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方式的存在】
「精神方式的存在」spiritual existence,
和以物質方式存在的物質不同,
因為前者只有現象,不但不能夠量度,
不能夠用物質世界的實驗去證明,
而且受人類的自由意志 will / consciousness 所操縱。
「精神方式的存在」除了是概念方式的存在之外,
還必須具備人類精神文明中比較優秀的思想和感情。
最優秀的精神方式存在,
是經歷過無數「回歸心靈的智者」的思考和批判,
經歷過時間千錘百鍊的考驗,而留下來的精髓。
So we fix our eyes not on what is seen,
but on what is unseen.
For what is seen is temporary,
but what is unseen is eternal.
《2 Corinthians 4:18》
精神方式的存在,最為特別,老子稱之為「天道」。
這種概念方式的存在,例如「物極必反」,「禍福相倚伏」,
並非一般人都能夠明白,因為需要「心靈」的智慧來領悟,
所以一般人往往是介乎明與不明之間。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道德經。四十一章》
最優秀的精神方式存在,
明白「用智慧做燃料的火炬最明亮」這個道理,
所以能夠給無數的「心靈」帶來光明,
並且促進了人類的精神文明,
可惜只有部份人才重視這些精神的價值。
We can easily forgive a child
who is afraid of the dark;
the real tragedy of life is
when men are afraid of the light.
一般經過後天教化的人,都會在口裡讚揚某些精神方式的存在,
但並不表示他們相信這種精神,原因有三:
1. 他們認為這種精神只是聖賢和偉人才需要擁有的東西。
2. 思考方面怕辛苦,所以在思考上選擇了懶惰。
3. 因為「道」不但有正邪之分,而且它們永遠共存,
加上大部份人都是喜歡左右逢源的投機份子,
並且擁抱「虛偽」這個雅俗共賞的普世價值。
People always exaggerate the value of the things
which they want but haven’t got,
and praise the the value of the things
which they should get but didn’t deign to labour.
部份精神方式的存在之所以能夠永垂不朽,
應該是因為掌握了部份關於「人性」的真理,
所以應該是形而上的「道」的一部份。
至於層次較低的那些,
就需要不斷地努力耕耘、批判、修訂、去蕪存菁,
才能夠維持其生存的價值。
無論中外,人類的精神文明中都出現了不少概念,
是以精神的方式來存在,
例如最基礎、最有價值的三大元素「愛、智慧、勇」,
即是中國儒家的「智、仁、勇」三達德《中庸》,
及由這三大元素衍生出來的:
真、誠、仁、中庸、正直、信、忠、義、自由、和平、
及對「道/真理/智慧」的謙卑和追求…
保守自己的心,擇善固執,努力去蕪存菁、知錯即改,
終身學習,終生自我教育。這種種既利人又利己的行為,
可以產生精神上的「寧靜」serenity,
及遭遇生命中重大挑戰時能夠處之「泰然」equanimity。
重要的地方是,人世間一切的所謂「精神」,
及基督教的所謂「世上的光」,如果缺乏了這三大元素,
就難以避免地產生「虛偽」hypocrisy,
繼而衍生出高層次的「罪惡」evil。
Nothing in all the world is more dangerous than
sincere ignorance and conscientious stupidity.
( Martin Luther King Jr. )
Hypocrisy is a homage that vice pays to virtue.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No vice exists which does not pretend
to be more or less like some virtue
and which does not take advantage of
this assumed resemblance.
( La Bruyere, Characters, 1688 )
換言之,宗教精神──真,誠,勇,愛和智慧──不可思議,
虛偽的力量,罪惡的力量,亦不可思議!
The day science begins to study non-physical
phenomena, it will make more progress in
one decade than in all the previous centuries
of its existence.
( Nikola Tesla )
Having enabled us to swim the sea like fish,
to fly through the air like birds,
to rise into space like demigods,
science may finally teach us to walk
this earth like men.
( Henry Margenau )
I regard consciousness as fundamental.
I regard matter as derivative from consciousness.
We cannot get behind consciousness.
Everything that we talk about, everything that
we regard as existing, postulates consciousness.
( Max Planck )
As a man who has devoted his whole life
to the most clear headed science,
to the study of matter, I can tell you
as a result of my research about atoms
this much: There is no matter as such.
All matter originates and exists only
by virtue of a force which brings the particle
of an atom to vibration and holds this most
minute solar system of the atom together.
We must assume behind this force the
existence of a conscious and intelligent mind.
This mind is the matrix of all matter.
( Max Planck )
The stream of knowledge is heading towards
a non-mechanical reality; the Universe begins
to look more like a great thought than like a
great machine. Mind no longer appears to be
an accidental intruder into the realm of matter.
We are beginning to suspect that we ought
rather hail it as the creator and governor
of the realm of matter.
( Sir James Jean )
Quantum mind
https://en.wikipedia.org/wiki/Quantum_mind
Category: 存在
《存在》(七)
自然界從來都不會掩蓋真相和背後的道,
問題是科學家如何夫找出真相和背後的道!
【不少重大的概念亦是「謎」一樣的存在】
There are only two ways to live your life.
One is as though nothing is a miracle.
The other is as though everything is a miracle.
( Albert Einstein )
人類關於自然界的學問,
每個層次都是從「神秘」開始,
向下尋找,固然是越來越「神秘」,
而從一個低的層次升上一個高的層次,
亦往往多了一些較低層次不能解釋、極為「神秘」的東西。
即使是自然界中絕對的真理,亦可以是「謎」一樣的存在,
因為即使我們知道「如此」,但未必知道「為何如此」!
例如萬有引力可以說是絕對的真理,它的公式非常簡潔,
但我們不一定清楚它究竟如何運作,
不明白為何引力能夠延伸得這麼遠。
為了揣摩真理背後的操作,科學家必須提出種種「假說」,
然後用實驗去證明!
人類認識宇宙,從「謎」和「神秘」開始,
即使如何努力,最後依然終結於「謎」和「神秘」,
唯一分別的地方是,我們對宇宙的理解一直在增加。
No matter what you touch and [what]
you wish to know about, you end up
in a sea of mystery.
You see there’s no beginning or end,
you can go back as far as you want,
forward as far as you want, but you
never got to it, it’s like the essence,
it’s that right, it remains. This is the
greatest damn thing about the universe.
That we can know so much, recognize
so much, dissect, do everything, and
we can’t grasp it. And it’s meant to be
that way, do y’know. And there’s where
our reverence should come in.
