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系列的文章,筆者試圖從樹木開始說起,
最後才嘗試探究森林,
所以讓筆者先從「交談」conversation 說起。
[社交場合的交談和討論]
一般來說,社交場合很少會有討論,
只是「吹水」,絕對可以言不及義,
所以凡是無關痛癢的話題,
「和氣」是社交場合應有的禮儀,
至於打不打斷別人的發言,其實並不重要,
因為嘻嘻哈哈,大家都開心。
Conversations are just a mutual search for fun.
所以 Alain de Botton 指出:
In conversations, my priority was to be liked,
rather than to speak the truth.
嚴肅一些的社交場合,
多數只會有「交流」 dialogue, discussion,
良好「交流」的目的是 mutual search for meaning,
然而一般人數眾多的社交場合很少會有良好的「交流」。
在偶然的情況之下,
會置身於必須討論或者辯論的社交場合,
於是「怎樣的禮儀才適宜」這個課題,就避無可避。
[社交場合的辯論]
香港還未發展出辯論的文化,
香港的教學界亦只懂得以成敗來看辯論,
所以參與辯論的人往往有不同的動機和目的。
明哲保身的人一定會避開辯論,
一來可以避免開罪人,
二來可以避免讓人看清自己的思想和智力,
洩露自己的弱點及愚昧。
「明哲保身,只是不使此身陷於不義;
後人誤以偷生遠禍當之!」(清。申涵光)
一般來說,相同程度的人辯論,
「不打斷別人發言」肯定是有禮貌的行為,
但「不打斷別人發言」並非一成不變,
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行為,
除了因為有人喜歡壟斷發言之外,
亦因為有經驗的人認為澄清一些概念之後,
可以避免雙方浪費辯論的時間。
[不要和愚蠢的人辯論]
做生意的人社交,重視和氣生財,
所以往往會避開辯論的場合;
文化人、律師和政客就不會介意在社交場合辯論,
但依然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旦遇上不同程度的人辯論的場合,
就必然會發現半桶水的愚蠢人最喜歡辯論。
但要記得千萬不要和這類愚蠢的人辯論,要立即退出,
因為「矯正愚蠢人的錯誤」,本身就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而且仁慈的人會批評閣下「對愚蠢人沒有愛心,不禮貌」,
況且「子非愚,焉知愚之樂」?
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
I am amazed at your stupidity,
but I will defend till your death
your right to be a fool.
I will also defend till my death
my right not to listen to a fool, and
also my right to protect the society
from the actions of fools.
( Eriatlov )
雖然「沉默或冷淡回應」,
同樣屬於對愚蠢人不禮貌的行為,但為必須之惡,
其中的智慧,用一般人的語言來表達,就是
「唔理你同唔同意發言人的意見,
都應該學識甚麼叫做尊重。」
當掌握槍桿子的人發表垃圾意見,
我們就應該尊重自己的生命,對垃圾意見顯露感動!
He who does not understand your silence
will probably not understand your words.
( Elbert Hubbard )
尊重,從來都不是單方面的!
立即退出,就是既尊重愚蠢的人,也尊重自己。
尊重一個人絕對不等於尊重他的思想,
因為很多良善的人都很愚蠢。
我們可以尊重一個愚蠢人,但亦要同時歧視他的愚蠢,
否則就是欠缺了真和誠,損害了自己的人格。
為了尊重別人而虐待自己,絕對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可一不可再,甚至一次都嫌多。
所以中國人俗語說「話不投機半句多」,
不一定是由於意見和取向不同,
亦可以是由於思考能力和學習態度層次不同。
Mediocre minds usually dismiss anything
which reaches beyond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ld )
[歧視愚蠢,但不會輕視愚蠢人團結的力量]
唯一要注意的地方是:
要歧視愚蠢人的愚蠢,但千萬不要輕視他們。
絕對不要小看一群愚蠢人團結在一起的力量!
Never underestimate the power of
stupid people in large groups.
( George Carlin )
孔子也害怕一群愚蠢人團結在一起的力量,
因為只有半桶水思考能力的愚蠢人,
往往傾向於在人群之中找到安全感,
喜歡在平庸之上少許,沾沾自喜地找到了自尊!
所以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及
「君子敬小人而遠之」這種明哲保身的方法。
如果孔子生在互聯網的世代,
他的 facebook 朋友裡一定沒有愚蠢人,
因為他一定有方法讓愚蠢人現形,然後立即清除垃圾,
不需要等到社會動盪時才一次過大掃除。
西方人想法相同,但做法是保持必要的沉默,
所以連馬克吐溫都認為在一大群愚蠢人面前,
需要懂得明哲保身。
Better to remain silent and be thought a fool
than to speak out and remove all doubt.
( Mark Twain )
藝人蔣志光接受訪問時說:
他的人生,見過很多世間險惡,
慎言地做隱形人,是他自小學到的生存技能。
至於有思考能力,以天下為己任的人,就必須明白:
「明哲保身,只是不使此身陷於不義;
後人誤以偷生遠禍當之!」 (清。申涵光)
Category: 通識
《言論自由》(五)
筆者贊成老師們盡可能用真實的例子教批判思維。
很多時中學通識課程教的分析方法不管用,
原因是實際的情況要求更高層次、更清晰的概念。
所以在討論「言論自由」時,
我們不但需要區分「事實」與「意見」,
還必須將「意見」再仔細區分為五大類,
因為在分析實際問題時,
難以避免地會碰上仔細區分的需要:
☆ 第一類是「信仰、理論、假說、理據、論證」
學生們必須明白,不少科學理論是未能證實的,
只不過是暫時未能夠證明是錯的,我們亦只不過是暫且接受。
至於一眾「社會科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
他們諸多的所謂理論,其實只不過是「假說」,容易錯漏百出。
在「硬科學」的眼中,根本就不是「理論」!
理論和假說,都不一定是事實,
但二者必須要有理據,必須列出論證,必須接受批判!
一個理論如果沒有實驗支持,亦不應該有實驗證明是錯的。
當這個概念應用在社會問題之上時,
由於事實背後的事實未必有人願意或夠膽透露,
所有假說,所有合理的懷疑與猜測,都是言論自由的範疇!
☆ 第二類是「信念、偏見、論據」
有一些人不介意他們的「信念」被批判,
因為這些人擁抱真理,
明白他們的「信念」只不過是暫時接受的解釋,
明白他們論據中會有嚴重的漏洞。
如果有人指出他們的漏洞,
當然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凡是拒絕批判的信念,必然屬於「偏見」,
持有偏見的人往往見不到,或者不願意面對,
自己信念中的論據會存在嚴重的漏洞。
所以信念分成兩種:
擁抱真理的信念,拒絕批判的信念(偏見)。
☆ 第三類是「迷信、偏見」
信念未必會產生偏見,但迷信就一定是偏見。
所以「偏見」來源有四種:
無知、迷信、低思考能力、拒絕批判的信念。
☆ 第四類是「喜好、欲望、意願」
只有未接受過「教書」或者「教育」的人才會
用「喜好、欲望、意願」來代替思考。
有一些人只是接過「教書」,未接受過合格的「教育」,
所以他們可以將自己的腦袋分成兩個絕緣的部份,
一部份接受批判思維,另一部份則堅持拒絕批判的信念。
不少有博士學位,甚至教授銜頭的人都加入這個樂園,
更遑論一般不喜歡思考或沒有足夠能力思考的人。
☆ 第五類意見涉及「個人和團體」
又可以再細分為四大類:
個別意見、團體意見、個別專業意見、專業團體意見。
學生們必須明白:
最重要的精神是「人數不能夠決定真理」。
[拿出證據來?]
