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婚姻》(三)

Amazing Marriage Customs – China Anthropolog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HR9F4G0kvc
[性道德]
只要想一想,我們就會發現生物界之中,
只有人類才存在「不負責任的性行為」這個問題,
原因也許有二:
1. 人類位居食物鏈的頂端。
2. 人類越來越複雜的社會對撫育下一代,
除了有生存方面的物質要求外,還有生命方面的精神要求。
所有關乎人類的性道德,
其實不在於性伴侶的多少及性行為的頻密程度,
而在於雙方的生育能力,
及對下一代是否願意負起照顧的責任,
──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責任。
對於瀕臨絕種的生物和人類視為食物的生物,
我們想牠們鹹濕還來不及,
怎會有「不負責任的性行為」這個問題?
推而廣之,不論男性還是女性,從事性交易的行業,
只要雙方都滿意,防止性病傳染又有避孕,
根本就不是性道德的問題。
Nature  knows  no  indecencies;  man  invents  them.
( Mark Twain )
[生育權]
這裡所說的「生育權」,
除了是生兒育女或領養子女的權利之外,
除了要看雙方的遺傳基因有沒有問題之外,
亦是一紙「照顧兒童責任的合約」,
但並沒有考慮到父母的質素和遺傳對子女的影響。

孔子看到人有上智和下愚之分,
所以「生育權」是一個需要仔細思考的複雜問題!

除了因為父母弱智、吸毒或者有精神病之外,
劣品的父母往往會成為子女成才的絆腳石,
原因有很多,例如:
1.  父母對子女冷漠。
2.  父母對子女的過份疼愛。
3.  子女輸在起跑線上。
4.  父母的遺傳不佳,例如愚蠢,
     子女就會輸在智力遺傳的起跑線上。
5.  父母的遺傳不佳,例如性格虛偽,
     子女就會輸在人格的起跑線上。
6.  父母替子女選錯學校,
     導致子女接受的教育質素欠佳。
7.  父母無知,導致子女的起居飲食欠佳,
     或者培養出不良的飲食習慣。
8.  父母不鼓勵子女培養出經常運動的習慣。

人類的婚姻制度,
除了根本不能夠保障照顧下一代在精神需要方面的責任之外,
資本主義的制度,
更加鼓勵「有能力爭取物質的人」才有「生育權」,
阻礙了人類精神文明的進化。
一個劣質的人類,如果因為政治制度的原因,
找來多個不同的女人替他「生育眾多,遍佈大地」,
其實是將人類整體的精神文明基因貶值!
理想的社會,
當然需要衡量父母雙方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能力,
才能夠批出「生育權」。
吸毒多年的男女,應該否定他們有「生育權」。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
「生育權」其實牽涉到人口膨脹下真正的人權,

及文明社會的精神文明進化問題。
歷史告訴我們,任何不重視進化的文明,
一定慢慢步向滅亡,或者亡於外敵入侵,
而文明進化的關鍵在於家庭的進化,
所以星加坡政府鼓勵大學生多生育,
其實反映出他們考慮到父母的質素,

其實反映出他們看到了遺傳和優生方面的問題。

《家庭和婚姻》(二)

The  word  ‘marriage’  has  two  quite  different  senses.
One  is  the  socio-legal  institution  which  in  effect
amounts  to  a  tripartite  contract  between  a  man,
a  woman,  and  the  state.
The  other  is  the  long-term  committed  relationship

