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平台》(五)

「台上裁判」和「台下評判」都要接受批判。
任何言論自由,如果要產生有建設的思考,
就必須接受公開批判,
不但需要有「台上裁判」執法篩走思考力不足,
充滿語言偽術,沒有誠意尋求真理的人,
更需要有「台下評判」去挑剔辯論者的假設和推論。
由於「批判平台」的目的是「迫近真理」,所以
1. 「批判平台」要求「台上裁判」和「台下評判」,

都需要公開接受批判,
2. 「批判平台」歡迎任何人從「批判平台」
所誕生的眾多雞蛋 [暫時的結論] 裡挑骨頭。
所以「台上裁判」和「台下評判」必須具備足夠的思考能力,
而且必須公開身份,
不能夠用一個委員會的名稱來讓自己躲藏起來。
根據筆者個人淺薄的經驗,十個權威有九個不肯認錯!
而且不肯認錯的權威們,
最喜歡用一個具名的委員會來隱藏成員決策的思考過程,
並且拒絕公開箇中的討論或者利益方面的討價還價,
以逃避理性的批判及保障自稱專家的成員的面子!

筆者提出的這個「批判平台」的制度,目的有三:
1.  當然是「迫近真理」,
保障社會永遠將追求真理置諸任何個人的面子之上,
因為每個人都會犯錯,思考上都會有漏洞。
2.  維持「批判平台」的高水平及可持續發展,
避免出現一般團體由於人才凋零而每況愈下的情況。
3. 「批判平台」的公信力吸引社會上最優秀的頭腦參與,
只要能夠凝聚社會上1%最優秀的人才,
就可以出現「群聚效應critical  mass
足以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全面提升社會上的精神文明。

除此之外,「台下評判」更加任重而道遠,
因為「台下評判」需要四種「真正」的專家,
或者同時具備這四種能力的「通才」:
1. 有哲學方面修養的人。
2. 有語言學方面修養的人。
3. 有歷史方面修養的人。
4. 有科學方面修養的人。
如果每位「台下評判」都是「通才」,當然最理想,
因為可以節省不少內部討論和辯論的時間。
具備這四種能力的「通才」必然重視修養,
因為有諸內,形諸外,
所以「台下評判」往往會是一個努力認識自己的人。
Nothing  is  hidden  so  much  that
it  wouldn’t  be  revealed  through  its  fruit.
( Paracelsus )
For  every  inside  there  is  an  outside,
and  for  every  outside  there  is  an  inside;
though  they  are  different,  they  go  together.
( Alan Watts, Man, Nature, and the Nature of Man, 1991 )
參考:
《自我批判、自我教育》(一)  《自我批判、自我教育》(二)
有真正基督教信仰的人,當然會明白這一點:
「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
    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 4:23》
然而這句金句並不如字面上那麼容易理解,
因為會出現兩種情況。
如果這位基督徒已經有了一夥美好的心,
當然需要「堅守」他的心,但這種「堅守」比較容易。
如果這位基督徒還未有一夥美好的心,
那麼甚麼叫做「保守他的心」呢?
當然需要不斷地「內省」及「自我批判」,
當然需要培養「去蕪存菁」和「擇善離惡」的智慧。

Pamela  Meyer
How  to  spot  a  liar

「批判平台」堅持「台上裁判」和「台下評判」,
都必須負上審慎的判斷和言責。
所以一切參與者辯論的過程,
及 [裁判/評判] 執法的過程,
都必須有錄影紀錄或者文字紀錄。
而所有通過批判的最後結論,必須用文字來表達,
公開給整個社會的人去檢視,
因為「批判平台」歡迎有思考能力的後來者「尋釁滋事」,
將前人的思考擊倒,重建新思維,新概念。
這就是有建設性,有影響力,有價值的言論自由!
也是一個「批判平台CTP 的最大貢獻。
[ CTP Critical  Thinking  Platform ]
換言之,「批判平台」傳遞了一個訊息:
所謂「以理服人」的先決條件,
就是必須邀請「有足夠思考能力」的 [裁判/評判]。
「以理服人」當然必須盡力「窮其理」!
否則,當所謂的「理」存在真假混雜的時候,
即是說當下辯論的「理」有部分真、有部分假的時候,
就會出現「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各持己見」的場面,
然後就會訴諸權威,訴諸人數,或者訴諸一個委員會,
示範一場反理性的鬧劇。
所以,不但沒有「台上裁判」和「台下評判」的辯論,

對真理的追求不夠積極,往往半途而廢,
即使有「台上裁判」和「台下評判」的辯論,
如果 [裁判/評判] 不能夠接受批判,
這種辯論對真理的追求同樣不夠積極。
拒絕批判,是一種傲慢arrogance 的表現!
簡而言之,一個「批判平台」的要求是:
在追求迫近真理的過程之中,
無論是辯論參與者或者是 [裁判/評判],
都要把面子置於追求真理的態度之下。
所以即使是 [裁判/評判],也要接受批判,
錯了就一定要公開認錯,
因為沒有任何人可以在批判之外!
Pride  is  the  central  vice……
Pride  blinds  us  to  our  own  weaknesses
and  misleads  us  into  thinking
we  are  better  than  we  are.
Pride  makes  us  more  certain  and
closed-minded  than  we  should  be.
Pride  makes  it  hard  for  us  to  be
vulnerable  before  those  whose  love  we  need.
Pride  makes  coldheartedness  and  cruelty  possible.
Because  of  pride  we  try  to  prove
we  are  better  than  those  around  us.
Pride  deludes  us  into  thinking  that
we  are  the  authors  of  our  own  lives.
( David Brooks, Humility Code )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It  is  the  highest  form  of  self-respect
to  admit  our  errors  and  mistakes  and
make  amends  for  them.  To  make  a  mistake
is  only  an  error  in  judgment,  but
to  adhere  to  it  when  it  is  discovered
shows  infirmity  of  character.
( Dale Turner )
即使蘊藏著百分之九十真理的說話,
也會有百密一疏,而且頗為的嚴重漏洞。
應用的時候一旦超越了它管轄的範疇,可以產生嚴重的後果。
這就是為何批判思維這麼重要!
所以東漢大智慧家王充 (27-97) 認為,
即使聖哲、聖賢有過,也一定要批判,
但絕對不會減少我們對聖哲、聖賢的尊敬,
因為我們明白如果一個人是聖哲、聖賢的話,
他一定衷心感謝批判他的人,而且一定會改過。
「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
    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
    故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教條示龍場諸生》(王守仁)
正如《批判平台》(一) 中所說,
在一個「批判平台」之上,我們只服膺說理,
一切社會地位、名氣、權力、財富、人數,
拉關係,稱兄道弟,甚至排資論輩,都不起作用,
六親不認,沒有光環效應  halo  effect,沒有教主,
容不下任何魚目混珠、濫竽充數的權威。
我們可以清楚見到,為了迫近真理,
[裁判/評判]團將他們的面子、人格、智力,
和以往的學位,全部都押在「批判平台」之上!
將相無種,英雄莫問出處,
使是畢業於蘇文大學的人,如果有真才實學,
亦歡迎成為「批判平台」的 [裁判/評判]。
我們可以想像有勇氣做評判的會是怎麼樣的人。
一定是那些願意放下任何個人及團體利益的人,
「真正」以服務社會為己任。
It  is  unwise  to  be  too  sure  of  one’s  own  wisdom.
It  is  healthy  to  be  reminded  that
the  strongest  might  weaken  and  the  wisest  might  err.
( Mahatma Gandhi )
A  CTP  is  by  definition  iconoclastic  and,
like  the  science  community,  it  strives
to  reduce  human  fallibility  and  errors,
and  encourage  human  aspirations.
If  the  judges  of  a  CTP  choose  to  be

anything  less  than  they  are  capable  of  being,
for  example,  less  integrity,  less  intelligence,
accepting  prima  facie  reasoning,  putting
their  egos  above  their  striving  for  truth,
then  they  will  probably  lose  their  dignity,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human  value
in  advanced  societies  and  civilizations.
( Jason Ling )
我們可以這樣說:
任何辯論一旦有了「台上裁判」和「台下評判」,
一旦確立了投訴和上訴的制度,
一旦[裁判/評判] 都願意接受批判之後,
就已經是一個雛型的「批判平台」。
當制度上了軌道,
無論是參與者,裁判或評判的質素越來越高的時候,
就會變成一個成熟的「批判平台」。

《批判平台》(四)

When  you  have  eliminated
all  that  is  impossible,
whatever  remains  must  be  the  truth,
no  matter  how  improbable.
( Sherlock Holmes )
由於「批判平台」的目的是「迫近真理」,
所以必然重視「去蕪存菁」。
1.  思考力不足的人不會被容許賴死在平台上,
不是說他們是「蕪」,
而是因為他們的思考在當時是「蕪」是「莠」,
而是因為因為「語言偽術」是「蕪」是「莠」。
「批判平台」的門檻,
就是拒絕讓「蕪」、「莠」及「蕪術」入門,
避免擁抱愚昧思想及愛面子多於愛真理的人,
浪費平台參與者及台下聽眾的時間!

「批判平台」認為:
問道 [理] 於愚,等於問道 [路] 於盲!
2.  思考力不足,不好學,又不重視真理的人,
都有可能是山雞,山雞飛上枝頭,不可能變成鳳凰。
「批判平台」只容許鳳凰入門!
捕瘋捉蠢,篩走不合資格及濫竽充數扮鳳凰的山雞,
避免他們浪費「批判平台」的資源及污染旁觀者的視聽,
就是「台上裁判」的執法工作,
亦是「批判平台」的第一道門檻。
如果沒有一個「批判平台」矢志不移地去蕪存菁,
所謂精神文明文化保育都只不過是口號而已。
如果沒有合資格的「台上裁判」和「台下評判」,
1.  所謂「真理是越辯越明的」只不過是一個口號,
     因為辯論一碰上愛面子的參與者,
     或者遇上比較難度高的概念糾紛時,
     就難以解決,或者解決時不夠公正。
2.  所謂「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只不過是一個口號,
     因為「鳴甚麼、鳴的道理對嗎?」
     極有可能依然懸而未決!
3.  所謂「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只不過是一個口號,
因為如何為「清濁、正邪」定分界?

未經過嚴謹思考訓練的人,往往贊成用人數來決定道理,
誤以為這就是民主。
用投票來決定真理?豈非自掘墳墓?那麼理性算是甚麼?

[台下評判]
那麼「台下評判」的職責是甚麼?
「台下評判」清楚明白:
辯論的技巧次要又次要,
高層次的思考能力才是最重要。
所以一個人只要立志迫近真理,
又具備清晰的語言或者寫作的溝通技巧,
隨時可以反敗為勝。
如果A方認為自己有道理,動機純正,
只是辯論暫時失利,
那麼A方被判退出平台之後,
仍然可以搜集足夠資料,以文書方式上訴。
「台下評判」的職責,就是處理思考上的課題,
處理文書方式的上訴,有如香港的終審法院。
「批判平台」上的批判和一般辯論不同的地方是:
辯論有即時勝負,有時間限制,
「批判平台」上的批判,
只有暫時的勝負,絕對沒有時間的限制。
由於批判的過程會紀錄及完全公開,
任何某段時間的批判結果,都會用文字紀錄下來,
以備有思考能力的後來者修訂,重新再批判,
甚至完全推倒重新建設。
真理,當然不怕批判,而且必須經得起批判,
可以今天批判它,明天批判它,看看是否能夠否定它!
如果不容許批判,那怎麼是真理呢?
一個思考力不足的人常常會犯上的嚴重毛病,
就是不自覺地作了一些錯誤的「假設
assumptions   and   presuppositions
所以一旦「批判平台」上的參與者揭露,
即使之前的推理如何慎密,

由於根基動搖,七寶樓臺都會立即倒塌。
所以「根源思維」在一個「批判平台」上,
就會顯示出它的威力!
通常辯論常常出現的一個死結是:
雙方的思考力都未達到足夠的層次,
所以雙方的理據都不完全對,
例如雙方各持有百分之三、四十的道理,
於是就容易互相指責對方「不理性」,
輸了亦不會服氣。
這些矛盾往往屬於中至高層次的矛盾。
由於批判平台的「台下評判」必須保持嚴謹和公正,
所以能夠化解這些中至高層次的矛盾,
解決雙方皆自我感覺良好,但各執一詞的弊病。

如果社會上欠缺了一個「批判平台」,
大多數的愚夫愚婦就無所適從,於是他們就傾向於:
1.  聽取有名氣或者經濟方面成功人士的意見。
2.  聽取控制傳播媒介的人的意見。
3.  用人數來決定對錯,鼓勵白社會的晒馬行為。
4.  順從當權者的意見。
5.  順從持有法律武器或者實質武器的人的意見。
香港商業電台裡有一副對聯,
對思考力不足的人來說,的確是上佳的座右銘,
然而一旦建設了一個批判平台,
這個對聯座右銘就變成了垃圾:
真理是可以順從人意去讓的嗎?有人可以完全掌握真理嗎?
說話有保留是因為自己思考力不濟嗎?
是因為自己想明哲保身,所以留有餘地嗎?
是因為自己怕對方會報復,所以噤若寒蟬嗎?
是因為自己明白對方非常重視面子嗎?
是因為自己也同意面子較之真理更重要嗎?
是因為知道對方一定會撞板,不必自己動手嗎?
真理是我們擁有,所以可以順從人意去讓的嗎?
讓三分是因為沒有人可以完全掌握真理嗎?
那麼我們為何還需要追求真理?
參與「批判平台」辯論的人,必須明白:
很多所謂道理,都有它們應用的範疇。
即使一個可以應用在頗大範疇的道理,
只要不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道理,
一旦超越了它們應用的範疇,就不能夠應用。
思考力不足的人往往就犯上了這個毛病,
而後果可大可小!
因為思考力不足的人絕對可以「好心做壞事」,
而且會傾向於原諒自己,藉口很漂亮,就是:
人總會犯錯,我們需要寬容,我們需要包容」。
無恥之徒甚至會認為令人髮指的壞事是小事,
聖人也難免會做,會犯錯,更何況我們不是聖人!