相對於「意見」的數量,
這個世界其實只有很少「事實」。
一般重大事件的證據,不少是在秘密檔案之中,
餘下只有人證,your word against my word,
而且不少知情者不是噤若寒蟬,就是上了天堂,
尤其是當重大事件中牽涉到二判、三判的買兇殺人。
唯一的「事實」就是有人死傷,
「事實」背後的「事實」,只有很少人知悉。
言論自由,是接受任何人都有權提出「假說」,
去解釋見到的「事實」。
試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偌大的一所商場裡,
[事實] 只有很少行人可以坐下歇息的椅子,
有時不是少得可憐就是根本沒有,
[假說] 我們就會提出一些這樣的假說 (猜測):
商場是否想鼓勵客人買完東西就走?
商場是否想告訴行人或顧客如果想歇息,
就請幫襯商場內的食肆?
商場是否只歡迎年青力壯的行人或顧客,
有意無意之間對付「銀髮族」?
旅遊發展局是否應該要求導遊不要帶「銀髮族」逛商場?
提出「假說」的市民有他的言論自由,但他沒有證據。
除非有管理高層願意作為人證,
否則市民只能夠有「假說」,不可能有「證據」!
[也是假說] 管理高層可能會提出這樣的解釋:
我們管理商場是根據最現代化的「人流管理」和「資源管理」理論。
既照顧行人或顧客的利益,也照顧股東的利益。
這個說法是事實嗎?是語言偽術嗎?
其實也只不過是一個假說。
提出假說的管理高層亦有他的言論自由,但他有甚麼證據?
[李慧玲事件]
任何意見的背後,
必然出現上述五類意見的一點或數點,
所以「言論自由」必然包括「意見表達的自由」!
2014 年正月發生的「李慧玲事件」,
證明了香港市民對抽象詞彙的無知,批判思維的不濟,
而且不明白一句「拿出證據來」背後可能蘊藏的無恥。
李慧玲被炒到底是商業決定還是傷孽決定,
可以有甚麼證據?
其後明報編輯劉進圖被斬,這是一個事實,
但即使找到了兇手,真相未必會大白,
事實背後的事實應該只有少數人知道。
提出的假說可能有兩三個,但可以有甚麼證據?
一連串互相吻合事件的顯露的蛛絲馬跡,可以是證據嗎?
在李慧玲的記者會和黃毓民對她的評論之中,
我們至少可以學習到七個要點:
1. 意見自由是言論自由的一種,當然應該支持。
2. 意見不能夠作假或違背事實。
3. 切勿將「假說」當成「事實」。
4. 品味、學識和經驗的重要性。
5. 品味和學識會影響到經驗,從而影響到意見的質素。
6. 「成功」涉及許多未必和個人才華有關的因素,
成功之後飄飄然就容易墮入自掘的陷阱。
7. 「成就」要靠自我鞭策、不斷努力和虛心學習。
其實「李慧玲事件」的關鍵是:
李慧玲有多大的影響力也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如果研究發現和市民的思考質素有關,
就證明香港欠缺了一個
「公開、有評判、有公信力的批判平台」
去教育市民甚麼是批判思維,
為甚麼商人創辦的第四權並不可靠。
如果有人不滿意李慧玲的言論,大可以和她辯論,
真理是越辯越明的。
如果聘請不到黃毓民的級數人才和她辯論,
或者意圖節省消費,或者因為有部份理虧,
就會產生這個想法:
一個人的影響力到了甚麼程度就必須開始打壓。
事件當然牽涉到「言論自由」!
如果認為李慧玲欠缺記者專業精神,
那麼必須研究在資本主義裡,
記者的專業精神應該是甚麼?如何保障?
至於香港各行各業的專業精神應該是甚麼?
如何執行?如何保障?不妨公開辯論!
並且可以請特首來說明和示範。
筆者按:
黃毓民對李慧玲的評論,由於有不少粗口,
所以筆者不登載連結,以避免老師難以處置,
但同學們很容易就可以在 youtube 中找到。
筆者按:
筆者接觸過不少讀哲學或者心理學的年青人,
發現他們在學習上的障礙之一,
就是不明白「科學是甚麼」,
從未聽說過「假說」這個概念。
所以讀哲學或者心理學而不接觸「科學的哲學」
是一個鉅大的缺憾!
在香港英文 IB 課程裡,由於「知識論」是必修科,
他們會討論「甚麼是知識?」,
在討論之中很自然就會引導到
「信仰、假說、信念、迷信、錯覺、偏見」這些課題,
正正是我們傳統課程中最弱的一環。
筆者的期望是能夠出現中文 IB 課程,
除了包括嚴謹的思考訓練,培養多角度思考之外,
還包括優秀的生命教育,
訓練青少年「內省」和「自我批判」。
參考:《中文IB課程》
《為甚麼我的父親是一個好人》(下)
☆ 他一向支持政府。
父親認為民眾有權知道「我們願意向他們透露的那部份」真相。
Much truth is spoken, that more may be concealed.
( Mr Justice Darling, Scintillae Juris, 1889 )
父親又喜歡思考力不足的議員替社團中年老的幫眾發聲:
「長者一生辛勞貢獻香港社會,退休後應該得到保障。」
父親認為販毒和開賭也是對社會的貢獻,他們養活了很多警察,
而且如果沒有他們,警察就少了貪污的機會,經濟不可能蓬勃。
父親又指出社團中的「瘤王」趙完發為了貢獻香港,做到髮縮,
成為禿鷹,退休保障怎可能不等埋髮縮這些長者!
☆ 他一向支持正氣的社團。
自然黑白灰紅桃園結義之後,任何社會上的團體,
只要名稱中有「民主」、「正義」或者「愛」這三個詞彙,
他都會派幫眾去支持。
父親一向照顧動物農莊裡的動物,任何生物只要名稱中有
「猿、獐、猴、犯、玀、狼、猩、獯、狄、豬、驢、鷹」,
或者「鼲、鼨、鷂、螞、蜈、蝗、蟭、融」這些字,
他都會支持。
父親又同情患病的四道中人,所以只要他們的名稱中有
「痰、瘤、痿、瘋、穢」這些字的人,他都會主動幫忙。
☆ 他愛國,所以有人說黑社會中也有愛國的,一點也沒有錯。
國家有甚麼需要,即使是很困難的事,
他都會厚著面皮,皮笑肉不笑,迎難而上。
這種「雖千萬人反對,吾往矣」的氣焰,
證明他是一個有夢想、有意志,並且將理想付諸動力的人!
忠心耿耿是一種美德,Loyalty is a virtue,
當國家不愛人民,成為恥老虎時,他就為虎作倀。
虎倀一向都不容易做,父親做虎倀的壓力真是大得不能再大了,
所以父親常常問我們:
做子女的能夠為他多設想一下、給他一點幫助嗎?
