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

[思考架構]
《「我」I 》一文中,筆者採用三元論,
 I這個概念細分成三個互相影響的元素:
身體  body
  ego
心靈  soul
目的是提供一個思考架構conceptual  framework
幫助初讀哲學的人去理解東西文化中涉及人的課題。
One  must  know  oneself.
If  this  does  not  serve  to  discover  truth,
it  at  least  serves  as  a  rule  of  life
and  there  is  nothing  better.
( Blaise Pascal )
所謂「認識自己」,
就是解決「我是甚麼」這個課題之後,
然後再去解決「我是誰」這個課題。
筆者提出「  I」的三元論,
目的就是解決「我是甚麼」這個必須先解決的課題,
否則隨之而來的課題「我是誰」就不容易解決。

例如人為財死這個現象的解釋是:
當這個人愛  ego勝於愛身體  body
自然覺得「人為財死」天經地義。
例如捨生取義」及「不自由、毋寧死這種現象的解釋是:
當這個人愛心靈  soul勝於愛「身體  body
認為有比個人生命更珍貴的心靈 [精神] 價值,
自然覺得「捨生取義」及「不自由、毋寧死」天經地義。

例如傳統的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識時務者為俊傑」,
就是愛「  ego勝於愛「心靈  soul
苟且偷生這種現象的解釋就比較複雜,
因為既可以是由於要照顧家人而忍辱偷生」,
亦可以是因為愛「身體  body勝於愛「心靈  soul
西方文化之中對於愛自己love  ourselves  這個概念,
往往解讀為自私,就是因為沒有「  I」的三元論。
如果「愛自己」是學習如何「管理自己」及「創造自己」,
那麼「愛自己」和「愛別人」根本就是同一回事!
 I這個思考架構可以幫助我們分析眾多
和人類有關的切身課題:例如成長」、「健康」、
快樂」、「平安」、「財富」,「上癮」、「愛情」,
甚至生命的意義」!
無論我們是否相信輪迴的存在,
如果能夠一早釐清  I這個名詞的複雜性,
那麼不論是在日常的哲學思考上還是研究哲學,
都會比較容易釐清一般常用的哲學概念。
[認識自己]
惡劣的制度,不但限制了絕大部份人的自由,
並且帶來種種不必要的掣肘,而掣肘又會帶來恐懼和焦慮,
成為絕大部份人挫折和痛苦的外在根源。
如果一個人不認識自己,同樣會限制了個人的自由,
成為人生中挫折和痛苦的內在根源。
一個人只有在認識自己之後,才可以有內在的自由,
當他說最瞭解自己的人是自己時,才不會令人懷疑。
同理,一個人只有在認識自己之後,才能夠完全相信自己。

I  am  the  only  person  in  the  world
I  should  like  to  know  thoroughly.
( Oscar Wilde )
It  is  better  to  be  hated  for  what  you  are
than  to  be  loved  for  what  you  are  not.
( Andre  Gide,  Autumn  Leaves )
Most  people  are  not  even  aware  of  their  need  to
conform.  They  live  under  the  illusion  that  they
follow  their  own  ideas  and  inclinations,  that  they
are  individualists,  that  they  have  arrived  at  their
opinion  as  the  result  of  their  own  thinking──
and  that  it  just  happens  that  their  ideas
are  the  same  as  this  of  the  majority.
( Erich  Fromm,  The  Art  of  Loving )
People  are  usually  more  convinced
by  reasons  they  discovered  themselves
than  by  those  found  by  others.
( Blaise Pascal )
I  have  spent  many  days  stringing
and   unstringing   my  instrument  while  
the  song  I  came  to  sing  remains  unsung.
( Rabindranath Tagore )
原因其實十分簡單:「人生最首要的投資就是自己。
I  study  myself  more  than  any  other  subject.
That  is  my  metaphysics,  that  is  my  physics.
( Michel de Montaigne )
西方思想文明中有一些表面上十分簡單的說話,
一旦用這個三元論去分析,就比較容易理解。
首先讓我們看「認識自己」這個概念。
☆  Know  thyself  ( Temple of Apollo at Delphi )
如果一個人不愛自己,就沒有可能「認識自己」。
換言之,認識自己的動力來自愛。
這個愛,當然包括愛護自己的「身體  body──
重視健康,重視養生,重視飲食,重視適度的運動,
重視生活的環境。
其次,認識自己包括了瞭解「  ego的功能,
可以憑藉心理測驗、命理學、心理分析、反思、遊戲、
長輩及朋友的回饋、和陌生人之間的互動等方法,
來認識自己的性格、欲望、興趣、動機、智力、成見、
價值觀、一切人際關係的處理方式
…。
所以認識自己必然牽涉到「觀察」和「比較」,
認識自己和他人相同和相異之處,
從而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並且由於愛自己,愛自由,要自己有能力當家作主,

所以一定會發掘出  ego之中由出生至今,
那些先入為主、深刻地影響我們現在行為的思想,
然後運用批判思維,判斷那部份真,那部份假,
隨後就要有能力進行去蕪存菁的程序。
除此之外,「認識自己」當然包括認識自己的慾望,
當然包括認識自己的才華、能力和經濟能力,
要詢問自己那些「得不到、心掛掛」的東西,

其慾望的源頭究竟在甚麼地方,自己能夠實現嗎?
One  must  not  hope  to  be  more  than  one  can  be.
( Nicolas Chamfort )
Without  self  knowledge,  without  understanding
the  working  and  functions  of  his  machine,
man  cannot  be  free,  he  cannot  govern  himself
and  he  will  always  remain  a  slave.
( George Gurdjieff )
We  may  think  that  we  fully  control  ourselves.
However,  a  friend  can  easily  reveal  something
about  us  that  we  have  absolutely  no  idea  about.
( Carl Jung )
Everything  that  irritates  us  about  others
can  lead  us  to  an  understanding  of  ourselves.
( Carl Jung )
除此之外,
「認識自己」當然包括:
1.  認識自己的經濟能力。
2.  認識自己的慾望,知道自己喜歡甚麼,
     想要甚麼,又希望得到甚麼。
3.  明白凡是能夠輕易便可以作出的抉擇,
     根本不能夠稱之為選擇。
4.  明白禍福相倚伏的道理,
     知道自己在作出某一個抉擇時,
     將會得到甚麼,又將會失去甚麼。
5.  知道自己是否願意,又是否有能力承擔,
     個人一切抉擇所產生的後果所帶來的責任。
6.  知道自己有甚麼才華,有甚麼長處。
7.  要詢問自己那些「得不到、心掛掛」的東西,
     慾望的源頭究竟在甚麼地方,自己能夠實現嗎?
Heartbreak  is  life  educating  us.
( George Bernard Shaw )
All  of  our  reasoning  ends  in  surrender  to  feeling.
( Blaise Pascal )
潛意識,屬於個人目前的意識還未達到的領域,
而所謂認識自己,就是讓深層的潛意識浮起到意識層面之中,
讓意識和潛意識互相對話,重新整合。
Until  you  make  the  unconscious  conscious,
it  will  direct  your  life  and  you  will  call  it  fate.
( Carl Jung )
認識自己並非一件普通、常見的事。
很多人都不瞭解「  ego」,或者拒絕去瞭解「  ego」。
這個瞭解「  ego
的行動之所以困難,
是因為人必須進行「自我批判」才能夠深入地認識自己。
但「自我批判」除了需要勇氣,需要有足夠的思考能力之外,
還必須具備
authenticity honesty
所以「認識自己」根本就是一種複合的智慧。
可惜不少一出生已然擁有「真」和「誠」的人,
受到劣等環境和長輩的薰陶,在成年之後,
竟然覺得「真」和「誠」好像是來自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
不少人要直到接近死亡的時候,真和誠才會迴光返照般出現。
所以古人有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論語。泰伯》的說法。
When  you  open  yourself  to  the  continually
changing,  impermanent,  dynamic  nature  of  your
own  being  and  of  reality,  you  increase  your
capacity  to  love  and  care  about  other  people
and  your  capacity  to  not  be  afraid.  You’re  able
to  keep  your  eyes  open,  your  heart  open,  and
your  mind  open.  And  you  notice  when  you  get
caught  up  in  prejudice,  bias,  and  aggression.
You  develop  an  enthusiasm  for  no  longer
watering  those  negative  seeds,  from  now  until
the  day  you  die.  And,  you  begin  to  think  of
your  life  as  offering  endless  opportunities
to  start  to  do  things  differently.
( Pema Chodron )
最後,愛自己還需要發掘可能隱藏著的「心靈  soul
西方人又喜歡叫「心靈  soul做「真正的自我
who  you  really  are,   your  true  self
一旦發現自己有「心靈」的話,
愛自己就包括了和「心靈  soul的對話,
Unearth  and  get  in  touch  with  the  soul, 
the  true  self,  the  authentic  self.
It  is  the  source  of  divinity  within  us.
Be  who  you  are  means  release  your  soul,

Be  yourself  means  be  your  authentic  self.
愛自己就是接受和愛護一個獨特的自己,
量才適性,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

面對自己的心靈,聆聽它的呼喚,和心靈做朋友。
所謂  Be  true.  Be  real.  Be  authentic.
就是告訴我們要放棄 ego 裡的虛偽,取樸守真,
回歸「心靈  soul的「真」和「誠」。
The  privilege  of  a  lifetime  is  to  become
who  you  truly  are.
( Carl Jung )
To  be  yourself  in  a  world  that  is
constantly  trying  to  make  you  something  else
is  the  greatest  accomplishment.
( Ralph Waldo Emerson )
《多瑪斯福音》 the Gospel of Thomas 也有相同的說法:
18《認識自己》
不少西方人說到愛自己這個課題時,
不是故意扮高深,就是故意說得曖昧。
曖昧,就會產生語言偽術,讓虛偽的人有機可乘!
所以一意孤行或者處心積累作惡的人常常說我係我」,
或者不要為任何人,任何事去改變自己」,
雖然古惑,但同樣悅耳動聽,同樣適合各式各樣的人。
No  vice  exists  which  does  not  pretend
to  be  more  or  less  like  some  virtue
and  which  does  not  take  advantage  of
this  assumed  resemblance.
( La  Bruyere,  Characters,  1688 )
當一個人選擇讓「  ego」主持人生大局的時候,
如果他又不願意殺掉自己「心靈  soul中的良知
或者當一個人置身在一個虛偽和壓力大的環境之中,
往往就會出現「抑鬱depression 的精神狀況,
提醒他必須作出抉擇,解決矛盾。
許多精神方面的疾病,部份吸毒的社會現象,
都是由於家庭或社會有病態,
而某些人自己沒有能力解決所產生的「抑鬱」!
且讓筆者提出一個「假說hypothesis
抑鬱症很多時來自智商比一般人高的人,
前生遇上複雜、和人際關係及管理情緒有關的人生課題,
當時智慧不足,選擇了逃避來回應,
今生只能夠靠覺醒和其後努力的修行來解決,
否則下一生人依然會用自殺來逃避。
抑鬱症最早出現在聖經的《約伯記》,
約伯成為神和撒旦博奕中的棋子之後,陷入精神分裂。

Depression  is  the  inability
to  construct  a  future.
( Rollo May, Love and Will )
Depression  is  like  a  woman  in  black.
If  she  turns  up,  don’t  shoo  her  away.
Invite  her  in,  offer  her  a  seat,
treat  her  like  a  guest  and  listen  to
what  she  wants  to  say.
( Carl Jung )
當我們移民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
我們一定會嘗試去認識這個城市,
尋覓該地美好及安全的地點居住,
而且會避免探訪城市中污穢和罪惡的地方。
但我們逃避污穢和罪惡,它們未必會逃避我們,
尤其是當污穢和罪惡涉及抽象制度的時候。
如果說這個城市就是每一個人的內心,
那麼我們怎麼辦?應該如何面對?
應該如何無過與不及地處理那些或多或少、或嚴重或輕微、
潛藏於個人內心的人性黑暗面?