有了「批判平台」之後,這種現象就不容易出現。
除此之外,當一件事情有多個成因的時候,
如果沒有「台下評判」,思考力不足或者愛面子的人,
就會堅持一些有利於自己說法的成因:
We  are  too  much  accustomed  to  attribute
to  a  single  cause  that  which  is  the
product  of  several,  and  the  majority
of  our  controversies  come  from  that.
( Marcus Aurelius )
為何要建設一個「批判平台」?
因為我們明白胸襟和識見有層次之分,
抗爭、理想和錯誤有高級和低級、善和惡之分。
如果沒有智慧監管,
偉大的人絕對可以犯偉大的錯誤!
一旦建設一個「批判平台」,
就可以創造出一個可持續發展、有公信力的監管制度。
在一個「批判平台」上,
任何有漏洞的思想,任何源於不良動機的思考,
在集體智慧的批判之下,都將無所遁形,不可能站得住腳!
如果沒有一個「批判平台」,
「半君子」就會大行其道而且沾沾自喜。
任何沒有「台上裁判」和「台下評判」的辯論,

其實是浪費時間和精力的行為,
因為頗多讀書人都會犯下這些嚴重影響思考的毛病,例如:
1. 認為必須「先尊師、後重道」,而並非「先重道、後尊師」。
    於是就會囿於面子、輩份、身份、社會地位…
    所以只喜歡「適可而止的理性」。
2. 囿於經不起批判的「成見、信念、常識、概念」。
3. 重視名、利、權,囿於和私人或團體有關的利益,
    最後完全忘掉了公眾的利益。
4. 以為偏才中的精英就是通才。
To  argue  with  a  person
who  has  renounced  the  use  of  reason
is  like  administering  medicine  to  the  dead.
( Thomas Paine )
《批判平台》(一) 之中的兩大名句,
必須在此覆述一次,因為實在太重要了:
Truth  does  not  do  so  much  good  in  the  world
as  the  appearance  of  it  does  evil.
( Duc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No  vice  exists  which  does  not  pretend
to  be  more  or  less  like  some  virtue
and  which  does  not  take  advantage  of
this  assumed  resemblance.
( La  Bruyere,  Characters,  1688 )
我們可以同情愚蠢人,
只要他的工作對別人不會造成嚴重的傷害;
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同情及縱容愚蠢人的思想。
在社會上有影響力的愚蠢人,
他們的思想往往會嚴重影響世道人心。
我們可以同情愚蠢人,
但為甚麼我們不應該更加同情
「被愚蠢人的思想陷害而不自覺的受害者」?
所謂「道德感召」如果欠缺了「集體智慧」,
能夠抵抗「虛偽」和「自私」這兩個普世價值嗎?
能夠承受中途的挫折嗎?挫折之後還會有翻身的機會嗎?
Don  McLean  –  Vincent

《批判平台》(三)

The  philosopher  is  primarily  interested  in
arriving  at  a  position  on  a  given  topic  that
is  carefully  formulated,  logically  consistent,
and  rationally  justifiable.  This  position
may  take  the  form  of  an  explicit  argument
or  a  well-formed  theory.  Whichever  it  is,
it  must  be  exposed  to  his  or  her  peers
to  see  whether  it  can  withstand
critical 
analysis  and  counter-examples.
( Avrum Stroll, Did my genes make me do it?, p.125-126 )
一個「批判平台」必須有合資格的裁判和評判。
由於香港人重視面子和輩份,
所以很少人會明白裁判在「批判平台」上的功用,
不明白裁判在「批判平台」上,
必須接受整個社會眾多大隱隱於市的智者公開的批判。
如果一位裁判沒有服務社會的胸懷,
又沒有幾十年嚴謹思考鍛鍊出來的功力,
又不懂得公眾的利益較之個人的面子和輩份更重要,

誰會願意做裁判,公開讓眾多的智者批判?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八) 一文中,

筆者指出:任何有益、有建設性、有意義的辯論,
除了「台下評判」之外,還需要有「台上裁判」。
這一點同樣適合於一個「批判平台」!
那些「沒有裁判和評判」的言論自由,
只不過是市井之徒的言論自由。
即使三五位有名氣、銜頭、社會地位、或者權力的人,
當我們發現他們往往只有能力作出半桶水的思考時,
就有充分理由懷疑他們的博士、碩士學位是假的
所以他們的言論,
有時只不過是比「潑婦罵街」高了一個層次而已。
市井之徒的言論自由,只可以用來表達情緒的淺見,
只有半桶水思考能力的人,只可以表達半真半假,
似是而非,足以蒙蔽愚夫愚婦的「道理」,
絕對沒法產生科學文明,沒法產生思想和精神文明!
[台上裁判]
「台上裁判」的職責是甚麼?
「台上裁判」是把關的人,
做的是前線工作,維護辯論精神的最低門檻。
「台上裁判」首先要對付的,是語言上的流氓,
一旦平台上參與者涉及人身攻擊,
將辯論貶值,「台上裁判」就會立即制止,
參與者要公開認錯,會被扣分,
如果這位參與者再犯的話就會被逐出場。
「台上裁判」其次需要注意的,
是那些思考力不足,辯論時狡獪及詭詐的人。
舉例言之,
如果甲方參與者運用「語言偽術」,
例如語意不清,概念模糊,比喻不當,
甚至偷換概念,
一旦乙方發現後,向甲方質詢詞彙和概念的定義,
在一般沒有「台上裁判」的辯論之上,
常常會見到甲方試圖迴避解答,試圖轉換辯題,
或者帶領聽眾迂迴曲折地遊花園,
甚至繼續講人自講,厚
著面皮撐下去。
但在一個「批判平台」之上,
方可以即時向「台上裁判」投訴,
如果甲方不能解答的話就要退出平台。
對概念的釐清,是「批判平台」的任務之一。
一個複雜的辯論,
很多時都會牽涉到很多互有關連的辯題,
規則是辯題必須一個一個去解決,
最好的情況當然是先解決最重要的辯題,
但要看參與者之一是否有這樣的洞察力。
如果甲方暗中轉換了辯題,被乙方指出,
方同樣可以即時向「台上裁判」投訴,
方就必須回到原來的辯題。
換言之,沒有人可以打茅波,
沒有人可以不理對方的合理質詢。
在一個「批判平台」上,
思考力不足的人往往會被人一刀斬下馬。
「批判平台」要求參與者尊重辯論,尊重真理。
「批判平台」認為在一個辯論場合,
必須尊重辯論,尊重真理,
如果參與者被人「擊倒KO 之後,
依然厚著面皮不認輸,
不但浪費了辯論的功效,而且侮辱了辯論的精神。
曾經和人激烈辯論過的人都會明白,
沒有「台上裁判」的話,這種問題不容易解決。
因為當對方的錯誤顯露時,只要沒有評判,
他就可以用「超出了應用範疇的道理」來反擊,
或者「禮貌地」指出你有你的道理,他有他的道理。
如果沒有一個「批判平台」,
對方就可以在愚昧的旁觀者面前隱藏他的缺點。

One  of  the  first  businesses  of  a  sensible  man
is  to  know  when  he  is  beaten,
and  to  leave  off  fighting  at  once.
( Samuel Butler )
辯論的禮儀,有最起碼的要求,
而「台上裁判」就是辯論禮儀的把關者。
「批判平台」認為,
1.  接受一個人並不表示我們要接受他的思想。
2.  批評一個人和批判他的思想,完全是兩回事。
「批判平台」認為,
這兩點是「人類精神文明盛衰」的重大關鍵之一。
「批判平台」歡迎參與者對任何人的思考,
提出理據,猛烈攻擊,但絕對不會容許人身攻擊。
「批判平台」贊成思考上的「終身學習」,
認為「人需要將自我和他現時的思想分開,
將自我和一個會不斷進步的人掛鉤」,
所以任何不認為自己的思考會進步,
可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傾向於將自我和自己的思想掛鉤的人,
只適宜在沒有太多旁觀者的情況下和人辯論,
絕對不應該在一個「批判平台」之上表演。
There  is  an  almost  universal  tendency,
perhaps  an  inborn  tendency,  to  suspect
the  good  faith  of  a  man  who  holds  opinions
that  differ  from  our  own  opinions…
It  obviously  endangers  the  freedom
and  the  objectivity  of  our  discussion
if  we  attack  a  person  instead  of  attacking
an  opinion  or,  more  precisely,  a  theory.
( Karl Popper )
There  is  a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criticizing  a  person  and  criticizing  an  idea.
All  ideas  should  be  on  the  table.
( Peter Boghossian )

《批判平台》(二)

只有在一個「批判平台」之上,
我們才能夠說清楚「釋出善意」是甚麼意思。
「釋出善意」是一個溫柔敦厚的詞彙,
可惜這個詞彙常常在談判之前用來打輿論戰,
因為市民不會深入思考,
所謂「釋出善意」究竟是甚麼意思。
我們知道:
只有最初有善意的人,才可以釋出善意。
有戰意的人,會釋出戰意,
有騙意的人,會釋出騙意。
所以一件有惡意和騙意的事情可以包裝充滿善意,
目的不是欺騙專家,而是欺騙愚夫愚婦,
愚弄怕事及短視怕麻煩的人。
不少金融界極之聰明的人,就是從事這些高薪的工作。

至於有善意,但愚昧的人,
往往會釋出「愚善意」,達到「好心做壞事」的結果。
因為一件事情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充滿善意,
但如果不夠謹慎的話,
其中可能隱藏著百分之二、三十可以被人利用的惡意,
就好像一粒包著厚厚糖衣的慢性毒藥。
其中常見的情況就是欺騙愚夫愚婦,
一件事情有了愛之後就不需要智慧!

傳統智慧告誡我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就是這個意思!
很多不懂得對真理謙卑的知識份子,
由於喜歡將面子和輩份置諸「道/真理」之上,
所以往往不能夠團結,
反而重視小圈子及個人利益的妖魔,
由於有共同的利益,非常有團隊精神!

To  know  any  person’s  ability  to  think,
always  challenge  what  he  says,
and  then  observe  how  he  answers.
( Jason Ling )
我們清楚的是:
公眾人物在公眾事務上說謊、行騙或者恐嚇,
肯定是「在公眾地方的猥褻行為」。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

意圖欺騙或作戰的人,永遠不可能釋出善意,
所以永遠不敢在一個有裁判的「批判平台」之上,
公開辯論。
所以無論是辯論還是談判,
如果某一方不願意參與一個「批判平台」的辯論,
甚麼叫做建立「互信」,怎樣可以「溝通」?
甚麼叫做「誠懇的討論」?
當一個人說「談判雙方的人應該釋出善意」時,
他究竟是聰明人還是愚蠢人?
他會否當自己是聰明人而另一方則是愚蠢人?
You  can  fool  all  the  people
some  of  the  time,
and  some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but  you  cannot  fool  all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 Abraham Lincoln )
It  may  be  true  that  you  can’t  fool
all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but  you  can  fool  enough  of  them
to  rule  a  large  country.
( Will Durant )
There  are  two  ways  to  be  fooled.
One  is  to  believe  what  is  not  true;
the  other  is  to  refuse  to  accept
what  is  true.
( Soren Kierkegaard )
如果社會上根本沒有一個「批判平台」,
那麼誰會掌握「真心誠意」的定義權?
「善意和惡意」的定義權?

一旦出現一個鄙視智慧的政府,
意圖在眾說紛紜及爭議之中擇肥而噬,
就必然會「光明磊落」地指出:
1. 政府要聆聽不同的意見,及
2. 政府會「公平對待所有的意見」。
如此一來,就可以讓眾多低層次的意見,
都能夠佔一席位,都有霸佔傳媒報導的權利,
就可以故意忽略理據充沛的意見!
政府一旦有特殊的意圖,
就永遠不可能出現「釋出善意」的討論。
如果社會上根本沒有一個「批判平台」,
甚麼叫做「國際」?如何產生「國際標準」?
甚麼叫做「普世價值」?誰有權來定義?
甚麼叫做「公開、公平、透明」?