☆ 他替天行道。
當政府印真鈔去欺騙儲蓄防老的長者時,
他就印假鈔去購買食物,幫助露宿的長者。
☆ 他從來都沒有殺過人。
但人畢竟是軟弱的,所以他的幫眾曾經殺過人,
當年曾經殺過一個敵對幫派的大佬「沙膽血腥」。
父親一向嚴以待己,寬以待人,
抱著慈悲和包容的精神,寬恕了他的手下,
甚至代替所有被害者原諒他的手下。
人孰無過,能恕為聖!
要學會欣賞別人,要對別人有包容之心,
況且站在仁愛的立場,
我們必須具備同理心,有多點體諒,有多點愛,
誠心誠意照顧幫眾的感受,
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幫眾的生命是沒有價值的!
To love someone is to show to them
their beauty, their worth and their importance.
( Jean Vanier )
☆ 先聖孔子說:「剛毅木訥近仁!」
剛毅是指擇善固執,有意志,有毅力;
木是指不浮誇,有實質的內容;
訥是指思考謹慎,先經過大腦思考,然後緩慢地說出來。
父親說話很少,吩咐手下往往只是幾個字就足夠,
簡單而有力,他肯定是一個仁者。
他讚賞手下亦往往只是幾個字就足夠,
打賞則絕對不會手軟。
父親說:根據「破窗理論」,讚好要真心,不宜濫讚,
因為讚好多過某個程度,大部份人就會老溤隨口讚。
父親很少罵人,罵人也只是幾個字就足夠,
唯一一次他用上九個字罵人時,
就是那次手下阿灰英遇上了僕人國家的主子冷笑諾三世。
阿灰英竟然對冷笑諾三世還恭敬過對父親,
所以被父親用上九個字來痛斥。
父親既是社團創辦人,也是成功的大商人,
涉獵地產、運輸、成藥、金融及娛樂事業。
最重要的一點是,父親也是慈善家。
恕我直言,父親的長處的確罄竹難書,
像父親這樣子有修養的大好人,天下真的是太少了!
如今父親已經騎驢仙去,抱膝垂直上升到極樂世界,
做兒子的只能夠每逢父親節就在「非事卜」上,
點起「肥私煙」牌蚊香,對父親說一句:
All fathers deserve to go to heaven.
I am sending love to you in heaven!
[結語]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公冶長》
孔子是指所有的老者嗎?有老無類嗎?
是包括希特勒在內的大愛嗎?
是否所有人都可以成為我們的朋友,要選擇嗎?
是包括和狼狽為奸的人做朋友的大愛嗎?
筆者只能夠無條件地接受「少者懷之」。
有人說,教育 education 應該是訓練通才和不會歧視通才的人,
以北宋理學家張載的「橫渠四句」為座右銘: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而 教書 schooling 則是訓練高級生物機器,
以美好的生活為目標,追求的是生活質素,而不是生命質素。
如何定義「精英」,影響到我們教育或教書的目標。
「溫室中的花朵」其實有不同層次的定義。
無論是教育還是教書,我們都會覺得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如果所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並非口號的話,
作為老師的,當然不會希望「以私害公,以情害理」
成為華夏文化根深柢固的價值觀,
我們當然希望學生們還有理想,懂得思考,
成為下一世紀真正的精英: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The saddest aspect of life right now
is that science gathers knowledge
faster than society gathers wisdom.
( Isaac Asimov )
We can have all the knowledge in the world,
but it means nothing without the wisdom
to know what to do with it.
( Marie Osmond, November 2010 )
希望每一代人都能夠為下一代留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為甚麼我的父親是一個好人》(中)
☆ 他是一個孝順的兒子。
我的祖父是一位奴才,忠心耿耿侍奉主子,
中年守得雲開見月明,得到主子的賞識,
飛上枝頭變鳳凰,扶搖直上九萬里,
出人頭地,威風凜凜,不可一世。
祖父一旦掌權,更加忠心,只照顧主子的利益,
理直氣壯地犧牲大部份人的利益,甚至別人的生命。
父親既重視中國傳統文化中隱惡揚善的行為,
又兼備孝順的美德,一向隱瞞父母的罪行,
燒燬家中父母惡行的紀錄,的確是一位孝順的兒子。
父親說:
社會上大部份的人難道不都是或多或少的奴才嗎?
祖父只不過是其中成功了的一位,所以招人嫉妒。
☆ 他是一個好父親,愛護子女。
我的父親十分重視家庭,全力照顧家人。
我們出外時必定有一大隊人前呼後擁,
而且其中有護衛員照顧我們的安全。
連我們乘搭的汽車都是防彈汽車。
我們從來都不會缺錢用,吃和穿差不多都是最好的。
他雖然開賭檔,又販賣毒品,
但他禁止子女賭博,更加不允許子女吸毒。
☆ 他喜歡聽話的小孩子。
他見到家裡附近或者親朋好友的小孩子,
都會抱上手,親一親。
從來都不會打自己家裡的小孩子,
但對不聽話的小孩子,他才會用暴力對待!
☆ 他是一個好丈夫,愛護妻子。
媽媽常常說父親很顧家,家用永遠充裕。
不單只如此,父親對他所有的妻子和情婦都大公無私。
☆ 他雖然是拳擊冠軍,但從來都不打女人。
他偶然會在工作的地方強姦女孩子,
也會恐嚇女孩子,說會拉她們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強姦,
但他只是綑綁著她們強姦,不會打她們。
☆ 他是虔誠的教徒。
他每個星期都去聽道。
而且他是一位大公無私的教徒,相信宗教和平共存,
所以既去天主教堂祈禱,又參與基督教福陰性崇拜,
既去拉攏信教的政棍,又去廟宇上香,聯絡大和尚,
既拜關帝,又拜呂祖,亦去道觀扶乩。
☆ 他不吸煙,更加不會吸毒。
他不吸煙,但其中一位女幫眾會賣私煙。
他禁止幫眾吸毒,一吸毒就踢出骷髏幫。
至於他的幫眾引誘別人吸毒時,
他說他的善良內心裡還殘留一點不安和罪疚感。
☆ 他對馬伕很好,又幫助婦女自力謀生。
他說男人和女人為了解決性問題而結婚是一種罪惡。
在貧富懸殊的世代,
讓中等階層的市民不需要結婚就可以解決性問題,
就是行善。
雖然父親的博士學位是郵購回來的,
但他有非常高的天賦思考能力,亦下過不少功夫。
他最欣賞美國「棟篤笑」大師 George Carlin 的說話:
I don’t understand why prostitution is illegal.
Selling is legal. Fucking is legal.
Why isn’t selling fucking legal?
You know, why should it be illegal to sell
something that’s perfectly legal to give away?
I can’t follow the logic on that one at all!
Of all the things you can do, giving someone an
orgasm is hardly the worst thing in the world.
In the army they give you a medal for
spraying napalm on people. In civilian life
you go to jail for giving someone an orgasm.
