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學習思考》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
    此為大人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十五》
一個人的思想必然影響到他的心性、道德和行為,
由於人心詭詐,既可以用「心靈  soul」的思考去弘道,
亦可以用「我  ego」的度橋和語言偽術去亂道,
況且一般思考力不足的人崇拜名氣,誤解尊師重道的次序,
所以佛陀圓寂前說「我滅度之後,大眾應當以戒為師」。
「以戒為師」的言下之意,就是「先重道,後尊師」!
亦就是《大般涅槃經》所說的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
All  that  we  are  is  the  result  of  what
we  have  thought.  The  mind  is  everything.
What  we  think  we  become.
( Buddha )
If  there  was  one  life  skill  everyone  on
the  planet  needed,  it  was  the  ability

to  think  with  critical  objectivity.
( Josh Lanyon, Come Unto These Yellow Sands )
A  man  is  literally  what  he  thinks.
( James Allen )
We  are  slaves  of  our  thoughts.
If  we  are  not  prepared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independently  for  ourselves,
if  we  do  not  learn  how  to  think  well,
if  we  do  not  select  our  thoughts  carefully,

not  only  our  thoughts  will  become  our
perceived  reality,  but  also  the  media  and
other  people’s  thoughts  will  control  us.
We  then  become  slaves  to  their  opinions,
ideas,  thoughts  and  values.
No  one  can  make  us  believe  anything  without
our  consent.  Foolishness  is  indeed  a  choice.

( Jason Ling )
美國思想家和創業家 Napoleon Hill
在他死後四十一年出版的遺作
《Outwitting the Devil》裡曾經說說過:
沒有一位現今活著的人有權力或者力量,
去剝奪另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自由和獨立思考特權,
過去沒有,將來也不會有。
這份特權是個人唯一能夠完全控制的能力。
如果撇除了極權者應用任何藥物的這個可能性,
筆者認為 Napoleon Hill 說得是對的,
但我們必須明白,
極權社會一向喜歡控制傳播媒介和教育機構,
重視一言堂方式的洗腦教育,
而不少宗教團體亦有洗腦這個傾向。

If  you  want  freedom  of  your  mind,
you  don’t  need  schooling,
you  need  an  education.
If  you  want  an  education,  the  top  priority
is  to  train  yourself  to  think,
critically,  intensively  and  independently.
If  you’re  lazy  and  not  willing  to  think,
no  one  can  help  you.
It  is  useless  to  plant  seeds  in  your  mind
if  you  aren’t  going  to  cherish  them.
On  the  other  hand,
if  you’re  determined  to  learn  to  think,
no  one  can  stop  you.
What  separates  the  best  from  the  good
is  always  the  will  to  think,  which  requires
a  compassion  towards  truth  and  sincerity.
Yes,  thinking  has  never  been  easy!
However,  there  is  no  need  to  worry
because  you  have  a  right  to  choose  either
prima  facie  reasoning  or  not  to  think  at  all,
and  no  one  can  make  you  feel
mentally  inferior  without  your  consent
.
( Jason Ling )
34《為何要學習思考》No brain
I’m  not  going  to  censor  myself
to  comfort  your  ignorance.
( Jon Stewart )
有扮演有智慧的人告訴我們:
由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所以我們應該「知足常樂」。
這個想法常常會誤導思考方面或者行動方面懶惰的人,
因為懶惰的人從來都不知道
1.  比上的上和比下的下到底是指甚麼。
2.  甚麼要比,和甚麼比,又不知道甚麼不需要比。
3.  沒有比較,何來標準?沒有標準,如何判斷?
4.  物質需求應該知足,但思考和追求智慧從來都不應該知足。
5.  如果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而自己剛巧就是人生中一件最重要的思考工具,
     那麼我們對工具的要求是否可以知足呢?
There  are  intelligent  and  hypocritic  gentlemen
who  are  conspicuously  unable  to  stay  quiet
and  yet  despise  criticism  and  refuse  critiques.

They  choose  a  middle  position  between  honesty
and  dishonesty  in  their  thoughts  and  so
they  can  be  aptly  described  as  semi-fools.
I  disapprove  of  what  they  say,  I  am   amazed
at  their  stupidity,  but  I  will  defend  till
their  death  their  right  to  be  fools  because
I  have  no  idea  what  their  journeys  in  life
are  all  about.  However,  I  will  also  defend
till  my  death  my  right  not  to  listen  to  them,
and  most  importantly,  I  will  also  defend  till
my  death  my  right  to  protect  the  society  from
the  thoughts  and  actions  of  these  semi-fools.
The  destiny  of  the  society  is  too  important
to  leave  to  them.
( Jason Ling )
任何人拒絕懷疑和批判,就不可能培養出獨立思考能力,
所以這世界的確存在高層次的愚昧!
生活、時間和死亡,這三者都不會等待任何人,
而思考力不足的人一向喜歡誇讚的意志和毅力,
隨時都可能會被浪費。

一個人如果不懂得思考,
如何能夠認識自己?
如何能夠活得有自由?
如何能夠真確地認識世界?
如何能夠知己知彼,選擇朋友,
在日趨複雜的世界中生存?
如何能夠活得有意義和有效率?
如何能夠克服生命中的種種挑戰?
如何能夠發現生活中充滿各種學習機會?
如何能夠明白抽象的問題?
如何能夠累積智慧?
如何能夠明白真理、道德和人格的重要?
如何能夠明白愛和智慧必須手牽手?
如何能夠將浩如煙海的知識融會貫通?
如何能夠達到一些生命中的「成就」,
在死亡之前可以問心無愧地向自己交代?

An  open  thinking  mind  requires
an  attitude  of  humility  towards  truth.
Only  with  such  an  attitude  can  one
construct  faith  over  a  period  of  time.
The  quality  of  our  thoughts,  whether
actualized  by  us  or  by  other  people,
determines  our  achievement  in  life.
( Jason Ling )
只有思考 [不是度橋] 及追求智慧,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盡上個人的使命和責任,
才能夠讓我們在死亡之前感到無憾,
在人生與時間的競賽之中成為勝利者!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肯定:
凡是勤於度橋,懶於思考的社會,
最好也只能夠享有中層次的民主!
立志做大事的人,更加需要培育個人思考的能力,

因為只有具備智慧和運氣的人才有資格說:
在我的字典裡,沒有失敗兩個字。
It  does  not  take  much  strength  to  do  things,
but  it  requires  great  strength  to  decide  on
what  do  do.

( Elbert Hubbard )
Freedom  is  a  personal  and  solitary  battle
because  it  requires  strenuous  training  and
exercising  of  one’s   brains.
We  can’t  have  rainbow  without  a  little  rain.
We  can’t  have  wisdom  without  a  little  pain
.
( Jason Ling )
有誰夠膽說「在某件需要思考才開始進行的事情上,
某某愚蠢人的意志的確令人感動和佩服!」
Just  as  you  cannot  do  much  carpentry  with
your  bare  hands,  there  is  not  much  thinking
you  can  do  with  your  bare  brain.
( Bo Dahlbom )
[三大元素]
思考能力包括三大元素:
1.  [能力]  森林思維  holistic  thinking
不能掌握大局,一定失敗。
參考:《思考、森林思維、根源思維》(三) 
2.  [能力]  根源思維  penetrating  inquiry
細節往往決定成敗。
參考:《思考、森林思維、根源思維》(四) 
3.  [性格]  除了需要具備「真和誠」之外,
還需要具備追求真理和智慧的勇氣  courage

