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的好處》(三)

單從「  ego」的角度來看:
  金錢不但可以滿足物質慾望,
     更加可以滿足部份心理慾望。
物質慾望及和 ego 有關的慾望,
不論是發自個人,被朋友影響,
還是被傳播媒介潛移默化地操縱,例如
1.  單純消費:吃喝玩樂、走馬看花的旅遊、享受佳餚美酒。
2.  鼓勵購物的狂熱:買很多其實自己沒有真正需要的東西。
金錢都有能力替我們滿足。
傳播媒介甚至對愚夫愚婦的生活態度和選擇,
日積月累地進行洗腦。
其中一種傳播媒介努力灌輸的意識形態,
就是金錢可以買來炫耀的包裝」。
背後的道理的確是真的:「人的確是需要包裝的」,
You  have  to  make  yourself  presentable!
但傳播媒介應該介紹一下所有包裝的方法,
以免產生「包裝的歧視」!
受到傳播媒介潛移默化地洗腦的愚夫愚婦,
自然會認同炫耀的包裝可以帶來「  ego」的滿足。
於是就開始消費可以炫耀的包裝」,
低級的例如奢侈、揮霍、行頭;
高級的例如美容、名牌衣著首飾、名貴轎車、
豪宅大屋、前呼後擁的僕人、排場。
於是就出現了這個普世價值:
只要不是揮霍無度,貪得無厭不再是懷習慣,
而是人之常情。

當整個社會被傳播媒介潛移默化之後,
金錢買來的包裝就可以影響一般人交往時的面色,
高級的包裝,自然容易賺取一般人的尊敬,
容易吸引一般人的注視,帶來艷羡目光,
至少亦可以換來諂媚的笑容。
於是「證明」了包裝的價值,
金錢至上,笑貧不笑娼,笑雞鴨不笑奴才,
笑「良知和智慧」不笑「無恥和聰明」
一個人類自己創造的「自我應驗預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就宣告誕生!
部份「  ego  的心理慾望」,
金錢亦有可能盡力替我們滿足,
或者至少幫助我們擴充選擇的範圍。
一旦有了炫耀的包裝,
就可以吸引物質慾望較強的異性,
就可以擴充結婚和性行為的選擇範圍和數目。
當整個社會被「消費主義consumerism 潛移默化之後,
和「消費主義」及「個人主義」有關的勵志金句,
亦會立即應運而生。
這些金句掌握了部份的道理,穿上哲學的衣服,
目的是迷惑物質欲望強的愚夫愚婦,
或者思考能力不足,一生人只懂得拼命賺錢的人,
給他們提供一個令他們覺得舒服的說法,

讓他們在死亡之前理直氣壯地拼命消費:
「心儀的東西想買就買,想去玩的地方就要去,
    想媾的俊男美女就要媾,該享受的要捨得。
    因為只要雙腳一伸,眼睛一閉,錢就不再屬於你了!」
[真理不能夠只選擇看一部份]
Money is  just  a  tool,
it  is  not  the  root  of  all  evil;

Greed  is.
Greed  leads  to  Addiction,  Manipulation,
and  Excess  of  desires,  and  so
it  creates  the  acronym  of  GAME.

( Jason Ling )
群眾認為大部份人相信的,就是真理,
沒有錯,金錢至上的確是大部份人的真理,
但並非所有人的真理。
事實上金錢至上的意識形態
同時帶來了其他不能忽略的真理:
☆  由於「名利權世界」中的愚夫愚婦重視包裝,
所以金錢買來的包裝,甚至可以作為行騙的手段。
用名貴轎車來運毒、走私,時有所聞。
「名利權世界」有時是用培養陋習來行騙。
所以比較偏差的慾望,例如吸毒習慣,
金錢都有能力替我們培養。
例如西方富豪吸食的可卡因,
例如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
英國人輸入鴉片來騙走中國的白銀。
  金錢可以買來生意上競爭對手的情報。
  金錢可以在做生意時以大欺小,以本傷人。
  金錢可以用來買小人及奴才的忠心耿耿。
  金錢可以用來買政客,預先知道內幕消息,
     或者通過對自己有利的法律。
☆  金錢可以用來買凶打人,甚至殺人,
     用暴力和恐嚇來解決問題。
以上的種種「好處」,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對嗎?
雖然一個人的身體所「需要」的奢華享受其實有限,
金錢和物質超越了某一個數量,
只不過變成了一個抽象的數字,
但是「  ego」慾望卻是無窮無盡!
強勢的「 ego」在資本主義社會裡,
會覺得金錢是永遠不夠的,
況且別人的掌聲和艷羡的目光帶來的心理上滿足,
及戰勝同儕帶來的成功感,
何嘗不是人生中極度的歡欣?

This  is  where  we  are  at  right  now,
as  a  whole.
No  one  is  left  out  of  the  loop.
We  are  experiencing  a  reality  based  on
a  thin  veneer  of  lies  and  illusions.
A  world
where  greed  is  our  God  and  wisdom  is  sin,
where  division  is  key  and  unity  is  fantasy,
where  the  ego-driven  cleverness  of  the  mind
is  praised,
rather  than  the  intelligence  of  the  heart.
( Bill Hicks )
Poverty  wants  some,  luxury  many,
and  avarice  all  things.
( Lucius Annaeus Seneca )
The  Western  worldview  says,  in  essence,  tha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the  highest  value
and  that  we  were  born  to  consume,
to  endlessly  use  and  discard  natural  resourses,
other  species,  gadgets,  toys,  and  often,
each  other.  The  most  highly  prized  freedom  is
the  right  to  shop.  It’s  a  world  of  commodities,
not  entities,  and  economic  expansion  is  the
primary  measure  of  progress.
Competition,  taking,  and  hoarding  are  higher
values  than  cooperation,  sharing,  and  gifting.
Profits  are  valued  over  people,
money  over  meaning,  entitlement  over  justice,
‘us’ over ‘them.’  This  is  the  most  dangerous
addiction  in  the  world,  not  only  because  of
its  impact  on  humanity  but  because  it  is
rapidly  undermining  the  natural  systems
that  sustain  the  biosphere
.
( Bill Plotkin )
Alain de Botton
Epicurus on Happiness

如果滿足「  ego」的慾望是一種快樂,
事奉神之餘,為何不能夠又事奉瑪門?
所以不少從商的基督徒朋友用行動告訴我們:

心其實並不重要,神其實並不重要,
任職的機構做違背良心的事與我無關,
教會內的弟兄姊妹比較重要,
在商業社會中生存才是最重要!
「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
    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 4:23》
Man  considers  the  actions,
but  God  weighs  the  intentions.
(Thomas A. Kempis, The Imitation of Christ, c. 1420 )

《金錢的好處》(二)

[錢當然重要]
從「心靈  soul」的角度來看,
☆  金錢能夠用來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
      替窮困家庭中的小孩帶來歡樂。
無論是從 ego還是從心靈  soul的角度來看,
金錢帶來下面的這三種好處非常重要:
  金錢能夠帶來閒暇
金錢能夠帶來最大的好處,就是閒暇  leisure
The  best  asset  wealth  can  buy  is  leisure.
對身心都懶惰的人來說,閒暇就是可以不用工作,
所以金錢可以培養懶惰的習慣。
對只是思考上懶惰的人來說,
閒暇就是工作時不但不需要看別人的面色,
有能力的話,
還可以自己做老闆,讓別人看自己的面色。