entered  into  voluntarily  by  people  who,  because
of  their  affection  for  one  another,  wish  to  pool
resources  and  share  the  joys  and  burdens  of  life.
In  this  latter (relationship) sense,  the  number  and
sexes  of  the  mutual  parties  is  no  part  of  the
definition,  which  turns  solely  on  concepts  of
affection,  choice  and  sharing.  In  the  former
(socio-legal) sense,  considerations  of  the  number
and  sexes  of  the  parties  are  crucial,  because  it
permits  only  one  rigidly  narrow  view  of  what  is
acceptable,  based on  ancient  religious  views  which
do  not  reflect  much  about  human  reality  or  need.
( A. C. Grayling, The Reason of Things, p.43 )
[組織家庭權]
在未有婚姻制度之前的社會裡,
同性固然可以組織家庭;
兩個陰陽人也可以組織家庭;
一個正常人及一個陰陽人也可以組織家庭;
甚至不育、性無能的人也可以組織家庭。
未有婚姻制度之前,關於家庭最重要的問題是:
1.  怎樣性格的兩個或者幾個人,才可以組織美滿的家庭?
2.  家庭內有甚麼是應該共同遵守的道德?
3.  這個特殊的家庭適合怎樣的小孩子?
家長是否能夠做一個好的榜樣,包括思想、行為和性別?
「小家庭」也許會出現兒童成長時性別認同的問題,
但如果在一個有數十名家長的「大家庭」裡,
有同性戀傾向的家長或者有陰陽人的家長,
根本不是問題,只不過是反映人類的現狀。
問題的關鍵是這些家長的人格、愛心和智慧。
有數十名家長的「大家庭」更可以防止孌童的問題,
在「喜歡」領養兒童的「小家庭」中發生。
人畢竟是複雜的生物!
筆者認為對下一代的關懷和照顧的能力,
才是組成家庭、確保家庭健康的最重要元素,
絕對不是婚姻!
家庭和婚姻,可以是兩個獨立的制度,
但人類文明錯誤地將它們綑綁在一起,
於是人類的社會少了很多選擇,
失去了高度的靈活性,
而且肯定拖延了人類精神文明的進化。
All  happy  families  are  alike;
each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
( Leo Tolstoy, Anna Karenina )
沒有血緣關係但合格的家庭,
可以令人類加強學習除了親人及夫婦關係之外,
另類人與人之間的愛,增加社會的凝聚力;
可以令很多兒童在社會上的起步點更加公平;
也許可以減少社會上的暴戾;
也許可以減少社會上吸毒的人數;
也許可以減少社會上精神病患者的數目。
當一個一方面「只支持有血緣關係的家庭」,
一方面又鼓吹「世界大同,世界就好像一個大家庭」,
滿口「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的人,
站起來反對同性戀者及陰陽人的性行為,
站起來反對同性戀者及陰陽人組織家庭時,
其中蘊含著的虛偽和無知,究竟有多少?
雙性人:非男非女淒涼半生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first/20130730/18355649
不做男不做女 雙性人尋回自我
http://edu.sina.com.hk/news/1/4/1/109379/1.html
中國陰陽人青少年──秦豔的故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vD804eOLaw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C9RSbzTWC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I98-uGMsy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FJxeqnLMNc

《家庭和婚姻》(一)

[大家庭和小家庭]
筆者認為家庭和婚姻絕對是兩回事,
因為家庭可大可小,
可以有血緣關係,可以沒有血緣關係。
香港保良局可以視為一個大家庭;
教會、和尚寺、修道院…都可以視為一個大家庭;
邪教、黑社會、黨派…亦可以視為一個大家庭。
家庭,其實只有好與壞之分。
家庭的好與壞,只取決於愛、責任和照顧能力。
也許可以這樣說:好的家庭才可以稱為家庭!
聖經裡的耶穌基督就是想組織一個大家庭:
「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
    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
《路加福音14:26》
而這個大家庭是以愛心來建立: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
    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約翰福音 13:34-35》
在未有婚姻制度之前的社會裡,
如果有家庭這個概念的話,家庭的組成,
其實只需要在兩個必要的條件之中至少選擇其中一個:
1.  血緣的關係,
2.  感情的關係。
一旦有血緣的關係,就必然涉及父母的遺傳,
甚至涉及來自屢世的輪迴和業力。
There  are  many  qualities  and  traits  that
I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imbibed
from  my  parents.
換句話說,在未有婚姻制度之前的社會裡,
家庭中成員即使沒有血緣的關係,也可以組織家庭。
收容逝世朋友的子女或戰亂中的孤兒,
就是替兒童提供一個家庭。
有不少善心人喜歡照顧流浪或被遺棄的動物,
其實他們也是在組織家庭。
不少人覺得人心險惡,寧願和一群動物一起生活,
我們可以說他們沒有家庭嗎?
優質的大家庭絕對是未來文明社會的需要,
因為能夠解決劣等小家庭的種種問題。
小家庭不容易美滿,
經過嚴格組織的大家庭,美滿的可能性必然較高,
可以成為年青人在暴風雨中的避風港。
然而在優質的大家庭裡,
虛偽會受到監管,浪費會受到監管,
沒有公德的行為會受到監管,
教育和環境保護會受到重視,