Before everything, the littlest thing
as well as the greatest. The tiniest,
the horseshit, as well as the angels,
do y’know what I mean. It’s all mystery.
All impenetrable, as it were, right?
( Henry Miller )
神秘──這種所有人類知識共有而且永恆的現象──
西方思想家稱之為
the immutable mystery at the heart of all knowledge.
換言之,人類只能夠一步一步地迫近真理,
所以對人類來說,未知和不可知一定和平共存!
Philosophy begins in wonder. And at the end
when philosophic thought has done its best
the wonder remains.
( Alfred North Whitehead )
例如從物理和化學的層次上升到生物的層次,
我們多了「生命」這兩種「神秘」的東西,
想不到去到靈長類的生物,
更加多了「感情」和「忠誠」!
真是越來越「神秘」。
試想一下,一些不能思考的原子、分子和巨大分子,
如何能夠產生一個有生命的細胞?
如何能夠產生高等生命中的「感情」和「忠誠」?
It would be a poor thing to be an atom
in a universe without physicists.
And physicists are made of atoms.
A physicist is an atom’s way of knowing about atoms,
( George Wald, The Fitness of the Environment, 1958 )
而從生物的層次升上人類的層次,
就更加多了很多「神秘」的東西,
例如「心靈」,例如「意志」,例如「意義」,例如「思考」,
例如「感覺」,例如「愛」,例如「仇恨」。
這些「神秘」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
因為它們都是以精神的方式存在。
Deeper and more fundamental than sexuality,
deeper than the craving for social power,
deeper even than the desire for possessions,
there is a still more generalized and more
universal craving in the human make-up. It is
the craving for knowledge of the right direction
──for orientation.
( W. Shelton, 1936 )
而人類的存在比一般人的想像更加複雜,
由於各式各樣個別人類死而復生的現象和經驗,
由於個別人類輪迴的現象,
我們開始思考「人是否由多種的成份組成?」
Is human being a composite entity?
Is there post-mortem existence for some of us?
Is there reincarnation for some of us?
Is it possible that some human beings
reincarnate as animals? or vice versa,
Is it possible that some animals
reincarnate as human beings?
如果將一般人口中的「我 I」分成三部份:
「身體」body,「我」ego 和「心靈」soul。
我們或者可以肯定「我」ego 存在於腦裡,
但人類的「心靈」soul 是否也存在在腦裡面,我們不知道;
我們只能夠知道:
1. 腦是「我」ego 用來思考的工具,
2. 腦是「我」ego 用來控制身體的工具,
3. 腦和身體又是「我」ego 用來感覺外界的工具。
4. 身體是以物質方式存在,但既受自然界原理和定律所規管,
亦會受「我」ego 和「心靈」soul 所修訂。
當我們從人類的層次升上靈界的層次,
就會發現一條「因果律」The Law of Karma,
最簡單易懂的「因果律」,就是物質世界的「牛頓第三定律」:
凡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至於人類心靈世界的「因果律」,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所以海濤法師說:
「深信因果的人,不會貪圖佔別人的便宜,
因為他知道將來會因為眼前所佔的便宜,
重重地付出更可怕的代價。」
然而「因果律」比較複雜,因為它是四維空間的定律,
而四維空間的第四維就是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時間軸!
即是說,福報和孽報,如果未報,不一定是時辰未到,
因為未必一定在這一生人中出現,可能會發生在下一生。
如果有輪迴的話,於是我們又開始提出新的問題:
Besides the humdrum, hedonic and other
meaningless existences of the common people,
besides the evil existence of the totalitarian
dictators and their followers,
what is a truly meaningful existence?
《存在》(六)
[概念世界]
1. 被動接受的概念世界
「我」ego 生活在一個從出生開始就被動地接受的概念世界。
一個人所置身的時代裡一切社會意識形態及其變動,
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將「我」ego 從小「洗腦」,
令大部份社會裡的人都接受一個大同小異的概念世界。
例如可否在公眾地方隨地吐痰、大小二便,
可否排隊時打尖,可以歧視甚麼,不可以歧視甚麼,
婦女紮腳是否美,長頸是否美,身體甚麼部份可以露,
執法人員的權力有多大,….等等,
都會因應社會文化所產生的概念世界不同而異。
社會的潛移默化,社會學稱為 socialization,
是一個人進入社會和適應社會所必須經歷的過程。
社會的潛移默化其實是一種「洗腦」inculcation,
這種社會的「洗腦」,不單只表現在市民的行為之上,
也表現在一般人習慣性思考和意識形態之上。
We are all tattooed in our cradles
with the beliefs of our tribe.
( Oliver Wendell Holmes,
The Poet at the Breakfast Table, 1872 )
這種看似自然的洗腦,也許來自統治者,也許來自長輩,
也許來自師長,也許來自書籍,也許來自偶像,
也許來自傳播媒介,也許來自政治制度,也許來自教育制度,
也許來自宗教[迷信/信念/信仰],也許來自社會風氣,
也許來自傳統和習俗,也許來自朋輩的影響。
理論上,人的思想應該是他最自由的地方,
然而由於一般社會的「教書層次較高」而「教育層次較低」,
由於大部份人懶得思考,或者只喜歡半桶水思考,
又有跟隨大隊的所謂「團隊精神」或「團隊壓力」,
恐懼與眾不同,被人嘲諷,「洗腦」的力量是強大的。
由於所謂文明的社會還未懂得建設一個「批判平台」,
所以一般年青人往往在不知不覺之間,主動或被動地,
將自己的思想束縛、規範、封鎖起來,
不自覺地接受了許多不合道理或不合時宜的桎梏,
接受頗多從來沒有反思過就相信的價值觀,
包括偏見、成見、沒有道理的歧視、內在的矛盾、
潛意識裡的恐懼和疑慮……等等,
被社會文化 [傳統、習俗、意識形態]、政治、宗教、學校、
父母、長輩、老師,甚至朋輩洗了腦,畫地自困,
大幅度地降低了人類思想的自由度,
令我們用相對狹隘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
Every society has notions of
what one should believe and how one should behave
in order to avoid suspicion and unpopularity.
Some of these societal conventions are given
explicit formulation in a legal code, others are
more intuitively held in a vast body of ethical and
practical judgements described as ‘common sense’,
which dictates what we should wear, which financial
values we should adopt, whom we should esteem,
which etiquette we should follow and what domestic
life we should lead. To start questioning these
conventions would seem bizarre, even aggressive.