對喜歡思考的人來說,有了錢就可貪!
例如可以在閒暇之餘貪「人格」,
因為「人到無求品自高」,
例如可以花一生的時間去貪「智慧」,
例如可以花一生的時間去做「義工」。
參考:
《 閑 (閒) 》
《閑的條件》(一) 《閑的條件》(二) 《閑的條件》(三)
《閑和 hea》
  金錢能夠帶來工作上更好的抉擇。
多少人一生都在做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只不過是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
謀生,只不過是謀求生存,
並非將個人的時間花在生活和生命之上。
多少人一生都在做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只不過是為了自己和家人過一些舒服一點的生活?
最常見的藉口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行走在心靈道路上的人明白,
多少人一生都在做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只不過是因為有人羡慕和讚好?
所以對思考上勤奮的人來說,
閒暇的好處不是不用工作,而是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不必浪費生命中最寶貴的青春在謀生之上!
Freedom  is  not  an  ideal,  it  is  not  even
a  protection,  if  it  means  nothing  more  than
freedom  to  stagnate, to  live  without  dreams,
to  have  no  greater  aim  than  a  second  car
and  another  television  set.
( Adlai E. Stevenson, Putting First Things First, 1960 )
  金錢能夠減輕個人工作上的擔子。
     只需要懂得用人,就可以讓別人分擔你的工作。
有人說:一個「成功」的人必須懂得兩件事情,
其一是承擔最後的責任,
其二是將肩上的擔子推卸給別人;
一個更「成功」的人就會建立層壓式的管理制度,
將精神壓力下放;
所以有不少商業機構採用層壓式的管理方法,
鼓勵員工向上爬,因為爬得越高,下線人手越多,
擔子就越輕,錢就越容易賺。

  金錢可以為下一代購買到最好的教書  schooling
      甚至最好的教育  education
A  human  being  is  not  attaining  his
full  heights  until  he  is  educated.
( Horace Mann )
Education  is  our  only  political  safety.
Outside  of  this  ark  all  is  deluge.
( Horace Mann )
清代名將林則徐祠堂前有一副對聯如此說: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
    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如果說金錢是一種工具,
那麼就必須要看掌握工具的是甚麼人。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所以「子女若如我,留錢做什麼?」
是值得再三思考的課題,
必須視乎客觀環境的情況來判斷。
如果社會失去了向上流動的機會,
金錢至少可以減輕子女的生活壓力。
一旦子女中有可堪造就的人才,
金錢既可以給子女購買到最好的教書  schooling
亦可以給子女購買到最好的教育  education
視乎父母的判斷和智慧而定。
好逸惡勞是一般平庸者的常態。
一旦子女平庸,兼且愚笨又懶惰,

留下太多財產給子女就是替他們埋下將來的陷阱。
輕者令他們失去奮鬥的動力,只懂得吃喝玩樂,
重者培養出子女的陋習及替他們招來酒肉朋友,
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嚴重者甚至令子女因財喪命。

「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
    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曾國藩)
如果子女只是中人之資,
繼承太多的財富亦容易使他們變得又笨又懶!
所以「愚而多財,益增其過」的確有道理,
留太多的金錢給子女,反而害了他們!
俗語說「富不過三代」,自有其原因。
古代許多富豪的第二代,由於繼承了龐大遺產,
不勞而獲,坐享其成,以致患上了「富貴病」:
輕者只是四肢不勤,好吃懶做,不事生產;
中度者則花天酒地、揮霍無度;
重者沉淪於嫖、賭、毒之中。
結果不是坐吃山空,家道中落,晚景悽涼,
就是傾家蕩產,身敗名裂,陷入萬劫不復的悲慘光景中。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老子)
關於「富不過三代」的現象,荀子提出一個「循環論」:
「貧賤生勤儉,勤儉生富貴。
    富貴生驕奢,驕奢生淫佚,淫佚復生貧賤。」
荀子循環論
至於另一個看法,就是富貴生驕奢,驕奢生邪行,
而且邪行傾向於得寸進尺,邪行歪天理、生惡業,
惡業生禍患,禍患及子孫。
貧賤而行端直,好思考,合乎天理,則壞事變好事,
雖然不一定富貴,不一定成功,但一定有成就。
禍福本無門,唯人自招!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世界上當然會出現理想的情況:
如果子孫智慧勝於自己,明白人生苦短,

要將生命花在有意義的事業之上,
那麼留錢給他們就是替他們買下至少十年寶貴的青春,
不必浪費生命在爭權奪利的事情之上!
可惜並非很多人明白這個道理,
亦並非很多人有福氣誕下有智慧的子女。
所以「賢而多財,則損其志」並不完全正確,
因為要視乎子女的質素!
金錢甚至可以買很多抽象的東西!
Money  can  buy  lots  of  abstract  things.
You  can  buy  initiative  and  even  enthusiasm
from  clever  people  who  specialize  in
earning  money  using  dirty  tricks;
you  can  also  buy  loyalty  and  devotion  of  hearts
from  mediocre  people  without  integrity;
but  you  cannot  buy  love  and  wisdom  because
they  come  from  people  whose  souls  remain  intact.
( Jason Ling )

《金錢的好處》(一)

[金錢是一種工具]
首先,我們要明白金錢只不過是一件工具,
無善惡之分,這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就好像權力只不過是一件工具,無善惡之分一樣!
工具的為善或為惡,在於使用工具的人,
在於工具持有者視自己為工具的主人,
還是讓工具喧賓奪主,成為自己的主人。
金錢和權力這兩件人世間影響力深遠的工具,
最能夠考驗一個人的智慧和人格!
金錢和權力二者之中,
權力帶來的問題比金錢帶來的問題更加嚴峻,
因為權力除了會令人腐化及貪污之外,
更可以埋沒良知,目無法紀,草菅人命!

Don’t  think  money  does  everything  or  you  are
going  to  end  up  doing  everything  for  money.
( Voltaire )
所以關於如何賺取金錢,社會上一向有三種取態:
1.  只爭朝夕派:先發財,後立品。
2.  以心換財派:先棄品,出賣良知,換取發財。
3.  君子愛財派:拒絕因愛財而損毀人格。
一個地方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
控制了以上三種取態的「分佈/百分率」。
[錢當然要貪]
「聽話,樂於做蜜蜂的人們!
    把你們的勤奮,不斷製成新的蜂蜜!
    資本家到了寡頭壟斷的階段,
    大家都壓不住發出歡樂的笑聲!
    繼續,繼續,繼續!
    我和政府齊心,
    冒著良心的譴責錢進!
    放下良心的譴責,
    錢進、錢進、錢進、進!」
《資本家賺大錢進行曲》
金錢和人身的自由度有關,和人身的享樂有關,
和庸俗人對閣下的尊敬有關,和物質布施能力有關,
所以無論是甚麼種類的人,
都會明白金錢當然是好東西!錢當然要貪!

子曰:「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論語。里仁。第四》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所以貪錢根本不是問題,貪錢的程度和手段才是問題。

當我們思考貪錢這個課題時,關鍵其實不外四個,
涉及貪錢的程度和貪錢的手段:
1.  循正當的途徑去貪還是循不正當的途徑去貪?
這點涉及法律和道德的範疇。
法律必然有灰色地帶,所以「正當」必須定義。

2.  會否用了更有價值的東西去換取額外的金錢,
賠上了健康和青春,結果得不償失?
這點涉及養生和
哲學的範疇。
3.  生命的質素是否單憑物質生活的質素來決定?
這點涉及哲學和心理學的範疇。
4.  需要多少金錢才足夠?如何評估?
這點涉及哲學、心理學、數學和經濟的範疇。
[思考架構]
筆者再度嘗試用 I  的三元論
這個思考架構來分析金錢這個課題。
參考:《「我」I 》  
從「身體  body」的角度來看,金錢可以購買
1.  物質的享受 [衣食住行]。
2.  時間。
對懂得運用時間,不會濫用時間的人,
這一點絕對是一個重大的好處。
3.  服務。
4.  特殊的服務,例如行賄而得到的服務。
5.  身體移動的自由,
想去地球任何角落,都可以輕易成事。
6.  較好的醫療服務。
甚至包括購買人體器官!
自古以來,貧窮最折磨人。
這個貧窮,
是指  poverty  on  the  margins  of  existence
貧窮的人受制於物質及生活的壓力,
身體的生存和解決性慾成為了他們唯二的欲望,
所以甚麼低下的工作都要做,身體方面的自由度很低,

