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好運好
一生人大致上由頭甜到尾,一帆風順,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躊躇滿志的命。
專題人物:趙海珠好命 幸福靠符碌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07/18252171
☆ 命好,運由劣變好
先苦後甜,苦盡甘來,「守得雲開見月明」,
「扶搖直上九萬里」,「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命。
生命早期的崎嶇反而帶來日後美好的回憶。
北宋宰相呂蒙正,前半生坎坷,曾作《破窯賦》,
提及自己的命運:
昔時也,余在洛陽。日投僧院,夜宿寒窯,
布衣不能遮其體,淡粥不能充其飢;
上人憎,下人厭,皆言余之賤也!
余曰:非吾賤也,乃時也運也命也。
余及第登科,官至極品,位列三公,
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
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秧,
思衣則有綾羅錦緞,思食則有山珍海味,
上人寵,下人擁,人皆仰慕,言余之貴也!
余曰:非吾貴也,乃時也運也命也。
蓋人生在世,富貴不可捧,貧賤不可欺,
此乃天地循環,終而復始者也。
☆ 命好,運由好變劣
先甜後苦,一向呼風喚雨,養尊處優,
可惜好運耗盡,昔日之躊躇滿志一去不返,
突然晴天霹靂,峰迴路轉,出人意表,
正所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但在別人眼中仍然很好的命。
這種命在得志的時候,容易以為自己有本事,不可一世,
其實只不過是運氣好而已。
Success makes a fool seem wise.
( Latin Proverb / Henry George Bohn )
Failures may be training lessons
for the gifted towards wisdom.
( Jason Ling )
古希臘哲學家 Heraclitus 說:性格就是命運!
疏忽大意的人難以成就任何事情,更遑論成功,很多人都會明白;
但由於一時幸運而得到短暫的成功,會令一個普通人飄飄然,
心理上自我膨脹,以為自己很聰明,踏上「死於安樂」的陷阱,
短暫的成功變成將來失敗之母,就比較少人明白。
Many business mistakes are made
when the economy is good
and your company is doing well.
People tend to relax
when sales and profits are up.
They tend to hire too many people
and make investment decisions
without the same thorough study that
they would apply in difficult times.
( Larry Tucker )
☆ 命好運劣
時不我與,懷才不遇,「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牢騷滿腹,憤世嫉俗的命。
☆ 命劣,運由劣變好
「識時務者為俊傑」,「良禽擇木而棲」的命。
一朝得志,不可一世,可以語無倫次。
是奴才發夢都想擁有的命!
☆ 命劣,運由好變劣
小人得志,意氣風發,得意忘形,有風駛盡帆,
最後一敗塗地、大快人心的命。
☆ 命劣運劣
一生人大致上由頭苦到尾,路途崎嶇難走,
屋漏偏逢連夜雨,
「柳暗花明不見村,黎明等極不見來」的命。
☆ 當然亦有各式各樣甜苦相繼組合的命。
[ 順逆之次序 ]
一般而言,在年青時跌倒容易再爬起來。
對有才華的人來說,更是千金難買少年窮,
因為漸入佳境的時候會懂得珍惜。
壯年時行好運最為理想,
因為在心理上覺得是自己努力得回來的報酬。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閒,膠鬲舉於魚鹽之中,
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告子。下篇》(孟子)
青年時行好運,到了中年才遭逢失敗挫折,
再爬起來委實不容易。
前半生都行好運,老來才遭遇逆境就更苦,
因為絕大部份老年人的體力和智力都已經衰退,
即使吃得苦中苦,亦無力再做人上人。
但命運有時就是這樣。
所以先甜後苦的命 (命好,運由好變劣) 最是磨人。
正如俗語所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由「聲名顯赫」入「寂寂無聞」,難;
由「權傾朝野」入「仰人鼻息」,難;
由「富可敵國」入「行乞度日」,難。
能夠隨遇而安,由璀璨歸於平淡,或者懂得閑的智慧,
早作準備,未雨綢繆的人,才是能夠「放下」的人。
參考:《閑的條件》(一)
Category: 紫微斗數
《抉擇、賭博》(下)
天氣在科技未發達之前,可以說是變幻莫測。
同樣,命運在命理學未發達之前,也可以說是變幻莫測。
凡是變幻莫測的事情就會產生風險,
而生命,永遠充滿風險,
☆ 如何判斷、衡量風險應該是教育的一部分。
☆ 如何應付風險應該是教育的一部分。
☆ 有勇氣承受風險,不逃避風險,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應付風險,必然牽涉到賭博。
賭博,並非人類的劣根性,端視乎如何賭,
自己欺騙自己,才是人類的劣根性。
不懂得如何去賭、不學習如何去賭,
不知道自己有些甚麼籌碼,
不懂得如何計算自己可能的損失,
不懂得個人人格的重要性,
才是人類最大的弊病!
Life is the art of drawing sufficient conclusions
from insufficient premises.
( Samuel Butler )
☆ 害怕抉擇的人,部份沒有承擔責任的勇氣。
☆ 害怕抉擇的人,部份靠迷信或信念來解決。
對人類來說,相信神靈有一種舒舒服服好處,
就是在自己的生命中只作出一種賭博:
「將自己的一切都交託給靈界照顧」。
於是生命中的每一個轉捩點都可以放棄抉擇,
於是所有事情的結果都是靈界的帶領!
於是所有責任由靈界來承擔!
所以產生了一個奇怪的邏輯:
子女放棄了自己抉擇,將一切都交託給父母,
我們竟然把「不成熟」這個稱號印在他們的額頭上!
