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發音而產生的誤解]
粵語 [雅言] 是中國現存語言體系之中最古老的,
是漢唐時代中原人講的正統國語。
粵語有九音,但常用的只有八音,
所以發音準確在粵語相當重要,否則會容易引起誤會。
如果有人說「加鹽與少甜」,
我們還可以用邏輯去懷疑自己有否聽錯,
會否是「少鹽與少甜」?
一旦這位仁兄發音曖昧,或者只懂說和聽普通話,
可能他其實是在說「家燕與小田」!
粵語還有同音字的問題,
所以諧音的問題是由於發音相同而產生誤解,
這就是為何所以在寫作之上,文字往往較語言重要,
因為由於發音的問題,語言容易產生誤解,例如:
「表姊是婊子」,
「講者是港姐」,
「施怡是司儀」,
「辜嘉是沽家」,
「張儒吃鱆魚」,
「梁豐嘆涼風」,
「伊晨是醫神」,
「龔古唔供股」,
「龔紫是公子」,
「封紫是瘋子」,
「歸功於龜公」,
「講者愛港姐」,
「退休後退憂」,
「漁妹太愚昧」,
「蕭知去燒脂」,
「文申去紋身」,
「倫倚坐輪椅」,
「曾紮放棄掙扎」,
「洪混鴻運當頭」,
「余文洛愚民樂」,
「余塿不吃魚柳」,
「唔好侮辱武育」,
「查良人死茶涼」,
「容仁庸人自擾」,
「容姿申請融資」,
「孫賽不吃酸菜」,
「芮莉言語銳利」,
「伏事很難服侍」,
「劉情不跟流程」,
「況譬放屁很臭」,
「伊菀去了醫院」,
「郭傅不是國父」,
「師徒一起私逃」,
「蟹王邂逅蟹后」,
「吟嘯完後淫笑」,
「這隻蜂鳥瘋了」,
「邱蕙又有優惠」,
「奇士歧視棋事」,
「車始並不奢侈」,
「誰敢侮辱武育」,
「等候樂丹落單」,
「封紫不是瘋子」,
「顧泰故態復萌」,
「向棗神說早晨」,
「秀玉不吃瘦肉」,
「不能原諒源亮」,
「蕭珊放火燒山」,
「蕭湘被火燒傷」,
「朱茹並非侏儒」,
「魯由齠是老油條」,
「趙襲仁是召集人」,
「夏壹慧是下一位」,
「吳默笙是陌生人」,
「事態是太嚴重了」,
「辛甫覺得是新苦」,
「辛宜文是新移民」,
「姜聰用薑蔥煮蟹」,
「高揚純樸如羔羊」,
「琴秀竟然是禽獸」,
「袁晨的元神還在」,
「貞松竟然冇精蟲」,
「龐嶰拒絕吃螃蟹」,
「真豬吞下了珍珠」,
「覆習複雜的知識」,
「凡腦的人多煩惱」,
「自私的人治詩了」,
「余仁不是愚人生」,
「余仁哲過愚人節」,
「孤獨老人真沽毒」,
「傳孰拿了張附屬咭」,
「凌艷卜卦非常靈驗」,
「菲嫦遇上非常時期」,
「裘奇做事十分求其」,
「富二代穿上褲二袋」,
「說謊者吃雪芳蛋糕」,
「江珊打下半壁江山」,
「吃完魚翅後才如廁」,
「施紫珊住在獅子山下」,
「高蒼治拒絕用痔瘡膏」,
「驗屍官竟然有艷思觀」,
「屋宇署內有個握乳處」,
「王泰紫竟然是皇太子」,
「祈禱時向神作出奇討」,
「讀書人是賭場獨輸人」,
「張儒和連偶一起煲湯」,
「行幾步路都會幾暴露」,
「英雄穿上櫻紅的服飾」,
「飯眾份子是犯罪份子」,
「百萬行唔鍾意伯慢行」,
「九龍塘有一間狗籠堂」,
「監浴酬勞是監獄囚牢」,
「去奶路臣街看奶露神佳」,
「點解史黻會鍾意史鏗?」,
「搜身二處之後首身異處」,
「友聖母愛變成有性無愛」,
「慈祖園入不敷出遲早完」,
「抽煙燒肺姐也是消費者」,
「步飲步食變成暴飲暴食」,
「鼎你個廢被人頂你個肺」,
「一雙情侶在密雨中蜜語」,
「一露好酒之後一路好走」,
「有姿色的人一定有知識」,
「呼風喚雨的丈夫瘋玩乳」,
「點解吊頸要用堅離地繩?」,
「相思案竟然變成了雙屍案」,
「有姿色的人,一定有知識」,
「席揚無限好,只是近黃芬」,
「風雨同路的妻子瘋乳同露」,
「點解吳大辯會鍾意金悠眺?」,
「點解游詠富和游詠慈一起出現?」,
「吃了粟一燒之後可否和妳宿一宵?」,
「他要在吃了魚塊之後才會覺得愉快」等等…
怎可以不看文字就妄下判斷?