Vulgarity  is  the  garlic  in  the  salad  of  life.
( Cyril Connolly )
我們會學習極權制度那般,選擇逃避或者武力壓抑的方式,
還是請教真正的專家,勇敢地面對,從根源去處理的方式?
聖經說「人心是詭詐的」,要求我們「保守」我們的心,
就是指出這個課題!
所以
認識自己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既需要「真」和「誠」,又需要努力培養思考的能力,
更加需要「面對現實」及「自我批判」的勇氣。
《批判精神、人以類聚》(一)
所以認識自己至少會碰上大困難,就是:
1.  既不會對自己要求過低,亦不會對自己過度苛求。
換言之,就是對自己的期望不會脫離實際的範圍,
不會過度高估自己,亦不會過度低估自己。

2.  必須接觸一流的命理學,藉之瞭解自己的命運,
瞭解自己的性格和興趣,瞭解適合自己的工作。
最好的方法就是追隨明師之後自己繼續研究,
沒有時間的話就只能夠求助於有道行的命理師。

3.  培養自我批判的能力和內省的習慣,
這就需要嚴謹思考能力的訓練,更加需要勇氣。
如果還未有能力認識自己,
最好的方法是請專家分析自己的興趣,由何種元素組成,
請專家列出有多少種不同的工作可以滿足這些元素,
然後自己就可以選擇一種不會輕易被人工智能電腦,
或者人工智能機械人取代的工作。
4.  明白無論是身體  body
 ego  或者心靈   soul
都不能避免和別人比較。
只有愚昧無知的人才會叫人不要和別人比較,
試問不比較如何能夠「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5.  培養「如是觀」及「平常心」,盡人事,聽天命。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道德經。第四十四章》(老子)
科學假設了一個外在、客觀、不會因人而異的世界,
然而認識世界需要人的「腦」和「心」這兩件工具。
沒有經過嚴謹訓練的腦,拒絕自我批判的心,
對所見所聞就難以避免會主觀,會有所知障,
阻礙了我們對真實世界的認知能力和判斷,
成為了我們追求真理和智慧的絆腳石。
批判思維及能力是人類追求智慧的工具,

追求智慧的工具一旦有嚴重的缺憾,智慧就會離我們而去。
批判思維既向外,也向內。
凡是接受批判思維的人,自己一定是包括在批判範圍之內,
包括任何個人的信仰、宗教和價值觀念。
在追求智慧的路途上,不少人缺乏的就是「自我批判」的勇氣。
沒有勇氣的人難以認識自己,
而不能夠認識自己,就難以追求智慧,
這就是為何希臘哲學家阿里士多德 Aristotle
Knowing   yourself   is   the   beginning   of   all   wisdom.
( Aristotle )
Courage  is  the  first  of  human  qualities  because
it  is  the  quality  that  guarantees  the  others. 
( Aristotle )
一個人必須認識自己之後,才能夠產生自知之明」,
解開思緒上的亂麻,脫離自欺的束縛,
做事時就不會逾越自己能力的極限,
公開發言時就不會說自己不懂得的東西,自暴其短,
因為對自己的知識、觀點和判斷有清醒和自覺的認識。
認識自己,是一切生活藝術的起步點,是做人處世的起步點,
是磨練「我」這件思考工具的起步點,
所以認識自己也是世上一切「成功」或者「成就」的起步點;
認識自己,才能夠對事情作出最佳的反應;
認識自己,就懂得那一部份事情需要請教專家;
認識自己,就知道自己在處理人、事、物時的優先次序,
在事情發生時就比較容易取捨。

所以「認識自己」是東西文化都重視的真理。
換言之有「自知之明」就是有智慧!
James  Allen  Quotes –  As  A  Man  Thinketh

最後,亦是最重要的兩點,就是:
1.  人必須「認識自己」才能夠有起碼的自由。
2. 「認識自己」其實就是認識「我  I」這個思考工具。
是宗教修行的第一步功夫,亦是追求智慧的第一步功夫!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10-things-you-dont-know-about-yourself/

《心靈現身日》

好的開始
[ 心靈現身日 Soul’s  birthday ]
There  are  two  great  days  in  a  person’s  life──
the  day  we  are  born  and  the  day  we  discover  why.
( William Barclay )
I」來說,「身體 body就好像一隻杯子,
而杯子中盛載的物質,可以是不健康的食物,
可以是污染了的水和空氣;

對「 I」來說,「 ego」亦好像一隻杯子,
而杯子中盛載的物質,
即可以是腦子裡的無知、愚昧、錯誤、庸俗、恐懼,
亦可以是「名、利、權」這些和「成功」有關的抽象概念;

對「 I」來說,「心靈 soul」也好像一隻杯子,
但這隻杯子只盛載神聖的物質,例如
真、誠、愛和智慧
truth,  authenticity,  conscience,  love,  wisdom,
creativity,  intuition
心靈 soul」和「身體 body」有一個共通的地方,
就是它們想要的東西,就是它們需要的東西!
心靈 soul」和「 ego」有一個共通的地方,就是貪婪:
心靈 soul」追求愛和智慧,「 ego」追求「名、利、權」,
兩者都貪婪,都好高騖遠,都好像脫韁的野馬,易放難收,
都喜歡得寸進尺,都非常積極,都好像不斷地「進步」,
得到的越多,就越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完全沒有節制,
換言之,兩者對各自追求的東西都永遠不會覺得滿足!
兩者的分別是,
心靈 soul」的貪婪一定是在抽象和神聖的概念方面,
屬於「精神和質」方面的貪婪,是一個人格和智慧上升的過程,
而「 ego」的貪婪同樣具備抽象的概念,
例如「名、利、權」和「享受、性行為」,但亦包括實際的東西,
例如「物質、土地、資產、奴僕」等等。
但「 ego」的貪婪,主要是「量」的貪婪,
其次才是「質」的貪婪,而這個「質」和精神無關。
所以俗語說的「知足常樂」在應用時,
其實並沒有一般人想像中那麼簡單。
智力較高的「心靈 soul」和「 ego」都懂得做實驗,
都懂得腳踏實地,實事求是,都懂得努力耕耘,
所以俗語說的「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在應用時,
亦沒有一般人想像中那麼簡單。
讓「 ego」主持人生大局,就會將面子、輩份、社會地位、
一切利益等等置諸真理之上,甚至置諸人格之上,
完全不明白甚麼是人生大局,不明白為甚麼幾個世代之後,
同類人竟然會由萬物之靈變成萬物之蠢,甚至萬物之惡;
讓「心靈 soul」主持人生大局,明白人在世上只是一個過客,
人在世上所擁有的一切,包括身體在內,都只不過是暫時借用,
接受輪迴,看破生死,明白心靈不滅,對真理懷著謙卑的心,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才算是抵達「當家作主」的境界,
而且是  put  your  best  self  forward
一般欲望難以產生足夠的動力,只有貪婪才是進步的動力,
對嗎?但我們必須明白「進步」可以有不同的定義。

《The Road Not Taken》 ( A poem by Robert Frost )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對那些並不平庸,勇於開創,青出於藍的人來說,
正確的想法是前賢哲者的路當然要參考,而且必然有部份相同,
然後就要披荊斬棘,開闢自己的路,因為時代進步了,改變了。
Always  walk  the  great  beaten  path  of
great  saints  and  great  philosophers
before  choosing  your  own  new  unbeaten  path.
That  should  be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at  is  the  right  path?”
( Jason Ling )

Do  not  go  where  the  path  may  lead,
go  instead  where  there  is  no  path
and  leave  a  trail.
( Ralph Waldo Emerson )
已經決志讓「心靈 soul」主持人生大局的人,
一生都在檢視自己杯子裡盛載的物質是否優秀和神聖,
一生都在追求道、真理、智慧。這種行為稱為「修行」,

例如「慎獨」、「自我批判」、「保守自己的心」、
「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教惹塵埃。」
有些人會在死前檢視一下自己杯子裡盛載的物質。
已經決志讓「 ego」主持人生大局的人,
只會嫌杯子不夠大,盛載不下他們擁有的名、利、權,
所以他們死前根本不需要檢視自己杯子裡盛載的物質。

Belonging  to  oneself──
the  whole  essence  of  life  lies  in  that.
( Ivan Turgenev )
07《心靈現身日》3
出生的年月日時和父母是誰,決定了我們今生的命運。
一般人屢世的人生有三個循環:善性循環、中性循環和惡性循環。
這三個循環都遵循「吸引定律」:同類人互相吸引,互相鼓勵。

心靈現身日決定了我們選擇了覺醒,走向善性循環
而不是浪費人生,迎合俗世標準,繼續徘徊在中性循環
甚至出賣良知,助紂為虐,墮落至惡性循環中。

後二者都走不出劣等命運的五指山,只有善性循環才能創造自己,
這就是為何我們應該慶祝心靈現身日!

用聖經的語言來說:
討厭「真」和「誠」的人,可以做基督的精兵嗎?
認為愛就足夠,不需要相應的智慧的人,
可以做基督的精兵嗎?
嘴裡掛著真和誠,心裡掛著「名、利、權」的人,
可以做基督的精兵嗎?
嘴裡重視兒童和青少年,對他們讚不絕口,
找機會拍他們的馬屁,但利用制度歧視他們的人,
可以做基督的精兵嗎?
眾人面前擁抱神,私下和懶惰及虛偽眉來眼去的人,
可以做基督的精兵嗎?
信了耶穌基督之後,拒絕背負十字架的人,
可以做基督的精兵嗎?
「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
《雅各書 4:17》
Every  man  is  guilty  of  all  the  good
he  did  not  do.
( Voltaire )
很多勵志人士喜歡呼籲別人「開放心靈」,
但對於進行的步驟又語焉不詳。
沒有人能夠肯定所有人都有心靈
所以邏輯上,一個人必須先檢視自己是否有心靈,
或者詢問自己是否曾經決定放棄心靈,

然後才有資格問自己願意讓心靈掌多少權,
最後才有希望「開放心靈」!
Any  life  is  made  up  of  a  single  moment,
the  moment  in  which  a  man  finds  out,
once  and  for  all,  who  he  is.
( Jorge Luis Borges )
The  day  you  discover  that  you  have  a  soul,
usually  in  your  solitude,
get  in  touch  with  it,  listen  to  its  whispers;

the  day  you  decide  that  your  mind  is  your  own
and  finally  let  your  soul  controls  your  ego;
the  day  you  decide  that  your  life  is  your  own
and  choose  to  make  the  rest  of  your  life
the  best  of  your  life;
the  day  you  find  out  that  you  must  take  up
the  sole  responsibilty  of  upgrading  yourself,
is  the  day  you  are  reborn.
This  is  your  soul’s  birthday
which  is  also  your  rebirthday.  Celebrate  it!
( Jason Ling )
我們都知道身體 body誕生的日子,
就是我們的生日
birthday
至於  Soul’s  birthday
於喚醒睡著的心靈  awakening  of  the  soul
所以中文可以稱為「心靈現身日心靈喚醒日」。
當一個人決定回歸心靈,返璞歸真,讓心靈主持人生大局,
心靈對被「 ego 污染了的「 I」就可以產生治療能力,
矯正以往對人、事、物的處理態度,
加強個人在面對逆境時的抵禦能力,
並且開始尊重神聖的概念,不會再認為不切實際。
治療的功效當然因人而異,因應當事人心靈的層次和功力而定。
心靈被喚醒的日子可以視為一個人的「重生日 Rebirthday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眼前種種譬如今日生」。
一個「重生」後的人往往會發現自己的說話,
竟然就是大部份人想說但卻不懂得怎樣說的話。
重生,當然可以是在一次「頓悟」之後而「重生」,
但對不少人來說,「重生」的感覺,
往往並不是在明顯的一日之中產生,
而是累積多次的覺悟而慢慢出現。
《心靈》(三)
It  is  not  more  surprising
to  be  born  twice  than  once;
everything  in  nature  is  resurrection.
( Voltaire )
筆者認為「回歸心靈」應該就是《楞嚴經》所說的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五燈會元。卷十九》(茶陵郁禪師)
[後記]
人類是否有「心靈」存在,人世間是否有神聖的東西,
只能夠靠「信念」,因為沒有充分的證據。
但我們知道那些讓「心靈」主持大局的人,傾向於簡化的生活,
重視追求抽象、神聖的東西,重視真、誠、愛和智慧,
不怕孤獨,喜歡思考,甚至晝夜思想,
說話直接,不喜歡轉彎抹角,討厭不必要的虛偽,
喜歡和歷史上的巨人對話,喜歡和青少年談話,
不喜歡浪費時間在愚昧頑固的中年人身上。

有些人認為人類只有意識consciousness,沒有「心靈」;
意識存在於人腦之中,腦一旦嚴重受損,意識可以完全消失。
「心靈」和「意識」的關係如何?我們不知道。
「意識」的消失是否代表「心靈」的死亡?我們不知道。
如果「心靈」會死亡的話,是否表示沒有「永生」?
如果「心靈」會死亡的話,是否表示沒有「輪迴」?
抑或只是那些會死亡的「心靈」才失去了「輪迴」的能力?
如果我們相信有「永生」或者「輪迴」,
那麼我們當然會相信身體可以被毀滅,人格可以破產,
但心靈絕對不會被打敗!

