的水平正在陸續地下降。
思考和精神文化的水平下降,
文章就不再會是「經國的大業,不朽的盛事」。
《周易》中的「修辭立其誠」,
就是要警惕自己寫文章的時候,一定要以真誠為出發點,
既不欺騙自己,亦沒有意圖欺騙讀者。
To hold a pen is to be at war.
( Voltaire )
如果一位哲學家重視自己的思考和思想,
他在下筆時必然會尋找最清晰、最吻合的詞彙,
來表達他的概念,而且會不斷地改寫和修訂。
以真正哲學家的智力,怎可能會沒有能力說清楚一個概念?
玩弄文字、故作高深,不是哲學,是「哲墮」,
既浪費自己的生命,亦浪費讀者的時間!
Poets utter great and wise things
which they do not themselves understand.
( Plato )
Unprovided with original learning,
unformed in the habits of thinking,
unskilled in the arts of composition,
I resolved to write a book.
( Edward Gibbon )
如果一位哲學家對自己所運用的文字疏忽大意,
就表示他對自己的思考和思想不重視,
那麼如何能夠「為天地立心」及「為往聖繼絕學」?
況且玩弄文字、故作高深,放棄對社會的關懷,
有違慈悲為懷的價值觀。
所以愛智的人撰寫文章時,要堅持「真」和「誠」,
要盡心盡力照顧「願意思考、用心學習」的後來者,
並以此為寫作的規範之一。
愛智的人撰寫文章時,要常常問自己:「我究竟是在說甚麼?」
在寫作或做閱讀筆記的時候,
應該盡可能用清晰可靠或一般人都明白的詞彙,
來表達作者及自己的意思。
一旦想出風頭、好大喜功,就容易疏忽,
就容易濫用某些「看似高級」的詞彙。
人類自有文字以來,好的文字、文章可以分為四大類:
1. 言簡意賅、文字精妙、修辭優美。
無論如何誇張,絕對不會喪失情感的真摯。
中國的詩、詞、曲為其中之表表者。
2. 在一個細範圍內言之有物、言之成理,
沒有引用不恰當的譬喻。不少散文屬於這一類。
3. 在一個大課題之上:文以載道、為世所用。
4. 在一個小課題之上:思路清晰、證據確鑿。
而中華文化比較弱的一環,當然是最後的兩類。
[筆者按:報章的新聞報導這類敘事的文字,
往往都並非好的文字。]
哲學和宗教的詞彙,往往需要返璞歸真,以利天下,
將較難理解和艱澀的部份重寫或者重新翻譯,
讓經典的著作能夠更為通俗、更為易讀,
以利天下的讀者和所有剛入門的修行者。
正如東漢大哲學家王充所說:
「夫筆著者,欲其易曉而難為,不貴難知而易造。」
所謂「難為」者,就指是無論如何困難苦思,
也要寫得顯淺易明,令讀者能夠「易曉」;
敷衍了事地寫則屬於「易造」,並且會有意無意地令讀者「難知」。
最接近理想的境界,當然是哲學語言的運用,
簡潔扼要,不說廢話,不故作高深,內容直指核心,
而且「淺白到像與老祖母談天」,一般人都可以看得明白!
The goal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is to say a
profound thing in a simple way. Philosophers
have an obligation to society to contribute their
observations and thoughts to a wider world.
So they must be down to earth, skip the jargon,
only say what is worth saying, and strive
to express their ideas in a clear language
that the public can understand.
( Jason Ling )
愛因斯坦下面這兩句說話蘊藏了重大的真理。
他不但指出了很多社會科學工作者喜歡扮高級的心魔,
把易懂的概念說到好像只有專家才看得懂,
更提出了一個判斷高級和低級作品的新標準。
If you can’t explain it simply,
you don’t understand it well enough.
( Albert Einstein )
這個概念對所有從事思考訓練的專家非常重要,
因為最困難的一步往往就出現在備課,
包括製作課程的講義,習作和考試問題之中。
然而所謂簡單說明就是必須恰到好處,無過與不及,
因為過度的簡化就會扭曲事實、歪曲真理。
Everything should be as simple as it is,
but not simpler.
( Albert Einstein )
This is why simplicity has always been
looked upon as a token, not only of truth,
but also of genius…If a man has
something to say that is worth saying,
he need not envelop it in affected expressions,
involved phrases, and enigmatical innuendoes;
but he may rest assured that by expressing
himself in a simple, clear, and naive manner
he will not fail to produce the right effect.
( Arthur Schopenhauer )
哲學家既不應像一般人一樣,把複雜的說成簡單,
亦不應把簡單的說成複雜。
但所謂「言簡意賅」的簡,要有嚴格的門檻,
要視乎個別課題所需要的最少文字解釋來判斷。
對重視精神文明的傳播和向下滲透的人,
愛因斯坦的提議的確有重大的意義!
因為讀「經典著作」不一定是訓練哲學思考的唯一途徑,
用「根源思維」去批判哲學問題,
也許會是一條更適合向青少年傳播哲學的途徑。
制度,就是其中一種複雜的東西!
西方文學名著中,包括不少世界聞名的哲學小說,
能夠洗滌心靈及令部份人的靈魂甦醒,
能夠令讀者對人性及生命的感受更深,
能夠令讀書人之間在思考和感受方面更為貧富懸殊,
但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力不大。
它們的作者即使是文學天才,如果欠缺「森林思維」,
如果重視感性的情緒和直覺,輕視理性的思考和批判,
如果重視詩書框架內的模仿和抄襲,
輕視改革和創新所需要的才華、智慧和勇氣,
那麼無論讀者如何進行「深層閱讀」,
亦只能夠得到僅僅屬於個人的深層感受。
這些偉大的文學作品,不懂得建設完善的制度才是大愛,
沒有能力刺激讀者去創造有價值而又持久的制度,
讓整體社會都有所得益,
所以我們不宜過度渲染這些作品的傳世價值。
參考:《融會貫通》
《好人這個概念》(下)
☆ 「迷信」的人可以是好人嗎?
告訴青少年「不要問只要信」的人可以是好人嗎?
☆ 只是有「信念」,卻自稱有「信仰」的人,
可以是好人嗎?
答案是可以,但必須小心他們會「好心做壞事」,
所以接受他們的好意時必須對事情先作出難度評估,
亦要對他們的能力先作出判斷。
不少有宗教「信念」的人都是這一類人,
可惜其中說自己愛神,愛菩薩,
但又包容虛偽者的宗教人士並非少數,
所以他們會左手擁抱神/菩薩,右腳和魔鬼跳舞。
有宗教「信念」的人之中還有不願意肩負十字架,
旁觀制度罪惡發生,自認善良的沉默羔羊。
羔羊相信只要袖手旁觀,所有的壞日子始終都會過去,
這的確是真理,但可能需要一二百年,甚至三百年,
禍延數代子孫之後,壞日子才會過去。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
據說信耶穌的政客、貪官和商人,年尾都會到教堂祈禱,
求神饒恕他們過去一年為騙選票和賺錢,不惜說謊作弊。
☆ 牧師、僧侶、佛教上師、道教真人可以是好人嗎?
Good people are not those who lack flaws,
the brave are not those who feel no fear,
and the generous are not those who never
feel selfish. Extraordinary people are not
extraordinary because they are invulnerable
to unconscious biases. They are extraordinary
because they choose to do something about it.
( Shankar Vedantam )
佛家說「人身難得」,因為人身是修行的工具,
然而一旦開始修行,就會發現善良純淨的心更難得,
繼續勇猛精進之後,又會發現其實單憑善良並不足夠,
因為善良需要「智、仁、勇」來做基礎,三者不可缺一。
☆ 自稱有大愛,宣揚「不需要智慧的仁慈」,
包容及原諒犯罪者的人,可以是好人嗎?
善良的人是否只有優點,沒有缺點?
包容是否需要有尺度,忍讓是否需要有底線?
自稱有大愛,包容及原諒犯罪者的人,
喜歡宣揚連靈界也做不到的「無條件的愛」,
鼓勵愚昧的人去「愛你的仇敵」,
又說他們愛所有人,包括希特勒和毛澤東在內。
希特勒和毛澤東殺人時,他們就在替他們祈禱,
求靈界減少死亡人數,又求靈界寬恕希特勒和毛澤東。
故曰:半君子之人,其言藹愚也!
所謂「不需要智慧的仁慈」,
就是華夏傳統所指責的「婦人之仁」。
具備「婦人之仁」的人,
會呼籲弱智的人一旦遇上強姦者,要懂得妥協;
樂觀的想法是,對方只是強姦,沒有傷害妳的生命,
而且要慶幸壞人是對方,不是自己。
其次要學習接受一人讓一步,
強姦者要姦一尺,被姦者要讓他姦一寸,
一旦強姦者得寸進尺,逐寸來姦,
就必須接受至少讓他姦一半。
對於那些修行級數較高的被姦者,
如果強姦者只想姦後面,他就連前面也讓強姦者姦。
他們鼓勵弱智的人包容強姦者,甚至愛上強姦者。
因為包容強姦者,是和平理性的行為;
原諒、甚至愛上強姦者,則是偉大的靈界在作工。
筆者嘗試猜想,
也許這種思維就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起源。
結果就出現了
Arguments of kindness that lack wisdom.
完全忘記了蘇格拉底提供的行為和處事判斷法:
Is it true; is it kind, or is it necessary?
可見仁慈的前和後,都需要智慧來判斷!