參考:《存在》(九) [勇] 
參考:《思考、森林思維、根源思維》(二)
用心理學和經濟學的語言來描述,
訓練嚴謹的思考,目的就是善用現在的時間去保障未來。
[信仰]
當我們在變化萬千的世界運用思考能力去處事時,
除了思考能力之外,還需要一種
[修行/性格/態度] 有關的「信仰faith
Only  courage  based  on  faith  can  help  us
rise  above  our  vissitudes  and  inspire  us

to  take  those  crucial  initial  steps
when  the  path  ahead  is  unclear.
培養思考能力之所以重要,
是因為它能夠徹底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並且培養了我們做抉擇的能力,令我們懂得如何抉擇。
當有了抉擇能力之後,我們就會擁抱自由,
不會害怕選擇,「逃避自由 escape  from  freedom
我們就會漸漸發展出個人的「信仰faith
不會害怕承擔「責任responsibility
一般思考能力不足的人,傾向於逃避自由及害怕選擇;
一般思考能力不足的人有的只不過是「信念beliefs
更加可能是「迷信superstition
一般思考能力不足,又拒絕批判的人,
他口中的「心安理得」絕對是一個大笑話:
他的心會是怎樣的心,他的理又會是怎樣的理?
Barry  Schwartz
The  paradox  of  choice

《選擇的癱瘓》 The  paradox  of  choice

參考:
《自我批判、內省》(一)
《自我批判、內省》(二)
《自我批判、內省》(三)
《自我批判、自我教育》(一)
《自我批判、自我教育》(二)
參考:
《迷信》
《迷信:superstition in a nutshell》
《信念、信仰》(一)
《信念、信仰》(二)
《信念、信仰》(三)
《信念》(一)
《信念》(二)
《信念》(三)
《信仰》
個人當然可以有只是屬於自己的「信仰」,
因為個人可以擁有大部份人都不知道的認知。
但怎樣去判斷這個人是否有「信仰」呢?
如果一個聲稱有「信仰」的人具備「真」和「誠」,
願意思考,熱愛真理,願意接受嚴格的批判,
我們就可以相信他擁有個人的信仰」,
若否,則這個人可能只是有「信念」而已。
一個有「信仰」的人,絕對不會願意讓自己的腦袋
成為別人思想的遊樂場!
一個擁有「信仰」的人才有資格說:
Never  give  up,  for  that  is  just
the  time  that  the  tide  will  turn.
( Harriet Beecher Stowe )
愚公移山依賴的,就是「信仰」!
愚公移山的意志和毅力,只有在擁有「信仰」的人身上,
才會顯出其價值,才不會浪費!

對沒有「信仰」的人來說,意志和毅力往往是一齣悲劇,
而所謂心安理得,例如「只問耕耘,不論收穫」,
例如「盡人事,聽天命」,
甚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成為更大的悲劇。
到目前為止,能夠稱得是「人類共同的信仰」,
或者可以說是「人類被迫要接受的共同信仰」,

只有「科學」和「鍥而不捨的批判思考」。
至於「宗教精神」,只不過是部份人的信仰而已,
因為很多宗教人士都希望「宗教精神」和「虛偽」,
可以互相包容、和衷共濟、和平共存!

Action  expresses  priorities.
( Mahatma Gandhi )
當部份宗教人士雖然口裡讚揚「宗教精神」,
但行為上則擁抱「虛偽」的時候,
就會出現令有識之士噴飯的邏輯:
「愛和善良比智慧更重要,而由於我是善良的人,
    所以我有權拒絕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替其他善良的人洗腦,教蠢他們。」
參考:
《思考可以是一種信仰》(一)
《思考可以是一種信仰》(二)
《思考可以是一種信仰》(三)
《思考可以是一種信仰》(四)
《思考可以是一種信仰》(五)

《科學是一種信仰》(一)
《科學是一種信仰》(二)
《科學是一種信仰》(三)
《科學是一種信仰》(四)
[效率]
效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無論做任何事情,包括學習,包括抉擇,
包括生活方式,包括一切人際關係,包括閑,
包括了所有需要恆心和耐性、急不來的事情,
如果先有了清晰的思考,產生了清晰的目標,
就是提高效率的最佳方法,
因為意志和毅力會用刀鋒之上,不會浪費時間和精力。
即使是變數眾多的複雜事情,來自「信仰」的清晰思考,
才能夠支持我們屢敗屢戰,愚公移山。
至於需要不斷嘗試的藝術、武術、烹飪等學問,
其實都需要清晰的思考,
如果想不斷進步,攀登高峰,
背後都需要有清晰的理論來協助。
[意識形態]
除此之外,
人類一向都是生活在意識形態之中,
意識形態影響到我們的思想、信念和價值觀,
所以意識形態無聲無色地操縱了我們的行為,
影響到我們的精神健康,
正如食物、水和空氣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一樣。
如果我們不懂得思考,
意識形態就會令我們不自覺地成為別人的工具,
令我們失去了作為人的自由。
意識形態,又稱為價值觀,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類屬於迷信、一類屬於信念、一類屬於信仰
懂得如何將意識形態分類,是教育的首要課題。
有時兒童的意識形態反映了父母的意識形態,
而父母的意識形態亦可能反映社會上小眾的意識形態,
或者被傳播媒介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地洗了腦而不自覺。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所以王永慶說:
「一根火柴不夠一毛錢,一棟房子價值數百萬,
    但一根火柴可以燒毀一棟房子;
    可見微不足道的潛在破壞力,發作起來,
    其攻堅滅頂力量,無物能御。」
社會上那些不願意接受批判、有問題的意識形態,
我們稱之為  toxic  ideas
它們何嘗不是足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歷史告訴我們,

人類往往會因為意識形態而發動戰爭,互相殘殺,
所以一套良好的意識形態的建立,
不僅對個人極為重要,亦是任何文明社會刻不容緩的事。
當充滿愛心,道貌岸然但思考力不足的人採取行動,
做出令人噴飯,難以置信的決定時,
我們就會明白公開批判的重要性。

為了避免  toxic  ideas  毀滅人類精神的文明,
為了世界和平,為了社會的和諧,為了個人的幸福,
訓練思考,刻不容緩。
Daniel  C.  Dennett
Dangerous  mem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GjEkp772s
筆者從來都討厭將「青少年是社會未來的棟樑」
這句說話僅僅視為一句口號。
培養思考能力
[不是度橋能力],
一定要從高小及中學開始,直到大學畢業,
因為一旦出來社會工作之後,
大部份人每天都會面對繁忙的工作,
回家之後,只想追尋簡單舒適的生活空間,
看電影電視、吃喝玩樂,放假時旅遊「充電」,
不會再有心情和興趣去踏足艱辛的思考旅程。
我們願意花時間在很多事情之上,
就是不願意花時間在思考之上!
當一個人懶於思考的時候,
就會傾向於抄襲「別人的思考」,
而且傾向於抄襲自己直覺上喜歡的「別人的思考」,
所以不少人年齡一過五十歲,思考力就立即急降,
患上「字瘡」和「語癌」者比比皆是。

If  you  fail  to  prepare,  you’re  prepared  to  fail.
( Mark Spitz )
參考:《智慧沒法請人代勞》
追求智慧的門檻的確非常高,而且需要屢世的努力修行,
所以並不適合懶人,因為人一懶就容易變得愚蠢,
懶惰和智慧沒有緣份,正如愛和虛偽沒有緣份一樣。
Sometimes  you  put  walls  up  not  to  keep  people  out,
but  to  see  who  cares  enough  to  break  them  down.
( Socrates )

《填鴨五大定律》

In  a  curriculum  devoted  to  acquiring
knowledge  and  technique,  there  has  to  be
time  for  reflection  on  what  it  all  means,
what  it  is  for,  and  why  it  matters,
for  almost  any  ‘it’,  and  this  too  is
distinctively  the  province  of  philosophy.
( A.C. Grayling, Foreword, Philosophy in Schools, 2008 )
[填鴨五大定律]
首先聲明,筆者認為鴨是必須要填的!
只不過「填甚麼?如何填?誰來填?」必須經過批判,
必須運用「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的功夫,
然後才可以去「篤行」,去實施,去試驗。
換言之,「填甚麼?如何填?誰來填?」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其中牽涉到大大小小掌權者的動機、心和思考能力。
如果動機和心站在同一方向,
那麼問題就變成了「應該如何幫助苗生長而不是揠苗助長」。

如果我們對填鴨這個課題掉以輕心,
整個社會的快樂和競爭力都會下降。
關於填鴨偉業,家長們的責任就是不要助紂為虐,
要懂得每個人有不同的才華,有不同的命運,
每個人開竅的時間有先有後,千萬不要揠苗助長,
正如傳道書所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  填鴨第一定律只填優質飼料
課程的好處和壞處,過度和不足的地方,
欠缺了的地方,都是我們必須思考的課題。
以為填飼料不必重視飼料之優劣,期望以多取勝,
每年在駱駝的背上加上一根又一根的禾桿草的老師,
可能會弄巧反拙,令同學的學習興趣減弱!
由高小開始,凡是需要「背誦」的課文,
不能夠靠科主任一言堂或者一錘定音,
必須經過嚴謹的批判程序來精挑細選,
寧願多「背誦」優秀的文章、詩、詞、曲,
千萬不要背誦垃圾,以免先入為主地污染了學生的記憶!