一旦解決性慾同時帶來新的生命,
那麼下一代可能持續貧困,沒有上流的機會。
所以「金錢對貧窮的人最重要」這句說話其實有語病,
因為對貧窮的人來說,金錢只能夠解決燃眉之急,
工作的機會和上流的機會才是徹底的解決方法。

但這個說法依然有漏洞,
因為貧窮的人之中,有部份是因為懶,
有部份是因為染上不良習慣,坐吃山空,
有部份是因為讀書讀得少兼且智力不足。
這就是為何免費的「教書」及「教育」,
及社會裡上流的機會,
對解決下一代的持續貧困都這麼重要;
這就是為何持續寡頭壟斷,
尤其是土地的寡頭壟斷而產生的貧富懸殊,
是社會裡上流機會的絆腳石,
不但基層無翻身之日,
中產階級亦成為勤勞螞蟻和蜜蜂。

一般寡頭壟斷的手法,
向外當然需要和政府合作及勾結,
向內就會用極高薪聘請高層管理人才,
實行有錢大家搵;
再用高薪聘請中層管理人才為虎作倀,
攪盡腦汁,度橋去盤算如何維持剝削社會基層。
由於社會上一般人思考力不足,
所以中層管理人才和社會基層人士,
都成為了全球化社會中新形態的奴隸。
Where  globalization  means,  as  it  so  often  does,
that  the  rich  and  powerful  now  have  new  means
to  further  enrich  and  empower themselves
at  the  cost  of  the  poorer  and  weaker,
we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protest  in  the  name
of  universal  freedom.
( Nelson Mandela )
50《金錢的好處》(一)
可惜當社會的意識形態有缺憾時,
「教育」就力不從心,難以力挽狂瀾。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大部份人都是經濟的動物,

社會流動只是經濟動物用來裝飾的話題,
因為經濟的動物一向討厭抽象的「理想」,
認為只有經濟和金錢才是最實際!
不是說笑話,
不少接受過西方大學「教書」[不是教育] 的朋友之中,
不少自稱虔誠的基督徒朋友之中,
在行動方面也許對貧困者還有殘餘的同情心,
但在「思想方面」都是屬於經濟的動物。
他們的特徵就是:骨子裡討厭理想,擁抱虛偽
50《金錢的好處》(一)

《愚蠢人的價值》

[愚蠢人分為三品]
參考:
《愚蠢無下限,理性無上限》(一)
《愚蠢無下限,理性無上限》(二)
《愚蠢無下限,理性無上限》(三)
《愚蠢無下限,理性無上限》(四)
《愚蠢無下限,理性無上限》(五)
《愚蠢無下限,理性無上限》(六)
《愚蠢無下限,理性無上限》(七)
《愚蠢無下限,理性無上限》(八)
盛品愚講究實際,
思考全部集中在搵錢和爭權奪利之上,
中品愚跟隨社會道德,但又未有足夠的智力去思考,
生命就是如此幽默!
中品愚
是庸才中之能士,
喜歡自我感覺聰明,喜歡誇張自己的理性,

凡是自己不太懂的都插嘴扮演半個專家,
沾沾自喜地以做「愚論領袖」為榮。
中品愚難以容忍任何人的批判,
認為凡批判他們的都不是朋友。

中品愚在思考上只懂得用「二分法」,
又喜歡以偏概全扮中立」。
所謂「二分法」就是:
所有事情都只分兩大類──黑白、敵我、是非、對錯。
所謂以偏概全就是:
見到「七俠五義」暗角打人,就認為所有警察都是公安;
見到幾位有良知的警察,就認為全部警察都是好人,
認為警察裡面根本就沒有公安。
至於扮中立」,就是一開始發言,
就先聲明自己中立和客觀,不偏不倚,
然後由於思考力不足,
隨即發表半真半假、立場鮮明、並不中立的言論。
Mediocre  people  either  belittle  integrity
or  subdue  wisdom  in  the  name  of  kindness.
They  enjoy  prima  facie  reasoning,
have  a  little  knowledge,  a  little  conscience,
but
  a  lot  of  emotion  and  confidence.
( Jason Ling )

愚蠢無下限,愚蠢向下抵達某一標準者,
古代稱為腦殘者痴人,現代則一律稱為剩品愚
剩品愚值得欣賞的地方是「智力表現穩定」及「傳播能力強」;
身體健康的剩品愚甚至擁有強大的「除良安暴行動能力」。
剩品愚沒有能力辯論,只懂得以訛傳訛;

剩品愚喜歡說謊,卻又欠缺圓謊的能力和良好的記憶。
然而懂得埋堆的話,剩品愚又可以成為社會上知名人士,
below  mediocrity  but  notori-famous
堅持愚蠢,當然是個人的自由,
在私人聚會大鳴大放,當然也是個人的自由,
在嚴謹的公開場合大鳴大放,但又不具備合適的腦袋,
就不是個人的自由,因為既不尊重別人的耳朵,
又侮辱了有識之士的智力。
在愚夫愚婦的眼中,剩品愚力爭上游,有出息,
所以剩品愚怎會懂得急流勇退,
他們只有可能在理性批判之下露出馬腳而被迫退!

不少有名氣的老糊塗,思想能力日走下坡,
又從不想一下自己的名氣從何而來,
卻選擇在嚴謹的公開場合大鳴大放,醜態百出。
由於不懂得甚麼叫做「謙卑」[不是謙虛],
盛品愚和中品愚最喜歡在辯論中表現自己,
不會明白對愚蠢人來說,「沉默是金」是最佳座右銘!
所以辯論往往出現在市民和盛品愚或中品愚之間。

盛品愚和中品愚已經  try  hard  思考,
可惜動機純歪,所以思考時力不從心!