一個「信念」要成為一種「信仰」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參考:
《信念、信仰》(一) 《信念、信仰》(二) 《信念、信仰》(三)
《信念》(一) 《信念》(二) 《信念》(三) 《信仰》
最後筆者想指出一點個人的直覺:
也許十多二十年後科學家會發現回歸心靈,
讓心靈主持人生大局,追求智慧,會改變遺傳。
換言之,追求智慧,

竟然和遺傳學中的 Epigenetics 有關。
這個發現將會開啟人類未來進化的關鍵!
Tadao Hayashi 林忠男《Just The Way You Are》

《身體、心靈》

[心靈、我]
社會上一般人並不認同有「心靈 soul」的存在,
而我們對社會的觀察,
亦只能夠讓我們知道有些人是有「心靈」的,
絕對不能夠讓我們肯定「每一個人都有心靈」!
由於社會上大部份人都選擇生活在「名利權世界」,
未經歷過深刻思考的訓練,並且以為在人數中可以找到安全感,
所以不少人往往讓「 ego 」來操縱人生的大局。
從「我 ego 」的角度來看,年青時追求肉體的快樂,
視「
身體 body」為一件吃喝玩樂或者爭權奪利的工具,
甚至把「身體 body」視為「 I」。
中年以後,就會順理成章地將身體的「健康」和「壽命」,
放在首要的位置。
即使有些「ego 自稱有「信仰faith
然而由於不明白「ego 」只會有「迷信」或「信念」,
只有「心靈」才有能力追求「信仰」,
所以這些「ego 常常表現出十分戀生,
享受的時間絕對不會少於奉獻給宗教的時間,
內心對死亡非常恐懼,但又不敢誠實地說出來。
Be  humble  for  you  are  made  of  earth.
Be  noble  for  you  are  made  of  stars.
( A Serbian Proverb )
如果「我  I 」最後選擇了由「心靈 soul 」控制人生的大局,
不再讓「ego 指指點點,
那麼「身體 body 除了也是一件享受的工具之外,
更是一件顯現真我、創造或者修行的工具。
首先,雖然「身體」依然是一件享受的工具,
但享受的種類就完全不同了。
「心靈」借助「身體」的享受,除了運動之外,
多數傾向於精神和文化方面的享受,
例如學習新知識、聽音樂、看小說、看電影、玩樂器、
揹一個背包去旅遊、攪讀書會、參與思考的訓練、
和志同道合的人溝通和八卦
……..等等。
中層次以上的「心靈」喜歡「創造」,
而「身體」中的腦就是一件用來創造的工具。
作家、詩人、哲學家、作曲家、音樂家、藝術家、
設計師、建築師、科學家、發明家的「創造」,

都是「心靈」借助「身體」來享受的證據。
Oh,  if  I  get  well,  I  will  do  wonderful  things!
My  mind  is  bubbling  with  ideas!
( Eugene Delacroix, last words, 1863 )
但千萬別忘記,其中會有讓「 ego」主持大局,
心靈 soul 」淺薄,擁抱虛偽,魚目混珠的人!
[心靈、信仰]
一旦有信仰的「心靈」操控了「身體」,
部份人會把生命視為借回來的時間,
把「臭皮囊」這個借回來的軀殼作為修行的工具,
一件會腐朽的工具,亦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工具。
由於「臭皮囊」一消失,「  I 」就不再存在,
所以「心靈」明白必須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
而且極度珍惜借回來的時間,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
從以往「 ego  outward-reaching  cravings
回歸現在「心靈 soul」的創造  inward-reaching  creativity:
內省、自我認識、自我批判、自我教育、戰勝自己。
對找到更重要的人生「意義」的人來說,
「臭皮囊」只不過是一件修行的工具,
不是不重要,而是並非最重要!
因為「心靈」明白:
我們對待「臭皮囊」不好時,它還懂得以患病來抗議,
然而殘障的「 ego」有病時,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病!
高層次的「心靈」認為,
追求「愛」和「智慧」就是嚴肅地面對自己的生命,
因為「心靈」的糧食只有這兩種:「愛」和「智慧」。
[身體是心靈的囚牢]
所有人的身體都是心靈在這一生人所借用的,
所以是有限的,是暫時的,只有心靈才是永恆的。
健康對「
ego 」和「心靈 soul都非常重要,
當年紀大了,身體衰弱,疾病纏身的時候,
照顧身體健康往往成為了大部份人
生命旅程最後的四分一之中,最重要的事情。
又或者突然碰上意外,致令身體殘障,
照顧身體成為了生命中重要的事情的時候,
身體往往成為了心靈的囚牢,
所以身體狀況一旦帶來種種的束縛,
到了不能夠接受,不能夠再修行的時候,
「心靈」會認為死亡反而是一個解脫!
佛教和尼采都認為「老、病、死」是受苦,
於是推論出「人生就是受苦」:
To  live  is  to  suffer,  to  survive  is  to
find  some  meaning  in  the  suffering.

( Friedrich Nietzche )
但為何要刻意不提青春期的快樂呢?
為何不提遊手好閒,無事可做的痛苦呢?
為何不提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為生活營營役役,
失去人生意義的痛苦呢?
為何不提鋤書坑愚時的快樂呢?
為何不提覺醒之後艱苦修行時的快樂呢?

那些看輕身體的人,只要嘗嘗那種由身體折磨而產生,
有時「生不如死」的狀況和感受,
就明白「不珍惜健康的人如何能夠說自己珍惜生命」。
同理,那些一生人沒有做過任何有意義的事情,
臨老貪生怕死,戀著「臭皮囊」不想放手,
將壽命放在人生中首要地位的人,
又怎有資格說自己珍惜生命!
Death  is  for  many  of  us  the  gate  of  hell;
but  we  are  inside  on  the  way  out,
not  outside  on  the  way  in.
( George Bernard Shaw, Misalliance, 1914 )
吾之大患,在吾有身,及吾無身,吾何患焉。」
《道德經》(老子)
西方不少哲學家,由於只懂得天主教和基督教,
一旦接受了「神創論」,就難免會有這樣的感覺:
如果有造物主,
那麼「臭皮囊」加上「智慧」這種「綑綁式」的創造,
往往將一個擁有高層次智慧的心靈,
囚禁在一個低層次、為享受、為生殖而生存的身體之內。
這樣的創造算是甚麼?
這樣的人算是甚麼,造物主竟然創造出來?
我們遺憾被創造﹗
這些哲學家,往往在年青時就已經覺得身體是心靈的囚牢!
亦莫戀此身,亦莫厭此身。
    此身何足戀,萬劫煩惱根;
    此身何足厭,一聚虛空塵。
    無戀亦無厭,始是逍遙人。《逍遙詠》(白居易)
佛教相信輪迴,所以對生命的見解是心靈「不生不滅」。
無始無終、無窮無盡的生命之流,並非被創造出來,
這就是「不生」;不會被任何力量毀滅,這就是「不滅」。
有情的生命是無盡的心識之流,
歷經不同的時空而有不同的色身構造與心識狀態,
選擇善性循環的有情生命,一旦決志修行,勇猛精進,
其層次可以不斷地提昇,成為哲人或聖賢,甚至成佛;
選擇中性循環的有情生命,隨時有可能一時把持不定,
不慎墮落至惡性循環之中,一旦無法自拔就受困牢獄。
所以自殺者一了百了的目的,只是解決了今生的色身,
根本無法徹底解決心靈的課題。
眾生的色身是會毀壞的,然而其心靈卻不可能被斷滅,
相信有輪迴的人和宗教,認為死亡只不過是身體的消失,

而心靈是不滅的,輪迴之後又是一個新生命的開始:
What  is  death?
It  is  the  annihilation  of  the  form,
but  not  of  life.
It  is  the  separation  of  the  immortal
from  the  mortal  part  of  us.
It  is  that  which  returns  us  to  the  life
when  we  were  born.
( Paracelsus )
Alan WattsAcceptance  of  Death

相信有輪迴的人和宗教,還認為除了心靈不滅之外,
我們還帶著一本存摺往下一生。
這本存摺中記載著:
1.  心靈和 ego 的比例,稱為習氣
2.  這一生人累積的智慧和才能。
3.  行為和人際關係的紀錄,稱為業力
所以應該帶著一本怎樣的存摺前往下一生,
成為了所有修行的人特別關注的課題!
佛家四大經典愛情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QtWkmFteys
「因為隨從肉體的人體貼肉體的事,
    隨從聖靈的人體貼聖靈的事。
    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
    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為仇;
    因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
    而且屬肉體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歡。
    如果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裡,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聖靈了。
    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
    基督若在你們心裡,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
    然而,叫耶穌從死裡復活者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裡,
    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的,
    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
    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
《羅馬書 8:5-11》

《身體、我 ego》

[ 身體 body、我 ego ]
年輕時,我們傾向於視「身體  body   ego 不可分割,
視「身體」的性別、美醜、強弱為自我的認同  identity

視「身體」為一件吃喝玩樂或者爭權奪利的工具。
事實上,「身體  body 和「  ego 並不相同;
當身體「需要need 一些東西時,
它得到了之後,當下就會覺得滿足;

況且身體需要的東西其實並不多──
免於酷刑、乾淨的「食物、水、空氣」、有衣保暖、有瓦遮頭、
滿足交配需要、有藥物治療疾病。
七尺之軀,需要睡多大的床?
「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莊子。逍遙遊》
一般來說,
身體想要的東西,就只是它需要的東西!
唯一例外也許是「男人的交配需要」,
可能是因為男人需要生育眾多!
「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
    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
    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
《創世記 1:28》
「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
    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後裔。」
《創世記 13:16》
「耶和華使他的百姓生養眾多,使他們比敵人強盛。」
《詩篇 105:24》
ego 則「想要want 很多其實自己並不需要的東西,
而且得到之後, ego 的慾望往往又會繼續膨脹;
一旦慾望失去了理性的控制,就會盲目地得寸進尺,
美其名曰「積極進取」,所以 ego 永遠不容易滿足。
這就是佛家所說的「求不得苦」,
而「求不得苦」所產生的恐懼、焦慮、憂愁、愚昧、仇恨、
嫉妒、傾軋、度橋和計較嚴重失誤、硬著頭皮出賣良知…等等,
讓「求不得苦」成為了一般人的眾苦之源。

  ego  既可以對自己說:
身體是你自己的,暴飲暴食是你的自由,暴肥暴瘦是你的自由,
也可以對自己說:
強迫自己運動或者節食去減肥也是你的自由。
如果這個「  ego 控制了人生大局,
但和一個低層次的心靈  soul 共處一身,
──即使是低層次的「心靈」,亦討厭虛偽──
於是這個「  ego 就會覺得在感官享受這一方面,
沒有禽獸可以比得上人類。
一旦這個「  ego 亦相信自然界有創造者,
看到這個為享受而創造的身體,他就會讚美創造者!
這就是為何不少「  ego 極度珍惜「臭皮囊」這個軀殼。
大自然為人類安排了一個
1.  喜愛各式各樣享受的身體,
2.  遺傳方面有重大個別差異的身體,
3.  品味和意識形態都有重大個別差異的身體,
人類為何不可以在年輕力壯,還未老病衰弱之前,
從身體方面獲得最大的喜樂?
身體是神聖的!快感是神聖的!
一切享受天經地義,也是神聖的!臭皮囊萬歲!