但子女放棄了自己抉擇,將一切都交託給神,
就立即搖身一變,成為虔誠的基督徒!
「將一切都交託給靈界」這個重大賭博,
不但令人在處理世事時可以舒舒服服,更可以令人上天堂!
這個買賣似乎十分化算。
但別忘記,基督徒蘇菲作出痛苦的抉擇時,
神也許在袖手旁觀,也許還在午睡!
結果蘇菲的兒子留在身邊,蘇菲的女兒送往集中營!
也許《蘇菲的抉擇》Sophie’s Choice 是想告訴我們:
即使成為了基督徒,也未必能夠逃避抉擇。
風雨沉沉的夜裡,前面一片荒郊。
走盡荒郊,便是人們底道。
呀!黑暗裡歧路萬千,叫我怎樣走好?
『上帝!快給我些光明吧,讓我好向前跑!』
上帝慌著說,
『光明?我沒處給你找! 你要光明,你自己去造!』
《光明》(朱自清)
香港前財政司梁錦松先生於 2009 年 11 月受浸典禮中,
作出見証,提及「自力和他力」這個宗教哲學上重大的課題,
相信是代表了部份基督徒的看法。
梁錦松先生算是香港社會認可的精英,
但竟然會對「自力」和「自信」的關係混淆,
他的愚昧示範,的確能夠給予喜歡思考的中學生一枝強心針:
「我信主後明顯的是感到肩上的擔子輕了。
無論儒、釋、道都強調自我修為,靠的是自力。
加上過份自信,甚麼問題都以為自己可應付,心理負擔很大。
認識主後,知道事事都有衪帶領。
通俗一點說,是有大佬可跟,靠的是衪力,心情上是輕鬆多了。
況且,知道信主可得永生,現世的事相對不是這麼重要了。」
想不到原來主就是一位大佬,竟然和黨派及黑社會十分相似!
梁錦松先生的妻子伏明霞亦作出見証分享:
「信主後,最大的不同是心裡覺得平安。
知道心裡的問題有上帝會安排,感覺是輕鬆多了。
信主後,每天禱告成為我不可或缺的習慣,
每天感恩,亦把問題向主傾訴。
另外,亦清楚及肯定現世後有永生,
有了永恒的盼望,對現在面臨的問題不再看得太重。」
《抉擇、賭博》(上)
不少道貌岸然的人一聽見賭博就不高興,但聽見抉擇就贊許。
其實不少抉擇都是一種賭博,都涉及風險,都需要冒險。
不喜歡賭博的人,是否絕對不會冒險?他們如何抉擇?
We must always take risks. That is our destiny…
( T.S. Eliot )
Only those who will risk going too far
can possibly find out how far one can go.
( T. S. Eliot )
可惜的是,生命往往就是要作出眾多的抉擇。
生命中每一個十字路口、每一個轉捩點,
都需要自己作出抉擇,
或者 [聽從/參考] 別人的意見之後作出抉擇。
抉擇,其實就是賭博!
抉擇,既可以是審慎考慮之後的賭博,
可以是精密計算之後的賭博,
可是聽從專家意見後的賭博,
亦可以是完全聽從或然率的賭博。
聽從專家的意見,絕對是好事,
但我們必須有能力判斷對方是否專家,
同時要明白不少專家不會告訴你他不懂得的地方。
正如香港沙士期間,
很多專家不會告訴你其實他們不懂得如何醫治。
市民應該知道他們只是某種藥物的試驗品!
姚崢嶸
Moneyball:數佬賭神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917/18426507
有很多事物我們都不認識,
所以尋找資訊是我們作出抉擇之前的重要一步。
當各式各樣的資訊存在矛盾時,賭博就難以避免。
For though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all,
nobody has ever known all about anything,
and it is not necessary, if not impossible,
to know all about all.
The art of being wise is the art of knowing
what to overlook.
( William James,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1890 )
除了完全聽從或然率的賭博之外,
生命中大部份的抉擇都是在沒有七成把握之下作的,
其中存在很多的變數,例如:
☆ 投資是考慮金錢風險後的賭博。
☆ 為文憑、學歷而讀書,何嘗不是一種賭博?
只不過損失的是時間。
☆ 婚姻和生兒育女都是賭博,其中更可能有業力的因素在作祟。
如果撇開業力的考慮,一般人都會認為
誕下聰穎俊秀的子女,是福氣;
誕下殘障癡呆的子女,是詛咒。
其實在第二種情況之下,不要以為是他 (她) 拖累你,
而是你對不起他 (她),因為是你在賭博,
他 (她) 並沒有要求來到這個世界上。
有得必有失,有抉擇就有放棄。
當你選擇了向東行,就意味著你暫時放棄了南、西、北;
當你選擇了陪伴甲時,就意味著你暫時沒有時間陪伴乙;
當你選擇了某個機會時,就意味著你放棄了另一個機會。
所以有人認為人生就是一場賭博,而且沒有人有不賭的自由。
由於必須抉擇,人其實一輩子都在賭場中渡過。
當一位善良但愚蠢的人自告奮勇做司機或領隊,
而我們又接受的時候,我們就是在和自己的命運及或然率對賭,
愚昧的抉擇,可以產生非常嚴重,甚至致命的後果。
☆ 生命中不少的抉擇是考慮意義、價值、道德、人格後的賭博。
歷史上不乏甚至以自己及別人的生命作為賭注的賭徒,
最著名的例如發現美洲新大陸的哥倫布、瑞典的化學家諾貝爾。
好像政治如此複雜的職業,人類就常常選擇賭博,
而政客當選之後,為了照顧背後軍火商人的利益,
就用別人的生命作為賭注的賭徒,例如前美國總統布殊。
在抉擇遇上兩難的情況時,
☆ 許多人往往寧願沒有選擇,聽天由命。
☆ 部份人祈求靈界的協助。
☆ 部份人靠直覺來抉擇,聆聽來自生命深處的呼喚。
☆ 部份人參考紫微斗數命盤的指引。
正氣的靈界,只願意幫助正氣的人。
一般人如果不想聽天由命,最好還是請教命理學家。
學界中有一個名詞叫做 educated guess,
命理界則有一個名詞叫做 educated gamble!