甚麼叫做「聆聽」?
怎樣才算是真正的「謙卑」?
甚麼叫做「共識」?那一群人的「共識」?
應該如何「建立及凝聚共識」?
甚麼叫做「公義」?
甚麼叫做「互相尊重」?
卓越的意見尊重垃圾的意見?
君子尊重流氓?
牧師尊重再世希特勒?
原創文章尊重抄襲文章?
正規醫生尊重赤腳醫生?
中文大學文憑尊重蘇文大學文憑?
十年樹木和百年樹人尊重一年樹根?
滿肚子不合時宜的人尊重識時務者?
如果社會上根本沒有建設一個「批判平台」,
市民的「覺醒」可以去到那一個程度?
If  you  need  to  fool  mediocre  audience
to  promote  your  ideas,
if  you  need  authority  and/or  kindness
to  impose  you  beliefs  on  others,
if  you  need  violence  or  menace

to  enforce  your  ideas,
if  you  refuse  any  critique/criticism
of  your  ideas,
then  your  ideas  are  worthless.
( Jason Ling )

只有在建設了一個強有力的「批判平台」之後,
社會上的領導人才有資格說「民意於我如浮雲」。
如果社會上根本沒有一個「批判平台」,

一般人怎可能明白「愛和智慧必須手牽手,寸步不離」?
如果不明白愛和智慧唇齒相依的關係,
我們又怎會發現下面三句說話只不過是口號,
漂亮地示範了無恥劫以來高層次的虛偽,
對極權政府「釋出善意」,對市民「釋出洗腦意」:
以仁愛寬容消弭紛爭
以謙卑憐憫擁抱公義
以聆聽對話建立共識
說這三句口號的人有意圖建設一個「批判平台」嗎?
Every  statement,  every  slogan,  every  battle  cry,
if  we  claim  that  it  intends  to  solve  problems,
that  we  propose  it  with  good  intentions,
must  be  publicly  stripped  down  to  its  very  root
in  a  critical  thinking  platform  so  that
ambiguity  and  hypocrisy  have  no  place  to  hide.
If  there  is  no  respect  for  truth  and  sincerity,
love  cannot  survive,  truth  will  not  respect  us
and  hypocrisy  ends  up  being  the  final  winner.
( Jason Ling )
如果沒有一個「批判平台」,
很多和龐大利益有關的政治、宗教或商業團體,
甚至警察、軍隊和法院,
都有機會成為縱容各種惡勢力的地方。
There  is  no  god  higher  than  truth.
( Mahatma Gandhi )
只有在一個「批判平台」之上,
所謂「獨立思考能力」才不會成為一個藉口。
任何看起來悅目的詞彙,都有可能被人利用,
「獨立思考能力」這個詞彙亦沒有例外。
如果一位自稱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一方面反對「批判平台」在某一課題上的結論,
另一方面又不願意或者沒法說出反對的原因,
那麼甚麼叫做「獨立思考能力」?
所謂獨立思考,並非指要刻意與眾不同;
所謂獨立思考,就是以理性去解決問題,
而不是以半真半假的道理,配合權力和武力去解決問題;
所謂獨立思考,是指要負起個人思考的責任;

所謂獨立思考,是指要和愚昧和無知劃清界線;
所謂獨立思考,是指要掌握有關的事實,
並且通過批判來得出「暫時」的結論!
社會上有些人沒有獨立思考能力,他們傾向於加入團體,
讓團體的意識形態取代個人的思考,
所以喜歡權力的人努力爭奪能夠操縱這些團體的職位。
有些人只不過是偏才,只是在某一方面有思考能力,
但卻喜歡自己欺騙自己,認為自己是通才,
在各種自己
不熟稔的課題上,都具備思考能力。
有些人有能力思考,但由於工作太忙,或者由於懶惰,
不願意負起「獨立思考」的責任,
所以樂意各種課題上讓別人代替他思考,
樂意加入各式各樣的愚樂圈,完全忘記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應有態度!
香港的大學和中學一向不重視培育思考能力,
所以很多重視行動,輕視思考的青少年,
其實都是在浪費精力,在做無濟於事的虛功,
只能夠眼睜睜看著掌權者及大資本家一起合作溫水煮蛙。
所有參與「批判平台」辯論的人,都應該是積極思考,
認為自己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所以一定樂意接受批判。
任何拒絕自己的思想接受批判的人,
根本就不懂得甚麼是「獨立思考能力」,
所以亦沒有可能擁有「獨立思考能力」!

《批判平台》(一)

朋友說有不少有思考能力的中年人,
及不少好學的年青人,
都對筆者的「批判平台」感到興趣,
想增加對這個概念的認識。
由於香港現時置身於一個「批判思維」的大時代,
所以筆者決定從頭開始整理自己的思考,
希望能夠更清楚地說明「批判平台」這個概念,
不至於讓所有具備思考能力的讀者,
誤以為筆者提出的「批判平台」這個概念,
是一個曲高和寡,極之「離地」的建議,
而開始認識到「批判平台」這個概念,
是一個思考力不足、但掙扎生存的文明社會中,
已經避無可避、退無可退,必須藉以自衛的必需品。
由於香港人傾向於崇拜領袖,又重視面子和輩份,
不懂得凝聚社會上的集體智慧,建設一個「批判平台」,
結果思想就受制於財大氣粗、權迷心竅的第四權老闆。
不懂得建設「批判平台」的人,永遠都是一盤散沙。

You  never  change  things
by  fighting  the  existing  reality.
To  change  something,  build  a  new  model
that  makes  the  existing  model  obsolete.
( R. Buckminster Fuller )
香港是一個「生於憂患」,「幸得偏安」的地方,
如果香港人只是追求吃喝玩樂,只是注意八卦新聞,
思考上不求進取,不懂得分大事和小事,
度橋上只是注重經濟,不重視道德,
讓沒有良知,但擁有外國護照的人,
在上、中階層管治香港,對香港事情說三道四,
香港是否難逃被倀技「淘空了身子」,
最後「死於安樂,但死前不安樂」的命運?
在沒有一個「批判平台」的地方,
虛偽必然成為雅俗共賞的普世價值,
再在一個擁抱無節制資本主義的地方,
偽知識份子投筆從倀、為奴者比比皆是,
如何團結真知識份子來持久對抗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為甚麼從來都沒有人提出有效及可以薪火相傳的方法,
可以讓真知識份子團結和持久作戰?

[尊重人民]
香港有很多平台,良莠不齊,
但都不是一個筆者心目中的「批判平台」,
因為沒法製造一個完全公開的場合,
邀請四方有思考能力的君子共同參與批判。
不少平台的目的,是宣傳某一些人的理念,
而另一些平台的目的,則是宣傳集團的利益。
這些平台,都不歡迎批判,
結果就是很多爭議變成了意氣之爭,意見之爭,
面子之爭,支持者人數多少之爭,貽笑大方。

我們需要的,不只是一個有公信力的媒介,
不只是一個讓各界有名氣人士表達意見的媒介,
而是一個公平、公正、公開、有公信力,
讓整個社會中所有有思考能力的人,
讓社會上臥虎藏龍、一眾隱世的高人,
都有同等機會參與批判的平台,
擺脫了現時傳播媒介不自覺的勢利,
這樣才可以稱得上「尊重人民」,
才可以稱得上真正的「不以人廢言」!
當然,所謂「尊重人民」是指重視人民的福祉,
並不代表尊重所有人民的意見,
因為民意眾多,箇中會出現矛盾,會牽涉到個人利益,
所以「批判平台」只能夠尊重有足夠思考能力,
願意公開辯論,願意接受公開批判的市民的意見。

有人說:
光喊口號沒有出路,香港如何打破困局?
筆者的回應很簡單,就是「尊重人民」,「打倒虛偽」,
用一個「批判平台」來凝聚社會上的「集體智慧」!
一個「批判平台」的主要目的,是迫近真理。
一般的辯論或者辯論比賽,目的往往是「win
「批判平台」的主要目的,不在乎輸贏,
而是意圖迫近真理,一步一步地慢慢迫近真理。
換言之,批判平台棄絕任何個人和團體的功利,
只服侍一個主人──真理!

There  is  a  huge  difference  between
accepting  truth  as  authority  and
accepting  authority  as  truth.
( Jason Ling )
Truth  does  not  do  so  much  good  in  the  world
as  the  appearance  of  it  does  evil.
( Duc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Whenever  ambiguity  and  vagueness
in  a  seemingly  noble  idea  exist,
it  is  bound  to  be  exploited.
It  will  be  extolled  as  a  virtue  and  then
evil  will  be  perpetrated  under  its  disguise.
That’s  why  constant  vigilance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avoid  being  an  accomplice.

( Jason Ling )
No  vice  exists  which  does  not  pretend
to  be  more  or  less  like  some  virtue
and  which  does  not  take  advantage  of
this  assumed  resemblance.
( La  Bruyere,  Characters,  1688 )
Men  will  cease  to  commit  atrocities
only  when  they  cease  to  believe  absurdities.
( Voltaire )
Never  react  to  an  evil  in  such  a  way
as  to  augment  it.
( Simone Weil )
Nothing  ever  goes  away  until
it  teaches  us  what  we  need  to  know.
( Pema Chodron )
用流行的語言來說,就是在一個「批判平台」之上,
我們重視的是「如是觀」,只服膺說理,反對塗脂抹粉

1.  一切社會地位、名氣、權力、財富、人數,
在「批判平台」之上都不起作用。
2.「批判平台」六親不認,
任何稱兄道弟、拉關係,完全無用武之地。
3.「批判平台」沒有光環效應  halo  effect
沒有預定的教主,但當然會有偶像。
換言之,「批判平台」容不下任何
「魚目混珠、濫竽充數」的權威。
If  people  would  dare  to  speak
to  one  another  unreservedly,
there  would  be  a  good  deal  less  sorrow
in  the  world  a  hundred  years  hence.
( Samuel Butler )
參考:《交談、討論、辯論、批判》(八)
一個「批判平台」能夠實現真正的「言論自由」。
現時香港社會上根本沒有多個夠大,交通便利,
可以不用申請,可以容納至少百分之一的人口,
兼且合法的「公民廣場」,
所以香港的言論自由是甚麼?
香港有言論自由嗎?
The  free,  exploring  minds  of  human  beings
who  have  learned  how  to  reason
are  the  most  valuable  thing  in  the  world.
If  freedom  of  thought/speech  in  a  society

is  limited,  the  society  will  become  sick,
creativity  will  be  stifled,
depression  appears  among  the  gifted,
fools  will  lie  to  themselves,
and  mediocrity  becomes  a  common  value
because  of  the  inability  of  the  people
to  construct  a  future.
( Jason Ling )
社會出現不同的意見十分正常,
但處理不同意見的方法就未必正常!
意見,當然有高下之分。
果將垃圾的意見和卓越的意見放在同等的地位,
或者將半桶水思考後所產生,
必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意見,
叫人民投票去決定,就是不正常的處理意見方法,
甚至可能是由於居心叵測的人的手法。
當人數眾多的一方指責對方堅持「一己之見」時,
請問怎可能有「理性、和平」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有誰敢說「投票就代表理性」?
為甚麼一個已經進入理性文明的社會,
會認為投票是解決紛爭的最好方法?
一個「批判平台」不會讓魚目混在珍珠之中!
如果垃圾意見不容許批判,或者不接受批判,
是非對錯就不容易釐清。
愚夫愚婦傾向於崇拜「三家村的冬烘先生」,
認為冬烘先生的意見就是優等的意見,
即使冬烘先生拒絕讓他的意見接受批判。
所以無論愚夫愚婦的眼睛睜開得多大,

都沒有可能看清楚事情的真相,
判斷就只能夠訴諸情緒和偏見。
一旦一個社會包容垃圾意見,
尊重提出垃圾意見的人,就是對理性的侮辱!
Opinion  has  caused  more  trouble  on  this
little  earth  than  plagues  or  earthquakes.
( Voltaire )
The  history  of  human  opinion
is  scarcely  anything  more  than
the  history  of  human  errors.
( Voltaire )
Opinions  are  made  to  be  changed─
or  how  is  truth  to  be  got  at?
( Lord Byron )
一個「批判平台」認為,
經過批判之後依然未能決定優劣的不同意見,
才應該讓有思考能力的人去投票決定!
如果社會上沒有一個「批判平台」,
「言論自由」只能夠在低層次之上操作,
而所謂「有建設性的意見」就等同廢話。
如果社會上沒有一個「批判平台」,
怎可能有發揮到淋漓盡致的「言論自由」?
如果沒有「批判平台」所定義的「言論自由」,
如果只有半途而廢的辯論,那麼甚麼叫做「理性」?
甚麼叫做「理性」的辯論?

《惡和霸氣》

《歧視和尊重》一文中,
筆者指出「批判平台」是一個由上而下
採用  top-down  approach  的平台,
和一般市民心目中的討論平台只有少許相似,
因為理想中的「批判平台」,絕對夠惡,而且有霸氣
由於以迫近真理為目標,所以「批判平台」一定「謙卑」
然而在迫近真理的過程之中,
「批判平台」一定讓旁觀者感覺到咄咄逼人,
好像不知道「謙虛」「禮貌」為何物。
If  liberty  means  anything  at  all,
it  means  the  right  to  tell  people
what  they  do  not  want  to  hear.
( George Orwell )
想中的「批判平台」相信,
在複雜的事務、法律、制度和精神文明之上,
一個人的智慧微不足道,但集體的智慧,
就可以在這些重大的課題之上造福人類,
並且避免偏才自視為通才,
替社會作出惡劣、偏頗或者有私心的決策。
一個尊敬集體智慧的平台,怎可能不是「謙卑」的平台?

一般人思考上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認為
1.「歧視」一定是不道德的,不論是歧視甚麼。
2.「包容」是善良的,不論是包容甚麼。
3.「忠心耿耿」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美德。
4.「仁慈、原諒」是應該的,不需要附帶任何條件。
5.  一個道貌岸然,德高望重的人值得信賴,
他的思想和行為錯不到那裡去。
6.  一個笑容可掬,和藹可親的人值得信賴,
他的思想和行為也錯不到那裡去。

批判平台
1. 「欣賞笑話」但卻「打擊愚樂」,
2.  不但「歧視愚昧」,而且「顛覆平庸」,
3.  同意市民有私下發表「不正確意見和言論」的自由,
但不能夠有公開發表「不正確意見和言論」的自由,
4.  愚夫愚婦沒有「投票決定某意見是否正確」的自由,
5.  完全否認政府和任何人有「做壞事的自由」。
6.  完全否認道貌岸然,德高望重的人有
「好心做壞事」的自由!
7.  完全否認「仁慈不需要有互相配合的智慧」
批判平台認為政治不但應該是一門專業,
而且是一門必須「在理性批判之後才可以妥協的藝術」。
批判平台絕對不會同意政治是一門
「在權力或者人多勢眾之下被迫妥協的藝術」!

表面上,
這些似乎都是批判平台的「」和「霸氣」的來源,
事實上,
批判平台的」和「霸氣來自對真理的熱愛,
來自鍥而不捨的批判思維,來自判斷意見和思考的質素。
批判平台絕對不會包容謬誤的思想,
及隨著謬誤思維而產生的荒謬制度。
批判平台相信,凡是涉及重大公眾利益的課題,
一定有不介意自己也需要接受批判的思想家,
願意出來做台上裁判和台下評判,
所有讀死書、概念模糊的學者,
在這個「批判平台」之上將無所遁形!