如果有人說「郭嘉畢杏詩人幸」,不看文字的話,
只有自以為文學修養好的人才會誤解為「國家不幸詩人幸」!
問題是在「姓名學」方面,由於發音而產生的誤解,
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且讓筆者說幾個笑話來表達諧音如何影響命名的問題:
畢成功和卞成仁攜手一起搞革命,不論是何種革命,
都會令人肅然起敬。相信兩位仁兄都會成為革命烈士。
姓楊,名巨,或者姓楊,名古,當然不雅、不好聽。
姓楊,名柳,或者姓楊,名玉,或者姓楊,名庚,
雖然有可能被人想像成羊柳、羊肉或者羊羹,
但亦可以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喚起「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情懷和意境,
正如楊春和白雪,可以令人想起陽春白雪,拒絕聽下里巴人。
但姓朱的人,如果取名柳,就只能夠讓人想像起豬柳,
若果手裡拿著一枚蛋,在德國漢堡拍一張照片,
就是名副其實的「豬柳蛋漢堡」!
兼且提醒我們勿當奴,頗有警世的意義。
再說一個四代同堂的故事。
祖父魯宜筆生了一位獨生子,寵愛有加,
不但替兒子命名為魯竇,更鼓勵兒子娶妻又納妾,
希望他能夠生養眾多,遍布大地。
魯竇不負所望,娶妻洪慧冰,納妾熊泰揚及穆美仁,
結果生了七名兒子,依次為:
魯恭、魯勢、魯闆、魯府、魯積、魯操、魯遷,
和四名女兒,依次為:魯紫、魯詩、魯舉、魯來嬌。
魯恭幼承庭訓,娶妻孔繁盛,生下長孫魯積,
即是魯宜筆的曾孫,魯竇的孫,魯恭的兒子。
[魯宜筆 → 魯竇 → 魯恭 → 魯積]
魯積年少有為,非常多口和幽默,
每次和父親一起碰見靚女時,總是先介紹父親,
然後介紹自己,隨而加上一句:
「妳都係唔會記得我個名,既然魯恭是我的父親,
妳以後叫我魯恭仔得喇!」
如果有人說:香港的「劉駕非常高」,
沒有文字的話,很容易就會產生誤會。
很多人都不會用「八卦」做名,
但喜愛周易的家庭會否有例外?
黃太極 → 黃兩儀 → 黃四象 → 黃八卦
如果香港有一個「異族通婚家庭和睦促進會」,
相信最怕就是管理層有姓習的總幹事,
因為「習總」和「雜種」同音,意頭不好,
因為好像是在侮辱異族通婚。
而醫院裡如果有姓劉的總管雖然可能財源廣進,
但從病人的角度來看,就不大吉利,
因為「劉總」和「瘤腫」同音。
從葉先生大婆的角度來看,二奶的子女無論有多成功,
都一定是「孽種」。
中文的同音字和詞特別多,安姓名時不能不考慮這個因素。
「黃紫」竟然會嫁「龔渚」,已經不算是奇怪的事,
「席揚」無限好,只是近「王芬」更為絕妙之組合。
如果姓「盧」的人安了一個「育」字為名,
「盧育」會令人立即聯想起「牢獄」之災,
也許亦會有一些人聯想起「驢肉」的滋味。
如果姓「成」的人安了「仁摰」為名,
也許亦會有一些人聯想起「人質」,
而並非「仁至義盡,真摰待人」。
姓「庾」或「虞」的人如果安一個「賜」字為名,
老饕們會立即聯想起「魚翅」,
吃完魚翅之後一旦有三急,就會聯想起「如廁」;
做人愉快是好事,
但姓「庾」或「虞」的人如果安一個「快」字為名,
老饕們亦會立即聯想起「魚塊」,
而生得矮小的「庾快」,不是粟米魚塊,而是縮水魚塊。
「虎嘯」和「吟嘯」當然也不適宜作為名字,
否則別人很容易就聯想到「苦笑」和「淫笑」。
有時姓氏別有讀音,名字別有讀音,
廣東話又有平上去入四聲,而且口是生在別人的身上,
別人喜歡如何讀,閣下只能嘆奈何!
例如,
閣下的姓名是「崔璨」,但別人偏偏喜歡叫你做「摧殘」;
閣下的姓名是「崔偉」,但別人偏偏喜歡叫你做「摧毀」。
閣下的姓名是「費嚴」,雖然應該讀作「秘嚴」,
但別人偏偏喜歡叫你做「肺炎」;
閣下的姓名是「費密」,但別人偏偏喜歡叫你做「廢物」;
那麼姓「費」的朋友們在安名字的時候,
是否要同時考慮「廢」這個讀音?
