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侶關係》(三)

[情]
首先當然要定義「情」這種「成份」是甚麼:
「情」是和一個「並非朝思暮想的人」朝夕相處,
甚至共同生活而產生的,所以俗語有「日久生情」的說法。
由於人類亦有生物界尋找配偶的需要,
所以往往在年青時某個處境、某個選擇範圍之下,
就進行擇偶的行為。
Man  scans  with  scrupulous  care  the  character
and  pedigree  of  his  horses,  cattle,  and  dogs
before  he  matches  them;
but  when  he  comes  to  his  own  marriage
he  rarely,  or  never,  takes  any  such  care.
( Charles Darwin )
嚴格來說,「過盡千帆皆不是」之後的結合,
即使有彼此的關懷和照顧,往往只會「日久生情」,
不會「日久生愛」。
兩個人能夠有心靈上的互相了解及相同的價值觀念,
才可能有「日久生愛」。
「情」也不是爭取就一定可以得著,
妳對他有深情,他可能對妳只有淺情,反之亦然,
「情」在人生之中是一個極之複雜的課題。
有「情」未必一定有「愛」,
因為「愛」屬於「愛與智慧的世界」,
而「情」則多半屬於「情與緣的世界」,
所以兩個屬於不同世界的人,
常常出現「情到深處情轉淡」的現象。

雖然「情」可以逝,但「情」的反面也不應該是恨。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祇有相思無盡處。
《玉樓春》(晏殊)
一個人找到配偶之前,
也許會有「今生情歸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感慨,
但「情」有了歸處之後,一旦又遇上了「愛」:
當年「眾裹尋他千百度」,總是找不著,
今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出現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就容易產生無奈和痛苦,
衍生「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的哀傷!
從《古詩十九首》可知,古人對「情」早已有相當的深度和認知: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游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古詩十九首》之一
「情」當然包括了友誼,
不能夠做朋友的夫妻,婚姻沒有可能長久。
It  is  not  a  lack  of  love,
but  a  lack  of  friendship
that  makes  unhappy  marriages.
( Friedrich Nietzsche )
When  marrying,  ask  yourself  this  question:
Do  you  believe  that  you  will  be  able  to
converse  well  with  this  person  into  your  old  age?
Everything  else  in  marriage  is  transitory.
( Friedrich Nietzsche )
童麗《漁舟唱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VwnAReGkQA
對等的「愛」是心靈相通,對等的「情」是相濡以沫,
一般人認為,生命中可以沒有「愛」,但不能沒有「情」,
但對已經回歸心靈,讓心靈主持人生大局的人來說,
生命中可以沒有「情」,但不能沒有「愛」。
如果和配偶只有「情」,「愛」就出現在子女、朋友、或服務之上。
「愛」和「情」分別置放在不同的人身上,已經很理想,
對同一人有「愛」又有「情」,或許可以說是生命中完美的狀態。
有「愛」又有「情」的伴侶,就是心靈伴侶。
當宋代詩人秦觀說「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其實他是說「愛」,不是說「情」。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鵲橋仙》(秦觀)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李清照)
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玉樓春》(歐陽修)
16《情侶關係》(三)2
唯恨完美不常有,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歡聚的日子往往是短暫的,稍縱即逝。
心靈伴侶亦難免會飽嚐分離相思之苦:
「豈知聚散難期,翻成雨恨雲愁。」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當然事實上,一般人的生命中能夠有「情」已經很好了,
一般人口中的愛,其實往往只不過是「情」,
最好也只不過是傾向於單方面、不平衡的「愛」。
對等的「愛」在人生之中其實是奢望!
《古詩十九首》所描繪的是溫柔敦厚的情,
所以我們會發現只要男女雙方一有一人是一位溫柔體貼,
或者千依百順的人,「情」的發生就具備了充分的條件。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描繪的是生死相許的情。
既然能夠生死相許,這種情當然是「情比金堅」;
這種情是共同付出、相濡以沬的情,
可能是前生修來的互相信任,是長情、深情,
也可能是前生所欠的情債,是盲目的「激情」,
根本不需要太多的智慧。
只有「深情」才會令部份人「海誓山盟」,甚至「生死相許」。
「愛」不需要「海誓山盟」因為「愛」不是交易;
「愛」不會令人「生死相許」,只希望對方勇敢地活下去!
「情」偏重於感受和情緒,「愛」堅持要有智慧;
所以只有「情痴」,沒有「愛痴」。
More  than  Love  假如愛有天意

「愛」難以專一,否則父母如何愛眾多的子女?
「情」亦難以專一,但卻可以專一。
到底是鶼鰈情深的「長情、深情」偉大還是「愛」偉大?
誰能判斷?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摸魚兒》(元好問)
張國榮《共同渡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qNVuO27Z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M8nnyMr898
Gordon Lightfoot《 If You Could Read My Mind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f4i1aaBXm8
情侶之間如果有「愛」又有「情」,就能夠達到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這種傳說中的境界。
人類之間的「情」可以和「性」完全無關。
筆者有這樣的感覺:
前生「愛」或「情」的緣份未完全了結的兩個人,
有一部份人今生會選擇以「父女」或「母子」的關係會面。
所以有些父親視女兒為寶,比妻子還重要;
而有些母親則視兒子為寶,比丈夫還重要。
「情」的世界可能涉及前生,也許比我們想像中複雜一些。

《情侶關係》(二)