長篇大論的文章,除非字字珠璣,
否則根本不需要整篇去背,可以挑選部份來背。
由於人類的知識高速膨脹,
需要「背誦」的東西必然越來越多,
所以預先學習及教導各式各樣的記憶方法,
將會成為師資訓練中的必須課程。
有遠見的中學,必然會聘請高手,將知識去蕪存菁,
以思考和概念架構去編寫自己的課程,而且不斷修訂,
提供優質的飼料,培育批判思維。
  填鴨第二定律在適當的時間去填
所謂常識判斷  common  sense  judgement
就是能夠以最少的資料去分析一些事情,
因為我們明白,一般人根本沒有可能掌握人類大部份的知識!
在初中的階段,
我們可以教導學生先用「常識」去判斷事物,
讓他們明白「常識」往往是一個初步的看法,
然後按自己的喜好去找尋有關的知識knowledge
再深入研究探討,用批判思維critical  thinking
去增強或修正自己的「常識」,確立個人「暫時」的想法。
不妨在初中的階段,
要求學生們背誦中國文學中大量的散文、詩、詞、曲,
尤其是和愛情、友情、親情有關的那一些。
香港教育界在中學的階段對愛情這個課題十分閃縮,
絕對是浪費了青春期的能源!
到了高中的階段,
就可以集中在哲學、內省、精神各方面的探討!
科學精神和宗教精神,其實是高中必須探究的課題。
☆  填鴨第三定律不同的鴨子在不同的時間填不同的飼料
所以我們需要有規模較大的中學,可以提供多元化的課程。
所以我們需要有「拔尖班」和「補底班」,
也需要有完善的「留級制度」,
要讓學生明白學有先後,開竅有先後,
明白各人有不同的才華,可以各自各精采。
  填鴨第四定律要騙取鴨子的歡心,自動自覺自己去填
讀書,當然不可能是沒有汗水的愉快學習。
讀書,本來就是苦中有樂的事,需要苦中作樂,
直到樂而不覺其苦,才算是行出成功的第一步。
對初學者來說,如果不能誘發出他們的「樂」,
填鴨就算是失敗!
如果再扼殺了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創意思考」,
如果奪去了他們「問問題」的能力,
這樣的填鴨更加是失敗中的失敗!
換言之,填鴨除了「授人以漁」之外,
還需要「授人以娛」,把快樂帶到學習和思考之中。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of  his  education,
the  child  should  experience  the  joy  of  discovery.
( Alfred North Whitehead )
Neil  DeGrasse  Tyson
Greatest  Sermon  Ev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RjW5-4IiSc
Dan  Pink
叫人意想不到的激勵科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TSO0SDtPaw
Dan  Pink
The  puzzle  of  motivat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rkrvAUbU9Y
Have  fun.  When  you  think  about  it,
we  come  to  work  early  in  the  morning
and  stay  until  it  is  late  at  night.
If  we  don’t  get  some  fun  out  of  the  business,
then  we  would  have  a  very  dreary  existence.
Having  fu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inciples
for  sustained  growth  in  any  organization.
( John Amerman, Chairman and CEO, Mattel Toys )
參考:《讚美、奉承、諂媚》(上) 
☆  鴨第五定律要抓緊「思考」
The  mind  is  not  a  vessel  to  be  filled
but  a  fire  to  be  kindled.
( Plutarch )
誘發「樂」之後,立即抓緊「思考」。
思考是「工具」,訓練嚴謹的思考能力,好處非常多,
例如可以提升鴨子們的閱讀能力,聆聽能力,自學能力,
所以我會發現抓緊「思考」原來可以將「樂」的層次提升,

假以時日,一切自然脫穎而出,所有科目都會一齊進步。
如果學校及家長有意圖讓鴨子讀大學,或者將來順利升遷,
宜及早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雖然思考是辛苦一輩子的事,但可以提升個人的價值,
而且可以放慢腳步,甚至可以半途而廢,
更何況思考是苦中作樂,有肯定投資回報的事情,
而懶於思考從來都不是能夠令人舒服一輩子的方法。

參考: 《香港教育的展望》
填鴨要填「工具」,要授人以漁,
所以要訓練批判思維,培育自我學習的能力,

而不是將學生的腦袋僅僅視為「儲藏知識的倉庫」,
打算在未來十年和電腦的記憶體一較高下。
一旦學生們掌握了批判思考能力,
自然懂得獨立思考,慢慢擺脫了朋輩的影響,
擺脫了人數的影響,甚至能夠不受老師的左右,
可以在思考上和老師平起平坐,甚至青出於藍。
具備了思考能力,學
生們的創意就不會被扼殺。
我們甚至可以期望他們大學畢業之後,
夠達到思考上不受專家及名氣影響的境界。
批判思維的訓練,讓終身學習能夠成為終身大事,
而不是只是消遣時間的終身小事。
優良的教育,由訓練獨立思考開始!
The  mind  is  like  the  stomach.
It  is  not  how  much  you  put  into  it  that  counts,
but  how  much  it  digests.
( Albert Jay Nock )
抓緊「思考」的好處是學校再不需要擁抱「虛偽」,
一方面用盡家長或者補習老師的時間,
另一方面在放假之後考試或者在放假期間補課,
用盡學生日常的睡眠時間和放假時間!
學生們放假的時間,可以用來看電影學習外語,
或者利用電影來培養批判精神,
放假完後交一篇「思考」報告,長短不拘!
事實上,無論是從教師還是從家長的角度來看,
抓緊「思考」都是最最功利、而且講求實際的做法,
因為思考是人生中和做學問時最實用的工具。

遺憾的是抓緊「思考」並不容易,

因為我們需要聘請懂得「思考」的老師,
需要編寫重視「科學精神」和「宗教精神」的課程,
需要編寫重視「科學精神」和「宗教精神」的考試題目,
需要將追求真理置諸面子和輩份之上。
而且「科學精神」和「宗教精神」,
都是屬於心靈,屬於「神聖holy  範疇的東西,
所以學校裡的「生命教育」就成為了心靈教育。

There  is  only  one  kind  of  love,
but  there  are  a  thousand  imitations.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當一位大學生抵擋不住課程壓力而自殺了,
有中學校長說,責任當然是在大學和該位學生的家庭,
絕對和中學及中學的老師無關。
中學的老師都盡責地幫助他入到大學了,還想怎麼樣!
記憶力充裕,但思考力訓練不足?會是原因嗎?
中小學期間的生命教育失敗?會是原因嗎?
你問我,我問誰?
是否還是用統計來解釋最好?
幾萬位大學生,自殺的只是幾個人而已!
正如廣東俗語說「濕濕碎啦」,對不對?
一百隻羊,走失了一隻,有些人會重視;
幾萬隻,走失了幾隻,理所當然,
勵志者不是常常教導我們不應該追求完美嗎?
當一所教會中學認為「對長輩和掌權者有禮貌」,
重要過「耶穌基督的道路、真理、生命」,
認為中學生只需要對給予物質和傳遞知識的人感恩,
認為「左手擁抱神,右腳和魔鬼跳舞」就是包容,
結果大部份中學生心目中的「神聖holy
不是混合了愚昧和無知,就是混合了虛偽,
於是「神聖」就灰頭土臉,灰飛煙滅,成為了 holy  smoke