( Alain de Botton, The Consolations of Philosophy, p.9 )
當青少年被長輩、老師和傳媒「洗腦」之後,
再生活在一個符合「洗腦」那些價值觀的社會之中,
到了成年之後,思想就很難再改變,
大部份人從此就習慣了 thinking inside a box,
這就是為何在思想方面,「我 ego」的自由度很低。
未接受過嚴謹思考訓練、智慧不足的人最難改變的,就是思想!
Most people are other people.
Their thoughts are someone else’s opinions,
their lives a mimicry, their passions a quotation.
( Oscar Wilde )
別忘記,伽利略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之前,
大部份人相信太陽是圍繞著地球轉的,
在當代屬於「常識」common sense 的範疇!
而「常識」common sense 在哲學裡,
從來都是一個必須謹慎思考,不能夠輕視的概念,
因為概念一有漏洞,思考就容易出錯,
所以學者建設概念時必須對自己有最嚴格的要求,
聖經稱為「晝夜思想」,
西方哲學家稱為「自我批判」,
中國傳統稱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A man should look for what is,
and not for what he thinks should be.
( Albert Einstein )
一個文化中根深柢固的信念,
或者數目可觀的長輩的共同經驗,
我們通常稱為「常識」common sense。
常識有非常高的實用價值,但往往有其應用範疇。
常識,不一定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常識,通常都會錯!
但常識通常在某個範疇內都會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如果世代相傳的常識沒有列出它的應用範疇,
或者沒有將常識寫成 [假說/猜想] 的形式,
就很容易出錯。
Common sense is not so common.
( Voltaire )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和人體相對的小有關:
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
「地球是平的」the Earth is flat 曾經是常識,
大部份人都深信不疑
如果我們不是乘搭飛機或輪船作環球旅行的話,
那麼「地球是平的」這個概念在日常活中,
就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和人體相對的大有關:
「世界上有堅硬、密不透風的物資」亦曾經是常識,
而且依然是非常實用的常識,
因為我們不會去到「次原子的層次」subatomic level,
就好像「牛頓力學」在「低於光速很多」的情況之下,
有很高的實用價值一樣。
The fatal tendency of mankind to leave off
thinking about a thing when it is no longer
doubtful is the cause of half their errors.
( John Stuart Mill )
「洗腦」到底是好處多還是壞處多,有很多變數,
視乎文明程度、文化、政治、宗教、社會、制度、教育、
傳播媒介的質素、團體、家庭、長輩、朋輩…..等等而定;
文明程度低的地方,
「洗腦」產生的概念世界會存在許多不合道理的地方,
產生許多不合時宜的桎梏。
還有不少半桶水思考的人認為,
不管是否置身於一個不合道理或不合時宜的文化,
入鄉隨俗並非被迫接受的行為,而是應該接受的真理。
當一般青年人被「洗腦」之後,
再生活在一個符合「洗腦」那些價值觀的社會之中,
在日積月累之下,很難再有甚麼改變,
於是這個被動地接受的「概念世界」,
就成為了他們真實的世界!
他們會把「一般人當時認為是對的概念」,
或者「某個團體認為是對的概念」視為真實。
一旦矛盾出現時怎麼辦?
一般半桶水思考能力的人處理思想上矛盾的方法,
就是把有衝突的概念,放置在大腦內不同的間格之中,
這些間格之間完全封閉,沒有任何的聯繫;
這就是他們心目中理想的「和諧和秩序」。
一到了中年,智慧不足的人的思想就更加難以改變。
但人到中年,不少人會越來越古惑,
「虛偽」成為了他們的核心價值,
所以他們會生活在兩三個不同的概念世界之中。
參考:《我 ego》(一) 及《我 ego》(二)
The evil that is in the world
always comes of ignorance,
and good intentions may do as much harm
as malevolence, if they lack understanding…
There can be no true goodness, nor true love,
without the utmost clear-sightedness.
( Albert Camus )
2. 主動建構的概念世界
語言和其後由語言衍生出來的文字、詞彙和概念,
就是人類主動建構的概念世界。
Symbols and images allow man to create
worlds that never existed in physical reality.
只有人類才會擁有主動建構的概念世界。
當一位藝術家或作家意圖創作之前,
概念已經在他的腦海中存在,
但藝術家或作家的作品尚未在自然界中存在。
這種存在,是一種概念的存在!
創作前概念的「存在」當然不等於作品的「存在」,
而且概念和作品並非同一樣東西。
A sight, an emotion,
creates this wave in the mind,
long before it makes words to fit it.
( Virginia Woolf )
By believing passionately in something
that still does not exist, we create it.
The nonexistent is whatever we have not
sufficiently desired.
( Franz Kafka )
藝術既涉及創意,亦可能是觀摩之後的抄襲,
創意既可以是從無到有,亦可以是改善已經存在的藝術作品。
In any art you’re allowed to steal anything
if you can make it better.
( Ernest Hemingway )
不論正常還是精神有問題的人,
都可以主動地創造、屬於自己的概念世界。
這個世界當然只是對他存在,
和別人的概念世界未必相同。
至於個人創造的概念世界是否和現實世界相同,
有時重要,有時不重要。
Vincent Van Gogh 將屬於自己的概念世界表達在油畫之上,
成為了偉大的藝術家!
我們欣賞他的藝術,
但不表示我們喜歡生活在他的概念世界之中。
Starry Starry Nigh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kvLq0TYiwI
有一些人不相信有一個外在的現實世界,
認為這個世界只有自己和根據自己的經驗創造出來的概念世界,
所以真理是相對於每一個人的,
哲學上稱這些人做 solipsist「唯我論者」。
著名的哲學家笛卡兒 Rene Descartes 應該是
「唯我論」solipsism 的始祖,
而影星莎莉麥蓮 Sirley MacLaine 及小說家 Jane Roberts
都是「唯我論者」。
一個人如果生活在一個自己主動往內心尋找及建構的概念世界,
一旦他的思考存在嚴峻的漏洞,往往會導致自殺的傾向,
所以任何嚴肅思考的哲學家,對自己的思考都會極之謹慎,
而且一定會接觸科學的哲學。
科學既相信有一個外在的現實世界,
亦相信有一個客觀存在的概念世界,稱之為科學真理,
並且努力以赴地去發掘這個概念世界。
至於有「信仰」或者遵循「心靈」指導而生活的人,
當然也生活在一個自己主動往內心尋找及建構的概念世界。
What is wine?
