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命》(四)

3.  比較困難的就是改善自己的性格
命運、環境可以決定外界的狀況,
但是不能決定一個人腦海之中的狀況,
人腦在經歷之後所產生的經驗、知識、智慧、
思考、感受、抉擇,甚至性格的改變,
都不是命運和環境可以完全操縱的。
人心的變化和抉擇,亦絕對不是命理學家所能推算的,
雖然看到一張優秀的命盤,
命理學家可以預料命造會作出最佳的抉擇。
一個人是否活得健康、是否活得快樂,
我們有部份、甚至大部份的主導權;
是否活得充實、是否活得有意義、有價值,
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努力去爭取的。
不同的抉擇,往往會產生不同的象,
雖然這些象都在命理的推算的範疇之內,
但結果的強弱和嚴重程度,可以有天壤之別。
凡事抱著學習的態度,而不是著眼於成功或失敗,
或者斤斤計較面前眼見的得失。
要明白老子的「禍福相倚伏」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道理: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可惜有得必有失,然而有失卻未必一定有得,
正如有利必有害,有害卻未必一定有利。
遺傳、性格、智力、學養、業力等因素都有可能插手其中!
許多時收穫不一定是在物質方面,亦可以是在精神方面,

知識方面,人際關係方面,智慧方面,或者經驗方面。
能夠這樣去看事物,往往可以做到「一分耕耘,十分收穫」。
每一個人的「生命歷程」,
都是「環境、命運、人運和他自己的努力和抉擇」
五者所共同創造出來的產品。
改變性格,不能改變命,但卻可以改變運。
因為許多行為的錯誤,若非起源於性格的問題,
就是起源於價值觀念的問題;
聞道覺醒,就會發現「一念之差」可以影響深遠。
要改過,就要懺悔內省,努力思考,改變自己的價值觀念。
「造命」其實就是對個人價值觀的思考和抉擇,
然後在「宿命範圍」之內作出良好的抉擇,
將個人心靈的價值不斷地提升。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中庸》
改變思想,改變性格之所以能夠改變「運」,道理如下:
改變思想,就會改變個人的心態,甚至以往盲目接受的信念,
從而放棄某些慾望,於是就不會有因滿足該慾望而採取的行動。
由於沒有行動,所以凡屬該行動所造成的吉或凶,就不會產生。
其實不論東西文化,都有智者明白這個「境隨心轉」的道理:

The  greatest  revolution  in  our  generation
is  the  discovery  that  human  beings,
by  changing  the  inner  attitudes  of  their  minds,
can  change  the  outer  aspects  of  their  lives.
( William  James )
所謂造命其實就是回歸心靈,然後一生努力修行,
替心靈製造一個善性循環。這個善性循環的造命流程圖如下:

覺醒改變思想改變價值觀改變信念改變心態
學習嚴謹的思考方法一生致力建設信仰改變行為和習慣→
換一批常常往來的朋友慢慢地改變人際關係環境
慢慢地改變了性格改變抉擇和生命的方向
改變這生人的
「運」改變業力改變下一生人的命運。
With  a  good  training  in  critical  thinking,
we  become  free  to  choose  our  values,
our  attitudes,  our  friends,  our  relationships,
our  meaning  in  life,  re-examine  our  beliefs,
establish  our  faith  on  solid  ground,
thereby  slowly  changing  our  character
in  a  direction  that  we  like.
( Jason Ling )
正如  Abraham  Maslow  指出:
心若改變,態度隨之而改變;態度改變,日積月累之下,
個人的行為和習慣就會慢慢跟著改變;
行為和習慣改變,則性格隨之而改變;
性格一旦改變,個人努力的方向,個人的行為,
甚至做人的態度,生活習慣都隨之而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
人生改變,則命運也產生了變化:雖然命不變,運卻改變了。
換言之,改變性格可以改變運,但是改變性格,談何容易。
令人有點遺憾的是智慧這種天賦似乎部份和遺傳有關,
所以在The Theaetetus裡介紹他自己做接生婦角色的時候,
Socrates 亦認為容易獲得智慧的人是  favoured  by  heaven
一般智慧及毅力不足的人,只能奢談改變,望門興嘆。
所以古人有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的說法,
就是明白到人重視面子多於追求真理,
沒有能力或者討厭追求智慧的劣根性。
現今流行所謂「我係我」的思想,
由於對 《「我」I 》  的概念模糊不清,
認為改變性格就失去了自我,更加正中命運的下懷。
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所以一般人都不容易擺脫命運的操控。
遺傳、性格和業力就是命運對人類的枷鎖的三大功臣。
參考:《改變自己》
《自我批判、內省》(一)
《自我批判、內省》(二)
《自我批判、內省》(三)
《自我批判、自我教育》(一)
《自我批判、自我教育》(二)