香港家長們一向重視起步點,重視贏在起跑線上,
但其中只有很少數的家長才會明白,
最重要的起步點其實是在引起「興趣」和培育嚴謹的「思考」!
讀書的目的是讀贏,不是讀輸!
如果讀書只是懂得如何應付考試,
如果所謂「學習氣氛濃厚」只不過是重視考試,
重視蕪菁兼容並蓄,全心全意背誦和記憶,

學不到懷疑和批判的精神,學不到如何思考,如何問問題,
完全不知道問對了問題,才有可能找到對的答案,
一旦問錯了問題,誤導自己,就肯定會得到錯的答案。
學生們如果懂得如何去問一條問題,其實已經成功了一半,
如果懂得如何去問人生問題,就是贏在起跑線上。
一旦欠缺了懷疑和批判的精神,不懂得判斷蕪菁,

不算是讀書人,只是讀輸人。
任何一所中學,如果能夠抓緊填鴨五大定律,
選擇最好的老師去執行,
十年八載之後,就可以憑訓練出來的人材,
打倒傳統的名校,在香港教育界中佔一席位,
但首先當然必須篩選和培育合資格的老師。

People  make  the  difference.
If  you  have  excellent  people  working  for  you,
it  makes  you  job  so  much  easier.
Recruit  intelligent,  dedicated,  creative  personnel,
and  the  business  will  respond…
if  you  let  these  people  do  their  jobs.
( John Amerman, Chairman and CEO, Mattel Toys )
Set  your  life  on  fire.
Seek  those  who  fan  your  flames.
( Jalaluddin Mevlana Rumi )
除了新亞創校之初,
似乎香港的教育界,尤其是中學,還未有過「光輝歲月」。
Beyond光輝歲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wSQQoWqeBs

《認識考試》

中國到了宋朝,魏晉南北朝至唐朝的士族豪門沒落,
隨著印刷術的發達,科舉制度的鞏固和發展,
對人才和知識的尊重,容許學而優則仕,公平參政,

社會上出身清貧的布衣庶民階層,只要有思考能力,
通過科舉制度,就有向上流動,提升社會地位的機會。
宋朝133名宰相中,科舉出身的達123名,
而且宋代實行高薪養廉,大幅度降低官員貪污的可能,
一個七品官員薪俸可支持十口之家過上富裕生活。

到了今天,科舉制度就變成為考試制度。
再從人生的大局來看,生命本來就是一場考試,
沒有人能夠逃避,只是並非所有人都考同一份試卷。
如果有人說他討厭考試,那麼他就是說自己討厭生命
既然一定要考,我們就必須認識考試,
明白每一次的考試究竟是考核我們的甚麼東西:
記憶力、推理能力、批判能力、體力、技巧、人格、智慧?

首先,甚麼叫做公平的考試?
只要求學生們之間的公平?
還是更應該進一步要求老師對學生公平?
要考試公平,考試環境公平,時間公平,評核公平,
看來並不很困難,但要求老師對學生公平,難嗎?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ensure  that  one’s
assessment  practices  match  one’s  teaching
practices.  Sometimes,  teachers  teach  in  one
way  but  assess  in  another  way.  For  example,
they  may  encourage  critical  thinking  in  class,
but  then  give  tests  that  merely  measure  recall.
Students  quickly  learn  that  the  real  game  of
getting  good  marks  is  not  the  apparent  game.
The  students  then  respond  to  the  way  they
are  assessed,  not  to  the  way  they  are  taught.
So  it  is  crucial  that  the  teacher  value
the  same  things  in  his  or  her  assessment
as  in
  his  or  her  teaching.
( Robert J. Sternberg,
Wisdom,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 Synthesiz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p.81-82 )
   認識考試
習慣半桶水思維的人喜歡用一個口號:
「求學不是求分數!」
並且往往只說出了一些原因就半途而廢,敷衍了事。
而習慣批判思維的人,不會容許自己被口號所蒙騙,
他們會鍥而不捨地繼續追問:
1.  那麼求學是為了甚麼?
2.  我們如何能夠將求學所得的應用出來?
3.  我如需要何配備自己的能力,
足以接受一個沒有明顯答案的世界的挑戰?
4.  怎麼樣的考試才能夠考核這些能力?
其實我們對考試這個課題必須有深一層的認識,
因為除了極為抽象的學科,例如數學和物理之外,
理想的考試方式並不存在。
而且即使是數學和物理,亦可以出鼓勵背誦的題目!
如果老師的測驗和考試題目是縱容死記硬背,
那麼測驗和考試的成績,
只不過是反映出學生的記憶能力和背誦能力,
絕對不能夠反映出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意!
所以有人批評這種測驗和考試說:
When  test  scores  go  up,  we  should  worry,
because  of  how  poor  a  measure  they  are
of  what  matters,  and  what  you  typically
sacrifice  in  a  desperate  effort  to  raise  scores.
( Alfie Kohn )
記憶和背誦的資料太多時,會漸漸扼殺學生的思考能力,
附送的副產品可能是學生失去了
 好奇心
□  求知慾
□  學習的興趣
  懷疑的精神
□  創意的思維
  問問題的能力
□  高層次的分析能力
  道德的批判能力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s  is  to  determine
the  achievements  of  students  in  various  subjects.
考試是測量個人知識和能力的一種方法,

雖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但勝在公平和低成本
關於考試這個課題,最重要的是要知道:
1.  考試的方式和內容,究竟是在量度一些甚麼能力?
What  kind  of  abilities  are  being  tested?
Are  the  definitions  of  the  abilities  clear?
Are  we  going  to  ignore  the  abilities 
that  cannot  be  tested  at  present?  
2.  考試的題目究竟是考一些甚麼層次的知識?
3.  會否掛羊頭賣狗肉,考試的內容和考試的目標並不相同?
例如本來想考核學生的思考能力,但題目卻考了學生的背誦能力?
Is  the  test  accurate?
Does  it  fulfill  its  intended  purpose?
If  a  test  cannot  measure
what  it  intends  to  measure,
then  will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st  result  be 
harmful?
Will  the  test  result  be  abused?
除此之外,關於考試這個課題,家長和學生著重的是:
4.  如果沒有一個仔細和詳盡的評核標準,
評分員是否有資格和能力去評核該份題目?
5.  評分員是否公平?
6.  評核結果的等級是用一個固定的標準,
還是用一個拉曲線的相對標準?
而教育思考家著重的是:
7. 考試的成績除了反映出學生某方面的能力之外,
亦同樣反映出老師的教學能力,
如何能夠找出後者的影響力和所佔的百分比?
至於宗教,只要不是邪教,它們著重的是:
8. 如何判斷修行者所達到的「道/真理/智慧」的層次,
因為一個人在屬世宗教裡地位的高低,
和他修行者所達到的層次,不一定成正比例。
一般而言,只同道中人一交手,對方的實力和斤兩,
對方是否擁抱虛偽,既愛神,又愛「名、利、權」,
沒有可能隱瞞得住,難以逃過得道修行者的法眼。

而最嚴重和最令人啼笑皆非的一點,
就是要求學生不能夠批評題目!
In  examination  the  foolish  ask  questions
that  the  wise  cannot  answer.
( Oscar  Wilde,  1894 )
關於這七個問題的答案,
可以告訴我們所得到的分數或等級到底說明些甚麼!
除此之外,
1.  如果我們要求老師在上課時示範思考的方法、
示範解決某一難題的方法、示範記憶的方法,
對老師的要求是太高嗎?
2.  選擇題不但講求正確答案,更講求速度。
如果我們要求老師在上課時示範如何加速解題,
對老師的要求是太高嗎?
3.  即使在考完試之後,
有多少老師願意花時間和學生探討上述兩個問題
所要求的解題能力?
4.  任何「一次過的考試」,
或者一年四次「一次過的考試」,
能夠反映出辦學團體對青少年的愛心嗎?
這算是「愛的教育」嗎?
雖然虛偽一向是普世價值,
但努力減少虛偽,難道不是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嗎?