一旦我們相信「愛不需要相應的智慧」,
我們就會讓愛矇蔽理智,對事實和真理視若無睹,
甚至呼籲羔羊不要仇恨罪惡。
Fools are my theme, let satire be my song.
( Lord Byron )
☆ 會因為事情涉及個人的面子、名氣、輩份和偏愛,
而可以暫時拒絕批判,放棄理性的人,可以是好人嗎?
這些人往往是成功或者有成就的偏才,卻自視為通才。
這些偏才重視面子,堅持「尊師重道」,
不能夠明白我們根本不應該尊重不重道的師,
所以必須「先重道、後尊師」,次序絕對不能倒轉的道理。
所有重道的師一定遵循「先重道、後尊師」這個道理,
這樣才有希望毋須師徒割蓆才可以徒弟青出於藍。
There is a huge difference between
accepting truth as authority and
accepting authority as truth.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
偏才不但重視面子,而且只懂得在他們的專業中運用理性,
至於其他一切的事情,他們喜歡憑著自己未經批判的信念,
意識形態和情緒去作出反應,並且採取行動。
When our emotions are engaged,
we often have trouble seeing things as they are.
( Robert Greene )
聖經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所以除了情緒會影響到他的思考之外,
心術、人格和生命的抉擇,同樣會影響到他的思考,
根據新聞報導,梁振英出席風采中學十五周年校慶晚宴,
在演講時竟然不慎地以自己為例,指出:
一個做事能力強兼教育水平高的壞人,對社會的危害性,不可忽視。
☆ 不懂得和奸狡者博奕的,可以是好人嗎?
一間大公司規模大,山頭多,人事肯定會複雜,
然而公司大,就有隙縫可藏,但要謹記
1. 進入大公司前要具備足夠的思考能力。
2. 進入大公司後要勤於觀察和思考大局。
3. 小不忍則亂大謀,千萬不要胡亂埋堆,
未埋堆前要多交際,認識自己的同事。
4. 有些知識例如看相,算命,將人分類處理,
嚴謹思考能力,和奸狡者博奕,認識自己,
懂得管理自己,明哲保身,都比做事能幹更重要。
5. 如果不希罕升官發財,就要言語謹慎,
避免招致小人妒忌。
6. 如果想升官發財,埋堆之後就要學習高級擦鞋術,
並且要懂得選擇誰的鞋來擦。
如果打算往大公司工作,不妨先看二月河的作品,
四十四集的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 [全44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UAuTNVUvQA
☆ 思考方面懶惰或者恐懼思考的人,可以是好人嗎?
[好人視乎他所面對的問題需要多少智慧]
結論只有一個,就是要做一個「真好人」,
愛和智慧必須手牽手,「知、仁、勇」必須三劍合一。
自以為有愛但欠缺智慧的人,不能夠肯定是好人,
因為他所需要面對的問題的困難程度,
決定了他所需要的思考能力和執行能力的多少。
換言之,就是要保守自己的心和具備足夠的才幹。
用英語來說,所謂具備足夠的才幹就是有心有力:
1. Recognize the problem.
2. Ability to find out the reason and
the factors that cause the problem.
3. Know how to alleviate or even
completely eradicate the problem.
參考:《愚蠢無下限,理性無上限》(九)
「智慧」源於信奉和追求「真理」!
世界上不少自認為是「好人」的人,喜歡扭曲真理,
重視「名、利、權」,擁抱「信念」,拒絕懷疑和批判,
在世界上有少許「成功」就沾沾自喜,口裡謙虛,心裡驕傲,
這些人除了智慧不足之外,他們口裡的仁慈永遠都會帶點虛偽。
俗語說「行行出狀元」,當然是指偏才中也有狀元,
但偏才同樣競爭激烈,要成為狀元相當困難。
所以討厭真理,討厭智慧,討厭批判的人,不可能是好人!
Truth is beauty.
Truth is the oxygen of the soul.
Virtue is also beauty.
But it may be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between vice and virtue.
If there is a virtue which abhors wisdom,
then it will definitely become a vice.
Rather than love, than money, than fame,
give me truth.
( Henry David Thoreau )
A man should look for what is,
and not for what he thinks should be.
( Albert Einstein )
要做一個「真好人」的門檻其實很高,
需要符合三大苛刻的條件,包括:
1. 拒絕虛偽,因為虛偽和真誠不能和平共存。
2. 回歸「心靈 soul」,做自己的主人,
一生追求真理和智慧,擁抱抽象和神聖的東西,
包括宗教精神裡的「真、誠、愛、智慧、勇」。
即是基督教所說的背負十字架,即是儒家所說的篤行,
困難的地方在於保守自己的心,因為這是一生的堅持。
3. 必須學習對真理謙卑,擁抱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將追求真理置諸個人的面子、名氣、輩份之上。
同時亦衍生出五個附帶的條件:
4. 鍛煉嚴謹和鍥而不捨的思考方法。
5. 必須明白「我」是最重要的思考工具,
所以要先認識自己,然後鼓起勇氣管理自己,
然後培養出「內省」及「自我批判」的習慣。
這樣才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
創造自己,走向善性循環。
6. 必須擁有一種偏才的技能,
保障在人工智能世代個人和家庭的生存能力。
7. 物質欲望低,但隨時能夠因應環境而改變。
8. 節儉自己。
換言之,甚麼都可以懶,就是思考不可以懶!
思考,從來都是辛苦的;嚴謹的思考更是痛苦的。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更加沒有別人可以代替你吃的午餐,
智慧的增長,來自艱苦的耕耘,
包括一點一滴的累積和不斷的修正,
來自「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謙卑態度,
來自畢生的努力,來自更困難的融會貫通。
要判斷對方是否一個「真好人」,除了必須保守自己的心,
除了需要看相或算命的技術之外,還需要有起碼的智慧。
如果我們欠缺了看相或算命的技術,
那麼還有五點可以幫助我們預先判斷一個人是否「真好人」:
1. 是否愛面子、名氣和輩份多於愛真理。
2. 對虛偽和矛盾 [不是吊詭] 的包容程度。
3. 是否討厭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4. 是否不懂得對人謙虛和對真理謙卑的分別。
5. 是否喜歡和智者交往,抑或喜歡和愚昧者交往。
「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味人作伴的,必受虧損。」
《箴言 13:20》
七張底牌:
真、誠、愛、智慧、勇氣、毅力和人格。
即是孔子所說的「知、仁、勇」,
亦即是聖經所說的「保守你的心」,
在濁世之中堅守自己的人格,不做不道德的事。
而且「真好人」明白毅力並非辦事的先決條件,
毅力必須用得其所,用在刀鋒之上才不致浪費。
只需要環顧四周,
一般純潔的羔羊就會發覺朋友之中的確有很多好人,
但可惜只有極少數的「真好人」,
因為願意追求智慧和有能力追求智慧的人,
在世間上可能只有百分之一!
Keep your friends for friendship,
but work with the skilled and competent.
( Robert Greene )
《好人這個概念》(中)
在江湖上打拚過的人都明白「做人好難」,
因為做好人固然難,做壞人也不容易!
讓我們繼續「問問題」:
☆ 自稱善良的人一定是好人嗎?
問題的關鍵當然是善良的定義。
部份宗教人士堅持仁慈和善良比智慧更重要,
所以仁慈和善良根本不需要有如芒刺在背的智慧。
他們雖然口裡讚揚「宗教精神」,
但行為上則擁抱「虛偽」這個雅俗共賞的普世價值,
結果出現了令有識之士噴飯的邏輯:
「愛和善良比智慧更重要,而由於我是善良的人,
所以我有權拒絕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替其他善良的人洗腦,教蠢他們。」
有佛教人士教導善信們要學習「忍辱」,
不妨把眼睛和耳朵閉起來,裝作看不見,聽不到,
但又不指出甚麼可以忍,甚麼不可以忍,
所以見到別人搶劫,強姦,甚至殺人時,
是否應該視若無睹呢?
☆ 有教養,有禮貌的人一定是好人嗎?
Politeness is a desire to be treated politely,
and to be esteemed polite oneself.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 面貌端正,好眉好貌的人一定是好人嗎?
Charm is a way of getting the answer yes
without asking a clear question.
( Albert Camus )
It is only shallow people
who do not judge by appearances.
( Oscar Wilde )
相由心生,亦隨境變,但總有例外,
因為面相學是一門專業的學問,不會重視美醜之別,
專家的看法和非專業人士的看法,會有嚴重的差異。
然而一般人都有這個直覺,就是惡形惡相,奴形奴相,
眼神閃爍陰濕鬼祟,欠缺正氣的人,往往是壞人!
壞人惡形惡相非常多元化,但俗語都稱之為「瑞麟樣」,
有些唇薄如刀,有些藐嘴藐舌,
有些腦後見腮,有些鼻無三兩肉,有些眼神刻毒,
有些眼、嘴、鼻長得活像外星人,皮笑肉不笑,
有些男人皮光肉滑,陰聲細氣,說話多語言偽術,
有些女人貌如白雪公主中巫婆,說話陽剛味極重,
鏗鏘有力,有如潑婦罵街。
這些人有點像來自外太空的異形,
穿起西服似 decent people,
但說起話來毫不介意是 indecent exposure!
只需要測試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分辨能力,就一清二楚。
The countenance is the portrait of the soul,
and the eyes mark its intentions.
( Marcus Tullius Cicero )
真和善的人說話一定美。所有真和善,都是美!