《造命》(三)

2.  中等難度是努力不懈地追求個人的「成就」。
用選擇環境來「造命」比較容易,
難一點的是努力精進,實現古人所說「此君子所以自強不息也」,
亦即是努力不懈地追求個人的「成就achievement
亦即是西方心理學中所提及的「自我實現Self Actualization
把個人天賦的潛能有效地去發揮,極為重要,
然而西方文化往往太過誇張「發揮潛能」的價值,
甚至認為發揮「所有值得發揮的潛能」是應有的目標,
一個人不發揮自己所有的潛能是一種極度的遺憾,
忽視了一個人發揮那幾項潛能必須有所取捨,
忽視了環境對一個人能否發揮某項潛能有重大影響力,
亦忽視了人性的可善亦可惡,
忽視了意圖發揮潛能時,必須在道德方面作出慎重的考慮。
第一點的道理其實很簡單:
任何有豐沛才華的人根本沒有充裕的精力和時間,
去發揮他所有值得發揮的潛能。
例如,我也許有天份做一個好廚師,
但如果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話,
我可能會選擇發揮寫作方面的潛能,放棄做廚師的潛能,
所以是否正面價值取向,沒有多大關係。
At  what  expense  any  valuable  work  is  performed!
At  the  expense  of  a  life!
If  you  do  one  thing  well,
what  else  are  you  good  for  in  the  meanwhile?
( Thoreau,  Journal,  1852 )
Only  one  who  devotes  himself  to  a  cause
with  his  whole  strength  and  soul  can  be  a  true  master.
For  this  reason  mastery  demands  all  of  a  person.
( Albert Einstein )
除此之外,讓心靈主持大局的人知道,
必須努力在此生提升個人的智慧,
為下一世人作預備。
所以「提升智慧」肯定是生命中一種難得的「成就」。
再其次,我們必須明白:
成就achievement 不等同「成功
success
所以這世上的確是有懷才不遇這回事。
由於屢世的修行和不修行,產生的業力影響到命運,
歷史上有頗多生不逢時,生不逢地,生不逢人的例子,

以致材不為世所用,壯志未酬。
即是中國人傳統所說的「遇」與「不遇」的問題。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滕王閣序》(王勃)
樂觀積極,累積經驗,增添智慧,拒絕臨時抱佛腳,
未雨綢繆,盡人事,聽天命,因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即是做好準備等運到,否則機會(運)來臨時也不能好好地把握。
當然,「運」如不來也一樣笑哈哈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樂觀,
生命本來就應該是這樣。
Freedom  is  nothing  but  a  chance  to  be  better.
( Albert  Camus )
地運和命運代表「制約constraints
只有努力和抉擇代表「自由freedom
人運則介乎二者之間,因為人其實可以選擇自己的師長和朋友,
可以選擇自己參與的群體。
除了努力和抉擇之外,人的自由更包括了思想。
即使環境令你動彈不得,但你的心卻有無限度的自由,
可以在無窮無盡的想像空間中翱翔飛舞,縱橫馳騁,
開拓心中一片天下。
只有你自己的 capacity 才可以制約你的自由。
抗拒社會環境洗腦的人,就可以增加個人思想的自由度,
這是每個追求自由的人都應該努力以赴地去做的。
甚麼是覺醒?如何將絆腳石變成踏腳石?如何向命運學習?
I  have  always  believed,  and  I  still  believe,
that  whatever  good  or  bad  fortune  may  come
our  way  we  can  always  give  it  meaning  and
transform  it  into  something  of  value.
( Hermann Hesse )
所謂覺醒,其實就是發現需要回歸心靈,
需要不怕艱鉅,選擇徘徊在「善性循環」之內,
而且必須開始努力追求「道/真理/智慧」,
和有智慧的人埋堆,並且需要「保守自己的心」。
「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
    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 4:23》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a  condition
of  the  heart──not  something  that  comes
‘upon  the  earth’  or  ‘after  death.’
( Friedrich Nietzsche )

《造命》(二)