It is the grape present in another form;
its essence is there, though the fruit which
produced it grew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and perished years ago.
So the object of many a tender thought
may be spiritually present, in defiance of space ─
and fond recollections cherished in defiance of time.
( Samuel Lover )
《存在》(五)
4. 抽象和可以量度的「東西」以概念方式存在。
There is a mask of theory
over the whole face of nature.
( William Whewell )
科學界亦有許多抽象和可以量度的「東西」以概念方式存在,
其中最常見、常用的就是「時間」和「空間」。
在諸多抽象的概念之中,人類最能夠接受和相信的,
就是「時間」和「空間」的存在。
我們可以看到日出日落,可以看到潮汐漲退,
但我們就是看不到「時間」;
我們可以感受到距離、大小、形狀和遠近,
但我們就是看不到「空間」。
「時間」和「空間」看不見、摸不著、身體感覺不到,
「時間」和「空間」不能儲存,但所有物質都存在它們之中,
我們只能夠靠腦的感覺和概念來說服自己它們的確存在。
參考:《時間》(一)
如果我們認為「時間」不存在的話,
那麼人類就不可能有歷史,人類也不會死亡,
而我亦不會誕生,不會成長,不會有今天的我!
5. 抽象和難以量度的「東西」以概念方式存在。
參考:《時間》(二)《時間》(四)
「命運」和「時間」一樣,
看不見、摸不著、身體感覺不到、不能儲存,
為甚麼我們相信「時間」的存在,不會認為是迷信,
而不相信「命運」的存在?
為甚麼我們習慣被「時間」統治,但卻不習慣被「命運」統治?
另一個人類能夠接受和相信的科學概念,就是「位能」的存在。
「位能」源於萬有引力,看不見、摸不著、身體感覺不到、
無形無狀、虛無縹緲、唯恍唯惚,
在「位能」(陰) 轉換為「動能」(陽) 時,我們亦看不見「動能」,
我們只是看見「動能」的表現和力量。
為甚麼我們相信「位能」的存在?
是否因為物理學家提出了這個概念之後,有公式計算?
那麼「命運」這個概念又如何?
如果「命運」有公式計算,那麼命運是否存在?
在物理學的層次,我們見到至少有三種不同的存在方式:
物質的存在、能量的存在和概念的存在。
從物理和化學的層次上升到生物的層次,
多了一種以概念方式存在的「神秘」東西,叫做「生命」,
包括隨著「生命」而來的種種「本能」。
我們看見「誕生」,我們看見「生命」的現象,
但是我們看不見「生命」。
我們可以看見遺傳基因,可以看見其中的數據,
我們可以解構數據中蘊藏著的生物界資訊 information,
但是我們看不見「生命」。
那麼「生命」是否存在?
而隨著「生命」現象的出現,
又多了一種以概念方式存在的東西,叫做「死亡」。
我們可以看見「屍體」,看見「死亡」的現象,
但是我們看不見「死亡」。
那麼「死亡」是否存在?
事實上「生命」和「死亡」都是以概念方式存在。
我們看不到生命和死亡,
我們看到的,只是生命和死亡的徵象。
Ferris Jabr
Why Life Does Not Really Exist
http://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brainwaves/2013/12/02/why-life-does-not-really-exist/?WT.mc_id=SA_Facebook
在生物的層次,
除了出現「生命」和「死亡」兩大新概念之外,
還多了一個額外的現象,
就是同一品種的生物,除了「共通特徵」之外,
還出現了不能忽略的「個別差異」。
在醫學研究和應用之上,理解這個現象非常重要!
生物層次中最神秘的差異在於「性別」,
尤其是人類社會中「男/女/陰陽人」的存在。
也許我們應該思考一下:
如果高等生物只有一種性別,生物世界將會如何?
雖然少了色彩繽紛的求偶行為,
少了來自父母的基因重新組合,
但至少沒有了強姦和行騙的現象,
沒有了求偶期荷爾蒙操縱的非理性和生命的浪費。
Woman was God’s second mistake.
( Friedrich Nietzsche )
「生命」和「性別」的神秘還不止於此。
釋迦牟尼成佛回鄉後,把兒子和許多王子都度去出家,
但當他的繼母、妻子及許多女人要求出家時,
他總是不肯,經過弟子阿難盡力懇求,才勉強答應。
舍利弗說:「假如允許女人出家,佛法會早滅五百年。」
為甚麼?為甚麼如此不公平?為甚麼會有性別歧視?
舍利弗沒有說出理由。
從生物的層次上升到心理的層次,
又多了一種以概念方式存在的東西,叫做「性格」。
「性格」究竟算是看得見還是看不見?
摸得著還是摸不著?身體感覺得到還是感覺不到?
人類的所謂「真確的知識」,就只能夠包括以上五類,
簡而言之,其實只得兩大類,
就是可以憑藉感官和儀器認識、關於自然界的知識,
和抽象、完全和感官無關但和自然界有關、
純粹屬於概念世界的知識。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
抽象、虛無縹緲的概念世界管轄著實質的感官世界,
究竟這兩個世界之間如何連繫,連繫又是如何產生,
依然是一個重大的哲學課題。
6. 歷史事件的存在
歷史事件也是一種概念,是一種永恆的存在。
歷史事件的解釋,往往是一種「假說/猜想」,
雖然也是一種概念,但卻不一定是永恆的存在。
因應新顯現的資料,因應價值觀的改變,
歷史事件的解釋完全有可能改變,
但歷史解釋的改變不能夠改變歷史事實。
7. 人世間一切難以確實、未經確實、模糊程度可大可小的概念。
社會科學裡有許多抽象、難以準確定義、感覺上確實存在的概念,
例如階級、品味等等,究竟應該如何証明它們的存在?
社會科學中常用的「抽樣調查」,其實作了三個「假設」:
1. 調查所用的問卷或調查員的語言清晰、明確、沒有偏見。
2. 所調查的群體和研究的課題有關。
3. 所調查的群體是 tip of the iceberg,能夠代表整個群眾。
可惜以上每一個「假設」都有可能偏離事實!