參考:《交談、討論、辯論、批判》(十)
[公平對待所有的意見?]
不同的意見可以有對錯之分,可以有好壞之分,
但由於沒有一個「批判平台」來篩選,
由於沒有台上裁判和台下評判來制止小人,
愚蠢人和社會上既得利益的霸主,
認為他們的意見和有腦的人的意見,
至少都應該有同等的價值。
所以我們常常聽見政府官員運用這樣的語言偽術:
「我們要聆聽不同的意見!」
「我聽到的大部份意見都話政府做得對!」
「我聽到的部份意見認為警察打得好!
    班學生犯法在先,又激進,抵打,
    如果在外國,警察一早就已經打死佢地,
    香港警察好有節制,嚴正執法,
    使用最低限度武力,的確值得市民尊敬。
    所以胡椒噴霧用得好,催淚彈用得對。」
因為他們認為
1.  這些都是屬於「以理性方式表達」的意見,
2.  意見沒有對錯及好壞之分,
所以不需要接受公開的辯論和批判,
3.  應該讓社會上所有垃圾都可以發表意見,
因為垃圾和珠玉都有同等地位。
而他們的高薪工作就是扮演一個「中立」的裁判角色,
光明磊落」地說自己一向支持言論自由,
會「尊重不同意見和立場」及「平衡各方面的意見」!
這種語言偽術利用了一般人對民主概念的謬誤:
「民主背後的精神,就是人人平等,尊重不同聲音。」
利用謬誤,就是意見的遊戲的玩法!
講人數?知否周融得到一百萬人簽名?
利用民主概念的另一種謬誤,
就是飯民用人數決定真理的遊戲玩法!
參考:《歧視和尊重》
如果我們聽到這樣的「部份意見」:
「班學生重衰過黑社會,黑社會都識得同政府合作。」
「班學生不能代表沉默的大多數,
    沉默的大多數都識得同政府合作。」
我們又應該如何回應?這些意見應該包容嗎?
和盛品愚或中品愚辯論,
真理永遠不會是越辯越明的!
如果沒有裁判和評判在場的話,我們往往會發現,
盛品愚或中品愚被擊倒KO 之後,
口裡往往會拋出一句是非自有公論的結語,
意思其實是希望用人數去決定真理」,
他們最希望能夠號召一批同道中人來幫拖,來圍剿,
至少亦企圖找來一批嘍囉從旁吶喊助陣。
不要以為只有黑社會喜歡班馬和晒馬,
白社會裡都會有一類人特別喜歡班馬和晒馬!
他們需要在人數之中才找到自己的安全感。
所以俗語說難為正邪定分界」!
可惜除了法庭之外,很多時四周都是好大喜功,
既自卑又自大,喜歡表現自己的盛品愚或中品愚,
實在避無可避。
盛品愚及中品愚的可怕在於他們理虧的時候,
就傾向於聘用黑社會或灰社會的橫手,使用暴力!
[謝謝愚蠢人]
「每個人都是帶著使命來到人間的,
    無論他多麼平凡渺小,多麼微不足道,
    總有一個角落將他擱置,總有一個人需要他的存在。」
(林徽因)
所以「真」和「誠」其實並不重要,
反而度橋和高層次的虛偽有實用的價值。
即使露出樹根,露出馬腳,愚夫愚婦也不會察覺。
千萬不要忘記,雖然盛品愚和中品愚都喜歡辯論,
而且都不會願意站在一個「批判平台」之上,
但盛品愚和中品愚都是我們的老師,
因為愚蠢人必定會有一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大哲學家莊子曾經向我們解釋「無用之用」。
如果我們拒絕和愚蠢人同心同德、同病相憐的話,

我們更加應該感謝愚蠢人示範「弱智之用」:
Be  thankful  for  all  the  stupid  people
in  your  life,  and  learn  from  them.
They  have  shown  you  exactly  who  you
do  not  want  to  be  and  where  the
foolishness  lies  and  provide  a  chance
to  exhibit  the  importance  of  wisdom.

( Jason Ling )

人以類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世間有四類人最容易團結,
其一是愚蠢人和戾人,
其二是黑社會或者灰社會,
其三是非常重視面子和輩份的老人家,
其四是只具備信念,保持沉默,逆來順受的羔羊。
最恐怖的是前三類人有可能同心同德,
團結在一起成為超強的力量,動搖了社會的和諧,
反映出國之將亡的景象。

切記,我們只是小看他們的愚蠢,
我們絕對不會小看他們團結在一起的力量!
參考:《交談、討論、辯論、批判》(一)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錯完又錯,非一日之蠢;

怨聲載道,非一日之賤!
強姦者呼籲被姦者對話:
「我要強姦妳,妳點可以寸步不讓?」
可否雙方一起求同存異」?
如果大家同意這個出發點的話,
被姦者就應該釋出善意,行出歷史一大步,
讓他先姦一半!
或者讓他姦前面,讓妳保存後面!

強姦者認為被姦者應該明白,
「袋住先,接受先姦一半」,一人行一步,
的確是一個互相尊重、雙贏的局面。
強姦者理直氣壯,光明磊落地說:

「我不會因為對話而不繼續強姦,
    亦不會因為正在強姦而不對話,
    強姦程序之中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空間。」
結果瘋煙四起、瘋華絕代、瘋猩貉唳、瘋起鼲湧。
最後護姦者指出:
「強姦者的強姦並無特定目標,故不構成刑事。」

[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團結在一起的愚蠢人,在靈界的帶領和指導之下,
往往會壞心做好事」,
一群盛品愚和中品愚團結起來,齊心做歪事,
竟然成為不自覺的無間道」,
替團體做出一個正確無誤的形象,
有意無意之間成為團體的負資產。
他們按靈界既定的程序,盡忠職守,循序漸進,
用力量非同小可的無恥和說謊,
口裡溫文講理,左手拉攏黑道,右手拿著刀槍,
將怨氣點滴累積,慢慢地增強,推至臨界點。
邪穢在身,怨之所構。《荀子。勸學》
他們有能力令人永遠相信,
在醜陋、狹隘、敵我分明的心胸三者結合力量之下,
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果然!教育界發現這群愚蠢人竟然懂得
1.  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凝聚社會上的正氣和智慧。
2.  幫助教育界訓練新一代年青人的批判思維。
3.  親身示範及教導新一代年青人,
如何判斷人的智和愚、美和醜。
4.  不用花費一毛錢就可以騙到全球的傳播媒介,
完全免費地報導愚蠢盛事。
這樣困難,絕對不可思議的事情,
他們竟然可以在數年之間,以難以置信的低成本,
一件接著一件做到了,的確是奇蹟!
香港市民有目共睹,怎可以不佩服得五體投地,
除了將他們的功績永載史冊之外,
亦衷心感謝靈界組織這群愚蠢人。
但奇蹟發生之後,
我們不知道那一個宗教會首先出來抽水,
歌頌這個宗教所信奉的靈界?
當我們明白到愚蠢人的價值之後,
我們就知道愚蠢人一定不會這樣想:
I  certainly  don’t  think  I’m  deserving  of
taking  up  space  forever  as  a  human.
There’s  a  whole  generation  of  people
yet  to  be  born  that  are  going  to  be
so  much  more  evolved  than  I  am.
I  don’t  want  to  take  up  space.
They’re  going  to  be  better  equipped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than  I  am.
( Ashton Kutcher )
然而禍福相倚伏,有好處自然會有壞處。
無間道一出,正氣歸邊,「殃及遲愚勢所難免,
於是越來越少人嗜權的精英願意加入愚樂圈!
製造出一個軟實力勢孤力弱的環境。
[必要的沉默]
參考:《必要的沉默》
下面這段對白也許可以用來幫助我們判斷和分辨
「盛品愚」、「中品愚」和「剩品愚」:
問:「你愛國嗎?」
答:「當然愛國!」
問:「你愛黨嗎?」
答:「當然愛黨,黨就是國,國就是黨!」
問:「你愛習近平還是愛江澤民?」
「剩品愚」答:「兩位同志都愛!」
騎牆派立即舉腳贊成,在旁喝采。
「中品愚」剛考完 DSE 不久,
想了一想,就立即保持了「必要的沉默」,
因為跟車太貼,就容易產生意外。
「盛品愚」完全知道站錯了邊的危險,
但又不敢立即反問:
「請問閣下是習近平的人還是江澤民的人?」
於是滿面笑容,請問問題的人分析:
「我們應該愛習近平還是愛江澤民,怎麼做才對?」
企圖試探問問題的人的立場。
問問題的人立即從手機中擦出
「最高指示關於愛黨的講話」。
習近平說:
  「要繼續加強民主監督。
對中國共產黨而言,要容得下尖銳批評,
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對黨外人士而言,要敢於講真話,敢於講逆耳之言,
真實反映群眾心聲,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盛品愚」聽了之後噤若寒蟬。
想不到「中品愚」這次反而開腔了:
「奴才有反對聲音是可以的,
    但不應公開,可以直接向主子反映。
    屬於正面的,主子喜歡聽的,對主子有建設性的說話,
    奴才是可以暢所欲言的。」
I  don’t  want  any  yes-men  around  me.
I  want  everybody  to  tell  me  the  truth
even  if  it  costs  them  their  jobs.
( Samuel Goldwyn )
愚蠢