知命,就能夠增加賭博的勝算。
知命,才是真正的把命運交給自己。
《生命歷程。造命》
在《命運和命理學》(一) 一文中,
筆者提出了「生命歷程」journey through life 這個概念,
地運 + 人運 + 命運 + [努力] + [抉擇] = 生命歷程
列出構成生命歷程的五大要素。
☆ 生命歷程顯示出命運只不過決定了人生中的一部份,
☆ 生命歷程是命運和人一起創造的產品。
☆ 生命歷程又顯示出如果我們想「造命」,
有甚麼地方可以讓我們改動。
「造命」是為下世改命,為今世改運!
今世的命不能改,運卻可以改,但改運要靠自力,
所以根本沒有花錢可以改命、改運這回事。
即使最難改變的「命運」,
其中的「運」亦可以靠改變思想和性格來改變。
我們只能夠說,改運困難,十分困難,難是肯定的了。
「我係我」究竟是在說甚麼?
當一個社會對於這個概念還是在曖昧階段的時候,
一般人想改變自己的思想和性格,簡直難比登天!
英國思想家 Christopher Hitchens 曾經這樣說:
Even if it were possible to cast my horoscope in
this one life, and to make an accurate prediction
about my future, it would not be possible to ‘show’
it to me because as soon as I saw it my future
would change by definition. This is why Werner
Heisenberg’s adaptation of the Hays Office──the
so-called principle of uncertainty whereby the act
of measuring something has the effect of altering
the measurement──is of such importance.
In my case the difference is often made by publicity.
For example, and to boast of one of my few virtues,
I used to derive pleasure from giving my time to
bright young people who showed promise as writers
and who asked for my help. Then some profile of me
quoted someone who disclosed that I liked to do this.
Then it became something widely said of me,
whereupon it became almost impossible for me to
go on doing it, because I started to receive far more
requests than I could respond to, let alone satisfy.
Perception modifies reality: when I abandoned the
smoking habit of more than three decades I was
given a supposedly helpful pill called Wellbutrin.
But as soon as I discovered that this was the brand
name for an antidepressant, I tossed the bottle away.
There may be successful methods for overcoming the
blues but for me they cannot include a capsule that
says: ‘Fool yourself into happiness, while pretending
not to do so.’ I should actually want my mind to be
strong enough to circumvent such a trick.
( Christopher Hitchens )
至於個人所置身的「地運」,大者可以用移民來改變。
表面上移民是唯一可以花錢改運的地方,
但別忘記,並非所有命都利於移民,
而且移民往甚麼地方,也是一個考慮的因素,
所以錢未必能有用武之地,移民也許是貼錢買惡運。
個人所置身的「地運」,
小者可以用搬家或選擇工作環境來改變。
由於我們未必有能力改變工作環境,
似乎搬家才是一般人真正可以花錢改運的地方,
但搬家亦必須懂得搬去甚麼地方,
這就要靠命盤方位或風水的指引了。
As with any journey, who you travel with
is actually a part of your destination.
個人的「人運」則可以靠選擇長輩及朋友來改變,
但由於「人以類聚」,持久的人際關係必須氣味相投,
所以一個人如果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性格,
就未必能夠有能力選擇長輩及朋友,
因為你揀人,人揀你,十分公道。
如果命宮強而有力,又生於亂世,
更有能力掌握著時代的人心、思想、意識形態,
那麼在一小撮人合作之下,
就有能力改變大時代,影響千萬眾生的命運。
換言之,所謂「英雄造時勢,抑或時勢造英雄」,
其實是「英雄和時勢息息相關,不可分割,互相影響,互為因果」。
至於是留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是英雄自己的抉擇。
不少歷史上的英雄都是好事和壞事一起做,
所以才產生「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這種難以量化的討論。
至於 [抉擇] 在生命歷程中的重要性,
完全繫於當事人的智慧及運氣。
討厭或懶得培育智慧的人,在抉擇時就只能憑運氣!
Choices are the hinges of destiny.
( Edwin Markham )
即使是同卵孿生子,出生資料相同,父母相同,
時代環境相同,家庭環境相同,甚至連天地人盤也相同,
但如果他們的抉擇不一樣,
他們的生命歷程不但不會完全相同,而且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
值得研究的反而是何以在不同的環境之下,
有時孿生子會作出相同的抉擇。
電影《砂丘之女》及《 The Groundhog Day 》
都涉及命運和抉擇這一個課題。
[抉擇] 可以改變「運」。
由於修行及改變自己的性格,都是重大的抉擇,
所以這兩種 [抉擇] 改變「運」的能力更加強。
那麼 [努力] 在生命歷程中功效如何?