烹飪、釀酒、運動、武術、園藝、遊山玩水、冒險旅程、遊戲,
統統屬於將「身體  body 和「  ego 一起服侍。
尋求刺激、冒險和某些高風險的遊戲,例如拳擊及全接觸武術,
是某些人的享受,亦存在於人類進化中殘餘在身體內的基因,
但往往只尊重「  ego 並不尊重「身體  body 
因為「  ego 令「身體  body 成為賭博中注碼之一。
同理,吸毒,也許短期內服侍了「  ego  ,
但其實是完全不尊重「身體  body 
而且長期吸毒,就會讓毒品控制了「  ego  。
即使出發點是戀生,亦會因為無知和迷信而毒害了「身體  body 
中國古代的道家就有煉丹服藥的歷史!
戰爭和殺戮,
也許亦是進化過程中殘餘在某些人類身體內的基因,

對他們來說,是服侍「  ego 但摧毀別人的「身體  body 
這些人開戰時的說話和樣子,倒是十分嚴肅的。
In  so  far  as  the  mind  is  stronger  than  the  body,
so  are  the  ills  contracted  by  the  mind
more  severe  than  those  contracted  by  the  body.
( Marcus Tullius Cicero )
一旦「  ego 和一個弱不禁風的「心靈  soul 共處一身,
就會比較虛偽或者勢利,而且傾向於迷信,
接受不少完全經不起批判的道德教條。
不少道貌岸然的偽君子都屬於這一類。
部份這樣的「  ego  
傾向於利用「身體  body中的腦作為「謀略」的工具,
香港人俗稱為「度橋」。
「度橋」樂此不疲的甚至把心一橫,
愉快地、樂此不疲地在灰色地帶「壓榨」或「行騙」,
或者掌權之後不斷說謊,邁向個人「成功」的理想。
於是「臭皮囊」這個軀殼,即使噴上了香水,
也是從心裡開始臭出來!
一般人疏忽大意的地方是,
那個吃喝玩樂的「身體  body並非完全聽命於「我  ego 」,
因為身體  body一向服待兩個主人:
除了我  ego的意願之外,還有複雜的自然界規律。
我們需要慎防「身體  body被享樂所摧毀!
許多身體的問題都是毫無節制地吃出來和玩出來的。
當我們對待身體不好時,它就會以患病來抗議。
另一方面,複雜的自然界規律亦指出:
如果「我  ego 」不能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就會導致荷爾蒙失衡,對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抑制作用,
易受到感冒或其他疾病的侵襲。
換言之,當「我  ego 」的力量不足時,
身體  body亦會以患病來抗議。

這一些病稱為  psychosomatic  disease
身體  body會患病,其實亦是它優於「我  ego 」的地方:
因為當我們對待身體不好時,它就會以患病來抗議,
然而殘障的ego 有病時,根本不懂得自己有病!
所以不少讓「我」ego 主持人生大局的人,
往往因為追逐「名、利、權」而情願犧牲身體的健康。

另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
只喜歡吃喝玩樂的人一定戀生,而戀生的人會比較容易怕死,
將死亡視為災難,因為死亡代表一切享受的消失,
所以不少人到多病或者年紀老邁時反而會越來越害怕死亡。

《臭皮囊》

[臭皮囊]
「身體」為何又會稱為「臭皮囊」呢?
首先,當然要知道皮囊是甚麼。
皮囊就是香港女人所重視的皮手袋,
女人如果擁有一位成功的男士傍身,
就好像拿著一隻「貴價名牌手袋」,可以招搖過市,
然而這隻「貴價名牌手袋」
當然不可以讓手帕交們隨心所欲地摸摸捏捏。
由於女人是香的,男人是臭的,
也許女人攜著男人的手出現在社交場合時,
就好像一隻香皮囊孖著一隻臭皮囊示眾!
佛教認為「身體」有如盛滿污臭之物的皮囊,
由於污穢不淨,不值得貪戀,故喻之為「臭皮囊」。
亦由於佛教相信有輪迴,認為「心靈」不滅,
所以輪迴就只不過是「心靈」轉世,
只不過是
更換了一副「臭皮囊」而已。
「臭皮囊」這個稱呼,
的確顯示出佛教對「身體」的歧視和厭惡。
但不要忽略,佛教亦指出「人身難得」,
換句話說,佛教視「身體」僅僅為修行的工具,
因為每個「身體」都有到期日  Expiry  day
會經歷老、病、死,或者甚至夭折和英年早逝的現象。
儘管個別差異可以非常大,而且到了年紀老邁的時候,
身體  body」就由「  ego」和「心靈  soul」的載體,
變成了「心靈  soul」暫時掙不脫的「牢籠/監獄prison
和身陷囹圄的囚犯們的感覺完全一樣,
除非老人自殺或者有自由選擇安樂死,方能如釋重負!
不自由,毋寧死,幸好自殺是每一個在生者的權利,
相信全身癱瘓的人士一定會讚成擁有選擇安樂死的權利。

由於人生已經夠短促,
而「身體」又需要解決種種的生理問題和需要,
例如吃飯、大小二便、睡眠、交配等,
所以更加需要珍惜時間去修行。
如果再把生命耗費在無意義的工作,
  ego」和「心靈  soul」的爭吵,
及「我  ego」和其他人的爭吵之上,
餘下來修行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少。

By  the  time  you’ve  reached  your  sixties,
you  do  know  that  one  day  you  will  die,
and  knowing  that  is  at  least
the  beginning  of  wisdom.
( Terry Pratchett )
[皮囊是一件用來享受人生的工具]
姑勿論皮囊是香還是臭,
姑勿論到底是「  ego」還是「心靈  soul」在主持大局,
至少皮囊是一件用來享受人生的工具。
任何感官世界的享受,
其實都是嚴肅地面對自己「生物生命」(身體、臭皮囊) 的一種態度,
也是向「血氣方剛」時代的一種致敬。
即使「血氣開始衰退」也要其他的享受,
借用一句蔡瀾的說話:「人類活到老死,不玩對不起自己。」
人身難得,如何眷戀做人的日子,的確是一大學問!
既生為人,照顧「皮囊的需要」當然也是高尚的道德,
道德的高地裡也有廁所,也有飲食男女,也有疾病!
所以任何歧視世俗和肉身的宗教,最後都註定失敗,
因為必然培育出不少虛偽的教徒。
另一種天命之謂性」!
有人說,《中庸》裡「天命之謂性」的「性」,
不是說一般的「人性」,而是「仁」。
如果信奉「毋自欺」,要避免人格分裂,要避免脫離群眾,
要避免被迫採用「二分法」,
將人類分成「有天命」和「無天命」兩大類,
「天命之謂性」就不應該將「食色的性」排擠出它的思考體系之外。
儒家的「天命之謂性」和「食色性也」必然需要統一!
從《古詩十九首》可知,古人對世俗和肉身相當尊重:
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
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古詩十九首》之二
道貌岸然的人也許不以為然,
但不論是「一樹梨花壓海棠」還是「一樹海棠壓梨花」,
都可以視為老人家對青春的致敬,
只要那個壓是兩相情願的壓。
由於「身體」和「心靈」彼此互相影響,
所以對「身體」健康的「尊重」,
一定包括對「心靈」的「尊重」。
照顧「身體」和「心靈」的健康,
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
  適度的陽光浴。
☆  接觸大自然的森林浴。
  休息和充足的睡眠。
  飲食有節制。
  選擇無污染的食物。
☆  選擇潔淨的水源,潔淨的空氣。
  適度的運動有利於筋骨及血液循環。
  每天至少都要笑一笑。
  參與能夠增添智慧的團體。
☆  聆聽照顧心靈純正的音樂。
毋自欺也,另一種率性之謂道」!
需要注意的是,「身體」同時奉行自然界的「道」。
感官世界的享受,遵循了一條分佈曲線,
往往紙醉金迷、重重覆覆,或者貪得無厭時,
喜悅隨即遞減,甚至樂極生悲!
而節制就是對享受的「尊重」。
輕鬆逍遙、吃喝玩樂、風花雪月、杯酒言歡、秉燭夜遊,
而又有節制,就是嚴肅地尊敬自己的「身體」。
節制,應該就是孔子所說:「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服侍你的「身體」,最好能夠達到孔子所說的境界:
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
「存,吾順事;歿,吾寧也。」(張載)
貧困時亦可以像顏回:
一簞食,一飄飲…回也不改其樂
也可以像蘇軾: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前赤壁賦》

畢竟,「良田萬頃,日食三升;廣廈千間,夜眠八尺」!
這就是「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的概念,
不一定要比較之後才可以享受的智囊。
Hunger  is  the  best  sauce.
任何過度注重世俗和肉身的宗教,也註定失敗。
另一種修道之謂教」!
千萬不要認為臭皮囊是我們遲早會損失的東西,
所以不讓身體去享受。
Don’t  let  your  happiness  depend  on
something  you  may  lose.

( C. S. Lewis )
揣摩作者的意思,這句金句應該只是應用在身體以外的東西罷。
一旦明白人生短暫,就知道「道貌岸然」的虛偽!
所以「嚴肅地大笑、狂笑」這個說法,
並非「故弄玄虛」、「故作劇情」,
因為幽默、開玩笑和開懷大笑都是生命中極為重要的事情,
任何嚴肅地看待生命的人,都絕對不能離開歡笑和享受。
一個道貌岸然、不苟言笑的人,肯定不會是一個嚴肅的人!
Old  people  shouldn’t  eat  health  foods.
They  need  all  the  preservatives  they  can  get.
( Robert Orben )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隨富隨貧且隨喜,不開口笑是癡人。」
《對酒詩》(白居易)
嚴肅地看待生命所產生的最頭痛問題,就是時間如何分配,
因為有使命在身的人,一日二十四小時確實不夠用。
Attention  to  health  is  life’s  greatest  hindrance.
( Plato )
中國儒家的傳統對身體這個概念提出很多戒律。
首先,儒家要求年輕時要懂得孝道: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 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夫孝,始於事親, 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孝經。卷九》
孔子曰:
「君子有三戒: 少之時,血氣未定, 戒之在色;
    及其壯也, 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及其老也,血氣既衰, 戒之在得。」
《論語。卷九》
佛家言人身難得,因為人身是心靈修行的工具。
道家明白身體是心靈的囚牢,所以說:
「吾之大患,在吾有身,及吾無身,吾何患焉。」
《道德經》(老子)
對運動員、消防員、警察和黑社會份子來說,
身體是一種最重要的謀生工具,
其中智力不足者甚至會將個人的身分認同和身體掛鉤,
所以當年紀老邁、身體健康變壞或者甚至傷殘的情況下,
就難免會覺得悲哀和意志消沈,承受頗大的精神壓力。
而藝員除了身體之外,更要考慮容貌的變化,
其中智力不足者所承受的精神壓力就更加大。
2016 影視藝人新舊照片 第一集

2016 影視藝人新舊照片 第二集

2016 影視藝人新舊照片 第三集

《身體》

筆者在《「我」I 》一文中指出:
當我們用  I 」這個名詞的時候,
至少有三種不同的用法,代表不同的意思。
我,既可以代表「身體  body
可以代表一般人口中所說的「  ego」or self
亦可以代表部份有思想的人的「心靈  soul
可以這樣說,「身體  body是組成「  I 的一部份。
前幾篇筆者論及「  ego心靈  soul
這一篇開始探討「身體  body」這個概念
[關於「身體」的認識]
We  must,  however,  acknowledge,  as  it  seems  to  me,
that  man  with  all  his  noble  qualities…still  bears  in
his  bodily  frame  the  indelible  stamp  of  his  lowly  origin.
( Charles Darwin )
關於「身體  body我們大致上可以說:
身體  body是「  ego和「心靈  soul的載體。
這裡涉及一個哲學及宗教上的假設:
就是「身體  body和「心靈  soul並非是同一樣東西,
「身體」只不過是「心靈」借回來的軀殼,是「心靈」的依附體。
雖然「身體  body和「心靈  soul獨立,
而沒有身體就沒有生命,
既沒有「  ego也沒有「心靈  soul
沒有健康的身體,生命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不健康的身體亦會牽制「  ego
和「心靈  soul的活動,
所以不論是「  ego還是「心靈  soul」,
需要尊重身體的意願。
當身體得不到尊重的時候,
例如暴飲暴食、縱慾、吸毒、酗酒、好勇鬥狠,
吃過量沒有營養的食物,在污染的環境中工作,
由於無知而做任何傷害身體關節、脊柱和四肢的運動,
由於好勝而做任何超出個人體能的事情…等等,
都屬於對自己的身體不尊重。
不尊重身體,
他就會拖著「  ego
和「心靈  soul赴湯蹈火,
去探訪「衰」、「病」和「死」。
於是「  ego和「心靈  soul就不能夠再控制大局,
結果是任何「  ego和「心靈  soul的活動都得立即停止,
任憑你是英雄好漢,也只能夠回歸平凡!
身體一旦消失,心靈亦必須離開。身體這種生物現象告訴我們,
看似人生的平常事,往往亦是人生不平常事!
莫將平常事,視作等閒看!
除此之外,一樣米養百樣人。
有些人,衣食足,則知榮辱;有些人,衣食足,則知懶惰。
懶於工作,懶於思考,懶於修行,懶於追求智慧!