( George Carlin )
☆ 他偶爾會捐款給慈善團體。
☆ 他從不貪污,所以很多人供養他。
☆ 他尊重貪官污吏,認為是制度造成,與官無尤。
為官之人如果因賄賂而致富,在清初謂之能吏。
「市人慕之,鄉黨尊之,教子弟者勸之;
有為吏而廉者,出無輿,食無肉,衣無裘,謂之無能,
市人賤之,鄉黨笑之,教子弟者戒之。」 (清。唐甄)
☆ 他愛護幫眾,諄諄教誨,賞罰分明。
每次有初出茅廬的小子入幫,父親都會千叮萬囑,
先是鼓勵新人要渾身是膽,富有冒險精神,不要怕蝕底,
父親懂得一句英語,就是「 Yes, we can!」
父親又喜歡引用電影《教父》中的名句來鼓勵下屬:
「不要說不可能,沒有甚麼不可能。」
行動之前必須未雨綢繆,用心部署,切記要留下退路。
新人要腳踏實地,主動爭取機會學習,
不要好高騖遠、奢望一步登天。
他教誨初出茅廬的小子要尊師重道,
聽教聽話,勤奮學習,打好根基,薪火相傳,
千萬不要偷懶,諸多藉口理由推卸責任。
經驗不足做錯事一定要認,打要企定,
被上級責罵應該虛心接受,
因為難得有人肯塞錢入他們的口袋裡,
更加要好好反省,汲取教訓,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因為生命沒有 Take two。
他教誨幫眾要重視真理多於重視面子,
因為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所以不要怕對外人說謊,不要怕對人行騙,
不妨指鹿為馬,指狼為狽。
由於自己讀書不成,所以他最討厭一介書生,
認為他們「殺人無力求人懶」,是社會上的蛀米大蟲。
幫眾,只有幫眾,才是創造社會歷史的真正動力,
團隊精神、團體內的友誼就是一切!
走筆至此,
筆者即時想起了一部 1973 年上映的美國電影《教父》,
電影的主題曲在腦海中徘徊不去:
The Godfather Theme Song
《為甚麼我的父親是一個好人》(上)
[前言]
自古以來,掌權者都明白未掌權前需要依靠富豪商家的支持,
掌權後就除去那些不曾支持自己的富豪商家,
同時度橋讓自己和手下得力助手都成為了富豪商家。
所以掌權者往往忽視了寡頭壟斷一旦斂財過度,
對社會來說,必然初見其利,後見其弊,
因為財富向寡頭壟斷者聚,貧富懸殊必然日日增添。
由於不能夠向自己和手下開刀,自然要找代罪羔羊!
結果是向不願意埋堆的富豪商家打主意,
而這些富豪商家就不寒而慄地快跑,盡速離鄉背井。
前天碰上了一條真正通識科的作文題目:
《為甚麼我的父親是一個好人》。
題目附帶有下列幾個要求:
1. 要能夠聯繫不同學科的知識,擴闊知識基礎,
必須涉及政治、社會、經濟、心理、宗教、哲學、文化多個範疇。
2. 要能夠鼓勵多角度思考。
3. 要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
4. 要具爭議性,能夠刺激起批判思維,提升批判思考能力。
這條作文題目充滿挑戰性,真教人「哲騰」,
既非完全是描寫文或者記敘文,又不像說明文,
更加不是議論文或者抒情文,所以一定不會在中學裡出現。
也許有點像牛津大學或劍橋大學入學試的題目,
但似乎對香港的考生不利,
因為我們的中學裡絕對沒有這樣的訓練!
教語文科的老師寧願作朱自清《背影》那類的題目,
或者將作文題目改為《我的父親》。
教通識科的老師拒絕作答,
認為這樣的作文題目根本不會在 DSE 裡出現,
而且題目古怪,何必費心。
香港人對於批判思維的認知十分古怪。
語文科和通識科的試題題目本身,一向不接受批判,
幸好這條題目本身沒有留下可以批判的尾巴。
真正的通識科作文,要求真和誠的批判思維,
絕對沒有例行公事這回事。
懂得批判思考的人明白:
掌握部份的真理,不等於看到大局,
不能夠只有挖根思維而欠缺了森林思維!
看到作文題目的幾個要求,就知道並非「掛羊頭賣狗肉」。
一看之下覺得極之困難,激起了鬥志,
而且覺得這種題目最適合筆者這種每方面都只懂得少少、
不知羞恥為何物的人,所以接受了挑戰。
在既高興亦勉為其難之下,花了一天時間,作出劣文一篇。
《為甚麼我的父親是一個好人》
俗語說:「天下無不是之父母」。
這個說法對一般人來說也許是對的,
但我絕對不會用這句說話來形容我的父親,
因為我的父親是一個大好人,更是一位偉人;
他是一所大機構的 CEO,更加是社會上的精英。
我的父親名叫左處,洋名叫 Jorge Jor。
他的名字來源和歷史上那個除三害的周處無關。
祖父說,他替左處安名的時候,之所以用一個處字,
是希望父親將來能夠做真正的大事,不要唱高調,
做事之前能夠先淨心,然後「處心積慮」,
做事之時則「靜若處子、動若脫兔」,具備力行之勇;
事情變化不如理想時能夠「處變不驚」;
最懷的情況出現時亦能夠「處之泰然」,
眼看大水就要沖翻龍王廟、眼看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真想不到一個處字,竟然可以蘊涵著這麼多的意思!
父親是一位白手起家,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的人,
他刻苦耐勞,一生緊守崗位,對晚輩諄諄教誨,
年輕時曾經用開山刀斬殺敵人的八頭走狗,
所以在江湖上得到「戮八狗」的綽號,
但被戮掉八頭走狗的黑幫則很沒有禮貌,
叫他做「暴鼠」,叫他做「左檜」。
讀書少的人不明白中文有很多同音字,
父親不是秦檜,是膾炙人口的敵人劊子手,
灰社會裡有地位的呷醋者又叫他做「大止驚昏賢」!
父親借用哲學家卡繆的說話來鼓勵幫眾:
「輕輕地撫摸傷口,竟也成為一種樂趣。」
父親靠著他的信念和慈母撕子山下的奮鬥、拼搏精神,
最後成為黑社會骷髏幫的幫主,受到所有幫眾的擁戴,
屬下都喜歡叫他做「阻住左」,或者尊敬地叫他做「冷禪」,
因為他為人冷靜,喜歡聽古典音樂,說話有禪味,
較之金庸小說中的左冷禪,有過之而無不及。
父親其實不算是純粹的黑社會,因為他長袖善舞,
黑白灰三道都吃得開,道上都有朋友。
他常常說「多一個朋友點都好過多一個敵人」,
又說「當敵人死了之後,餘下的就只有朋友了」!
父親說,當置別人於死地之後,自己就能夠生存,
這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一個詮釋。
各位,我的父親是一個大好人,原因多不勝數,
他的長處,罄竹難書,且聽我一一道來。
電影《教父》中有這樣一句說話,用來形容我的父親,
非常貼切:「偉大的人不是生下來就偉大的,
而是在成長過程中顯示出他的偉大!」
父親說由於黑社會骷髏幫的助力,
讓他最初能夠反敗為勝,其後則百戰百勝,
而且勝得相當徹底,現在甚至一班馬就不戰而勝。
父親說他的生命潛力越用越出,好像源源不絕,
而且打從青少年時就已經發現社會到處都是學問,
所以立志終身學習。
父親又待他金盤洗手之後就會去做義工,
並且改名為「左耀祖」或者「左耀宗」,光宗耀祖!