但面貌端正,好眉好貌的人不一定真和善,
所以面貌端正,甚至長得非常美麗的人,不一定是好人,
否則俗語不會出現蛇蠍美人、衣冠禽獸、偽君子等說法。
他/她的美色,色目以待;他/她的愚蠢和邪惡,拭目以待。
道理和我們要將人和他的思想及他的思考能力分開來判斷一樣。
有諸內,形諸外,人的心往往會由面貌言行反映出來,
但一個人的心和他的美醜卻沒有必然的關係。
一般人所說的美,當然是從人的角度出發去判斷,
既有客觀的元素,亦有因人而異及品味高低的主觀元素,
所以「人、事、物」既有對稱美,亦有不對稱美;
既有完整美,亦有缺憾美;
既有自然美、天生美,亦有人工美、整容美。
有美就有醜,所以人既有正義美,亦有邪惡無恥醜,
既有智慧美,亦有愚蠢醜。
邪惡、無恥、愚蠢的人之中,箇中的高手,
在公眾場合往往能夠達到「醜我兩忘」的境界,
所以「德劣瘋根」的任何宗教的教徒,並不罕見。
All God’s children are not beautiful.
Most of God’s children are, in fact,
barely presentable.
( Fran Lebowitz )
As a child I never imagined that
all of the real monsters in the world
would be humans.
( Mobeen Hakeem )
參考:《知己知彼》
☆ 知識份子可以是好人嗎?
答案是可以,但旁觀者必須有判斷能力,
因為這世界既有半君子,有偽君子,亦有偽知識份子。
不少知識份子不關心自己社會本土的政治,
卻熱烈關心其他國家的政治,而這個關心卻並非作為借鏡之用,
並非企圖去蕪存菁,提升本土的精神文明,
到底這是無疆的大愛還是一種逃避,值得我們深思?
不少在某一領域內成功的偏才會認為自己是通才,
樂意扮演智者,並且試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
在自己不熟悉的課題上說三道四,醜態百出,貽笑大方。
Irrational emotion is contagious in the circle of
semi-fool-experts and in the circle of hypocrites.
( Jason Ling )
我們需要慎防墮入偽知識份子的語言偽術陷阱嗎?
☆ 博士或者教授的銜頭可以證明他是好人嗎?
有博士學位的人絕大部份都是偏才,
而偏才可善可惡,存乎一心,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I prefer the company of peasants because
they have not been educated sufficiently
to reason incorrectly.
( Michel de Montaigne )
擁有高學歷的大學教授,他們需要具備真才學嗎?
他們的人格一定高尚嗎?他們一定不會為虎作倀嗎?
☆ 半君子可以是好人嗎?
「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增廣賢文》
Hypocrisy is the homage that vice pays to virtue.
( Francois VI, Duc de la Rochefoucauld )
Little evil would be done in the world if
evil never could be done in the name of good.
( Marie von Ebner-Eschenbach )
因為在病態社會中,
一般人都忽視了「半君子」對社會意識形態的潛移默化,
不知道「半君子」較之「偽君子」對社會的影響更為深遠,
因為一般青年人對「偽君子」還知所防範,
但往往糊裡糊塗地接受了「半君子」的洗腦!
道貌岸然、德高望重的「半君子」示範了人性的幽暗,
並將之發揚光大,提升至較高的層次,
讓高層次的「虛偽」和可以半途而廢的「理性」,
揉合了美麗和醜陋,不但顯示出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而且能夠薪火相傳,影響社會風氣及尚在成長的青少年。
The more people rationalize cheating,
the more it becomes a culture of dishonesty.
And that can become a vicious, downward cycle.
Because suddenly, if everyone else is cheating,
you feel a need to cheat, too.
( Stephen Covey )
虛偽從來都是一種可大可小的騙術,
有時授受皆悅,有時甚至雅俗共賞,沒有階級之分。
一旦社會擁抱虛偽,猶如打開了潘朵拉盒子,
引出了很多精神沒有病,但心靈有病的人出來,
理直氣壯地胡說八道,玩弄語言偽術去行騙。
一旦心靈有病的人拒絕批判,就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
慢慢變得越來越愚蠢,在有識之士面前醜態百出。
如果要改善社會風氣,就必須防患未然,
將「半君子」的言論和思想光明正大地公開批判!
三國時期「竹林七賢」中的阮籍,
將某類君子譬喻為「褲襠裡的虱子」,其實就是指「半君子」。
「半君子」往往是宗教界及教學界裡的既得利益者,
英語可以稱為 sanctimonious fools!
他們表面上對人客氣、尊敬和謙虛,但內心卻敵我分明,
認為問尖銳問題的人,必然是魔鬼派來試探他們的人。
Semi-gentlemen are sanctimonious fools
who perfectly fit the description of those
who are talking nice but doing evil.
( Jason Ling )
具備一般智力的人都知道欺凌是要不得的行為,
所以一定反對欺凌,並且抗拒被人欺凌;
但思考力不足的人被「半君子」欺騙,
就不會明白後果可以嚴重到怎麼樣的程度,
不會明白「半君子」如何阻礙了很多青少年一生的修行,
至少亦浪費了青少年的大半生。
筆者常常會回顧自己過去的經歷,
不但是個別事情的經歷,希望能夠汲取更多的經驗,
更會運用森林思維,回顧整個過去人生的經歷,
所以不能夠不相信只要一個人願意讓心靈主持大局,
靈界就會替這個人安排適合他的才華的重要經歷!
也許是源於前生努力在智慧方面的追求和積累,
所以筆者雖然是讀硬科學出身,
但這一生人的長處在於對思想和概念非常敏感。
相信是由於靈界的安排,
筆者一向有碰上「半君子」的運氣,和這類人頗有緣份。
筆者不但誕生在一個四周都是真基督徒的家庭,
而且自從懂事以來,靈界就不斷安排各種程度的「半君子」,
在筆者的面前出現及示範他們的功夫,
讓這些「不淑貴人」不自覺地成為了筆者的導師,
所以筆者對「半君子」的認識較一般人深刻。
很多「半君子」都不失為善良的大好人,
只不過是犯了喜歡將個人的面子、名氣、輩份、情緒和偏愛,
置諸追求真理之上的嚴峻毛病!
Man is a rational animal who always loses
his temper when he is called upon to 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ctates of reason.
( Oscar Wilde )
常常聽到影評人說某部電影描繪人物「性格鮮明」,
所以廣受一般喜歡黑白分明的觀眾所歡迎,
相信影評人一定是沒有考慮到高層次「半君子」這類人物。
小說家雖然有能力刻劃「半君子」的面貌,
但由於一般人入世未深的年輕人未必有能力欣賞,
所以將小說變成劇本的機會不大。
很多「半君子」都是偽知識份子或者各種宗教的偽教徒,
他們自己只不過是偏才,往往拿著外國護照,
對本土的的虛偽和無恥,採取視而不見,噤若寒蟬的態度,
但卻喜歡對外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制度說三道四,
目的並非是汲取外國文化的長處來修訂本文化的弱點,
而只是想說服追隨者他們其實是具備大智慧的通才,
逃避個人對社會的責任,懶理自己在本土可以做的功夫。
There are bad people who would be less
dangerous if they were quite devoid of goodness.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It is always good men
who do the most harm in the world.
( Henry Adams )
關於靈界的安排,筆者十分感恩,但又同時覺得相當困擾。
雖然筆者沒有興趣和「半君子」交朋友,
但為何靈界偏偏要選中我來揭開「半君子」的瘡疤?
為何靈界要交付給筆者這個痛苦又不討好的任務?
對筆者來說,這的確是一個謎。難道這是筆者輪迴前的抉擇?
「佛教說人身難得,有了人身之後就會發現覺醒難得,
覺醒之後能夠矢志修行,追求智慧,向高處行,就更難得!
如果修行不在江湖,不在江湖和自己內心的內省互動,
不在向外兼向內的自我批判之中,那麼可以在甚麼地方?」
(天涯倦客)
《好人這個概念》(上)
「好人」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概念,因為牽涉到「好」的定義,
所以「好人」和「好」這兩個概念,
難以避免需要接受嚴謹的批判。
做一個「真好人」的門檻其實很高,從來都不容易,
而且「真好人」不應該對壞人也是「好人」,
所以世界上的「真好人」有如鳳毛麟角,
即使矢志做「真好人」的人亦非常罕有。
做一個「半桶水的好人」就容易得多,
因為門檻要求不高,只需要良知未泯,出污泥而不染,
不做壞事就可以合格,所以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是「好人」,
而其實他們只不過是「半桶水的好人」而已。
要弄清楚「好人」這個概念,不妨從「問問題」開始:
☆ 常常對你讚不絕口的人是好人嗎?
Hell is full of good meanings and wishings.
( George Herbert )
Usually we praise only to be praised.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Whatever good things people say of us,
they tell us nothing new.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 天真、夠笨或者戇直,對所有人都好的人是好人嗎?
I do not want people to be agreeable,
as it saves me the trouble of liking them.
( Jane Austen )
據說「樓上窩囊店」的老闆和伙計和「憧人管」的管長,
都是這類人。
☆ 對寵物非常好的人可以是好人嗎?