愚蠢

《應用根源思維在管理學之上》

喜歡提出「學說」的人未必一定喜歡求真,
但凡是研究「理論」的人都重視真正能夠「應用」。
一旦我們想將「根源思維」應用在管理學之上,
步驟將會是怎麼樣?
第一步管理自己
如果是一人公司,英語叫做 自由職業者  freelance
往往只需要考慮個人的才華,市場的需求,
和自己的收費。
如果要管理一所大機構,
自己,自己的人格,自己的思考能力,
自己的信仰,自己的意識形態,自己的性格,
自己如何從自己和別人的經歷之中開採經驗,
全部都是影響個人管理方式和能力的根源,
所以世界上任何管理的理論,
其實都應該從管理自己開始。
這其實有點像中國儒家經典《大學》裡所提出的
內聖外王」心法:
☆  三綱領:明明德 → 親民 → 止於至善
☆  八條目:格物 → 致知 → 誠意 → 正心 →
修身 → 齊家 → 治國 → 平天下
西方人喜歡真理,重視科學精神,
沒有儒家的「性善說」和「性惡說」兩分法思維,
沒有儒家執著於「性善」和「性惡」其一必錯的想法,
所以更貼近真理。
參考:《管理自己》 《贏在起跑線上》
For  every  inside  there  is  an  outside,
and  for  every  outside  there  is  an  inside;
though  they  are  different,  they  go  together.
( Alan Watts, Man, Nature, and the Nature of Man, 1991 )
「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
《馬太福音 7:18》
Nothing  is  hidden  so  much  that
it  wouldn’t  be  revealed  through  its  fruit.
( Paracelsus )
第二步處理工作
When  the  mind  works  well,
creativity,  intuitions  and  vision  blossom.
當第一步「管理自己」做得好時,
有四樣處理工作上的要訣和能力,就會隨之而來:
1.  對未來的憧憬、敏銳的直覺和清晰的洞察力  (Vision)
2.  未雨綢繆  (Preparation)
3.  謹慎理財  (Prudence)
4.  努力用在刀鋒之上  (Work hard and work smart)
Don’t  just  work  hard,  work  smart!
如果管理的是競爭劇烈的消費行業,
一旦失去了顧客就等於死亡:失去了工作。
換言之,顧客就是根源!
Love  you  consumers
and  the  business  will  take  care  of  itself!
如果管理的是壟斷或強迫消費的行業,
就可以苟延殘喘,不需要考慮高層次的管理問題,
直到革命發生的那一天!
參考:《理想和實踐之間》(十)
在比較複雜的系統之中,
很多事件的發生,往往不止一個原因,
而且亦往往出現不止一個結果。
當「管理自己」做得好時,就不會欺騙自己。
We  are  too  much  accustomed  to  attribute  to  a  single
cause  that  which  is  the  product  of  several,  and
the  majority  of  our  controversies  come  from  that.
( Marcus Aurelius )
所謂「因果定律」包括了兩個敘述,就是
1.  有因必有果。
2.  既有多因而結成的果,亦有一因而產生多個的果。
第三步人事管理
當第一步「管理自己」做得好時,
「人以類聚」的原理就能夠充分發揮,
於是人事管理就更加容易,問題只在於抽象和實質的報酬。
普通人可能會明白「識英雄重英雄」的道理,
但怎可能懂得如何挑選人才?
沒有「慧眼」的人如何「識英雄」?
1.  定義人才
Define  the  traits  and  abilities  of
the  best  people  for  your  business.
Don’t  forget  the  priorities  in  your  definition.
This  step  is  crucial.
2.  在客觀條件限制之下,永遠挑選最佳的人才。
Pick  and  hire  the  best  people  to  work  for  you.
有智慧和容量的人明白「一山還有一山高」,
所以最佳的人才往往可以完成超乎想像的工作。
Because  a  thing  seems  difficult  for  you,
do  not  think  it  impossible  for  anyone  to  accomplish.
( Marcus Aurelius )
可惜挑選人才的能力,並非想像中那麼容易獲得。
3.  信任「最佳的人才」,讓他們全權去辦事。
如果在定義人才之上沒有包括「人格」在內,
或者將「人格」排列較後,放權就需要萬二分謹慎!
一般來說,「最佳的人才」一定懂得分工合作,
只有「欠佳的人才」才會傾向於獨攬大權!
4.  快思慢想、快炒慎請!
Hire  slowly.  Fire  quickly.
It’t  not  the  people  you  hire  that  hurt  you.
It’s  the  people  you  don’t  fire.
( Marcio Moreira )
5.  及時行樂
Chill  out  and  relax,  everybody!
如果只有管理階層才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及時行樂,
享受和家人及朋友暢聚的時刻,
那麼管理的思維上一定出現了問題。
6.  苟延殘喘
任何壟斷或強迫消費的行業都可以苟延殘喘,
用投票來決定真理。
It  is  easy  to  get  a  unanimous  vote
for  protecting  selfish  interests  and
for  doing  nothing  before  a  revolution.
一旦整個團隊都是得過且過,有充裕的時間及時行樂,
各家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同事,
團隊內自然天下太平,團隊的世界就慶幸有機會迎頭趕上。
所以對這種得過且過的
行業來說,這篇文章是垃圾!

《省身》

很多人都喜歡用「省身」為名,
因為《論語。學而第一》之中有這樣一句說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如果「  I」的定義模糊,
其實「省身」並非甚麼高深的學問或者修行方法,

亦不是甚麼道德高尚的行為。
儒家的「省身」較之「慎獨」更顯淺,更容易學習,
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
因為很多人都懂得每天戰戰兢兢地去反省自己。
☆  例如有娘心的奴才和狠心的灰社會份子,
必然會反省,而且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刻地去反省:
為主子謀,而不忠乎?
有主子馬屁而不拍乎?
與社團團友交而不撐乎?
有打賞而不乎?
根正而不露乎?
有便宜土地而不擸乎?
有小報告而忘記打乎?
社團的意識形態不緊記乎?
語言偽術不勤習乎?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馬太福音 5:5》
 例如以 ego主持大局的人必然會反省:
當自己未能夠成為主子之前,為主子謀,而不忠乎?
有人心可以收買而不收買乎?
有朋友可利用而不利用乎?
有愚夫愚婦及傻仔傻女出現而不騙乎?
有名、利、權而不立即乎?
見靚女不立即一槌定陰乎?
見俊男不立即一擸定陽乎?
虛偽這個重要的普世價值,不勤習如何提高層次乎?
「省身」不就是「醒身」嗎?
人不是最緊要用「醒目」來安身立命嗎?
識時務者為俊傑,良禽擇木而棲,
積極進取,忘記背後原則,忘記道德,
放下良心,努力向前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夠「醒目」,所以容易成功!
They  work  hard.
They  believe  they  can  do  it.
They  find  all  the  ways  to  do  it.
They  are  determined  to  win.
They  ganged  together.
They  are  willing  to  subdue  their  souls.
They  possess  all  the  elements  of  success.
They  are  smart  and  smug!
至於層次更高的成功人士,反而傾向於低調。
如果要用一個英文字去形容他們,
一定不會是 smart 或者 smug而是 crafty
其實控制美國的猶太人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希特勒,
他們都明白下面這個道理:
47《省身》
  例如以「  ego」主持大局,
但沒有意圖害人的人,必然會反省:
Have  I  endeavered  to  find  out
in  what  areas  I  can  do  well?
Am  I  always  aiming  to  try  my  best?
Do  I  have  a  tendency
to  demand  more  of  myself  than  my  best
if  it  is  something  depending  on  my  age?
Can  I  refrain  from  saying  with  certainty
something  which  is  beyond  my  expertise?
( Jason Ling )
☆  例如以心靈  soul主持大局,
重視「宗教精神」的人必然會反省:
1.  省「真」
對自己不夠「真」,還在欺騙自己乎?
遇上「真」的人,自己對他不夠「真」乎?
對人的「真」的判斷力不足乎?
對不重視「真」人浪費了「真」乎?
求「真」的精神不夠強乎?
對「真相」及「真理」恐懼乎?
2.  省「誠」
過則憚改乎?
和不「誠」的人稱兄道弟乎?
對朋友不夠「誠實」乎?
對追求「真理」欠缺「熱誠」乎?
對批判精神恐懼乎?
將未經批判和深思熟慮的「信念」當作「信仰」乎?
3.  省「愛」
人不知而慍乎?
「愛」了之後又害怕受傷乎?
不願意對「愛」晝夜思考乎?
意圖假冒為善乎?
意圖從「愛」中收回成本乎?
用未經批判和深思熟慮的「仁慈」來冒充「愛」乎?
以「仁慈」的心助人,自我感覺良好,
但碰上制度及愚昧思想害人,卻視若無睹乎?
認為世界上沒有「苛政猛於虎」乎?
左手擁抱「仁慈」,右手擁抱「虛偽」乎?
4.  省「智慧」
人愚昧而託以重任乎?
明白有些敵人其實是貴人乎?
明白敵人的愚昧就是磨刀石乎?
明白高層次的敵人就是朋友乎?
明白謙卑才是真正的謙虛乎?
明白做學問和思考皆如逆水行舟,
必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乎?
懂得和所有人分享「來自天堂的利器」乎?
懂得免費和所有人分享思考的成果乎?