「宿命範圍」之外,當然不能夠「造命」。
雖然「宿命範圍」之內我們不知道業力如何插手,
但是我們可以想像「宿命範圍」之內,
就是自己的管轄範圍,就是個人「造命」的空間,
可以完全自由地去創造,盡情地去發揮。
正如前述,能夠「知命」和「安命」的人,
才可以有效地去「造命」。
「知命」,才可以知道個人的天賦和限制,
「安命」,才可以知坦然接受業力的安排。
至於「造命」,要改變「生命歷程」,就要懂得利用後天之變數,
知道甚麼可以改變,甚麼不可以改變。一般來說,只有三個方法:
1.  比較容易的就是懂得如何去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大、中、小環境
人的命運,就好像一顆種子,落在適合的環境,才能夠有好的發展。
這個環境,包括出生的時代、出生的國家、政治環境、社會環境、
地理環境、家庭環境、人際關係環境等等各式各樣命理以外的因素。
如果可以得到高人指點,在青少年時期開始就掌握自己的命盤,
就能夠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每一個十字路口及每一個轉捩點,
作出有利、明智及正確的人生抉擇,就是最好的人生規劃。
[ 家居環境 ]
人雖然沒法控制自己身處的時代,
但是可以選擇一個對自己有利的環境。
優良的環境,對人的「造命」有關鍵性的影響。
所以聰慧的孟母,有三遷之舉!
家居環境可以說是涉及社會風氣,也可以說是涉及風水,
中國傳統文化所說的「人傑地靈」就是這個意思。
[ 社會地理環境 ]
改變大環境,當然包括移民在內。
一般來說,紫微斗數遷移宮吉利者,
可以選擇移民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必須考慮移民的國家,
是否特別獎勵命造命盤中所顯示的潛能和長處。
這就是為何從五十年代開始,不計戰亂的因素,
大部份科學家都往美國跑!
[ 職業環境 ]
有些人喜歡從事帶有欺騙性或不公正的行業,
因為薪酬較高或者更因為可以弄權。
他們的解釋是你不做也有別人做,
而且在發財之後才立品也不遲,
於是他們在奴才和騙子群中找到了認同感。
但這個不一定是對自己有利的環境。
世界上無數的人,容許職業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如果信因果的話,他們將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尋找職業的好方法,
就是從個人的命盤之發掘適合的工作。
最好便是能夠從命盤最佳的宮位去著手,
去做與該宮位有關的事情。
[ 人際關係環境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個人的「運」會受關係密切的人所影響。
因此如果想改變運程的話,宜慎選配偶,擇年生育兒女,
慎交長輩,慎選手下,慎選朋友,慎選職業。
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勸學》(荀子)
有時我們生命中最需要的就是換過一班朋友,
因為朋友極度影響我們心靈的狀況和處境。
如果我們還未有能力判斷灰色地帶中的善惡,
孤單,其實遠勝於和半好半壞的朋友結交,
離開了這些朋友之後,往往好的事情就開始出現。
然而,如果我們不痛下功夫去提昇自己的心靈質素,
依然選擇徘徊在中性循環之中,追逐「名、利、權」,
喜歡讓人數來決定真,並且美其名曰民主和互相尊重,

那麼,即使我們換過一班朋友,其實不能改變多少,
因為新的朋友可能也是同一循環之中的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物以類聚,類聚之後能夠加強  gene  expression
在基因研究方面己見曙光。
UCLA 研究人員  Steve  Cole  發現
「群體聯繫」對基因表達有無可置疑的強大影響力。
筆者相信未來在 epigenetics 方面的研究會證明這四點。
You  can’t  change  your  genes.
But  if  we’re  even  half  right  about  all  this,
you  can  change  the  way  your  genes  behave
──which  is  almost  the same  thing.  By
adjusting  your  environment  you  can  adjust
your  gene  activity.  That’s  what  we’re  doing
as  we  move  through  life.  We’re  constantly
trying  to  hunt  down  that  sweet  spot

between  too  much  challenge  and  too  little.
( Steve Cole )
中國人一向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明白潛移默化的力量耳濡目染的作用
我們知道:
我們選擇和怎麼樣的人在交往, 就會有怎麼樣的人生。
換言之,我們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和誰在一起。
如果我們想像鷹一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
那麼我們除了要選擇和鷹一起飛翔之外,
還要在飛翔之前放下所有阻止我們飛翔的心理負擔。