苑舉正《哲學有大用》
《言論自由》(四)
[吹水的言論自由]
幾個人聊天,香港人俗稱「吹水」。
朋友之間共聚,胡扯吹水,談天說地,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旁及八卦,
言未必及義,言未必有理,
但這就是人人都應該有權享受的「吹水言論自由」。
換言之,「吹水言論自由」即是表達意見 opinion 的自由。
We hardly find any persons of good sense
save those who agree with us.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There is an almost universal tendency,
perhaps an inborn tendency, to suspect
the good faith of a man who holds opinions
that differ from our own opinions…
It obviously endangers the freedom
and the objectivity of our discussion
if we attack a person instead of attacking
an opinion or, more precisely, a theory.
( Karl Popper )
「吹水言論自由」當然要支持,
可惜擁護「吹水言論自由」的人一旦人數眾多,
就認為他們代表了公眾意見 public opinion,
可以合情合理地拒絕批判。
然而言論自由並非僅僅是表達意見的自由,
亦絕對不是用人數來決定真理的自由。
言論自由是一個崇尚理性,追求真理,
擁抱批判和尊重集體智慧的社會,所能夠得到的最佳自由,
即使艱苦建設之後,如果不同時建設一個薪火相傳方法,
言論自由就非常容易失去,
所以言論自由必須凝聚集體智慧,努力耕耘,努力建設。
筆者認為任何不懂得建設「批判平台」的地方,
上自一個國家,下至一所學校,
言論自由走下坡,一點也不奇怪
Stubborn and ardent clinging to one’s opinion
is the best proof of stupidity.
( Michel de Montaigne )
Public opinion reigns in society because
stupidity reigns amongst the stupid.
( Nicolas Chamfort )
Natural intelligence is no barrier to the
propagation of error,
nor large but untrained experienc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fixed false beliefs.
Errors may support one another mutually
and weave an ever larger and firmer
fabric of misconception.
( John Dewey )
香港大部份人都重視面子,重視名人和偶像說的道理,
討厭懷疑和批判的精神,討厭嚴謹艱辛的思考,
認為半桶水的思考就足夠行走江湖,
喜歡跟隨公眾意見,以為一旦犯錯可以分擔責任。
大部份人喜歡做騎牆派,半重視世道人心,半重視政治制度。
大部份人一向以為道德唔可以飽肚,以為道德一定和性有關。
大部份人對自己十分寬容,慷慨激昂,自我感覺良好,
認為自己充滿正能量,充滿愛心,充滿正義感,
但卻不懂得分辨事情的大小輕重是非黑白,
討厭鍥而不捨,尋根究柢的思考,認為不夠包容,
總之有機會發洩完愛心和正義感就心滿意足,睡覺去也,
覺得自己已經採取了積極的行動,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也許「吹水的言論自由」,
就是一般香港市民心目中的言論自由!
不少政客心知肚明,所謂「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往往是一個拍馬屁的口號,愚弄市民,或甚至愚弄自己。
如果說香港目前是一個「半理性、喜歡吹水的社會」,
似乎比較接近真相。
[放棄言論自由]
不少人認為「處世以批評、批判為第一病患」,
認為欠缺了愛心、寬恕、包容和謙虛。
To avoid criticism, do nothing, say nothing,
and be nothing.
( Elbert Hubbard )
也許不少香港人都明白對人謙虛只不過是一種手段,
但很少香港人明白必須「對真理謙卑」,
實在不需要對思考能力不足而又自大的人「謙虛」。
對思考能力不足而又掌權的人,
其實可以拈花微笑,保持必要的緘默,明哲保身。
追求智慧的人才明白對真理必須謙卑,
對追求真理、擁抱批判的修行人士,必須謙虛。
如果說「謹慎」二字值百金,
那麼「對真理謙卑」的態度就值千金,
而「宗教精神」[真、誠、愛、智慧] 肯定值萬金!
所謂一生做人唯「謹慎」的意思就是:
1. 不以人廢言。
2. 用文字表達思考時必須避免運用不夠清晰,
看似高深的詞彙和概念。
3. 可以的話就做實驗去印證。
4. 對自己不熟悉的課題千萬不要胡說八道。
5. 對自己有興趣的課題要懂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香港有些自認為是修行圓滿的人,一向相信
「不說是非,不傳是非,不怕是非,不聽是非」,
相信「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根本不用判斷,
所以他們只是吃飯、大小便、工作、睡覺。
心中一片空靈、一塵不染、身心開朗、崇尚自然,
餘暇則飽覽山水美景,與山水融為一體。
不少人有百花齊放的信念:
1. 傾向於「逆來順受、安於現狀」;
2. 傾向於「知足常樂,能忍自安」;
3. 信奉「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4. 信奉「各家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5. 信奉「同檯吃飯,各自修行」;
6. 信奉「活在當下」,今天不知明天事,無謂諗咁多,
有得食就食,有得睡就睡,有得歎就歎,有得威就威;
有兩樣事情唔好諗,就係「過去」和太遠的「將來」。
We purchase freedom at the cost of security….
and critical awareness at the cost of our
peace of mind.
( Bryan Magee )
那麼一般人口中的言論自由究竟是甚麼?
真正的言論自由又應該是甚麼?
也許我們可以開始思考:
我個人關於言論自由的理解是甚麼?
理性的言論自由?
半理性的言論自由?
非理性的言論自由?
吹水的言論自由?
甚麼可以寬容?甚麼不可以寬容?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言論自由是否也是妥協的藝術?
低層次的愚蠢人當然有言論自由,
雖然是非理性的言論自由;
他們的說話就好像放屁,所以任何人都有拒絕去聽的自由。
高層次的愚蠢人多數是未經過思考訓練的成功人士,
所以屬於半理性的言論自由;
他們的說話真假混雜,而且滲入了私人利益的考慮,
所以往往像乾硬的糞便,擲地有聲,臭氣沖天。
所以高層次的愚蠢人認為「理性的言論自由」
傷害了他們的面子,漠視中國文化的和諧畀面傳統,
一定不會被社會接納。
高層次的愚蠢人又認為,鼓吹「理性的言論自由」
會造成「逆向歧視」,迫害愚蠢人。
《言論自由》(三)
[ 半理性的言論自由 ]
Hypocrisy is a social skill.
Rhetoric is a political skill.
半理性的言論自由多數是單向方式,有幾點特徵:
1. 討論往往半途而廢或者適可而止。
2. 拒絕回應,拒絕深入討論。
3. 傾向於訴諸權威,至少亦利用權威。
4. 重視宣傳,需要金錢支撐。
5. 其中會有「語言偽術」 rhetoric。
6. 重視煽動聽眾的情緒。
最令人注目的例子當然是德國的希特勒 Adolf Hitler!
一般傳播媒介在某個議題之上,
即使登錄了正反雙方的意見,
即使登錄了它們認為是專家的評論,
但不同意見之間往往並沒有激烈的辯論,
而且最大的敗筆就是沒有公開讓社會上所有的智者參與,
傳播媒介就已經收工,自以為盡了社會責任。
重視理性,不介意賣紙,拒絕煽情,沒有被人收買的媒介,
最多亦只不過偶爾請有份量的專家發表一下評論而已。
所以一般傳播媒介的所謂言論自由,
其實只是屬於「半理性的言論自由」。
The most important service rendered by the press
and the magazines is that of educating people
to approach printed matter with distrust.