所以社會科學裡會有許多模糊的概念充斥其中。
我們將這些良莠不齊的概念,全部歸入這一類之中。
還有,這些社會科學裡的概念有一個特別的地方,
就是即使是最優秀的概念或者假說,
亦只能夠預測部份人或者大部份人的行為,
永遠不能夠肯定所有人的行為。
原因是人有自由意志,而小部份有思考能力的人,
有更加強的判斷力和自由意志。
All of us are subject to influences that
produce the different sorts of person we are.
From the mere fact that a particular character
was formed by antecedent events,
including genetic influences, it does not follow
that its possessor does not have free will.
( Avrum Stroll )
如果被囚禁抽取膽汁的黑熊都懂得「自殺」,
那麼不但人類擁有自由意志,高等動物也可以有自由意志。
部份常用的概念,例如學校、機構、社會、國家,
都有一個共同的性質,
就是可以分成 硬件 hardware 和 軟件 software 兩部份。
硬件包括建築物、土地和所聘請的工作人員,
而軟件又再分成兩部份,
一部份是公式、規條、潛規則,以概念方式存在,
另一部份是抱負、目標、理想,以精神方式存在。
硬件可以視為死物,軟件才是重要的部份。
《存在》(四)
Light thinks it travels faster than anything
but it is wrong. No matter how fast light
travels, it finds the darkness has always
got there first, and is waiting for it.
( Terry Pratchett )
[概念方式的存在]
非物質的東西,有一些人認為並不存在,
他們認為這個世界根本沒有非物質、非能量、
非感覺的存在 immaterial existence,
其實這只不過是「存在」的定義問題而已。
人類的語言和文字,就是以概念方式來存在,
既可以用來敘述現實中的事物,可以紀錄過去的事物,
可以用來表達當下的想法、意見和感覺,
更可以用來表達暫時並不存在的理想和意願。
There is something truer and more real,
than what we can see with the eyes,
and touch with the finger.
( Nathaniel Hawthorne )
概念當然是抽象的,因為概念看不見,聽不到,觸不著,
不能夠靠感官來認知。
我們不妨想一想,為何人類可以認知抽象的概念?
概念方式的存在,大致上可以分為七大類:
1. 自成邏輯系統的概念,以數學為代表。
數學世界的存在,
就僅僅靠嚴謹的定義和公式,數據也不需要了。
自然數的存在、π 的存在,都接近自然,
但質數 prime numbers 的存在就是人為。
無論是感到接近自然或者是人為,
數學世界裡不少概念的存在,都無可置疑!
幾何圖形裡那些不占任何空間的點、線、面、體,
就好像代數裡的自然數一樣,都屬於抽象的數學概念。
數學裡的存在,是純粹概念方式的存在。
數學世界是一個邏輯和美的世界。
2. 經過千錘百鍊的自然界原理和定律。
自然界的原理和定律,
當然是形而上的「道」的一部份。
這些自然界原理和定律,以物理學和化學為代表,
例如「萬有引力定律」,例如「能量守恆定律」。
這一些概念給予我們最重要的啟示,
就是人類提出的概念,如果有辦法證明,
如果經歷過實踐和時間的洗禮而依然能夠生存的話,
就極有可能接近或甚至迫近「真理」。
自然界的原理和定律,
假設了所有以物質方式存在的東西,
除了高等動物之外,都沒有自由意志,
所以不能夠違背原理和定律。
我們需要問的問題是:
自然界裡真理的存在,是否一種真實的存在?
而這一些數學和物理學中的概念,
究竟是真實的存在,還是僅僅存在人的腦海之中?
近兩個世紀科學的發展和應用,
讓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自然界裡真理的存在,
不但是一種真實而且普遍性的存在,
而且是一種沒有實體、非物質、非感覺的存在,
看不到、聽不到、觸不到、摸不著!
換言之,非物質的東西竟然在管治具體的物質,
某類概念的世界竟然在管治物質的世界,
這類概念的世界,可以稱為「道或者真理的世界」,
或者甚至稱為「神」。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約翰福音 1:1》
「道或者真理的世界」是玄之又玄,謎一樣的世界,
因為無論道和真理如何複雜,如何抽象,
它一定是千篇一律、永恆不變的,
而物質的世界則色彩繽紛、千變萬化。
The aims of scientific thought are
to see the general in the particular
and the eternal in the transitory.
( Alfred North Whitehead )
自然界的真理──天之道──絕對不講仁義道德,
而所謂「損有餘而補不足」亦與仁義道德無關;
人類世界的真理──人之道──才講仁義道德,
可惜貪婪、自私、虛偽、殘酷全部是「人之道」,
而且惡人懂得團結,善人卻有如一盤散沙,
結果出現「損不足以奉有餘」,貧富越來越懸殊,
走上歷史盛衰戰亂不斷重重覆覆的循環。
然而所謂仁義道德必須以「道/真理」為基礎,
所以聖人不講虛偽的仁義道德。
筆者認為老子這句說話正好指出了這個道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道德經。第五章》(老子)
聖人統治者效法天地之「道」,不做違背人性的事,
不會視人命如草芥,但會制定合乎人性的道德規範。
一個值得細心思考的宗教哲學課題是:
為何不少口裡承認「道」的人,
心裡卻不相信「道」,甚至討厭「道」?
是否因為「道」必然分成「正道/善道」和「惡道/魔道」,
而它們永遠共存?
是否因為「虛偽」是雅俗共賞的普世價值,
所以許多自稱得道的人才會理直氣壯地
「左手擁抱神,右腳和魔鬼跳舞」?
參考:《宗教和科學》(上)
Connectedness is of the essence of
all things of all types. It is of the
essence of types, that they be connected.
Abstraction from connectedness involves
the omission of an essential factor in the
fact considered. No fact is merely itself.
The penetra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at
their height arises from our dumb sense
that we have passed beyond mythology;
namely, beyond the myth of isolation.
( Alfred North Whitehead )
3. 形而上的概念。
例如數學裡的「圓」circle,
生物裡的「樹」、「馬」……,甚至「人」,
物件中的「桌」、「椅」,「杯」…等等,
都是形而上的概念,完全擺脫個別的差異。
如果有一位仁兄手裡拿著一隻杯,問你這個問題:
「杯是甚麼?」
那麼這位仁兄如果不是概念糊塗,
就是問了一條誤導性的問題。
因為他沒有說明:
他究竟是在問他手中的那隻杯是甚麼,
還是問「杯的概念」是甚麼。
前者是個體,以物質方式存在,看得見,摸得著,
大小、形狀、顏色可以變化萬千,而且會腐壞,會消失,
而後者是事物的類名,看不見,摸不著,
當然是以概念方式存在於一個抽象和永恆的領域!