[愛]
這裡說的「愛」,既然是一種用作分析概念的「成份」,
當然是指純粹的愛。
筆者按:
由於實在太多教育工作者、心理學家、道德家、
傳教士等等人士在「愛」這個課題上侃侃而談,
但對世道人心的影響不見得有顯著的功效,
所以筆者覺得有必要寫下這篇分析「愛」的文章。
「愛」重視真和誠,絕對討厭虛偽。
You  have  a  soul,
but  you  let  your  ego  in  control.
You  have  only  one  face,
but  you  make  yourself  several  masks
to  cover  your  face.
Love  is  composed  of  a  single  soul
inhabiting  two  bodies.
( Aristotle )
阿里斯多德的說法和元代才女管道升的想法相似: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
    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
    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
    再捻一個你, 再塑一個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我儂詞》(管道升)
Lovers  don’t  finally  meet  somewhere.
They’re  in  each  other  all  along.
( Jalaluddin Mevlana Rumi )
只要愛之中滲有「虛偽」的成份,
愛就變成了欺騙、變成了口號。
一個人拒絕虛偽,就已經是人上人。

討厭真和誠的人,難以認識自己,亦難以讓對方瞭解。
兩個這樣的人如何可以產生「愛」?
「愛」之中沒有謊言,亦沒有虛偽。
讓「心靈 soul主持人生大局的人明白,
人生苦短,修行不易,追求「道/真理/智慧」不易,
所以不會願意浪費時間去進修「虛偽學」。
由於選擇行走心靈的道路的人並不多,
所以在大部份的情侶關係之中,「愛」的成份並不多。
No  legacy  is  so  rich  as  honesty.
( William Shakespeare )
在愛之中,沒有交易,沒有佔有;
愛之中的情不會虛偽,慾也不會虛偽。
「愛」是屢世修行,累積得來的正能量。
從輪迴的角度來看,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無論是今生的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子女,朋友,
及生命中一切的人際關係,都是善業和惡業的顯現。
只有伯樂才有可能瞭解修行圓滿者,
然而可惜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愛」是付出。「愛」之中沒有「平等」。
「愛」是「心靈」之間的交流,是心靈的吻合,
不是交易,當然不會佔有。
即使自己沒有的東西,也希望別人能夠擁有。
正如聖經所說: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
「愛」雖然會令自己容易受傷,但「愛」從來不怕受傷;
怕受傷的人永遠不會明白「愛」的真諦。
To  love  at  all  is  to  be  vulnerable.
( C. S. Lewis )
Waking  up  every  day  and  loving  someone  who
may  or  may  not  love  us  back,  whose  safety
we  can’t  ensure,  who  may  stay  in  our  lives
or  may  leave  without  a  moment’s  notice,
who  may  be  loyal  to  the  day  they  die  or
betray  us  tomorrow
──that’s  vulnerability.
( Brene Brown )
這個受傷,不單是指被所愛的人傷害,
更包括種種難以預料的分離,
包括所愛者早於自己逝世時心靈上所承受的苦楚。
就是佛家所說的「愛別離」之苦!

Every  time  we  make  the  decision  to  love  someone,
we  open  ourselves  to  great  suffering,  because
those  we  most  love  cause  us  not  only  great  joy
but  also  great  pain.  The  greatest  pain  comes  from
leaving.  When  the  child  leaves  home,  when  the
husband  or  wife  leaves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or  for  good,  when  the  beloved  friend  departs  to
another  country  or  dies…the  pain  of  the  leaving
can  tear  us  apart.  Still,  if  we  want  to  avoid  the
suffering  of  leaving,  we  will  never  experience
the  joy  of  loving.  And  love  is  stronger  than  fear,
life  stronger  than  death,
hope  stronger  than  despair.  We  have  to  trust

that  the  risk  of  loving  is  always  worth  taking.
( Henri J.M. Nouwen )
There  is  only  one  happiness  in  this  life,
to  love  with  wisdom  and  be  loved  with  wisdom.
( Jason Ling )
「愛」這種屬於精神世界的東西,根本不談成本。
真正的「愛」有如陽光照耀大地,
讓所有需要陽光的萬物都能夠欣欣向榮,
所以真正的「愛」不會只愛一個人,
不會恐懼和拒絕真理,不會害怕深刻思考。
真正的「愛」必然超越配偶,超越家庭,甚至超越國家。
真正的「愛」討厭虛偽,所以不會說「愛所有人」,
「愛全人類」!
Love  is  not  consolation.  It  is  light.
( Friedrich Nietzsche )
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禮記。大學》
「愛」不會令人瘋狂,
「愛」的反面也不是恨,只會默默地祝福對方,
在受傷之後能夠「放下」,把精神花在其他事物之上。
「愛」不會要求回饋,亦未必有對等的回饋。
難道子女對父母的愛會多過父母對子女的愛嗎?
Love  consists  in  desiring  to  give  what  is  our  own
to  another  and  feeling  his  delight  as  our  own.
( Emanuel Swedenborg )
Love  has  no  age,  no  limit;  and  no  death.
( John Galsworthy )
「愛」之中沒有「平等」,參與者絕對不會喜歡佔便宜;
「愛」之中當然沒有「佔有」,否則對方就失去了自由。
You  must  love  in  such  a  way  that
the  person  you  love  feels  free.
( Thich Nhat Hanh )
「愛」不能缺乏「智慧」。
Love  and  wisdom  hand  in  hand  together
is  what  makes  life  worthwhile.
( Jason Ling )
「愛」和「智慧」是一個銅幣的兩面,
而那條邊就是「勇」,即是儒家所說的「智、仁、勇」,
它們一向是讓心靈主持大局的人一生的追求。