如果我們想出類拔萃,就要懂得如何判斷優秀,
然後選擇和優秀的人在一起,向他們請益。
我們明白即使我們沒有上進的心,也不要每況愈下;
如果我們恐懼懷疑,恐懼批判,重視權威,
讓掌權者、有名氣的人或者傳播媒介代替我們思考,

我們就會每況愈下,越來越蠢,只懂得看表面的假象,
不懂得判斷甚麼才是真正的「善良、仁愛、喜樂、和平」,
換言之,我們失去了判斷優秀的能力。

《造命》(一)

[ 總論 ]
除了童年就夭折的小孩子之外,
世界上沒有百分之一百「聽天由命」的人。
無論自由度是多是少,無論你是被動還是主動,
即使大局已定,人其實每天都在參與創造,
天都在做抉擇,每天都在「造命」。
別忘記,放棄也是一種抉擇,也是一種「造命」的方法。
人也許不能決定自己「生命的長度」,
但人可以決定的是「生命感受的強度」和「生命的深度」。
唯可惜在大時代之中發動戰爭的人,
可以決定別人生命感受的強度和別人生命的長度。
當然有不少放棄生命的人選擇決定個人「生命的短度」!
筆者曾經多次提及,
一個人的生命歷程由五大因素組成:
地運  +  人運  +  命運  + [努力] + [抉擇]   =   生命歷程
地運代表出生的時代、政治環境、社會環境、地理環境及氣候、
文化環境、家庭狀況、風水等等的影響。
人運代表父母、師長、兄弟姊妹、朋友、夫妻、子女等等的影響。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反映出地運和人運的影響力,
父母和兄弟姊妹是誰,不由自己作主,
配偶的選擇亦可能有業力的因素在背後操縱,
所以中年之後選擇老師和朋友、變得異常重要。

命運代表個人出生資料,
再加上父母農曆出生年所能夠推算出來的一切東西,

包括來自父母方面難以改變的遺傳,包括個人的業力。
至於可以改變的遺傳,人類依然有相當的自由。
命運中真正的限制,當然難以突破,
但命運中不存在的限制,那些只是想像出來的限制,
只是錯誤認知而產生的限制,當然必須突破。

The  Social  Life  of  Genes
David  Dobbs  (September 3, 2013)
http://www.psmag.com/health/the-social-life-of-genes-64616/
Genes  don’t  make  you  who  you  are.
Gene  expression  does.
And  gene  expression  varies
depending  
on  the  life  you  live.

地運和人運之中有業力,也許有前生之選擇或不能選擇。
命運之中除上述二者之外,更有來自父母的遺傳。
正如前述,來自前生的業力並非命理學研究的範疇。
俗語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只是著眼於今生,
但在輪迴的生命長河中,次序當然是「一修行二讀書三積陰德」,
因為修行就是追求智慧,而在人類社會中追求智慧的人不能不讀書,
雖然一定是經過篩選的優秀書籍。
至於積陰德排在第三是因為物質布施比不上智慧布施。
但千萬不要忘記:智慧分享和布施,就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絕對不適合自私自利的偽君子和偽知識份子!

孔子認為人有上智和下愚之分,的確是拒絕虛偽的如是觀。
在人工智能電腦和機械人的時代,
下愚肯定將會被淘汰或者成為其他人的奴隸,
除非他們有幸遇上一個覺醒的機會,開始修行。

至於徘徊在中性循環的人,必須拼命掙扎求存,
人的價值究竟是甚麼,遲早成為一個無可逃避,
而且越早思考越好的課題。
由於徘徊在中性循環的人佔大多數,
他們的努力和抉擇和他們的自由度,都因人而異。

由於遺傳影響性格,影響智力。
性格和智力又影響命運,影響努力的成效,影響抉擇的成效。
所以抉擇其實會受地運、人運和命運的影響。
可以說智力低的人抉擇的自由度比想像中少,
而性格強、固執、智力低的人,抉擇的自由度更少!
智力低的人唯一可以走出困境的方法就是堅持人格。
雖然「命運」不能改變,
但「命運」只不過是「生命歷程」中的一個變數,
「知命」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繼而「發揮潛能」;
「安命」可以讓我們接受不能改變而又需要面對的事物,
節省精力和時間來「造命」,將意志和毅力用在刀鋒上。
所謂「造命」就是改變「生命歷程」,創造自己!
人沒有創造命運,人只是在生命歷程中創造了自己
命運的方程式完全沒有改變,但因應不同的環境、性格和抉擇,
命運的方程式會產生不同的solution