懂得思考的人就會笑而不答,或者回問:
「先生,你究竟是問你手中的那隻杯,還是問杯的概念?」
《存在》(三)
What we see of the world is only a sliver
of what’s “out there.” There is much that is
invisible to the eye, even when we augment
our sensorial perception with telescopes,
microscopes, and other tools of exploration.
Like our senses, every instrument has a range.
Because much of Nature remains hidden from
us, our view of the world is based only on
the fraction of reality that we can measure and
analyze. Science, as our narrative describing
what we see and what we conjecture exists in
the natural world, is thus necessarily limited,
telling only part of the story… We strive
toward knowledge, always more knowledge,
but must understand that we are, and will
remain, surrounded by mystery… It is the
flirting with this mystery, the urge to go
beyond the boundaries of the known, that
feeds our creative impulse, that makes us
want to know more… This realization should
open doors, not close them, since it makes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 open-ended pursuit,
an endless romance with the unknown.
( Marcelo Gleiser, The Island of Knowledge:
The Limits of Science and the Search for Meaning )
[物質永遠是「謎」一樣的存在]
於是我們終於明白,
物質永遠會是一種「神秘」mysterious 的東西,
自然界的「謎」mystery 永遠存在,絕對不會有終極的答案,
所以人類對自然界的思考和探索亦沒有止境!
自然界中其他「神秘」東西,還有「空間」、「能量」和「時間」。
所以「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
雖然可以量度,但在物理學中差不多屬於 undefined concepts。
Imagining the Fourth Dimension
理論物理學家當然不會放棄對「空間」和「時間」的探索,
然而他們對「空間」和「時間」的的解釋,
已經超出了一般人能夠理解的範疇。
Theoretical physics
The origins of space and time
http://www.nature.com/news/theoretical-physics-the-origins-of-space-and-time-1.13613#/reality
Mistakes are, after all, the foundations of truth,
and if a man does not know what a thing is,
it is at least an increase in knowledge if he
knows what it is not.
( Carl Jung )
即使我們肯定某樣東西的存在,
即使我們能夠準確地計算這樣東西的量,
並不表示我們已經徹底地理解這樣東西。
物理學裡不少以實體或者數據和概念存在的東西,
人類只能夠好像剝洋蔥那樣,逐層、逐層地深入去瞭解,
但它們究竟是甚麼,它們究竟如何存在,
永遠會是一個「謎」,因為「謎」永遠存在!
換言之,我們常常說的「迫近真理」,
其實只不過是再剝掉了一層洋蔥而已,
我們完全不知道下面還有多少層!
「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
《莊子。秋水篇》
「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莊子。天下篇》
Scientists often invent words to fill the holes in
their understanding. These words are meant as
conveniences until real understanding can be
found. Sometimes understanding comes and the
temporary words can be replaced with words
that have more meaning. More often, however,
the patch words will take on a life of their own
and no one will remember that they were only
intended to be placeholders.
( Scott Adams, God’s Debris, p.20, 2001 )
再說,萬有引力也是一種神秘的力量,
看不見,摸不著,身體感覺不到,
但卻無時無刻地在支配和限制著個人的生命,
亦保護著個人的生命。
用數學形式「GM1M2 除以R平方」來表達的時候,
萬有引力的公式看起來十分簡單和精確,似乎很容易理解,
但實際上萬有引力操作的程序尚是一個謎,
因為我們並不知道為何兩個物體會產生吸引力,
而為何方程式會這樣簡潔,也是一個謎。
我們可以如何想像這種可以通過真空,
完全不需要接觸,遙遠地操作的影響力?
萬有引力,的確耐人尋味。
如果不是因為萬有引力是「位能」的成因的話,
我們甚至可以說萬有引力是以數學的形式存在!
同理,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之間的引力,
就和萬有引力一樣,同樣耐人尋味。
帶負電的電子在原子之中究竟以甚麼方式存在,
以甚麼方式運動依然是一個「謎」!
由於有萬有引力及物質之間的其他作用力,
物質和力是永遠共同存在的,
就好像人和命運是永遠共同存在的一樣!
至於「能量守恆定律如何操作?」
「為何物質和能量可以互相變換?
它們們究竟用甚麼方法互相變換?」
都依然是一個謎,
我們只能夠用「嘆為觀止」來描述。
如果物質和能量可以互相變換,
那麼它們就可能是同一樣東西以不同的方式存在,
那麼物質究竟是甚麼?而能量又究竟是甚麼?
我們每天都在和它們打交道,表面上十分熟悉的物質世界,
其實還是一個「謎」一樣的世界。
A physicist of this century,
interested in the basic structure of matter,
deals with radiation he cannot see,
forces he cannot feel, particles he cannot touch.
( Lloyd Smith, 1951 )
簡而言之,物質世界的存在,
是可以用感官或儀器去觀察和測量的存在,
可以稱為 observable existence,
物質世界的存在包括有兩種方式:
物質的方式和數據的方式。
至於生物的存在,是以物質的方式和數據的方式一起操作,
遺傳基因中的數據更進一步地以結構的方式存在,
而結構中就蘊藏著生物界的資訊 information。
但究竟甚麼是生命,依然是一個謎!
至於人類的「意識」consciousness 和「思考」thought,
是以怎麼樣的方式存在,
人類的「精神」和「意念」又是否能量的一種形式,
是否可以互相變換,暫時還是一個謎。
人類的「思考、精神、意念」除了要依靠人這種物質,
要輸入能量之外,還是否需要其他額外的條件,誰知道?
In my search for the secret of life, I ended up
with atoms and electrons which have no life
at all. Somewhere along the line, life has run
out through my fingers. So, in my old age,
I am now retracing my steps…
( Albert Szent-Gyorgyi )
I regard consciousness as fundamental.
I regard matter as derivative from consciousness.
We cannot get behind consciousness.
Everything that we talk about,
everything that we regard as existing,
postulating consciousness.
( Max Planck )
It was not possible to formulate the laws of
quantum mechanics in a fully consistent way
without reference to consciousness.
( Eugene Wigner )
神秘、謎、存在、批判、信仰……
就是一切科學和藝術的根源,也是人類「宗教感受」的濫觴。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德經。第一章》
The finest emotion of which we are capable is
the mystic emotion. Herein lies the germ of
all art and all true science…
the core of the true religious sentiment.
