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takes a great man to make a good listener.
( Arthur Helps )
[ 聆聽者 Listener ]
由於生活急速,所以願意花時間的業餘「聆聽者」越來越少,
由於社會不重視哲學,教育界不重視生命教育,
不明白聆聽能力和思考能力息息相關,
所以願意及有能力溝通和交流的朋友亦越來越少,
結果一般人只能夠求助於收費並不便宜的專業「聆聽者」。
由於社會一向不重視嚴謹慎的思考,不重視對真理謙卑,
所以很多只具備半桶水思考能力,自我感覺良好,
只有幾張專業文憑,但卻非常自負的專業「聆聽者」越來越多,
而具備實力的專業「聆聽者」則越來越少!
專業「聆聽者」當然要具備細心和耐性兩大條件。
優秀的專業「聆聽者」除了要有能力認識自己及管理自己之外,
更需要具備「宗教精神」:真、誠、愛心和智慧。
☆ 在心理學和輔導學的層次上,
專業「聆聽者」需要具備「做知己的能力」,
專業「聆聽者」要能夠聽出「訴說者」真正的意思,
能夠聽出「訴說者」的情緒,
能夠聽出「訴說者」口裡未說出來的弦外之音。
有一些「訴說者」既想別人瞭解,
又想隱瞞有關的秘密,或者甚至是故意欺騙「聆聽者」,
所以專業「聆聽者」不單只要具備懷疑和批判思維的能力,
還要具備情緒和心靈方面敏銳的洞察力,
才能夠辨別問題的關鍵。
☆ 在社會學和哲學的層次上,
優秀的專業「聆聽者」更要能夠聽出「訴說者」提出的問題,
其中所蘊藏著的深層意義,
包括政治、社會,文化及哲學各方面的意義。
因為「訴說者」可能代表著社會上一群人的想法,
並非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想法。
換句話說,專業「聆聽者」最好有能力做到《禮記。學記》
所說的「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
It seemed rather incongruous that in a
society of supersophisticated communication,
we often suffer from a shortage of listeners.
( Erma Bombeck )
換言之,低層次的「聆聽者」難以理解高層次的「訴說者」,
因為沒有足夠的思考和聆聽能力。
Everyone hears only what he understands.
(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一個普通的業餘「聆聽者」, 只需要細心、關心和耐性,
所以未必具備足夠的智慧去聆聽,所以聆聽的收穫往往很少。
人一旦欠缺了獨立思考能力,欠缺了足夠的智慧去聆聽,
就會喪失了自學能力,受制於人和環境,
例如上課時漫不經心,或者甚至睡覺,對學習開始失去興趣。
世界上的確有不少有愛心但沒有足夠思考能力的「聆聽者」,
他們只不過是在扮演「聆聽者」的角色!
普通的「聆聽者」,要明白自己學識的限制,
需要真正的關心,不要扮關心,因為虛偽一向是溝通的大敵。
由於聆聽這個學問,還未有客觀評估真假「關心」的方法,
一些所謂專業的輔導員亦常常犯上「扮演聆聽」這個毛病,
但他們的眼神、身體語言、傾聽方式及所問的問題,
往往就會出賣他們,逃不過有智慧的旁觀者法眼。
心理學家的所謂「聆聽」,有時只是一種手段──
讓「訴說者」情緒得以發洩、覺得被接受、覺得被了解。
所以一定鼓勵「訴說者」多談他自己的事情。
並且表示同情「訴說者」的想法和願望。
如果一位「聆聽者」並不具備足夠的心靈力量,
往往就難免出現「弄虛作假」的現象。
「聆聽」除了需要靠耳朵之外,還需要用心來聽,
用眼睛去觀察,關注對方的面部表情及身體語言,
所以專家常常教我們「聆聽」時要雙眼望著對方,
因為雙眼望著對方表示了關心和尊重!
然而人心是詭詐的,人心亦容易自作聰明,
用眼望著對方及「保持緘默」,並不一定表示你在「聆聽」,
可能只是在「扮演聆聽」,
亦可能是根本不懂得「訴說者」在說甚麼,
不懂得如何回應,更加不懂得如何問問題,
所以不少女人會誤以為一個沉默的男人是關心的「聆聽者」。
Women like silent men.
They think they’re listening.
( Marcel Achard )
如果想做一個別人心目中的好朋友,
首先就是要努力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和人格,
用真和誠的心去聆聽,成為優秀的「聆聽者」。
其次,就是要努力追求智慧,培養思考能力,
具備聽出「訴說者」弦外之音的能力:
Friends hear what you say.
Good friends listen to what you say.
Best friends not only understands what you say
but also listen to what you don’t say.