同理,姓「仇」( 音求 ) 的朋友,
應該不會安「仁」字和「滴」字等為名。
姓「倪」( 音危 ) 的朋友
當然不會以「祥」字、「基」字和「城」字等為名,
但當安「善」、「正權」或「君紫」為名的時候,
就需要考慮別人會否以「偽」來發音!
[姓名字數長短]
香港入境處發言人表示,市民向入境處登記的中文名,
要符合兩個條件,包括不可超過六個中文字,
以及不可有引起公眾混淆的字眼,
例如「醫生」、「律師」、「牧師」或「神父」。
那麼可否用「鍾伊斯」、「巫伊斯」、「魯鐘伊」、
「陳沐詩」、「張臣輔」?
據悉,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亦極為重視廣告片中演員的姓氏,
不准姓「愛」,相信也不准姓「愛新鮮」、「愛新款」、
「愛新招」、「愛新式」、「愛新法」、「愛步路」。
同理,四字姓應該只准姓「愛新覺羅」,不准姓「愛新覺醒」。
所以香港姓「刁」的人士已經心裡有數,不打算從事廣告行業,
但刁先生會否娶姓「奚」的太太,還需要調查一下。
不知十四億海內外中國人之中,有沒有人叫做
「歐美山莊、南海娘子、羽無麟刺、黃龍直搗、畢懷好意、
畢嘉詩索」?
只知道一名法國來港,就讀於科技大學的交換生,
據說因在海灘附近不慎踩到海膽,忽發奇想,
改中文姓名為「激烈的海膽」,
並以此為香港身份證上的中文名字,成為花邊新聞。
《百家姓》收錄了504個姓氏,而中華民族到底有多少個姓?
姓名專家錢文忠坦言,很難說清楚。
明代陳士元編的《姓鐫》收入的單姓、複姓就有3625個之多,
到了1996年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姓氏大辭典》,
古今各民族用漢字記錄的姓氏共有1萬1千9百69個,
但這也不是全部,因為還保持漢唐古音的交通閉塞地區,
以及語言文字溝通不便的民族地區,肯定還有很多姓氏埋沒其中。
常見的中華姓氏多是一個字,但根據《中華姓氏大辭典》顯示,
古今各民族用漢字記錄的雙字姓有4329個,三字姓有1615個,
四字姓有569個,五字姓有96個,六字姓有22個,
少數民族姓氏中,不乏七個字、八個字和九個字的姓。
七字姓有7個,八字姓有三個,九字姓也有一個,現在已經失傳,
那就是「爨邯汕寺武穆雲籍鞲」!
Category: 香港姓名學
《香港姓名學》(一)
子曰:「必也正名乎!」
又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說:「名,命也。」
香港俗語說「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就是這種想法。
一個好的名字和一個壞的都足以影響一生,
雖然只不過是影響程度的問題。
名字的影響,有時是職業方面,有時是形象方面,
有時是性格方面,而且往往反映出父母的心態、學問和出身。
所以有人說「名字,變成了僅次於指紋、相貌、身材」,
等等打上個人獨特印記的東西。
所以命名,是父母不能避免的工作,
所以「姓名學」是必須研究的學問,
未必一定是從姓名筆劃的陰陽五行去研究,
但至少要考慮時代、社會、語言、文化背景,
甚至發音等多個因素來命名。
社會越複雜,文化越多元化,命名就會千變萬化,
於是越來越多課題就會需要考慮,包括旁門小道的學問和潮語。
所以命名雖然只是小學問,但重視姓名學並非小題大作。
A woman starts thinking of a name for her baby
from the minute she knows she is carrying one,
She will write it out say it loud, try it out on
her friends, and embroider it on little shirts.
When the baby is born she will whisper the
name softly in its ears, write it on dozens of
announcements and file it in the courthouse records.
( Erma Bombeck )
在非常重「名」的中國傳統社會,取名其實也是重要的事。
《漢書。藝文志》記載如下:
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孔子曰:
「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
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
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
班固《漢書。藝文志》這段說話同樣適用於姓名學,
而且由於君子罕有,故姓名學「然亦弗滅也」,
甚至成為了「閭里小知者」必須學習或請教專家的學問。
喜歡思想的人並不一定是教授、作家或文學家,
所以不一定有資格做「邋遢死的人」 Man of Letters。
「邋遢死的人」替子女安的名字當然十分有文化。
例如姓藍的男孩會改名為藍天,女孩子會改名為藍鳳凰,
姓白的男孩會改名為白雲,不會改名為白久、白紫、白費、
白金、白忙、白宮、白紫線、白逸夢、白金漢或者白毅;
女孩子會改名為白如雪,不會改名為白甫、白媚或者白開心。
也許閣下認為這些受過高深教育,有文化的人士,
一定不會替子女取奇怪的名字,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
要知由於正人君子從來惡言不出於口,更不會上腦,
所以替子女取了艱澀突出的名字之後,
不知道別人有可能會亂讀亂解一通,所以當市井小民狂笑時,
「邋遢死的人」還不知他們在笑些甚麼呢!