人應該愛動物多於愛人嗎?這是一條哲學問題。
不少人愛護動物多於愛護人,但又不好意說出來,
其實理據是有的,只不過是牽涉到百分比的問題而已:
1. 人比萬物都狡詐,而很多動物都比人忠誠。
2. 動物雖然也有行騙,例如保護色,
例如變成和環境相似的身軀,
但這是牠們在進化過程中生存的依賴,而且只有一招。
人類的行騙手法則五花八門,而且往往並非為了生存。
3. 人類的忠心在數量上比不上動物的忠心。
愛護動物的人往往覺得自己是個「好人」,
但判斷這個感覺是否正確之前,必須考慮的關鍵有三點:
寵物的定義,是否不殺生、是否選擇茹素。
喜歡動物的人也會吃動物的肉,
除了因為未能吃素之外,亦因為他們不一定喜歡所有的動物,
也許他們只喜歡聽話,忠心,可愛的動物。
但奇怪的是,他們也會吃另外一些聽話,忠心,可愛的動物。
至於素食者,如果生活在不容易找到肉食的環境,
他們亦不一定因為信仰而不吃動物,
而且他們亦不一定喜歡動物,但肯定他們不喜歡部份的植物。
☆ 對奴隸非常好的人可以是好人嗎?
甚麼叫做非常好,如何定義?
雖然共產黨視人民如奴隸,
但對部份願意同流合污,忠心耿耿的奴才非常好,
只是這些奴才必須有把柄在黨的手中以茲控制,
而且共產黨奴才對自己的猙獰面目毫不偽裝,
對上司不但不敷衍,而且不敢欺騙,
這就是奴才們的「真」和「忠」!
「真」和「忠」一向是做奴才的最大本錢。
奴才對自己人非常寬容,尊重和體諒,
認為在暗角裡光明磊落就是能幹的表現。
他們同心協力,同舟共濟,同仇敵愾,同心同德,
這就是奴才們的「善」,奴才們的「正能量」,
也就是教育界人士非常重視和鼓吹的團隊精神!
不管是做雞還是賣私煙,關鍵是淨身不淨心!
☆ 對手下非常好的人可以是好人嗎?
甚麼叫做非常好,如何定義?
梁振英在手下一眾平庸蠱惑的奴才心目中,
何嘗不是一個慷慨解囊,
將人民的稅收分給平庸蠱惑奴才享用的大好人?
☆ 對家人非常好的人可以是好人嗎?
甚麼叫做非常好,如何定義?
除了長女之外,梁振英在妻子,長子和幼女的心目中,
何嘗不是一個懂得將貪污的錢用在家人身上的好人?
No one can have a higher opinion of him than
I have, and I think he’s a dirty little beast.
( W. S. Gilbert )
☆ 如果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那麼父母一定是好人嗎?
參考:
《為甚麼我的父親是一個好人》(上)
《為甚麼我的父親是一個好人》(中)
《為甚麼我的父親是一個好人》(下)
☆ 喜歡運動的人可以是好人嗎?
I always turn to the sports pages first,
which records people’s accomplishments.
The front page has nothing but man’s failures.
( Chief Justice Earl Warren )
☆ 對上司忠心耿耿,愛護同袍的人可以是好人嗎?
奴才都是這一類人,
他們和名氣和薪酬,往往和他們的思考能力完全脫節。
奴才最值得我們尊敬的地方是他們非常重視團隊精神,
奴才最優秀的地方則是他們願意隨時轉移效忠的對象,
所以他們能夠成為一支穩定和團結,互相保護的奴才部隊,
甚至懂得與官員結成利益共同體,有福官員享,有難奴才當。
其中蠱惑的奴才甚至會暗中紀錄官員的把柄,
搜集足夠的證據,包括錄影和錄音,要挾他們為自己服務。
況且庸奴才一旦懂得擇惡木而棲,做了極權者的奴才,
出了四兩力,就可以拿一斤報酬,實在超乎理想,
還可以恥笑別人唱《半斤八兩》!
The most powerful force ever known
on this planet is human cooperation──
a force for construction and destruction.
( Jonathan Haidt )
參考:《人類必須創造烏托邦》(上)
☆ 循規蹈矩、蕭規曹隨的人可以是好人嗎?
When we respect everybody around us,
we are in peace with everybody around us.
( Don Miguel Ruiz )
The aim of a joke is not to degrade
the human being but to remind him
that he is already degraded.
( George Orwell )
筆者按:
英語中 Luddite 這個字唔係「甩底者」,而係蕭規曹隨的人。
蕭規曹隨一向是管理平庸者的方法,究竟是好是壞,
完全視乎規則的好壞而定。
☆ 有毅力、永不認輸的人可以是好人嗎?
善人雖然有毅力,但不是傾向於個人修行,
就是傾向於做學問。
壞人何嘗沒有毅力?何嘗會肯認輸?
壞人何嘗會認為自己唔打得?
何況壞人懂得團結,維護團隊精神,齊心搵銀,
只有在分贓不勻,互相猜疑時才會出現內訌。
思考力不足的人從來都不會明白團隊精神必須以道德為基礎。
我們當然喜歡善良的人,但我們必須慎防善良但愚蠢的人,
千萬不要交託他們重大或會影響到生命安全的事情。
☆ 成功的領袖一定是好人嗎?
有不少人在社會上,甚至在歷史上揚眉吐氣,
揚名立萬的領袖,姑勿論是留芳百世抑或遺臭萬年,
總算是一種「我 ego」方面的不朽,
成吉思汗、毛澤東、希特勒他們是好人嗎?
歷史告訴我們,船堅砲利,兵強馬壯的領袖容易得天下,
古人天真地認為「得人心者得天下」,
但用語言偽術騙人心者,何嘗不可以得天下?
日光之下無新事,必然有許多愚愚不僵,蠢蠢欲動,
好大喜功的愚夫愚婦,和追隨大隊的羔羊支持領袖。
How beautiful it is to find someome
who ask for nothing but your company.
當年蒙古人橫掃亞洲和歐洲,殺人無數是否可以接受?
不少歷史書說成吉思汗是成功,甚至偉大的領袖,
成吉思汗著名的格言又是否所有成功領袖的格言?
「人生最大的樂趣,是把敵人斬盡殺絕,
搶奪他們所有的財產,看著他們親屬痛哭流淚,
騎他們的馬,強姦他們的妻子和女兒。」
Deliberate murderers are contemptible scum,
who kill not only their victims but a part
of each member of their victim’s families.
They rob their victims of their futures,
their relationships, their possibilities,
throwing away whole worlds of existence in
the split-second it takes to fire a gun or
detonate a bomb. And they condemn the victim’s
families to a life sentence of consequences,
staining their lives with a brutal mark they
can never forget, even if they somehow come
to assimilate the scarcely comprehensible truth
that they have undergone a gratuitous,
violent, horrifying loss of someone they loved
and whose life was integral to their own.
No accumulation of years effaces such a thing,
and absolutely nothing excuses it.
( A. C. Grayling, The Reason of Things, p.148-149 )
☆ 長壽的老人家一定是好人嗎?
I never forget a face, but in your case
I’ll be glad to make an exception.
( Groucho Marx )
☆ 喜歡接觸大自然界的人可以是好人嗎?
喜歡接觸大自然界的人,他們是好人的或然率相當大,
但不要忘記除了喜歡行山、露營或者接受野外訓練的人之外,
世界上還有軍人,有警察,有山賊,有綁樹黨,
還有偷斬沉香樹的露營者。
而且根據歷史紀錄,共產黨算是被迫喜歡接觸大自然界的人,
因為他們曾經駐守在井崗山。
☆ 生養眾多,遍布大地的男人可以是好人嗎?
生殖機能旺盛,傳宗接代,子女繁衍,散播遺傳基因,
難道不是 biologically successful 嗎?
難道不是一種「身體 body」方面的不朽嗎?
「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佈地面,
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
和地上的各樣行動的活物。」
《創世記 1:28》
☆ 風趣幽默的人可以是好人嗎?
Instead of working for 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we should be working
for the survival of the wittiest──
then we can all die laughing.
( Lily Tomlin )
風趣幽默視乎品味,當然有高級和低級之分。
☆ 背叛自己的朋友不都曾經是自己心目中的好人嗎?
背叛團體的人,有可能根本就是內奸,或者無間道,
而他亦可能是自己曾經推心置腹的朋友。
背叛自己的朋友,可能對自己的認識比自己還要深刻,
所以才能夠給予自己刻骨銘心的致命一擊!
背叛自己的朋友不都曾經是自己心目中的好人嗎?
如果懂得反思的話,不妨問一問自己:
「我是好人嗎?」和「好人的定義是甚麼?」
☆ 具有「保良局」名稱的機構會是好人集中地嗎?
香港著名的「保良局領袖紀律訓練營」懂得很多真理,
例如:
1. 導師的權力非常重要,因為洗腦需要權力。
2. 隊員的情緒和精神健康非常不重要。
3. 反叛精神、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一定要打倒。
4. 在導師一帶一路之下,
與他人衷誠合作的團隊精神非常重要,
所以會強迫參加者必須出席並積極參與所有活動。
《智慧、自由、獨立》(下)
[真理、道、神]
如果想做一位思考方面的「自由人」,
最好當然是懂得投胎,生長在物質和智慧皆富裕的家庭,
不用浪費前半生在追逐溫飽的生活之上,
所以有智慧的人就會明白為何釋迦牟尼會生在帝王之家。
如果欠缺了這種屢世修來的福氣,又想做「自由人」的話,
首先就要學習降低物質欲望,只滿足基本需要,
好像顏回一樣,卑居室,心安理得地過平凡、知足常樂的生活。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其次就要學習澹泊名利,不追求「成功」,只追求「成就」,
追求智慧,追求真理,追求神聖,因為雖然真理並非全能,
但真理才卻是永恆、永在。
信奉真理的人知道,從高樓躍下,必然會死亡,
不信奉真理的人以為,只要他從高樓躍下之前祈禱,
他信奉的神就會改變萬有引力定律。
信奉真理的人知道,真理就是道,而道就是神,
至於道能否成為肉身根本不是問題,
不信奉真理的人認為如果沒有道成肉身,這個道就不值得相信!