圓滿的生命在於「知命」、「安命」、和「造命」。
這三樣其實也就是我們「算命的目的」,
可惜由於欠缺了哲學訓練,一般命理師忘記了需要鼓勵「造命」。

Life  is  not  only  about  knowing  yourself.
It  is  also  about  accepting  your  destiny
and  creating  yourself.
The  best  way  to  show  your  gratitude  to  life
is  to  become  who  you  truly  are,
to  accept  everything  and  every  outcome  with  joy
and  to  create  a  better  self  before  life  ends.
( Jason Ling )

任何想「造命」的人,
唯一的方法就是接受嚴謹的思考訓練,即是所謂修行。
任何人接受過這樣的訓練,不但不怕生命中任何的考驗,
而且有能力將絆腳石轉變成踏腳石。
除此之外,這樣的訓練還可以:
1.  增添個人的智慧。
2.  一旦個人的智慧提升了,
     就能夠「認識自己」和「管理自己」。
3.  功夫日積月累之下,能夠知己知彼,就容易百戰百勝。
4.  甚至「創造自己」,塑造一個理想的自己,
5.  一旦成功「創造自己」,
     就改變了自己的思想,性格和行為。
6.  一旦改變了思想,改變了性格,就會改變人生的抉擇,
     而改變了人生的抉擇,就會完全改變了後天的運。

《安命》(下)

其他的「安命」心態,往往只是表象,
只是行為上的「安命」,心裡卻是另一個故事。
  平庸者的「安命」
平庸者畢竟屬於大多數,
他們多數沒有獨立的思考能力,討厭人生哲學,
所以他們對事物和命運的想法,
往往受廣告、輿論和社會意識形態所操縱。
由於平庸者往往缺乏天賦才華,不能為世所用,
或者缺乏運氣,沒有暴發的機會,
在財富方面永遠覺得比上不足,因為拒絕比下,
結果大部份平庸者當然是覺得自己是被迫「安命」。
當他們有少許權力時就會濫用權力,
被人拍馬屁時就飄飄然受落,覺得受到尊重。
平庸者一般都是屢世徘徊在「中性循環」中的人,
所以他們的「安命」就是不思進取,得過且過,
下一生人繼續徘徊在「中性循環」內。
平庸者一般擁抱「虛偽」這個雅俗共賞的普世價值,
所以他們不懂得思考的哲學課題有很多,例如:
1. 有甚麼動物我們要愛護,有甚麼動物我們不必愛護。
所以平庸者會說他們很愛護鳥類,但他們也喜歡吃雞鴨鵝。
2. 有甚麼動物我們可以吃,有甚麼動物我們不可以吃。
所以平庸者會說他們很愛護貓和狗,但他們也喜歡吃豬牛羊,
他們很愛護錦鯉和金魚,但他們也喜歡吃其他的魚類,
他們很愛護烏龜,但他們也喜歡吃龜苓膏。

  悲觀的人的「安命」
悲觀的人的「安命」心態,不論是積極還是消極,
多數是隨波逐流,麻木地去面對命運。
  不悲觀的人的「安命」
不悲觀的人的「安命」可以分成積極和消極兩種心態。
積極者不一定行歪路,但不一定是正路,
所以多數是盲目地樂觀,
遇上厄運時被迫抱著「塞翁失馬」的心態去面對,
逆來順受。
所以「塞翁失馬」的心態,
既可以是樂觀的人的「安命」方式,
亦可以是不悲觀的人的「安命」方式,
所以單憑表面上的行為難以判斷當事人的心態。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
    不需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
    片刻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西江月》(朱敦儒)
至於消極的心態,就是放棄抉擇,懶得思考。
有一些人沒有選擇時埋怨沒有選擇,
有選擇或選擇太多時卻覺得煩惱,乾脆不去選,
這種情況可以說是消極的「安命」。
  賭博式的「安命」
積極的人,不少採取賭博式的「安命」心態。
一種方式是,雖然知道人在命運之中「有幸有不幸」,
卻認為命運只不過是或然率,
在「安命」之餘卻痛恨或怨恨地對待命運。
就如歌詞中所說:「何必偏偏選中我?」
一向做壞事的人,其中不少相信有命運,
也許是因為他知道報應遲早會來,
避過一次就是賺了一次,有時反而更樂觀。
下一生人的事下一生人再算,誰知道有沒有報應,
誰知道有沒有下一生,也許根本就沒有輪迴。
的確值得一博!
對不「知命」或「知命」而不「安命」的人來說,
中國傳統的所謂「天人合一」肯定是天方夜譚的境界。
[「安命」不等於「安境」]
由於沒有多少人能夠生存於自己完全滿意的地方,
做自己完全滿意的工作,
如果暫時不能改變,就只能夠「安境」。
「安境」是指以平常心面對不適合的生存環境,
不適合的工作地方。
人不一定要遇上適合自己的環境才可融入﹔
在順境中要學習感恩,在逆境中亦應該不屈不撓地生活。
一旦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遇上機會,
當然應該立即「抗境或改境」,因為這是文明人的責任,
小者是對自己心靈和家庭的責任,
大者則是對社會、民族,甚至人類文明的責任。