如果我們的「課程、教學和考試方式」不能夠解決
「及其知之,一也」的教育理念,
那麼這樣「課程、教學和考試方式」,
難道不是是對宗教團體辦學,對生命教育的諷刺嗎?
知識並不等同智慧。
喜歡考試的人,也許只需要學習考試技巧;
喜歡讀書的人,也許只需要愛知識;
如果將來想做學問及學做人,就需要愛智!
做學問,除了要懂得怎樣去問問題,
懂得怎樣去讀書之外,
還需要對鍥而不捨的思考有濃厚的興趣。
如果循序漸進的話,做學問的人,
在中學階段,不應該把考試成績放在心內,
在大學階段,不應該把面子放在真理之上,
在研究所階段,更要懂得自我批判。
還記得當年讀大學的時候,
有一科的教授指定大考用 take-home exam 的方式,
筆者用了一星期去思考和翻書,只懂得答其中的一部份,
而且只能夠肯定其中三份之一是對的。
當年我們同學都是君子,絕對不會合作,亦不會去問師兄,
而培正的師兄們十分尊重西方的學習精神,鼓勵自己努力,
所以在死線前交上試卷之後,甚為沮喪,以為衰梗,
怎知這樣無能但結果卻拿了一個 A。
雖然明白是由於其他同學更加不濟,
但即使拿了一個 A 也並毫無快感可言。
take-home exam 絕對沒有好感,
Take-home exam 唯一的好處,就是知道自己無知!
當年還在做人之患的時候,就告訴學生
我會拿他們多次測驗成績中最好的兩三次來平均,
作為「平常分」,背後的道理是:
1.  容許學生犯錯,因為人人都會一時失手;
2.  知道學生在測驗時會由於各式各樣的原因產生低潮,
影響到測驗的成績,
3.  明白「及其知之,一也」。
最緊要的是學生們學到了多少東西。
測驗成績只不過是一件鼓勵學習的工具!
教學的後期,更常常出一百幾十至二百分的題目,
表面上看來是將分數貶值,
其實是因為班上學生的能力參差不齊,
即使這些學生已經是校內拔尖班的學生。
同事的做法是犧牲最優秀的學生,
照顧中間程度的大部份學生。
筆者的做法是讓分數通貨膨脹,
但測驗試題裡六、七成是挑戰題目,
既照顧了最優秀的學生,亦照顧了能力低一點的學生。
筆者一早和學生們說明,
即使測驗的成績超過一百分,成績表上也只能夠寫一百分,
印象中只有兩位學生成績表上全年的成績都是一百分。
當年母校的拔尖班中不再設拔尖中的拔尖,
犧牲了不少世界級的優秀人才,
所以筆者自把自為,創造自己的方法,
因此亦令部份前輩同事不高興。
前輩同事的理據是:
沒有人是完美的,所以絕對不能夠給一百分!
筆者的想法是:
1.  分數只不過是一件鼓勵學習的工具。
2.  某些學生在這個階段、在這一科的表現已經算是完美。
3.  想替學校訓練世界一級的人才。
4.  不想學生們出國之後才承擔思考能力不足的壓力。
5.  學生之中必然有勝過自己的人,
老師為何不鼓勵他們加速青出於藍。
看到這裡,讀者當然已經知道筆者其實是贊成填鴨,
但又討厭胡亂填鴨的人,並且曾經積極參與填鴨的工程!
容許筆者問一條愚蠢的問題:
教學 [教書/教育] 和「愛」有關嗎?
填鴨大業,關乎社會之興衰,任重而道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1.  怎樣填才算是充滿愛心的填鴨工程?
2,  我們會將我們的樹苗栽在麼樣的土壤?

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兩個課題。
參考《填鴨五大定律》

《填鴨大餐》(十)

   避免後遺症
如果家長沒有能力或時間監察子女如何做家課,
教導子女如何思考,如何判斷知識的層次,
如何將精力用在刀鋒之上,
那麼至少我們應該努力地去避免
填鴨大餐可能會產生的後遺症。
君不見,香港有不少家長還嫌填鴨大餐填得不夠,
因為普港價值就是「執輸行頭慘過敗家」!
就好像競食大賽一樣,
讓鴨子從出世那一刻開始已經接受訓練,
中學入學之前差不多是「二十項全能」,
結果參戰者在競食大賽中狼吞虎嚥之後反胃,
見到書本就會嘔吐,痛苦萬狀。
凡鴨子不能夠消化的食物其實是垃圾,
鴨腦不應該成為垃圾堆填區!
香港不少家長完全不明白:
讀書本來就是苦中有樂的事,需要苦中作樂,
如果不能誘發出「樂」,鴨子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填鴨自然事倍功半!
常見的現象,就是在揠苗助長之後,
家長和學生最初都感覺到好像贏在起跑線,
但在中途島中立即慘敗,出現「鎖腦burn  out
部份鴨子需要立即退出跑道,
部份鴨子則要加倍努力才可以抵達終點站。
香港不少家長完全不明白:
無論子女在其他的地方起步如何早,
在思考鍛鍊方面起步一遲,要追起來就十分吃力。
不少小學階段標青的學生一上到高中就一落千丈,
不少中學階段標青的學生一上到大學就一落萬丈,
原因是甚麼?
拍拖?討厭了讀書?思考、分析和批判力不足?
即使鴨子能夠順利入到大學,
但思考能力卻是力不從心,就未必能夠大學畢業。
在大學讀書讀到面青口唇白,心理壓力重重的學生,
考慮自殺的,大有人在。
思考能力薄弱的學生,就算能夠僥倖地大學畢業,
出來社會之後,
依然只是一個心理壓力重重、隨波逐流的人。
家長們當然不會希望自己的子女將來變成了一部
需要匡智的讀書機器」,
擁有一張又一張的文憑,但卻屬於「高分低能」,
在思考和道德抉擇兩方面的能力都比較弱,
難以適應未來環境所要求的高層次挑戰。
家長們明白甚麼才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起步點嗎?
千變萬化的社會給予我們「如何裝備自己」這個課題,
選錯了跑道,贏在起跑線,有甚麼用?
選了次級的跑道,贏在起跑線,
是否能夠快過選了神級跑道的人?
選對了跑道,卻行錯了方向,如何面對心靈?
選對了跑道,贏在起跑線,中途卻漏油,又有甚麼用?
選對了跑道,贏在起跑線,晚節不保,去不到終點,又有甚麼用?
選對了跑道,行對了方向,即使起跑慢了一點,又有甚麼關係?