有多少人會問這個問題:神究竟是甚麼?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約翰福音 1:1》
對鍥而不捨的思考沒有恐懼的基督徒也許會繼續問:
神不滿意自己創造的人類,用洪水去毀滅他們,
但結果挪亞一家的後裔,今天的人類,不是同樣地敗壞嗎?
就好像成吉思汗殺害了大約一億亞洲和歐洲人,
就好像毛澤東用多次的運動殺害了半億中國人,
就好像二戰時希特勒殺害了一千萬猶太人和歐洲人。
歷史上人類用了多少的殺戮,換來的文明還不是一樣!
The only thing that stops God from sending
another flood is that the first one was useless.
( Nicolas Chamfort )
我們究竟應該相信「真理、道、宗教精神」,
還是聖經裡人類的描繪,能夠道成肉身的神?
[尊重和歧視]
Without a rich inner life, we must fill
our existence with things from ‘outside’,
and that makes for a shallow life.
( Henry David Thoreau )
有智慧的人明白追求智慧就是拒絕生命平庸,
尊重「真理/道」,同時歧視愚昧,歧視無知,拒絕懶惰!
因為歧視才會去蕪,尊重才會存菁!
有智慧的人知道甚麼應該歧視,甚麼不應該歧視,
而拒絕生命平庸就是歧視排斥理性,
歧視「用人數來決定真理」的政治制度,
歧視一言堂,歧視所有討厭懷疑和批判精神的人,
歧視任何拒絕批判,又經不起考驗的信念,
因為這些信念內裡一定有問題。
如果一本書搜集了許多信念,當然必須個別處理,
將魚目和珍珠分開,拒絕以一些魚目來廢一本書,
和拒絕以人廢言的道理一樣。
The only people who really know how to choose
are those who are free in their minds and
fund out all the important choices available.
( Jason Ling )
If one does not know to which port
one is sailing, no wind is favourable.
( Lucius Annaeus Seneca )
那麼怎樣才可以達到思考自由,成為「自由人」?
上一篇《智慧、自由、獨立》(中) 已經說得很清楚,
成為「自由人」的條件就是思考方面力求上進,
追求智慧,追求真理,擁抱內省和自我批判,
批判所有以往在社會化過程中,個人未經過謹慎思考,
就潛移默化地接受了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
因為它們就是一般人腦裡潛伏的敵人,
然後努力不懈,踏在巨人的肩膀上,建設個人的「信仰」。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一條捷徑就是選擇重生,回歸心靈,然後努力保守心靈,
因為一旦回歸心靈,就知道自己所作的選擇,
究竟是為了「我 ego」而作,還是為了「心靈 soul」而作。
屢世在「中性循環」徘徊的人,他們的輪迴充滿壓力,
只有回歸心靈的修行者的輪迴,
由於屢世都是置身「善性循環」之中,才可以說是永生。
一旦回歸心靈,無論生命拿到一副怎麼樣的牌,
都會盡心盡力把牌打好,因為心靈只要求每個人向自己交代,
尤其是在死亡之前向自己交代,毋須向任何人交代。
而所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只不過是極少數人的境界,筆者不懂,亦不值得在這裡討論。
當外界意識形態或者學習環境惡劣,競爭劇烈的時候,
「自由人」就比較一般人容易生存,而且對死亡不會畏懼。
努力地將自己的思考變得透明,公開,讓有識之士批判,
因為尊重並且擁抱批判是行走在心靈道路上的人唯一的選擇。
這就是為甚麼「擁抱批判的言論自由」是各式各樣自由的根基。
[獨立思考能力]
一旦成為了「自由人」,就擁有了獨立思考能力,
就會接受「如是觀」,正確地思考,保持正確的心,
而獨立思考能力就是智慧的濫觴,讓修行者越來越少煩惱,
無私地為人民服務,內心充滿喜悅、幸福、快樂和寧靜!
但我們不會忘記相對於真理來說,人類的智慧依然渺小,
需要不斷地批判,努力地修訂,才能夠迫近真理!
Independence is happiness.
( Susan B. Anthony )
Happiness resides not in possessions,
and not in gold, happiness dwells in the soul.
( Democritus )
Nature never said to me: Do not be poor;
still less did she say: Be rich;
her cry to me was always: Be independent.
( Nicolas Chamfort )
[七張底牌]
有一點必須明白,就是「自由人」並非完全自由,
因為「自由人」一定有執著,不會捨本逐末,
一定堅持底線,保留至少七張底牌:
真、誠、愛、智慧、勇氣、毅力和人格。
前五張底牌屬於「保守自己的心」,
能夠「保守自己的心」,意志和毅力才有價值,
才能夠成就第七張底牌:人格。
在濁世之中堅守自己的人格,不做不道德的事。
而且「自由人」明白毅力並非辦事的先決條件,
毅力必須用得其所,用在刀鋒之上才不致浪費。
Integr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worthwile achievements.
雖然「挺直腰骨」往往容易過鍥而不捨的「批判思維」,
但堅持人格是照顧心靈的必要條件。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吟》(明。于謙)
[大愛從改變制度著手]
「自由人」明白要令社會和諧安定只能夠靠「大愛」,
而「大愛」一定是從改變制度著手,筆者稱之為「制度布施」,
短期內是從改變政治、經濟、社會制度著手,
而長期則必須由教育制度和文化的去蕪存菁著手。
必須明白並非所有人都有能力或者意願去做菩薩,
讓廣大市民能夠「離苦得樂」,尊重智慧和修行,重視公德,
而不是只懂得吃喝玩樂,只懂得逃避思考,又逃避責任,
因為想做菩薩的人首先就是要做一個「自由人」。
「自由人」明白任何包容虛偽和詭詐,包容放棄誠信和公德,
聲稱有權代替所有受害者原諒壞人的愛,
絕對不可能是「大愛」,只可能是自取其辱的夢幻。
如果由於個人的能力有限,只能夠擁抱「小愛」,
那麼就要依據孔子的「由親及疏」的方法。
遺憾的是自古以來,很多「自由人」都不願意從政,
寧願大隱隱於市,因為政客中聰明的壞人非常多,
從他們的眼神、面相和身體語言就清楚地顯示出來,
他們貪婪,懂得左右逢源,懂得在適當時候做騎牆派,
懂得見好就收,在適當時機帶齊家產家眷走人。
為了避免近朱者赤,近墨者墨,為了潔身自愛,
避免作孽,避免名利權的貪婪污染自己的心靈,
所以所以除非在戰亂的時代,「自由人」都不願意從軍或從政。
近十年我們見到出賣香港最落力的,
大部份都是擁有外國護照的高官、商人及偽知識份子。
只有愚蠢的那些才會騎虎難下,知道天網恢恢,遲早都要找數,
最後被迫一路好走,走之前就信耶穌,購買一張天堂的入場券。
而廣大市民,由於思考懶惰,只重視個人利益,
1. 不尊重智慧和修行,不明白人數不能夠決定真理。
2. 不明白愚蠢善良的「好人」很多,但完全不能夠依賴,
因為愚蠢善良的「好人」完全沒有能力履行張載的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善良、仁慈和同理心當然重要,但如果它們沒有智慧輔助,
如果「好人」思考能力不足,又愛面子,就流於膚淺及虛偽。
由於愚昧,所以愚蠢善良的「好人」容易愛你變成害你;
愚蠢善良的「好人」一旦包容虛偽,就已經是不道德。
3. 不明白優秀的政治一定是專業,需要萬中無一的通才,
門檻和標準必須定得非常高,否則就會禮崩樂壞。
所以廣大市民最後往往選出聰明的壞人,
一意孤行的官吏,或者習慣謀取私利的商人執政。
4. 不明白偽知識份子往往只不過是專業人士,
不一定讀聖賢書,不一定懂得思考,甚至有欺世盜名者潛伏,
所以偽知識份子並非中國傳統的「士」或者「君子」。
大愚若智的偽知識份子很多,很易就露出馬腳;
大智若愚的真知識份子稀少,往往深藏不露。
中國傳統一向將真理稱為「天命,道,天地」,
而且重視師道的「傳道、授業、解惑」
唯一漏洞就是尊師重道的次序錯了,應該是先重道後尊師,
而儒家的「天地君親師」又加插了不必要的君親師,
製造了嚴重的思考錯誤,影響到中國人的思考自由。
「自由人」必須以國學大師陳寅恪的名句: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為座右銘。
《羯臘磨經》
勿因耳聞而輕信,道聽塗說本無稽;
不以傳統而妄信,歷代傳說多謬奇;
眾人謠言不可靠,毫釐之差失千里;
迷信教條未見安,經典所載非無疑;
師長訓示固可貴,懾信權威非所宜;
凡事合理方可信,且需益己復益人;
必俟體察分析後,始能虔信並奉行。
[建設「批判平台」]
這種「自由人」隱於市,廣大市民需要匡智的現象,
的確是一個不容易解決的惡性循環。
再加上不少上了年紀又有少許成功的中年人愛面子,
放棄成長,認為逃避批判是他們的專利,惡化了問題。
所以筆者才會苦思多年之後,提出建設「批判平台」的概念,
並且寫下至少十多篇文章!