( Samuel Butler )
比較低級的半理性言論自由就是「行騙」,
做廣告行業和推銷的人,必然會傾向於嘩眾取寵,
誇張失實,甚至危言聳聽,只要能夠增加銷量,
不少廣告屬於這一類,不少香港人亦以此自豪。
比較高級的半理性言論自由就是用經濟來壓抑其他的思考。
香港人認為「搵食大過天」,
「名、利,權」乃不可或缺的維生素,道德不妨稍微淪陷。
所以香港人可以星期日去教會崇拜,
星期一至六則幫助老闆在灰色地帶剝削社會,
左手擁抱神,右腳和魔鬼跳舞,左右逢源,樂不可支。
香港人贊成良禽擇木而棲,
所以潔身自愛不如淨身自愛,去做公公!
香港人認為叻人應該去賺大錢,
如果讓社會的精英殫精竭慮去締造和建設一個美麗的社會,
簡直是浪費社會資源。
沒有節制的資本主義社會,開口閉口都是錢,
唱黨歌時心中想的當然是「錢進、錢進、錢進進」,
並且利用傳媒驕傲地炫耀,這就是香港許多「傑青」的寫照,
而評審們可能想不到他們亦成為了香港的「傑評」!
看來香港傑青和評審們的思考能力,
有如驢寵謬一樣,垂直下跌,水平下降得非常快。
所以香港一般自以為聰明的叻人,行為上對人謙虛,
從不吝嗇讚揚別人,甚至把握機會大拍馬屁,
視之為一種有益和有建設性的人際關係手段,
因為很多腦細的老闆都鍾意聽是非,但又欠缺了判斷能力;
有求自然會有供,為了有第一手資料可以取悅老闆,
無中生有、生安白造,你不做,但肯定會有人會做。
香港部份人喜歡指責別人「是非觀念模糊,失卻對價值的追求」,
但又無法定義甚麼才算是清晰的是非觀念,
沒有能力清晰地說明甚麼才算是值得追求的價值,
更加沒有能力建議如何修訂制度去鼓勵這一些值得追求的價值。
香港暫時依然是一個「半理性的社會」,而且每況愈下。
[ 香港傳媒崇尚半理性的言論自由 ]
真確的新聞是神聖的,相信沒有人反對這個說法。
但擁有新聞發佈權的機構卻不一定是神聖的,
香港人熟悉的「白白自宮發炎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香港不少傳播媒介不是選擇歸邊,就是選擇做中間派,
可惜中間派即是騎牆派,而騎牆派的成員一定是投機份子,
隨時都會變身無間道,左右逢源。
自從傳播媒介被冊封為「第四權」之後,
自覺主持公義,自我感覺良好的傳媒人多了起來。
但第四權一向一向不重視哲學,不重視生命教育,
不重視批判的精神,以免自己被批判,
所以沒有能力抵抗無節制的資本主義對地球的污染,
及對人類精神文明和道德的侵略。
由於大部份人都忙於生活,懶於思考,
又擁抱虛偽、面子、輩份等普世價值,
所以一廂情願地將一切新聞認知權,拱手讓給第四權來把持,
讓第四權判斷甚麼新聞可以大幅度地報導,
甚麼新聞可以縮小篇幅並且放在不顯眼的位置去報導、
甚麼新聞甚至可以完全不報導。
香港有多少傳媒人曾經接受過嚴謹的思考和哲學訓練?
[ 非理性的言論自由──謾罵 ]
言論自由並非僅僅是表達意見的自由,
並非用人數來決定真理的自由,當然更加不會是謾罵!
謾罵是那些不喜歡思考,不講道理,
喜歡控制或喜歡權力的人的言論自由,
「潑婦(佬)罵街」就是屬於這一類。
過街潑婦一旦有黃昏老鼠保護,更加冇有怕,
不但可以自稱為淨心師太,更會在寺院養佬及賣私煙!
潑佬也許有罵你祖宗十八代的言論自由,
但閣下亦應該有拒絕聽罵的自由。
「諸葛亮罵死王朗」之中有說理,當然不屬於這一類;
江湖人物晒馬時的對罵就接近這一類。
科學精神追求「真、誠」,
宗教精神追求「真、誠、愛、智慧」,
所以它們一定傾向「理性的言論自由」。
「虛其欲,神將入舍;掃除不潔,神乃留處。」
《管子。心術上》
「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約翰福音 4:24》
然而某一宗教並不一定具備宗教精神,
唯我獨尊的宗教往往喜歡在鏡頭前和其他宗教握手,
在鏡頭下就攻擊和謾罵其他宗教,
這些宗教崇尚的,是「非理性的言論自由」。
「人對聖經都很有知識,但缺少聖靈。」
《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
《耶利米書17:9》
「至於外人有神審判他們。
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
《哥林多前書 5:13》
「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
《馬太福音 7:18》
《言論自由》(二)
[ 理性的言論自由 ]
理性的言論自由認為每個人都有表達個人意見的權利,
但必須符合四大條件:
1. 必須能夠舉出個人意見的理據。
2. 必須接受批判和參與辯論。
3. 不能夠以人廢言。
4. 不能夠用人數來決定對錯。
缺少了上列任何一點的言論自由,都不是理性的言論自由。
由於守規則的人少,喜歡打茅波及迴避質詢的人多,
重視面子和輩份多於重視真理的讀書人多,
所以理性的言論自由必須有合資格的裁判參與。
「理性的言論自由」目的是尋求真理,
是喜歡思考,重視真理的人所擁護的言論自由。
一般科學界和哲學界支持的就是理性的言論自由。
嚴肅辯論,以追求真理為依歸,一定激烈,
不需要平心靜氣,只需要頭腦冷靜和說理清晰,
所以不會有人身攻擊,不會以人廢言,
因為一旦有人身攻擊,就不再是「嚴肅」辯論。
重視「理性言論自由」的人相信,在有裁判的辯論之中,
勝利一定屬於真理,不會屬於任何一方。
激烈辯論是陽性,重視真理是陰性,
所以「嚴肅辯論」一定是陰陽調和,容易產生結果。
Where there is much desire to learn,
there of necessity will be much arguing,
many opinions; for opinion in good men
is but knowledge in the making.
( Milton )
It is good to rub and polish our brain
against that of others.
( Michel de Montaigne )
凡將真相公開,爆料方式的言論自由,
由於重視事件的真相,所以亦屬於理性的言論自由。
最令人注目的例子當然是「維基解密」WikiLeaks!
海德公園方式的演說,如果沒有接下來的辯論,
如果沒有裁判參與,只是屬於低級的理性言論自由。
香港社會一向不介意「語言偽術」,
曲解「以和為貴、留有餘地、有容及大」,
還未習慣「理性的言論自由」的第二項條件,
所以香港暫時還未有「理性的言論自由」。
我們的教育制度還未能夠、亦未有能力接受批判和參與辯論。
香港教育界還未明白:
凡是「辯題」不在批判範疇之內的,都不算是辯論。
The ques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t the answer.
我們有見過老師讚揚鍥而不捨的深入思考嗎?
我們有見過特區政府鼓勵鍥而不捨的深入思考嗎?
部份香港人認為「深刻思考,就是斤斤計較,等同吹毛求疵」!