低層次的人類絕對不會喜歡。
現存的不少大家庭裡,由於虛偽並未受到監管,
所以離開優質的定義甚遠。
美滿的家庭之所以重要,
是因為這個世界不一定需要你的存在,
隨時會有人可以彌補你的空缺。
但是在美滿的家庭之中,一定會有人需要你的存在,
你的空缺是沒有人可以彌補的。
這個需要對絕大部份人提供了最佳的生存意義,
可以減少不少自殺的悲劇。
而且優質的大家庭可以提供足夠的  role  models
各式各樣的家長讓兒童選擇,對兒童是一件好事。
在劣質的社會,優質的大家庭尤其重要,
因為優質的大家庭根本就是「教育」的一部份,
如果一個社會重視「教育」[不是教書],
應該放多一些資源去組織優質的大家庭。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優秀的大學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優質的大家庭也不是可以一天建成的,
是時候我們應該開始去思考這個課題。
如果社會上有很多優質的大家庭,
不但可以滋潤小家庭,
而且一個人可以置身於多個不同的大家庭之中,
正如一個人可以加入多個不同的團體一樣。
照顧兒童,本來就是做父母最基本的責任,
當父母不肯負責時,立法也許只能做到一部份,
但愛去了那裡呢?
愛不能夠量度,愛不能夠立法。
如果「父母」和「子女」完全沒有血緣關係,
但有「父母」承擔起責任,
「父母」和「子女」之間又有愛的,
這又是否一個家庭呢?
人類可否接受他們是一個家庭呢?
筆者理想中的社會,除了宗教團體之外,
幾個沒有性關係,但有愛心、有能力的單身男女,
亦可以組織合法的大家庭,收容一些孤兒,
或者被虐待的兒童。
[這裡的孤兒是指由於各種原因被父母遺棄的兒童。]
問題只是,當社會上優質的大家庭多了的時候,
會否間接鼓勵了濫生和一些不負責任的父母。
04《家庭和婚姻》(一)
Gordon  Neufeld
Kids  Need  Us  More  Than  Friend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lMkWJY5T_w

《責任》(下)

 工作和職業方面的責任
責任,可以來自人生中一切的職位,
例如老闆、上司、主子吩咐你去做的事,
這種責任往往牽涉到道德的課題。
 行為和抉擇後果所產生的責任
責任,可以來自行為的後果,
可以來自人生中一切選擇、抉擇的後果。
[ 承擔責任 ]
生命中責任,有如卡繆 Albert  Camus
薛西弗斯的神話中被推上山的石頭。
你是否願意做薛西弗斯,是你個人的抉擇。
www.philosophy.com.tw/book/book-32.htm
凡是必須做的事情,必須接受的事實,
最好的應付方法就是開開心心地去做,開開心心地去接受。
所以責任,不但要承擔,還要開開心心地去承擔。
這就是薛西弗斯對生命的看法,
所以卡繆說我們應當認為薛西弗斯是快樂的。
The  struggle  itself  toward  the  heights
is  enough  to  fill  a  man’s  heart.
One  must  imagine  Sisyphus  happy.
( Albert Camus )
The  greatest  revolution  in  our  generation
is  the  discovery  that human  beings,
by  changing  the  inner  attitudes  of  their  minds,
can  change  the  outer  aspects  of  their  lives.
( William James )
從另一角度來看,
不開心也是要做,不開心也是要承擔,不開心也是要接受。
那麼為甚麼不開開心心地去做,
開開心心地去承擔,開開心心地去接受呢?
☆  對社會及人類的責任
這種責任,是「大我」才會有的責任。
有一些人會用來做口號。
香港有不少道貌岸然的人,口裡說「服務社會、回饋社會」,
事實上則是從社會中搾取更多及更大的利益。
香港亦有思考能力不足的政客,
提出很多經不起批判的口號,
他們從來都不去思考民主的定義、根源和建設,
卻認為「一人一票」就是民主發展的必要條件,
又認為香港人有責任推動中國大陸的民主發展,
口氣非常大,堅持「不會放棄建設民主中國」,
但他們有提供建設民主中國的過程和步驟的大綱嗎?
在極權國家的眼中,這種政客只不過是泥菩薩過江,
根本在槍桿子的威脅之下自身難保。