最後,我們要明白熱心的「聆聽者」只有四類人:
一類人是收取費用的專業聆聽者;
一類人是想幫助你的人,包括你的知己;
一類人只是扮演聆聽,讓你覺得他非常有禮貌,
希望能夠騙到你相信他尊重你和關心你;
一類人是想知道多一點你的秘密或者你所知道的秘密,
因為秘密可以出賣、可以是將來和其他人交換的資產。
一般「訴說者」能夠判斷「聆聽者」是那一類人嗎?
Category: 處世
《聆聽是甚麼?》(一)
現代人講究「溝通」 communication,
有誰可以告訴我甚麼是「溝通」?
不是「溝通」的技巧,而是「溝通」的定義。
「溝通」的技巧,已經有很多專家們發表過,
但「溝通」的定義呢,是否不需要?
溝通,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能力。
溝通,也是除了宗教精神之外,
優良的個人人際關係所需要具備的能力。
溝通的能力,由兩種不同的能力所組成:
其一是聆聽的能力,其二是表達的能力。
在對話,演講和閱讀之中,
我們常常會聽到以下這些說話:
You look, but you do not see.
You touch, but you do not feel.
You eat, but you do not taste.
You like, but you do not love.
You laugh, but you do not smile.
You know, but you do not understand.
You think, but your thoughts are shallow
because you do not ponder/deliberate.
這些說話,
都是關乎個人天賦、興趣、教育、能力和心靈的課題!
同樣,我們也會聽到這句說話:
You hear, but you do not listen. 或者
You are hearing, but you are not listening.
關於觀察,我們有這兩句名句:
It’s not what you look at that matters,
it’s what you see.
( Henry David Thoreau )
The eye sees only
what the mind is prepared to understand.
( Robertson Davies )
Two people can look at exactly the same thing
and see something totally different.
關於聆聽,我們也可以這樣說:
Two people can hear exactly the same sound
and hear something totally different.
It’s not what you hear that matters,
it’s what you listen.
But your listening ability depends on
you mind as well as your heart,
and so your ears can only listen to
what your mind is prepared to understand.
英語之中,hear 是聽,listen 也是聽,但二者其實有分別。
英語中的 hear 是「聽見」,有時是被動的,
有時則是表面上是主動地去聽,
但「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禮記。大學》,
或主動地去聽,但力有不逮時,就會聽極都聽唔明,
只好左耳入右耳出。
To hear is to become aware of sound
through the ears, whether one wants or not.
所以 hear,其實只需要好的「聽力」。
至於英語中的 listen,現在已經翻譯成「聆聽」。
To listen is to pay attention in order to
1. receive message and/or
2. understand the event and/or
3. understand and perhaps the speaker.
There’s more to listening than meets the ear.
所以「聆聽」是主動地去接收資訊,主動地留心去聽。
換句話說,「聆聽」雖然是用耳來聽,但心才是最重要的那部份!
上課時留心老師的講解,就是 listen,
上課時魂遊太虛,就只是 hear 而已。
So when you are listening to somebody,
completely, attentively,
then you are listening not only to the words,
but also to the feeling of what is being conveyed,
to the whole of it, not part of it.
( Jiddu Krishnamurti )
然而這個世界上有心並不同時代表有力,
有心「聆聽」並不等於有能力「聆聽」,
須視乎所需要「聆聽」的東西的內容,
及聆聽者的「聆聽」能力而定。
優秀的聆聽是一種需要結合愛和智慧的藝術,
所以聆聽者的能力,需要具備五大條件:
☆ 對社會上各階層的語言的理解能力。
☆ 對語言的濫用、辭彙的混淆有所認識。
☆ 對心理學有足夠的認識。
☆ 具備哲學思考的能力。
☆ 具備「同理心」 empathy。
而最後的一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聆聽最重要的關鍵,
就是「用心去聽」而不是僅僅「用腦去聽」。
換言之,除了要鍛煉功夫之外,除了需要腦之外,
「聆聽」的能力也需要心,
於是就無可避免地和「心靈 soul」扯上了關係:
listen with the heart
rather than merely with the head !
說到根源,「聆聽」其實就是人類的理想:
To love without knowing how to love
wounds the person we love.
To know how to love someone,
we have to understand them.
To understand, we need to listen.
( Thich Nhat Hanh )
Understanding and loving are inseparable.
If they are separate, it is a cerebral process and
the door to essential understanding remains closed.
( Erich Fromm, The Art of Listening )
「聆聽」這個行為,牽涉到四方面:
☆ 聆聽者 Listener
☆ 訴說者 Speaker
☆ 話題及信息 Topic & Message
☆ 溝通 Communication
Leon Berg
The Power of Listening─
An Ancient Practice for Our Futur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iDMuB6Nj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