學生們要求深刻思考,就是和老師們的面子過不去!
香港人傾向於講究輩份、年齡、學位、面子,
多於講究言論的內容,所以難以接受第三項條件。
香港人一向重視賺錢,重視賺錢之後的享受,懶於思考,
喜歡模糊的「民主」,所以難以接受第四項條件。
由於四項條件我們只能夠接受一項,
所以香港暫時還未有「理性的言論自由」,
因為香港社會還未確立一個公開、有裁判參與、有效力的批判制度。
香港沒有「原則和價值議會」,亦沒有「原則和價值論壇」。
We like to encourage people to think positively,
but we despise thinking deeply, intensively,
unless it is for making money.
結果是香港人不重視嚴謹思考,講求實際!
香港人的實際,是三五年的實際,不是三五十年的實際。
香港人愛聰反智,鄙薄哲學,鄙視理論,
抗拒嚴肅的「哲學、社會、政治」思考,
重視行動,重視拼搏精神,自我感覺極度良好。
我們相信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相信「行動比理論重要」,
不相信思想和行動二者等量齊觀,互相幫助,互為因果。
當鼓吹「先行動後思考」的人由於思考疏忽,不夠謹慎,
導致挫敗的時候,我們就從另一個角度發現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的確是真理,
因為愚昧者的行動證明了他們的愚昧。
我們嚮往偉大的行動,鄙視深刻的思考,
一旦出了問題就安慰自己:
「只要是偉大的行動,錯了又如何,好過那些只說不做的人,
至少我們是以行動來表達我們愛香港。」
中國人不容易明白,
如果不及早解決思想上大大小小的矛盾,
而讓思考及概念上的這些問題累積起來,
即使一向團結,內部合作愉快的團體遲早都會分裂!
凡是需要及可以通過批判思維解決的課題,
絕對不能夠單憑一句「持審慎樂觀態度」就可以敷衍了事。
鄙薄建設穩固理論根基,鄙薄哲學思考和批判精神的團體,
往往直到團體分裂那一刻還不知錯在甚麼地方。
What we allow, is what will continue.
When is the time none of us can afford
to remain seated or silent?
社會共融,社會凝聚,萬眾一心,
需要有整體社會共同接受的大原則,
這些大原則會是理性、半理性,還是非理性?
這些大原則能否經得起嚴謹的批判?
這些大原則在甚麼地方?如何產生?
一個文明、成熟、追求不斷進步的社會,
一定重視正義,討厭勢利,
一定重視理性,討厭無知和愚昧,
一定不會讓支持某種意見的人數來決定道理,
一定有渠道主動地去聆聽最細微但有道理的聲音,
一定重視「理性的言論自由」,
而不是被動地等待別人的投訴,
一定會設立一個「說理、公平和公開」的評審機構,
一定會重視教育制度內批判思維的訓練。
我們當然希望香港是一個「理性的社會」,
然而希望始終是希望,
傳媒、社會意識形態和教育三者不配合,
就不可能出現一個「理性的社會」。
If there is no struggle there is no progress.
Those who profess to favor freedom, and yet
deprecate agitation, are men who want crops
without plowing up the ground.
They want rain without thunder and lightning.
They want the ocean without the awful roar
of its many waters.
( Frederick Douglass )
《言論自由》(一)
[身體自由,思考自由]
一個人的身體一旦由於各式各樣的原因失去了自由,
他就只能夠有思考上的自由;
理論上,人的思想應該是他最自由的地方,
可惜如果欠缺了嚴謹的思考訓練,
命運和業力往往減弱了他的「思考自由程度」,
而社會化的過程又再落井下石,將大部份人洗了腦,
令他們主動或被動地,自覺或不自覺地,
將自己的思想束縛、規範、封鎖起來,
以狹隘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
再度減弱他們的「思考自由程度」!
可以說,他們的思想只有局部的自由。
啟蒙時代法國思想家盧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說:
「人類生而自由,但到處都是枷鎖。」
參考:
《宿命範圍》(一) 《宿命範圍》(二) 《宿命範圍》(三)
《宿命範圍》(四) 《宿命、自由、抉擇》
要成為一個「自由人」,
首先當然要覺醒,其次還需要有天份及鍥而不捨的精神,
而過程亦並不簡單,至少需要半生的艱苦鍛煉:
覺醒 → 擁抱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 努力擺脫一切思考枷鎖
→ 發現「我」就是最重要的思考工具 → 認識自己
→ 管理自己 → 向內自我批判 → 不斷鍛煉思考能力
→ 增加思考自由程度 → 具備獨立思考能力
→ 思想獨立 → 行為獨立 → 自由人
很多人對嚴謹思考鍛煉的最初想法就是「一試無妨」,
可惜由於天份和心態不足,再試就立即投降。
一個人欠缺了思考上的自由,他的思想就不能夠獨立,
而由於思想影響到行為,一旦思想不能夠獨立,
他的行為就容易不自覺地被大部份人、傳媒、政府操縱。
政治、經濟、社會、教育制度,一向都影響一般人的自由,
操縱了一般人的生活、思想、抉擇和行為,
甚至會懲罰任何不跟隨大隊的人。
只有擁有特權的人才可以有身體方面的自由;
只有懂得思考的人才可以有思考方面的自由。
一個社會一旦欠缺了「言論自由」,
就不能夠向有緣者提供覺醒的機會,
亦沒有能力自己培育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精英,
包括「偏才」和「通才」在內,
就不能夠自己培育具備創意的人才,
而要靠其他國家代替自己來培育這些關鍵的人才。
所以人類一切自由的基礎在於「言論自由」,
而「言論自由」繫於合理的政治、經濟、社會、教育制度。
這些年,由於有了互聯網,有了黑客,又有了泄密者,
擁有傳播媒介的富豪和政府再也不能幾隻手遮天,
企圖操縱市民的思想,以便獲得小圈子政治經濟利益。
[言論自由是甚麼?]
「言論自由」是不少人喜歡掛在口中的詞彙,
但每當我們用這個詞彙的時候,
我們是否真的清楚我們想表達的意思?
為何會有這個問題呢?
因為「言論自由」這個詞彙表面上看來好像很簡單,
但其實並不簡單。
如果我們不弄清楚「言論自由」這個概念的話,
我們的思考就會變得模糊,
在溝通時亦容易產生誤會,浪費彼此的時間。
Words are not as satisfactory as we should
like them to be, but, like our neighbours,
we have got to live with them and must
make the best and not the worst of them.
( Samuel Butler )
香港傳媒亦常常喜歡把「言論自由」掛在口中,
但又不喜歡尋根究柢地探究:
1. 傳媒口中的「言論自由」究竟是甚麼?
2. 是否有不同類別的「言論自由」?
3. 傳媒口中的「新聞自由」是否等同「言論自由」?