Natural  intelligence  is  no  barrier
to  the  propagation  of  error,
nor  large  but  untrained  experienc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fixed  false  beliefs.
Errors  may  support  one  another  mutually
and  weave  an  ever  larger  and  firmer
fabric  of  misconception.
( John Dewey )
宗教裡唯一的「平等觀」就是出生之後人人都會死,
部份人其間甚至需要經歷老和病之後才死。
不論這個宗教是否相信有「輪迴」這回事,
在人類天賦方面,宗教裡其實並沒有「平等觀」,
因為宗教精神一定鼓勵追求智慧,鼓勵修行,
鼓勵勤奮思考,甚至晝夜思想。
鼓勵行有餘力的修行者「非以役人,乃役於人」,
說得難聽一點,宗教精神其實就是歧視愚昧,
所以聖經《箴言 13:20》說:
「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
    和愚味人作伴的,必受虧損。」
除此之外,天主教和基督教沒有「眾生平等」的概念,
所以才會出現「神的選民」和「神喜愛的僕人」。
直到耶穌基督到來,釘上十字架,
天主教和基督教才出現了稍為平等的概念,
就是「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然而「神的選民」是既得利益者,
他們會聽話嗎?他們會放棄既得的利益嗎?
很少教徒會接受「擁抱懷疑和批判」的哲學訓練,
晝夜思想為何「敬畏耶和華」會是智慧的開端。
所以判平台明白蘇格拉底一族人丁單薄,
而人類的「
長蠢難顧」,
要訓練一大批蘇格拉底無疑癡人說夢、緣木求魚!
批判平台和所有優秀藝術創作一樣,
犯的是令一般人面子極不好過的顛覆平庸罪」。
不但歧視愚蠢,更加在關乎公眾利益的事務上歧視平庸!
批判平台明白:個人的面子和個人及小團體的利益,
一向都是阻礙人類精神文明的兩大絆腳石!

從意識形態的角度來看,
一個批判平台其實是從源頭開始減廢」!
社會上有不少人頭很大,頭上戴著的帽子也很大,
但由於思考力不足,頭骨內的腦很小,甚至已經萎縮,
變成了社會上霸著茅廁的一眾老懵懂。
一個批判平台其實是提供踏實的希望給願意努力的青年人。

青年人只要有辦法避免將希望變成失望,
避免將熱誠貶值成憤世嫉俗,
大衛隨時可以打倒歌利亞!
參考: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九)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十四)
Truth  carries  with  it  confrontation.
Truth  demands  confrontation;
loving  confrontation,
but  confrontation  nevertheless.
( Francis Schaeffer )
一個「批判平台」以「理性」為出發點,
以對真理「謙卑humility
推崇「集體智慧collective  wisdom 為基礎,
以「去蕪存菁、累積智慧」為手段,
最後達到具備強硬立場的優勢。
對欠缺思考訓練或者思考力不足的人來說,

擁抱真理,追求真理的人實在太激進,
因為「理性」根本就是一種對愚昧、無知和虛偽的暴力,

就好像離地抽象的科學理論和穩站在地的科學實驗,
對無知的人來說,也是一種暴力一樣!
一個成熟的「批判平台」雖然並非獨斷,
雖然十分謙卑,願意在指出錯誤後立即修訂和改錯,
但在愛面子的人眼中,
這個「批判平台」就是高高在上,擺出霸主姿態。
所以對一個「批判平台」的最大挑戰,應該是這句說話:

「一個批判平台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愚的場面,
搬來現代社會的舞台上,
平台有沒有考慮過我們愚蠢人的感受?」

或者說得更清楚一些:
「平台把社會上有影響力的愚蠢人玩到盡,
有沒有考慮過我們愛面子的愚蠢人的感受?」

「批判平台」的回應是:
「愚蠢人的愛面子可以去到歪曲真理的程度嗎?」
「我們只考慮一種愚蠢人的感受,
    就是那些拒絕助紂為虐,堅持人格的愚蠢人!」
Deeply  saddened  to  see  promising  youngsters
degraded  by  messages/opinions  from  the  fools.
My  thoughts  are  never  with  the  fools
but  with  all  those  youngsters  affected.
CTP [critical  thinking  platform]  is relentless
towards  stupidity  and  evils  items  in  systems,
it  is  responsible  for  passing  on  the  wisdom

of  past  generations  to  aspiring  kids,
forcing  the  lazy  ones  to  be  obedient  followers,
and  threatening  the  unwitty  old  folks
to  keep  their  mouths  shut.
( Jason Ling )

看到不少年青人的熱誠和勇氣,
看到不少中年人由於面子或交心而胡說八道,
由於欠缺「根源思維」的能力而領導錯誤,
或者根本不知道領導的方向,
心裡不覺有點無奈和欷歔:
中年人的領導無方可以如何避免?
沒有正確的思考來指導,正氣不會浪費嗎?
只能夠靠運氣嗎?行動可以長遠成功嗎?
急功近利、漫無方向的快,
一定勝過團結、嚴謹和累積成果的慢嗎?
有思考能力的人就只能夠是一盤散沙嗎?
一定要倚賴傳播媒介嗎?
有能力避免傳播媒介的勢利和背後的意識形態嗎?
有能力改變教育制度嗎?
心灰意冷是有思考能力的人最後的選擇嗎?
一千枚雞蛋難道一定要撞向高牆,
才可以顯示出高牆已經僵化,
而雞蛋裡卻蘊藏著生命、擁抱著天地間的正氣嗎?
不可以孵化出正氣的小雞之後,
教牠們用堅固的梯來越過高牆嗎?
難道佛撞牆就代表正氣的食物,
佛跳牆就代表劣等的食物嗎?
凜然的正氣,只不過是一種能量,
能量如何運用,才是問題的關鍵。
如果我們自己的思考也不清晰,
這一些年青人在道德和正氣感召的激情過後,
漫無方向,他們的正氣不是浪費了嗎?
You  say,  “keep  going!”
Yes,  but  do  you  know  how?
and  are  you  sure  of  the  direction?

我們是否假設了歷史必然是不斷地重覆,
打倒了一批無能的人,就會出現一批有能力的人?
如果人類的歷史必然是不斷地重覆又重覆,
那為甚麼會有科學的存在?
筆者的看法是:
年青人如果不想浪費自己的熱誠和勇氣,
應該從今天開始反璞歸真,
努力建設一個「批判平台」的雛型

因為複雜的思考並非一人之力可以達到,
正確的想法亦從來都不是一蹴即就,
面子也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完全放下!
四周那些品性良好,但愚昧、過度愛面子、
討厭批判、又自以為是的中年人,
就是最好的例子。
還是那一句:將人和他的思想分開來判斷」,
這一點其實是關乎人類精神文明盛衰的重大關鍵之一。
Socrates,  my  master,  is  my  friend
but  a  greater  friend  is  truth.
( Plato )
教育工作者一向重視「腳踏實地」,
明白一年的  schooling
只能夠調教出明張目膽的膚淺樹根,
近十年來香港人對這一點都看得十分清楚;
教育工作者看重的,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育生涯一向重視根基穩固,寧願慘澹經營,
雖然抵觸了香港人「急功近利」的精神,
但在每一所中學建設一個「批判平台」,
讓各校的「批判平台」互相交流和分享,
應該是熱心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參考:
《「批判平台」概念的緣起》 《備受誤會的蘇格拉底》

《人類必須創造烏托邦》(下)

讀科學的人重視如是觀」,
信奉「不斷修正,迫近真理」的科學精神」,
讀哲學的人重視懷疑及鍥而不捨的批判精神」,
更加重視宗教精神」[ 真、誠、愛、智慧 ]。
很多思考力不足又以為自己仁慈的人會告訴我們:
人類之間的基因有 99.5% 完全相同,
所以人與人之間分別不大,應該互相包容。
事實上,也許人與人之間分別的關鍵,
就在於那 0.01% 至 0.09% 的不同,
加上心靈質素的分別和環境的影響,
於是出現希特勒、毛澤東、愛因斯坦、德蘭修女
……的分別,這就是「如是觀」。
所以上文說完了「希望」的來源,
似是對部份人類樂觀之後,
就立即思考現實的問題,因為世界上有另一部份人,
他們的基因就是差了那 0.01% 至 0.09%。

It  is  true  that  the  world  is  not  split
into  good  people  and  bad  people,
but  it  is  also  true  that  there  exist
very  good  and  very  bad  people.
If  you  believe  in  unconditional  love
and  care  for  the  very  bad  people,
you  must  remember  that  you  are  not  God,
and  so  don’t  expect  them  to  care  back.

That’s  what  the  world  really  is.
But  in  order  for  humanity  to  survive,
we  must extol  the  very  good  people
and  pay  reverence  to  sacred/holy  things.

( Jason Ling )

[團隊精神]
一說到團隊精神team  spirit
只有半桶水思考能力的人就會肅然起敬,
並且請教書工作者替它安上一個很好聽的名字,
叫做群育」,直到有一天,
人類在「動物農莊」裡見識到接受過優獸「群育」訓練,
完全另類的「魯暴機械人robocop 之後,
才會去反思「群育」可以是怎麼一回事。
才會恍然大悟,明白「團隊精神」原來有分:
1. 黑社會的團隊精神,灰社會的團隊精神,
和白社會的團隊精神。
2. 弱智機械人的團隊精神,
和中智專欄文倀的團隊精神。
且在團隊之內,他們都模仿許多社團的方法,
以弟兄姊妹互相稱呼!
The  most  powerful  force  ever  known
on  this  planet  is  human  cooperation──
a  force  for  construction  and  destruction.
( Jonathan Haidt )
在悠久的進化過程中,合群和分工合作的意識,
一早植根在人類的遺傳基因之中;
所以不少思考能力較低的人,為了和其他人和睦相處,
即使與其他人意見不同,由於對自己的意見信心不足,
會傾向於改變自己迎合其他人,以證明自己合群。
然而在悠久的進化過程中,人類常常會面對新的挑戰,
所以「懷疑精神、批判思考和創意思維」
這些和獨立思考有關的能力,
亦植根在部份人類的遺傳基因之中。
中國人奴性重,所以大部份人在意識形態上,
重視團隊精神多於重視獨立思考之精神;
中國人平均智慧低,所以大部份人在意識形態上,
重視行動多於重視思考。
問題就出在這裡。
「中國人是很容易變成奴隸的,
    而且變成了奴隸還萬分喜歡。」 (魯迅)
Free  people,  remember  this  maxim:
we  may  acquire  liberty,  but  it  is
never  recovered  if  it  is  once  lost.
( Jean-Jacques Rousseau )
理論上,一個重視團隊精神的民族,
應該十分接受「批判平台」的概念才對。
然而我們不要忘記:
☆  中國人也是一個重視平庸,
在人群中才可以尋到安全感的民族。
所以他們認為和思考力不足的愚蠢人合作共事,
蠢蠢相衛,同舟共濟,同心同德,合情合理,
而用人數來決定真理,當然合情合理。
由於智者被殺清光及恐嚇之後,剩下的愚蠢人太多,
所以有人說「中國人是要用槍桿子管的」,
就變得非常合情合理!

☆  中國人也是一個極度愛面子,
愛面子多於愛真理的民族,
所以我們才會培養出眾多諂媚之奴才,
所以我們才需要「不恥下問」這句成語來警惕自己!

☆  儒家的天、地、君、親、師五倫關係
告訴我們:中國人對真理的尊敬,
絕對比不上他對權力、輩份和名氣的尊敬。
筆者曾經在辯論的過程中對一名學生說:
你不需要尊敬我,只需要尊敬真理,
他聽後覺得十分震驚,
因為中國人往往不能夠明白這句說話的含意。
中國人一向迷信「尊師重道」,
不能夠明白先重道、後尊師」次序不應倒轉的道理。
There  is  a  huge  difference  between
accepting  truth  as  authority  and
accepting  authority  as  truth.