☆  人類的「身體」和地球上一切靈長類生物的身體大同小異。
陽為動,陰為靜,陰陽貴調和及平衡。
養身在動和靜,激烈運動為動,適當的休息和睡眠為靜,
養心也在動和靜,勤奮思考為動,冷靜思考為靜。
人類的身體需要
01.  飲食和排泄。

02.  呼吸。
03.  休息和睡眠。
04.  運動 (包括氣功) 來維繫身體健康。
05.  交配,即使目的不是讓品種的生命得以延續。
由於任何生物品種必然出現個別的差異,
所以有些人,衣食足,則思淫慾,頻繁交配,
而且不只靠一個女人,所以能夠生養眾多,遍佈大地,
遵循聖經的指導。

這五種就是心理學家  Abraham  Maslow
在他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中所列出,
屬於生物界最低層次的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
「生理需要」要求的是  instant  gratification
06.  需要保護身體安全,包括家人的身體安全,
        所以需要居所,需要注意出外謀生時身體的安全。
莊子的所謂「無用之用」其實是站在保護身體,
甚至期望延年益壽的角度來看事情。
一旦身體不會受傷,一旦社會環境不需要明哲保身,
為何不選擇做「有用之用」?
07.  自從人類發明了「金錢」之後,金錢就成為了一種需要。
08.  金錢就成為了一種需要之後,
        部份人為了養家,就會願意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06, 07, 08 這三種就是心理學家  Abraham  Maslow
在他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中所列出,
比「生理需要」高一層次的安全需要safety  needs
《禮記。禮運》中提及「身體  body和「  ego
記載了孔子的說法: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
    故欲、惡者,心之大端也。」
孟子與告子辯論,
告子曰:「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人類除了有男、女及陰陽人之外,
即使是男人和女人,也會「陽中有陰,陰中有陽」,
有些男人有女性的性格,有些女人有男性的性格。
換言之,男人和女人有很多類,有各式各樣陰陽的組合,
既有不像男人的男人,亦有不像女人的女人!

I  have  so  little  sex  appeal  that
my  gynecologist  calls  me  “sir”.
( Joan Rivers )
除了以上的八種需要之外,
靈長類生物的身體還有其他的五種現象,例如:
09.  聯群結隊的現象
包括狩獵、遊戲、聚集、交誼、飲食、崇拜…。
10.  會衰老。
所有生物「身體」由出生到壯年的過程,稱為成長或發育階段。
從「發育」到「成熟」,人類稱之為「青春期」,
「青春期」之後,「身體」的各種器官,
就以不同的速度進入衰退的階段,
即是俗語說的 [老→病→死] 過程。
大部份年青人一向習慣了擁有一副相當健康的身體,
所以壯年之前往往不會當「身體」是甚麼一回事,
不會懂得珍惜可貴的健康,直到失去了的那一天,
只有聰明人才會在自己身體衰老的過程中,
不斷修正自己對「身體」狀況的看法和判斷

所以生物界關於「身體」的共通現象教導我們:
莫將容易得,視作等閒看!
一樣米養百樣人。
有些人,趁著自己年輕,用健康去換取金錢;
有些人,趁著自己年輕,用青春和人格去換取名氣和權力;
有些人,趁著自己年輕,用青春去鍛煉思考;
有些人,趁著自己年輕,用青春去追求智慧。
所以「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詮釋!

11.  會病。
一般來說,
身體生病離不開遺傳、飲食、水源、空氣四大因素。
所以《論語》記載孔子對飲食的要求是: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
    色惡,不食。臭惡,不食。
    失飪,不食。不時,不食。
    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
當身體衰弱或患病的時候,往往需要吃藥,
  ego」和「心靈  soul往往都得放下他們的工作。
所以照顧「身體」的健康是人生中重要的學問,
而維繫「身體」最低限度的健康,
亦成為大部份人生命中最後四分之一時間之中最重要的事情。
一些短視、擁有屬世權力,讓「  ego」主持人生大局的人
往往為了「名、利、權」,為了讓自己和同黨先富起來,
不介意污染空氣、水源和大地,

罔顧其他人的身體健康,犧牲了其他人和眾人子孫的利益,
令其他人跨代貧窮,並且產生很多不必要的疾病。
12.  會有遺傳問題和殘障。
除了正常的衰老和疾病之外,
部份「身體」會不幸遇上各式各樣的殘障。
所以由出生開始,
人類一些本屬人生常事諸如性交、懷孕、結婚、步行、吃和拉,
有時會變成某些人一生的負擔及夢魘。
面對有問題的「身體」,即使不是生關死劫,
英雄好漢也只能夠回歸平凡。
這就是為何命理學,尤其是紫微斗數,在人生規劃中如此重要!

Janine  Shepherd
You  Are  Not  Your  Bod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X32U_hfri4
嚴格地說,我們口裡所說的父母只是指「身體」的父母!
Lizzie  Velasquez
How  Do  You  Define  Yourself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62Aqdlzvqk
13.  會死亡。
Life  is  a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and
the  mortality  rate  is  one  hundred  percent.
( R. D. Laing )
生和死都是自然界的道,有生必有死,
生提供給我們追求智慧和修行的機會,死亡告訴我們:
身體只是暫時屬於我,死亡就是身體的歸還日期。
而且這個歸還日期可以突如其來,
不一定會在身體衰老之後才出現,
這個現象就是佛家所說,和業力有關的「無常」。
所以除了殘障之外,身體還有「無常」這種現象。

沒有身體就沒有生命,
如果沒有身體,教  I 如何去享受人生?
姑勿論閣下的「享受」如何定義?
疾病、遺傳缺憾、殘障、無常」這四大天王告訴我們:
身體這個「  I 
的依附體,在生命中某一些時段,
顯示出它才是操持生殺大權的傢伙!
正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生命本來就是這樣,不需要好像文學家那般,
把這種自然的現象誇張地說成生命的悲情」!
A  man  who  lives  fully  is  prepared
to  die  at  any  time.
( Mark Twain )
Each  day,  we  wake  slightly  altered,
and  the  person  we  were  yesterday  is  dead.
So  why,  one  could  say,  be  afraid  of  death,
when  death  comes  all  the  time?
( John Updike )
相信輪迴的人知道死亡並不可怕,
因為死亡只不過是永恆生命中其中的一個完結,
死亡的存在提醒在生者必須珍惜光陰,努力修行,
追求「道/真理/智慧」,將智慧帶往下一生,

並且要在今生盡上個人此生的使命和責任。
可惜人生怎可能沒有遺憾,
怎可能沒有未完成的使命和責任,
所以生命無牽掛,走得安安樂樂,
使命和責任重的人的確很難做到。
  身體並非完全受自己控制。
一般人常常作了一個錯誤的假設,
就是不論是「  ego還是「心靈  soul在主持大局,
身體都是完全屬於自己的。
我們忽略了身體只不過是一件我們擁有部份控制權的工具,
身體遵循的,除了我們的指令之外,
其實還有遺傳的指令和自然界的指令,甚至可能有業力的指令,
這就是為何研究和發展紫微斗數有重大的應用價值!

最簡單的現象,就是我們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
及青春期的荷爾蒙分泌,都並非在我們的意志下出現的行為。
所有工具都需要服膺自然的法則,
而生物工具尤其需要服膺複雜的自然法則
包括心理不健康會影響到生理出現問題,
所以身體並非百分之百屬於我們的,否則我們不會患病。

疾病,有時是遺傳在顯示它的權力,
有時則是因為我們的無知,不尊重自然界的規律!
殘障和死亡,往往是業力在顯示它的權力,
有時亦是因為我們不尊重自然界的規律!
 ☆  懂得從各個角度來愛護身體,應該是常識。
不論「  ego是否滿意這個「身體」,
是否接受它的美醜及其他一切遺傳因子,
在我們死亡之前,這個「身體」都會陪伴著我們。
Your  body  is  the  only  person 
you  are  stuck  with  throughout  your  life.
Make  sure  that  you  love  him  and  treat  him  well!
If  you  don’t  take  care  of  your  body,
where  will  you  live?
( Peggy Ayala )
Attention  to  health  is  life’s  greatest  hindrance.
( Plato )
Football  players,  like  prostitues,  are
in  the  business  of  ruining  their  bodies
for  the  pleasure  of  strangers.
( Merle Kessler )
「愛護身體」這個概念,並沒有一般人想像這麼簡單。
1.  由於人的「身體」存在個別的差異,
並非所有人都適合用同一種方法來愛護自己的「身體」。
2.  有些人為了拿獎牌而委屈自己的「身體」,
寧願拿到獎牌之後再承擔其後的代價。
很多體育教練或多或少都有這種心態,
委屈那些被自己訓練的參賽者的「身體」,

和「一將功成百骨枯」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我們很少見到太極拳成為中學裡體育科的一個選擇。
3.  如果沒有嚴謹的思考訓練,沒有良好的生命教育,
就難以避免在讀書、考試或工作壓力之下,
出現「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
精神異常,甚至長期的抑鬱症,可以產生自殺的傾向。
 ☆ 身體」具備某些「本能」。
「身體」具備進化、遺傳或甚至前生帶來的本能instinct
例如所有生物都具備的「性需要」,生存的意志、危機感、
適應環境的能力、戰爭及報復的行為、對團體的依附、
前生捱過飢荒的人的「暴飲暴食」….. 等等。
What  Are  You?

《成就 achievement》

[ 成就 achievement ]
不同的人對「成就」這個詞彙也許有不同的定義,
所以筆者要先釐清個人對「成就」的定義:
成功success 我  ego的志願,
是眾人在名利權世界追逐的目標,
所以必須和別人比較  compare  比拼  compete
生活在別人的定義、社會的意識形態和潮流的影響之下。
「成功」的動力往往來自別人的掌聲和艷羨的目光!
「成功」亦往往以預定的目標,
或者從名、利、權三方面的收益來定義。

成就 achievement 心靈  soul的志願,
最起碼的目標就是
1.  做自己真正喜歡和有持久興趣做的事情,遵循心靈的摯愛,
2.  按照自己的步伐,努力邁向自己設置或擬定的目標,
而且重視過程,重視進步多於重視目標,
3.  具備長期作戰的心態,不著眼於一剎那的光輝。

一些理想高,有足夠勇氣  courage  心靈  soul」,
更加矢志追求人類精神文明中的宗教精神」:
 truth sincerity love智慧  wisdom
所以「成就」只能夠由自己的「心靈」來判斷,
旁觀者毋庸置喙,只能夠猜測。
無論是「成功」還是「成就」,都需要天賦加上努力。
即是  talent  加上追求卓越的精神  growth  mindset
成就需要意義來推動,成就不需要靠運氣;
成功需要野心來推動,成就需要靠手腕和運氣。
不少人為了追求「成功」,為了爭取一剎那的光輝,
會壓抑「心靈  soul」,
甚至不惜一次又一次欺騙自己,
好讓「  ego」能夠主持大局。

一些野心大的「  ego」受到「名、利、權」的魅力引誘,
甚至會埋沒良心,完全放棄人格,
出賣「心靈  soul」!
An  achiever  does  what  his  soul  feels  good,
set  his  own  pace,  and  set  his  own  measure.
He  puts  his  heart,  mind  and  soul  into  his  dedication,
including  all  the  smallest  acts.
A  great  achiever  reaches  for  his  own  stars
and  strives  to  create  himself.

Achievement  is  doing  the  best  with  what  one  has
and  living  a  life  of  one’s  choice.
Success  and  achievement  are  not  for  the  weak-hearted.
Success  and  achievement  are  for  those
who  are  most  persevering  and  determined,
who  strive  to  do  the  best  they  can  do,
and  who  never  rest  until  they  attain  their  goal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uccess,
victory  belongs  to  those  who  are  clever  and  lucky.
A  person  who  is  after  success  asks  himself :
how  much  fame,  wealth  or  power  do  I  want  to  ge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chievement,
victory  belongs  to  those  who  are  wise  and  inventive,
who  strive  to  conquer  themselves  and  create  themselves.
A  person  who  is  after  achievement  asks  himself :
what  do  I  really  want  to  do  in  my  life?