In this sense, and in this sense alone,
I rank myself among profoundly religious men.
( Albert Einstein )
但從真理的角度來看,真理不會覺得自己神秘,
所以謎只是存在人的腦中:
Mystery exists in the mind, not in reality.
( Eliezer Shlomo Yudkowsky )
Science cannot solve the ultimate mystery
of nature. And that is because,
in the last analysis, we ourselves are a part
of the mystery that we are trying to solve.
( Max Planck )
《存在》(二)
[物質世界的存在]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道」是指萬事萬物背後永恆不變的根本原理,
「道」代表周易三義中「不易」的部份;
「器」是指多采多姿,不斷地在改變的具體事物,
雖然這個改變可以非常緩慢或十分迅速,
「器」代表周易三義中「變易」的部份,
「器」亦常常示範佛教的「無常」概念。
物質世界的存在,用中國古代哲學的語言來說,
就是「形而下之器」,
而管轄物質世界行為的,就是「形而上之道」。
傳統上「器」是靠人類的五官的觀察來証明,
而這也是唯一的方法。
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是:
「形而上之道」需要倚靠「形而下之器」來顯露出來!
人類以往從自然界得來的經驗,相對於人類來說,
是一個宏觀世界 macroscopic world 的經驗。
但去到巨大和細微這兩個極端的情況時,
五官的觸覺就需要靠儀器來協助。
當人類發明了望遠鏡之後,就有了鉅觀世界的經驗;
發明了顯微鏡之後,
就獲得了微觀世界 microscopic world 的經驗,
甚至超微觀世界 submicroscopic world 的經驗!
物質世界的存在,又可以分為兩大類:
有實體,摸得著的東西 tangible,
和沒有實體,摸不著的東西 intangible,例如聲音和光。
Do you remember how electrical current
and “unseen waves” were laughed at?
The knowledge about man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 Albert Einstein )
沒有實體,摸不著的東西有時可以聽得到,看得見,
所以它們的存在,依然可以確實,
但不要忘記,我們仍然需要辨別真象和海市蜃樓的幻象。
但是物理學中的存在,例如萬有引力的存在,
磁場的存在,某一些能量的存在,
往往涉及一些不但摸不著,而且看不見、聽不到的東西,
只能夠靠嚴謹的定義、公式、儀器紀錄的數據來証明它們的存在。
即使我們耳熟能詳的「原子」atom,又有誰真正見到過?
更遑論那些「次原子粒子」subatomic particles 了。
而那一些比質子、中子、電子還要小的物質,
也只能夠靠嚴謹的定義、公式、數據來証明它們的存在。
物理學用的方法是
「公式、方程式一寫出,實驗數據一齊備,分析一獲接納,
就已經證明了它們的存在」。
Consider three outstanding discoveries in physics
──that of the electron (J.J.Thomson, 1897) ,
the atomic nucleus (Rutherford, 1911) ,
and the neutron (Chadwick,1932) .
What did these scientists actually observe?
Movements of spots of light,
rates of flashing of powders on screens,
streaks of light in clouds of water drops,
numbers of electric disturbances per second
recorded on counters, patterns on photographic
plates ──all under carefully controlled conditions
of course. No one has ever seen an electron,
an atomic nucleus, a neutron.
They are theoretical concepts, scientific ideas.
( F.A. Vick, 1963 )
佛教《心經》中的「色」,是指有形可觸摸的實體。
《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近代物理學證明是真的:
組成物質的原子,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都是空隙!
戰國時代的莊子已經有這樣博大精深的說法:
惠施曰:「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莊子雜篇。天下篇》
現代的科學家依然在這個範疇內研究。
如果一顆原子中,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都是空隙,
那麼物質究竟是甚麼?
能夠量度物質的重量和紀錄下物質的性質,
並不能完全解答我們的疑問:
物質究竟是甚麼?
不論我們如何再深入地去研究物質,
我們每個階段只能夠知多一點點,
除了數據之外,我們其實不能夠完全知道
物質究竟是甚麼!
Science has taught us, against all intuition,
that apparently solid things like crystals and rocks
are really almost entirely composed of empty space.
And the familiar illustration is the nucleus of
an atom as a fly in the middle of a sports stadium,
and the next atom is in the next sports stadium.
( Richard Dawkins )
科學發展到了這個階段,我們終於明白:
人類憑五官感覺到的物質,和物質真正是如何存在,
它們之間有一道不能逾越的鴻溝。
當我們凝視著自己的手掌時,
我們將如何想像其中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是空隙,
更遑論想像自己整個身體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是空隙,
let alone trying to visualize the whole body
actually as 99.99% empty space?
那麼自然界的美景和令人目眩神迷的花草樹木,
是幻象嗎?是幻覺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幻象幻覺嗎?
What we see is only a perspective,
not necessary the truth.
But what is a perspective, what is truth,
what is reality?
Kim Griest
The Mystery of Empty Space
https://curiosity.com/video/atomic-nucleus-bozeman-science/?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111914fb
「原子」的層次已經令人困擾,在「次原子」的層次,
我們對物質的認識又再一次挑戰我們的常識。
我們一向認為粒子是物質而波動只是能量傳遞的方式,
想不到次原子既有粒子的性質,又有波動的性質,
完全視乎我們在觀察和量度粒子的那一些性質。
物質究竟是甚麼?
For truth is always strange; stranger than fiction.
( Lord Byron )
The truth is not only stranger than you imagine,
it is stranger than you can imagine.
( J. B. S. Haldane )
Everything we call real is made of things
that cannot be regarded as real.
( Niels Bohr )
Relativity challenges your basic intuitions
that you’ve built up from everyday experience.
It says your experience of time is not
what you think it is, that time is malleable.
Your experience of space is not
what you think it is; it can stretch and shrink.
( Brian Greene )
According to String Theory,
what appears to be empty space is actually
a tumultuous ocean of strings vibrating
at the precise frequencies that create
the 4 dimensions you and I call
height, width, depth and time.
( Roy H. Williams )
有些人說:
Our daily experience does not match
the nature of reality.
The ultimate truth is beyond words.