儒家的堅守人格,就是承擔對社會及人類的責任。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滕文公下。第二章》(孟子)
北宋理學家張載橫渠四句」: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就是承擔對整體人類的精神文明的責任。
衍陽法師
可以知道怎樣死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j4VOuqCo7w
03《責任》(下)
 源於宗教信念的責任
源於宗教信念的責任,是一種「從上而來的責任」。
如果我們相信有神靈或者甚至造物主,不論是一個還是多個,
就會在它們留下來的典籍中記載了這些「預定的責任」,
例如一神教認為你有責任去榮耀造物主,
但又不敢清晰地說明「榮耀」的定義。
從外人的角度來看,就好像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
「星宿老怪」丁春秋的門徒那樣的方式去歌頌造物主。
「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約翰福音 4:24》
佛教和道教相信有輪迴,
所以我們在這一生人的責任就是
「還債、學習、廣結善緣、修行、追求智慧」。
這種責任,可以稱為「從前生而來的責任」。
人固然應該為自己今生的所有抉擇負上全責,
而從輪迴的角度來看,我們必須為自己的性格負上全責。

如果你相信有輪迴,
「情與緣的世界」除了善緣和惡緣的業力之外,
其中一個法則,就是每個人都必須承擔自己的責任。
如果希望下一生人繼續在善性循環中徘徊,
不會再在中性循環中,或者墮落至惡性循環之內,
你在這一生人的責任就是還債、積極修行、廣結善緣。
佛教認為責任雖然不能逃避,卻可以推往下一生,
所以期望下一生人有多點自由的話,
今生人必須承擔個人的責任。
參考:
《智慧、自由、獨立》(上)
《智慧、自由、獨立》(中)
《智慧、自由、獨立》(下)

《責任》(上)

「情與緣的世界」中一個重大的課題,就是承擔責任
這裡所說的責任,指生命中不能轉讓,或不應轉讓的責任,
以別於其他可以與人分擔的責任。
  家庭的責任
如果不逃避責任,
作為一家的經濟支柱的人會有充份的生存意義,
因為他一旦離開,全家人的生活立即陷入困境,
他的生存是為了家人的生存。
未能夠好好解決生活之前,大多數肩負重擔的人都不會,
或者沒有時間去思考生命的意義,他們只有生存的意義。
其實責任本來就是一種生命的意義!
可惜對大部份人來說,責任只可以提供生存的意義,
不一定能夠提供生命的意義。
我們對父母有得到生命的感恩,從而產生對父母起碼的責任。
這種責任,稱為「血緣的責任」。
同理,我們對子女亦有「血緣的責任」,不能夠生出來就算。
責任是人類道德思維的一塊基石。
「血緣的責任」是所有關於性道德批判的唯一標準,
其他的批判,尤其是道貌岸然的人的指責,難以站得住腳,
往往都只不過是藉口。
家庭的責任並不簡單,
因為照顧家庭的生存包括了物質及精神兩方面。
所以家庭的責任,可以十分沈重,令人喘不過氣,
甚至達到令人懷疑生命意義的程度。
但是一切生命中責任,一旦自願承擔,就沒有後悔和懼怕,
責任,可以培養出人不肯輕言放棄的進取精神。
  情的責任
當親生父母由於種種原因逃避責任,
而我們又有幸得到養父養母收留,從小照顧,
我們對養父養母就有回饋的責任,
這種責任,稱為「情的責任」。
和你一起打拼天下的員工,你對他們亦有「情的責任」。
做生意的人,應該有陶朱公的精神!
可惜在無節制,不重視道德,競爭激烈的資本主義社會,
不少現代做生意的人喜歡和高層管理一起獨食利潤,

而這些高層之中更有不少人自稱是某某宗教的虔誠教徒。
他們成功地將商業行為變成了傷孽行為!

  愛的責任
Tell  your  friend  that  in  his  death,
a  part  of  you  dies  and  goes  with  him.
Wherever  he  goes,  you  also  go.
He  will  not  be  alone.
( Jiddu Krishnamurti )
所有曾經真心地關心你的人,和你產生愛的聯繫,
你已經存在他們的心中,所以你對他們有「愛的責任」,
這是為何我們反對自殺的主要原因。
一個人自殺,不是只殺死自己,
他同時亦將愛他的人心裡的一部份殺死!
愛的責任,令人不能視死如歸。
如果養父養母不是因為養兒防老,對你也有愛,
那麼你對他們也有「愛的責任」,否則就只有「情的責任」。
☆  對自己的責任
尊重自己,由認識自己和管理自己開始,
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甚至為自己的存在創造意義。