( Jason Ling )
無論是「成功」還是「成就」,
每個風光的背後,都有鮮為人知的辛酸及經歷。
「成功」的背後,是努力不懈和艱苦的奮鬥和度橋,
「成就」的背後,是努力不懈和艱苦的奮鬥和思考。
成功背後的觀言察色,阿諛奉承,卑躬屈膝,
成就背後的孤獨,少友,江郎才盡的恐懼,
兩者當中作出過幾多的犧牲、付出過甚麼代價、
要承受幾沉重的壓力,不足為外人道。
追求「成就」的人,無論生命拿到一副怎麼樣的牌,
都會盡心盡力把牌打好,
因為心靈只要求每個人向自己交代,
尤其是在死亡之前向自己交代。
所以追求「成就」的人,重視追求個人的意義,

傾向於放下「名、利、權」的羈絆,
選擇做自己有持久興趣的事情 vocation  or  labour  of  love.
某些心靈追求的,更加是和群眾有關的使命mission!
自己擬定的目標因人而異,可以五花八門:
「成就」可以是做義工,
可以是戰勝自己,
可以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可以是享受創造的過程,
也可以是凡事盡力而為。
心靈的摯愛當然也可以是一種運動,
加拿大冰球運動員  Gordie Howe  的說法,可以讓我們借鏡:
You’ve  got  to  love  what  you’re  doing.
If  you  love  it,  you  can  overcome  any  handicap
or  the  soreness  or  all  the  aches  and  pains,
and  continue  to  play  for  a  long,  long  time.
關於「成功」和「成就」的糾纏,
馬拉松賽跑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對意圖跑入前十名的參賽者來說,
目的當然是「成功」,但當然亦可以是由於對該項運動的熱忱,
所以可能既重視「成功」,亦是個人的「成就」。
對其他參賽者來說,目的有兩種,一種只不過是參與,
另一種是視之為「挑戰自己,考驗自己的運動」,
兩者所重視的,都是個人的「成就」。
至於奧林匹克運動會,
參賽者的目的傾向於追逐「成功」的或然率應該更大,
因為能夠參賽 (在自己的國家裡) 已經是「成功」的象徵。
做自己「有持久興趣」的工作,就是把工作和娛樂合而為一,
就是表達對心靈的愛和尊敬。
Alan Watts
What  will  you  do  if  money  was  no  objec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nFUDVpFwFQ
What  if  money  didn’t  matter?
https://vimeo.com/54225275
最理想的情況,
當然是自己「有持久興趣」的工作亦能夠帶來合理的薪酬,
足以養家活口!
After  all,  at  the  end  of  our  lives,
what  really  matters  is  not  our  success,
not  our  significance  in  society,
but  our  achievements,  no  matter  how  small.
Live  a  life  that  matters.
Make  achievements  your  duty,  oblig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 Jason Ling )
對於中層次的心靈來說:
「成就」就是在濁世之中堅守自己的人格,不做不道德的事。
雖然「挺直腰骨」往往容易過鍥而不捨的「批判思維」,
但堅持人格是照顧心靈的必要條件。
Integr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worthwile  achievements.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吟》(明。于謙)
對於高層次的心靈來說:
「成就」是尋找到自己生命中認為有意義的事情,
向內是提升個人的人格和修養,重視智慧的增添,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陳寅恪) 為座右銘,
努力以赴,達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向外則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
重視愛的培育,以利眾生、服務眾生為目標,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
有點像中國傳統文化所說的「內聖外王」。
There  are  two  greatest  human  achievements.
The  first  one  is  self-love  and  selflessness,
loving  ourselves  and  seeking  to  serve  others.
The  second  one  is  to  leave  something  that
endures  the  test  of  time.
( Jason Ling )

achievement
對於高層次的心靈來說:
「成功」根本不是一個旅程,
「成就」才是一個旅程,
「成功」只應該是「成就」旅程中的副產品。
所以要「成功」,你需要聰明,需要朋友,需要運氣,
需要埋堆,需要一點點虛偽,甚至需要出賣良知;
要有「成就」或者要非常「成功」,你需要敵人;
如果希望有非常的「成就」,首先你必須戰勝自己。

When  a  young  artist  comes  to  me  and  says,
“I  want  to  be  famous  and  rich,”  I  ask  him
to  leave  because  this  is  not  the  reason  to
make  art.  Those  things  are  just  side  effects
that  you  may  be  lucky  enough  to  achieve.
Your  reason  for  doing  art  should  be  much  
deeper.  You  know  you  are  an  artist
if  you  have  to  do  art──
it’s  like  breathing  and  you  have  no  choice.
Nothing  should  be  able  to  stop  you.
( Marina Abramovic )
自己擬定的目標也許根本沒有其他人渴望,
亦不一定需要經歷和其他人爭奪的過程,
所以「成就」不一定會帶來「成功」,
不一定會帶來豐厚的物質報酬。
歷史告訴我們,很多時「成就」帶來的「成功」,
往往是「死後的成功posthumous  success
例如畫家梵谷 Vincent Van Gogh
例如女歌手 Eva Cassidy

值得注意的是:
「成就」永遠隨身,只是或多或少的問題。

Eva  Cassidy《Over  The  Rainbow》

13《成就 achievement》Nikola Tesla
由於每個人都面對不同的處境和挑戰,
選擇和行走不一樣的道路,
所以我們可以向別人借鏡,但不需要和別人比較。
自己擬定的目標當然可以參考別人的「成就」,
但目的不是要戰勝別人,而是要戰勝自己。
For  those  with  a  purpose  to  achieve,
they  run  their  own  race,  and
they  also  get  what  they  put  in.
Nothing  is  wasted.

根據這個定義,我們可以說孟子有成就,
而為了孟子而三遷的孟母亦有成就。
「成就」的代價往往不少,因為每個人的時間有限,
要懂得取捨,而且往往需要放棄發展其他方面的天賦:
At  what  expense  any  valuable  work  is  performed!
At  the  expense  of  a  life!
If  you  do  one  thing  well,
what  else  are  you  good  for  in  the  meanwhile?
(  Henry David Thoreau,  Journal,  1852 )
It  is  impossible  to  imagine  Goethe  or  Beethoven
being  good  at  billiards  or  golf.
( H. L. Mencken )
Only  one  who  devotes  himself  to  a  cause  with  his
whole  strength  and  soul  can  be  a  true  master.
For  this  reason  mastery  demands  all  of  a  person.
( Albert Einstein )
If  one  does  not  know  to  which  port  one  is  sailing,
no  wind  is  favourable.
( Lucius Annaeus Seneca )
人生的痛苦,在於攀錯了階梯,追求了錯誤的東西!
所以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不是奮鬥,而是抉擇。

心靈不在乎「成功」,只在乎「成就」,
只在乎達到自己擬定的目標,
不在乎戰勝別人,只在乎戰勝自己,
只在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不在乎攀得慢,只在乎攀對了階梯。
There  are  many  ladders  in  life,
some  essential  and  some  non-essential.
Sacrifice  all  non-essential  ladders.
Take  time  to  decide  which  essential  ladder
to  climb  and  concentrate  you  energy  on  it.
It  is  always  better  to  be  at  the  bottom  of

the  ladder  you  are  certain  you  want  to  climb
than  at  the  top  of  the  wrong  ladder.
( Jason Ling )

心靈默默耕耘,攀登「成就的階梯」,
以成就論英雄,而不是以成敗論英雄,
因為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Try  not  to  become  a  man  of  success,
but  rather  try  to  become  a  man  of  value.
Look  around  at  how  people  want  to  get
more  out  of  life  than  they  put  in.
A  man  of  value  will  give  more  than  he  receives.
Be  creative,  but  make  sure  that
what  you  create  is  not  a  curse  for  mankind.

( Albert Einstein )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每個年青人都需要知道,都值得常常思考的問題就是:
我應該刻苦地追求我  ego及一般人重視的成功success
還是刻苦地追求心靈  soul重視的成就 achievement
追求生活的前途還是追求生命的前途」?
這是人生中一個重大的抉擇!
因為其中涉及「生命的喜悅」和「生命的浪費」兩大息息相關的課題,
涉及「活在別人的掌聲之中」還是「活在愛護自己的心靈之中」。
如果人到中年,一旦有了家室之累,就未必有勇氣重新開始,
難道生命就這樣無可奈何地蹉跎著,
在時光飛逝之中,懊惱地數算著剩下的餘生,
用吃喝玩樂來麻醉自己,直到死亡的來臨嗎?
呼朋喝友,吃喝玩樂,的確可以解除寂寞  loneliness
找到心靈導師,又的確可以緩和孤獨  solitude
但卻沒法完全驅除空虛感  emptiness
即使有機會「成功」,與「成功」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即使容許我  ego欺騙自己,告訴自己
「我已經好好地活過了一生,沒有任何遺憾!」
但心靈絕對不會欺騙自己,永恆的悲哀揮之不去。
為甚麼我們從來都不會這樣想
原來很多人對自己的肯定,竟然可以成為一個陷阱!
得到了成功,卻囚禁了心靈
有智慧的人明白,
「成功」和「成就」有時是魚與熊掌,未必能夠兼得,
最緊要就是盡心盡力做好自己,懷著一顆謙卑的心,
明白世間上的「成功」往往是眾多因緣和合而成,
並非個人的力量和意志所能成就。
堅持人格    成就
追求愛和智慧    成就
天賦    冒險/嘗試    創意    實踐/磨鍊    成就
成就
 十  運氣    社會需求    成功

如果在追求「成就」的旅程之中,同時帶來了「成功」,
那麼就只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
所以追求「成就」的人只視「成功」為副產品,
而且不論成功還是失敗,勝不驕,敗不餒。
Without  a  rich  inner  life,
we  must  fill  our  existence  with  things  from  ‘outside’,
and  that  makes  for  a  shallow  life.
( Henry David Thoreau )
有智慧的心靈當然討厭平庸,追求完美,但不會要求完美。
因為要求完美是反智慧!
追求「成就」的人,他們的生命是一部喜劇,
而追求「成功」或者沉緬於「成功」之中的人,
他們的生命極有可能是一部悲劇!
努力攀登
成就階梯的人,不一定喜歡「成功」。
因為攀登成就階梯」,
只需要面對一個老闆,就是自己的「心靈」,
而攀登成功階梯」,除了可能攀錯了階梯之外,
需要面對很多老闆。
A  slave  has  but  one  master;
an  ambitious  man  has  as  many  masters  as
there  are  people  who  may  be  useful
in  bettering  his  position.

( La Bruyere, ‘Of the Court’, Characters, 1688 )
如果「成功」只是帶來名氣和財富,則還可以接受,
但是當「成功」帶來了權力,就必然拒之而後快。
一個原因當然是權力帶來了腐化;
另一個原因則是不容易找到足夠志同道合的同事,
於是權力帶來的同事之中,必然有居心叵測的猶大;
第三個原因當然是權力帶來了相當的責任,
做事時需要戰戰兢兢,反覆仔細思量。
相反,攀登「成功階梯」的人喜歡權力,
就是因為權力可以讓他們得到很多的好處。
一旦權力令他們腐化,某天把心一橫,出賣心靈,
我  ego 主持大局,
那麼慷他人之慨,就是他們最大的快樂。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就明白為甚麼
Success  is  not  necessarily  a  constant  guest  of  virtue.
自古以來,奴性重的人最重視攀登「成功階梯」,
靠拍馬屁、忠心及犧牲他人的利益而攀上高位。
高位的奴才,就有
如一個置身於山頂的人,
他會小看山下的每個人,而山下的每個人同樣也會小看他。

Success  is  like  a  tree  full  of  monkeys,
all  on  different  branches  at  different  levels.
Some  monkeys  are  climbing  up,  some  down.
The  monkeys  on  top  look  down 
and  see  a  tree  full  of  admiring  faces.
The  monkeys  on  the  bottom  look  up 
and  see  nothing  but  assholes.
Achievement  is  like  a  mountain  full  of  climbers,
all  on  different  peaks  at  different  levels.
Some  but  not  all  human  beings  are  climbing  up.
The  mountaineers  on  top  look  down
and  see  a  foothill  scattered  with  admirable  souls.
The  climbers  on  the  foothills  look  up
and  see  the  light  and  encouragement  ahead.
( Jason Ling )

《好的開始》

[好的開始]
The  beginn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k.
( Plato )
英語諺語說:「有好的開始,便是成功了一半。」
A  good  start  is  half  way  to  success.
有些「好的開始」歸因於遺傳,屬於不勞而獲的,
例如漂亮的面孔,動人的聲線,強盛的記憶力,
健康的體魄,尖銳的觀察力,抽象思考能力,
都是來自上天的眷顧。
一旦再誕生在優秀的家庭裡,用香港人的慣用語來說,
就是一早已經「贏在起跑線上」!
香港人一向很重視「好的開始」,
所以即使不羡慕別人一出生就已經「贏在起跑線上」,
依然努力替自己的子女塑造一條優良的起跑線,

並且奉「執輸行頭慘過敗家」為普港價值。
這句諺語最令人困擾的地方,就是往往不容易知道
「對每一件事來說,甚樣才是好的開始。」
其實「怕蝕底」是非常好的價值觀,
人當然不可能在各方面都佔便宜,
所以關鍵在於判斷甚麼可以蝕底,甚麼不可以蝕底!
為了個人或公司的利益而損失人格,要斷然拒絕,
根本不需要斤斤計較去衡量得失。
別以為整間公司得益,自己隨之而得益,
一定是極之聰明的事,
因為一旦個人的道德和公司的聲譽有損,
兩者都可以兵敗如山倒!
其次,為了公司給予的機會或者薪酬而要損害健康,
或者承受過度的精神壓力,就一定需要斤斤計較。
最好的守則是:
不要佔別人或者公司的便宜,
    但健康和人格兩方面一定要怕蝕底。」

好的開始是否就是:
站對了起跑點?
不但站對了起跑點,更站對了方向?
不但站對了起跑點,站對了方向,更贏在起跑線上?
除了這三樣之外,
更掌握了一切和起跑有關的「知識」?
Our  greatest  fear  should  not  be  of  failure,
but  of  succeeding  at  things  in  life
that  don’t  really  matter.