《填鴨大餐》(九)

   國際學校,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
懂得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自學能力」和「開創能力」的家長,
往往讓子女們讀國際學校,
考英國的  GCSE  和  GCE  Advanced  Level
或者考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試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不少這些國際學校其實有點古惑,
因為他們喜歡接收從填鴨小學裡出來的鴨子,
推卸了填鴨的罪名給香港的教育界。
鴨子一旦上了中學,開始了 Piaget 所說的
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又少了填鴨的害處,自然好像脫胎換骨。
不要以為這些國際學校會悉心照顧所有的學生。
不少國際學校的學生亦需要補習,
而在 2013 年補習費用每小時由五百元至一千元。
筆者比較關心出生於中下家庭的學生,
因為他們少了這種機會,
而我們傳統的中學又不懂得將課程去蕪存菁,
只懂得在駱駝的背上加上一根又一根的禾桿草。
國際學校的弱點,肯定是在中國文化,
而且肯定比不上母語及外語的雙語教學。
我們實在不希望見證五千年的華夏文化,
慢慢地被英語文化所吞噬。
如果讓筆者在國際學校裡觀察兩三年,
筆者一定可以辦一所比他們優勝多多的中文中學,
將學生們的思考能力提升至國際水平。
香港的中學,本來就有能力令自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我們只是欠缺了具備國際視野和抱負的教育家。
耶魯校長:中國留學生缺少批判思維
http://b5.kanzhongguo.com/node/406772
Patricia Ryan:別堅持說英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HtL9jxcXDE
Patricia Ryan  Don’t insist on Englis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FX68SJs2-0
Mind  your  language.
Use  it  to  spread  great  ideas!

《填鴨大餐》(八)

  填些甚麼?
俗語說,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
所以填鴨的重點當然是填以學習的工具和技術。
換言之,就是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自學能力」和「開創能力」。
根據筆者個人的觀察,層壓式的填鴨之下,
鴨子們的「知識」無疑是越來越豐富,
但鴨子們似乎未有能力分清事實、假說和理論
fact,  hypothesis,  theory
他們往往對於事實、假說和理論一視同仁,
以為這些都是可以硬塞入腦的「知識」。
另一方面,
鴨子們抄襲、修飾和美化知識的能力也越來越強,
半桶水的辯論和批判能力亦大有進步,
但完全沒有能力判斷所學知識的層次,
也不太懂得分辨知識的真偽!
讀文科的鴨子沒有起碼的批判能力,
讀理科的鴨子除了不懂得科學的精神之外,
往往對於人生、哲學和宗教三方面都沒有起碼的批判能力。
鴨子們不知道誰是蘇格拉底,不知道他的貢獻,
不明白批判思維必然是「鍥而不捨、尋根究底」式的思考,
從來都不可能是半桶水地適可而止,
因為半桶水的批判,隨時都會出錯。
批判只可以是由於沒有足夠的資料而暫停!
知識和智慧在人生中同樣重要。
無知 ignorance 低思考能力  low  thinking  ability
同樣都可以產生迷信 superstition偏見 prejudice
愚昧 folly謬見 delusion ……。
無知和低思考能力,更加是謠言的溫床!
鴨子們的知識無疑是豐富了,
但思考和批判能力卻停滯不前。
鴨子們的所謂知識,隨時會變成了死知識,
在變化萬千的世代之中,
也許幾年之後只有小部份還可以應用。
在填鴨不當的過程中,不少鴨子
1.  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2.  失去了高層次的分析能力。
3.  失去了批判思維的能力。
4.  以為知識和技術比思考能力更重要。
5.  以為聰明比智慧更重要。
6.  不知道這世界還有很多重要的課題需要學習如何面對。
Where  is  the  life  we  have  lost  in  living?
Where  is  the  wisdom  we  have  lost  in  knowledge?
Where  is  the  knowledge  we  have  lost  in  information?
( T.S. Eliot )
換言之,
會飛的鴨子被煮熟了,不懂得再飛了!
不少鴨子漸漸變成了一部「需要匡智的讀書機器」,
擁有一張又一張的文憑,但卻屬於「高分低能」,
往往讀寫能力和記憶力都超強,智力測驗成績亦佳,
只不過在思考和道德抉擇兩方面的能力比較弱,
難以適應未來環境所要求的高層次挑戰。
他們將來的敵人有兩種,
就是日益進步的未來智能機械人
視他們為高級生物工具的野心家
在香港,考試成績誇啦啦,批判思維喊媽媽的,
大有人在!
考試成績普普通通,出來社會工作後為虎作倀,
度橋在灰色地帶行騙,行騙成績誇啦啦的,
亦大有人在!
香港人一向「愛聰、反智、鄙德」!
在人生哲學中,有這樣的說法:
When  the  student  is  ready,  the  teacher  will  appear.
但在填鴨工具之中,這個說法卻站不住腳,因為
When  the  student  is  ready,  there  is  no  such  teacher!
It  always  surprises  me  when  donors  who  operate
successful  businesses  assume  that  just  building
a  school  structure  means  that  a  community  now
has  access  to  education.  When  creating  a  business,
does  renting  an  office  space  now  mean  that
you’re  producing  goods,  training  staff  and
generating  revenues?
( Adam Braun )
由於人類的知識世界不斷膨脹,世界變得越來越快,
剛學完不久的知識隨時會落伍,
而香港的大學生亦越來越多,
鴨子們參與競爭最吃緊的地方,
不僅僅是進入大學的機會,不單單是記憶的能力,
而是思考的能力。
所以理論上,對批判思維訓練的需求也應該水漲船高,
並且成為必需品。
可惜這個想法實在太天真!
香港有多少老師有能力訓練鴨子批判思維?
我們又是否懂得怎樣去公平地考核批判思維?
要求老師「授人以漁」有時並非老師肯與不肯的問題,
而是老師是否具備授人以漁的能力的問題。
換言之,關鍵在於我們老師的質素,
1.  社會對「訓練嚴謹思考」人才所願意付出的報酬,
亦即是社會所給予這類老師的抽象和實質的報酬,
是否足以吸引到這方面的人才投身於教師的行業。
2.  社會是否有機制和課程去訓練這類的教師。
我們的師資訓練、老師的升遷和淘汰制度,
是否能夠配合。
3.  一旦遇上這類的教師時,我們應該如何挽留人才?
對這類老師的要求當然是要有的,
因為有要求才會產生需求,有需求才會產生供應。
但在目前的情況之下,會否是要求過高?
一旦社會突然發現需要這方面的老師和人才,
經過思考訓練的人才可能會立即供不應求!
Tony Wagner
7 Skills students need for their futur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S2PqTTxFFc
參考:
《為何要學習批判思維》
《教書、教育》(八)  《自我學習》
《終身學習‧年齡》

《填鴨大餐》(七)

  何時填,如何填?
關於「何時填」,可以再說得明白一點,
就是當一位年青人在初中階段開竅的時候,
我們可以將以前從小四至小六階段三年填鴨的飼料,
毫不辛苦地在三個月至半年以內就填進這隻鴨子的身內。
所以為甚麼要如此心急一早就填鴨,
令小學生們足足辛苦了三年?
為甚麼我們不謹慎地方研究一下:
甚麼飼料適合在小學階段裡去糟鴨子?
甚麼飼料可以留待中學階段才去糟?
真正的填鴨起步點其實應該是在中學,不是在小學!
所以幼女讀小學的時候,
每次筆者幫女兒溫習,都會作出一些判斷:
1.  那些是可以用思考去推理的知識,所以不必死記。
2.  那些是有用而需要死記的知識,想想有甚麼好的記憶方法。
3.  那些是為了要拿高分才去死記的知識,可以忽略不理。
換句話說,我們是選擇了飼料之後才去吃,
分數有甚麼所謂,只要能夠升班就可以。
究竟筆者這個想法是從何而來呢?
記得在讀大學的時候,
看到很多外國學生在數學及背誦能力方面,
都比不上香港來的學生。
但當他們突然開了竅,掌握到良好的思考方法之後,
幾個星期至幾個月之內,
就可以追回我們中學裡學過的東西!
甚麼我們的教育制度不把學生的精力用在刀鋒之上?
為甚麼我們不去思考「填些甚麼,何時填,如何填」?
筆者有些同學的子女,就是到了大學才開竅。
所以家長一定要研究和監察子女的家課、測驗和考試。
注意些甚麼?
注意分辨那些知識是屬於低層次的知識,
那些知識是屬於高層次的知識
注意老師沒有一套優良的課程
而所謂優良是指從思考架構和學習的角度來評斷;
注意老師有沒有教解決問題的方法
注意老師有沒有教思考的方法
注意老師有沒有教記憶的方法
香港的教學界很少討論「教學質素」的問題,
而上述數點其實都涉及「教學質素」的問題!
然而家長不應該要求有這樣的老師,
因為一二流的老師在香港極之罕有,
而我們所付出的薪酬實在對他們不起!
筆者認為他們至少應該有補習天王三分之一的薪酬。
補習天王亦不一定是筆者心目中一、二流的老師。
換言之,一、二流的補習老師亦極之罕有。
補習,當然是正當的學習渠道,
補習亦需要面對相似的問題
補習老師有沒有一套優良的課程,
而所謂優良是指從思考架構和學習的角度來評斷?
補習老師是否補得其法?
有沒有教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沒有教思考的方法?
有沒有教記憶的方法?
填鴨工程,帶旺了補習行業,帶旺了補習學校!
千萬不要以為補習是在亞洲才興旺的行業,
不少西方國家的中學生要靠自費補習,
才可以連接上一、二流大學的課程,
甚至在讀大學時依然需要補習。
讀者們有親友在美加的,應該對這種情況有所聽聞。
做家課是孩子的責任,對!
但監察子女如何做家課,教導子女如何思考,
如何判斷知識的層次,
如何將精力用在刀鋒之上,
則是愛護子女的家長所必須關心的課題。
至於看不清問題的關鍵,不懂得愛護子女的家長,
他們要求的會是甚麼?他們又會怎樣做?
且參考美國那些愚蠢家長的做法:
Can Parents Ruin Good Teacher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JFUFWHITBs