The  more  you  understand,  the  more  you  love;
the  more  you  love,  the  more  you  understand.
They  are  two  sides  of  one  reality.
The  mind  of  love  and  the  mind  of  understanding
are  the  same.
( Thich Nhat Hanh )
聖經說:愛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言下之意,就是歧視不義,尊重真理,將二者統一,
就好像去蕪存菁一樣,歧視蕪,丟棄蕪,尊重菁,保存菁。
愛固然不計算人的惡,但亦不會坐視惡人去害人。

愛不輕易發怒,但面對罪惡時當然會發怒。
聖經中《箴言》一至四章陸續指出智慧的重要性:
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
智慧必使你行善人的道,守義人的路。
得智慧,得聰明的,這人便為有福。
因為得智慧勝過得銀子,其利益強如精金,
比珍珠寶貴;你一切所喜愛的,都不足與比較。
要謹守真智慧和謀略,不可使他離開你的眼目。
要得智慧,要得聰明。
不可離棄智慧,智慧就護衛你。
智慧為首;所以,要得智慧,就要高舉智慧,
智慧就會使你高升;懷抱智慧,他就使你尊榮。
聖經說: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箴言 9:10》
又說:
神就是愛;住在愛裏面的,就是住在神裏面,神也住在他裏面。」
《約翰一書 4:16》
即使不信基督教的人,
亦可以讓「愛和智慧」成為我們的信仰。
不喜歡思考,不喜歡追求真理的人,
不但愛的程度有限,而且常常會愛你變成害你,
所以愛之中如果沒有了智慧是危險的,
也許根本就不是愛!
「愛」樂於做賠本的生意,但不喜歡做愚蠢的生意,
不會捧著一顆赤誠的心去奉獻給一個沒有心靈的人。
由於不是站在個人的得失角度來判斷,
賠本和愚蠢根本是兩碼子的事;
所以「愛」,從來都不屬於「名利權的世界」,
「愛」屬於「愛與智慧的世界」。
參考:《如何尋找生命的意義》(一)
「愛」往往是不平衡的。
但「愛」表面上和瘋狂的「激情」一樣,
往往都是不平衡的,不是單方面,就是嚴重地傾向某一方。
然而不平衡並不代表不需要智慧!

新約聖經裡所說耶穌對世人的愛,就是單方面的愛,
在「愛」之中,要雙方達到平衡,並非容易發生的情況,
因為你可以「愛」別人,可以要求自己去「愛」別人,
但卻不能要求別人「愛」你;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
「愛」存在著不平衡的現象是十分正常的,
因為兩個有「愛」這種能力的高質素人類,
碰上的機率微乎其微。
I  love  you  not  only  for  what  you  are,
but  for  what  I  am  when  I  am  with  you.
I  love  you  not  only  for  what  you  have
made  of  yourself,  but  for  what  you  are
making  of  me.  I  love  you  for  the  part
of  me  that  you  bring  out.
( 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 )
「相愛」是對等的「愛」,需要雙方心靈方面的溝通,
所以只有兩個都讓「心靈」主持大局的人,
才會有「相愛」這種罕有的現象,才會明白為何愛是恆久。
對心靈及輪迴學有研究的人指出,
有些心靈方面的情侶,經歷過千百世輪迴的感情,
每一世重聚時,心靈都能夠在剎那間互相確認,
他們擁有恆久的「愛」和恆久的心靈「幸福」。
他們的「愛」和「幸福」都是累世修來的。

一生人之中能夠有「相愛」的人已經是幸福!
所以「相愛」和「遇上知己」都是稀世的珍品!
一般人口中的所謂愛,
其實只不過是「情、激情、慾、交易和佔有」,
看起來好像好一點的,亦只不過是同情心再加上母性。
[不一定是指女人,因為男人都可以有母性!]
可惜任何缺乏「智慧」的愛,都是在浪費生命!

憧憬會有任何「最愛」,如果不是定義曖昧的話,
簡直是奢望!
所以愛除了容不下「虛偽」之外,又需要智慧。
知己知彼的能力,就是一種智慧。
在任何人際關係之中,如果缺乏了知己知彼的能力,
就會出現「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的現象。
《最愛是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Ng-3PTIy7w
Cello  Journey《 The Sw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LHc0m9FL3U

《情侶關係》(一)

[ 我  I  ]
The  heart  has  its  reasons
of  which  reason  knows  nothing.
( Blaise Pascal )
Love  has  reasons  which
reason  cannot  understand.