言論自由,目的是迫近真理,
所以開始時一定是容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讓百家自由地發表言論,
但這些言論可能只是意見,完全經不起批判。
所以言論自由的第二個階段就是去蕪存菁,
讓百家互相批判,淘汰思考上的弱者,留下強者。
由於言論自由除了是權利之外,亦是一件工具,
用於正則正,用於邪則邪,用於曖昧則曖昧。
如果希望言論自由薪火相傳,維持高質素的思考,
那麼言論自由的第三個階段就是建設「批判平台」。
要探討「言論自由」的複雜性,就必須將「言論自由」分類。
筆者認為「言論自由」至少可以分成四大類:
☆ 理性的言論自由
☆ 半理性的言論自由
☆ 非理性的言論自由
☆ 吹水的言論自由
[懶於思考和言論自由]
「懶」一向是一門重大的學問,
甚麼可以懶,甚麼不可以懶,關係到一生人的幸福。
人微言輕的話,懶時不妨吃頹飯,
甚至可以選擇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然而思考不可以懶,因為懶於思考就是愚來密因,
所以最好能夠有機會接受嚴謹的思考訓練;
追求智慧不可以懶;修行不可以懶;
維持身體健康不可以懶;分享智慧不可以懶;
然而智慧這塊踏腳石應該放置在誰人的腳下才最有用,
不會浪費分享者的精力,的確是一條難題。
自以為有良知的人改革及改善制度不可以懶,
因為政治、經濟、社會、教育制度對整體影響深遠。
原知懶思萬事凶,但悲只見民智窮。
回歸心靈重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由於欠缺了鍥而不捨的根源思維訓練,
不少自以為勤奮思考的人亦會出現「懶」的徵狀,
忽略了「成事三步曲」缺一不可。
因為「提出問題」只不過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而已,
第二步「如何解決問題」,涉及方法學問,同樣重要,
至於第三步「如何執行結論」,
由於涉及用人和管理的學問,可能是最困難的一步。
一旦第二步和第三步出了狀況,幾好的建議都容易功虧一簣!
《為何要學習批判思維》
He that will not reason is a bigot;
he that cannot reason is a fool;
and he that dares not reason is a slave.
( William Drummond )
自從香港教育局開辦「通識教育科」,鼓吹訓練批判思維,
思考方法就成為了中學生需要具備的技巧。
由於香港的大學生越來越多,
理論上,對批判思維訓練的需求也應該水漲船高。
1. 世事越來越複雜,所以即使思考是困而學之的能力,
也漸漸成為了必需品。
2. 以往學校和學生所重視的,是背誦和記憶的能力,
現時所重視的,開始傾向分析和批判的能力。
競爭力要求改變了,起跑線也改變了。
3. 批判思維能力越強,讀書的壓力就越小,
就越容易放鬆自己,越容易保護好奇心不被扼殺,
對追求學問的興趣也越大。
4. 不懂得批判思維的人,未來十年將會被社會及機械人淘汰。
懂得批判思考,才能夠保障個人選擇的權利。
The value of a college education
is not the learning of many facts
but the training of the mind to think.
( Albert Einstein )
現實是,香港的教育制度、老師和學生一向重視考試,
考試局是否懂得怎樣去考核批判思維?
其次,究竟有多少老師的性格和能力,
可以勝任訓練學生批判思維一職?
教育局和考試局會否掛羊頭賣狗肉?
姑勿論教育局和考試局是否能夠在短期內達到目標,
年輕的一代,不論是否打算讀大學,
如果想掌握自己的人生,
想在千變萬化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前途,
訓練思考,急不容緩!
教育界和家長們,
不但應該給予一個廣闊空間讓孩子們自由發揮,
還應該給予一個有深度的空間讓孩子們成長。
只有訓練嚴謹思考,年輕人才有能力「站得高、看得遠」!
No one learns what he is incapable of understanding.
越是困難的工具,越早掌握就越好。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筆者認為年青人應該努力的其中一個地方,
就是增強思考的能力,並且讓批判思維成為一種習慣。
加強訓練記憶力,只能夠幫助同學們順利讀完中學,
訓練「批判思維」才可以幫助同學們順利讀完大學,
甚至研究所。
對中年人來說,由於社會急速轉變,由於年青一代的興起,
批判思維是被迫要學習的工具。
香港人一向不介意逆境,
為甚麼對思想方面的困難和逆境卻欲迎還拒?
是否因為思考太辛苦,知識和記憶才可貴,文憑價更高?
香港大部份議員的醜態百出,難道不是一個警號?
香港人一向信奉「執輸行頭慘過敗家」這個普港價值,
希望從現在開始,香港人可以產生這樣的心理:
在全球化進行得如火如荼之下,貧瘠頭腦百事哀,
也許十年之後不懂得批判思維的人,會變成需要匡智的人,
因為匡智的定義,會隨著時代而改變!
也許十年之後,大部份人需要戒蠢才可改善個人形象,
甚至需要進行矯腦手術,才能重拾自信。
專欄作家李碧華說:
「知道貴價名牌手袋對女人多重要嗎?
如果沒有個把名袋傍身,慘過裸體遊街。
且名袋長期日夜拎在手上招搖過市,
不但有安全感,還經得起考驗,
姊妹淘手帕交摸摸捏捏又羨又妒又有話題。
至於眼尖嘴利的職場對手情場死敵,
單眼一 scan 便知龍與鳳,若是A貨,即時膽怯汗顏。」
如果將上文裡「女人的手袋」這個概念轉為「中年人的腦袋」,
描述同樣準確。
我們可以這樣想:
在未來的二十年,一個人如果不懂得思考,
就會產生自我懷疑,擔心自己落伍,
自信心就會慢慢地貶值,自尊心於是同步下降,
而人一旦失去了安全感,後果可能十分嚴重,
所以一有空就去進修一些關於訓練思考的課程,
正視腦貧瘠,及早自療,開始「深層護理」自己的腦袋,
是應付未來社會要求的綢繆。
We are drowning in information,
We have to swim in the sea of knowledge.
We are so afraid of freedom in our brains
that we don’t even know we lack wisdom.
Forget about your diplomas.
Concentrate on what you think and how you think.
身體固然需要運動,腦其實也需要運動,
不論是身體還是腦,好逸惡勞,到好景不常的時候就倍覺辛苦,
俗語說「千金難買少年窮」,所以要明白少年窮的優點,
但也要想一想人到中年之後,會否「萬金難脫中年蠢」!
試用松鼠 chipmunk 來做譬喻:
年輕時,他以為自己是一隻貧窮但努力奮鬥,
而且非常可愛的 chipmunk,
所以無需努力追求真理和智慧,
結果到了中年之後,萬金難脫中年蠢,
變成了一隻可悲的 cheap 瞢,
而且由於要保護自己的面子而傾向結交同道中人,
最後成為了愚樂圈中 cheap 盟中的一份子。
「少壯不努力鍛煉思考能力,不懂得在思考上去蕪存菁,
老大就會和同自己一樣平庸的人來往,互相扶持,
彼此欣賞,同舟共濟,加入了愚樂圈,共度蠢艱。」
我們不能夠否認愚樂圈的確是 Fool’s Paradise,
只可惜愚昧的人,除了有可能「蠢極生悲」之外,
有可能「好心做壞事」,亦有可能兩蠢互相猜疑,
更容易因要面子、受不了激將計而變壞。
在此奉勸各位,不要諱疾忌醫,及早主動自療才是上策。
當我埋怨自己沒有鞋子穿的時候,
我發現有人竟然沒有腳;
當我埋怨自己思考力欠佳的時候,
我發現有人竟然沒有腦。
人蠢有如深邃的黑暗,的確冇藥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