《填鴨大餐》(六)

[可以如何吃填鴨大餐]
如何吃填鴨大餐,本來應該是鴨子的問題,
但鴨子太年幼時,很多事情還不懂,
於是「如何吃填鴨大餐」就成為了家長需要研究的問題。
填鴨工程提供的食物雖然種類未必夠多,但份量必然豐富。
家長首先需要明白的,是選擇食物的質和量是我們的自由。
別人吃的東西未必一定適合你,
別人吃的份量未必一定適合你,
別人吃的的時間不一定是你吃的時間。
學校裡沒有提供的食物,可能需要額外尋找,
這些食物,可以很昂貴,亦可以是完全免費,
端視乎家長是否識貨!
☆   先學習防守
吃填鴨大餐,首先要學習防守!
家長們要保護的,
是子女們對事物的看法、心態和朋輩帶來的壓力,
而朋輩帶來的壓力,往往是由其他無知的家長所生產的,
也許包括閣下在內!
筆者相信愉快學習,
所以當年讓最小的女兒讀一所不填鴨的中文幼稚園。
不少香港的家長認為:
幼稚園不願意一早填鴨,痛苦就留到了小學。
這個說法,筆者只同意一半。
最小的女兒讀小學時伸請一所香港的著名女校,
亦是香港人口中的「優良」填鴨小學。
伸請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她所有的姊姊都是讀這一所小學,
而且有姊姊在讀可以得到加分的庇蔭。
由中文幼稚園進入英文小學,英文深到不得了,
課程來了一個  quantum  jump
所以女兒在小學頭三年的成績很差,
默書常常不及格,零分都試過。
筆者從來都不怕  quantum  jump
自己當年由中學升大學時就經歷過一次。
筆者對自己的女兒有信心,盲目的信心!
對於填鴨在每個階段應該填甚麼及填多少,
筆者絕不妥協。
筆者替女兒選擇了一條和同學們不一樣的起跑線!
從算是愉快學習的中文幼稚園跳往填鴨式的英文小學,
對幼女來說,是  quantum  jump
筆者心知肚明,所以一早打算和她一起捱世界,
想不到的是這次要捱足五年,
以前教導兄姊的經驗,全不管用,
因為每位兒童開竅的時間都不相同,
最緊要的,是不要在子女未開竅之前,將那個竅塞死!
由於這所學校的家長和大部份名校的家長一樣,
頗為勢利,信奉讀書方面「無友不如己者」,
所以小學時代只有一兩位同學願意和女兒玩耍,
班上大約百分之七十的同學下課後都去補習,
或學習一種樂器。
筆者的女兒是一個例外!
筆者只照顧她的心理健康,抵抗朋輩壓力,
功課方面筆者只找緊思考,成績只求可以升班。
老師們重視及抓緊成績,筆者重視及找抓思考。
女兒小學的老師一向謠傳我是古怪的家長,
因為筆者好像從不介意女兒的學業成績低下,
既不替她找補習老師,又不介意落後於人!
好像筆者這種「理論多多,實際少少」的人,
當然不會介意這些謠言,懶得解釋。
筆者一向習慣了孤獨!
記得四年級時老師在課堂上問小朋友,
有誰考試測驗不合格,回家後爸爸媽媽不會責罵?
只有兩三個人舉手,女兒是其中之一。
也許有人以為有筆者這個家庭老師,
女兒自然不用向外找補習老師。
百分之二十對,百分之八十錯。
因為每星期我替女兒溫習的時間,不會超過兩小時,
但花在討論課文內容就頗多,
筆者自己研究教她如何記憶的時間也很多。
而且不是說笑,小學課程裡的東西,很多我都不懂得。
如果諸位請了一位補習老師,
四年來諸位的女兒考試默書常常不及格,
三年級的平均成績是 C+,
到了五年級平均成績也只是 B-,
沒有可能升上原校中學,
諸位會在甚麼時候炒這位補習老師的魷魚?
還記得女兒五年級下學期時,
太座問如果升不上原校怎麼辦?
有甚麼好擔心?
香港的填鴨大餐,選擇其實不多,
做人一定要懂得適應環境,而且一定要知足。
女兒在六年級上學校的時候突然開竅,
每天打電話來問功課的同學突然間多起來,
願意和她做朋友的同學亦突然間多了起來。
如果筆者信奉某些宗教的話,
有人就會說這是靈界的恩典!
女兒的平均成績有 A-,足夠升讀原校。
如今女兒已經順利升上另一所中學,
筆者這位補習老師慶幸沒有被太座炒魷魚,
筆者這位非常家長亦慶幸女兒的腦袋還可以思考,
對小學的填鴨大餐,心存感激,
嚴肅及恭敬地作九十度的鞠躬,說一聲多謝!

《填鴨大餐》(五)