( Blaise Pascal )
情侶關係中的所有矛盾、痛苦與折磨,
歸根究柢,其實不外六大因素:
1.  雙方有不同愛的概念或者定義。
情侶之間常常都會說「我愛你」,
然而不論是口頭上還是心目中,
這個「愛」字的概念或者定義都是因人而異,
可以是非常清晰,亦可以是頗為模糊。
My  wife  could  turn  to  me  and
she  may  say,  “Why  do  you  love  me?”
And  I  can  with  all  honesty
look  her  in  the  eye  and  say,
“Because  our  pheromones  matched
our  olfactory  receptors.”
( Robin Ince )
一般人口中說到愛時都喜歡曖昧的定義,
例如一名自稱「愛虎」的人,
可能是喜歡和虎一起生活,
可能是喜歡虎的威猛和神態,
可能只是喜歡牠的皮毛,
可能只是喜歡吃虎肉補身,
可能只是看中虎骨和虎鞭,
也可能只是喜歡為虎作倀!
2.  不明白「  I」的結構。
參考《「我」I 》
為了方便說清楚情侶關係,
首先要解決一般人口中的「  I」到底是甚麼意思。
當我們用「  I」這個名詞的時候,
至少有三種不同的用法,代表三種不同的意思。
我,既可以代表「身體  body」,
可以代表一般人口中所說的「  ego」,
亦可以代表部份有思想的人的「心靈  soul」。
西方人又稱「心靈」為「真實的我true  self
當我們戀愛時,這個愛又是如何分佈?
身體  body」,「  ego」和「心靈  soul」各佔多少?
對方口裡說的愛和我們心目中的愛相同嗎?
如果不同的話,不同在甚麼地方?
如果欠缺了「 I 的三元論」這個思考架構,
「你有沒有愛過我?」這個問題的答案會有可能接近真相嗎?
3.  犯上了不知己不知彼的錯誤,
     以致一直存在的問題從來都沒有被解決,
     一旦情侶關係出現了裂縫,裂縫就會越來越深。
參考:《知己知彼》 
For  years  my  wedding  ring  has  done  its  job.
It  has  led  me  not  into  temptation.  It  has
reminded  my  husband  numerous  times  at  parties
that  it’s  time  to  go  home.  It  has  been  a  source
of  relief  to  a  dinner  companion.  It  has  been
a  status  symbol  in  the  maternity  ward.
( Erma Bombeck )
4.  兩個人的人格質素差異太大,以致沒法互相尊重,
     不能夠互補不足。
respect = f (quality of the human beings involved )
許多人不明白,所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說話,
最緊要是首先解決「淑女」和「君子」的定義,
而並非不求甚解就幻想自己是「淑女」或者「君子」!
5.  兩個人有不同的「信念/信仰」。
參考:
《信念、信仰》(一) 《信念、信仰》(二) 《信念、信仰》(三) 
《信念》(一) 《信念》(二) 《信念》(三) 《信仰》 
6.  兩個人在不同的三個循環中徘徊。
兩個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生活在不同循環裡的人,
千萬不要誤信相愛就需要互相容忍,因為根本無法解決問題。
參考:《生命的意義》(一) 
No  man  was  ever  so  much  deceived
by  another  as  by  himself.
( Lord Greville )
The  most  common  lie  is  that  which
one  lies  to  himself;
lying  to  others  is  relatively  an  exception.
( Friedrich Nietzsche )
一旦兩個生活在中性循環裡的人相戀之後結合,
或者一個生活在善性環裡的人和一個生活在中性循環裡的人,

這種感情往往並不純樸,
因為某一方通常會愛中有恨,恨中有愛

任何一方得不到自己認為應該得到的東西,
就會覺得不公平,就覺得對方對他/她有所虧欠,
尤其是當結婚之前有一方有很多異性追求,有很多選擇,
或者有一方追求虛榮,追求物質享受,喜歡和人比較,

於是令雙方的人格質素成為了二人關係中最關鍵的影響力,
人性中的貪婪、愚昧和虛偽將會發揮得淋漓盡致。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
( William Shakespeare )
[元素 elements 的概念]
It  seems  essential,
in  relationships  and  all  tasks,
that  we  concentrate  only  on  what  is
most  significant  and  important.
( Soren Kierkegaard )
一般人口裡所說的愛情,當然不止是男女之間,
或者其他的性別組合之間的愛情;
除了「發乎愛,發乎情,發乎慾」之外,
尚有「愛美/好色」,「交易」和「佔有」這些因素,
否則就是鄙薄人類社會中動機的多元性!
《情侶關係》(一)
人是複雜的動物,
所以人類的愛情,在文明進化的過程之中,
也變得越來越複雜和微妙,好像煙花,五彩繽紛。
所以有人認為,人世間最朦朧而又讓人最嚮往的,
多數人都茫然一無所知的,其一是愛情,其二是幸福

有些人講求實際,鄙視哲學,鄙視心靈和神聖的概念,
所以不會明白真正的感情來自心靈,
不會明白聰明和智慧絕對是兩回事,
結果就是「不認識自己」,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更遑論「自我批判」,更加無法「知己知彼」,
所以這些人會非常缺乏安全感,註定戀愛屢次失敗,
但又會鼓勵自己屢敗屢戰,可惜屢戰屢敗。
讓「  ego」主持人生大局的人,
誤以為自私就是真正愛自己,
而由於人以類聚,他們自然會遇上自私的對象,
所以感情不順利,磋跎歲月,成為「剩男剩女」,
這是合乎邏輯,理所當然的事。
由於大部份人都未接受過嚴謹的思考訓練,
當思考能力不足,「愛」的定義模糊不清時,

下面這句說話就顯示出它的江湖地位,
令我們看來覺得好像十分接近真理:
Don’t  put  all  your  love  in  one  basket!
在初中接觸過科學的人都知道,
元素elements
這個概念舉足輕重,
是建設整個化學科的支柱之一。
運用「元素」這個概念,筆者提出一個分析「愛」的方法,
希望能夠人世間一切所謂「愛」的神秘面紗:

愛、情、激情、慾、交易、佔有
可以視為一般人口裡,
或者心目中的的愛情中的六種成份ingredients
可以說人與人之間愛的質素和組成的成份,
取決於雙方的質素
隨著個人靈性的增長或減退,