人不能戰勝命運,但人可以戰勝環境,
包括外在的環境及內心的環境!

而「安命」就沒有這種情況,
因為「安命」是指安於宿命的範圍而已,
宿命範圍之內根本不需要安命,而是應該積極地去抉擇。
「安命」絕對不等於「安境」,
但「安命」和「安境」都應該從「認識自己」開始!
下面這句說話在這個情況之下就有道理。
Whatever  you  can  do  or  dream  you  can,
begin  it.
Boldness  has  genius,  power  and  magic  in  it.
(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命運。努力》(四)

[ 努力、成功、失敗 ]
這世界有很多不同類的「努力、成功、失敗」組合,
背後會有不同的原因,亦會有不同的心態。
  不曾努力卻成功
1.   有些人明白是因為自己運氣好。
2.  有些人明白是因為自己因為後台夠硬。
3.  有些人以為完全是由於自己有能力。
Sucess  makes  a  fool  seem  wise.
( Latin Proverb / Henry George Bohn )
Success  has  always  been  a  great  liar.
( Friedrich Nietzsche )
  曾經努力而成功,自我感覺良好,有些人
1.  不可一世,以為自己的經驗放諸四海而皆準。
2.  不可一世,以為是因為自己的智力或橋段高人幾等。
3.  明白是因為自己肯出售良心或願意賄賂官員。
4.  認為大部份人成功都是因為肯出售良心或願意賄賂官員。
5.  明白自己的經驗只能夠應用在某一範疇。
曾經努力而失敗,有些人
1.  每次都詳盡檢討自己失敗的原因。
2.  自我感覺良好,以為只不過是自己運氣差,
於是再接再厲,繼續一百次嘗試,繼續一百次失敗。
3.  明白自己的才華不在這方面。
曾經努力而屢屢失敗,但對自己有信心,
再接再厲,屢敗屢戰,最後終於成功。
Failures  may  be  training  lessons
for  the  gifted  towards  wisdom.
( Jason Ling )
信心來自才華和判斷力,有才華的人才有資格說:
失敗乃成功之母,檢討和毅力乃成功之父!
魚的才華不在於爬樹!
Everybody  is  a  genius.  But  if  you  judge
a  fish  by  its  ability  to  climb  a  tree,
it  will  live  its  whole  life  believing  that
it  is  stupid.
( Albert Einstein )
參考: 《成功 success》《成就 achievement》

《命運。努力》(三)

☆  時空 (地運)
某種才華在某個時代,某個地方,
也許只能夠作為興趣,作為事業則收穫不大。
中國歷史上許多大思想家在生時往往鬱鬱不得志,
到死後才得到後人的讚頌,時空未合之故也。
當社會風氣尚未能接受,或者需求未夠強烈,
或者潮流尚未來臨,
具有某種才華的人只能夠退而求其次,
從事其他的職業來謀生,僅視個人的才華發揮為興趣,
否則無論當事人如何努力,都難以盡情發展個人的才華。
例如一個對體育有興趣,有某方面體育天份的人,
生長在一個對這方面的才華未有足夠鼓勵的地方,
如果堅持以體育為終身的事業,肯定會鬱鬱不得志。
所以紫微斗數中的天馬,
可以是財星,也可以是單純的運動星。
☆  人際關係 (人運)
很多時個人努力的收穫有多少,
完全視乎當事人的人際關係。
紫微斗數重視看命宮的「三台」,原因在此。
命宮加上父母宮及兄弟宮兩個鄰宮,合稱三台。
一個人出來社會工作之後,
父母宮用來觀察和上司的關係,
而兄弟宮則用來觀察和團隊中一起合作的成員的關係。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埋錯了堆,會嚴重影響到一個人的命運。
 