建設「批判平台」,可以誘導參與者最後進行「自我批判」,
因為「自我批判」是心靈和生命教育中最後必須經歷的處境,
否則我們不必談生命教育。
「批判平台」又可以幫助我們暴露「高層次的虛偽」,
因為這種虛偽往往以仁慈及和平作為保護皇帝的新衣。
「批判平台」又可以利用所有不同年齡參與者的思考,
來鍛鍊年青人的腦筋,有非常重大的教育價值。
當我們願意公開自己的思考讓所有有腦的人去批判時,
所有批判都是在幫助我們進步,都是愛護我們心靈的表現!
我們只會有進步,不會倒退。
所以千萬不要視一位有腦而又願意批判你思想的人為仇敵,
這是人生中極度嚴重的錯誤和缺失。
如果一個外界的批判平台並不存在,
一個人在「自我批判」有少許成就之後,
就應該努力建設一個自己心內的批判平台。
儒家的「內省」和「慎獨」功夫就是這個概念。
有了思考上的自由之後,如果願意晝夜思想,
日積月累之下,就培養出思考上的獨立,
一旦思考上能夠獨立,就步入了創意人生的階段。
設計上的創意,可以靠參考別人的創意,
達到互相啟發和激勵的效果,只需要很少的智慧;
思考上的創意,除了上述的方法之外,
還需要培養「森林思維」和「根源思維」的習慣,
因為整體和細節在創意中同樣重要,必須手牽手,
因為魔鬼往往就在細節之中,
如果想水清無魚,亦無魔鬼,
所需要的智慧就大幅度地增加。
從周易乾卦九二爻來看,思考獨立就是「見龍在田」;
從周易乾卦九五爻來看,創意人生就是「飛龍在天」。
《智慧、自由、獨立》(中)
在《智慧、自由、獨立》(上) 裡,筆者指出:
人類是群居的生物,要依賴分工合作來生存。
所以社會學的第一課,
就是說明必須將人和他所置身的社會結合在一起去思考。
而社會學的第二課,
就是時勢可以做就少數的英雄,亦可以做就少數的梟雄,
而少數的英雄和梟雄都可以做時勢。
還有社會學很少提及的第三課,
就是拿了外國護照或者居留權,可以隨時轉換社會環境的人,
往往可以出賣自己的故鄉以謀取個人的利益,
或者選擇做騎牆派,選擇做明哲保身的旁觀者,
又可以選擇做漠不關心政治的人,
因為政治屎坑越來越臭時,他們隨時可以一走了之。
[智慧不足的遺憾]
☆ 智慧不足,就不會明白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至理名言:
禍福相倚伏 [有得必有失] 及塞翁失馬的典故。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由於禍福相倚伏,所以快樂和痛苦必然相伴而來。
現今的快樂可能埋下將來痛苦的種子;
現今的痛苦可能埋下將來快樂的種子。
一旦明白禍福相倚伏的道理,
我們就知道很多東西都是相伴而來,是共存的,
沒有陽就沒有陰,沒有小人就沒有君子,
沒有善就沒有惡,沒有神就沒有魔鬼,
沒有正就沒有負,沒有真誠就沒有虛偽,
而且這種情況往往會出現在同一人的身上,
詭詐的人甚至可以讓它們在同一人身上和平共存!
Fame and tranquility can never be bedfellows.
( Michel de Montaigne )
☆ 智慧不足,就不會明白為何俗語說「人怕出名豬怕肥」。
因為當一個有某方面天賦的人希望由名氣來謀取暴利,
如果他欠缺了相應的智慧,
一旦他幸運地獲得「成功」,或者擁有了名氣之後,
他的一言一行就會被人放在放大鏡之下,
隨時會矛盾及醜態百出,完全經不起批判,
而且他的私生活亦同時成為了狗仔隊偵查的對象。
名氣何價?自由何價?生活何價?智慧何價?
欠缺智慧的人只好唱:「這陷阱這陷阱偏我遇上」。
一向自以為生活健康,思想健康,但思考懶惰,
遠離哲學和命理學,不信命運,認為是迷信的人,
一定不喜歡相信「何必偏偏選中我」的機率其實頗大。
To the dumb question, ‘Why me?’
the cosmos barely bothers to return the reply,
‘Why not?’
( Christopher Hitchens )
參考:《宿命、自由、抉擇》
☆ 智慧不足,就不會明白佛家的「智慧不生煩惱」。
智慧來自個人或別人的煩惱,
那麼「智慧不生煩惱」到底是甚麼意思?
煩惱 → 痛苦 → 抗爭 → 根源思維 → 認識自己 → 管理自己 →
改變思想 → 改變自己 → 智慧 → 不再生同類的煩惱
參考:《無知》(一) 《無知》(二) 《無知》(四)
換言之,對追求智慧的修行者來說,
無論是個人還是別人的煩惱,都是智慧的促生者,
有其正面的價值,讓我們早作準備,未雨綢繆,
而在增添智慧之後,就不會再生同類的煩惱。
所以一般心理學家責難煩惱,而不教導人如何解決煩惱,
顯然是愚蠢的。
煩惱的不肖子是「焦慮」,切勿讓他進門,
煩惱的女兒是「變幻和無常」,要讓她進來,並且擁抱她!
我們焦慮,往往是因為我們期望肯定,不肯接受變幻和無常。
☆ 智慧不足,就不會明白科學和佛家的「如是觀」,
即是對世間的現象要有正確的認知,有正知才能夠有正見,
所以既不樂觀,亦不悲觀,盡人事,聽天命。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
「天之道,虛其無形。虛則不屈,無形則無所位忤,
無所位忤,故遍流萬物而不變。」
《管子。心術篇上第三十六篇》
So we fix our eyes not on what is seen,
but on what is unseen.
For what is seen is temporary,
but what is unseen is eternal.
《2 Corinthians 4:18》
There is no god higher than truth.
( Mahatma Gandhi )
A man should look for what is,
and not for what he thinks should be.
( Albert Einstein )
Nurturing a ‘nostalgia for eternity’ redeems
your soul for it carries you silently
towards the light even in the darkest times.
( Stuart Wilde )
所謂「盡人事」其實並不容易,《禮記。中庸》的方法是: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 智慧不足,就不會明白不違背真和誠,擇善固執,
就是天人合一之道。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禮記。中庸》
「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天理之本然也。
誠之者,未能真實無妄之謂,人事之當然也。」(宋。朱熹)
Sincerity is an openness of heart;
we find it in very few people;
what we usually see is only an artful
dissimulation to win the confidence of others.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Honesty is the first chapter in
the book of wisdom.
( Thomas Jefferson )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
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
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
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禮記。中庸》
☆ 智慧不足,就不會明白無論東西文化,都重視誠正的心術。
「虛其欲,神將入舍;掃除不潔,神乃留處。」
《管子。心術篇上第三十六篇》
「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
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 4:23》
One ought to hold on to one’s heart;
for if one lets it go,
one soon loses control of the head too.
( Friedrich Nietzsche )
☆ 智慧不足,就會培養出很多壞習慣。
這些壞習慣包括:
1. 容易將面子置諸真理之上。
2. 以為只要將真誠和虛偽放置在腦袋不同的地方,
令它們老死不相往來,就可以讓它們和平共存。
3. 認為道德和宗教精神不切實際,不利謀生。
4. 誤以為愚昧的「好人」充滿正能量。
5. 不明白改變自己只能夠由內心開始。
6. 對死亡異常恐懼。
7. 不明白權力、財富、學問和成功都容易令人驕傲,
只有愛和智慧才能夠幫助我們 walking tall,
walking humbly, and walking light!
☆ 智慧不足,就不會明白價值觀從來就沒有東西之分。
價值觀沒有東方和西方之分,
只有好壞之分,只有是否經得考驗之分,
只有是否願意擁抱懷疑和批判精神之分。
文化一定是互相衝擊,
願意利用這個衝擊的機會去蕪存菁的文化,
就必然能夠茁壯成長,
能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說西方文化意圖改造及顛覆中國傳統文化,
肯定是無知的說法。
如果我們不重視批判思考,
不重視吸引西方文明的精華,然後用中文表達出來,
也許兩三百年後,中國語文就被英美語文吞噬。
Love, wisdom and courage are not luxuries;
they are necessities for any sustainable and
growing civilization.
( Jason Ling )
☆ 智慧不足,就不會明白一個人渴望得到「成功」,
就必須得到所置身的社會的認同。
所以「成功」需要靠社會的需求和價值觀來定義。
不同的社會,「成功」的定義也許會有輕微的分別,
但在所有重視物質和消費的社會中渴望得到「成功」,
想飛黃騰達,想出人頭地,
自然需要和大眾一起追逐互相關連的「名、利、權」,
接受「虛偽、博奕、埋堆、權力鬥爭」為心中的普世價值。
Those who are after success are bound
to use other people’s measuring sticks,
at least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chase.
To succeed in the world, it is often not
enough to be well-mannered, calculating,
or joining the right group,
you must also learn to be hypocritic.
( Jason Ling )
A slave has but one master; an ambitious man
has as many masters as there are people
who may be useful in bettering his position.
( La Bruyere, ‘Of the Court’, Characters, 1688 )
It’s true that many assholes get to the top,
but you don’t have to be one to succeed.