Love  is  happy
when  it  is  able  to  give  something.
The  ego  is  happy
when  it  is  able  to  take  something.
( Osho )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孟子。盡心上》
參考:《批評、批判、敵人、朋友》
參考:《自我批判、自我教育》(二)
47《省身》圖 2

《理想和實踐之間》(十)

[意志和毅力]
☆  意志和毅力必須是智慧的僕人。
在實踐理想的思考之中,
很多勵志人士都喜歡強調意志和毅力的重要性。
其實意志和毅力只不過是一件工具,
在追逐名、利、權這幾方面的慾望之中,
野心家絕對不欠缺意志和毅力。
而且意志和毅力,隨時都可以用來做壞事,
一般勵志工作者都忽略了這兩點!
當一個愚昧的人竟然擁有了毅力 perseverance
或者一個愚昧的行動竟然有人堅持,後果往往慘不忍睹。
關於這種充滿毅力的行為,
我們常用的形容詞就是一意孤行」!
My  desire  is  for  wisdom,
not  for  the  exercise  of  the  will.
The  will  is  the  strong  blind  man
who  carries  on  his  shoulders
the  lame  man  who  can  see.
( Arthur Schopenhauer )
過度誇張「行動較之綢繆重要」的人,
往往不明白任何人生的事務,不是單憑勤奮就可以成功,
不是單憑意志和毅力就可以成功。
除了時機和運氣之外,
複雜的事務或者新碰上的事務,甚至必須步步為營,
一邊做、一邊仔細觀察、一邊思考,
甚至從根源開始去思考。
過度誇張行動的人更加不會明白,
只有重視整體、宏觀的森林思維」,
才能夠令行動得到最大的收穫。
只有重視鍥而不捨、懨尖、微觀的挖根思維」,
才能夠令我們明白及排列我們的價值觀,
才能夠給予我們有用和正確的「視圖」perspective
作為行動的指南針。
俗語說勤能補拙」,
但這個想法只能夠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上,
我們絕對不應該鼓勵學生將這個想法應用在思考之上,
既浪費了他們的精力,也會製造他們心理上的挫折感。
從思考的角度來看,
勤奮和努力,要用在刀鋒之上才有價值,才不會浪費;
宗教精神的角度來看,
意志和毅力,要用在正途之上,才可以令社會和諧。

勤奮、努力、意志和毅力這些工具固然需要,
但人格、智慧、經驗、意義或者興趣才是最重要。
鼓勵年青人勤奮和努力,要求他們鍛鍊意志和毅力,
但如果不清楚勤奮、努力、意志和毅力用在甚麼之上,
未免貽笑大方。
如果沒有智慧和愚昧來分別表現毅力的不同成果,
我們怎會門明白毅力只不過是一件工具」而已?
It  is  not  enough  to  be  busy.
So  are  the  ants.
The  question  is:  What  are  we  busy  about?
( Henry David Thoreau )
[意義、興趣、時機、運氣、毅力]
在實踐理想或者堅持「愚公移山」時,
如果沒有抽象的意義或者發自心靈的強烈興趣來支持,
就難以產生熱誠,而一旦失去了熱誠,
就難以有不怕困難和枯燥、屢敗屢戰、全力以赴的毅力。
除此之外,當達到這個理想的時機尚未成熟時,
當個人的運氣欠佳時,
自己能否忍耐,自己是否有足夠防守的資源?
這些都和毅力有關。
有很多所謂理想,本來就具備很強的賭博成份,
所以「智慧、才華、毅力和運氣」是成功的四大要素!
如果能夠明白這個道理,一旦理想不能夠達到,
也許會有短暫的失望,但絕對不會感覺失落。
What  makes  perspiration  and  perseverance
worthwhile  is  still  the
[ wisdom + capacity + luck / requirements ]  ratio.
If  you  have  the  desire,  passion  and  ability
to  do  something,  only  destiny  can  stop  you.
( Jason Ling )
Virtually  nothing  on  earth  can  stop  a  person
with  a  positive  attitude  who  has  his  goal
clearly  in  sight.
( Denis Waitley )
鄭秀文《幸運是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2pVXhvUudo
立志做大事的人必須擁有足夠的才華  aptitude
或者已經裝備到足夠的智慧,
因為當事情在個人的智慧和才華的能力範圍之內,
勤奮、辛勞、意志和毅力才可以顯現出它們的價值,
才不會被浪費。
所以不列這一些勵志的說話並非放諸四海而皆準:
A  little  more  persistence,  a  little  more  effort,
and  what  seemed  hopeless  failure  may  turn
to  glorious  success.
( Elbert Hubbard )
When  you  get  into  a  tight  place  and
everything  goes  against  you,  till  it  seems
as  though  you  could  not  hang  on  a  minute
longer,  never  give  up  then,  for  that  is  just
the  place  and  time  that  the  tide  will  turn.
( Harriet Beecher Stowe )
Effort  only  fully  releases  its  reward
after  a  person  refuses  to  quit.
( Napoleon Hill )
[犯錯]
犯錯和毅力是一個銅板的兩面。
如何沒有挫折和犯錯,那麼毅力有甚麼價值?
做事當然不要怕犯錯,因為犯錯乃人之常情,是必然的。
失敗並非成功之母,
犯錯,改錯,反思,至少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才有可能是成功之母!
失敗並非成功之母,
願意從別人的失敗之中努力學習,
思考如何避免犯上別人的錯誤,
才可以勉強說是成功之母!
  根源思維
任何計劃,如果能夠從根源開始去思考,
包括內在的根源 [計劃參與者的性格] 及
外在的根源 [計劃的目標和要求],
就可以減少犯錯的機會,
而且一旦犯錯,亦比較容易找出犯錯的原因。
☆  替代學習  vicarious  learning
如果想減少犯錯的機會和成本,
就應該試圖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
或者從最少的錯誤中學到最多的智慧。
這就是為甚麼我們需要培養自己較強的
「觀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避免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下被淘汰。
如果一個人沒有足夠的智慧去分析自己所犯的錯誤,
往往就會重覆又重覆地犯同樣的錯誤。
Take  time  to  deliberate;
but  when  the  time  for  action  arrives,
stop  thinking  and  go  in.
( Napoleon  Bonaparte / Andrew  Jackson )
實踐理想,其實就是意圖改變世界──
小至個人的小世界,大至周遭的大世界。
Do  not  be  afraid  of  change,  do  not  resist  it,
especially  when  the  change  is  essential.
Change  is  inevitable.  But  change  for  the  better
is  always  a  strenuous  mission.  First  of  all,
it  requires  a  change  of  mind,  together  with  a
drastic  change  of  attitude.  Secondly,  it  requires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to
look  deeply  into  the  roots  of  the  problems.
When  the  vision  and  foresight  finally  dawn  on  us,
have  the  courage  to  take  the  risk.
A  great  vision/mission  will  always  attract  people
of  similar  disposition  to  help  us  achieve  our  goal.
( Jason Ling )
當一群人意圖改變周遭的大世界,
尤其是涉及整體社會制度的時候,
最忌就是自我感覺良好,但思考力不足,
自以為是改革,自以為是撥亂反正,
其實思考上屬於因循苟且,蕭規曹隨,
最終難免重蹈覆轍。
簡而言之,凡是制度的問題,
單憑當事人或掌權者的良心,最多只能夠維持一代人。
The  secret  of  change  is  to  focus  all  of  your  energy,
not  on  fighting  the  old,  but  on  building  the  new.
( Socrates )
You  never  change  things  by  fighting  the  existing  reality.
To  change  something,
build  a  new  model  that  makes  the  existing  model  obsolete.
( R. Buckminster Fuller )
由於人類有劣根性,一個社會,如果不尊敬智慧,如果不重視誠信,
罔顧世道人心,以致道德淪亡,遲早就一定會產生嚴重的社會問題,
一旦社會金玉其外,但病入膏肓,敗絮其中,就會出現社會動盪,
令管治越來越困難,也許就會來一次天翻地覆的革命,讓歷史重演。
歷史重演,就好像洗牌再來,如果沒有智者參與,還是同一副牌!