Socrates,  my  master,  is  my  friend
but  a  greater  friend  is  truth.
(Plato)
《羯臘磨經》
勿因耳聞而輕信,道聽塗說本無稽;
不以傳統而妄信,歷代傳說多謬奇;
眾人謠言不可靠,毫釐之差失千里;
迷信教條未見安,經典所載非無疑;
師長訓示固可貴,懾信權威非所宜;
凡事合理方可信,且需益己復益人;
必俟體察分析後,始能虔信並奉行。
☆  中國人也是一個自私蓋過了公益的民族。
自古以來,自私的心態產生了保守的勢力」,
即使表面上自稱是有道德、有良知的人,
都會暗地裡堅決維持既得利益,
浸淫在安於現狀的快樂之中,完全忘記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乃人類社會的真理,
直到非變不可,非改革不可,
小集團已經無力阻止的情況出現!
中國人是一個喜歡佔便宜,寧願從後追趕,
受到威脅之後才被迫跟風的民族。
☆  中國人也是一個傾向於以私害公,以情害理的民族。
自私,人性也,十分正常,亦是大部份人生命動力的來源;
而人類聚落,互助互惠,亦人性也,亦正常之事。
如要二者共存,自私必須限制在不損害公益的範疇之內!
任何有思考能力的人,當然不會故意貶低自私的價值,
所以「何必曰利」是愚蠢的說話。
要求「自私,但不損害公益」才是合理的道德要求。
當社會明白到需要將人和他的思想分開來判斷的那一天,

才可以避免「以私害公,以情害理」,國家才會有希望!
「人心之病,莫甚於一私。」《答陳國材書》(楊萬里)
「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
《老殘遊記》(劉鶚)
由上述五點來判斷,
一般中國人其實對「批判平台」的去蕪存菁,迫近真理,
用說理的方法來減少人與人之間價值觀的衝突,相當恐懼,

對集體智慧沒有信心,寧願拱手讓西方人去尋找真理,
然後決定那一些真理中國人會故意忽視,
那一些真理中國人會立即坐享其成。
[平庸的罪惡]
Mediocrity  is  the  comfortable  distance
between  ignorance  and  mental  toil.
A  mediocre  man  would  rather  substitute
mental  labour  with  manual  labour.
如果說民主不需要專業,簡直是荒天下之大謬!
社會上的決策和管治,當然應該是專業,
不能夠由平庸者主持大局!
因為平庸者一旦掌權,人類的劣根性就難以抑制,
疑真疑假,半真半假,有問題的思想就會百花齊放,
於是高層次、隱蔽式、似非而是的思想,
及伴隨這種思想而來的罪惡就會出現!
人類的劣根性和有問題的思想,
一向是荼毒世界的兩大禍首!
Mediocre  minds  usually  dismiss  anything
which  reaches  beyond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ld )
平庸之所以恐怖有四個原因:
一是因為不能夠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
結果是敷衍了事,讓同樣平庸的人去扮演專家的角色;
二是因為會「死於安樂」,隨時在一個大浪中,
不但犧牲自己,也犧牲別人,然後扮演無辜者的角色;
三是因為平庸者為了照顧自己或小集團的既得利益,
為了避免被人揭發損害群眾的利益,
所以平庸者害怕批判的潛意識,根深柢固,
而所謂  comfort  zone  有時只不過是一個藉口;
四是因為甘心平庸會助長人類的奴性,
於是平庸的人樂於做奴隸,甚至樂於助紂為虐,
既勸告人接受溫水煮蛙,
又勸告人以和為貴,接受強姦一半,
就是不會鼓勵人去思考!
平庸的人一旦團結起來,
就會產生  Susan Sontag  所說的
virulent  anti-intellectualism 
triumphant  mediocrity.
Great  spirits  have  always  found  violent  opposition
from  mediocrities.  The  latter  cannot  understand  it
when  a  man  does  not  thoughtlessly  submit  to
hereditary  prejudices,  but  honestly  and  courageously
uses  his  intelligence  and  fulfills  the  duty
to  express  the  results  of  his  thought  in  clear  form.
( Albert Einstein, quoted in New York Times, March 19, 1940 )
從言論自由的角度來看,
平庸者以為只要能夠各自表達意見,
就已經是最好的言論自由;
平庸者口裡說自己明白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但思考上往往喜歡敷衍了事,半途而廢;
口裡說重視「是非黑白」,其實最愛灰色,
否則平庸  mediocrity  怎可能會欣欣向榮?
那些期望世界和平,既怕戰爭,流血革命,
又害怕建設「批判平台」的人,
最後亦變成了「自我感覺良好的平庸者」其中一分子。
Historically,  the  most  terrible  things
──war,  genocide,  and  slavery──
have  resulted  not  from  disobedience,
but  from  obedience.
( Howard Zinn )
歷史告訴我們,人類自己創造的制度和宗教,
對人類在思想和行為兩方面的影響,非常深遠。
建設一個「批判平台」,
就是鼓勵和尊重智慧,就是歧視平庸和愚昧;
建設一個「批判平台」,
就是凝聚社會上當時最好的智慧,用愚公移山的精神,
經過嚴謹批判而產生、持續不斷的進行制度改革,
才能夠在最長的時間內,為最多數的人,謀取最大的幸福。
[貧富懸殊的半地獄]
如果一個社會還有上流的渠道,
奴隸的出現,只不過是因為懶骨頭自食其果,
奴才的出現,只不過是重視物質和權力的人的選擇。
如果一個社會已經喪失了上流的渠道,
已經喪失了言論自由,
奴隸和奴才的出現,就是對人類精神文明的侮辱!
如果人類文明不重視理性和思考,不歧視愚蠢,
社會上的決策,不以理性為依歸,
而以最大勢力團體的利益為依歸,
或者以大部份人類的劣根性為依歸,
人類的意識形態就會慢慢被平庸和奴性腐蝕,
不但真假混雜的意識形態欣欣向榮,
良莠不齊、魚目混珠的思考陸續出場,
而且神聖和不神聖的東西會奇妙地結合在一起,
結果人類的劣根性蓬勃發展,而精神生活就每況愈下,

最後大部份人被一小撮野心家在精心度橋之下,
完全控制在掌中,成為螞蟻型或蜜蜂型奴隸,
只懂得辛勞之餘吃喝玩樂。
一旦貧富懸殊越來越厲害,
一小撮選擇人格向下流動的野心家,
就會假設是青年人向上流動出了問題。
Experience  demands  that  man  is  the
only  animal  which  devours  his  own  kind,
for  I  can  apply  no  milder  term  to
the  general  prey  of  the  rich  on  the  poor.
( Thomas Jefferson, 3rd US President )
極度的貧富懸殊,就是一種行動勤快,
但思考平庸的社會所產生的罪惡!
極度的貧富懸殊,就是人類的半地獄!
在美國歷史學家及政治學教授  Howard Zinn 
《A People’s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一書中有這樣的描述:
Nations  are  not  communities  and  never  have  been.
The  history  of  any  country,
presented  as  the  history  of  a  family,
conceals  the  fierce  conflicts  of  interest
( sometimes  exploding,  often  repressed )
between  conquerors  and  conquered,
masters  and  slaves,  capitalists  and  workers,
dominators  and  dominated  in  race  and  sex.
And  in  such  a  world  of  conflict,
a  world  of  victims  and  executioners,
it  is  the  job  of  thinking  people,
as  Albert  Camus  suggested,
not  to  be  on  the  side  of  the  executioners.
It  had  long  been  true,  and  prisoners  knew  this
better  than  anyone,  that  the  poorer  you  were
the  more  likely  you  were  to  end  up  in  jail.
This  was  not  just  because  the  poor  committed
more  crimes.  In  fact,  they  did.
The  rich  did  not  have  to  commit  crimes  to  get
what  they  wanted;  the  laws  were  on  their  side.
But  when  the  rich  did  commit  crimes,
they  often  were  not  prosecuted,
and  if  they  were  they  could  get  out  on  bail,
hire  clever  lawyers,
get  better  treatment  from  judges.  Somehow,
the  jails  ended  up  full  of  poor  black  people.
The  cry  of  the  poor  is  not  always  just,
but  if  you  don’t  listen  to  it,
you  will  never  know  what  justice  is.
Howard  Zinn
A  People’s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999)

Noam  Chomsky  &  Howard  Zinn
“Is  There  Hope  in  This  Desperate  Time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7-G9VrJr_k
It  has  become  appallingly  obvious  that
our  technology  has  exceeded  our  humanity.
( Albert Einstein )
科技最終可能毀滅人類,
只有「科學精神」和「宗教精神」這兩種信仰,
才可以控制科技,帶領我們走出黑暗,步向光明。
筆者認為「信仰」是未來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出路,
也是人類自我創造烏托邦的唯一道路!
最重要的一點是:
不是因為我們必須要有烏托邦,
而是因為如果我們沒有烏托邦的理想,
人類的劣根性就會令人類自我毀滅。
人類的惡毒和殘酷,何嘗不是常常創新?
人類的無恥和貪婪,何嘗不是常常升級?

其實追求烏托邦就好像做學問一樣,
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不追求烏托邦,即使生於憂患,亦會死於安樂!
We  must  use  time  wisely
and  forever  realize  that
the  time  is  always  ripe  to  do  right.
( Nelson Mandela )
參考:《時間》(四)
尼采說:「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
所以我們必須問自己:
我們要留下一個甚麼樣的香港給下一代?
每個人可以就自己的崗位作出一些甚麼貢獻?

First  it  was  unthinkable.
Then  it  was  highly  improbable.
Now  it  is  reality.
[烏托邦的唯一遺憾]
烏托邦的唯一遺憾,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事實:
就是地球的資源,只能夠支持某一數目的生命!
一旦地球的人口增長超越了某一臨界點,
一旦人工智能機械人發展日趨成熟,
人類社會裡生存的競爭就會越來越激烈,

戰爭的可能性就會大幅度增加。
一個方法就是在太空中另覓殖民地,移民另一星球;
另一個方法就是住進地球上武力最強大的國家,
不計較這個國家是否戰爭販子,早圖漁人之利,
不理會是否先發制人不夠快的話,
會出現互相毀滅、玉石俱焚的後果。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
可惜人類活著,卻是單靠土地和食物!
如果有造物主,祂將如何解決生養眾多,遍布大地的問題?
是否可以用「選民」和可以犧牲的「非選民」,
來淘汰自己產品中的「次貨」及「不聽話貨」?
是否可以選擇袖手旁觀,或者好好睡一覺,
讓產品自相殘殺,問題不就自動解決了嗎?
且看一位悲觀者如何看這個問題:
More  than  any  time  in  history  mankind
faces  a  crossroads.  One  path  leads  to
despair  and  utter  hopelessness,  the  other
to  total  extinction.  Let  us  pray  that
we  have  the  wisdom  to  choose  correctly.
( Woody Allen )

《人類必須創造烏托邦》(中)

[團體的烏托邦]
Politics  is  pointless  if  it  does  nothing
to  enhance  the  beauty  of  our  lives.
( Howard Zinn )
由於人類有劣根性,
所以「建設社會制度,做學問和做人」三者,
皆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Just  because  you  do  not take
an  interest  in  politics  doesn’t  mean
politics 
won’t  take  an  interest  in  you.
( Pericles )
When  leaders  betray  their  people  and  the
people  don’t  overthrow  them,  it’s  not
just  the  leaders  who  should  be  blamed.
( Sergei Lukyanenko )
Revolutions  are  rarely  the  fault  of  the  rebels.
In  every  revolution  if  the  ruling  elite  had  not
been  so  greedy,  decadent,  corrupt  and  vile,
if  they  had  not  suppressed  the  people  for  so  long,
the  revolutions  would  never  have  been  necessary.
( Fr. Dwight Longenecker )
Rebellion  to  tyrants  is  obedience  to  God.
( John Bradshaw, inscription on his tombstone )
87《人類必須創造烏托邦》(中) 1
歷史給予人類的教訓是:
建設烏托邦不能夠單憑幻想,必須有周詳的計劃。
如果人類不努力去建設天堂,以為可以得過且過,
以為可以將一切託付給靈界,
以為可以將一切託付給統治者,

最後往往會發現自己是住在「地獄」dystopia 裡,
而子女接受的,將會是重視偏才和洗腦的愚民教育」。
建設烏托邦必然是一場正邪的抗爭,善惡的抗爭,
美醜的抗爭,菁英與蕪庸的抗爭,神聖和虛偽的抗爭!
87《人類必須創造烏托邦》(中)3
沒有錯,我們知道大部份人都是經濟的動物,
所以這一些經濟的動物在未被人類捉拿,
放進「動物農莊」裝置天眼的高牆之內飼養之前,
眼裡只有金錢和物質生活,
絕對不會思考抽象概念的價值。
There  is  nothing  more  odious  than  the  majority.
It  consists  of  a  few  powerful  men  who  lead  the  way;
of  accommodating  rascals  and  submissive  weaklings;
and  of  a  mass  of  men  who  trot  after  them
without  in  the  least  knowing  their  own  minds.
(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或者這種社會不能夠說是地獄,
只能夠說是一個動物農莊animal  farm
除了統治階層的動物之外,將人類階級和種類劃分為:
1.  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 [大約1%]。
2.  科學家及科技人員,擁護統治者的宗教領袖 [大約5%]。
3.  革命家及恐怖份子 [大約5%]。
4.  能做管理階層或者文倀文妓的奴才 [大約10%]。
5.  優獸 [愚/粗] 魯暴 [力] 機械人 robocop [大約20%]。
6.  以監視為職業的探子 [大約60%]。
7.  胡作非為、傷風敗德、愛護統治階層的
     灰社會和黑社會份子 [大約60%]。
8.  害怕改變,喜歡平穩,願意跟隨大隊的奴隸,
     明哲保身、各家自掃門前雪,眼不見為乾淨,
     只要受害者和自己無關,選擇袖手旁觀的人 [大約60%]。
以上各種類型當然可以互相重疊。
大部份宗教人士都很可愛,而且容易管理,
因為宗教人士討厭內部的先知和智者,
會自動對付他們,而且喜歡殺了他們之後再崇拜他們:
Men  do  not  accept  their  prophets  and  slay  them,
but  they  love  their  martyrs  and
worship  those  whom  they  have  tortured  to  death.
( Fyodor Dostoevsky )
當一個社會裡有一半是小人,有百分之三十是噤若寒蟬的人,
或者當一個社會成為了一個「動物農莊」之後,
我們就會發覺《大學》裡這句說話,的確放諸四海而皆準:
「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災必逮夫身。」
因為盲目崇拜民主的人傾向於擁護「人數決定真理」,
一旦小人當道,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讓君子受災。
所以最令統治階層恐懼的是小人人數不足,
其次令統治階層恐懼的才是思想家:

Marginal man
No  one  can  be  good  for  long
if  goodness  is  not  in  demand.
( Bertolt Brecht )
Anti-social  behaviour  is  a  trait  of  intelligence
in  a  world  full  of  conformists.
( Nikola Tesla )
Civil  disobedience  is  not  our  problem.
Our  problem  is  civil  obedience.
Our  problem  is  that  numbers  of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obeyed  the  dictates
of  the  leaders  of  their  government  and  have
gone  to  war,  and  millions  have  been  killed
because  of  this  obedience…
Our  problem  is  that  people  are  obedient
all  over  the  world  in  the  face  of  poverty  and
starvation  and  stupidity,  and  war,  and  cruelty.
Our  problem  is  that  people  are  obedient  while
the  jails  are  full  of  petty  thieves,  and  all  the
while  the  grand  thieves  are  running  the  country.
That’s  our  problem.
( Howard Zinn )
如果將天堂和地獄看成兩種元素,
那麼天堂和地獄之間就會有各式各樣的組合。
運氣欠佳,一旦遇上醜陋的管治班子的話,
這個醜陋的管治班子就會製造地獄來統治人民。
Force  always  attracts  men  of  low  morality.
( Albert Einstein )
所以人類必須為自己創造烏托邦  utopia
Selfishness  breeds  apathy  and  indifference
so  that  violence  is  allowed  to  repeat  itself.
We  need  collective  wisdom  to  create
for  humanity  a  social  system  that  allows
citizens  to  be  happy  and  to  enjoy  life.
Utopia  is  not  an  ideal  anymore.