( Francis Chan )
佛教認為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也許更加痛苦的是,
人在追求錯誤東西的道路上,竟然非常成功!
[天涯倦客]

對求學來說,好的開始又是甚麼?
培養超強的記憶力?
十項全能?科科優良?
還是是培養良好的「思考能力」及「自學能力」?
在宗教的角度來看,好的開始又是甚麼?
很多人聽了這首歌之後都會覺得感動,甚至覺得被聖靈充滿,
但其實這只不過是一個好的開始,之後的路途遙遠崎嶇,
充滿各式各樣的挑戰,一個又一個的考驗陸續登場,
好戲才正式開始,篩走了那些沒有能力和不喜歡晝夜思想的人。
Amira Willighagen / Andre Rieu

對整個人生來說,好的開始又是甚麼?
當然是行對了道路。
但這個世界有各式各樣不同的人,
而且人生的道路有時會受命運的播弄,
難道對所有的人來說,會有一條對的人生道路嗎?
人格
Integrity  is  one  of  several  paths,
it  distinguishes  itself  from  the  others
because  it  is  the  right  path,
and  the  only  one  upon  which  you  will  never  get  lost.
( M. H. McKee )
當然,Integrity  這條  right path  似易實難,並不容易走,
但人格始終是自己的抉擇!
對整個人生來說,成功又是甚麼?
跑得夠快?比所有人都快?
努力以赴,用自己的步伐不斷地跑?不斷地戰勝昔日的自己?
用最有效率、最節省能量的方式去跑?
站在正確的跑道上,而且跑對了方向?
五叉路
重視行動和意志的人會問:
思思考有甚麼用?光說有甚麼用?
為甚麼不立即行動,立即起步跑?
Management  is  efficiency  in  climbing  the  ladder  of  success;
leadership  determines  whether  the  ladder  is  leaning  against
the  right  wall.
( Stephen Covey )
To  act  wisely  when  the  time  for  action  comes,
to  wait  patiently  when  it  is  time  for  repose,
put  man  in  accord  with  the  tides.
Ignorance  of  this  law  results  in  periods  of
unreasoning  enthusiasm  on  the  one  hand,
and  depression  on  the  other.
( Helena Petrovna Blavatsky )
Take  time  to  deliberate;
but  when  the  time  for  action  arrives,
stop  thinking  and  go  in.
( Andrew Jackson )
一旦我們明白行動和思考同樣重要,而且往往因應形勢而定,
一旦我們明白如果人生要有少許的成就,
「思考、意志和行動」根本就是三位一體的必要條件,
人生中贏的機會就大幅度增加,
千萬不要忘記《孫子兵法》的智慧。
人生,當然要贏在起跑線上!
對「  ego」把持大局的人來說,正確的起跑線不止一條
第一條起跑線:必須謹慎投胎,希望能夠含著金、銀匙出生。
第二條起跑線:要培育「拍馬屁」的功夫。
第三條起跑線:要學習如何「走後門」。
而最困難的就是第四條起跑線:
要學習調整上爬速度,以確保每一步都能夠坐得穩。
Pray  that  success  will  not  come  any  faster
than  you  are  able  to  endure  it.
( Elbert Hubbard )
很多不受「心靈  soul」管束、、未能含著金、銀匙出生,
但贏在第二、三條起跑線的「我  ego」,
往往會中途轉彎換線,令人類的生命千奇百怪、多采多姿。
信手沾來,這些多采多姿的換線有
1.  笑貧不笑人格低劣,
2.  為虎作倀勝過寂寂無聞,
3.  追求名、利、權的過程中可以泯沒良心,
4.  最緊要有權有勢,不介意遺臭萬年。
他們相信,轉彎換線,就是成功的下一半!
不少所謂勵志人士,其實都是在「拍馬屁」,
下面這一句話的關鍵就在於  as  though  兩個字:
Speak  to  all  people  as  though  they  are
the  wisest,  gentlest,  most  beautiful  beings  on  Earth;
for  what  they  believe,  they  become.
( Heather K. O’Hara )
鼓勵年青人練習「拍馬屁」的功夫,
不妨利用這句可善可惡,可以拋磚引玉,甚至無本生利的金句:
Encouragement  and  words  of  kindness  are  gifts  you  give
that  can  be  priceless  and  yet  cost  nothing.
心靈  soul把持大局的人來說,正確的起跑線亦不止一條,
而這幾條起跑線亦不是一般人喜歡的起跑線:
第一條起跑線:培育「思考能力」及「自學能力」;
第二條起跑線:培育「內省智能」,「認識自己」,「控制自己」,
甚至「創造自己」;
第三條起跑線:「熱誠compassion  and  honesty
第四條起跑線:「堅持人格」。
The  wise  win  before  the  fight,
while  the  ignorant  fight  to  win.
starting-point
參考: 《我 ego》(三)

《成功 success》

《成功 success》
[ 成功 success  ]
「成功」是我  ego的志願,
也是絕大部份人都渴望得到的東西,
所以「成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首先,「成功」必須得到所置身的社會的認同,
所以「成功」需要靠社會的需求和價值觀來定義。
不同的社會,「成功」的定義也許會有輕微的分別,
但在所有重視物質的社會,
互相關連的「名、利、權」,
就是所有渴望「成功」的人所追求的東西。
想得到「成功」,想飛黃騰達,想出人頭地,
自然需要和大眾一起追逐「名、利、權」。
  ego」當然是生活在「名利權世界」!
Those  who  are  after  success  are  bound  to 
use  other  people’s  measuring  sticks,
at  least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chase.
追逐有限的東西,攀登「成功的階梯」,
自然需要和別人比較,需要和別人拼搏,
衍生出來的目的,當然是要要贏,「戰勝別人」。
一個人的「成功」往往需要別人的「失敗」來作為代價,
甚至無數熱血而愚昧的人的生命來作為代價: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己亥歲》(曹松)
失敗者若果屬於同一心態,
即使將比較降低一點,只和同輩比較,
例如同一中學畢業,家族中同一輩份,大學裡同一系……
都會造成一些心理壓力,
讓當事人產生種種沮喪、挫折、失敗、自卑的感覺,
只餘下勇氣和同病相憐的人互相傾訴。
成功當然不可能一蹴即就,
成功之前往往會經歷大大小小的失敗,
所以凡是追求「成功」的人,
或者被洗腦後認為人生必須追求「成功」的人,
難免被迫要將喜怒哀樂外判給社會,
及刻意扮演一個社會喜歡的自我形象!

Success  is  a  word  which  is  often  carelessly  defined.
Would  you  call  Ghengis  Khan  a  successful  ruler?
Would  you  call  a  tyrant  a  successful  person?

Would  you  call  a  wealthy  hypocrite  a  successful  man?
Yes,  of  course,  that’s  what  we  usually  do.
部份重視「成功」,又重視面子的商人,
往往喜歡和虛偽稱兄道弟,
把自己的「財迷心竅及勢利」包裝成「被迫向大哥叩頭」,
希望市民被迷惑,以為他們還是站在道德的高地之上。
對他們來說,顧客就是上帝,在灰色地帶行騙成功就是本事,
請問道德的高地在甚麼地方?

「成功」是指名利雙收,名權雙收,利權雙收,
或者甚至名利權三收。
沽名釣譽,往往都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
所以一般人認為虛名虛權,
如果不能夠帶來豐盛的物質報酬,不算是成功。
如果有人說「成名要趁早」,那麼他只有三種選擇:
選擇一條具備該方面才華,而且可以早成名的好命,
選擇誕生在一個有助個人成名的家庭,
以當時社會上對「成功」的定義來決定自己的方向;
當然,前二者也許並非屬於選擇。

自古以來,不少有「成就」的文學家、藝術家和政治家,
在生時並不「成功」,甚至貧困潦倒,需要挨餓,
往往要到死後才得到應得的名氣。
其中部份是運氣欠佳,
部份是不肯放棄心靈及創作上的自由,
部份是堅守人格,不為五斗米折腰,
部份是堅持原則,不屑於迎合當時世俗的口味。
例如孔子雖然很有成就,但是孔子從來都不是一個成功的人。
如果這些有「成就」的人重視「成功」,
那麼他們就容易產生鬱鬱不得志的苦惱。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高》(杜甫)
「名利權世界」追求的是「成功」,不是「成就」。
這個世界看重的亦只是你的「成功」,不是你的「成就」。
追逐「成功」雖然會帶來虛偽,但亦同時帶來自尊
──姑勿論一個人應該如何建立自尊──
「成就」值多少錢一斤?
所以年青人最正確的認知應該是:
1. 大部份人都是虛偽的,習慣接受罷。
2. 大部份人都是勢利的,習慣接受罷。
3. 一個追逐「成功」的世界並不在乎你的自尊,
    更加不在乎你如何建立你的自尊,
    只在乎你做出來的成績,並且拿來和別人比較。
4. 不要鄙視那些拍馬屁的人,那些口甜舌滑的人,
    因為這是達到成功的手段之一。
5. 在關鍵時刻反面不認人,面皮厚兼心黑,
    也是成功的的手段之一。
6. 語言偽術,當然是成功的的手段之一。
[成功的代價]
首先,追求「成功」,
往往是做大部份人羡慕或者重視的事情,
並不一定表示是在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
更加不一定表示是在做有意義的事情。
其次,追求「成功」,需要別人的認同和肯定,

所以追求「成功」的人,
往往是活在別人的掌聲和羡慕的目光之下,
期望能夠帶來豐盛的物質報酬,
所以難免需要犧牲一些個人的自由,
並且將喜怒哀樂及自我形象外判給社會!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當然是追求成功的代價。

Our  greatest  fear  should  not  be  of  failure,
but  of  succeeding  at  things  in  life
that  don’t  really  matter.
( Francis Chan )
Success  has  always  been  a  great  liar.
( Friedrich Nietzsche )
如果為了追求「成功」而選擇做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就是把工作和 [興趣/娛樂] 分開,
於是工餘之後就需要向其他方面尋找娛樂,
於是就會傾向於找一份薪酬較高的工作,
用薪酬來補償忍受不快樂的時間,
而薪酬較高的工作往往又需要付出更多不快樂的時間。
結果成功的背後,犧牲了多少與家人朋友相聚的時光,
犧牲了自己以往的夢想,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健康。

追求「成功」的人一旦意圖擠身上流社會,
1.  沾染上昂貴的消費和娛樂習慣,

一個惡性循環就會不斷地重覆,甚至螺旋式地上升。
2.  或者出賣良知,助紂為虐,為禍社會,
問題就更加嚴重,即使拼命消費亦揮不去內心的恥辱。
3. 禍福相倚伏,人往往是在成功之中,
不自覺地埋下了自大和驕傲的種子,導致往後的失敗。

4. 做自己不喜歡工作額外的代價,
除了會改變自己的性格之外,

工作上的壓力往往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影響到壽命,
並且會將不愉快的心情帶回家中,影響到家庭的氣氛。
物質豐厚,精神惡劣的人生,是豐盛人生嗎?
用人格來換取財富,值得嗎?
如果有確實的方程式可以用來計算的話,

可能會發現根本得不償失,一點也不化算!
To  succeed  in  the  world
it  is  not  enough  to  be  well-mannered,
you  must  also  learn  to  be  hypocritic
and  kiss  a  lot  of asses  on  your  way  up.

( Jason Ling )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而有如落井下石般增添的痛苦是,
在追求錯誤東西的道路上,竟然非常成功!
Failure’s  hard,
but  success  is  far  more  dangerous.
If  you’re  successful  at  the  wrong  thing,
the  mix  of  praise  and  money  and  opportunity
can  lock  you  in  forever.
( Po Bronson )
Wisdom-From-the-Dalai-Lama
其次,老子教導我們「禍福相倚伏」的智慧,
成功,往往替成功的人埋下了將來失敗的種子。
例如,對自己產生過度的信心,甚至開始自負,
忘記了需要對真理謙卑;
例如,一位偏才飄飄然地以為自己是通才,
甚麼困難都可以克服,對自己半熟悉的課題侃侃而談;

例如,個人英雄主義佔上風,開始輕視集體的智慧。
成功,有時的確可以視為包著厚厚糖衣的毒藥。
「此非反人情之常也, 蓋禍福常相倚伏,
    惟至人真見倚伏之機,故寧處憂而不肯處樂。」
《與焦弱侯書》(明。李贄)
最後,
為了追求「成功」,不少人甚至理直氣壯地選擇放棄人格,
最常見的藉口就是「所有這個圈子裡的人都是這樣做!」
中國傳統裡所說的「為大將者養敵於外」就是很好的例子。
大將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是整隊「軍人/警察」的利益,
為敵人留下一條生路,避免「狡兔死,走狗烹」,
避免「唇亡齒寒」,就是「養敵於外」背後的道理。

It’s  true  that  many  assholes  get  to  the  top,
but  you  don’t  have  to  be  one  to  succeed.
( Simon M. Kornblit )
如果社會的意識形態有所轉變,或者時來運到,
很多時「成就」也可以帶來「成功」。
一旦放棄了人格,人生就肯定沒有「成就」!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
名氣方面的「成功」,如果和毀譽有關的話,
無論是在生前還是在死後,都有可能改變。
每個年代對「成功」的定義都有不同,
尤其是歷史人物的功過,
在批判的準則及社會意識形態改變之下,
早已確立的崇高地位隨時都可能動搖,
因為成敗和對錯本來就不一定是相同的概念。
Keep  in  mind  that
neither  success  nor  failure  is  ever  final.