愛情的成份分配率當然會有所改變。
一般而言,愛情之中,愛的成份反而是最少的。
道理其實很簡單,在無節制的商業社會之中,
重視心靈的人何其罕有,
要改變「交易」和「佔有」的思維,談何容易。
至於如何運用數學研究結果來看「愛」這個課題,
可以參考:
Hannah  Fry
The  mathematics  of  love

很多人費盡力氣爭奪、爭取某些東西,
到手之後才發現完全不是想像中那回事,
或者這東西到手之後,竟然慢慢變質。
這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因為對這些東西認知不足!
接下來這個系列的文章,筆者會嘗試用
I 的三元論
來分析愛情中這六種「成份」,
期望讀者看了之後對愛情能夠有起碼的認知。

俗語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男女之間的愛當然需要有清晰的觀察和概念!
A  pair  of  powerful  spectacles  has  sometimes
sufficed  to  cure  a  person  in  love.
( Friedrich Nietzsche )

《一篇影評》(一)

嚴浩有一篇影評,談及一套 2010 年的美國喜劇
非單親關係The  Kids  Are  All  Right
電影探討兩位女同性戀者及她們兩名子女所組建的家庭:
The Kids Are All Right
《非單親關係》(嚴浩)
[2011年01月16日 蘋果日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art/20110116/14873450
一對同性戀組建的家庭會是什麼樣的?
《非單親關係》這部電影讓我們有機會瞭解到多數人無從瞭解、
甚至有些人抗拒瞭解的世界。
影片中,一對女同性戀人不但結了婚,
而且還從精子庫那裏得到同一個男人的精子受孕,
生下一對「同父異母」的孩子,建立了有兩個媽媽的家。
在她們婚姻中要面對的疲倦、誤會、壓力和誘惑等種種考驗,
也與所有的婚姻沒有兩樣,除此之外,她們還要面對歧視。
影片中飾演母親的茱莉安摩亞和安妮貝寧令人難忘,
尤其是安妮的角色,「類似」通常婚姻中的丈夫,
她強勢、有控制欲、專注事業,
並像多數的父親那樣不太懂得和孩子溝通,
但她絕不是一個蹺二郎腿咧嘴剔牙的「糙男」,
而是有柔情懂浪漫的紳士,
她更加沒有失去女人的優雅和敏感,
你會說他是個中性的富有魅力的女人,而非女人中的男人。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飾演女兒的米雅華絲歌絲姬,
她眉目間的歡樂和嘴角旁的憂傷是那麼真實貼切,
如此精湛的演技唯有天分二字可以解釋。
諷刺的是,影片中擁有家庭幸福的是同性戀人,
得不到還想要搶奪這份幸福的反而是作為異性戀的、
孩子們「理論上」的父親。
誰比誰幸福?誰比誰  Straight?至少是不能看表面的。
安妮貝寧因為這個角色得了金球獎,
她從女人的優雅,發展到強勢和有控制欲,
再發展到後來言談舉止中有男性的氣質,
是有佈局有設計的,
但是爐火純青,不露一點痕跡,真精彩!
 

《家庭和婚姻》(九)

[組織小家庭]
美滿的小家庭不容易組成。
姑且不談選擇配偶這個困難的課題。
小家庭裡首先出現的,是父母和子女配合的問題。
現代的小家庭有一個先天的缺憾,
就是不能對一些有特殊天份的兒童,
提供多元化的模範和榜樣  role  models
但只要家長心胸廣闊,這個問題可以靠選擇導師來解決。
那些可大可少的心態或價值觀,
未必能夠靠身教來示範。
不少崇尚節儉、躬身力行的父母,生下喜歡浪費的子女。
不少勤力的父或母,和懶惰的配偶結合,
在子女的行為上就見證到懶惰的遺傳威力。
浪費和節儉,各自去到甚麼程度才不會過份?
勤力和懶惰,甚麼方面需要勤力,甚麼方面可以懶惰?
子女可以圓滑到甚麼程度?
如何判斷甚麼謊不能夠說?
子女交朋友,甚麼方面可以勢利,甚麼方面不應該勢利?
全部都是小家庭裡常常需要面對的課題。
然而遺傳的確是奇怪的力量,
遺傳的威力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完美。
業力會在遺傳的因子之中促成奇怪的組合,
例如將愚蠢的基因配上意志的基因,
替那些重視意志的人開一個大玩笑。
喜歡藝術的兒童,未必一定誕生在一個藝術家的家庭;
喜歡哲學的兒童,未必一定誕生在一個哲學家的家庭;
想做高級奴才的兒童,
未必一定能夠誕生在一個理想的奴才家庭。
於是子女遺憾家庭對個人的出身無助力,
父母則遺憾子女不能克紹箕裘,或者光大門楣。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此其一也。
開明的父母會懂得替子女選擇合適的老師以補不足。
做人父母甚艱難,對嗎?
站在整個社會利益的角度來看,
優良的大家庭必須要有,
沒有子女的小家庭卻不一定需要。
如果這個論點成立的話,接下來的問題就是:
如果不想生兒育女的話,
為甚麼男人和女人需要結婚?
是否因為對彼此的感情沒有足夠的信心?
是否認為人是可以靠外力成為互相擁有的物件?
如果社會上對性別沒有嚴重的歧視,
同居應該是不想生兒育女的男女最好的處理方法。
所以爭取男女同工同酬及平等晉升的機會,
是重大的課題,對婚姻制度影響深遠。
在一個平等、理想和有創意的社會,
性行為的對象和生兒育女的對象,
角色可以由不同的人去擔當。
我們可以喜歡一個壞女人,但卻和一個好女人生孩子,
我們可以喜歡一個壞男人,但卻和一個好男人生孩子。
生了孩子之後,選擇居住在一個優秀的大家庭裡,
讓小孩子可以有多元化的模範和榜樣。
業力當然不希望見到這種情況發生。
最後我們當然會發覺所謂「美滿的小家庭」,
是一個曖昧的概念,
因為「美滿」的定義因人而異,因家庭而異,
因環境而異,因文化而異,不容易有共同的立場。
即使美滿小家庭中公認的要素:夫妻間的「愛」,
也是因人而異!
家庭中的兒童到底是成年人的附屬品,
還是暫時需要照顧的獨立個體,
不同的家庭亦有不同的想法。
別人眼中的美滿家庭不一定是當事人眼中的美滿家庭庭。
只有智者才能夠從另一角度來看家庭和婚姻。