It  has  become  a  necessity,  and  it  is
up  to  us  to  make  one.  For  the  time  being,
utopia  is  not  a  destination  but  a  direction.
( Jason Ling )

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create  it.
( Peter Drucker )
Social  psychologists  argue  that  who  we  are
at  any  one  time  depends  mostly  on
the  context  in 
which  we  find  ourselves.
But  who  creates  the  context?
The  more  mindful  we  are,
we  are  more  likely  to  be  authentic.
Mindfulness  lets  us  see  things  in  a  new  light
and  believe  in  the 
possibility  of  change…
Changing  of  contexts … generates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as  well  as  new energy…
This  ability  to  transcend  context
is  the  essence  of  mindfulness  and
central  to  creativity  in  any  field.

( Ellen J. Langer, Mindfulness )
制衡資本主義者的貪婪和隨之而起的貧富懸殊,
長遠的方法就是先定義「民主」,再定下執行的方法,
換言之,就是建設「團體的烏托邦」!
短期的方法就是歷史上不繼重覆出現的革命,
用殺戮的方法來改朝換代,直到下一次的革命出現。
有人說:
中國老百姓對民主的定義和西方對民主的定義,
是不一樣的,因為中國人的奴性重,
而且家長式的意識形態阻礙了批判思維的發展,
而且中國人一般不懂得「偏才」和「通才」的分別。
這就是為何現代中國除了需要「教書」來訓練「偏才」之外,
還需要「教育」來培育「通才」。
我們堅持不以人廢言,即使這句說話來自毛澤東: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
    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自然界有天地之道,人世間有政治社會人性之道,
而後者更為重要,因為是人類可以自己創造的範疇。
A  knowledge  of  the  forces  that  rule  society,
of  the  causes  that  have  produced  its  upheavals,
and  of  society’s  resources  for  promoting
healthy  progress  has  become  of  vital  concern
to  our  civilization.
( Wilhelm Dilthey )
參考:介子平《可悲的中國人》 《教書、教育》(一)
《教書、教育》(二) 《教書、教育》(三)

問題是,如果人類不能夠鼓起勇氣建設一個「批判平台」,
讓集體智慧和「心靈  soul」主宰大局,
那麼所謂「革命」只不過是換湯不換藥。
Revolutions  have  never  been  lightened 
the  burden  of  tyranny. 
They  have  only  shifted  it  to  another  shoulder.
( George Bernard Shaw )
[理性、良知、希望、毅力]
「良知」和「希望」最令「動物農莊」統治階層頭痛:
But  human  beings  are  not  machines,
and  however  powerful  the  pressure  to  conform,
they  sometimes  are  so  moved  by
what  they  see  as  injustice
that  they  dare  to  declare  their  independence.
In  that  historical  possibility  lies  hope.
( Howard Zinn )
其次令「動物農莊」統治階層頭痛的,
是「希望」再加上「愚公移山的毅力」:
To  be  hopeful  in  bad  times  is  not  just
foolishly  romantic.  It  i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human  history  is  a  history
not  only  of  cruelty,  but  also  of  compassion,
sacrifice,  courage,  kindness.
What  we  choose  to  emphasize  in  this
complex  history  will  determine  our  lives.
If  we  see  only  the  worst,
it  destroys  our  capacity  to  do  something.
If  we  remember  those  times  and  place
──and there are  so many──
where  people  have  behaved  magnificently,
this  gives  us  the energy  to  act,
and  at  least  the  possibility  of
sending  this  spinning  top  of  a  world
in  a  different  direction.
And  if  we  do  act,  in  however  small  a  way,
we  don’t  have  to  wait  for  some  grand
utopian  future.  The  future  is  an  infinite
succession  of  presents, and  to  live  now
as  we  think  human  beings  should  live,
in  defiance  of  all  that  is  bad  around  us,
is  itself  a  marvelous  victory.
( Howard Zinn )
「不論是悲觀或樂觀的預測,
    未來都有可能或不可能發生,端看人心趨向。
    根據佛法的觀點來看這個世界,因緣與因果能決定未來,
    只要致力於人心的淨化及人品的提昇,
    使得人心的趨向越來越好,人類心靈越來越純良、安定,
    樂觀的世界就會出現。
    否則,光是空想幻想,而不努力於人心的淨化,
    悲觀的未來也就難免了。」
《如何因應嶄新的二十一世紀》(聖嚴法師)
It  is  difficult  to  say  what  is  impossible,
for  the  dream  of  yesterday  is  the  hope  of  today
and  the  reality  of  tomorrow.
( Robert H. Gaddard )
A  dream  you  dream  alone  is  only  a  dream.
A  dream  we  dream  together  is  reality.
( John Lennon )
There  is  no  easy  walk  to  freedom  anywhere,
and  many  of  us  will  have  to  pass  through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
again  and  again  before  we  reach
the  mountaintop  of  our  desires.
( Nelson Mandela )
There  were  many  dark  moments  when  my  faith
in  humanity  was  sorely  tested,  but  I  would  not
and  could  not  give  myself  up  to  despair.
That  way  lay  defeat  and  death.
( Nelson Mandela )
讓「動物農莊」統治階層能夠鬆一口氣的是,
幸好一般人完全不懂得甚麼是最高層次的理性!
由於人類喜歡將面子置諸追求真理之上,理性不足,
又有頗多道貌岸然和老氣橫秋的人阻礙批判思維,

所以「良知、希望、毅力」只能夠發揮四成的力量,
動物依然是統治者。
Mikko  Hypponen
How the NSA betrayed the world’s trust──time to act

[最高層次的理性]
It  is  useless  to  tell  one  not  to  reason
but  to  believe ── you  might  as  well  tell
a  man  not  to  wake  but  sleep.
( Lord Byron )
問題是:
人類要去到甚麼程度的理性,
才可以產生足夠的力量和「動物農莊」對抗?
We  don’t  have  to  engage  in  grand,  heroic  action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change.
Small  acts,  when  multiplied  by  millions  of  people,
can 
transform  the  world.
( Howard Zinn )
用集體智慧去判斷甚麼是「眾人以為美的事」,
然後用集體智慧去討論如何執行,就已經接近烏托邦。
所以筆者認為這個烏托邦必須
1.  以理性reason 信仰faith
     否則仁慈的定義就會變得曖昧,
     讓喜歡半桶水思考的人有機可乘。
2.  以鍥而不捨的批判critique 為思考的工具。
3.  以經過批判,結合思考的行動來辦事。
4.  以批判平台CTP 為實踐和訓練人才的工具。
5.  以「批判平台CTP 來領導思考力不足,
但「自我感覺良好」的人追隨。
6.  以理性控制熱衷權力但並非為人民服務的人。
烏托邦不是夢想,烏托邦是理想,
一旦烏托邦的理想成真,人類就在世上為自己建設了天堂

筆者提出建設「批判平台」,就是因為明白
「很多人都只不過是偏才,很多人都忙於生活,
    很多人都忙於養家或照顧家人,很多人都懶於思考,
    所以很多人都是  conformists / drifters
    如果沒有一個批判平台,
    我們一定會發現好聲好氣慢慢講道理,
    即使講十年二十年都無用,因為只能夠影響極少數人,
    所以對整個社會來說,精力差不多是白費的。」

Solomon Asch (1907–1996) 的  conformity  experiments
證明群體壓力甚至可以令人違背事實和自己的判斷!
Group  pressure  can  change  opinion,
of  even  obvious  facts.
參考:
《如何衡量智慧的價值?》
《思考可以是一種信仰》(三)
「批判平台」概念的緣起》
Dacher  Keltner
We  Are  Built  To  Be  Kind

Survival  of  the  Kindest
An  Evening  with  Dacher  Keltner

退而求其次的烏托邦,在地球上有樣板嗎?
關愚謙《歐洲與日本比,捉襟見肘》
http://master-insight.com/content/article/5576
沒有錯,大部份人都是要管的,
問題的根源有四:
1.  如何判斷甚麼需要管,甚麼不需要管?
2.  需要管的要如何管?
3.  如何挑選管理員?
4.  如何更換不稱職的管理員?
參考:《管理自己》

《人類必須創造烏托邦》(上)

Jacque Fresco-ChangeTheWorld
烏托邦 utopia  ,
從來都不是「應許之地promised  land
而是人類精神文明中為了避免地獄出現在世上,
終於明白必須鼓起勇氣,面對現實,
不再以「永生」或者「來生」作為逃避的藉口,
而自己致力塑造「烏托邦」這個理想的目標。

We  realize  and  must  realize  that
Heaven  and  Nirvana  are  in  our  own  hands!
For  both  the  kingdom  of  God  and
that  of  Lucifer  are  within  the  human  minds.
If  people  are  contented  to  be  slaves,
a  civilization  soon  becomes  an  “evilization”.
( Jason Ling )

一旦袖手旁觀,文明社會隨時有可能變成不文明社會,
尤其是在一個極權和資本主義結合而又鄙視文明的社會內,
 ego」重視 野心  ambition,擁抱 自私 selfishness
擁抱 貪婪  greed/covetousness,致力於度橋,重視博弈。
一旦一群重視「  ego」的同道中人團結在一起,
他們甚至會發動戰爭。

心靈  soul」重視 理想  vision/ideal/dream
討厭肢體暴力,更加討厭制度暴力,
絕對不會好像沉默的羔羊那般,只是討厭肢體暴力,
但對制度暴力卻逆來順受,甚至故意看不見。

即使在人類進化過程中,鬥爭深種,難以避免,
心靈  soul」認為肢體暴力的戰場,
絕對可以轉移到體育競技之上,
而度橋、博弈和制度暴力的戰場,
絕對可以轉移到激烈的理性批判之上,
而理性批判不能夠接納半桶水思考,
因為思考必須鍥而不捨,不能夠適可而止。
心靈  soul」認為文化工作者對人類的精神文明,
只有兩個責任第一就是去蕪存菁。
第二就是不斷學習,思考,批判,努力迫近真理。
人類的任何所謂「進步、開放、改革」,
都只不過是這兩個責任的詮釋。

參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理想重要嗎?
如果放棄理想,別人的野心會影響到我們嗎?
果人類不重視理想,不去努力建設烏托邦,
那麼一旦野心和人類的劣根性佔了上風,
正義和邪惡的力量此消彼長,
以往人類醜陋的歷史就會不斷地重複,

優秀的文化和文明被劣等的文化/文明清洗的行動就會出現,
「教書」依然興盛,但「教育」就每況愈下,
只需要幾代之後,地獄就會不斷地出現在人間,
換言之,不努力創造「烏托邦」,就會出現「污托邦」!
所以有智者說:一個需要英雄的年代是悲哀的。

人類的劣根性中比較恐怖的,
當然是無知、迷信、自私、貪婪、虛榮、虛偽…,
然而絕對不能夠小看「思考上懶惰」所帶來的破壞力,
因為適可而止、半桶水的思考,
除了不懂得甚麼是「大局」之外,
還令到大部份人在思考方面只能夠隨波逐流,
拱手讓自己的腦袋成為了別人的遊樂場。
況且這些隨波逐流的人為了照顧自己的面子,
容易有說謊的傾向,
會討厭令自己沒有面子的批判和獨立的思維,
會傾向於用人數來決定真理,
結果人間地獄的大門就為他們開啟!

A  map  of  the  world  that  does  not  include  UTOPIA
is  not  worth  even  glancing  at,  for  it  leaves  out
the  one  country  at  which  humanity  is  always  landing.
( Oscar Wilde )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
If  we  take  man  as  he  is,  we  make  him  worse;
If  we  take  man  as  he  should  be,
we  make  him  capable  of  becoming  what  he  can  be.
(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If  we  seem  to  be  idealists  and  are  over-estimating,
over-rating  man,  and  looking  at  him  that  high
,
here  above,  you  know  what  happens?
We  promote  him  to  what  he  really  can  be.
So  we  have  to  be  idealist  in  a  way  because
then  we  wind  up  at  the  true,  the  real  “is”.
( Viktor Frankl )
Nature  is  only  a  part  of  what  we  can  imagine;
everything,  real  or  imagined,  can  be  appraised
by  us,  and  there  is  no  outside  standard  to  show
that  our  valuation  is  wrong.  We  are  ourselves
the  ultimate  and  irrefutable  arbiters  of  value,
and  in  the  world  of  value  Nature  is  only  a  part.
Thus  in  this  world  we  are  greater  than  Nature.
In  the  world  of  values,  Nature  in  itself  is  neutral,
neither  good  nor  bad,  deserving  of  neither
admiration  nor  censure.  It  is  we  who  create  value
and  our  desires  which  confer  value…  It  is  for  us
to  determine  the  good  life,  not  for  Nature
──not  even  for  Nature  personified  as  God.
( Bertrand Russell )
參考:《理想和實踐之間》(一) 《理想和實踐之間》(二)
[個人的烏托邦]
做學問和做人一樣,皆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
All  the  gods,  all  the  heavens,  all  the  hells,
are  within  you.
( Joseph Campbell )
所以「向善」和「向惡」這兩方向只能夠二選一,
絕對沒有中間路線,因為善和惡沒有和解的方法。
One  must  think  like  a  hero  to  behave
like  a  merely  decent  human  being.
( May Sarton )
You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by  making  yourself  a  better  person.
( Scott Sorrell )
The  end  of  life  is  to  be  like  God,
and  the  soul  following  God  will  be  like  Him.
( Socrates )
哲學和正向心理學中的「內省,自我批判,自我教育」,
就是成就個人的烏托邦!
儒家心目中的君子,必須具備「知、仁、勇」三達德,
所以對大部份人來說,做君子只能夠是一個努力的目標。
儒家要求讀書人以君子為榜樣,就是推銷烏托邦!
教育界所重視的德育,難道不也是在推銷烏托邦嗎?