凡是外在的東西,如果命裡沒有,
即使如何努力地去追求,也未必可以求得到。
命中有無之故也。
所以說:「命裡無時莫強求」。
但由於受時代及環境的制約,
有些東西則是「命裡有時未必有」,
或者即使有,程度會有很大的變化。
  時機、運氣
即使大家同樣努力,
別人的努力也許有很好的收穫,
而自己的努力可能完全沒有回報。
時機不同之故也,運氣不同之故也。
不論是高層次還是低層次的努力,
單就個別事件而言,
成敗得失尚有短時間內運氣的因素,
努力及有鬥志的人,不會放棄萬份之一的機會。
如果事情極之重要,不去試,成功機會就等於零,
所以只要有機會,就應該去爭取,
即使失敗,亦可以得到寶貴的經驗,
也許會種下了下次成功的種子。
所以只要是重要的事情,只要每一次的損失不大,
人是應該積極地去爭取的。
1.  要明白有「痣」者不一定事竟成。
2.  要知道失敗的代價自己是否承接得起。
3.  不想浪費努力,就必須培養自己衡量得失的能力。
4.  不想浪費努力,就必須培養自己分析失敗的能力。
5.  不想浪費努力,就必須培養自己批判思維的能力。
 

《命運。努力》(二)

[ 智力和智慧 ]
☆  智力
努力只對個人有用,切忌與人比較。
因為別人一小時的努力可能等於你一星期的努力。
智力不同之故也。
所以愚蠢的人辛苦一周之後,往往以為自己十分努力,
應該得回努力的報酬,
而忽視聰明人袖手在旁,仔細觀察和思考所作出的腦部努力,
更忽視數年之後自己這種努力會否被機械所取代。
A  prudent  person  profits  from  personal  experience,
a  wise  one  from  the  experience  of  others.
(  Joseph  Collins )
☆  智慧層次
許多努力的人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於是努力地默默耕耘,但是忘記了耕耘有層次之分。
所以不要只是提醒自己要努力,
要常常問自己「在作甚麼層次的努力」。
高層次的努力才有高層次的收穫;
低層次的努力只有低層次的收穫。
智慧不同之故也!
  要懂得站在別人的五指山之外
努力,不一定有期望中的收穫。
而相信憑個人努力可以帶來成功的人,才是迷信的人。
努力,未必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
身心共同努力,才可能成為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
別忘記,蜜蜂和螞蟻都很努力!
在人類的眼中,它們的命運如何?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蜂》( 羅隱 )
It  is  useless  for  the  sheep  to  pass
resolutions  in  favour  of  vegetarianism
while  the  wolf  is  of  a  different  opinion.
( Inge )

《命運。努力》(一)

[ 前人種樹,後人收益 ]
有人認為「努力而得到的收穫才是好的」,
鄙視那些不用努力而得到收穫的人。
許多白手起家、灰手起家或黑手起家的人,
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態度。
其實,努力或不用努力而得到的收穫都是好的;
最重要的反而是所得到的是否正義之財,
所學到的是否「真、善和美」的智慧;
其次重要的是得到之後是否能夠懂得珍惜。
有機會學到之後是否願意追隨。
所以我們不會鄙視那些位於沙漠之上的石油生產國,
更加不會鄙視那些願意降低物質慾望,
一生都在追求智慧的人。
生命本來就不會是公平,有甚麼大不了?
而且,世界上有許多價值連城的東西,
都是我們不用十分努力就可以得到的。
人類在科技及各行各業的知識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了前人的努力,
我們才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膊上,看得更遠」。
tree
君子之於天下,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
    苟吾書得行,吾言得用,
    使天下識一分道理,享一分太平,
    則君子之心畢矣。」(清。陸世儀)
[ 努力和耕耘 ]
筆者曾經說過,一個人的「生命歷程」由五大因素組成:
地運  +  人運  +  命運  + [努力] + [抉擇]  =   生命歷程
☆  用力點
努力和今生的命運沒有任何關係!
努力不能夠改變今生的命運,但可以改變生命歷程,
如果努力的地方正確,更可以改變下一生的命運。
例如努力追求智慧、努力行善、努力修行、
努力學習某種不會被時代淘汰的技藝。
努力要用得其所!
其實,人除了他自己的修行能夠每日進步之外,
還有甚麼是值得自豪的呢?
  天時、地利、人和
我們必須明白
1.  雖然努力必然有收穫,但收穫可大可少。
2.  努力的人不一定有期望中的收穫。
3.  大部分不努力的人,一定不會有收穫。
4.  只有極小部分幸運的人才可以「少少努力,多多收穫」。
好的耕耘,好的土壤,好的氣候,才會有好的收穫;
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都重要。
天時是時機,地利是時機,人和也是是時機。
時機未到之前,我們只能夠努力耕耘。