只有在作出正確的抉擇之後,[努力] 才顯得重要。
正如前述,許多努力的人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於是努力地默默耕耘,但是忘記了耕耘有層次之分。
忘記了努力必須用得甚所。
所以不要只是提醒自己要努力,
要常常問自己「在作甚麼層次的努力」。
高層次的努力才有高層次的收穫;
如果不想浪費努力,除了要懂得如何抉擇之外,
還要懂得衡量抽象和實質的得失,
培養自己分析失敗的能力,
培養自己「看樹木時不忘森林」的能力。
換言之,[抉擇] 和 [努力] 再加上 [努力] 這個造命方法,
顯示出智慧在造命中的重要性!
誇張 [努力] 的人一般都會強調實戰和經驗,
其實人生一切的所謂實戰和經驗,都有「腦」參與其中,
智慧決定了實戰和經驗的收益有多少。
No one learns what he is incapable of understanding.
The eye sees only what the mind
is prepared to comprehend.
( Henri Bergson )
如果覺得抉擇困難,只想單憑努力,
那麼可以從個人的興趣和天份方面著手努力,
只要累積多世的功力,就可以成為該方面的天才。
當我們研究名人傳記 biography 和年譜時,
不要忘記這是他生命歷程的紀錄,
命理學只是研究那可以預測的那部份,
亦是學習他的抉擇如何改變他那一生的運。
由於西方星相學不及中國命理學的精密,
所以心理學大師 Carl G. Jung 的看法未免狹隘了一些:
We are born at a given moment in a given place
and like vintage years of wine we have
the qualities of the year and of the season
in which we are born.
Astrology does not lay claim to anything else.
( Carl G. Jung )
[ 一個比喻 ]
每個人都有一本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書。
生命歷程就好像一本只是部分印刷好了,
但是有待完成的書,書的封面印上了你的名字。
命運就是那印刷好了的部分。
例如第一頁印上你的父母是誰、你的出生資料、
你的出生時代、你的出生地點、比你早出生的兄弟姊妹等等。
年齡愈來愈大的時候,每頁紙上空白的地方就愈來愈多。
空白的地方,留待你自己去寫上。
也許在第三十頁印上「三十歲,命中該有一劫。」
但你現在只有二十四歲。
在這六年之間,你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
你會怎麼樣去準備和應付這一劫?
你打算開開心心地面對,還是憂心忡忡地等待?
這是你自己的抉擇。
有一些篤信命運的人喜歡「按本子辦事」,
但又不明白本子是甚麼。
例如,關於印刷好了的部分:
如果三十歲的命中一劫是交通意外,
而三十歲那年你在現場見證到多宗的交通意外,
而自己有幸並沒有成為當事人,
你會認為命中一劫已經發生了嗎?
你會認為這本書可靠嗎?
紫微斗數星盤中有跡象發生的事情,
除非特別凶險,
否則可能會用你意想不到的情況去實現。
如果第六十頁印上「六十歲,心臟病發。」
而你剛巧在年初通了波仔 Angioplasty,
你會認為命中一劫已經發生了嗎?
你又會認為這本書可靠嗎?
又例如,關於空白的地方,
篤信命運的人發現本子中很多的空白頁,
是自己可以填上去的時候,可能已經是五六十歲,
平白喪失了許多造命的機會。
《仇人與恩人》 (劉墉)
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Sw42nWZZmygwkeDkiGbxgeMMDo_osOMe1MIneY1w5uU/edit#slide=id.i0
《好命和劣命》
[ 用家自決 ]
所謂好命、劣命,其實不應該用比較的方法來得出結論,
而應該站在用家的價值系統來判斷。
換句話說,好命劣命,有相當程度是由用家自己來決定,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別人無權置喙。
例如命造是好色之徒,不在乎生命的長短,
那麼能夠牡丹花下死的命,對他來說,就是好命。
對於鹹濕的人來說,鹹濕就是幸福!
例如喜歡殺人而又不喜歡自己直接動手的人,
能夠做到「沙膽血腥」或者「暴鼠」,
都會覺得是好命。
視財如命的人,即使在發達的過程之中失去了健康、
友誼、親情、人格、道德,
他都會認為能夠發財的命就是好命。
視權如命的人,如果自己不能夠做霸主,
那麼做一個有權有勢的奴才,亦是一條好命。
有一些奴才的人格,在舊世界裡只值「幾蚊雞」,
但在「悲乎新世界」brave new world 裡,
山雞變成鳳凰,所以他的賤格立即有市場價值!。
再深入地想,
凡是讓「我 ego」主持人生大局的人,
命盤的好壞,其實只不過是能夠如己所願,
滿足個人性格和大部份的欲望。
所以不論是從自己的角度還是從別人的角度來看,
最基礎的條件,其實是可以輕而易舉地去判斷。
在紫微斗數來說,就是祿權科三奇嘉會,
見化祿、化權、化科,不見化忌,
宮氣無阻,就可以名利權兼得。
至於讓「心靈 soul」主持人生大局的人,
一個命盤的好壞,就只能夠靠自己的心靈來判斷。
由於擺脫了名和權的羈絆,
利於修行的命盤一定最後歸於低調,
所以只有少數人會喜歡這樣的命盤。
修行的人願意承擔業力的教訓和鞭策,
安然地接受命運的安排。
即使如此,有一點關於命盤的好壞是肯定的:
對修行的人來說,擁有高度的智慧,
更加能夠在人生的路途上讓智慧不斷增長,
就是絕頂的好命!