參考:《管理自己》 《創造自己》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02《改變自己》2
Jordan  Peterson  on  The  Necessity  of  Virtue
2010-10-13  Hancock  Lectur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wUJHNPMUyU
有「信仰faith  的人重視理想,
只有「信念belief  或「迷信superstition  的人,
在社會制度影響之下,往往只會有半桶水的理想。
其中蠱惑者甚至左手擁抱半理想,右手擁抱野心。
我們常常看到的現象是,很多人以為自己是在進步,
覺得自己越來越成熟、圓融,而事實上是已經修煉成精
──西遊記裡扮成正人君子的妖精!
Better  is  a  poor  man  who  walks  in  his  integrity
than  a  rich  man  who  is  crooked  in  his  ways.
《Proverbs 28:6》
Integrity  without  knowledge  is  weak  and  useless,  and
knowledge  without  integrity  is  dangerous  and  dreadful.
( Samuel Johnson )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將實際和理想之間劃出楚河漢界的人,
他們「重視實際,討厭理想」,
不太喜歡「真和誠」,認為是未夠成熟的人的表現,
喜歡高層次的「虛偽」,美其名為「圓融」和「婉轉」,
這些人之中不乏
各式各樣的虔誠宗教人士。
問題是:
宗教本來就是抽象的!宗教本來就是講求理想的!
不喜歡抽象概念、不追求理想的人為何要信宗教?

如果一個尋找真理的地方竟然討厭真理,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稱呼這個地方?
難道我們應該選擇一些不講究「宗教精神」
──真、誠、愛、智慧──的宗教嗎?
難道我們應該相信一位不具備「宗教精神」的神靈嗎?

Love,  wisdom  and  courage  cannot  be  separated.
Any  tiny  appearance  of  their  separation
always  reveals  a  mind  that  is  below  standard
and  a  human  being  who  may  be  hypocritic.

( Jason Ling )
其次,如果我們討厭抽象的概念,
那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還需要「真」和「誠」嗎?
商業上的買賣可以弄虛作假嗎?
銀行可以沒有「誠信」嗎?
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可以沒有一點「愛」嗎?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 F. Scott Fitzgerald, The Great Gatsby )
所以「重視實際,討厭理想」而思考力不足的人,
往往選擇走一條修煉成精的人生道路。
世間修煉成精的方法大致上有三種:

1.  自己欺騙自己
No  man  was  ever  so  much  deceived  by  another
as  by  himself.
( Lord Greville )
Above  all,  don’t  lie  to  yourself.
The  man  who  lies  to  himself  and  listens  to
his  own  lie  comes  to  a  point  that
he  cannot  distinguish  the  truth  within  him,
or  around  him,  and  so  loses  all  respect
for  himself  and  for  others.
And  having  no  respect  he  ceases  to  love.
( Fyodor Dostoevsky )
2.  心知肚明地接受虛偽
It  is  necessary  to  the  happiness  of  man,
that  he  be  mentally  faithful  to  himself.
Infidelity  does  not  consist  in  believing,
or  disbelieving;  it  consists  in  professing
to  believe  what  he  does  not  believe.
( Thomas Paine, The Age of Reason, I, 1794 )
由虛偽衍生出來的口號,包括教書界 [不是教育界] 的
「政治中立、宗教中立、道德中立、尊重不道德的意見」、
「明哲保身、袖手旁觀、噤若寒蟬、包容制度罪惡」、
「順服當權者、愛你的仇敵、逆來順受」!
3.  具備團隊精神
懂得和「得過且過、敷衍塞責或居心叵測」的人合作
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
( English proverb )
When  a  hundred  men  stand  together,  each  of
them  loses  his  mind  and  gets  another  one.
( Friedrich Nietzsche )
成精的人往往以為自己聰明到別人看不出來,
完全忘掉了聖經裡的教訓:
「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
    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
    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
《馬太福音 7:18-20》
  結果在環境轉變時,有諸內就形諸外。
For  every  inside  there  is  an  outside,
and  for  every  outside  there  is  an  inside;
though  they  are  different,  they  go  together.
( Alan Watts, Man, Nature, and the Nature of Man, 1991 )
Nothing  is  hidden  so  much  that
it  wouldn’t  be  revealed  through  its  fruit.
( Paracelsus )
參考:《成長是甚麼?》
如果我們沒有致力建設烏托邦的意圖,
往往就會找來這個藉口:「我們都不是聖人」!
這個藉口當然是真理,毋庸置疑,
問題只是在眾多從這個藉口衍生出來的歇後語,
例如:
1.  所以無神論者認為我們不需要宗教,
而有神論者認為我們需要宗教,但我們也需要虛偽,
因為人活著不是單靠神的話語,乃是靠虛偽,
只有虛偽才能夠讓我們生活得更好!

2.  所以我們不需要讀聖賢書。
3.  所以我們不需要「教育」,只需要「教書」。
4.  所以我們不需要「通才」,只需要「偏才」。
5.  所以我們不需要道德,只需要法律。
6.  所以我們不需要軟實力,只需要硬實力。
7.  所以做「鉛恥人」無可厚非。
8.  所以我們不需要懂得如何分是非黑白,
     只需要懂得跟紅頂白。
9.  所以我們在資本主義社會裡,
     只需要懂得見利勇為,參與爭奪,切莫執輸。
我們不妨參考第二次世界大戰審訊納粹黨戰犯的歷史:
The  Nuremberg  Trials!
http://law2.umkc.edu/faculty/projects/ftrials/nuremberg/nurembergACCOUNT.html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對納粹分子進行軍事審判。
當年納粹黨戰犯  Adolf  Eichmann  堅持自己無罪,
毋須承擔責任,因為他只是執行上頭的命令,奉命行事,
而且完全遵守當時德國的法律。
Adolf  Eichmann  說他自己一向強烈需要依附一個團體。
當年大部份納粹黨戰犯都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欠缺同理心,
並且以升職為人生的主要目標。
團體的意識形態完全取代了個人的思考。
Each  snowflake  in  an  avalanche  pleads  not  guilty.
( Stanislaw  J.  Lec )
用「奉命行事」作為一個藉口,
英語稱為  the  loyal  agent  argument
所有沒有能力獨立思考和判斷,選擇放棄獨立思考和判斷,
或者將升遷慾望置諸道德之上的人,都會有用這個藉口的傾向。
但軍事法庭明確地指出凡涉及道德抉擇的事情,
在能夠作出道德抉擇的情況下,「服從上級命令」並非抗辯的理由;
即使執行者只是聽命上級,仍須負上自身的道德責任。
服從軍令並非可以接受的殺人理據,
審訊之後多名納粹戰犯終於被判絞刑。
其後聯合國按紐倫堡審判的法律依據編訂「紐倫堡原則」。
Reliance  on  the  loyal  agent  argument
encourages  people  to  become  moral  zombies,
not  accepting  any  responsibility  whatsoever
for  their  own  actions,  however  heinous,
as  long  as  the  actions  were  ordained  from  above.
( Lou  Marinoff,  The  Big  Questions, 2003 )
這段歷史中有一個現象值得我們去深思:
What  is  shocking  about  Nuremberg  is  the
ordinariness  of  the  defendants:
men  who  may  be  good  fathers,  kind  to  animals,
even  unassuming──
yet  who  committed  unspeakable  crimes.
多年後,哲學家 Hannah  Arendt
邪惡的平庸the  banality  of  evil 去描述這個現象。
「邪惡的平庸」可以衍生出各式各樣的藉口:
1.  我們很多人都需要養家,但礙於智力低,只有一技之長,
並非我們想殺人,只是因為上級命令我們去殺人,
所以我們只是「奉命行事」!
忠心耿耿,聽從上級的命令,難道不是美德嗎?
2.  況且我們有許多人都是好父親,好丈夫,好兄弟,
不但愛護子女,愛護國家,愛護隊友,愛護寵物,
而且熱愛藝術,喜歡聽古典音樂,我們的都是「好人」。
3.  當一位奴才全神貫注、盡忠職守做好他的本分,
我們就應該為他的專注而鼓掌。

不少沒有接受過嚴謹思考訓練的勵志者告訴我們:
每個人都有美麗的一面,所以各界應該多多包容。

半真半假的道理,從來都不能夠改善社會,
因為這些半真半假的道理所帶來的好處,
遠遠不能夠抵消居心叵測的人,
利用這些道理製造出來的罪惡。
所以在一句真理之後,必須配上另一句真理,

才不會荼毒愚夫愚婦的心靈!
我們都不是聖人,所以我們必須努力,自強不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
     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 4:23》
One  ought  to  hold  on  to  one’s  heart;
for  if  one  lets  it  go,
one  soon  loses  control  of  the  head  too.
( Friedrich Nietzsche )
86《人類必須創造烏托邦》(上)2
Robert  Sapolsky
Why hierarchy creates a destructive force within the human psyche

《團結就是力量》

☆  求同存異、世界和平
求同存異的先決條件一定是說理,
到說理再不能解決而產生的最後分歧時,
「求同存異」才有存在的價值。
所以當遇上理性可以解決的問題時,
如果有人竟然提出了「求同存異」的要求,
那麼他究竟是甚麼意思?有甚麼動機?
如果求同存異不會變成一句口號,
那麼「求同存異」必須在說理之下才有意思。
社會上凝聚共識只有三個方法:
一個方法是用批判平台來統一意識形態,
於是只有在高層次之上才會出現「求同存異」;
一個方法是用人數及制度來決定道理;
一個方法是用武器和強權來強迫統一意識形態。
有一句聖經金句在一般批判之中完全應用不著:
「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路加福音 6:31》
一位重視批判的人不一定能夠找到同樣喜歡批判的人,
除了因為重視批判的人雖然不一定會對人謙虛,
但必定對真理謙卑,必定常常內省和自我批判,
必定
將真理置諸面子之上之外,
還因為有許多薄有名氣,但沒有經過批判思維訓練,
只有半桶水思考能力,自視為「知識份子」的人,
非常害怕「批判平台」損害了他們的輩份和面子。
結果社會上任何自我安慰的「正氣」,
只能夠是軟弱無力的「烏合之正氣」!
所以另外兩個凝聚共識的方法就大行其道。
從極權社會和世界政壇裡,我們都見證到:
由於沒有一個「批判平台」,
真知識份子沒有能力阻止極權政府洗腦和愚民,

於是所有的「對和錯」,所有的人類社會真理,
最後都是靠權力、甚至暴力來一錘定音,
因為其實在中性循環中徘徊的大部份人都想佔便宜,
只有少數良心尚在的人會喜歡公平。

Nobody  wants  justice.
( Alan Dershowitz )
True  peace  is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war,
it  is  the  presence  of  justice.
( Jabe Addams )
聯合國的調查報告指出,在拉丁美洲國家,
四十五歲以下婦女,死亡或受傷的主要原因,
不是癌症也不是車禍,而是家暴。
在巴西和印度,家暴事件嚴重,陰影籠罩女性。
在極權國家,警暴陰影籠罩整個社會,
當然是除了統治階層、軍人和協助統治階層的奴才。
How  can  we  uphold  the  value  of  truth?
Without  a  critical  thinking  platform,
what  and  where  is  truth?
Without  a  critical  thinking  platform,
How  can  we  get  closer  and  closer  to  the  truth?
Without  a  critical  thinking  platform,
can  the  value  of  truth  ever  overcome
the  human  propensity  to  satisfy  his  own  greed?
如果沒有思考上最高層次的唇槍舌劍,
那麼只有擁有權力的人和他們的奴才,
方可以霸佔更多的傳媒篇幅和報導,
任何其他人的言論就淪為個別的意見」。
極權統治也可以帶來穩定繁榮」,
穩定繁榮的定義卻無聲無息地改變了。
極權統治也希望人民遵守遊戲規則」!
奴才更加不會放過任何成功的機會」!
如果現代人想要不流血的革命,
沒有思考上最高層次的唇槍舌劍,
何來世界和平的希望?
歷史告訴我們,任憑個人能力超卓,
亦不敵在卓越領袖指揮下,團隊分工合作的力量。
團隊可以大至國家,可以小至一所學校,
可以是介乎兩者之間的無數工商業機構。

團隊有如一個大我,所以要成為一個卓越領袖的條件很多:
1.  具備足夠的智慧指揮若定。
2.  具備足夠的智慧從錯誤中學習及重新站起來。

3.  用優秀的團隊精神來維繫這個大我。
4.  避免團隊分裂或者被其他機構搶走關鍵人才。
5.  必須懂得與團隊成員共享成果。
6.  必須發展出一套公平的分配制度。
7.  必須設計一套能夠薪火相傳的教育制度。
能夠具備這七大才華的領袖,
才能夠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生存,並且延續團隊的生命。

☆  如何團結才可以產生足夠的力量
Those  who  love  peace  must  learn  to  organize
as  effectively  as  those  who  love  war.
( Martin Luther King, Jr.)
When  bad  men  combine,  the  good  must  associate.
( Edmund Burke )
人人都懂得說:「團結就是力量!」
但無論對好人或對壞人來說,團結就是力量這句口號都適用。
華夏的傳統智慧教導我們「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及
禍福相倚伏:「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一旦我們懂得運用,就會明白:
1.  善中有惡,惡中有善,所以必須看二者的比例。
2.  正義之中有虛偽,虛偽之中有正義。
3.  得道多助,得魔道者何嘗不多群妖之助!
況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誰勝誰負,
就視乎當代人心的優劣比例和教育制度的優劣程度。
我們常見癡癡呆呆的人團結起來,
亦常見蠱蠱惑惑的人為了共同利益團結起來,
但不常見有思考能力的人,放下面子和輩份,
放棄單打獨鬥而團結起來,
是否因為懂得對真理謙卑的真知識份子並不多?
是否因為半知識份子和偽知識份子佔大多數,
而真知識份子只是佔少數而且不懂得如何團結?
結果只是口頭上說了算數的偽知識份子充斥市場,
以致「文/聞」人相輕?