[填鴨是一種專業]
所有生物的遺傳基因之中,
也許都存在「被淘汰的恐懼」,
所以姑勿論我們喜歡還是不喜歡,
人類教育制度中的填鴨偉業必然存在。
今天,全世界很多地方的年青人都在被迫吃填鴨大餐,
不獨是香港,所以根本沒法迴避。
填鴨,就好像文明社會中穿衣服一樣,
已經不再是穿不穿的問題,
而是穿甚麼、如何穿的問題,
而是衣服的質料、設計、耐用程度、個人喜好的問題。
筆者在中學時代吃的,還不算是填鴨大餐,
直到入了大學之後,在「被淘汰的恐懼」之下,
差不多一星期七天都在吃填鴨大餐,
並且在四年中揣摩出吃填鴨大餐的方法,
其後更將方法應用在自己的學生和子女身上。
填鴨當然是重大的學問。
填鴨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壞事。
填鴨,絕對是一種專業!
一所學校的填鴨偉業,其成敗關鍵至少有七點:
1.  意圖填出怎樣的鴨子?
是否懂得判斷學校的目標中,教育和教書的輕重分配?
避免執行填鴨時出現思想混淆。
是否需要考慮如何減少填出一些遺害社會的鴨子?
如果我們填出來的肥鴨「周身刀,把把利」,
成為社會的「精英」,為虎作倀,
我們是否能問心無愧?
參考:《教書、教育》(一) 《教書、教育》(二)
2.  填甚麼?
True  wisdom  is  to  know  what  is  best  worth  knowing,
and  to  do  what  is  best  worth  doing.
( Edward  Porter  Humphrey )
當人類的知識以幾何級數的方式增長時,
「填甚麼?」就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取捨課題。
是否懂得去蕪存菁,編寫優秀的課程,
讓學生可以用最少的時間學最習最好的學間?
換言之,就是鴨子只吃了少少最優秀的飼料,
就可以糟肥到滿意的程度。
筆者按:
筆者認為在適合範疇之內,
課程帶給學生們思考的壓力,應該是越大越好;
至於功課的數量,則是越少越好;
而考試帶給學生們的壓力,更加應該是越小越好!
如果學生,甚至學生的家長,
會因為校內考試而寢食難安的話,
課程設計和老師的教學方法都難辭其咎!
任何自稱愛學生的老師,
怎可能不和幾位有共同理想的老師一起
自行設計,並且每年修訂課程?
最重要的不是教師教了多少,而是學生們學到了多少。
3.  何時填?
應該在鴨子成長的那個階段填那些飼料?
總不成每隔數年就把高一級的課程搬到低一級去教
──中學課程搬去小學,小學課程搬去幼稚園──
這個處理方法總會出現一個臨界點!
4.  如何填?
是否懂得選擇有經驗的填鴨師?
如果只是懂得日填夜填,
會否有些鴨子狼吞虎嚥之後反胃,
見到書本就會嘔吐,痛苦萬狀,甚至「鎖腦」?
更甚至失去了「鴨生意義」?
會否出現「鴨跳牆」?
5.  需要愛護鴨子嗎?
糟就是愛的表現嗎?
是否需要理會被糟的鴨子是否開心?
怎樣能夠令鴨子甘心被填?
怎樣能夠誘發鴨子自願被糟,覺得是苦中作樂?
如何可以訓練出自動自覺,甚至願意終身自糟的鴨子?
For  successful  education  there  must  always  be
a  certain  freshness  in  the  knowledge  dealt  with.
It  must  be  either  new  in  itself  or
invested  with  some  novelty  of  application
to  the  new  world  of  new  times.
Knowledge  does  not  keep  any  better  than  fish.
You  may  be  dealing  with  knowledge  of
the  old  species,  with  some  old  truth;
but  somehow  it  must  come  to  the students,
as  it  were,  just  drawn  out  of  the  sea  and
with  the  freshness  of  its  immediate  importance.
( Alfred North Whitehead )
6.  飼料是否夠多元化?
是否所有鴨子都糟同樣的飼料?
能否提供其他有營養的飼料?
飼料是否夠多元化,可以滿足不同鴨子的需要?
鴨子有沒有選擇飼料的自由?
十項全能是否有最低的要求?
如何照顧個別差異?
7.  早開竅?遲開竅?
如何對待「糟來糟去都糟不肥的鴨子」?
是否需要考慮有些鴨子早開竅,有些鴨子遲開竅?
怎樣去糟才算是尊重每一隻鴨子?
是否有優良的留級制度?
如果不懂得怎樣去填鴨,
只是懂得一路讚一路繼續努力填,
下面這幾句看似勵志的說話,
亦可以成為浪費別人生命,甚至奴役別人的利器: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No  pain,  no  gain!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填鴨,絕對是一種專業!
填鴨而不懂得怎樣去填,
就會浪費莘莘學子和老師們的精神和寶貴光陰,
也是嚴重浪費了社會的資源。
可惜香港現時有大批追隨大隊的填鴨技師,
但似乎暫時還沒有「從全盤著眼去思考和設計」的填鴨專家,
懂得如何「悉心照料」學生們的腦袋。

《填鴨大餐》(四)

[培育和發揮潛能]
教育的目的,
本來只是提供機會及鼓勵年青人發揮他們的潛能,
但提供機會之後,
並不是要求他們發揮他們所有的潛能,
而是選擇他們的長處和興趣的來發展。
首先,「一個人的潛能是否應該全部都發揮?」
已經是教書界必須思考的課題;
其次我們必須明白,
並非所有人類的潛能在社會上都有競賽,
所以將發揮潛能和競賽中獲勝掛鉤,
絕對是錯誤的教育理念!
西方心理學家認為
人生的主要使命是使自我成長,成為與他潛能相符的人。」
《 Man  for  Himself 》( Erich  Fromm )
其實是犯了概念模糊的錯誤。
西方文化往往過度誇張「發揮潛能」的價值,
以至認為一個人應該發揮所有他擁有而又值得發揮的潛能,
認為這就是做高層次成功人類的目標,
不發揮潛能就好像變成對自己不起,對自己有所虧欠,
完全忽視了人性的可善可惡,
忽視了一個人意圖發揮潛能時,
都應該先從道德方面作慎重的考慮。
說一個笑話:
七十年代,筆者也許有做補習天王的潛能,
但完全沒有發揮;
八十年代,筆者也許有做舞女大班的潛能,
但完全沒有發揮;
九十年代,筆者也許有做心理輔導員的潛能,
也許擁有同時管理二、三、四奶的潛能,
也許亦同時擁有製造假食物的潛能,
但這些潛能完全沒有發揮;
千禧年代,筆者也許有做公公和奴才的潛能,
但我不想練葵花寶典,而且在中學的時代,
老師們並沒有訓練我們睜大眼說謊不滴汗的功夫。
埋沒了這些潛能,也許就是現在不太快樂的原因!
其次,一般人根本就沒有精力和時間,
去發揮他所有值得發揮的潛能。
往往因為要發揮潛能甲,就需要放棄發揮潛能乙。
學校和家長要求學生「十項全能」的意圖是好的,
是恨鐵不成鋼的心態。
但要求所有學生成為其中一項或兩項的「超人」,
就未免要求過份、強人所難。
至於那些其中一項或兩項超乎常人的資優生,
亦未必喜歡或有能力「十項全能」,
學校和家長要求孩子樣樣皆精,可能會弄巧成拙。
Ken  Robinson
The  Elemen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TAqSBMZDY8
[平凡但不平庸]
蔣芸女士在《蘋果日報》的專欄中指出:
看看今天一心一意培育兒童及青少年的家長們,
只希望在競爭更劇烈的下一代中,
子女能脫穎而出,成龍成鳳,
然而多半是未必天從人願,
揠苗助長的結果常是小孩子也要光顧心理醫生,
憂鬱症需要治療,甚至有孩子一時想不開輕生了,
做家長的最後的期望只剩下孩子們能健康的活下去就好,
不做不良青少年就好,不犯官非就好,平安就是福,
能無災無難再平庸也無妨。
世界上能夠「成功」的人本來就不多,
其中部份的所謂「成功」甚至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然而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成就」,
「成功」要靠運氣,要贏別人,要和別人比較;
「成就」只需要戰勝自己,和昨天的我比較。
有「成就」的人絕不平庸!
平凡很好,平凡本來就應該是一般人的理想,
教育的理想,應該是鼓勵學生追求「成就」,
誘導他們去尋找屬於個人的生命意義,
培養他們選擇和評估他們喜歡過的生活的能力,
做一個平凡但不平庸的人!
那麼如何做一個平凡但不平庸的人?
當然是思考個人應該珍惜的東西的先後次序,
如果只是懂得「珍惜眼前人」,
而不懂得珍惜事情背後的抽象和神聖的概念,
「珍惜」就會慢慢地貶值,
甚至變成大家一起去傷害的東西,
反而去愛惜一些比較上不夠珍貴或完全不珍貴的東西,
環境污染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參考:《成功 success》 《成就 achievement》
做一個平凡但不平庸,又有「成就」人,
當然很不容易,因為需要培育出六大能力
  嚴謹的思考能力
☆  文字的表達能力
☆  溝通和討論的能力
☆  選擇合作者的能力
☆  和合作者合作的能力
  能夠將知識和生活融合在一起
其中優秀者不但不平凡,不平庸,
因為他們能夠發展出智慧,
並且將智慧和生命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