簡而言之,
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就是好命。
其實退一步說,
能夠不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已經算是好命。
反之,當然是劣命。
然而有天賦才華的人未必能夠「為世所用」,
而且部份天才甚至受困於艱苦的生活,
甚至中年遭逢死劫,或者晚年遇上惡劣的健康。
這些追求「成就」而不介意是否「成功」的人,
到底他們的命算是好命還是劣命,
當然要由他們自己來判斷!
我們只能夠肯定,從他們死後的蓋棺論定來看,
他們死後是「成功」的。
孔子、耶穌、梵高、卡繆、尼采等人的命,
似乎都屬於這一類。
[ 時空因素 ]
吉凶休咎,往往繫於命造所處的「時」、「空」!
除了用家自決的因素之外,
好命和劣命亦要視乎「時」、「空」的因素!
如果大、中、小環境不配合,
看似好的命亦難以一展所長。
命理學叫這種命做「不合時宜」的命。
例如,
在戰亂時代的文人、
在貪贓枉法時代的正直官員、
在不重視體育的時代及地方出生的運動員、
在奉行「呃」、「騙」商業環境裡的正直商人。
曾經一度在香港流行的無厘頭文化和電影,
也許可以視為一些
「不信有命理」或者「對大環境感到無奈」的人,
對無厘頭的命運作出的幽默反應!
至於「合乎時宜」的好命,
從心靈的角度來看,有時卻未必是好事。
因為好命和好運有時會令有些人容易得意忘形,
錯把運氣當成個人的才華、智慧和實力,
性格變得囂張,不可一世,甚至狗眼看人低;
即使不會種下了日後敗壞的種子,亦會損失了人格。
Success makes a fool seem wise.
( Latin Proverb / Henry George Bohn )
Failures may be training lessons
for the gifted towards wisdom.
( Jason Ling )
簡而言之,就是老子「禍福相倚伏」的道理!
厄運有時會導致成功,讓人因禍得福;
好運有時會導致失敗,讓人陰溝裡翻船。
亦是中國傳統智慧「塞翁失馬」這個故事的教訓。
如果能夠容許筆者主觀地去劃分的話,
筆者會以人格來劃分好命和劣命。
所以在紫微斗數之中,
筆者特別重視天魁、天鉞、天德、天空、月德等星曜
所在之宮垣及整張星盤的組合。
《造命》(九)
[擇吉剖腹生產]
最徹底的「造命」當然是從根源開始:擇吉剖腹生產。
西方遺傳學的研究早已發現,
即使優秀的父母亦未必一定能夠誕下優秀的子女,
因為基因在受精卵之內的 cross-over,
不一定會作出最好的選擇,形成最好的基因組合。
命理學裡「擇吉剖腹生產」的理論基礎,
是從父母的基因之中,選擇最優良的組合。
擇吉課題中比較困難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期望,
有父母要求嬰孩健康,富貴,婚姻美滿,
但如果嬰孩將來不孝順又是否可以接受?
有得必有失,可以犧牲那一方面的東西?
是否願意子女一早離鄉背井,和父母之一分離?
是否需要兄弟姊妹和睦?
但其實「擇吉剖腹生產」除了父母的意願之外,
還牽涉到哲學方面「甚麼是好命」的課題。
參考:《好命和劣命》 《根據傳統方法劃分命運的種類》
和子平八字不同的地方是,
紫微斗數的「擇吉剖腹生產」涉及許多考慮:
1. 父母的出生年。
2. 父母命盤中大限及流年的子女宮。
3. 父母對子女的期望。
4. 接生的醫生是否願意在該時段替孕婦剖腹。
5. 如何在適宜剖腹的一、兩星期之內選擇最好的月、日、時。
紫微斗數「擇吉剖腹生產」複雜的原因是:
首先,我們要有父母的確實命盤。
其次,我們要考慮嬰兒的出生年對父母是否有刑剋。
第三,我們怎知嬰兒的命盤是天盤、地盤還是人盤?
如果天盤甚佳,但地盤或人盤惡劣,命理師將如何定奪?
別忘記還要考慮父母出生年對嬰兒命盤的修訂作用!
第四,我們要知道父母的出生年對這個命盤的嬰兒,
無論是天盤、地盤還是人盤,會有刑剋嗎?
第五,我們怎可能不考慮父母親的現況及估計父母的潛能,
希望能夠符合嬰兒命盤的父母宮?
第六,父母會否希望再生育,嬰兒是否還會有弟妹?