《理想和實踐之間》(九)

[好之者、樂之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個人的理想不一定需要崇高,
但往往會涉及天賦和興趣。
以在某方面天賦高的人往往成為該方面的「好之者」,
而在某方面興趣濃烈的人就會是該方面的「樂之者」。
教育家容易有以偏概全的傾向,
筆者的偶像  Ken  Robinson  亦不例外。
Ken Robinson 談及的例子都是某一範疇內的天才,
但他的「信念」卻是「所有人」都有某種天份,
這點是筆者難以接受的。
除了這一點,下面這一篇演說的確是難得地精采,
因為它涉及
1.  宗教 vs 宗教精神
2.  才華的多元化  diversity  of  talents
3.  好之者  people  who  are  good  at  something.
These  people  possess  natural  aptitude/capacity
in  that  area.
4.  樂之者  people  who  enjoy  doing  something.
Ken Robinson 稱樂之者為
people  who  are  in  their  elements,
have  passion  and  enjoy  doing  it.
在某方面有天份的人只不過是在該方面的「好之者」,
但未必是該方面的「樂之者」。
而在某方面的「樂之者」亦不一定是該方面的「好之者」。
一旦兩者能夠合而為一,的確是一種福氣!
但願筆者的導讀能夠引起各位讀者的興趣,
耐心地聽完這篇五十分鐘的演說。
Ken Robinson on Pass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8Hl5MUr8w
[去蕪存菁,不是盲目地讓蕪菁和平共存]
去蕪存菁,需要擺脫平庸,需要智慧去分辨蕪和菁,
然後需要勇氣去蕪,需要勇氣存菁,一點也不容易!
如果你擁有類似蘋果教主喬布斯  Steve  Jobs
的膽識、遠見、創意和天份,不會有被淘汰的威脅,
你就可以發出「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的誓言,
然後一小步一小步地去接近你的理想。
但別忘記,喬布斯除了留下「菁」:
「富於想像、勇於創新、拒絕平庸、永遠將用戶放在第一位」
這種寶貴精神財富的示範之外,亦留下了「蕪」的示範。
他的帝國是靠輸出污染,輸出奴隸式的工作,
利用富士康這種軍事式管理的蜜蜂場,
利用及間接鼓勵地方官員貪污和包庇來成就的。
所以蘋果的財富,來自教主的才華,也來自蜂場的壓榨!
做過代客生產的廠商都知道,
國際大客戶計數的方式是計閣下的成本,盡量壓價,
訂單價只准你賺雞碎咁多,
並且為了盡量貼近市場需要、減少存貨及增加利潤,
往往在最後關頭才向廠方落單生產,
間接造成了時常趕工,甚至通宵生產的血汗工廠出現。
不少蘋果的產品出自血汗工廠,
無數工人在生產過程中遭到過份的剝削,
在苛刻的環境中工作,
所以有人說蘋果是著重利益的「狼心企業」。
喬布斯須負上多少社會道德責任?
這位天才是否令世界變得更美好?
是否用落後國家的污染和血汗工廠,
來提升落後國家的生活標準?
我們應該如何定義美好?就留待歷史去評論。

所以即使是偶像,
粉絲們對他的教導也不一定要一切照單全收!
去蕪存菁,不是盲蕪抱菁,是任何學習所必需的步驟!
參考:
In the Name of Love
http://www.slate.com/articles/technology/technology/2014/01/do_what_you_love_love_what_you_do_an_omnipresent_mantra_that_s_bad_for_work.html

《理想和實踐之間》(八)

[精力聚焦]
萬事起頭難!
想實現理想,達到目標,還需要付出心血,
而心血的多少視乎理想的大小和有多少人同心協力而定。
有時甚至需要問一問自己:
「是否願意暫時放棄其他的東西?」
太過貪心有時是執行理想的大忌,
因為可能最後沒有一樣做得好,甚至功虧一簣。
學習放棄其他東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這一個步驟叫做精力聚焦focusing
At  what  expense  any  valuable  work  is  performed!
At  the  expense  of  a  life!
If  you  do  one  thing  well,
what  else  are  you  good  for  in  the  meanwhile?
( Thoreau, Journal, 1852 )
人的生命有限,人的精力有限,
對於所有自己喜愛的工作必須有所取捨,要捨得放棄部份。
Discipline  means  choices.
Every  time  you  say  yes  to  a  goal  or  objective,
you  say  no  to  many  more.
( Sybil Stanton )
Decide  what  you  want,  decide  what  you  are  willing
to  exchange  for  it,  establish  your  priorities,
and  go  to  work!
( H. Lamar Hunt )
The  best  prize  life  offers  is  the  chance  to
work  hard  at  work  worth  doing.
( Theodore Roosevelt )
Only  one  who  devotes  himself  to  a  cause  with
his  whole  strength  and  soul  can  be  a  true  master.
For  this  reason  mastery  demands  all  of  a  person.
( Albert Einstein )
如果是業餘的理想,當然可以慢慢來,
不必顧慮精力分散在其他事情之上。
Dream  big  dreams.
Define  them  and  ponder  long  enough.
Let  wisdom  flourish  in  your  mind
and  let  love  blossom  in  your  heart,
so  that  you  will  not  doubt,  overthink,
and  hesitate  when  action  is  required.
Create  infrastructure  to  bring  them  through.
[草擬計劃]
When  your  dream  is  bigger  than  you  are,
you  only  have  two  choices:  give  up  or  get  help.
( John C. Maxwell )
這個世界胸懷大志的人不少,但胸有成竹的人有多少?
胸有成竹的人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夠成功?
執行理想,需要有承受打擊和代價的勇氣,需要知己知彼。
為了增加勝算,減少損耗,最好能夠草擬一個計劃。
☆  理想可以只有一個,但路絕對不只得一條。
  按部就班,分階段進行,有短期目標,有中期目標。
實行理想的時候,
不妨把大的目標分成許多一小段、一小段的短期目標,
分階段地去進行,因為從來都沒有星星是一蹴即就的;
草擬一個計劃,按部就班,
這樣才是「腳踏實地」在行動方面所採取的方法。
Work  on  one  thing  at  a  time  until  finished.
( Henry Miller )
If  you  have  built  castles  in  the  air,
your  work  need  not  be  lost;
There  is  where  they  should  be.
Now  put  foundations  under  them.
( Henry David Thoreau )
不要害怕選擇或接受超過自己能力的挑戰,
因為「唔試過又點知自己得唔得?」
但由於有勇氣的人或者志大才疏的人都容易高估自己,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執行。
在實踐的過程之中,需要不斷反思,
思與做互相纏結,認識自己和認清理想一同進行!
所謂自古成功在嘗試其實就是運用這個方法。
日本馬拉松選手山田本一亦是用這個方法奪得兩屆冠軍。
Don’t  talk  about  giftedness,  inborn  talents!
One  can  name  all  kinds  of  great  men
who  were  not  very  gifted.
They  acquired  greatness,  became ‘geniuses’
(as we put it) through  qualities  about  whose  lack
no  man  aware  of  them  likes  to  speak:
all  of  them  had  that  diligent  seriousness
of  a  craftsman,
learning  first  to  construct  the  parts  properly
before  daring  to  make  a  great  whole.
They  allowed  themselves  time  for  it,
because  they  took  more  pleasure  in
making  the  little,  secondary  things  well
than  in  the  effect  of  a  dazzling  whole .
( Friedrich Nietzsche )
所有大的想法都是從大的思維開始,
但實踐的時候,都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去進行。
所以大的思維、大的想法,對速度慢的人有利,
他們可以從大處著眼,擬定計劃,然後從小處著手。
然而因應個別的情況,有時會需要或甚至必須大躍進!
Don’t  be  afraid  to  take  a  big  step
if  one  is  indicated;
you  can’t  cross  a  chasm  in  two  small  jumps.
( David Lloyd George )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之一,是在未有充裕準備之下,
卻被客觀環境迫使我們必須作出大躍進!