( Simon M. Kornblit )
人生的痛苦,在於攀錯了階梯,追求了錯誤的東西!
Our greatest fear should not be of failure,
but of succeeding at things in life that
don’t really matter.
( Francis Chan )
Keep in mind that neither success nor failure
is ever final.
( Roger Babson )
Success has always been a great liar.
( Friedrich Nietzsche )
☆ 智慧不足,就不會明白創意的來源就是「去蕪存菁」。
「去蕪存菁」的功夫包括:
1. 努力追求智慧,擁抱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2. 擁抱宗教精神 [真、誠、愛、智慧],
和虛偽劃清界線,走向善性循環。
3. 培養嚴謹和優秀的思考能力,
不論是自學還是接受訓練,
但肯定包括森林思維和根源思維。
4. 不斷修訂定義和概念以符合事實。
5. 明白「我」是最重要的思考工具,
所以要先認識自己,然後懂得管理自己,
懂得自我批判,最後才能夠創造自己。
6. 和志同道合的人合作,互相砥礪和辯論,
再加上科技的協助。
「去蕪存菁」就是人類爭取自由之道。
「去蕪存菁」就是維持個人精神健康,維持團體生存,
維持文化能夠繼續成長的唯一方法!
Creativity is often obvious in young children,
but it may be harder to find in older
children and adults because their creative
potential has been suppressed by a society
that encourages intellectual conformity.
( Robert J. Sternberg,
Wisdom,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 Synthesiz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p.109-110 )
Try not to become a man of success,
but rather try to become a man of value.
Look around at how people want to get more
out of life than they put in. A man of value
will give more than he receives.
Be creative, but make sure that
what you create is not a curse for mankind.
( Albert Einstein )
勵志者常常不自覺地傾向於鼓勵弱智或者平庸的人,
並且假裝忘記了,或者勵志者根本不懂得,
凡是說「在我的字典裡,沒有失敗兩個字」這句話的人,
雖然有可能會一時糊塗,對有些事情會無知,
但至少需要擁有兩大條件或者資格:
1. 當事人具備努力建設個人「信仰」的智慧,
或者當事人具備某方面的天賦。
2. 當事人正在行好運。
《智慧、自由、獨立》(上)
人類在生活方面,不容易自由,不容易獨立,
因為人類是群居的生物,要依賴分工合作來生存,
然而群居的現象,
亦容易限制了大部份人在思考方面的自由和獨立,
令他們不敢偏離群眾的思考和意識形態。
人類進入了工商業社會之後,
社會化過程和普通學校的潛移默化,亦如洗腦一樣,
限制了大部份人在思考方面的自由和獨立。
這篇文章說的自由和獨立,是指思考方面的自由和獨立。
We are all tattooed in our cradles
with the beliefs of our tribe.
( Oliver Wendell Holmes,
The Poet at the Breakfast Table, 1872 )
從思考的角度來說,
「智慧、自由、獨立」是三個血肉相連的概念。
智慧不足,思考自由度就不足;
思考自由度不足,思考獨立程度就不足,道理很簡單。
由於群居的現象,
大部份人都會經歷追求知識和技術的訓練過程,
但知識和技術只是幫助我們解決生活,
當然不等於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命的智慧!
參考:《知識和技術改善生活,智慧改變生命》
人生中很多事情的判斷,不能夠靠知識和技術,
要靠運氣 [天時、地利、人和] 和智慧,
因為人生除了順境之外,常常會遇上逆境、困境,
甚至絕境,而且很多事情往往在事過境遷之後,
才覺悟到一旦將來出現相似的情況時,可以如何解決,
然而將來的情況和客觀條件隨時會改變,
未經過嚴格分析的經歷不能夠成為有用的經驗,
況且遇上絕境而做了錯誤的抉擇,不一定能夠挽救,
否則俗語不會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說法。
「大非易辨;似是之非難辨。」 (清。曾國藩)
If devotion to truth is the hallmark of morality,
then there is no greater, nobler, more heroic
form of devotion than the act of a man
who assum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inking.
( Ayn Rand )
無論人生中發生任何事情,
有智慧的人都有較高的承受和自救能力,
可以找到一條好的出路,不致委靡不振,
甚至能夠保持冷靜,從挫折中覺悟,超越逆境,
將絆腳石變成踏腳石,將別人眼中的壞事轉化成為好事。
換言之,追求智慧,對整個人生的「實用價值」甚高,
所以心理學家容格 Carl Jung 認為每個人都需要
a philosophic or religious point of view
capable of coping successfully with the
vicissitudes of life.
也許我們應該問一問自己:
除了需要運氣之外,人生之中有那一樣事情不需要智慧?
Never let the future disturb you.
You will meet it, if you have to,
with the same weapons of reason which
today arm you against the present.
( Marcus Aurelius )
如果一個人夠幸運的話,
就會有機會在二十五歲之前遇上智者的啟蒙和引導,
走上追求智慧的路途。
There is an intelligence of the young,
and an unintelligence of the aged.
It is not time that teaches wisdom,
but early training and natural endowment.
( Democritus )
When you want to teach children to think,
you begin by treating them seriously
when they are little,
giving them responsibilities,
talking to them candidly,
providing privacy and solitude for them,
and making them readers and thinkers of
significant thoughts from the beginning.
That’s if you want to teach them to think.
( Bertrand Russell )
而在追求智慧的過程中,
他首先會感受到自己對智慧的愛有多深,
如果好逸惡勞,愛智不深的話,就必然會半途而廢,
只有發現自己對智慧的愛刻骨銘心的人,
才會披荊斬棘,繼續向崎嶇的前路邁進,
而由於在追求智慧的過程中發現智慧的無窮,
所以才會越來越謙卑,鍥而不捨地繼續追求,
直到死亡前的那一刻。
可惜生命如此短暫和脆弱,即使是愛智的先行者,
亦不應該浪費寶貴的時間去幫助無緣者。
愚昧,無知和思考懶惰,其實都是每個正常人自己的選擇,
所以我們必須學懂尊重他人的選擇,尊重自己的時間。
緣起緣滅,緣聚緣散,天下無不散之筵席,
我們必須學懂讓捨得的和捨不得的都隨緣,
必須學懂讓所有朋友,包括青梅竹馬的來去都隨緣!
參考:《哲學就是愛智》
林子祥《最愛是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A6vxU0bhiA
愛智者在追求智慧的過程中,
必然會醒悟到他至少需要三大工具:
1. 自己的思考能力。
視乎面對課題的困難程度而異,
所以有志攀登追求智慧的階梯的話,
往往需要借助優秀的啟蒙導師和課程。
2. 自己的勇氣和毅力。
課題越是困難就需要更強的勇氣和毅力,
所以往往需要自我批判來磨鍊我這件工具,
需要同行者,先行者,或者導師的鼓勵。
3. 閱讀和智慧有關的重要書籍。
即是老生常談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If I have seen fa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 Bernard of Chartres )
古今中外最優秀的聖哲賢人,就是我們的巨人。
他們的人生經歷即使大不相同,但一定殊途同歸,
最終領悟的道理是一樣的。
我們不能夠同意 Hermann Hesse 的這句說話,
因為他抹殺了所有歷代智者無私的努力:
Knowledge can be communicated,
but not wisdom. One can find it, live it,
be fortified by it, do wonders through it,
but one cannot communicate and teach it.
( Hermann Hesse )
事實上,不少人對教導和鍛煉智慧悲觀的原因,
是因為追求智慧的過程異常複雜和困難,
否則就不需要披荊斬棘的勇氣和毅力:
追求智慧 → 認識自己 → 管理自己 → 思想自由 →
去蕪存菁 → 追求智慧 → 去蕪存菁 → 追求智慧 →…
Nothing any good isn’t hard.
( F. Scott Fitzgerald )
All things excellent are as difficult
as they are rare.
( Baruch Spinoza )
There are no shortcuts to any place worth going.
( Beverly Sills )
If you find a path with no obstacles,
it probably doesn’t lead anywhere.
( Frank A. Clark )
重覆這個程序的次數會因個人的天賦和勤奮程度而異,
如果相信輪迴的話,個人的天賦來自屢世的修行,
這就解釋了為何前生有修行的人,一旦回歸心靈,
追求智慧的能力有如脫胎換骨,突飛猛進,
同時亦解釋了為何會有命運這個現象。
天道酬勤,努力修行的人自強不息,自然能夠勇猛精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過一段時間就更上一層樓。
When you see yourself as a work-in-progress,
you’re automatically less likely to experience
feelings of inadequacy.
( Valerie Young )
參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所以這個世界可以有大智若愚,但不可能有大愚若智。
常見的現象反而是在某一領域內成功的偏才,
沾沾自喜,自以為已經成為通才,樂意扮演智者,
意圖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對自己不熟悉的課題說三道四,
娛樂圈內非常多這類愚樂有識之士的人。
結果當然是醜態百出,貽笑大方,
只能夠得到擁有同樣思考能力和心態的人支持。
如果不相信輪迴的話,個人的天賦來自祖上的遺傳。
但會因應後天的學習和努力而增添,
就是俗語說的「最緊要識投胎」,
問題是這句俗語中的「識」不可能是自由抉擇,
否則投胎之前的競爭和戰鬥足以產生極多自私和惡毒的人!
除此之外,思考能力亦會因應後天的懶惰和放棄而減少,
甚至會因為立心不良,甚至助紂為虐,為虎作倀,
而令原本擁有的先天智慧被壓抑,
而現時的思考能力則大幅度下跌,滿口歪理以圖自圓其說。
If the people around you are giving you
advice to slow down or to take it easy──
you are surrounded by the wrong people.