如果用子平八字來「擇吉剖腹生產」,
就不必考慮得如此複雜。
至於實踐方面還會有多重的困難。
首先,正如前述,
「擇吉剖腹生產」一般只有在預產期內的兩個星期,
所以負責任的命理師至少需要花上一星期的思考和精神,
反覆檢視兩個星期內各命盤的好壞及所有的可能性。
其次,還需要考慮醫院是否有床位及醫生是否有空,
所以要將所有好的選擇排列出來作為應變。
至於生產的時辰會否出現變故,就只能夠聽天由命。
筆者以往替人「擇吉剖腹生產」,
曾經需要列出四個第一選擇、兩個第二選擇,
四個第三選擇。
如果希望功德無量的話,
到了嬰兒長大升上中學時,還需要再檢定一次,
以肯定是天盤、地盤還是人盤。
自從十七年前開始,
為了研究「擇吉剖腹生產」是否可以「造命」,
筆者免費做了六、七個個案,
終於證明了的確有擇吉剖腹生產造命這回事,
但之後就已經不再替人擇吉剖腹,
因為擇吉的過程實在太辛苦了。
也許將來生物學中基因改造工程成熟之後,
命理學中的「擇吉剖腹生產」就會開始沒落。
參考: [ 筆者用斗數替人擇吉剖腹生產的經驗 ]
☆ 要注意和考慮下列六大要素:
1. 出生年宮干四化的分佈。
2. 命造宮干四化如何化出。
3. 父母的出生年如何影響命造星盤。
4. 命造命宮的宮氣及順逆。
5. 星曜的性質一定要掌握得好,
尤其是和六親有關的星曜,例如火星鈴星,孤辰寡宿。
6. 必須天盤、地盤、人盤都沒有大問題。
再重申一次「擇吉剖腹生產」的理論基礎,
是從父母的基因之中,選擇最優良的組合。
☆ 為了減少可能來自業力這個命理學不能解釋的阻擾,
如果想擇吉剖腹生產順利,最好能夠注意下列數點:
1. 選擇和父親或母親同一星盤或反轉的星盤。
命身宮的位置可以自由決定。
2. 參考父親和母親子女宮的星曜,
選來做命造的命、身宮的星曜。
3. 用十字四宮原理,選擇和父親命宮相同的星曜,
作為命造的父母宮。
換言之,就是考慮用父親兄弟宮的星曜來做命造的命宮的星曜。
《造命》(八)
[ 識時務政客和中間路線教徒的非正命 ]
在歷史上,宗教和政治常常眉來眼去,甚至通姦。
當政治和宗教有曖昧行為的時候,
我們就會發現中小學裡的宗教工作者向學生讀這段經文:
「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
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
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罰。
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懼怕,乃是叫作惡的懼怕。
你願意不懼怕掌權的嗎?
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稱贊,因為他是神的用人,是與你有益的。
你若作惡,卻當懼怕,因為他不是空空地佩劍。
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罰那作惡的。
所以你們必須順服,不但是因為刑罰,也是因為良心。
你們納糧也為這個緣故,因他們是神的差役,常常特管這事。
凡人所當得的,就給他;當得糧的,給他納糧;
當得稅的,給他上稅;當懼怕的,懼怕他﹔當恭敬的,恭敬他。」
《羅馬書 13:1-7》
宗教工作者會要求學生們思考下列這些問題嗎?
1. 權柄有好壞之分嗎?
2. 權柄是否也可以來自魔鬼?
如果不是的話,為何魔鬼可以這樣引誘耶穌基督?
「魔鬼又帶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
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
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
《馬太福音 4:8-9》
3. 教徒如何判斷權柄究竟來自神還是來自魔鬼?
4. 一旦一位尚存 [來自神的] 良心的天主教徒和基督徒,
遇上權柄來自魔鬼的掌權者,他應如何面對?
基督徒的印度聖雄甘地又怎麼說:
Noncooperation with evil is a sacred duty.
You assist an evil system most effectively
by obeying its orders and decrees.
An evil system never deserves such allegiance.
Allegiance to it means partaking of the evil.
A good person will resist an evil system
with his or her whole soul.
( Mahatma Gandhi )
中國傳統文化照顧了部份人的需要,
所以有「識時務者為俊傑」及「良禽擇木而棲」的說法。
至於孟子所說的「義命分立」,
指出了命運的好壞與道德倫理方面的善惡,
是兩個不同範疇的事情,
所以命理學中的所謂「好命」,
和「有道德的命」絕對是兩碼子的事。
勞思光教授更進一步指出,「厚于德的人,不應怕薄于命」,
人即使做不成自己命運的主宰,卻有能力做自己人格的主宰。
勞思光教授所提出的「義」和「命」分立亦就是孟子的主張。
參考:哲學雜誌《命理‧人生‧哲思》(季刊‧第三期) 1993-01
「厚于德」的命所重視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壺」!
俗語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但在筆者看來,次序應該是:
一 (堅守)人格和心靈;
二 (追求)智慧;
三 (積)陰德;
四命、五運、六社會環境、七風水、八讀書。
如果心對人格沒有堅持,好運又如何?
如果心沒有改變,一切風水、助運、增運、改運皆屬徒勞。
《造命》(七)
[ 非正命 ]
造命,當然可以造非正命。
智慧低、潛能亦低的人碰上逆境、困厄時,
也許就會心存僥倖,挺而走險,或者怨天尤人,
或因之而意志消沉,自暴自棄。
逆境的功能是鍛鍊中上等的人,打擊下等的人。
所以紫微斗數的《太微賦》有
「諸星吉,逢凶也吉。諸星凶,逢吉也凶」這個說法。
有時事情的吉凶,
端視當事人的智慧、人格及處事的態度和方法。
往往凶中藏吉,甚至由凶反變成吉。
心存僥倖、作姦犯科的人,
有時會被靈界借用來打擊愚蠢的人,
教訓道貌岸然、智慧中等的人,
教訓放棄良知、逆來順受的人,
教訓各家自掃門前雪的人。
The world suffers a lot.
Not because of the violence of bad people,
but because of the silence of good people!
( Napoleon )
作姦犯科的人所做的事,有時是吉中藏凶,
有時甚至由吉反變成凶。
所有物以類聚、同流合污、助紂為虐的人,
都是互為「不淑悸人」,
佛教思想認為遲早令參與者在業力報應之下,
受苦之餘,猶有餘悸,
即使不是今生,也是下一生。
命理學家不能夠肯定「善有善報」和「惡有惡報」,
善和惡是人類的抉擇,並非宿命!