這個說法當然對,
但往往成為某些人拒絕用語言文字去溝通的藉口,
目的不外三個:
1. 恐怕說錯、誤導。
2. 讓自己能夠高高在上,因為別人不懂。
3. 可以隱藏自己根本沒有能力清楚地去表達至少一個輪廓。
這種思維的人不但沒有能力發展科學,
亦斬斷了和智者溝通的渠道。
從哲學家的角度來看,人類面對三個真實:
1. 感官世界的真實,
2. 原子及次原子世界的真實,和
3. 各式各樣個別心靈的真實,
而且語言文字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唯一憑藉。
If you can’t explain it simply,
you don’t understand it well enough.
( Albert Einstein )
《存在》(一)
[無]
哲學上有一個人類永遠沒法解答的問題,就是
「宇宙內為何有物質的存在,而不是甚麼都沒有?」
無,就是甚麼都沒有。
有,就千變萬化,百花齊放,目不暇給。
一旦有,就肯定有「道」的存在,
有「道」的存在,就有真理的存在,
而真理亦千變萬化,既有明顯的,也有不明顯的。
即使是基督教的「神創論」,
亦必須假設有「道」的存在,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由零到一,屬於「有」之中的算法或者生產,
如果說這個世界可以「無中生有」,從無到有,
邏輯上是絕對說不通的。
如果說得通的話,也不是神可以理解的!
如果神也不能理解為何自己可以從無到有,
人當然更加不可能理解為何可以「無中生有」。
然而如果「無」只是指沒有「物質」matter,
而並非指甚麼都沒有,
那麼只要有「能量」energy,「無中生有」就有可能!
物理學發現有「反物質」antimatter,
可以和「物質」matter 互相抵銷,產生能量,
如果逆反應存在,那麼只要有能量,能量一旦轉化為物質,
物質就有可能「無中生有」。
A particle and its anti-particle on collision
collapse into essentially nothing, a blob of energy;
a particle and its anti-particle can be generated
out of essentially nothing.
( P.W. Atkins, Creation Revisited:
The Origin of Space, Time and the Universe, 1994 )
老子《道德經。四十章》說: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這個「無」,不論是我們上述的說法,
還是指老子所說的「無名的道」,都只能夠是「道」!
存在的起源,無論是對人還是對這個源,絕對是一個謎!
任何提出的解釋,都只不過是一個「假說/猜想」而已。
[存在]
Simply because you do not have evidence
that something exists does not mean that
you have evidence that it doesn’t exist.
( Donald Rumsfeld )
凡是抽象的學問,
「存在」都是一個十分重要,需要深入討論的概念。
數學要討論「存在」、科學要討論「存在」、
哲學要討論「存在」、宗教要討論「存在」;
而命理學,作為一種抽象的學問,
亦無可避免地和「存在」這個概念發生關係。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黑暗和寒冷只是描述人類感覺的詞彙,
事實上它們並不存在:
Darkness is the absence of light,
and cold is the absence of heat.
但從哲學的角度來看,禍福相倚伏,
禍福、善惡、真假一定在人心中並存,
雖然下面這句說話的結構和上面的說話相同:
Evil is the absence of holiness, and
truth is the absence of ignorance and hypocrisy.
當莊子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齊物論》
我們就要問莊子所說的天地與我並生,究竟是甚麼意思?
是指他身體裡的原子和天地同一時間出現?
是指天地這個概念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獨有的,
所以與莊子的出生同來,與莊子的死亡同去?
是指生物悠久進化過程中出現人類,
到出現莊子的祖先之後,就出現莊子?
還是指莊子的心靈與天地並生?
莊子所說的萬物與我為一,又究竟是甚麼意思?
是指一旦死亡之後,身體分解,身體就和萬物合而為一,
還是指由於心靈不滅,死後回歸天地之間,
回到宇宙的懷抱,成為宇宙的一部份?
於是又產生了兩個問題:
心靈是否存在?是否所有人都有心靈?
Freedom from death is just another word
for nothing left to lose.
每當我們問「萬有引力是否存在?」這個問題的時候,
我們除了要問「萬有引力」究竟如何定義之外,
也需要問一問究竟「存在」是甚麼意思?
每當我們問「命運是否存在?」這個問題的時候,
我們除了要問「命運」究竟如何定義之外,
也需要問一問究竟「存在」是甚麼意思?
「命運」又是否一種資訊 information 形式的存在?
和「輪迴」reincarnation 及「業力」karma 有關係嗎?
和「逆熵」negentropy 又有沒有關係?
Life is about the unforeseen, the unpredictable,
and perhaps reincarnation is also a part of it.
同理,每當我們問「靈界是否存在?」這個問題的時候,
我們除了要問「靈界」究竟如何定義之外,
也需要問一問究竟「存在」是甚麼意思?
The more you struggle to live, the less you live.
Give up the notion that you must be sure of
what you are doing. Instead, surrender to
what is real within you, for that alone is sure…
you are above everything distressing.
( Baruch Spinoza )
一旦我們接受這些東西的存在,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說,
自然界中存在的只有四樣東西:物質,能量,資訊和意識?
其實「存在」這個概念,至少有四種不同的形式:
1. 物質方式的存在、
2. 數據方式 [資訊] 的存在、
3. 概念方式 [資訊] 的存在、
4. 精神方式 [意識] 的存在。
生物學家 J.B.S. Haldane 指出:
物質方式的存在,是「形而下」的存在,
是「視而能見、聽而能覺」的存在,
而數據方式的存在和概念方式的存在,
是「形而上」的存在,是「視而不能見」的存在。
The day science begins to study non-physical
phenomena, it will make more progress in one decade
than in all the previous centuries of its existence.
( Nikola Tesla )
[謎、神話、真理、迷信]
一切人類的學問毫無疑問地都是從「謎」開始,
「謎」,英文叫做 mystery,代表那些神秘,
在當時屬於不可思議的現象。
但對這些「謎」,我們會繼續追問:
「道」會有知覺嗎?「道」會覺得自己神秘嗎?
「道」會覺得自己是個「謎」嗎?
Mystery exists in the mind, not in reality.
( Eliezer Shlomo Yudkowsky )
On a cosmic scale, our life is insignificant,
yet this brief period when we appear in the world
is the time in which all meaningful questions arise.
( Paul Ricoeur )
自古以來,人類文明對「謎」的應對方法,
是用「神話」myth 來解釋「謎」,
甚至其後的「傳說」 legend 亦混和了「神話」的成份。
源遠流長的「神話」往往除了「迷信」之外,
亦蘊藏著「真理」。
文明的進步就是依靠「去蕪存菁」,
從「神話」之中提煉出「真理」,排除「迷信」。
Jim Holt
Why does the universe ex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