這種責任,稱為「對自己的責任」。
自殺,也是推卸責任,只有安樂死才合乎道德。
將個人奉命執行的惡行歸咎於團體,也是推卸責任。
奉命行事的人往往喜歡自我安慰,
認為自己只是奉命行事,所以毋須承擔任何責任。
奉命行事這個藉口,
英語稱為  the  loyal  agent  argument
Each  snowflake  in  an  avalanche  pleads  not  guilty.
( Stanislaw J. Lec )
Reliance  on  the  loyal  agent  argument 
encourages  people  to  become  moral  zombies,
not  accepting  any  resposibility  whatsoever
for  their  own  actions,  however  heinous,
as  long  as  the  actions  were  ordained  from  above.
( Lou  Marinoff,  The  Big  Questions, 2003 )
參考:《創造自己》 《維克多。弗蘭克 Viktor E. Frankl》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對納粹分子進行軍事審判。
納粹分子以「服從長官及服膺德意志法律」
來為屠殺猶太人的行為抗辯。
但法庭明確地指出凡涉及道德抉擇的事情,
在能夠作出道德抉擇的情況下,
「服從上級命令」並非抗辯的理由;
即使執行者只是聽命上級,仍須負上自身的道德責任。
服從軍令並非可以接受的殺人理據,
審訊之後多名納粹戰犯終於被判絞刑。
其後聯合國按紐倫堡審判的法律依據編訂紐倫堡原則」。

《情與緣的世界》

人世間的「緣」本來就是一個不可思議的」。
為甚麼大約一億條精子之中,
只有某一條才可以成功和某一顆卵子結合?
為甚麼會有我?
為甚麼祖父母會是他們?
為甚麼父母會是他們?
為甚麼兄弟姊妹會是他們?
人出生之後,更多一樣的陸續出現。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一種緣份。
無論是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子女、朋友,
彼此間的相遇,都是一種緣份。
緣,可善可惡,描繪出大千世界一幅悲喜交集的圖像。
換言之,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人際關係,
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是緣份。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都不是偶然的;
部份的相遇,甚至是業力和命運一起安排的!
別以為西方人不相信緣份,他們也有這樣的說法:
We  don’t  meet  people  by  accident.
They  are  meant  to  cross  our  path  for  a  reason.
Either  they’re  a  blessing  or  a  lesson.
如果不是「緣」,某些人與人之間相遇的或然率,
當然是很小、很小,難以相信的小,
所以俗語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
Lovers meet at suicide spot
http://www.thesun.co.uk/sol/homepage/news/2968392/Lovers-meet-at-suicide-spot.html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513&sec_id=15335&subsec_id=10943028&art_id=14024979
中國人相信輪迴,而緣份和輪迴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因為緣份的背後可能有命運,而命運的背後可能有業力。
中國人相信緣份,傾向於認為: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緣份,就好像萬有引力,看不見、聽不到、觸不著;
緣份,比萬有引力更難了解,
因為即使我們根本不明白萬有引力是甚麼一回事,
但還有公式可以用來計算;
但緣份只能夠不完全地計算或揣測一部份:
我們不清楚前生所作的業,我們只有能力推算今生的命運。
情與緣的世界也許有自己的法規,
因為在五個世界之中,單就今生而言,
情與緣的世界是唯一一個不能夠用邏輯去解釋的世界!
參考: 《如何尋找生命的意義》(一)
☆   情與緣不是理智能夠駕馭的東西
你沒辦法和自己的心講道理。
心也許有自己的道理,有一般理智難以理解的邏輯。
The  heart  has  its  reasons
of  which  reason  knows  nothing.
( Blaise Pascal )
There  is  a  road  from  the  eye  to  the  heart
that  does  not  go  through  the  intellect.
( G. K. Chesterton, The Defendant, 1901)
   情與緣可能涉及佛教所說的「因果、業力」關係
人與人之間的相識來自緣份,但緣份有善惡之分,
「因果、業力」關係,錯綜複雜,難以透徹瞭解,

否則不會出現有緣相遇之後,
竟然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媽媽不做飯,少年弒母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407/18219172
只要不是太過極端的惡緣,
如果從學習的角度來看,緣份對人的成長總是有益的!
「情與緣的世界」對成就的看法亦與其他世界的看法不大相同
一個問題就足以顯示它們的分別:
請告訴我,孟母的貢獻大,還是孟子的貢獻大?
參考:《成就 achievement》
「情與緣的世界」和「愛與智慧的世界」一樣
     都是不能用指標來量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