《理想和實踐之間》(七)

[實踐個人的理想]
Whatever  is  good  to  know  is  difficult  to  learn.
Whatever  is  worth  doing  is  worth  doing  well.
思考方面的腳踏實地,就是「四思而後行」──
一思定義,二思道德,三思個人的條件,四思天時、地利、人和。
簡而言之,就是考慮
「是甚麼?」[涉及定義的問題]
「應否做?」[涉及道德的問題]
「能否做?」[涉及認識自己和挑戰自己的問題]
「個人能做多少?」[涉及認識自己和目標定位的問題]
「是否需要團結同道中人合力去做?」
[涉及人際關係、客觀環境及意識形態的問題]
「現時是否只是在做準備功夫?」[涉及時機及運氣的問題]
完成「四思」的功夫之後,就是執行理想的開始。
從事一件事,不論是否一個理想,
我們都需要考慮五大要素:
1. [動機] 2. [智慧] 3. [能力] 4. [時機/因緣] 5. [運氣]。
視乎事情的難易程度,任何其中一個因素有所欠缺,
都可能功虧一簣,令事情失敗。
第一和第二個要素提醒我們要慎防有勇有謀但謀不足,
或者概念模糊,以至好心做壞事,幫你變成害你;
提醒我們除了要看事情的好處及未雨綢繆之外,
亦要注意可能產生的壞處,
更加要注意執行時的每個環節和細節。
崇高的理想往往不一定能夠用簡單和直接的行動去解決。
It  does  not  take  much  strength  to  do  things,
but  it  requires  great  strength  to  decide  on
what  to  do.
( Elbert Hubbard )
It  is  love,  wisdom  and  luck  altogether 
that  leads  to  right  and  fruitful  action.
( Jason Ling )
第三個要素其實就是認識自己,
提醒我們未夠功夫切莫以天下為己任,
「不自量力」的結果往往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The  great  secret  of  power  is  never
to  will  to  do  more  than  you  can  accomplish.
( Henrik Johan Ibsen )
如果一件事情需要幾個人去執行,
而其中一個人的能力或者心術有問題時,
往往就是功虧一簣或一敗塗地的關鍵。
第四個要素提醒我們不要只著眼於樹木,也要看森林。
第五個要素教導我們甚麼叫做「平常心」,
讓我們學習盡人事之後順其自然,不把得失放在心內,
切勿盲目地相信「人定勝天」,
並且設法去了解「命運」究竟是甚麼。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就明白下面這兩句說話的漏洞:
1.  The  distance  between  your  dreams
and  reality  is  called  action.
2.  Most  of  the  problems  in  life
are  because  of  two  reasons:
we  act  without  thinking  or
we  keep  thinking  without  acting.
兩句說話不明白「行動」的定義之中,
除了生物的自然反應之外,一定包括了思考──
深刻的經驗和思考帶來優秀的行動,
膚淺的經驗和思考帶來失敗的教訓。
除此之外,這兩句說話還忽略了的三大因素:
1.  個人的智慧和能力
2.  時機/因緣/運氣
3.  靈界的參與
[盡人事、聽天命]
深思熟慮的人會將自己的理想分成兩大類:
1.   在自己有生之年有希望達到的理想。
2.   在自己有生之年沒有希望達到的理想。
凡是人生中必須做的事情,
凡是深思熟慮之後你認為是有意義的事情,
就應該立即採取行動,
在個人能力範圍之內盡自己的責任,
不要等待一切條件成熟之後才開始。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道德經》(老子)
能夠做準備功夫就立即著手去做,
千萬不要輕視未雨綢繆的工作!
眼光當及將來,著力須在現在。」(陶覺)
世間大事的成功,
多因天時、地利、人和,因緣際會而成事。
懷抱目標十分遙遠,但十分重要的理想,有如愚公移山,
堅持行正路、結善緣、盡人事、聽天命,
不強求成功,只追求成就,得失隨緣。
Stop  worrying  about  what  we  can’t  control!
Do  what  you  can,
with  what  you  have,  where  you  are.
( Theodore Roosevelt )
To  be  really  great  in  little  things,
to  be  truly  noble  and  heroic  in  the 
insipid  details  of  everyday  life,
is  a  virtue  so  rare 
as  to  be  worthy  of  canonization.
( Harriet Beecher Stowe )
I  am  only  one;  but  still  I  am  one.
I  cannot  do  everything, 
but  still  I  can  do  something.
I  will  not  refuse  to  do  something  I  can  do.
( Helen Keller )
I  have  always  held  firmly  to  the  thought
that  each  one  of  us  can  do  a  little
to  bring  some  portion  of  misery  to  an  end.
( Albert Schweitzer )
人生中處事的弔詭是:
做事既要有自知之明,量力而為,
但亦必須全力以赴,盡心盡力。
所以凡是必須做的事,
在個人能力範圍之內盡自己的責任。
如果是偉大的事,就要抱著愚公移山的精神,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理想是所有創意的力量來源;
人類的文明,都是由富有理想和創意的人建設出來的。
人生中重要的事情是:

1.  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理想;
2.  肯定自己的理想並不違背道德;
3.  理想不妨定得高,因為即使達不到這個理想,
我們在個人理想路途上的位置,
一定會比較原先的預期更接近我們的理想;
4.  即使理想不能夠達到,也許會有短暫的失望,
但絕對不會感到失落,因為理想必然會帶來成就

至於那些重視成功,不重視成就的人,
人生中重要的事情是:
要盡早明白四、五流的文學匠、哲學匠、藝術匠,
如果沒法在建制中找到一個可以棲身的避難所,
如果又不想出賣人格,
就必須降低物質方面的要求,量入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