( Grant Cardone )
A lazy person, whatever the talents with which
he set out, will have condemned himself to
second-hand thoughts and to second-rate friends.
( Cyril Connolly )
What we achieve inwardly
will change outer reality.
( Plutarch )
What lies behind us and
what lies ahead of us are tiny matters
compared to what lives within us.
( Ralph Waldo Emerson )
智慧不足,就不會明白
1.「需要」和「想要」的分別。
2.「森林」和「樹木」的分別。
3.「教書」和「教育」的分別。
4.「謙虛」和「謙卑」的分別。
5.「成功」和「成就」的分別。
6.「真誠」和「虛偽」沒有交集。
7.「大愛」一定是從改變制度著手。
8.「宗教」和「宗教精神」的分別。
9. 精英分為「偏才」和「通才」兩類。
追求智慧 → 獨立思考 → 創意思考 → 生命成就
生命成就又可以分為兩類:人格的成就和心靈的成就。
人格的成就是堅持人格,不做不道德的事。
心靈的成就是回歸心靈之後,遵循心靈的指示,
做真正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如果在追求成就的旅程之中,同時帶來了成功,
那麼就只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
而成就這個課題就必然引申出另一個問題:
「我認為生命的意義是甚麼?」
If the path before you is clear,
you’re probably on someone else’s.
( Joseph Campbell )
殺父仇人大家聽得多,有沒有聽過「殺腐恩人」?
然而殺腐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教育制度的大局,
談何容易!想做殺腐恩人,少一點智慧都會功虧一簣。
這就是為何「大愛」一定是從改變制度著手。
當一群智者懂得互補不足,鼎力合作去改善甚至改變制度時,
就是顯示出「大愛」的「制度布施」。
[「制度布施」是筆者自創的詞彙,佛教不談「制度布施」]
如果沒有權力、制度和智者同心協力去改善大局,
我們改變不了別人,只能夠改變自己。
經過反覆思考,筆者認為自由的來源至少有八個:
1. 覺醒之後回歸心靈。
2. 擁抱懷疑和批判精神之後產生的思考能力。
3. 向外批判和向內自我批判的勇氣和毅力。
4. 認識自己的勇氣和管理自己的毅力。
5. 選擇適合自己性格的工作,
拒絕將工作變成逃避或者隨波逐流的行為。
6. 對神聖事物和真理的謙卑。
7.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之後,和巨人的比較。
8. 只結交同道中人,一旦升級之後,
就更換導師及部份不思進取的同道中人。
《融書──新時代的概念》(下)
[融書的方法]
融書其實是將這四個意念
「承先啟後,追求真理、薪火相傳、造福後代」
合而為一,所以的確是一個理想,
更可能是一個遙遙無期,愚公移山方式的理想。
融書的方法首先是簡化,融書者的座右銘就是:
Neatness in presentation of ideas,
definitions and concepts are crucial.
In other words, we have faith in
simplicity, brevity, and honesty.
即是在寫作之上堅持光明磊落,拒絕虛偽,
拒絕浮誇的詞彙,拒絕賣弄的動機,
儘可能用最簡潔而且合乎邏輯的文字,
簡單地說明一個想法,一個定義,一個概念。
關於這一點,
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判斷高級和低級產品的標準:
If you can’t explain it simply,
you don’t understand it well enough.
( Albert Einstein )
Simplicity is the ultimate sophistication.
( Leonardo da Vinci )
When an author is too meticulous about his style,
you may presume that his mind is frivolous and
his content flimsy.
( Lucius Annaeus Seneca )
換言之,一位矢志融書者,必須具備及堅持真和誠的寫作態度,
就是聖經說的「保守你的心」。
Honesty is the first chapter
in the book of wisdom.
( Thomas Jefferson )
The great enemy of clear language is insincerity.
When there is a gap between one’s real and one’s
declared aims, one turns as it were instinctively
to long words and exhausted idioms,
like a cuttlefish spurting out ink.
( George Orwell )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禮記。中庸》
Sincerity is an openness of heart;
we find it in very few people;
what we usually see is only an artful
dissimulation to win the confidence of others.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治心之道,曰毋利而思義,毋詐而主誠。
義則一義,誠則一誠。誠一也,然有分焉,
毋以義與利辨,以義與義辨。
毋以誠與詐辨,以誠與誠辨。……
心,靈物也,不用則常存,
小用之則小成,大用之則大成,變用之則至神。
不可使如止水,水止則不清;
不可使如凝膠,凝膠則不并。」
《潛書。辨儒》(清。唐甄)
There are well-dressed foolish ideas
just as there are well-dressed fools.
( Nicolas Chamfort )
然而所謂「簡單說明概念」,有最低的「要求/門檻」,
就是必須採用中庸之道,恰到好處,無過與不及,
因為過度的簡化就容易扭曲事實、歪曲真理。
所以愛因斯坦附加了這個條件:
Everything should be as simple as it is,
but not simpler.
( Albert Einstein )
「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程頤)
對人類來說,「真理」永遠是一個「謎」,
只能夠努力地逐漸地貼近他。
西方人喜歡用「剝洋蔥」來譬喻人類對「真理」的認知。
所以追求真理的人一定會不斷修訂自己的概念,
甚至完全推翻舊有的觀念,從新建設。
西方的科學歷史見證了這個現象:
對追求真理的態度極度固執,
一旦有足夠的證據,對以往概念則絕不固執。
A man should look for what is,
and not for what he thinks should be.
( Albert Einstein )
[融書的態度]
I have the simplest of tastes.
I am always satisfied with the best.
( Oscar Wilde )
融書的方法其次是奉行理性的「完美主義」,
秉承「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精神,
秉承「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
甚至秉承「愚公移山」的精神!
那麼從融書的角度來看,甚麼是「愚公移山」的精神?
「愚公移山」的精神不就是奉行理性的「完美主義」嗎!
所謂理性的「熱誠」enthusiasm,本來是一種執著,
[非理性的亢奮也是一種執著,只不過是在情緒方面]
所以「去蕪存菁,擇善固執,完美主義,愚公移山,自我實現」
這眾多的概念,其實都是互相關連的執著!
當我們問自己「為何要去蕪存菁 [或者上述其中一項」的時候,
這個對執著的抉擇就變得非常清晰。
簡而言之,「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
1. 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增添智慧的機會。
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
( Publilius Syrus )
A lazy person,
whatever the talents with which he set out,
will have condemned himself to
second-hand thoughts and to second-rate friends.
( Cyril Connolly )
「天下事,未有不從艱苦中得來,而久可大者。」
「天下事,那一件不是樸實做成,那一件不是機巧弄壞。」
(曾國藩)
2. 定下崇高的目標,但不會堅持必須達到,
只要求自己一步一步地接近。
Philosophy begins in wonder. And at the end
when philosophic thought has done its best
the wonder remains.
( Alfred North Whitehead )
Astonishment is the root of philosophy.
( Paul Tillich )
3. 不斷地向外批判,不斷地修訂,甚至修正,精益求精。
4. 將追求真理置諸個人的面子之上。
換言之,就是將個人的自尊和追求真理掛鉤。
So we fix our eyes not on what is seen,
but on what is unseen.
For what is seen is temporary,
but what is unseen is eternal.
( 2 Corinthians 4:18 )
5. 不斷地向內自我批判,步步為營,以免誤人子弟。
目的是做到既不欺騙自己,亦不欺騙別人。
No man was ever so much deceived by another
as by himself.
( Lord Greville )
When there is no enemy within,
the enemies outside cannot hurt you.
( African proverb )
It is not the mountain we conquer but ourselves.
( Edmund Hillary )
What we achieve inwardly will change outer reality.
( Plutarch )
Carol Tavris
Who’s Lying Who’s Self-Justify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GMi0UtvTIc
6. 只問耕耘,只問如何優秀地耕耘,
智慧分享,智慧布施,不問收穫。
前人種樹,後人收穫,是文明的進步現象,
為何耕耘者必須親眼看到收穫?
為何種樹的人必須坐在未來的樹蔭之下?
7. 對真理「謙卑」而不是對所有人都「謙虛」。
It requires wisdom to understand wisdom:
the music is nothing if the audience is deaf.
( Walter Lippman )
8. 工作和娛樂合而為一,娛人同時娛己。
To enjoy yourself and make others enjoy themselves,
without harming yourself or any other person, and
without irretrievably harming natural environment;
that, to my mind, is the whole of ethics.
[revised] ( Nicholas Chamfort, Maximes et pensees, 1805 )
所以矢志融書者,除了必須歧視愚昧、尊重智慧之外,
必須建設一個思考和概念架構,由簡來統率繁,
並且能夠恰如其分地說明他所領悟的真理。
Where wisdom reigns, there is no conflict
between thinking and feeling.
( Carl Jung )
筆者所用的思考和概念架構有幾個,
都是採用「三元論」、「四元論」和「五元論」。
例如筆者常用的「我 I 的三元論」:
參考:《「我」I 》 《成長是甚麼?》 《認識自己》
《生命的意義》(一) 《情侶關係》(一) 《金錢的好處》(一)
談「宗教精神」[真、誠、愛、智慧」的「四元論」,
而《中庸》裡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就是「五元論」。
參考:《博學》 《審問,慎思》 《明辨》 《篤行》
與及《記憶方法》中所採用的「多元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