By  all  means  marry;
if  you  get  a  good  wife,  you’ll  become  happy;
if  you  get  a  bad  one,  you’ll  become  a  philosopher.
( Socrates )
姑勿論定義如何,
美滿的婚姻,美滿的家庭,人生得有知己,
也許都是和人世間的天才一樣,
是累積了多世耕耘之後才可以有的收穫。
生殖能力強,繁衍後代,使生命綿延不絕;
子女成材,光宗耀祖,使基因顯彰;
「四世同堂」及「父死子死然後孫死」,
不用白頭人送黑頭人,這些都是圓滿的結局。
退而求其次,出生在沒有戰亂的地方,
一家人能夠開開心心地團聚在一起,
亦可能是累積了多世的收穫。
We  see  the  world  suffering,
but  still  we  get  married  and  have  children
because  our  country  is  safe.
That’s  rejection  of  empathy.
且看一齣造就了「兩段」美滿婚姻的幽默影片:
Shanghai  love  market
http://vimeo.com/26106002
 

《家庭和婚姻》(八)

[青菜蘿蔔,各有所愛]
父母和子女緣份的好壞,亦完全因人而異。
身體  body」的角度
站在「身體  body」的角度來看,
一位能夠在童年及青少年期照顧我們身體健康的家長,
就是一位稱職的母親 (和/或) 父親。
對於嗜吃的子女來說,
一位識飲識食,甚至懂得烹飪的父母,
才算是一位稱職的父母。
Homemaker (家庭主婦或主夫) 其實並不易做,
除了要對食物、營養、烹飪、衛生都有點認識之外,
還要有很多 common  sense
做人父母甚艱難,對嗎?
  ego」的角度
站在「我  ego」的角度來看,
香港家長爭先恐後地將子女送去進行「十項全能」培訓,
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壞事,因應子女的性格和天賦而異。
如果子女天賦才華超卓,又喜歡「威」,
如果子女前生已經發願追求「成功」,
也許這一生人擁有一位虎媽 tiger  mom 或者虎爸 tiger  dad
就是遇上了一位稱職的父母。
追求「成功」的人,沉醉於名利權世界的人,
當然希望父母及家人有足夠的人際脈絡,
可以令他少年得志,呼風喚雨,少勞多得,
贏在起跑線上,一生沒有遺憾。
自私和虛偽的人,
當然希望能夠遇上自私和虛偽的父母,幼承庭訓,
以他們為榜樣,早著先鞭。
不少父母愛子女,完全是因為他們是自己的子女,
而並不是因為愛子女的本身,
所以有些家庭會一早替子女們決定了他們的道路,
甚至他們生命的意義,
使子女們在人生的初期失去了選擇的意圖和自由。
最常見的是父母對子女在職業方面的期望,
包括常說的「幼承庭訓」及「克紹箕裘」。
而職業許多時會影響人的一生,
包括人的性格和他對世界的看法。
然而對懶惰及心靈力量薄弱的兒童來說,
管媽和管爸就是理想和稱職的父母:
從讀書時選擇學校,選擇交往的同學,
中學及大學時的選科,選擇男女朋友,
長大後做甚麼工作及到到哪一間公司工作,
都由父母包辦。
心靈  soul」的角度
站在「心靈  soul」的角度來看,
也許能夠遇上有智慧的父母,才算是理想。
As  regards  parents,  I  should  like  to  see  them
as  highly  educated  as  possible,  and
I  do  not  restrict  this  remark  to  fathers  alone.
( Quintilian )
佛教教導我們要結善緣,珍惜善緣,
就是因為家庭是一般人成長和治療創傷的根基。
家庭中的惡緣,往往有如生命中的地獄!
但「心靈  soul」是需要鍛鍊的東西,
所以生於一個有缺憾的家庭,
擁有一個不愉快的童年,對有夙慧的人來說,
既是痛苦的經歷,也是難得的修行機會。
所以有時會出現一種現象,
就是血肉上是同一家庭,心靈上各自屬於不同的世界。
於是有些人覺得美滿,有些人覺得未足夠。
例如美滿的親情、愛情和友情,雖然帶來人生幸福,
但是原來不能完全化解「大我」人生的寂寞。
佛陀的一生就是一個最好的寫照。
修行的人不一定需要來自破碎的家庭!