所以「造命」絕對可以「造不道德的命」,
智慧中等、潛能高的人,一旦作姦犯科,自然更惡,
而當一群智慧中等、做壞事潛能高的人團結起來,
一起合作去做惡事,則惡的威力自然強大。
這個世界,當然有「作姦犯科,損人利己」的大「好」命!
舉例言之,
損人利己是造不道德的命;
殺人越貨是造不道德的命;
貪污是造不道德的命;
以權謀私是造不道德的命;
為虎作倀是造不道德的命;
有權力的人讓不良的制度繼續欺壓平民,
是造不道德的命!
律師在灰色地帶替不義之人擺脫法律制裁,
是造不道德的命!
廣告界和政客出賣良心,運用語言偽術欺騙市民,
是造不道德的命!
已經富貴的人,為富不仁,
每天度橋用各種壟斷或欺騙的手法去壓榨平民,
賺盡最後的一分一毫,
也是造不道德的命!
越是傳統所謂大富大貴的「好」命,
越可以造嚴重地不道德的命!
[ 聰明的非正命 ]
有一些富豪是道德和不道德的命一起造,
譬如公司繼續壟斷或欺騙,而個人的慈善基金亦同時在運作,
也許行善的這方面造多一點,也許行惡的那方面造多一點,
絕對不容易判斷和衡量。
不少傳播媒介和宗教人士也是道德和不道德的命一起造,
這些傳播媒介一方面宣傳物質享受、勢利、虛偽,
鼓吹嘩眾取寵或者替惡者宣傳,
另一方面則扮演正義角色,說理只說一半就適可而止;
宗教人士則長江不擇污水渠,有容乃大,
讓神和魔鬼在他們心裡和平共存,
一於左手擁抱神,右腳和魔鬼跳舞,左右逢源。
聖經怎樣說,神父和牧師會介意嗎?
如果你說:
「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約翰福音 4:24》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
《耶利米書17:9》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
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 4:23》
「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
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
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
《馬太福音 7:18-20》
「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
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
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
《路加福音 16:13》
他會說:
人是軟弱的,要愛你們的弟兄,為他們祈禱,不要批評他們,
神自然會做他的工作。
「弟兄們,你們不可彼此批評。
人若批評弟兄,論斷弟兄,就是批評律法,論斷律法。
你若論斷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斷人的。
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
你是誰,竟敢論斷別人呢?」
《雅各書 4:11-12》
No vice exists which does not pretend
to be more or less like some virtue
and which does not take advantage of
this assumed resemblance.
( La Bruyere, Characters, 1688 )
《造命》(六)
[ 正命者逆境造命 ]
一般而言,在順境時造命較容易,在逆境時造命較困難。
孔子認為人有上智與下愚之分,
正如音樂裡亦有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之分。
上智者一定鍥而不捨地追求「道/真理/智慧」,
下愚者只能夠貢獻青春和體力,
做低層次的工作或者選擇為虎作倀,
至於上智和下愚之間的大部份人,
由於生存在競爭劇烈、弱肉強食的社會,
一定會重視人際關係和重視埋堆的選擇。
對於有智慧又有高潛能的人來說,
潛能往往是在逆境困厄之中被迫鍛鍊出來的。
也許上天特別寵愛那些有智慧、又有高潛能、
不畏懼荊棘滿途、咬緊牙關、永不放棄的人。
他們重視經驗,往往視逆境為難得的學習機會,
有助於意志的鍛鍊和心靈的成長。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閒,膠鬲舉於魚鹽之中,
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告子。下篇》(孟子)
It is not in the stars to hold our destiny
but in ourselves.
( William Shakespeare )
佛教在「逆境造命」方面有相同的看法,
將一切困厄視為「增上緣」,
讓自己發揮潛能,提升定力及慧力的層次。
德國哲學家尼采 (1844-1900) 有相同的觀察和領悟:
Examine the lives of the best and most fruitful
people and peoples and ask yourselves whether
a tree that is supposed to grow to a proud height
can dispense with bad weather and storms;
whether misfortune and external resistance,
some kinds of hatred, jealousy, stubbornness,
mistrust, hardness, avarice, and violence do not
belong among the favourable conditions without
which any great growth even of virtue is scarcely
possible. The poison of which weaker natures perish
strengthens the strong — nor do they call it poison.
( Friedrich Nietzsche, The Gay Science, p.19 )
正是不見風雨,何來彩虹?
「不經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一般人眼中的「當黑」和「倒楣」,
對於有智慧又有高潛能的人來說,克服障礙的挑戰,
提升個人的實戰能力,則是邁向好運的轉捩點。
生命的喜悅,未必全是從順境中獲致。
生命本來就是苦中有樂,樂中有苦,禍福相倚伏,
往往是天堂和地獄並存,先往地獄,再上天堂,
才能產生生命中強大的喜悅。
逆境造命者所得到的報酬,
除了是高層次的經驗和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智慧之外,
往往在年紀老邁時亦可以擁有一段燦爛的黃昏。
其實逆境對有智慧的人最大的考驗,不再於困苦,
而在於「自信心」── 客觀、不欺騙自己的「自信心」!
有客觀的自信心,盡一己之力,即使一生都運氣欠佳,
懷才不遇,都沒有怨懟,就是最高層次的智慧和修行。
如果具備足夠的能力,那麼,挑戰愈大,心靈的成長也愈茁壯。
有智慧的人會明白「不淑貴人」的道理,
所以韓信知道令他受胯下之辱的市井無賴,
其實是他的「不淑貴人」,
韓信回鄉時不但沒有報復,還表達出感謝。
西方人也有相似的看法,感謝給他逆境的「不淑貴人」:
Be thankful for all the difficult people
in your life, and learn from them.