《命運。公平》(下)

「怎樣的不公平可以接受,怎樣的不公平不可以接受」
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從命理學的角度來看,
安命的人,除了要安然地接受自己的命運之外,
還要習慣和接受所有先天性的不公平。
記著,不是適應,是接受。
很多人都羡慕天才,有些只有天賦的人更加想當天才,
但卻不去問一問自己願意為天才之路付出多少汗水,
不相信有輪迴的人當然更加不會去想一想:
某方面的天才是否在這方面曾經累積了多世的努力和學習,
而蠢材則累積了多世的懶惰和得過且過。
有很多所謂先天性的不公平,
用輪迴的概念來看,其實很公平,可以接受。
It  takes  people  a  long  time  to  lear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alent  and  genius,
especially  ambitious  young  men  and  women.
( Louisa May Alcot )
至於後天性的不公平,才是我們應該對抗的東西,
但仍然有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問題。
因為不少人會故意忽視自己私下有著數的地方,
甚至認為理所當然,而著眼於別人擁有而自己欠缺的東西:
What  makes  equality  such  a  difficult  business
is  that  we only  want  it  with  our  superiors.
( Henry Becque, 1890)
如果我們相信輪迴因果的概念,
明白人生裡許多沒有理由的事也許都有前生的因緣。
也許我們就會比較容易接受表面上不公平的現象。
我們應該尊敬別人前生或前數生的努力,
包括他們前生帶來的智慧,前生和父母的良好關係,
與及前生在人格和人際關係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There  are  no  shortcuts  to  any  place  worth  going.
( Beverly Sills )
Life  consists  not  in  holding  good  cards
but  in  playing  those  you  hold  well.
( Josh Billings / Henry Wheeler Shaw )
換言之,不論我們的人生拿到一副怎麼樣的牌,
我們的責任就是將它打到最好。
Remain  human,  even  in  inhumane  circumstances.
( Robert Fisch )
想一步登天的人不宜接受佛教因果輪迴的概念,
應該去信天主教或基督教。
[ 學會珍惜 ]
一個人不論由於甚麼原因而得到比別人好的命運,
都應該學會珍惜。
同一樣的天賦,有人用得好,有人用得差,
因為在我們手中的東西,我們未必懂得珍惜。
我們的下一生,往往可能就毀在別人眼中極好的這一生。
所以不少人在「好命、好際遇」的時候,
竟然將自己的生命大部分都浪費在吃喝玩樂之上,
甚至愚蠢到為了「名、利、權」而將自己的人格貶值,

要到輪迴時才恍然大悟,
明白這一生的「得」竟然變成了下一生的「失」。

也許我們遲早會發覺,由於人類社會變化迅速,
下一生人的環境和際遇可以出現非常鉅大的變化,
人格和智慧才是最值得追求的兩種東西。
Make  the  most  of  yourself,
for  that  is  all  there  is  of  you.
( Ralph Waldo Emerson )
至於那些由於不滿意這一生而去自殺的人,
網友  Carmen  Tam  補充了筆者這篇文章的不足,
加上了一個完美的詮釋:
所有自覺活得不夠好的人生,在轉世後就是一次新的機會。
轉生亦可以是前生的願望投射、亦可是為補償。
但在轉生的過程中,並不能逃避恐懼、愁苦、厭惡、痛楚…
當你在這一生了結自己的生命,以為可以避過這些苦難嗎?
下一世,又或是再下一世便會重現…今生不學懂面對,下一生也避不了。
而一個「美好」的來生,並不等於更富有、俊美、順利、要風得風的人生。
「美好」意謂靈魂修行的圓滿。上一生做得不夠好,我們仍有下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