《家庭和婚姻》(七)

[孝順]
孝順,更是一個複雜的課題。
如果父母是奸商,子女卻是正直的人,子女當如何孝順?
如果父母是正直的商人,子女卻是窮藝術家,
反而衝突會沒有這麼誇張。
所以父母窮困出身,而子女事業有成,
反而最容易成就孝順的子女。
孝順,其中包含了兩代不同價值觀的干擾,
包含了父母對子女的期望,
包含了子女對父母的期望,
包含了父母的要求和需索,
包含了子女的意願和能力,
包含了父母和子女間以往在家庭裡的關係。
其實還需要考慮到家裡的兒童,
究竟是善緣人投胎還是惡緣人投胎的複雜性呢!
參考:
《為甚麼我的父親是一個好人》(上)
《為甚麼我的父親是一個好人》(中)
《為甚麼我的父親是一個好人》(下)
童年期不少可大可少的價值觀,
部份是由於遺傳的傾向,
部份則是由照顧我們最多時間的母親或父親那裡學習回來的。
但由於重視和追逐個人的「成功」,
不願意花時間陪伴子女成長的父母越來越多,
現代家庭裡這個角色,可能會由傭人或褓姆取代。
所以觀察一個小孩子,
我們就看到孩子的心靈、遺傳、業力,
及父親和母親的影響等等複雜互動的因素。
只有頭不清的人才傾向於歸因單一的因素!
研究命理學的人就會明白,
這種種複雜的人際關係,只能夠用緣份和業力來解釋。
隨著時代和文化的變遷,隨著樓價和生活費越來越昂貴,
隨著經濟不景的情況和通貨膨脹的情況越來越嚴峻,
社會上又出現了「單身寄生族」,就是年過三十歲的年輕人,
仍然寄居在父母的家中,甚至需要依靠父母在經濟方面支援。
日本早在1998年的調查已經顯示,年齡介乎20至34歲的青年,
60%男性及80%女性仍然與父母同住,成為「御宅族」。
台灣的情況亦相同,台灣《30雜誌》一項調查發現,
台灣有八成未婚單身族選擇與父母同住,在家裡蹲,
其中三成雖然住與父母同住,卻沒有分擔家庭開支。
在美國,年輕人以往一般在大學畢業後便搬離家自住,
但受到就業困難、房租昂貴和學費貸款債務等因素影響,
大學畢業後仍然與父母同的「歸巢族boomerang  kids
多達1,800萬人。
加拿大的調查發現,有百分之四十一的年輕人與父母同住,
英國情況亦相似,英國廣播公司 BBC 的調查顯示,
與成年子女同住的父母中,
每七對就有一對就需要透過房屋再抵押或者借貸,
為子女提供經濟幫助。
看來這些「單身寄生族」已經成為全球的趨勢。

《家庭和婚姻》(六)

[父母]
The  breaking  of  a  wave  cannot  explain  the  whole  sea.
( Vladimir Nabokov, The Real Life of Sebastian Knight )
千萬不要說「天下無不是之父母」,我們最多只能夠說:
雖然在大部份的情況之下,
世界上最愛你、最疼惜的人,應該是你的父母。
但這種情況的出現率可能只得百分之七十,
因為有些父母根本不懂得怎樣去愛,
因為有些父母和子女前生本來就是仇人,今生是來報仇。

現代家庭中已經很少有父母對子女有人格方面的期望。
往往只有健康方面的期望、學業方面的期望、
職業方面的期望、賺錢方面的期望、婚姻方面的期望,
偏偏就是沒有對子女在人格方面的期望

如果子女性格正直,
但並非社會上認為有出息、會成功的人,
父母對他們的愛會否打一個折扣?
也許我們應該撫心自問:父母對子女的愛,
當中包含了多少對自己面子和社會地位的愛?
Parents  forgive  their  children  least  readily  for
the  faults  they  themselves  instilled  in  them.
( Marie von Ebner-Eschenbach )
有些父母認為子女是自己的下屬,
有些父母認為子女是自己私有財產,
有些父母認為子女只不過是自己生命的延續,
有些父母認為子女是自己意志、期望和夢想的延伸,
是自己的附屬品。
有多少父母會明白父母和子女只是一種緣份,
子女只是暫時需要自己照顧的獨立個體,
自己只能夠盡人事,
因為子女有自己獨立的抉擇和生命?
有幸誕生於疼惜你的家庭的人必須明白,
雖然父母在協助你們成長的路途上,可能犯過不少錯誤,
但大部份父母都盡了他們的能力,
而在他們的人生道路上,因為你們作出了不少的犧牲。
所有歌頌父母恩的文章和音樂,
都只是寫給這類父母的,並非所有父母都能夠對號入座。
然而這個愛,當然是父母心目中的愛,
限於他們的性格和智慧水平,未必一定是對你最適合的。
如果一個社會有勇氣去定義基本的「愛」,
及定義因人而異的「愛」,
明白甚麼是大同,甚麼是小異,
那麼我們可以說:
任何有意義的家庭生活,一定是靠愛來維繫,不是靠法律,
也不是靠任何外人的說三道四。
其實沒有愛心的父母,
何必要強迫他們去組織不開心的家庭?
如果社會制度完善,沒有愛而又生下子女的人,
就需要付款給那些願意照顧兒童的「大家庭」,
讓別人代替他們照顧子女。
隨著時代和文化的變遷,婚姻文化亦在慢慢轉變,
傳統的次序一向是結婚、度蜜月、生兒育女,
但時下會有人反傳統,先生兒育女,然後度蜜月,
雙方都覺得彼此還算合得來,才去註冊結婚。

《家庭和婚姻》(五)