They have shown you exactly
who you do not want to be.
We do not know what is really good or bad fortune.
( Jean-Jacques Rousseau )
置身在同樣惡劣環境之中的人,
可以選擇自甘墮落,亦可以選擇奮發向上;
有智慧的人明白,任何劣命,
都無損「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這個抉擇。
即使智慧低、潛能亦低的人,
亦可以選擇人格不貶值的造命方式,擺脫本來庸碌的命運。
所以無論命好還是命壞,重視人格的人都不怕運來磨。
命運也許能夠決定你的困苦與死亡,
但命運不能夠決定在死亡之前,你選擇做一個怎麼樣的人。
禍福相倚伏,有得必有失。
從上述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就明白紫微斗數中這個道理:
命宮的「宮氣」為「冠帶、臨官、帝旺」的人,
比較容易成功,所以容易浪費光陰在和修行無關的事情之上,
甚至由於交友不慎,在心靈方面出現倒退,
完全浪費了這一生人的輪迴;
而命宮的「宮氣」為「病、死、墓」的人,
由於不容易「成功」,反而會花時間修行,
會增添智慧,會在某方面有所「成就」。
選擇修行和從事教育的人,知道希望在人間,
就是不相信「智者自智,愚者自愚」是一塊鐵板,
就是不相信上智下愚不能夠憑藉此生的教育,
及屢世的修行來慢慢改變,最後擺脫了愚昧,
擺脫在中性循環裡的徘徊,邁步走向善性循環。
《造命》(五)
[ 正命和非正命 ]
朱熹認為「命有兩種:一種是貧富、貴賤、死生、壽夭,
一種是清濁、偏正、智愚、賢不肖。一種屬氣,一種屬理。」
《朱子語類‧卷四》
前者就是我們所說的命運,
而後者其實部份屬於命運,
部份則是前生帶下來的心靈素質。
命理學可以從命盤中看到心靈素質的蹤跡,
但心靈素質並非命理學研究的範疇。
「造命」是指「創造生命歷程」,是指培育心靈;
「造命」是指改變運,而不是指改變命。
生命歷程既可以造好,亦可以造壞,
孟子的正命和非正命就是指出這一點。
「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
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而死者,非正命也。」
《盡心。上篇》(孟子)
註:巖墻,即危墻之將覆將塌者。桎梏,所以拘罪人者。
桎梏而死,即犯罪而死。
用現在的觀點來看,
孟子的意思是「造命」要造「正命」,
這就是「順受其正」的意思:
首先要知命,
其次是不做愚蠢人,不立乎巖牆之下
再其次是要盡其道,要做好的抉擇。
孟子這種「造命」的方法,
就解決了「命贏運輸」的困擾,成為勝利者。
行善積德,是一種盡其道的方法,
在佛教的修行來說,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行善積德可以改變命運,是中國文化傳統中的一個說法,
命理界常常提及的「了凡四訓」,
就是典型行善積德改變命運的例子。
然而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行善積德可以改變命運,
我們只能夠揣測這個可能性:
「心中常存善念的人,會得到靈界的照顧,
遇險遇事時往往大事化小事,或者甚至逢凶化吉。」
命不能改,運卻可以改,
改變價值觀,改變心態,改變性格,
日積月累,自然能改變後天的運。
但如果心沒有改變,行善積德能夠改變多少運,依然存疑。
命運和道德的關係畢竟不是命理學家研究的範疇。
命理學家不能夠肯定「善有善報」和「惡有惡報」。
Misfortune does not always wait on vice;
nor is success the constant guest of virtue.
( William Havard )
另一種盡其道的方法是恪守人格。
不求個人的功利,不在乎是否能夠得到豐富的獎賞,
不計較成效的多寡,不介意命運的折磨,
不在乎是否能夠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潛能,
決意把愛和喜悅帶給這個世界,減少減輕人間的苦楚。
行善積德,從來都不會視為一種交易。
這也是「順受其正」!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滕文公下。第二章》(孟子)
「然則君子居正體道,樂天知命,
明其無可奈何,識其不由智力。
逝而不召,來而不距,生而不喜,死而不慼。
瑤台夏屋,不能悅其神,土室編蓬,未足憂其慮。
不充詘於富貴,不遑遑於所欲。
豈有史公董相《不遇》之文乎。」
《辯命論》(劉峻)
聖人之所以為聖人,就在於他們「順受其正」,
從不「坐以待命」,而是積極地提升自己的智慧和修養。
「士可殺,不可辱」,
「命運可以崎嶇,但是人格絕對不可以貶值」,
人類即使做不成命運的主宰,也要做人格和心靈的舵手,
這就是聖人的心態。
命運和死亡,在聖人面前,難以驕傲。
自古以來,讀書人大致上有五種造命的方法:
1. 從政,先天下之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 著書立說,克己修行,以生命影響生命。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
3. 隱居,歸園田居,閒[閑]。
4. 教學。
5. 做奉承者/諂媚者。
有些人奉承掌權者,有些人奉承富人,有些人奉承名人;
有些低手就厚顏無恥地赤裸裸奉承,
有些高手例如莎士比亞,就挖空心思來奉承;
他們都明白遇上一個喜歡奉承,讓自己能夠得益的人,
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有些文人則互相奉承,一齊搵食,不一定會文人相輕;
有些現代人更會奉承學生,作為一種投資。
盧梭甚至認為奉承來自早期的教育,遍及學校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