( Roger Babson )
單從一般人的角度來看,
如果一個人前半生飛黃騰達,功成名就,
但後半生一敗塗地,或者晚節不保,甚至烏江自刎,
怎可能說是「成功」?
如果我們同意「先成後大敗」不算是「成功」的話,

也許「成功」不外四條方程式:
聰明/偏才  十  懂得投胎  十  運氣  →  成功
聰明  十  壓抑心靈  十  努力  十  運氣  →  成功
聰明  十  出賣心靈  十  努力  十  運氣  →  成功
偏才  十  適宜環境  十  努力  十  運氣  →  成功
註:
1. 聰明,是指具備較常人高的智力,
或者人際關係方面的智力。
偏才,是指具備較某一範疇的才華。
2. 壓抑心靈,是指做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
3. 出賣心靈,輕者則為努力擦鞋、拍馬屁,
重者則為無恥、助紂為虐、為虎作倀,
或者「一將功成萬骨枯」,犧牲別人,成全自己。
4. 運氣,是指「天時,地利,人和」。
with  the  right  people,  in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

最後,我們也許應該問的兩個問題是:
1.  為甚麼我們需要追求「成功」?
2.  一個人的自尊心應該如何建立?
當我們明白「成功」所牽涉到所有有關的事項後,
就會明白下面這句說話在根源上的錯誤:
A  word  of  encouragement  during  a  failure
is  worth  more  than  an  hour  of  praise
after  success.
道德,當然是所有行動的首要考慮!
如果上面這句說話是在希特勒失敗之後對他說,
我們到底是在「行善/佈施」[鼓勵失敗者],
還是在鼓勵作惡?

《心靈》(二)

[心靈的呼喚]
回首前塵,也許我們會問一問自己:
我們的人生會有遺憾嗎?
生存就是為了營營役役的工作和吃喝玩樂嗎?
難道生命追求的只是肉體的享受嗎?
甚麼叫做率性而為?
甚麼事情令我感動?
甚麼叫做未曾真正的活過?
為甚麼我們不去選擇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我們還有機會重新再作選擇,重新開始嗎?
有多少人會明白,回歸心靈,降低物欲,
就能夠將謀生、工作和娛樂三者合而為一?

We  say  about  people  with  passion  that
they  “lose  themselves”  in  their  work.
Which  really  means,  in  another  sense,
that  they  find  themselves  in  their  work.
( Marvin Bell, 2002 )
When  you  do  things  from  your  soul,
you  feel  a  river  moving  in  you,  a  joy.
( Jalaluddin Mevlana Rumi )
My  soul  is  from  elsewhere,
I’m  sure  of  that,
and  I  intend  to  end  up  there.
( Jalaluddin Mevlana Rumi )
為何回歸心靈如此重要?
因為心靈蘊藏著我們前生未完成的「學習/使命」、
太遲才懂得回歸心靈就會浪費了這一生人的生命。
What  you  seek  is  seeking  you.
( Jalaluddin Mevlana Rumi )
You  wander  from  room  to  room
Hunting  for  the  diamond  necklace
That  is  already  around  your  neck!
( Jalaluddin Mevlana Rumi )
And  you ?  When  will  you  begin
that  long  journey  into  yourself ?
( Jalaluddin Mevlana Rumi )
當你對「  ego覺得不耐煩,
我  ego所選擇的工作和人生道路覺得討厭,甚至憎恨,
你會願意釋放那封閉了的「心靈  soul」,
讓「心靈」重新滋潤,讓「心靈」做領航者,並主持人生大局嗎?
如果不願意放棄舊有的思想和生命,怎可能有新的生命?
如果不願意放棄為別人而活的生命,怎可能有屬於自己的生命?
As  soon  as  a  man  learns  to
feed  his  soul  instead  of  his  ego,
he  will  be  truly  successful.
( Mobeen Hakeem )
We  must  be  willing  to  let  go  of  the  life
we  planned  so  as  to  have  the  life  that  is
waiting  for  us.

( Joseph Campbell )
如果能夠重新開始,我們會找到自己嗎?
我們會否願意停下腳步,靜下來,
把耳朵貼近自己的心靈,嘗試聆聽「心靈的呼喚」嗎?
我們會活得生機勃勃嗎?
Once  in  a  while,
slow  down  from  your  fast  pace  of  living
and  try  to  embrace  solitude.
In  you  solitude,
listen  to  the  whispers  of  your  soul,  for
compassion  always  comes  from  the  soul,
from  holiness  in  the  heart.
Return  to  your  soul,  polish  it  daily,
let  it  direct  your  life  so  that
you  can  choose  the  right  path  and
do  your  work  with  your  whole  heart.
That  is  what  life  is  meant  to  be.
( Jason Ling )

心靈的呼喚  whispers  of  the  soul
又稱為來自生命深處的呼喚,和一個人屢世的修行有關。
「聆聽心靈的呼喚」,英語又稱為  listen  to  your  heart
來自一個光復了心靈的人對「抽象/實際/神聖」概念的嚮往,
但由於要同時照顧小我和大我,
神話學大師
Joseph Campbell 用了另一個詞彙 ──
follow  your  bliss ──來描述「聆聽心靈的呼喚」:
Follow your bliss.
If  you  do  follow  your  bliss
you  put  yourself  on  a  kind  of  track
that  has  been  there  all  the  while,
waiting  for  you,  and

the  life  that  you  ought  to  be  living
is  the  one  you  are  living.
When  you  can  see  that,
you  begin  to  meet  people

who  are  in  the  field  of  your  bliss,
and  they  open  the  doors  to  you.
I  say,  follow  your  bliss  and  don’t  be  afraid,
and  doors  will  open  where
you  didn’t  know  they  were  going  to  be.
( Joseph Campbell )
Follow  your  bliss
and  the  universe  will  open  doors  for  you
where  there  were  only  walls.
( Joseph Campbell )
人必須先有「啟蒙/覺醒enlightenment / awakening
才會懂得放棄那原先牢不可破的奴隸心態。
問題是對一般人來說,覺醒需要超乎一般人的智慧,
而一般人剛巧就是欠缺了這種智慧,
除此之外,他們又欠缺了內省和自我批判的勇氣,
如果社會上沒有優秀的生命教育來引導青少年,
在他們成年之後要幫助他們覺醒,未免有點強人所難,
所以對一般人來說,覺醒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我們走到人生的轉捩點,徘徊在十字路口的時候,
我們會聆聽心靈的呼喚嗎?會相信心靈的呼喚、啟示和指導嗎?
當「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的時候,
我們是否知道心靈就是迷霧中的燈塔?
是否知道心靈就是永恆的家,回歸心靈才會有回家的感覺?
很多時「聆聽心靈的呼喚」會產生「啟蒙/覺醒」

及隨之而來的第六感,包括「直覺intuition

靈感inspiration 創造creativity
I  believe  in  intuition  and  inspiration.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For  knowledge  is  limited,
whereas  imagination  embraces  the  entire  world,
stimulating  progress,  giving  birth  to  evolution.
It  is,  strictly  speaking,
real  factor  in  scientific  research.
( Albert Einstein )
At  times  I  feel  certain  I  am  right,
while 
not  knowing  the  reason.

( Albert Einstein )
對於相信有輪迴的人來說,由於人類有前生帶來的智慧,
所以人類的我  ego和他的心靈  soul會有不同的想法。
所謂「內心」,一向是一個曖昧的詞彙,
因為「內心」可以是指「  ego」,也可以是指心靈  soul」。
既愛面子,又堅持自己喜歡真誠的人,
何嘗不會「聆聽內心虛偽的呼喚」?
讓「  ego」主持人生大局及精於度橋的人,
一定能夠在生活上「發圍」,但他們怎會懂得需要在生命上「發圍」?

希特勒和很多從事製造刁鑽殺人武器的人,
何嘗不會「聆聽內心名、利、權慾望,甚至邪惡的呼喚」?
當我們說「內心」的時候,當然應該是指心靈  soul
前生越有智慧的人,他們「心靈」裡蘊藏累世的智慧,就越豐厚。
這就是為何有人說,如果我們希望找到生命的意義,
就要回歸心靈,聆聽內心的呼喚!
To  make  the  right  choices  in  life,
you  have  to  get  in  touch  with  your  soul.
To  do  this,  you  need  to  experience  solitude,
which  most  people  are  afraid  of,
because  in  the  silence  you  hear  the  truth
and  know  the  solutions.
( Deepak Chopra )
Learn  to  get  in  touch  with  the  silence
within  yourself,  and  know  that  everything

in  life  has  purpose.  There  are  no  mistakes,
no  coincidences,  all  events  are  blessings
given  to  us  to  learn  from.
( Elisabeth Kubler-Ross )
Intuition  is  the  intelligence  of  the  heart
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soul.  It  knows
instantly  and  constantly  what  can  take
decades  of  experience  for  the  mind  to
logically  sort  out  and  understand.
Trust  it,  and  the  reason  will  follow  in  time.
( Doe Zantamata )
We  are  not  human  beings  having
a  spiritual  experience.

We  are  spiritual  beings  having
a  human  experience.

( Teilhard de Chardin )
聆聽「內心的呼喚」,
是前生有相當程度智慧的人才有機會聽到的。
至於累世都不喜歡修行,「心靈」力量弱的人,
即使很專注地傾聽,
亦未必會聽到任何來自內心深處,「心靈」呼喚的聲音。
他們也許只聽到「  ego 的呼喚:「錢、錢、錢錢錢」!
甚至唱黨歌時也會唱「錢進,錢進,錢進進」!

換言之,
The  heart  is  always  clear  about
what  it  knows  and  what  it  doesn’t  know.
The  heart  understands  humil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ego  is  proud.
The  ego  pretends  to  know  what  it  doesn’t  know.
When  a  person  says  he  wants  to  follow  his  heart
he  must  first  make  sure  that  he  is  talking  about
a  heart  which  is  not  contaminated  by  his  ego.
That  is  to  say,  a  pure  heart.

One  can  follow  his  heart  and  intuition 
only  after  he  has  found  his  pure  heart!
( Jason Ling )

Gregorian I’ll  Find  My  Way  Hom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NgU3ojwlCM
有一點一定要弄清楚:人類的「潛意識」之中,
既有來自「  ego」,來自進化殘存的  animal   instinct
亦有來自心靈、來自前生修來的「阿賴耶識」,
蘊藏著屢世努力修來的直覺、洞見、智慧、靈感、良知、使命。

所謂  follow  your  bliss  當然是指來自心靈的「阿賴耶識」,
繼續執行前生未完成的使命,
所以絕對不等同  follow  your  animal  instinct
Since  conscience  resides  in  your  soul,
if  you  are  not  sure  that  you  have  a  soul,
and  you  never  listen  to  its  whispers,
then  don’t  follow  your  instinct  because  you
can  only  have  animal  instinct,  ego  instinct,
group  instinct,  although  they  can  be  regarded
as  representing  your  unique  individuality.

( Jason Ling )

廣東人喜歡「威」,喜歡講「威」!但威有很多種。
有「身體  body」的威,有「  ego」的威,
也有「心靈  soul」的威!
只有已經回歸心靈,行走在追求智慧道路上的人,
明白每晚睡時都清楚自己該天對得住自己的心靈,
就是威!
The  wise  unearths  his  soul,
strives  to  become  a  better  person,  and
is  able  to  go  to  bed  each  night  with
integrity  intact  and  his  soul  at  peace.
個人的人生旅程,到底是走一條「成功之旅」,

還是堅持走一條「心靈之旅」,你能夠早作抉擇嗎?
《心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