無權無勢的人可以有甚麼力量?
1.  走投無路,退無可退,垂死掙扎者的力量。
2.  受害者人數眾多,被迫團結起來的力量。
3.  真知識份子說理清晰的力量。
4.  真知識份子擁有的道德及浩然之氣的精神力量。
勵志者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他懂得做和應該做的事。
小人們何嘗不懂得團結?
即使是一群「鼎你個廢」,先天下之蠢而蠢的小人們,
只要懂得堅持,只要有恆心,只要夠無恥,只要夠團結,
讓廢鼎齊鳴,何嘗沒有機會圓夢,做金牌人渣?
小人們何嘗不懂得這世界有許多怕事的沉默羔羊?
小人們何嘗不懂得這世界有許多袖手旁觀的騎牆派?
小人們何嘗不懂得這世界有許多愛面子、愛好和諧,
然而只具備半桶水思考能力、不懂得和平是甚麼的人?
小人們何嘗不懂得許多「偏才」和「半君子」和自己一樣,
都喜歡「名、利、權」,都擁抱虛偽,都可以收買?
小人們何嘗不懂得「虛偽是雅俗共賞的普世價值」,
所以虛偽具備宏大的影響力,可以被他們好好利用?

那麼有權有勢的小人可以有甚麼力量?
1.  槍桿子的力量。
2.  隨心所欲搬龍門的力量。
3.  歪曲法律的力量。
4.  收買傳播媒介的金錢力量。
5.  收買黑社會的金錢力量。
6.  不介意無恥的力量。
7.  控制政府,將來自市民的稅收慷慨地分給自己人。
8.  團結同樣無恥者,令無恥的持份者有管中浩鳴的力量。

這些都可以是邪可勝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力量!
小人們從經驗上得悉,侮辱有正義感的人士,一定會非常成功,
而且不會增強他們團結的力量,因為有正義感的人士之中,
接受過嚴謹思考訓練的人非常少,愛面子和輩份的人又非常多,
根本就是一團散沙,所以小人們得寸進尺,散沙依然是散沙,
直到有一天小人們將散沙焚之以火,才有可能將散沙變成石英!
小人們何嘗不擁有部份非常實用的真理?
小人們一旦團結起來,何嘗不能夠毀滅一個偉大的城市?

「要毀滅一個大城市,不一定是天災,也可以是人禍,
    人禍不一定是戰爭,幾個人的幾句話,
    幾個人的愚昧無知的行動,可以令大城市徹底死亡。
    不必摧毀大城市的建築物,不必殺害大城市的任何一個居民,
    甚至在表面上看來,這個大城市和以前一樣,
    但只要令城市原來的優點消失,就可以令它毀滅死亡。
    人人都知道他們的言行,會使城市毀滅,
    他們卻不這樣以為。」
「是,這種事,不必作任何宣告,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出來,
    這座城市的死亡,是逐步逐步的,在它死亡過程,
    可以離開的人,有誰會留下來?
    而離開的人越多,死亡過程則越快……」
《追龍》(倪匡) (1987)
不懂得接受「如是觀」的人,怎能修行?怎能做君子?
君子們有君子們的 synergy,小人們有小人們的 sinnergy
如果沒有一個「批判平台」,好人的確很難定義!

很多道貌岸然的人都會自稱是好人,甚至是基督徒,
以為仁慈可以自給自足,不需要智慧就能夠產生力量,
這一些所謂的好人,往往欠缺做好人的智慧和權力。
很多將面子置諸真理之上、自我感覺良好的好人,
只不過是一盤散沙,沒有高溫或高壓,絕對變不成石英。
於是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變成了
do  you  hear  the  散沙  sing
結果讓「壞人的團結」輕而易舉地打倒了「好人」的散沙!
思考力不足,自誇「不群不黨」的君子們,
被一向見風轉舵的「半君子」和「偽君子」出賣,

被又群又黨的小人們排擠,趕盡殺絕,歷史上屢見不鮮。
原因之一也許是文人相輕,而且不明白真理比面子重要得多,
所以這些需要匡智的君子從來都不去思考君子們應該如何團結!

For  both  the  bad  guys  and  the  good  guys,
cooperation  with  others  will  help  make  things
happen  faster.
由於沒有一個「批判平台」,
所謂「真理必勝」及「正義必勝」成為了一個歷史大笑話,
勝利出現在五十年之後?還是一百年之後?
一百年之後會否又再歷史重演?
用無數人命換取得來的真理值得嗎?
遲來的正義還能夠稱為正義嗎?
如果從只爭朝夕的角度來判斷,
奴才和主子必勝,才比較接近真理!
奴才和主子的關係,就像「姣婆遇上脂粉客」,
一拍即合,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由於社會上欠缺了一個「批判平台」,
所謂「放下門戶之見」成為了愚昧的說法,

而且最後必然成為一個團體分裂的原因。
由於真正明白和重視團體智慧的好人並不多,
由於好人不去思考權力的來源和產生有那些途徑,
所以團結「好人」一向比團結「壞人」困難得多!
聚沙而成的塔夠堅固嗎?可以抵擋風吹雨打嗎?
Alone  we  can  do  so  little;
together  we  can  do  so  much.
( Helen Keller )
但為何《論語》說:「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曾經思考過「如何監察社會及政府運作」的人都會發現,
資本主義社會不能夠完全依賴第四權來履行這個責任,
因為第四權也會腐化,也可以被有私心的人操控!
也可以被巨富所操控!也可以被統治階層所操控!
一旦統治階層控制了大部份第四權,就可以操縱輿論,
主導社會意識形態,更加可以收買法官,
令支持統治階層的政客有可乘之機,
大言不慚地利用輿論來扭曲,甚至修改法律!

傳播媒介在物質消費主義思維下宣傳的扭曲價值觀,
或者得志的小人、奴才、權貴、財閥,
一旦利用所擁有的傳播媒介烹調「高級愚論」,
發表似是而非的言論和謬論,意圖蠱惑人心,
或者政客的「語言偽術」蠱惑懶於思考的市民,
這些宣傳、意見和言論一旦歪曲真理,
在「批判平台」之下都將無所遁形。
Knowledge  born  of  the  finest  discrimination
takes  us  to  the  farthest  shore.
It  is  intuitive,  omniscient,  and
beyond  all  divisions  of  time  and  space.
( Patanjali )
如果沒有一個「批判平台」,
不少西裝畢挺,道貌岸然的政客,
絕對不會介意他們的嘴臉和腦袋 [思維、動機、心態],
在鎂光燈下出現  indecent  exposure
如果沒有一個「批判平台」,
教育界的春風化雨如何抵擋得住
社會上一眾灰色地帶成功人士的秋風送霾」?
☆  創造共同語言  creating  common  language
用一個「批判平台」凝聚有思考能力的精英,
讓他們互相批判、砥礪、磨鍊所產生的「集體智慧」,
將會成為社會上第一流的智慧。
「批判平台」的其中一個職責,
就是澄清社會上常用的概念和詞彙的意思,
既可以避免社會上雙方辯論時浪費的時間,
並且可以打擊居心不良,
企圖運用字瘡語癌去征服世界的人。
有了一個「批判平台」,
就可以統一常用和重要的概念和詞彙的定義,
令它們更加精確,
成為一套精神文明方面高層次的共同語言」,
驅除一切語意不清、曖昧、偷換概念、自欺欺人、
「既可為善,亦可為惡」的中層次語言。
如此一來,就可以減少人類在
「思考、溝通和行動」上不必要的浪費和內耗,
令人類在高水平之上繼續進步。
  培養真正的精英通才及管治人才
在真理面前,其實所有人都是學生。
一旦建設了一個理想的「社會批判平台」,
在太陽之下,它的「公開、透明、正氣」,
容許全體[智]民參與,及鍥而不捨的批判精神,
1.  令「批判平台」難以被人濫用,
難以被人用人數為藉口,
去進行「理直氣壯」但傷風敗德的事情。
而且絕對不容易被掌權者或野心家奪權,
然後假借批判之名,進行歷史上惡名昭彰的「批鬥」。
2.  可以統一所有烏合之眾的意見,令中傷及謠言難以生存,
改善社會的意識形態,避免社會內耗而產生的浪費和撕裂,
更加可以避免流血革命。
When  the  debate  is  lost,
slander  becomes  the  tool  of  the  loser.
( Socrates )
3.  可以提升未來社會上整體市民的平均智力,
令喜愛思考的市民在擴闊視野之餘,
更加可以加深視野」,真正地提升社會整體的競爭力。
4.  可以培養年青人獨立思考,即使他們沒有讀大學的機會,
亦可以擁有優秀的自學能力。
Men  are  born  ignorant,  not  stupid.
They  are  made  stupid  by  education.
( Bertrand Russell )
一個「批判平台」提供了一個智慧的環境」,
一種尊敬真理的態度」,
一種人類精神文明中高層次的合作精神」,
可以培養年青人深刻思考的好習慣,
培養他們對思考的尊敬和自學的能力,
培養他們判斷、整理資訊和意見的能力,
讓他們明白人格和思考力都比死記硬背的知識更重要」。
所以一個「批判平台」可以成為
教育大部份新世紀年青人的「教育平台」,
訓練年青人的智慧和品德,
讓年青人明白甚麼叫做批判critique
甚麼叫做去蕪存菁」,甚麼叫做謙卑」。
更加可以培植真正的知識份子、政治家、宗教領袖
及社會上各方面的管理人才。
The  only  wisdom  we  can  hope  to  acquire
Is  the  wisdom  of  humility :  humility  is  endless.
( T.S. Eliot )
5.  可以讓理性抬頭挺胸,不必再受平庸者的歧視,
不需要再臣服在社會地位、名氣、權力、
財富、人數和制度等種種隱蔽式的暴力之下。
如果我們決定服膺理性,
知識份子之間就必須互相批判,拒絕虛偽,
不應該假惺惺地扮演互相尊重、和諧相處的角色!
因為服膺理性的人一定將之置諸面子和輩份之上。
服膺理性的人知道:
既有選擇徘徊在善性循環的真知識份子,
有選擇徘徊在中性循環的半知識份子,
亦有墮落之後選擇徘徊在惡性循環的偽知識份子。
情況和有真基督徒,半基督徒,和偽基督徒完全相同。
不願意保守自己的心,不願意背負個人的十字架,
只想做騎牆派的半基督徒和偽基督徒有如銀河星數。
「至於外人有神審判他們。
    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
《哥林多前書 5:13》
6.  由於基督教文化的影響,不少道貌岸然的人相信:
不論是為了明哲保身」,免得被人「論斷」,
還是為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高尚道德,
我們都不要「論斷」人,
別人眼中的刺和自己眼中的樑木,應該互相包容,
互相體諒,和平共存,同心同德,同舟共濟!
Show  respect  even  to  people  who  don’t  deserve  it,
not  as  a  reflection  of  their  character,
but  as  a  reflection  of  yours.
( Dave Willis )
參考:
《論斷》(一)  《論斷》(二)  《論斷》(三)
《論斷》(四)  《論斷》(五)  《論斷》(六)
《一個成功的心理學家》(三)
《生命教育:信仰、仁慈、批判》
一個「批判平台」當然需要批判這種基督教文化!
[第五權]
雖然上文已經列出了批判平台的種種好處,
但也許不少喜歡思考的人依然會有一個疑問:
批判不就可以了嗎?為何批判又需要有平台呢?
「批判平台」和知識一樣,可以產生權力效應」,
然而知識只不過是一件工具,既可為善,亦可為惡,
一個人擁有的知識亦往往與他的人格沒有關係。
但「批判平台」除了是一件工具之外,
亦是社會道德和價值觀的中流砥柱。
由於一個「批判平台」不但有群眾智慧的基礎,
而且是一件長遠、持久,不斷去蕪存菁,自我完善的工具,
所以當第四權、政客和道貌岸然的演說家每用一個概念之前,
都需要先參考「批判平台」的結論,以免被人嘲諷時,
我們就會明白為甚麼
雖然知識是力量,集體智慧是更強大的力量。」
一旦「批判平台」所產生的集體智慧出現,
社會上就有了比「第四權」更公正的第五權」。
我們可以想像「第五權」的公信力、號召力,
與及促進社會和諧的力量,可以有多強大嗎?
既然我們能夠自己掌握希望,
為甚麼我們還要讓別人提供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古人說「厚德載物」,但甚麼是「厚德」?
聖人只能夠擁有「薄德」,
因為聖人罕有,必然會厚此薄彼;
只有不斷接受批判,不斷改革改善的制度,
才能夠上善若水,成為「厚德」,澤及天下。
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到了今天,即使有金錢擁有傳播媒介的平民,
亦未必能夠令獨裁者恐懼,
獨裁者口中的「誠意」就是置肉在砧板上,
告訴肉必須準確掌握被壓迫和恐嚇的「事實」,
然後和肉討論可以如何切法,這就已經是誠意。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if  the  sword  is  very  short,
and  the  pen  is  very  sharp.
( Terry Pratchett )
只有建設一個「批判平台」才有機會撥亂反正,
避免被任何利益團體或國家操縱人民的思考,
並且可以避免血流成河的歷史重演。
I  see  this  as  the  central  issue  of  our  time:
how  to  find  a  substitute  for  war  in
human  ingenuity,  imagination,  courage,
sacrifice,  patience…
( Howard Zi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