在香港這個擁有來自五湖四海,國內各省各市的市民,
兼且香港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的大都會,華洋雜處,
中西合璧,替小孩命名,當然異常困難和複雜,
所以香港人對姓名的執著,自有其背後複雜的原因,
而香港人對姓名的執著程度,相信亦是被迫世界第一的。
其後,不知從何時開始,香港人竟然越來越重視意頭,
於是改名變得越來越重要,成為一門學問,
而曾經被視為旁門小道的「姓名學」,
肯定將會成為香港的一種專業。
香港父母替子女取名的最初動機,
也許只是希望子女的名字不要有諧音,
以免引起誤會或者入學時被同學取笑,
立即變成不悅耳的花名,甚至產生「姓名歧視和欺凌」。
沒有文化的人腦子裡往往有很多粗俗的東西,
所以替子女安名的禁忌較少,很多名字都可以用,
也許他們會認為命名的重要性未免誇大了。
我們在報章上常常會看到許多十來歲的少年人,
因為別人取笑而輕生,更加覺得命名這種小學問不能忽視,
應該加多幾錢肉緊。
[陰陽五行]
中國方塊字形義深奧,而且字字暗藏吉凶,
有姓名學家甚至認為安甚麼名字,名字有多少筆劃,
名字的陰陽五行,可以影響一個人的畢生運程。
所以有些父母替嬰兒起名時,往往要徵詢算命師,
包括算一算八字,紫微斗數,狂翻字典,怕名字起得不吉利。
父母替子女命名,簡直和生小孩一樣痛苦。
有姓名學家甚至認為安甚麼名字,名字有多少筆劃,
名字的陰陽五行,可以影響一個人的畢生運程。
所以不少中國人命名,往往考慮陰陽五行,
最怕名字起得不吉利,
所以下列的名字,可能會有人用:
五行欠金的人用「金鑫鑫」、五行欠木的人用「木森森」、
五行欠水的人用「水淼淼」、五行欠火的人用「火焱焱」、
五行欠土的人用「土垚垚」。
至於五行相生的名字,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例如「淦」、「沐」、「杰」、「灶」、「釷」等名,
當然會有人採用。
筆者讀中學時就有一位低一屆的學弟名叫「吳淼鑫」,
他的弟弟名叫「吳淼垚」,
由於輩份的原因,中間的淼字不會改,
所以如果再有兄弟的話,也許會叫「吳淼森」罷。
即使五行相剋的名字,例如「淡」,想不到亦會有人採用。
筆者想,姓和名都是五行相剋的「杜埜」,不知會否存在?
但相信和天干「甲乙丙」發音相同的「革玥炳」,
由於考慮到有十四億華裔需要命名,所以亦有可能存在。
且讓筆者說一個笑話:
在香港出生的韓國人朴通,他的父親名叫朴佳理,
他的大哥名叫朴滿,他的弟弟名叫朴野,
朴通的五位子女的姓名就是:
朴謹金、朴謹木、朴謹水、朴謹火、朴謹土!
不知從何時開始,香港人竟然越來越重視意頭,
所以一旦涉及術數,有些名字命理學家是不會用的,
例如「嵐」字。
「嵐」字一折起來,就是山和風兩個字,山風艮上巽下,
在《易經》中是第十八卦,名為「山風蠱」。
只要一聽見這個掛的名稱,就知道意頭不甚吉利。
[命名的十大困擾]
替小孩命名,除了有部份人會考慮陰陽五行和周易之外,
至少還會有下列十大困擾需要考慮:
☆ 不雅諧音的困擾
例如同音字的困擾,姓的困擾及名的困擾。
☆ 倒轉讀的困擾
☆ 歇後語的困擾
☆ 成語的困擾 [例如學生會的方任毛杜閣]
☆ 與歷史上遺臭萬年人物同名的困擾
☆ 英語翻譯的困擾
☆ 上海話對廣東人的困擾
☆ 潮州話對廣東人的困擾
☆ 普通話文字和讀音對廣東人的困擾
☆ 時代的困擾及潮流改變的困擾
雖然名字對一個人如斯重要,但從來不是由自己來決定,
而往往是由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親人來決定,
甚至姓名中的其中一個字由遠祖來決定。
幸好現代人還有改名的機會,可惜不一定越改越好。