[婚姻制度和生殖器官的關係]
人類現行所謂神聖的婚姻制度,
只容許一男和一女的結合,
暗地裡其實是要求檢查雙方的生殖器官,
因為我們認為生殖器官較雙方的感情更為重要。
別以為筆者是在譁眾取寵,故作驚人之言,試想一想:
兩個陰陽人的婚姻,
到底是兩重同性婚姻,還是兩重異性婚姻,
由原本沒有問題變成了一個新的問題。
同理,一個正常人及一個陰陽人的婚姻,
是同性婚姻,還是異性婚姻,
也因為婚姻制度而產生了問題。
至於有基督教或天主教信仰的人,事情可簡單得多。
為甚麼男人和男人之間、女人和女人之間、
陰陽人和陰陽人之間、正常人和陰陽人之間,
可以產生愛情,只需要問一問神;
為甚麼愛情一定要和生殖器官有關,可以問一問神;
道德和生殖器官有何關係,可以問一問神;
結婚之前應否檢查一下雙方的生殖器官,
更應該問一問神。
新版的聖經也許會說:
神愛正常的世人,
所以將正常的心理狀況和正常的生殖器官賜給他們,
同性戀者和陰陽人肯定是妖魔鬼怪的傑作。
於是關懷不見了,慈悲心不見了,愛不見了;
也許新版的耶穌會說:
我從來沒有因為他們而釘死在十字架上。
同性戀者和陰陽人不是神的產品,
你們且去查一查是否魔鬼在生物工廠裡生產的。
所以現代人不論是否想結婚,為了避免產生嚴重的錯誤,
拍拖時都應該先檢查一下對方的生殖器官,
對方是否愛你(妳),反而屬於次要。
這並非「婚前性行為」,而是「婚前檢查性器官行為」!
可以預見,將來教會在關愛和誘導市民
「婚前檢查一下對方的生殖器官,以防陰差陽錯」這種行為上,
扮演著十分重要角色。
婚前最好有性行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yDGkDIdu6E
同床四年不知情郎女兒身
港女被騙40萬,報警始揭發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904&sec_id=4104&subsec_id=11867&art_id=15583154
未來的的人類生活在污染的大地,
吃下有毒或者大部份不夠謹慎的基因改造食物,
失去了生育能力,
看來婚姻制度除了和生殖器官有關之外,
也許亦會要求和生育能力及遺傳疾病掛鉤,
要求組織家庭之前,為了避免貽禍下一代,
必須先驗明雙方的生育能力及遺傳基因沒有問題。

不是政府的要求,而是雙方父母的要求!

《家庭和婚姻》(四)

[婚姻制度改變了家庭的概念]
自從人類發明了婚姻制度,認為可以保障家庭之後,
家庭這個概念開始變得複雜。
現代男人不准納妾、女人不准有兩位丈夫的婚姻,
主要的目的和理想是
1.  保障和異性的性行為不受第三者干擾。
2.  鼓勵生育同父同母的下一代。
3.  建設「小家庭」。
4.  排斥陰陽人、同性戀者、變性人。
前兩點已經被歷史證明是失敗的,
因為二奶、三奶、情夫的現象依然每天都在上演。

Marriage  is  like  a  cage;
one  sees  the  birds  outside  desperate  to  get  in,
and  those  inside  equally  desperate  to  get  out.
( Michel de Montaigne )
當婚姻和家庭成為綑綁式的社會制度之後,
婚姻改寫了家庭的定義,
將人類對家庭的想法完全洗腦,不敢創新。
又令到許多形形式式的家庭變成不合法,
令到人類之間某些形式的愛從此被定義為不正常。
至於何謂「正常」和何謂「不正常」,
其實就是自古以來及所謂現代民主繼承了的意識形態,
以人數多少來決定是非對錯。
在極度重視資本主義制度之下的香港,
當婚姻和家庭成為綑綁式的社會制度之後,
「買樓,婚姻,家庭,生兒育女」
似乎成為了一種一定要綑綁在一起出售的貨物。
為了兒女 再苦也是甜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12/18257377
當婚姻和家庭成為綑綁式的社會制度之後,
我們就有了「破碎的家」,甚至「家破人亡」;
有一些小朋友「有家等於無家」;
亦有一些小朋友的家有如「精神上的地獄」。
性格不合的男女,一時之間互相吸引,
出現生物的交配行為,十分正常,
為甚麼一定要他們結婚?
是否恐怕他們生下兒女之後不負責任?
為甚麼不能夠有制度要求任何男女不一定需要結婚,
但必須雙方都有「生育權」才可以生兒育女?
為甚麼不能夠用「生育權」來代替婚姻制度?
有了婚姻制度,法律介入之後,就有了離婚的問題,
不能夠合則來,不合則去。
即使父母雙方都有「生育權」,但一旦二人性格不合,
父母的離異往往對子女產生重大的痛害,
父母在子女面前爭拗甚至動粗,
或者將子女捲入夫婦二人鬥爭之中,
更加對子女造成極大的創傷!
現代家庭的目的到底是甚麼?是否適合所有人?
可否有另類的大家庭照顧父母離異的子女?
可否對家庭這個名詞重新定義?
由於社會沒有「生育權」的概念和制度,
不少兒童在童年時就要品嚐家暴的滋味。
問上蒼愛在何方?
不是說「天下無不是之父母」嗎?
這個家是神的恩賜嗎?
生在這個家是由於前世的孽障嗎?
這一生人就是來學習如何和這樣的父母相處嗎?
三尺之童,何來如此的智慧去承擔?
不知從那時開始,我們認為婚姻崇高與聖潔,
家庭應該退居次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